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老年人能学扬琴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0:25 字数作文
老年人能学扬琴吗字数作文

篇一:少年儿童学习扬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近些年随着民乐在国内为人们日益喜爱,学习扬琴的少年儿童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于扬琴学习者,在初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的持竹

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青少年持竹,不是满把握于手中,就是只用两指轻捏琴竹。这样的方法不但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与力度,而且还会导致肌肉的疲劳,进而影响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扬琴演奏是靠双手持一副竹制的琴竹敲击琴弦完成发音的。如何使这对琴竹在我们的手中稳固而又灵活的运动,对青少年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手形呈半握拳状,外实内空,如同手中握着一枚鸡蛋,大指自然搁在食指外侧,四指合拢。持竹时只使用大指、食指、中指,因此也称此种持竹文章来源于/article-4777-1.html法为“三指持竹”。具体握法是:首先将琴竹的五分之一处(持口)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靠指尖一处,再将大指自然压在上面,中指第一指关节靠指根一处托于下方。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再将四、五指自然弯曲、收拢,位于竹尾处。最后检查整个手形是否自然收拢,手形外侧是否并拢,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注意大指与食指不要把琴竹捏的过紧,四、五指也不要紧扣住竹尾,更不能将琴竹满把握在手中。正确的用力感觉如同我们日常抓握工具。松弛、灵活而又不失控制。琴竹的使用如同我们小臂的延伸,因此大指应与琴竹在一条直线上,大指的指甲盖朝正上方。初握时会感到不适应,但只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三指持竹。

正确的击弦动作

演奏扬琴的基本动作是手腕上下运动敲击琴弦发音。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质量,发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与水平。所以正确的击弦动作应特别注意。

当前普遍使用的击弦法是手腕弹动击弦法,这种方法是西北师范大学郑培东教授从实践中总结的,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此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腕指击弦法,它简化了手指的动作,只依靠手腕的弹动击弦。动作分三步:预备动作时,持竹手腕竖起,以琴竹垂直于地面为准,我们称这个动作为“起”;接着手腕以直线的轨迹向正下方缓慢转动,我们称为“落”;接触到琴弦后,再以相同的轨迹向正上方缓慢转动,停在预备动作位置,我们称之为“回”;待“起—落—回”这一连续动作练熟之后就可以将中间环节的“落”改为

“弹”,即手腕带动琴竹快速下落击弦,当触到琴弦的一刹那发力,并靠琴弦与琴竹头的反弹力回到原位。这个连贯动作“起—弹—回”的力度安排应是放松—用力—放松。我们可以通过拍皮球来寻找感觉。拍之前手腕是松弛的,拍球的一刹那手腕用力,紧接着手腕又松弛下来。这当中要注意,手腕在运动中不可“内扣”或“外翻”。扣腕与翻腕都会直接影响击弦动作与发音。在双手交替击弦时,两手之间保持大约一拳的距离,手心相对,呈“八”字形。只要细心体会,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正确的发音

1、击弦位置。

除了正确的手腕击弦法,还要注意正确的击弦位置,这是发音的关键。在琴码与山口架起的这段弦上何处是最佳的击弦位置呢?换言之,离琴码最合适的击弦位置在哪里?从扬琴形制来看,它是通过振动琴弦发音的。一般高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短,低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长。我们以有效弦长的十一分之一处为最佳击弦点。以此位置计算方法是:高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到两公分半处;中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半到三公分的位置;低音区在距琴码三公分到三公分半处。通过耳朵的聆听与眼睛的配合,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一定可以找到标准的击弦点。

2、琴竹触弦部位。

正确的发音对琴竹头击弦位置也有要求。以琴竹头中部击弦,发音最为厚实、饱满。靠

前或靠后,不但影响音色,还容易碰到上方或下方的琴弦,影响准确性。

3、手腕弹动的发力。

扬琴演奏需要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才能进行。在我们演奏时,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支撑整个手臂的运动。肩关节是整个手臂的支撑点,在手臂运送过程中击弹、跳动都离不开它的支撑;肘关节支撑小臂,保持它在运动中不会上下活动。除非遇到强奏时,才以肘关节为轴心运动小臂增强力度;腕关节是最重要的支撑点,以它为轴心手腕上下运动;指关节除了支撑手中的琴竹外,它与手腕形成的合力也是保证手腕转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各个关节的灵活、稳定才能保证各关节发挥其能动作用。因此在练习和演奏中除了使各关节协调一致外,还要学会使用各个关节,使它们既独立又联合。在扬琴演奏中,力量的运用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产生的肌肉力量;一方面是手臂放松下垂的自然重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才产生演奏时的力量。在力量的运用上要掌握“既用力,又放松”这样的辨证原理,使我们的力量能够通过通畅的手臂、协调的身体灌输于琴竹头,产生圆润、饱满、厚实的音色。

