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不愿长大的蝌蚪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8:58 体裁作文
不愿长大的蝌蚪读后感体裁作文

篇一:《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反思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改写自童话,语言浅显、生动、简练、质朴。尽管文章的篇幅较长,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理解。这样一篇文字并非优美,情节并不精彩的文章,如何上出新意, 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新大纲的要求,落实教学目标。

一、引导质疑释疑学习,促进主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后来,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文中并列动宾词语间用逗号而不是用顿号这个“文本秘妙”,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课堂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我遵循汉字认知特点并根据本学段按要求来落实扎实地进行相应的书写指导,并重点指导本课容易写错的字“ 离” 和“碗”,巩固了“左窄右宽”的书写规则,学一个带一串,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方法运用、读写结合。我引导学生抓住朗读提示语“不高兴”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采用“填写朗读提示语”的方法,与学生合作填写完成,并分角色进行人物对话,实现对话朗读方法的迁移,最后再去掉“朗读提示语”,这是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同时,我还借助小姑娘做家务的描写,提练方法,结合学生在校所做事情试着进行说一说,并对自己的成长能做些什么,进行反思,练笔写一写。这样以读促写,有效迁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本课也存在遗憾之处,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不足,导致个别教学环节匆忙走过场,影响了课堂效果等等。我将以此次比赛为新的起点,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篇二: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实际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势告诉老师,你们几岁了?

生比手势告诉各自年龄。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长大了。)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不愿长大的蝌蚪读后感)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照片,这是谁大家知道吗?

老师请君培来告诉大家这是你几岁的照片,长大的感觉好不好。为什么?你愿意长大吗?大家愿意长大吗?有没有不愿意长大的?(个别学生举手。)请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不愿意长大?

生1:长大后会很忙。

师:但可以忙中偷闲。

生2:长大后要为工作操心很累,不如小时候快乐。

师:在工作中也能找到快乐。

师:这是两位同学不愿长大的原因,还有一位小姑娘也不愿意长大,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认识她。生齐读课题。

在认识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词语,生接读。

聪明伶俐 离不开 缠着 洗碗 水池 卧床 做粥 虚弱 擦玻璃 晒衣服 散散步 刷厨房 收拾 胳膊

大家读得很认真,下面我们一同去认识她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小姑娘为什么会说不愿意长大呢?

用这个句式说一说:小姑娘不愿意长大是因为:——————————————(出示课件)

生:别人的妈妈都能带他们上动物园,她的妈妈不行

生:爸爸是司机,妈妈是送奶员,工作离不开身。

师:你预习得真认真,说得很完整

二、讲读结合,理解课文

1、分角色朗读1—7段,了解小姑娘不愿长大的原因。

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小姑娘说不愿意长大?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出来。并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把小姑娘和妈妈说话时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板书:不愿长

大)

生找有关段落。

师:应该是课文的前七个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女同学当小姑娘,男同学当妈妈;(轮到谁读就起立读。)

老师、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桌同学一个当妈妈,一个当小姑娘,其他同学读旁白 同桌分角色对课文。

师:大家都读得很认真,哪一对同桌有信心读好,愿意来读一读。(学生纷纷举手。)请这对同桌读,先介绍一下,谁当小姑娘,谁当妈妈。(同桌对读。) 师:读得不错!通过这一同桌的朗读,老师听出了小姑娘不高兴。哪一对同桌有信心读得更好!(请一对同桌读。)

师:读得很好!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听出了妈妈在解释工作的忙。哪一对同桌再来读。(同桌读。)

师:读得好不好?(好!)要不要给他们一点掌声?(掌声热烈。)

师:从你们的朗读老师听出了(指课件字幕):小姑娘从奇怪地问、不明白地问到不高兴地说,而妈妈呢,从耐心地解释到有点不耐烦地回答。好,请全体起立,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齐读,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出不同的语气。有信心读好吗?(生根据提示读出了不同语气。)

2、组内接读8-12自然段,找出愿意长大的句子。

师:小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愿意长大呢?(不是)从课文几次写小姑娘想长大,请同学们小组内接读8-12自然段,找出最能看出小姑娘愿意长大的句子,并用 横线画出来。

生自由读,找有关句子或段落。

师:找到了吗?哪个小组来回答。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句子看出小姑娘愿意长大的?

生1:小姑娘每天早晨自己洗脸、叠被、吃早饭。可是她梳小辫子时,因为胳膊太短,够不着后边。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就好了!她每天都这样想,果然

就长高了一些,胳膊也长长了。

生2:她买菜、冼碗、做粥。可是她的个子太小,洗碗够不着水池。她想:要是我能再长大一点就好了!

