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坎儿井的原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6:49 字数作文
坎儿井的原理字数作文

篇一:坎儿井

坎儿井

坎儿井是中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中,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木垒和吐鲁番等地,尤以吐鲁番盆地最多,达1200多条,总长约5000多千米。坎儿井可与长城、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wiki/%E5%9D%8E%E5%84%BF%E4%BA%95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

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

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

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

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

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

(Kanatz)。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从

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

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

,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

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

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米3/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米3/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坎儿井-兴建原因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原因,是和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可达到3000毫米,可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但坎儿井是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

自流灌溉。吐鲁番虽然酷热少雨,但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峰高达5445米,而盆地中心的艾丁湖,却低于海平面154米,从天山脚下到艾丁湖畔,水平距离仅60公里,高差竟有1400多米,地面坡度平均约四十分之一,地下水的坡降与地面坡变相差不大,这就为开挖坎儿井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坎儿井的原理)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积水潭)四部分组成。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林则徐当年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并在他的日记中赞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 坎儿井-历史

清代萧雄《西疆杂述诗》云:“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它说出了“疏泉穴

地”这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水利工程

最大特点。

坎儿井是干旱荒漠地区,利用开发

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可以自流地

将地下水引导至地面,进行灌溉和

生活用水的无动力吸水设施。坎儿

井在吐鲁番盆地历史悠久,分布很

广。长期以来是吐鲁番各族人民进

行农牧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

源之一。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自

流引用,不需动力,地下引水蒸发

损失、风沙危害少,施工工具简单,

技术要求不高,管理费用低,便于

个体农户分散经营,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古老传说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中华文明的产物。盛弘之《荆州记》中记述:“隋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神龙所生林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九井自穿相

通,一井牵动众井,这与地下暗渠相通的坎儿井结构相同。神农是我国农业和医药发明的传说人物,把穿井与他连在一起,可见其历史悠久。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云:“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舜穿井时,就挖了一条从旁出的“匿空”(地道),这与坎儿井的挖掘方法极其相似。如果:“匿空”为水平地道,就是坎儿井,这是公元前21世纪的史迹,比传说波斯于公元前8世纪有坎井,要早1000多年。

《庄子·天地》篇云:“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子贡向其介绍当时的先进灌溉提水工具桔槔,而圃者答以“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他害怕使用机巧工具而乱了思想,坚持遵古法凿隧取水。可见在春秋时期凿隧取水已是一项古老技术,而这种技术运用于坡度较大地段,就可挖成坎井。《庄子·秋水》篇的“埳井”,即“坎井”。蛙“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这类井似同于壑,应是流水深沟或地下暗渠。(苟子·正论)又云:“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坎井之名,正式出现在先秦典籍之中。人们相信波斯地下暗渠起于公元前800年,却没有认真考究中国史籍中有关坎井的记述,不无偏废之嫌。虽然这些记述没有指明坎井的具体形成时间,却充分显示出产生坎井的文化背景渊远流长。

汉代中原井渠法与坎儿井

吐鲁番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竖井、出口涝坝、引水渠等工程组成的自流灌溉系统。利用地形特点,通过地下暗渠,将埋深几十米乃至百米以下的地下潜流,引至农区或居住区。首先对吐鲁番坎儿井起源作解释的人,是清代光绪年间的陶葆廉。他在《辛卯侍行记》一书中记述鄯善连木齐(沁)西面的坎儿井时说:“又西多小圆阜,弥望累累,皆坎尔也。坎儿者,缠回从山麓出泉处作阴沟引水,隔敷步一井,下贯木槽,上掩沙石,惧为飞沙拥塞也,其法甚古,西域亦久有之。今人动云林文忠所创,非也。”他在夹注中指出: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与《汉书.沟洫志》引洛水,井下相通行水之法相同,《沟洫志》载:“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恶地。诚即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人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颜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

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陨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