正确的练习方法

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及规范,还要有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扬琴练习不同于普通的学习,它是一个包括了脑力和体力双重运动的复杂过程,所以练习过程中首先要勤动脑。即带着问题去练习,每练一首练习曲或乐曲要明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练习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等等。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练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采取慢练的方法。在慢速练习过程中,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注意技术动作和要领。这样通过大量、反复的慢练可以达到技术动作的定型化,使艰难的技法转化成一种信手拈来的熟练技能。

另外,练习中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识谱试奏能力。即眼和脑走在手的前面。青少年学习者往往是看一眼乐谱,奏一句旋律,而且普遍存在记谱困难的问题。这就是识谱试奏能力低导致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在演奏这一小节时,眼和脑已注视、反应到下一小节甚至下几小节。长此以往,识谱试奏能力会很快增长,背谱将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难点的攻破及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上。

对于少年儿童扬琴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贪多、贪难,而忽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到最后得不偿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青少年扬琴爱好者们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巅峰。

篇二:浅谈扬琴初学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扬琴是一件外来乐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我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近些年随着民乐在国内为人们日益喜爱,学习扬琴的少年儿童人数也日益增多。对于扬琴学习者,在初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的持竹

在教学中常见到一些青少年持竹,不是满把握于手中,就是只用两指轻捏琴竹。这样的方法不但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与力度,而且还会导致肌肉的疲劳,进而影响技术的进步与提高。扬琴演奏是靠双手持一副竹制的琴竹敲击琴弦完成发音的。如何使这对琴竹在我们的手中稳固而又灵活的运动,对青少年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手形呈半握拳状,外实内空,如同手中握着一枚鸡蛋,大指自然搁在食指外侧,四指合拢。持竹时只使用大指、食指、中指,因此也称此种持竹法为“三指持竹 ”。具体握法是:首先将琴竹的五分之一处(持口)放在食指的第一指关节靠指尖一处,再将大指自然压在上面,中指第一指关节靠指根一处托于下方。通过三指将琴竹握稳,再将四、五指自然弯曲、收拢,位于竹尾处。最后检查整个手形是否自然收拢,手形外侧是否并拢,各个指关节是否僵硬。注意大指与食指不要把琴竹捏的过紧,四、五指也不要紧扣住竹尾,更不能将琴竹满把握在手中。正确的用力感觉如同我们日常抓握工具。松弛、灵活而又不失控制。琴竹的使用如同我们小臂的延伸,因此大指应与琴竹在一条直线上,大指的指甲盖朝正上方。初握时会感到不适应,但只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很快就能掌握正确的三指持竹。

正确的击弦动作

演奏扬琴的基本动作是手腕上下运动敲击琴弦发音。击弦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音质量,发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演奏效果与水平。所以正确的击弦动作应特别注意。

当前普遍使用的击弦法是手腕弹动击弦法,这种方法是西北师范大学郑培东教授从实践中总结的,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此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腕指击弦法,它简化了手指的动作,只依靠手腕的弹动击弦。动作分三步:预备动作时,持竹手腕竖起,以琴竹垂直于地面为准,我们称这个动作为“起”;接着手腕以直线的轨迹向正下方缓慢转动,我们称为“落”;接触到琴弦后,再以相同的轨迹向正上方缓慢转动,停在预备动作位置,我们称之为“回”;待“起—落—回”这一连续动作练熟之后就可以将中间环节的“落”改为“弹”,即手腕带动琴竹快速下落击弦,当触到琴弦的一刹那发力,并靠琴弦与琴竹头的反弹力回到原位。这个连贯动作“起—弹—回”的力度安排应是放松—用力—放松。我们可以通过拍皮球来寻找感觉。拍之前手腕是松弛的,拍球的一刹那手腕用力,紧接着手腕又松弛下来。这当中要注意,手腕在运动中不可“内扣”或“外翻”。扣腕与翻腕都会直接影响击弦动作与发音。在双手交替击弦时,两手之间保持大约一拳的距离,手心相对,呈“八”字形。只要细心体会,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正确的发音