生3: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再长大一些,为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生4:人们赞美她善良、能干,她微笑着心里想: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师:从刚才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小姑娘其实是愿意长大的。(板书:愿意长大) 师:在什么情况下小姑娘有了这些想法呢?生畅所欲言

板书出示,师生接读

(1)可是她梳小辫子时,因为胳膊太短,够不着后边。她想:要是我能长大一点儿就好了!

(2)可是她的个子太小,洗碗够不着水池。她想:我能再长大一点儿就好了!

3)看到镜子里自己变得高大起来的身体,小姑娘自言自语:“唉!没有办法,我还得在长大一些,这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妈妈。”

师:(指板书)小姑娘刚刚才因为妈妈没带她去动物园而说不愿长大,现在怎么却愿意长大了呢?(画箭号。)什么原因呢?

师出示第八段,生回答:因为小姑娘心疼妈妈呀!师板书:心疼妈妈,问:谁能用“心疼”说一句话。

生1:妈妈每天做家务活,很累,我很心疼妈妈。

师:你是个关心妈妈的好孩子。

生2:妈妈每天早晨很早上班,又很迟才回来,我很心疼妈妈,希望她能多休息。 师:那你要多帮你妈妈。

生3:妈妈每天早晨很早起来,帮我们煮饭,还帮姐姐梳头发。

师:谁来当小姑娘心疼地对妈妈说?

师读导语,生接着读。

师:读得多心疼啊!谁来更心疼地对妈妈说。(指名读。)

师:多么心疼妈妈的小姑娘啊!(很多同学举手想读。)想当小姑娘的起立,请你们带着心疼的心情读。

师:小姑娘心疼妈妈想长大,她长大了吗?长成什么样?

生回答

师:小组内讨论:小姑娘是怎样长大的?她帮助妈妈做了什么?在文中找找,读读,把重点词语画下来。

师:小姑娘在帮妈妈做事的过程中使自己长大了。小姑娘不管是妈妈生病还是病好了,她都坚持帮妈妈做事情,你觉得她是一位怎样的小姑娘?用文中的词夸夸她,用自己的话夸夸她,面对这样的一位小姑娘你有什么话想对她说? 生1:小姑娘,你真体贴妈妈,是好孩子。

生2:我应该向你学习,多帮妈妈做家务。

师:不仅你要向她学习,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生3:小姑娘,你不仅能干,还体贴妈妈。

生4:小姑娘,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们全班同学应该向你学习。 师:你发出了全班同学的心声。

师: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怎样才算长大?

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大家愿意长大了吗?当你学会关心别人,照顾别人承担责任的时候,你就真正地长大了,老师相信你们长大的感觉一定也不错。 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开心地说: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微笑地说: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让我们和小姑娘一起激动地说:长大的感觉也不错!

总结提升

师你知道吗?

作者罗大里是意大利儿童文学家,安徒生儿童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作品有《假话国历险记》《天上的蛋糕》《蓝箭号列车旅行记》。

他的两部主要作品大家去读读《洋葱头历险记》与《假话国历险记》,看看自己会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把刚才对小姑娘说的话写成一篇日记《小姑娘我想对你说》

篇三: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啥?

朋友幼教老师,上课时提问小朋友: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什么啊? 一个熊孩子答:变成人。

朋友立刻纠正:错了,是变成青蛙。

熊孩子不服气:爸爸说跑得快的蝌蚪会变成人...

篇四: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以读为本 自主导学”

——乌兰小学语文“六环节”教学模式 《 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集体备课教案

篇五:岩石上的小蝌蚪读后感

岩石上的蝌蚪,纯洁善良的童心

“谢华老师的《岩石上的蝌蚪》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在读之前,我想。

读完后,我流泪了。虽然它看起来那么短小浅显。

我知道那是伤心的泪水,更是感动的泪水。

“它们在做梦呢,梦见漂亮的杯子,清清的泉水,绿色的水草,圆脸蛋的小哥哥。”, 在它们被太阳烤干的时候,它们在想。”,多么纯真善良,乐观开朗的二只小蝌蚪。

《岩石上的蝌蚪》属于低幼儿作品,但我认为它更是一部爱的教育篇章,作品通过各种生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石头水洼里的两只小蝌蚪们等待小哥哥,最终死去的故事,表现了小蝌蚪们为了承诺,倔强执拗,执迷不悔地单纯性格;甚至为了履行承诺,宁可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可贵品质。最终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陶冶孩子们的丰富感受世界万物的爱心,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善待身边的动物,同情弱者,万物平等的美好心灵。

