我的父亲周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5:52:40 字数作文
篇一:我的爸爸是一位尽责的父亲
1、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以上科学为例,谈谈我怎样上好一堂课。
科学课程在培养每个学生科学素养这个总目标下,发散出科学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所以每一节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落实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三个维度目标?是作为一名新课程标准的直接实施者每节课都要准备的,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一、制定好每节课具体的且可操作的目标
制定好具体的且可操作的目标是实现课堂目标的前提。所以要把三维目标具体问题、具体活动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在每篇教案上应有明确的表示。教师在分析和设计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在自己的头脑中就有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学生可能达到的效果。比如:上《蚂蚁》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引发矛盾,激励探究的背景下,学生迫切想知道蚂蚁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会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学生再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无论是重观察还是重设计,重观察就要求学生能在活动完成后认识蚂蚁的身体结构,重设计就要求学生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学生在具体问题具体活动都按要求完成和达到了,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也就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达成一定要以具体问题和具体活动为凭借。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根据讲解的内容,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自然科学问题
二、激励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他(她)“自讨苦吃”,一定要对某个问题追根究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行,教师不应嫌厌或禁止,而应接受、肯定,甚至鼓励、赞扬,并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需求,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现代教学论指出:在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也只能是表层的、形式的。所以一节科学课中期待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达成这节科学课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更好的鼓励。
解决问题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科学素养的形成规律和科学探究的意义告诉我们,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教给的,不是灌输的,而是在成长中、在科学化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使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课堂中探究是过程,问题的解决是目标。
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探究活动符合儿童天性,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儿童对探究活动表现的热情是很高涨的,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是发散的,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因为小组中一位同学的一个建议或者探究过程中发现的更有趣的事而对要探究的问题发生了偏离,从而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还是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同学们在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有些同学突然发现从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是个颠倒的像,于是大多同学纷纷效仿起来,所以蚂蚁是什么样子没有看仔细。我认为:在每次探究活动之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应该与学生交代清楚,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我想要是在学生观察蚂蚁之前就要求学生看清蚂蚁的身体有几截,每一截上长了什么,效果肯定要比什么都不作要求好。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妨碍了学生的创造,妨碍了学生新的发现。但是我觉得科学的本质是求真与理性,有条不紊的求真与理性比漫无目的的求新求奇的发现实在些。
三、注重学生的亲历科学。
科学课必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为此,教师要在课前、课中一起和学生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无论是课中还是课后学生只有在经历试验、观
察一系列的亲历中,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他们才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即使在有些探究中,学生走了弯路,甚至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此时学生对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为教师讲授的一个很好的前奏和准备。而且,学生仍可以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也只有在这样的亲历过程中,儿童才真情地感受到并由衷地赞叹科学概念原理比他们以前的个人见解有更为强大的说服力、迷人魅力和科学规律美的震撼力——“科学之美”。 总之,不管是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是教师课前要想到的,还是课中要做到的,一句话,就是要始终把目标作为指导教学活动的纲领。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次板书,学生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份材料都要体现目标,目标要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分分秒秒指挥着师生的行为。