1、击弦位置。

除了正确的手腕击弦法,还要注意正确的击弦位置,这是发音的关键。在琴码与山口架起的这段弦上何处是最佳的击弦位置呢?换言之,离琴码最合适的击弦位置在哪里?从扬琴形制来看,它是通过振动琴弦发音的。一般高音区有效发

音弦长比较短,低音区有效发音弦长比较长。我们以有效弦长的十一分之一处为最佳击弦点。以此位置计算方法是:高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到两公分半处;中音区在距琴码两公分半到三公分的位置;低音区在距琴码三公分到三公分半处。通过耳朵的聆听与眼睛的配合,再加上长时间的训练,一定可以找到标准的击弦点。

2、琴竹触弦部位。

正确的发音对琴竹头击弦位置也有要求。以琴竹头中部击弦,发音最为厚实、饱满。靠前或靠后,不但影响音色,还容易碰到上方或下方的琴弦,影响准确性。

3、手腕弹动的发力。

扬琴演奏需要全身各部位协调运动才能进行。在我们演奏时,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以及指关节支撑整个手臂的运动。肩关节是整个手臂的支撑点,在手臂运送过程中击弹、跳动都离不开它的支撑;肘关节支撑小臂,保持它在运动中不会上下活动。除非遇到强奏时,才以肘关节为轴心运动小臂增强力度;腕关节是最重要的支撑点,以它为轴心手腕上下运动;指关节除了支撑手中的琴竹外,它与手腕形成的合力也是保证手腕转动的重要因素。只有各个关节的灵活、稳定才能保证各关节发挥其能动作用。因此在练习和演奏中除了使各关节协调一致外,还要学会使用各个关节,使它们既独立又联合。在扬琴演奏中,力量的运用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各部位肌肉收缩运动产生的肌肉力量;一方面是手臂放松下垂的自然重量,这两方面的结合才产生演奏时的力量。在力量的运用上要掌握“既用力,又放松”这样的辨证原理,使我们的力量能够通过通畅的手臂、协调的身体灌输于琴竹头,产生圆润、饱满、厚实的音色。

正确的练习方法

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及规范,还要有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扬琴练习不同于普通的学习,它是一个包括了脑力和体力双重运动的复杂过程,所以练习过程中首先要勤动脑。即带着问题去练习,每练一首练习曲或乐曲要明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练习为什么会出现错误等等。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练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采取慢练的方法。在慢速练习过程中,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注意技术动作和要领。这样通过大量、反复的慢练可以达到技术动作的定型化,使艰难的技法转化成一种信手拈来的熟练技能。

另外,练习中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识谱试奏能力。即眼和脑走在手的前面。青少年学习者往往是看一眼乐谱,奏一句旋律,而且普遍存在记谱困难的问题。这就是识谱试奏能力低导致的。因此在练习时要有意识的锻炼和培养。在演奏这一小节时,眼和脑已注视、反应到下一小节甚至下几小节。长此以往,识谱试奏能力会很快增长,背谱将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难点的攻破及音乐表现力的提高上。

对于少年儿童扬琴学习者而言,掌握正确、扎实的基本技能以及科学、有效的练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切不可贪多、贪难,而忽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到最后得不偿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青少年扬琴爱好者们能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勇攀艺术巅峰。

篇三:浅谈儿童学习扬琴

浅谈儿童学习扬琴

作者:马媛

来源:《西江文艺·上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 要】笔者长期从事儿童扬琴教学工作,深感儿童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在此谈谈个人在儿童扬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儿童;扬琴;教学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了孩子多方面的发展,许多民族乐器都已经走进各大中小学。为了培养孩子,家长们不惜重金购买乐器,想尽办法聘请有经验的教师。然而从每年的音乐考试及器乐比赛现场,我们却发现了拔苗助长、演奏方法不当、忽视基本功训练等诸多问题。本人长期从事儿童扬琴教学工作,深感儿童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在此谈谈个人在儿童扬琴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望界内老师朋友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一、激发儿童学扬琴的兴趣

兴趣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者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奥秘。所以,培养孩子对扬琴的兴趣,是推动学琴的巨大动力,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兴趣是容易激发的,但很难持久,所以需要老师不断变化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参加校外的考级、器乐比赛,听音乐会或者与其他孩子们互相观摩,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又能培养竞争意识。其次,扬琴的琴弦有百根之多,音准容易受天气影响,调琴势必就成了教学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帮助、训练学生调琴就非常重要,只有音准了才能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而这动听的声音才是激发起孩子兴趣的基础。

