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人体九大系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9:53 字数作文
人体九大系统字数作文

篇一:人体九大系统

人体九大系统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借助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起来的结构成为组织。几种组织结合起来,共同执行某一种特定功能,并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就构成了器官。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功能,及形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组成,及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 由骨、关节和骨骼

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

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

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

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

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

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

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

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

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

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

系统的的主动部分。运动系

统常见的疾病有:肩周炎、

生长痛、骨质增生、

(颈椎

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

氟骨病、佝偻病、(先天性

佝偻病、婴幼儿佝偻病、儿

童期佝偻病、青少年佝偻

病)软骨病、骨质疏松、骨

折、股骨头坏死等。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两大部分。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肛门

的管道,可分为口、咽、食道、胃、

小肠、大肠和肛门。通常把从口腔到

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为上消化

道。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可

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

位于消化管外,如肝和胰。小消化腺

位于消化管内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

胃腺和肠腺。 消化系统的常见

疾病有:肝胆疾病(胆结石、脂肪肝、

肝硬化、肝炎)、痔疮、腹泻、胃肠

痉挛性腹泻、消化道溃疡、慢性肠胃

炎、胃酸过多等。

三、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血管、肺和

呼吸肌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

吸道。器官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成。前者包括支

气管数和肺泡,后者包括结缔组织、血

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呼吸系统的主要

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常

见的疾病有:肺部疾病(婴幼儿肺炎、

肺心病、肺结核)、支气管痉挛、呼吸衰

竭(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感

冒)等。

四、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

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

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

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

液体,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

衡和稳定。肾产生尿液,输

尿管将尿液输送至膀胱,膀

胱为储存尿液的器官,尿液

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

常见的疾病有:肾病(急性

肾炎、急性肾衰、慢性肾

衰)、泌尿系统结石(输尿

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

等。

五、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繁殖后代和形成并保

持第二性特征。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有

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组成,外生殖器以

两性交的器官为主。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有:

围绝经期综合症、不孕症、痛经等。

六、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

统以外的一个重要的调节

系统,包括弥散内分泌系

统和固有内分泌系统。其

功能是传递信息,参与调

节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

育和生殖活动,维持机体

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

人体九大系统

泌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肥

胖症、糖尿病、甲状旁腺

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

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

抗进)、柯兴氏综合征等。

七、免疫系统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

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

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

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

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

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

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

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

(抗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

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八、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脊髓的周围神经组织。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神经细胞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

其他系统的活动,

维持机体以外环境

的统一。 神经

系统常见的疾病

有:智商低下、神

经衰退、癫痫病、

多动症、老年性痴

呆等。

篇二:人体九大系统用药

九大系统:

1. 神经系统

2. 消化系统

3. 运动系统

4. 循环系统

5. 呼吸系统

6. 内分泌系统

7. 免疫系统

8. 泌尿系统

9. 生殖系统

1 神经系统

1.1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1.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特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不仅要追求急性期的安全、有效、及时,同时还要重视危险因素的干预,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工作。现重点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治疗。

1.1.1.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 :对TIA尤其是反复发生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

(1)环氧酶抑制药:大多数TIA患者首选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ASA)。剂量为一日50~150mg,顿服。

(2)酸磷酸二酯酶抑制药:酸磷酸二酯酶抑制药的缓释制剂双嘧达莫(DPA),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可加强其药理作用。

(3)有条件者、高危人群或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选用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药(ADP)氯吡格雷。

(4)频繁发作TIA时,也可考虑选用血栓素A(TXA)合成酶抑制药奥扎格雷静脉注射。

2.抗凝药;抗凝治疗目前不作为TIA的常规治疗,但临床上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频繁发作TIA患者、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及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通常选用低分子量肝素,也可选用普通肝素,但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3.降纤药:对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的患者)或频繁发作但以其他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选用降纤酶。

4.扩容药:心功能不全者禁用。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

5.钙通道阻滞药:血压低者慎用,可扩张脑血管,防止脑动脉痉挛。可选用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

6.其他药:川芎嗪、银杏叶提取物等具有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倍他司汀可用于眩晕。偶尔也可选用罂粟碱。

1.1.1.2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等确定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实施以分型、分期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在一般内科支持治疗(特别注意血压的调控)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脑水肿降颅压等措施。

通常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个月),恢复期(2~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分型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不宜脱水,主要是改善循环;大、中梗死应积极抗脑水肿降颅压,防止脑疝形成。在<6小时的时间窗内有适应证者可行下列溶栓等治疗。