这篇作品之所以能感动孩子们,甚至像我一样的成人,我认为除了“文学的价值,生命的故事”,也得益于作品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一) 拟人化手法 作品使用孩子们喜欢的拟人手法, 赋予蝌蚪,岩石,大花狗,

小花鸭们情感和语言,让它们有人一样的感情和感受。比如描写随着水洼里

的水越来越热、越来越少时,蝌蚪们的感受, “小蝌蚪觉得浑身像着了火,

一会儿就什么也不能知道了”,“另一只小蝌蚪想把头抬起看一看,可是已经

抬不动。”非常贴近孩子们的心理,让孩子们感受到小蝌蚪们当时非常难受的

感觉。

(二) 动作和语言的生动性 作品虽然不长,但感染性强,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

象,除了立意新颖外,和生动丰富的语言动作也是分不开的。例如描写蝌蚪

们的动作,“身子一扭一扭,尾巴一摆一摆,游过来又游过去.。”,“小蝌蚪浑

身不舒服起来,只好一个劲地扭着身子。”,“小蝌蚪把身体紧紧地贴在岩石

老公公的身上,一动也不好动。”,让孩子们非常容易懂,容易体会。还有小

蝌蚪们的对话:“不,小哥哥说好来接我们的,我们在这里等他。”“小哥哥说

过要来的呀!”“是啊,要是小哥哥来了,找不着我们,他多难受啊!”“你说,

小哥哥这会儿是在找杯子,还是在捞水草?” “他一定走在路上了,拿着漂

亮的杯子,盛着清凉的泉水,那水好清好甜哟!” ,这些单纯幼稚的语言,

深刻地刻画了小蝌蚪们的性格,小孩子也很容易理解。

(三) 扣人心弦的节奏 随着太阳越来越晒,水塘里的水越来越少,小蝌蚪们越来

越难受,孩子们也会和石头公公一样,疼在心里,很着急小哥哥怎么还不来

啊,为小蝌蚪的命运担忧,不由自主地想小哥哥你快点来呀。“过了好久,真

有一个圆脸蛋的小哥哥上来了,手里拿着一个漂亮杯子,杯子里盛着清清的

泉水,还装着许多水草。”,读到这里,孩子们都以为是小哥哥来找小蝌蚪了,

虽然会责怪小哥哥迟到,但还是欣慰开心的,他终于来接它们了。但是笔锋

一转,接下来的一句却是“可是他没跑到大岩石跟前来,就在山坡下的一条

小河边,捉起小蝌蚪来。”,让小读者们体会到焦急万分—喜出望外—伤心失

望的心情。

(四) 对比手法运用 两只小蝌蚪和大哥哥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小蝌蚪们是有机

会回到大池塘开心地游水的,但是它们坚持等待,毫不动摇,一直想着小哥

哥的好,直到晒干的时候也是做着梦大哥哥来接它们。大哥哥呢。他把蝌蚪

们临时放在石头上的水洼上,却没有接它们回去,可能他不是故意这么做的,

只是却忘记了,结果是善良的小蝌蚪们却再也不能活回来了。

(五) 第三者的角度 作品中岩石老公公真像慈祥的爷爷,通过岩石老公公的语言

行为和感受,更进一步突出了小蝌蚪们的性格特征,非常新颖。当它最初看

到小蝌蚪时,“岩石老公公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可是,等一会儿,太阳会

把这点儿水晒干的,你们的小哥哥可得赶快来呀。”,给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

笔,小花狗要喝水,岩石爷爷保护小蝌蚪,不让它喝,后来看到小蝌蚪们快

被晒干,赶紧叫上小花鸭,让小花鸭带它们去池塘,但最终却只能眼睁睁的

看着小蝌蚪们渴死,被晒干。“岩石老公公难受极了,不停地叹气。只有岩石

老公公还记得两只可怜的小蝌蚪,它们已经变成两个小黑点了,紧紧地贴在

它的身上。”,其中作品中最伤心的人就是岩石公公了。它自始自终陪伴着二

只小蝌蚪,担心着它们。所有小读者的心情一定也和岩石公公的心情一样的

吧。

《岩石上的蝌蚪》是一篇成功之作,因为它朴实无华,能够打动千万孩子们的心,《岩石上的蝌蚪》更以一篇值得孩子们阅读的佳作,因为它有深深的教育意义,能够净化孩子们的至真至善的心灵,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

以 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