二、注意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学音乐的目的并不都是想成为未来的演奏家,更多的家长是希望通过学习乐器来提高孩子的音乐修养与素质、开发智力。学习音乐,可以使他们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因此在扬琴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去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型或者一段旋律,可根据个人的不用感受,演化成不同的动作表现。教师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帮助孩子们分析旋律所含的情绪与思想,不能一味的机械,枯燥地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训练。在学扬琴中所涉及技能技巧时,可以用熟悉、喜爱的歌曲来进行改编,旋律不变但是要把技法融入其中。那么在训练的过程中有孩子所喜爱的旋律“陪伴”就一定会有大的改观。

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教学要循序渐进。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用同一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每个孩子兴趣爱好不同,性格也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老师有必要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比如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比较好动,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专心听讲,给这样的孩子上课时,应当先讲难点、重点,适当课间休息一下。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批评一下,便会哭闹不止,甚至开始有抵触情绪,对这样的孩子应当多多鼓励,但也不能对其错误置之不理,对他们的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教学进度中,要注意分散难点,不能过急过高要求,使孩子感到学习吃力、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失去兴趣。只有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稳步前进,孩子学琴的过程就会是轻松愉快的,琴技也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重视基本功的训练

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总希望孩子短时间内考级。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基本功训练是学习扬琴的基础。刚刚开始学琴的孩子,因为基础较弱,所以要从音阶训练开始。在扬琴教学过程当中,G调是首先学习的调号。四个8度的音阶从右下到左上依次弹奏。在弹奏过程中,要找到最佳击弦点和触鎚点。正确的击弦动作是一切技巧的保证,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音阶的训练主要在于其简单,没有旋律变化,注意力只在技术上,可以大大提高弹奏水平。其次,练习曲也是针对演奏法的的学习,其中包括单竹类、齐竹类、轮竹类、颤竹类等多项基础训练,老师应当根据孩子的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使用节拍器,许多孩子在演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赶拍子的问题,用它来训练良好的节奏稳定性、音符的均匀性、速度的稳定性以及提升快速演奏能力都有一定帮助。

五、提高儿童练琴效率

学好扬琴,需要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除了需要恒心和毅力外,更重要的要有一套科学的练琴方法。一、明确练琴目标。在练琴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明确练习的目的。如上课时老师指出乐曲中孩子的节奏,音色有问题,那这一周练习,就要解决节奏、音准问题。日积月累,琴技就有进步和提高。二、保证基本功的练琴时间。对于初学扬琴的儿童来讲,每天最好保证20至45分钟的练琴时间,其中要留10分钟到15分钟进行基本功练习。三、聚精会神,提高练琴效率。在扬琴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是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许多孩子在练琴时,边练边玩,是无法练好琴的。练琴,既是练手,更是练脑。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玲木镇教授曾经说过:无诚意的练习是无价值的,思想不集中,粗心大意的反复练琴是浪费时间,会使听力和演奏上的坏习惯增强,比不练还要坏。为了使孩子注意力能够集中练琴,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练琴环境。在练琴时,不要做一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其次练琴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使孩子因疲劳而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总之,在孩子学习扬琴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多种办法,创造出使孩子能愉快练琴的环境,让美丽的琴声滋润孩子美好的心灵。

篇四:培养兴趣是幼儿学习扬琴首要问题

培养兴趣是幼儿学习扬琴的首要问题

摘 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器乐教育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性,一些专业的乐器也开始走进普通家庭。扬琴是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它音色华丽、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又善于表现各种情绪,加之其外型美观的设计,倍受家长和学生喜爱。我从事扬琴教学有近10年的时间,学生大部分是幼儿和少儿,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教学的重中之重。扬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但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扬琴教师必须熟悉幼儿心理,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搞好扬琴教学。

总结这些年的扬琴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儿童心理,渗透扬琴基础知识和乐曲。

关键词:幼儿 扬琴教学 学习兴趣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6(b)-0160-01

1 培养幼儿音乐兴趣是进行扬琴教学的第一步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说过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大都来源于兴趣,所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搞好音乐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音乐审美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扬琴也是如此,只有对扬琴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学习。那么如何在课