在课堂上能让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如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活动、表现、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发展中能体现培养学生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来源:www.jylwdx.com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搞得轰轰烈烈,执教者都对此有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和改革,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各种媒体也十分关注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执教者对新课程理念的体会和落实因人而异,步子和程度也各有不同。那么,语文课改,改什么?这是很多老师经常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方案,我们一个普通的执教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洗脑,改观念、改教法、改地位,就是要改变我们过
去那种以老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不放心,一堂课由老师一个人讲,老师处在绝对的霸主地位。教学方法也很简单,实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致使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
全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一一首都师范大学陈金明教授在长春市召开的全国语文课改现场会的报告中指出,三维课堂目标反映了时代的要求。过去我们只强调理性的东西,对人文的东西不重视,现在要把人文的一些东西落实在语文教学中去。他强调在教学的设计上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要把“三维目标”落实在对课文的研读和语言的品味上,教师对课文要烂熟于心,要实行对话。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着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充分活动起来,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在课堂上要民主一点,不要独霸课堂,要充分体现“三主”精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法新理念。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落实这三个目标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落实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顾传授知识给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是学生毕业步入社会之后的事业基础,这必须在学校就要开始培养、特别是获取新知的能力、与人协调的能力、工作实践的能力等。我们原来的应试教育就过多的注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那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能说能做的人才。所以,我们应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第一个目标。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要落实那些能力目标呢?我认为,“读、写、说”的能力都应该培养。读,即训练学生的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写,就是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课堂作文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就是通过课堂发言、讨论等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另外,学生的处世、应变、协调能力等也应该在语文课上得到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老师都应该把它们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中去。
二、情感与价值目标的落实
陈老在讲到“情感”目标时说,分析一篇优美的文章,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倾注在文章中的情感,否则,就没有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情感目标,没有对学生进行健康感情的培养,就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情感目标的落实。怎样去落实情感目标呢?我认为,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如,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作者倾注在文中的情感、以及老师倾注在课堂上的情感等,都是我们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都应该好好的利用,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有效方法。有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注重语言形式、语法修辞和深刻含义的引领分析,而轻视了对文中情感的引导体验,把学生引领在对语言修辞的研究上去折腾来折腾去,这是不全面的教学,是没有落实好情感目标的教学,是不合格的教学。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落实
首先,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这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不能由哪一方把这一过程全部占有。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师生双方都活动起来,形成互动的态势,这样的课堂,才会是有生气的课堂,才会是生动的课堂,才会是有效果的课堂。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一个编导者,把学生的积极性调
篇二:父亲的故事——熊雄
父亲的故事
武汉市黄陂区双凤中学八年级4班 熊雄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政府工作人员,与大多数人一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妈妈和我······他今年42岁。
父亲的故事,就是光阴的故事。打我记事起,父亲就扮演着一轮太阳的角色,灿烂千阳,照耀成长。