(1)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内应用阿替普酶(t-PA)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的静脉溶栓疗法。对脑CT无明显低密度改变、意识清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之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安全、有效。基

底动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对发病6小时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有经验和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

(2)降纤治疗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血液黏滞度增高。可选用降纤酶。可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纤溶活性及抑制血栓形成,适用于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但应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降至 1.3g /L以下时,出血倾向会增加。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缺血性卒中的早期复发、血栓的延长及防止堵塞远端的小血管继发血栓形成,促进侧支循环。可选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4)抗血小板药:大多数无禁忌证的不溶栓患者应在卒中后尽早(最好48小时内)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溶栓的患者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阿司匹林。

(5)扩容治疗:对于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如分水岭梗死)可酌情考虑扩容治疗,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其他药物:川芎嗪、银杏叶提取物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黏滞度等,对缺血性卒中的预后有所帮助。常用的还有胞二磷胆碱、尼麦角林、氢化麦角碱、吡拉西坦、茴拉西坦、奥拉西坦、尼莫地平等。曲克芦丁、己酮可可碱等有时也可选用。

二级预防:

(1)高血压: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原则是既要有效和持久地降低血压,又不至于影响重要器官的血流量。各类型的抗高血压药均可选择心血管系统疾病用药。

(2)高血脂: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有效降低TCHO及LDL水平,还能稳定斑块,从而减少卒中的发生。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发病有相关关系。叶酸与维生素B6和B12联合应用,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

1.1.1.3脑栓塞的药物治疗

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强调不同病因不同治疗,最好能去除栓子来源。非感染性心源性栓塞主张抗凝治疗。对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病变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二级预防可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1.1.1.4腔隙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以预防为主,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急性期治疗以改善血液循环为主,其余药物治疗见1.1.1.2。

1.1.2 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用药

1.1.2.1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药物,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

1.1.2.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药物治疗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基己酸。

1.2痴呆及其用药

痴呆(dementia)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神经变性性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伴发痴呆、血管性痴呆、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痴呆。

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抗痴呆药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加兰他敏、利斯的明、多奈哌齐、石杉碱甲、美金刚、茴拉西坦、银杏叶提取物、金刚烷胺等。

1.3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及其用药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原因未明的以静止性震颤、运动缓慢、肌肉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丢失导致神经递质多巴胺减少80%以上,而出现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补充脑中多巴胺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的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尚不能达到阻止疾病进展的目的。

1.3.1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抗帕金森病药主要有6大类:拟多巴胺类药(包括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药,金刚烷胺及抗胆碱药。

1.3.1.1拟多巴胺类药

本类药物包括左旋多巴及其与多巴胺脱羧酶抑制药的复方制剂,有多巴丝肼(左旋多巴与苄丝肼)以及左旋多巴-卡比多巴。

1.3.1.2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左旋多巴在体内转化为多巴胺而起作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又分为麦角类和非麦角类。

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包括溴隐亭、α-二氢麦角隐亭;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包括吡贝地尔。

1.3.1.3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

常用的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为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于进展期帕金森患者以减少“剂末现象”的发生。

1.3.1.4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药

此类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来阻止左旋多巴在外周的代谢,从而使左旋多巴更多的进入脑内。恩他卡朋作为左旋多巴-苄丝肼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辅助用药,用于存在“剂末现象”的帕金森患者。

1.3.1.5金刚烷胺和抗胆碱药

金刚烷胺是一种微弱的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有轻微的抗帕金森作用。可以轻微改善运动缓慢震颤和强直。

1.3.2 特发性震颤、舞蹈病的药物治疗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普萘洛尔、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和扑米酮可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或焦虑引起的震颤。

小舞蹈病(chorea minor,CM)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的常见表现,以舞蹈样不自主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等为临床特征。氟哌啶醇对改善相关舞蹈病的症状和运动性抽搐可能有作用;苯海索大剂量使用也可以改善运动障碍;吡拉西坦可以作为皮层起源的肌阵挛的辅助用药。

1.3.3 变形性肌张力不全的药物治疗

变形性肌张力不全(dystonia musculorum deformans)是一种扭转痉挛,为锥体外系疾病。抗胆碱如苯海索、左旋多巴或多种镇静类药物可以改善症状。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于局限型肌张力障碍效果较好。

1.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其用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感染原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分为两类:(1)脑炎、脊髓

炎或脑脊髓炎;(2)脑膜炎或脑脊膜炎;如脑膜和脑实质均受到明显侵犯时称之为脑膜脑炎。

1.4.1 脑囊虫病的药物治疗

脑囊虫病是链状绦虫(猪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脑所引起的疾病。食入外源的绦虫卵或自身寄生绦虫的卵逆行至胃内,胃液消化孵育出幼虫,经血液循环至全身并发育成囊尾蚴。抗囊虫药物治疗包括阿苯达唑和吡喹酮。