堂中激发孩子学习扬琴的兴趣呢?首先我们教师要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成对音乐的兴趣,过不了多久就会厌倦枯燥的学习。但是孩子的天性又决定他们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事物。所以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中,多用一些比喻的形式,或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教学。通常第一次课我都采用故事的形式,讲一讲和扬琴有关的、生动的小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使学生能对扬琴有了简单的认识,产生学习的兴趣。平常教学内容多采用孩子会唱的儿歌,从最简单的单旋律入手,而后加以变奏,采用单音、八度、反竹、拨弦等简单且音色特别的技巧,使学生们感到亲切兴奋,从而产生对乐曲产生好感和共鸣,激发他们学习和表演的欲望,并把技巧的教学融入其中。鼓励孩子们边唱边演奏,有利于情感的投入和表达,课堂和教学氛围因此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孩子还能被扬琴美妙的音色深深吸引。在教学过程中,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我通常都把演奏的姿势结合到日常的普通行为动作中,尽可能的用最通俗和贴近孩子生活的方式强调。还常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扬琴方面的音乐会碟片、观看实际演出等。还可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幼儿大多爱表现、喜欢被赞扬。因此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充分肯定。 2 还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现在大多数家长让孩子学习扬琴,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音乐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音乐开发智力。学习音乐可以使孩子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扬琴在开发孩子智力方面有其非常重要的一面,它能激发孩子左右手的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左右脑的同时开发。在扬琴教学中如果有意识地去启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理解音乐的能力,对智力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比如相同的一个节奏或一段旋律,让孩子根据个人不同感受表现出不同的动作,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孩子分析旋律所蕴含的情绪与思想,启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帮助孩子融入音乐角色。而后通过准确的范奏,让孩子感受音乐的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弹奏,充分创造与发挥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角色。也可通过观看视频介绍音乐内容,使用更多的感官手段来让孩子体验音乐角色的特点,训练多次后也可反过来通过听音乐,引导孩子联想成具有形象和情节的事物或任务,并将其感受到的画出来,这就成了启发孩子创造性思维的一次升华。课堂中我也注意用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段,充分刺激孩子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孩子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孩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在扬琴教学中贯穿因材施教

幼儿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育期,加之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让每个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用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幼儿扬琴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对症下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比如有的孩子脑子很聪明,但特别好动,应先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切不可对他们置之不理。有的孩子性格敏感,自尊心特别强,如果赶上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师略微批评一下,便会哭闹不止,这样的孩子也不能过分批评,这样刚刚燃起的兴趣小苗很有可能被连根拔掉。在课堂中要尽量少批评孩子,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有计划地指出他们弹奏中的错误,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孩子们很乐于接受这种语气,这样便能很快的纠正错误。如果仅因孩子

老年人能学扬琴吗

暂时的错误和落后就失去耐心,训斥甚至强制幼儿练琴,反而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学琴,久而久之就会对上课和练琴产生恐惧心理,前面也讲到了兴趣对于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性,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又何谈兴趣,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还怎能学好琴呢?对这样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让家长和孩子明白挫折只是暂时的,还要塑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做同样也能使孩子们在学习扬琴中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扬琴是很好的促进

通过近10年的扬琴教学,我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学习器乐是非常好的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来说也可能会成为教学的强大动力,幼儿心理还没有完全健全,喜恶分明,如果能与老

师相处融洽,孩子就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时教师如果能谨言慎行,积极运用这种关系进行教学,孩子学习积极性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更可为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更会对幼儿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都产生极大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

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对于孩子整个学习扬琴的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从事扬琴教学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篇五:扬琴教学

浅议扬琴教学

【摘 要】 中国扬琴是世界三大扬琴体系之一,已逐渐发展为富有东方音乐魅力的民族乐器,本文在阐述扬琴教学历史演变与音乐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扬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新时期扬琴教学的建议,主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内容科学化,构建扬琴教学理论体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表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等。

【关键词】 扬琴教学;音乐地位;存在问题;对策

一、前言

扬琴传入中国后,在民间得以普及和发展,其表演形式以伴奏为主,扬琴在民族乐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作为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表现力极其丰富,演奏形式多样,可独奏也可重奏,可协奏也可伴奏,是二胡和笛子等乐器的首选伴奏乐器,在中小型合奏乐队中扮演着类似指挥的角色,处于重要地位。几百年来,扬琴在“广西文场”、“扬州清曲”、“广东音乐”、“广西文场”、“福建南词”、“海南八音”、“常德丝弦”、“山东琴书”、“江西清音”、“榆林小曲”、“云南扬琴”、“四川扬琴”和“贵州文琴”等说唱和曲艺表演中生存着,且由于各地音乐风格存在着千差万别,故发展出不同的风格与流派,新中国成立以来,扬琴得以长足地发展。扬琴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生产,其有别于物质生产,它与各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哲学、宗教、语言、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体系,扬琴教学目

