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自是手不释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8:18 体裁作文
自是手不释书体裁作文

篇一: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 精选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 ..

④冀复得兔 冀 (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 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奇其对 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 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C.①②②③④ B.①②④④③ ③ ③④ D.①②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

八、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篇二:赵普精细阅读练习(附答案)

《赵普 》

复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掌握课文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复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解释。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赵普》选自《》,赵普,字,

自古有“ ”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

2、文中主要写了两件事:和

3、作者刻画人物善用细节。写赵普专心致志地读书,描写了“的细节;写太祖之怒,描写了“ ”的细节;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 ”的细节;而“ ”这一细节更是生动感人,那被撕碎的奏牍,要恢复原样,需多么大的决心和耐心啊!

4、文章叙事简洁,语言准确、精练。写太祖的“不用”,“亦不用”和“卒用”,总共才七个字,省去了若干对话。通篇没有说明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反映他 。

三.课堂练习。

1. 注音。

箧( )牍( )缀( )卒( )吏( )

薨( ) 龌龊( )掷( )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少习吏事 寡学术 及为相 手不释卷 私第 阖户启箧 及次日 读之竟日 临政 如流 既薨 发箧 性深沉 岸谷 忌克 龌龊 循默

3、词类活用 碎裂

4.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处决

明日

颜色

龌龊

5.一词多义。

以:太祖常劝以读书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跪而拾之以归 又以其人奏

之:读之竟日 拾之以归 家人发箧视之

而: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跪而拾之以归

为:及为相 以天下事为己任 某人为某官

其:未有其比 卒用其人 复奏其人

6.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5)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6)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7)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7、“太祖乃悟”中太祖“悟”出了

,说明他是一个

8.历史上不乏像赵普这样的人,譬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似“手不释卷”这种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还有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四。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

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8分)

(1)故人求京府判司 (2)此官与公不相当

(3)不敢以故人之私 (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官与公不相当:

3.、“某”指不直接说明的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如某时、某地、某人。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 比较好。

4、文中的裴光德不给故人官职的理由是什么?请你据此说说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

(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注释】①凛然:稳重的样子。 ②指:同“旨”,主要意思。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 (2)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闻讲《左氏春秋》,爱之(代家人) B.群儿戏于庭(在)

C.众皆弃去 (全、都) D. 击瓮破之(代指瓮)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短文写了司马光哪两件事?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三)永之氓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中济,船破,皆游 (2)曰:“何不去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永之氓咸善游。

(2)汝愚之甚。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

《赵普》答案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裴光德对他说: “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1、(1)老朋友 (2).给 (3).因为 (4).同情。 2、(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3、某人(指我)4、(1)A

(2)D(3)B 5、此官与公不相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意对即可)

司马光字君实(字和如今的小名差不多)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宋代官名)司马光7岁时,已经像成年一样(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听人讲《左氏春秋》特别喜欢,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刚满二十岁时,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身旁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1.回来 打破2.A 3.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4.司马光 勤奋读书 砸缸救人 他是一个喜欢读书,机智聪明的人

3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三〉1、⑴全,都⑵除去,抛弃 2、⑴永州的百姓都擅长于游泳。⑵你太愚蠢了。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原因:过分看重钱财。启示略。

篇三: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答案

六年级小古文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狐假虎威(16)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

/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

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加点词语 8

食〔吃〕 长〔 掌管 〕 然〔 对的,正确的 〕 皆〔都 〕

故〔所以 〕 遂〔于是,就〕 子〔你 〕 走〔逃跑 〕

2

〈1 顺接连词,无实意)

〈2 ) 〈3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欺压人。 3

4、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仗势欺人、狗仗人势、恃势凌人 2

二、破瓮救友(15)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

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

(4分)

) ( )

( ) )

2. 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闻讲《左氏春秋》,爱之”相同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其虫旧曾有之

C.至之市 D.钱帅登之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1分)