1.5急性脊髓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itis)指各种感染后因变态反应引起的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性病变。这可能是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诱发了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发病。

急性脊髓炎的药物治疗包括:(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2)人免疫球蛋白;(3)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4)B族维生素;

(5)神经营养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胞磷胆碱等)和血管扩张药。

1.6多发性硬化病及其药物治疗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目前尚无根治疗法。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抑制炎性脱髓鞘病变的进展,尽可能减少缓解期的复发,晚期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包括:

(1)糖皮质激素:是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的病程,但不能防止复发。常用的药物有:甲泼尼龙和泼尼松。

(2)β-干扰素(interferon-β,IFN-β):IFN-β 1a或IFN-β1b。

(3)免疫抑制药:能减轻多发性硬化的症状,但对脱髓鞘病灶无减少的趋势,且不良反应大,目前已较少使用,主要有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和环胞素。

(4)免疫球蛋白。

1.7神经肌肉病及其用药

1.7.1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及其药物治疗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周期性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发作性肌无力、伴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能迅速缓解为特征。全身性肌力减弱时口服补充钾盐,常用氯化钾。

1.7.2 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极易疲劳,通常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后症状减轻。常用药物有人免疫球蛋白、硫唑嘌呤、新斯的明、吡斯的明、溴吡斯的明、莫达非尼。

1.7.3 多发性肌炎的药物治疗

多发性肌炎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对称性四肢近端和颈肌及咽肌无力、肌肉压痛、血清肌酶增高和骨骼肌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同时伴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及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常用药有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硫唑嘌呤、人免疫球蛋白。

1.8癫痫及其药物治疗

抗癫痫药主要依据癫痫发作的类型进行选择:

(1)伴有或不伴泛化的部分性发作: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丙戊

篇三:人体的九大系统

人体的九大系统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借助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起来的结构成为组织。几种组织结合起来,共同执行某一种特定功能,并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就构成了器官。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功能,及形成系统。人体有九大系统组成,及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motor system) 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的主动部分。运动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肩周炎、生长痛、骨质增生、(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氟骨病、佝偻病、(先天性佝偻病、婴幼儿佝偻病、儿童期佝偻病、青少年佝偻病)软骨病、骨质疏松、骨折、股骨头坏死等。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可分为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部分管道称为上消化道。消化腺按体积大小和位置不同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外,如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内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如胃腺和肠腺。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有:肝胆疾病(胆结石、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痔疮、腹泻、胃肠痉挛性腹泻、消化道溃疡、慢性肠胃炎、胃酸过多等。

三、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肺血管、肺和呼吸肌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器官和各级支气管为下呼吸道。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成。前者包括支气管数和肺泡,后者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肺部疾病(婴幼儿肺炎、肺心病、肺结核)、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感冒)等。

四、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肾产生尿液,输尿管将尿液输送至膀胱,膀胱为储存尿液的器官,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肾病(急性肾炎、急性肾衰、慢性肾衰)、泌尿系统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

五、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繁殖后代和形成并保持第二性特征。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有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组成,外生殖器以两性交的器官为主。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有:围绝经期综合症、不孕症、痛经等。 六、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是神经系统以外的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包括弥散内分泌系统和固有内分泌系统。其功能是传递信息,参与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活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泌系统常见的疾病有:肥胖症、糖尿病、甲状旁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抗进)、柯兴氏综合症等。3

七、免疫系统

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八、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脊髓的周围神经组织。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神经细胞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以外环境的统一。

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有:智商低下、神经衰退、癫痫病、多动症、老年性痴呆等。

九、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的运输系统,它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由鳃或肺吸进的氧输送到各组织器官并将各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通过同样的途径输入血液,经肺、肾排出。它还输送热量到身体各部以保持体温,输送激素到靶器官以调节其功能。

篇四:人体的九大系统-骨骼

人体的九大系统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形态相似和功能相关的细胞借助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的结构成为组织。几种组织结合起来,共同执行某一特定功能,并具有一定形态特点,就构成了器官。若干个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特定的连续性生理功能,即形成系统。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全身各骨以关节相连形成骨骼,起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篇五:人体的九大系统

人体的九大系统:1、呼吸系统2、消化系统3、内分泌系统4、生殖系统5、泌尿系统

6、循环系统7、运动系统8、感觉系统9、神经系统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