小时候总黏着父亲,一回家就抱着他不撒手,生怕他像泡泡一样消失掉。爸爸也像个小孩一样,抖抖疲惫的身姿,逗着我玩。为此,妈妈很是吃醋:别人家的小孩都缠着妈妈,为什么我总赖着爸爸?那一年,父亲33岁。
刚上小学时,爸爸就像童话中的魔术师一般经常唤出精美的玩具和丰富的美食,我也更卖力地学习,仿佛学习就是一个陪衬,可以衬托出别样的美好。那一年,父亲35岁。
小学六年级是,时光飞逝,不经意间地从父亲电动车后座流逝。各种补习接踵而至,天空的明媚尽数被抽走,眯起眼连云都看不真切。各种竞赛摩肩击毂,是一首首高亢和婉转交织的诗歌,一段段荆棘和玫瑰夹道的旅途。那时,只有父亲在我迷惘之时让我醍醐灌顶,豁然开朗。那年六月,心中升腾起淡淡的离愁,我知道,同学们还会再在中学校园里相见。那一年,父亲41岁。
现在是初二,初二了!青春是该缤纷且高潮迭起的,但现实并不允许如此,我们的青春被埋没在成堆的书卷与考试下面。坐在木椅上观望,老师挺直的背影伴随着“喀喀喀”的粉笔声在我视线里晃动,让
我越来越心烦,转头看看窗外,斜斜的阳光洒在窗台上,清风逗弄着树枝,使它难耐得左右躲闪,不时“沙沙沙”地低声笑着——教室和外面好像被分割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我知道,父母的期望与希望都在这里相逢,我不能让它们吻别在无人的街。父亲与母亲已经对现代初中作业有些无能为力了,或许是他们抛弃了书本太久了吧!父母现在只能给予我精神和物质的需求······今年是2014年,父亲42岁。
······
都认为父爱如山般深沉,我却认为父爱也如水般细腻,我与父亲穿梭在马路上时,他总用大手把我往马路外侧拽;父亲总把最好的拥给我,最差的留给自己。
父亲的故事也就是光阴的故事。都说时间可以抚平伤口,但时间也带走了一切!求时间定格,唤回爸爸的青春,我的童年!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了!感谢一路上有你!” ——尾记
指导老师:刘凤玲
篇三:案例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关键词:父亲、爱、体会、感动
内容摘要:在《背影》教学的拓展延伸中,学生无法体会生活中的父爱,通过教师对自己对父爱的感悟,引发了一场爱的风暴,教师由此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正文:
那天是星期四,我在八年级十二班上朱自清的《背影》
由于这是组上的研究课,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时课堂
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一切都向着我设想好的方向发展。正当我在暗自窃喜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形势急转直下,临近下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爱呢?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把学生由课内引到课外,加深他们对父爱的理解,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没有”。我见势不妙,紧接着问:“那你们觉得父亲爱你吗”?又是众口一词:“不爱”。对于这种回答,我感到非常吃惊。尽管备课的时候我也想到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体会这种爱,但至少也有几个吧!有两个人回答,这节课也就完整了,也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理念了。于是,我又继续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启发,但我们十二班的同学却没给老师半点面子,尽管后面坐着七位听课的老师,他们仍然是;“千呼万唤不起来,犹抱书本半遮面”。
当时,我觉得非常尴尬,但转念一想,也许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制约,他们还无法体会这种感情吧!但对我来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却是真真切切地想起了我的父亲。。于是,我急中生智说了这样一段话:“其实这也不能怪你们。在我十四岁时,我也觉得父亲不爱我。因为在他所有的兄弟姐妹中就我们家没有男孩,而父亲又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尽管母亲经常在我面前说父亲是爱我的,但我却不相信。我仍然对父亲不满,他说过的话我也不爱听,有时还会故意让他伤心。我从来不会认真的观察父亲,也不会去想他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老了。尽管他只有五十多岁,但他的腰弯了,背驼了,头发白了,皱纹深得可以让我想起黄土高坡上的千沟万壑。当我英姿挺拨的站在父亲面前,曾经挺拨的父亲却已被我的成长催成了老树丑枝。我开始问自己:父亲真的不爱我吗?他是一个普通人,不象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权有势,但他用自己的勤劳支撑着这个家。他给我买他能买的一切,对于我上大学时每年上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从不会皱一下眉头,但他从不给自己买超过一百块钱的东西。那一刻,我开始明白了父亲的爱,也有了一种深深的自责。尤其是我工作以后,开始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后,我才真正懂得父亲的心,并由心底深处生出了对父亲深深的爱。我现在常常会有一种恐惧,我害怕体弱多病的父亲哪一天就会突然不在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可能这也是所有为人子女都有的困惑吧!所以,我希望你们从现在起就好好地体会父亲的爱,好好地爱父亲,做一个爱自己也爱他人的人”。当我说完这段话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在自己闪烁的泪光中看到许多学生眼里噙着的泪花。
这节课上完后,我没有布置作业,但那一周的周记却让我大吃一惊:大多数同学都写到了他们的父亲以及体会到的爱。一场爱的风暴以强劲的势头席卷而来,将我淹没在感动之中。文章中,他们用简单、朴实.甚至是稚嫩的语言写出了生命中真实的感动。在听了老师对父爱的体会后,他们开始从生活中琐碎的细
节中发现了父亲的爱;他们发现了自己不到四十岁的父亲头上长出的白头发;他们发现曾经抱怨的离了婚的父母仍然一如继住地爱着自己;他们甚至发现曾经讨厌的继父继母对自己也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他们开始懂得理解、懂得尊重;他们也开始学会体会,学会珍惜;他们开始懂得岁月无情,生命无常。
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故事早就听说过了,在学生的周记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版本,一个从小父母就离婚的女孩写道:每次吃西瓜的时候,父亲总是把中间那部分给我和爷爷奶奶,他自己只吃两头的那部分。当我把自己的那块给父亲时,父亲说:“中间那部分太甜了,我不喜欢,我就喜欢吃两头的这部分”,开始懂事的我心里很明白父亲为什么不吃中间的那部分,父亲无言的举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人子女,始终要讲一个“孝”字,对于父母,始终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开始就会对父母怀着感恩的心,王若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个刚转来的女孩在她的周记中写道:我的父亲从来没有爱过我,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听说