的不单是帮助学生了解演奏的合理性原则和演奏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即着重发展学生的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高度的概括、分析和坚韧的意志力等。从总体上看,扬琴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发掘,在传统的扬琴教学实践,一般仅注重技巧训练,却忽视音乐情感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且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时代的高度发展,使得传统的扬琴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对文化多元化的要求。

二、扬琴的历史演变与音乐地位

1、扬琴的历史演变

扬琴作为一种击弦乐器,明末清初由海上传入我国,曾被称为“洋琴”、“打琴”、“铁线琴”及“蝴蝶琴”。历经四百多年的演变,扬琴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家族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扬琴才真正从民间戏曲伴奏乐器中独立出来,发展成高等音乐教育的一部分,1952 年新成立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将其吸收为“编制乐器”,正名为“扬琴”。

2、扬琴的音乐地位

在中、小型民乐合奏中,扬琴通常以乐队的核心出现,还因其中和的音色、宽广的音城等特点,成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伴奏乐器,能够为二胡、竹笛等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伴奏,其在我国民族器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扬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扬琴教育历史较短

中国扬琴院校教育历史较短,至今为止仅61 年,受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禁锢的影响,学术领域尚未形成继承传统和创新突破并重的局面。

2、受现代音乐教育体制的不利影响

在扬琴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满足学生考级和比赛等愿望,为完成教学任务,练习时往往将教材指定曲目,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急功近利的结果是基本功不扎实,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3、学生的音乐专业基础薄弱

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难以掌握音乐创作规律,尚不能从专业层面分析作品,还有一些学生对音调缺乏感性认识,无法凭听觉辨别音准与音色。

4、理论知识传授不足

在传统的扬琴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时基本靠简单的模仿,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观察、分析等能力,致使学生学习时不够主动,学习效果不理想。

四、加强扬琴教学的对策

扬琴教学应该跟上互动、互容和互补的现代化文化格局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吸收各种风格的扬琴演奏技术,切实加强教学信息的收集与研究,建立扬琴教学信息库,不断修正不准确的看法,进一步运用新颖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思维方式,使扬琴教学更趋科学

化。

1、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认识

加大理论传授力度,让学生意识到扬琴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介绍该乐器的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扬琴的价值和重要性,并通过规范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对扬琴学习的兴趣;切实加强学生文史修养,通过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及历史书籍等途径,深刻了解地方人文与音乐,会对学生扬琴的演奏很有帮助。

2、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扬琴教学实践中需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互信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上课初期,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要尽量多的与学生交流思想,通过沟通与合作,促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只有实现心灵的沟通,才能使学生乐于倾听教师的指导,并朝着教师指引方向去努力探索。

3、教学内容科学化

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新意,提出新的要求,目的是引起新的“兴奋点”,同时要让学生感到达到要求并不困难,只要努力,就能做好,完成目标后再提出下一个努力方向,如此以来,学生就会有希望,有奔头。此外,在教材的使用方面,除了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来选择,还需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某些学生性格外向,而有的学生则性格内向,对性格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

式,首先选择适合自身性格的乐曲,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其次选择与性格相反的乐曲,可以完善性格缺陷,最终成为优秀的器乐演奏者。

4、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学习经历、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这要求教师应该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某些学生的演奏水平偏低,缺乏信心,对待此类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以鼓励为主,即善于发现学生演奏中的优点,即使微小的优点也不要放过,要及时表扬,进一步提出新的要求,切实提高学习扬琴的兴趣。

5、与其他乐器相互交流,构建扬琴教学理论体系

通过中国管弦乐协会、世界扬琴大会和扬琴艺术研讨会等影响,在扬琴如曲目演奏和乐理分析等方面,需积极借鉴民族乐器成果的教学转化,在交叉专业领域深入完善扬琴教学理论体系。

6、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表演意识和能力

扬琴演奏作为一门表演艺术,要求表演者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及创作热情,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再现情感的内涵,积极创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丰富其生活经验及社会经验。

(1)突破封闭式的教学,积极构筑“小舞台”,打破声乐和器乐界限,相互表演,共同观摩,只有尽可能多地演出,才能有效减少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