水迸儿得活。

4、翻译下面的句子。4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

书里。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4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神州五号、六号、七号飞船的研制等。

三、《刻舟求剑》2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①涉(渡江 )②遽(急忙、立刻 ) ③是(这儿 ) ④求(寻找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渡江人的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沿上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5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代词,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B至之市,而忘操之。(到??去)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剑)

⑴做代词,代物的:( A、C ) ⑵做动词用的:( B )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2

译文: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5.《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

6.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

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四、矛与盾(14)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

6

(1 B、卖 C、粥)

(2A、荣誉 B、欢乐 C、夸耀)

(3A、陷阱 B、穿透 C、陷害)

(4A、相应 B、适应 C、回答)

(5A、婴儿 B、对人的尊称 C、利息 D、一种爵位)

(6 B、义 C、有的人 D、迷惑)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4

①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这是一个判断句。 【 错 】

②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对 】

③于物无不陷也。→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 对 】

④"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 对 】

3性,切莫互相抵触,后人把这则寓言概括为“ 自相矛盾 ”。4

五、道旁李苦20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竞——(争先恐后) 之——(代词,指李子) 唯——(只有) 取——(尝)

2、“李树多子折枝”中的“折”念什么?(B )2

A、zhé B、shé

3、王戎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 用原文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 4

上面句子的译文是:(李树长在路边,但李子却这么多,没有被摘走。)

4、 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意思。4

(1)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只有王戎没有动。

(2)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5、下面三句话中有三个“之”,请选择意思相同的一组。(B )2

①诸儿竞走取之 ②人问之 ③取之信然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6、从“信然”一词可以看出,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2

8、王戎是个很会透过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人,你看到或碰到过这种事吗?说给大家听

听。2

六、( )10

昔晋文公将与楚人战于城濮,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

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君亦诈之而已。”文公以咎犯言告雍季,雍

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

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反而为赏,雍季在

上。 左右谏曰:“城濮之功,咎犯之谋也。君用其言而赏后其身,或者不可乎!”文公曰:

“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咎犯之言,一时之务也。焉有以一时之务,先百世之利者乎?”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自是手不释书)

1.

5

敌众 奈何:( 怎么办)

竭:使?干涸; ②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田(田:打猎)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 )2

诈伪之道,今虽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A欺诈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勉强可行,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B欺诈作假的手段,虽然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

C欺骗作假的手段,即使现在可用在偷盗上,以后就不会再有效果,不是长久之计。

D欺骗作假的手段,虽然现 在勉强可行,以后不会再有效果,不是好办法。翻译:

3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3

篇四: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 “诣”的意思是 ;为设果( ),是 为 设果;儿应( )声答曰( )。

2、“惠”通假字是( ),“甚聪惠 ”是说杨氏子 从文

中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 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 是 是知音,从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诲: 惟: 援: 俱:

“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我知道在“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 ,惟弈秋之为听是指 :

思援弓缴而射之是指 ;是虽与之俱学是指 。

2、理解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回答问题

那你知道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 及日中 孰 为汝 多知 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 )孰为读( )。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 射大地中午太阳 射大地

五、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 的精神。

六、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原因是(文中原话)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七、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八、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度: 遂:

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 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九、晏子使楚(原文)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 更读音( ): 不肖读音( ):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我知道成语( )的意思是

这三个成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2、这两个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晏子(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的人。

十、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 ): 誉: 其矛:

其人:

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十一、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注释: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

十二、《为学》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 、 修辞手法。“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句子的意思是

2、作者讲述了 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

要 就 的道理。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 ..

④冀复得兔 冀 (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 谢 ...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 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篇五:文言文阅读

1、《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夸父追日

6、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7、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10、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1、《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2、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3、司马光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4、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5、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6、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7、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8、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9、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20、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1、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2、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23、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 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4、 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5、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26、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7、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28、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

29、欧阳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30、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遂于并辔而归。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1、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2、王冕好学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