在我没有出生之前,通过B超检查他就知道我是个女孩,他很不高兴。在母亲难产时他甚至不愿在手术通知书上签字。我出生后从来没有感受到他的半点关心。父亲的不爱使我从小就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我经常和同学吵架,老师批评我,就和老师吵,我能感到我的性格在扭曲变形。有这样的父亲,与其说我不爱他,不如说我恨他。父亲是警察,有一次在抓歹徒的时候负伤了,被送进急救室时,母亲哭得昏天黑地,但我没有掉半点眼泪。我知道我应该哭,但我怎么就哭不出来呢?我怎么就感觉不到半点悲伤呢?但有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由于成绩太差,父母把我转到另外一个学校去读书。有一天我打开水回来,听寝室的同学说我父亲来过了,刚走。桌上放着一大包东西,还有一张纸条,一张满是泪水的纸条,上面写着:孩子,爸爸走了,我知道你不喜欢我,甚至不想见到我。爸爸不怪你,你从小到大,爸爸对你的关心的确太少太少,爸爸对不起你!离家在外,自己学会照顾自己,有事给爸爸打电话,孩子,你记住,其实在爸爸心里,爸爸永远爱你。看着那张纸条,我泪如泉涌,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和难受,泪水滑过我的脸,滴在那张纸条上,和爸爸的眼泪流在一起。我才明白,有些感情是藏在心里的,需要用心去体会,而我却一直先入为主的以爸爸不爱我的想法在拒绝着爸爸的爱。爸爸,对不起!看着这些文字,除了感动以外,我更有一种高兴,因为她已经会体会,会珍惜这种感情了。但有的人当她会体会时却永远没有这种机会了。十二班有个叫向婉而的女孩,父母给她取名取的是“莞尔一笑”之意,希望她永远有灿烂的笑容。但是父亲车祸去世却给她留下了难以抹平的伤痛,那年她只有六岁。在通过母亲的讲述,通过泛黄的照片,通过已经模糊了的点点滴滴回忆了父亲之后,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永远不会再重来”。当刘若英经典的情歌成为一个女孩对她死去了的父亲的追忆和怀念,成为她无法再体会到的至爱亲情的无奈和感伤,我真的有种掩饰不住的感动。谁能说她们不懂爱呢?这一切的体会和感悟,不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吗?而这一切由不爱到爱的转变,居然源自课堂上那一段我对父爱的感悟,正是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他们最强烈的共鸣,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了这样一个升华的过程。不经意间,老师的情感体验就象春雨撒向了学生心田,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课上完了,周记也改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语文教材决不只是字词的排列组合,它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在备课时也都制订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真的把这些目标都落实了吗?尤其是情感目标,学生真的就能理解到文章中的情感吗?真的就能体会到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感吗?如果他们不能体会,老师该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这个时候就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作用和指导作用。教材是一种资源,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课堂上就应该以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以教师的视野去影响学生的视野。当学生对课文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感受。也许这样做,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但却是一种体会情感的方法和眼光,一种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背影》的教学在不经意中就遵循了这个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语文老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还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语文老师,在教知识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在课堂中做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经验和体验的美妙和谐,知识、价值、情感的高度统一。这将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将努力的方向。
篇四:鹿马中学七年级征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鹿马初级中学 七年级三班 王亦欢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曾经看到过邓小平爷爷说的一句名言: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是啊!老师多么神圣的一个职业。在我的心中曾有位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老师——程老师。
她虽十分严厉的要求我们,但我深深相信:“严师出高徒。”她一直要求同学们说话精练,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老师就一直住在学校,她不怕同学们多提问,而且主动联系家长。虽然她不是班主任,可是她的付出已远远超过了班主任,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讴歌吗?
记得有一次考试前夕,我的成绩明显下滑,程老师曾多次找我谈话,并反映我在学校多个方面的问题及我上课时的表现。老师不仅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使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父亲与老师的谈话。老师把我的周记与父亲交流,我的父亲一听,愣了一下吃惊的说:“这篇周记你也知道。”当我回到家时,父亲对我说:“你看你语文老师多关怀你呀!就连你的周记她都记得。”当时全班有38位学生,每人每周一篇,如果真的算起来老师要记住多少篇文章啊!这样的老师真的是可歌可泣,歌的是老师的品质,泣的是老师的辛勤。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只要一上课,我就想快快长大,当一名教师。 教师是多么容易当的呀!不就是动动嘴皮子吗?多练练绕口令就
好了。可如今我的想法改变了,老师是这样的辛苦,这样的劳累,难道这就是老师的命运?难道说这就是老师应该受的苦,受到的累?不!不!不!你错了,这并不是老师的命运,也不是老师应该受到的苦,受到的累。这是一切愿意无私奉献的人们所选择的最苦.最累.最神圣的职业。
程老师,您就是我心中的白衣战士,虽然您没有像真的白衣战士那样凭着自己高明的医术,在病床前冲锋陷阵救死扶伤,可您凭着您那良好的品质及丰富渊博的知识,拯救了无数个幼稚的灵魂!在我心目中您比那白衣战士还要伟大,你的品质比天高,你的知识比海深。
程老师,你是我心中的好老师,也是我眼中的好朋友,程老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
2014-11-18
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鹿马初级中学 七四班 赵桠静
老师是春蚕,把毕生心血传授给学生;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只为点亮我们;老师是春雨,用知识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田。如果说,老师是灵魂的铸造师,那么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总有那几位老师让我们记忆犹新。
他,一双宝石般的眼睛完美的镶嵌在脸上,一张樱桃小嘴给人亲切的感受;他,虽不是出口成章,却用最淳朴的语言感化了我;他,那件穿了几十年的大衣,仍不舍扔掉。他就是我的历史老师——赵老师。
第一次上历史课的时候,过了很长时间,历史老师还没来。同学们都非常好奇历史老师到底是什么样呢?正在我们疑惑不解的时候,一个庞大的身影嗖的从我眼前闪过,站在了讲台上。“同学们好,我姓赵,你们可以叫我赵老师,我呢,就是你们的历史老师。”什么?眼前的这位“庞然大物”竟然是我们的历史老师。经过向周围同学的再三确认后,我才相信了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因为在我的脑海里,胖老师的脾气都不好。
记得那一次上历史课的时候,赵老师改变了我对胖老师的看法。上课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开小差,我努力的想集中精力听讲,可是,天不容我也,尽管编织的天衣无缝,可还是逃不过“法海”的眼睛。我原本以为赵老师会骂我,可赵老师并没有骂我,却用委婉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提醒了我。“同学们,看老师这儿,虽然老师长得不是风度
翩翩,一表人才,但老师如此慷慨激昂的讲课,你们不捧个“钱场”最起码也得捧个“人场”吧!”听了老师的话,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我上课便再也不开小差了。
赵老师视生如子,在我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爱好文学的种子,而这颗种子也在他无私的灌溉下萌发生长着。可以说,赵老师就是我爱好历史的启蒙老师。
赵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是一位有才干的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师。赵老师在我心底是最好的老师,最棒的老师!
七四班 赵桠静 2014.11.18
我心目的好老师
老师是土,培育出希望的根;老师是根,长出坚韧的茎;老师是茎,萌发出蓬勃的枝;老师是枝,缀满葱郁的叶;老师是叶,托起期待的花;老师是花,结出成功的果。而程老师,却像艳阳般照亮了我坎坷的人生。
一个好老师,不仅能在学习上为你解答各种困惑,更能在生活中用他人的人生经历为你排除成长路上的各种障碍。正如韩愈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人的成长,除了父母的随时帮助,更多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是这样一位能授业解惑的好老师。 回首6年的小学生活,丰富多彩;自然,陪伴我一路走来的有各门课的老师,她不仅在教学的质量还是日常对学生的关爱上都可以看出她在努力地用自己一言一行来诠释教师这个行业,在三尺讲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教学,程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又不乏创新精神;在生活中,她又是我们的好朋友。无论在为人处事,工作还是感情方面,程老师都愿意和我们分享。她,可以和我们打成一片。与老师聊天的时候,我无形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学到她对待生活的认真、坚持,乐观的态度。当我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会记起她告诉我的一些话,让我重拾信心。
可以说,程老师更多不是教我们知识,而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她总会结合自己亲身体验的感受来教导我们如何生存,记得老是喜欢讲的就是自己在社会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而我们也对此深有体会。交给我们那么多的经验和知识,对我们日后的社会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良师益友,人生得良师,胜过万卷书,人生得一益友,胜过千朋友。程老师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来说,身为良师,她教导我们如何学习,如何进步,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并且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做出表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为人师表的典范。身为益友,她帮助我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自己,了解人生,并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告诉我们,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益友,一个典范。
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很朴实,很自然,却特别具有亲和力,她带给我们不仅是知识,重要的是生活的哲理。
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好老师,可爱、上课棒······似乎在她身上能找到的就只有优点,她是个活动于人间的的天使她是一个捧着书奉献爱心的天使,她也是一个不断激励学生的励志天使。
如果一支粉笔的结局是永远化为粉尘,一支蜡烛的命运永远是流尽眼泪,一头黑发的终点永远是银丝炫舞,我相信,她依然还在这里。
鹿马中学七【一】班吕力
2014-11-18
篇五:14精汽2班第九周“尚上”周记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九周“尚上”周记
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 天气晴
这一周,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啊!因为我心里一直在担心一个人,这个人给了我生命,这个人给了我现有的一切;这个人用他那粗实的脚一步一步的带我走到现在;这个人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撑起我们的家,他就是我的父亲。我在教室里呆着的时候,父亲躺在病床上强忍着疼痛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眼前。
我父亲在上一周的一天,在装修房子时意外的从楼上掉下来受了重伤。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强忍着疼痛对我说:“我没事,好好去读书。”当时我有特别想哭的冲动,但是看到爸爸那么坚强,我怎么可以给他丢脸呢!我走的时候老爸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在学校里听话。后来,我觉得真的有点给他丢面子了,我决心慢慢改变,做一个好儿子。
14级精品汽修2班 裴洪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