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今陕西澄城县北头村附

近有一段引洛水入渠的遗迹,南流十余里进入永丰

境。其第一段井渠共发现竖井7个。这是将河水通

过地下暗渠引至山岭,吐鲁番坎儿井大都是把高远

处潜流通过地下暗渠引至农田,也有少数引河水的

坎儿井,其工程原理一致。“井渠之生自此始”,

是指其广泛推广而言,并非说其工程原理与技术经

验形成于此时,否则,何以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

汉武帝就发卒万人立即动工。这说明早已有成熟的

穿井技术可资应用。《汉书·沟洫志》明确记述井

渠之法的推广情况;“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

引河及川谷以溉田。”《重修肃州新志》记述明代

肃州千户曹斌“凿石为洞,引水渐上”,就是井渠

之法的推广与继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儿宽奏

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高卬之田。”汉武

帝云:“名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以备旱也。”儿宽所建以溉高卬之田的六渠,即是“通沟渎”、“畜陂泽”。《风俗通义·山泽》释“波”云;“陂者,繁也,言因下钟水以繁利万物也。”今山东省桓台一带所称洞子井,海南岛所称“陂”,是与坎儿井类似的水利工程。后汉永平十二年(69年)夏,明帝“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河南荥阳)东至千乘(山东利津)海口干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碛,直截溪涧,疏导雍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在这项大型水利工程中,凿山阜引水修渠、即是坎儿井式暗渠。两汉时期暗渠开凿技术已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元朝骆天骧撰《类编长安志》,记述宋朝大中祥符七年修复龙首渠的情况,勅书中有“矢引顷首之清渠,实唐就北之旧迹,克修废隧,深副倚毗”之句,证明这一汉代的穿隧水渠经唐宋,仍然发挥效益,直到元朝成宗元贞二年(1296)骆天骧修志时才废弃。黄盛璋先生认为汉代井渠法,在汉以后“没有发展下来”,“也没有传到关中盆地以外”,与史实不符。 陶葆廉据《汉书·西域传》:“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积居庐仓以讨之。”及孟康注释:“大井六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在白龙堆东土山下。”他认为这是井渠法在西域的具体运用。三国时人孟康所言“大井六”,应是六道坎儿井,它们联在一起汇成一股泉流,在白龙堆东土山下涌出。一些西方学者对吐鲁番坎儿井起源另作解释,法国伯希和以为与波斯的地下水道相似,疑此法自波斯传来。王国维特作《西域井渠考》以辨之。他根据《史记·河渠书》引洛水至商颜东山岭十余里间的史实记于塞瓠子(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之前,其时张骞尚未通西域,并渠法在中国已相当普及,它只能是中国旧法,不会是波斯传入。王国维又据《史记·大宛列传》:“宛王城中无井,皆汲城外流水。”在军队包围该城时,又“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汉代所言“穿井”,就是地下暗渠。其方法又是“新得秦人”传授的,明白无误地记述井渠法是

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李广利围攻大宛城时,由秦(中国)人传入中亚。大宛距波斯比吐鲁番要近得多,其井渠法尚且来自秦地,吐鲁番的井渠(坎儿)更应是中国旧法。王国维认为辛武贤所开卑堤侯井“名通渠,又有上下流,则确是井渠。”他再以《沙州图经》云“大井泽在州北十五里”,推论“汉时井渠或自敦煌城北直抵龙堆矣。汉于鄯善、车师屯田处,亦用此法。”汉代兵屯在车师(吐鲁番)这个适宜井渠灌溉的地方修建坎儿井,完全在情理之中。汉唐中国史籍记述波斯引水灌溉而不言其引水之法,直至刘郁《西使记》才谈到列殇埽儿(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西北部)“地无水,土人隔山岭凿井,相沿数十里,下流以溉田”。王国维认为“所言与汉井渠之法无异,盖东来贾胡以此土之法传之彼国者,非由彼土传来也。”暂且不论中亚井渠法的起源,关于吐鲁番坎儿井技术是由汉代屯田兵卒传入的中国旧法的论断,至今还没有人能提出具有充足理由的反证。《西域井渠考》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伯希和在其《评王国维遗书》一文中,也不得不承认公元前2世纪末西安一带就有坎儿一类渠井,但又说“谓为纯粹汉人发明,似乎言之太早。”伯希和的疑虑是由于他不了解中国在春秋以前就有凿隧取水的古老传统所致。

在大宛新得秦人穿井之后,《水经注》记东汉永平十八年(75年)耿恭守疏勒时,所依涧水被切断,就穿井以济眉急。深一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之。“有顷,水泉奔出”。从郦道元的叙述看,不是竖井提水,而是自流奔出,用了‘穿井’这一术语,应是坎儿井。这里所说疏勒,在车师后国。第二年耿恭又遭围困,明帝遣兵相救,至柳中,攻交河,校尉关宠派军吏范羌率军二千人迎还耿恭。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是当时屯戍中心,能够开凿耿恭井的士卒,在吐鲁番盆地也会兴建此类水利工程。唐朝罗让《耿恭拜井赋》云,“遂乃处孤城而穿井,窥重泉而辟地。”“推赤心于神祗,扌寿素液于坎萏”。也不是指竖井而言。在吐鲁番渗透量和蒸发量都大,靠竖井提水“辟地”,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坎萏”,的“萏”’读dàn(旦);是坎中小坎,又曰旁入为“萏”,“坎萏”应是竖井与暗渠相通的结构,耿恭井是坎儿井。

王国维推论汉于鄯善、车师屯田处,亦用井渠法,可以在今吐鲁番找到根据。本世纪50年代初,发现古代坎儿井遗址。当时在鄯善县鲁克沁西北修建洋海水库,第一年储水后,经过几个月发现下游远处漏水,酿成决口。经查明是由水库下面埋有三道废坎儿井,花了很多工经过回填后再次蓄水,又发生了决口,则深处还有很多坎儿井,因修不胜修,水库遂废弃。类似情况在吐鲁番胜金口、火焰山等处都曾发生过,这些地方是汉唐兵屯主要区域,废弃坎儿井上已经覆盖着深厚的冲积层,它应是汉唐遗物。

西方一些学者以维吾尔人称坎儿井为Kariz,与波斯词汇“卡赫莱兹”(Kahrea)相近为主要理由,肯定新疆坎儿井是从波斯传来的。我国学者张之毅在《新疆之经济》一书中亦持此说,“坎井之制,据吾人考证,系自波斯传入,分布于吐鲁番、哈密、鄯善、托克逊等县。”当代黄盛璋仍力持这一观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

篇二: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

一、前言

被新疆各族人民誉为“生命之泉”的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在新疆吐鲁番地区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资源价值。本文重点分析坎儿井的水资源调节功能。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水资源匮乏是限制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坎儿井作为干旱地区人们利用水资源的最为经济、有效地水利工程,坎儿井不仅具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更有其巨大的资源环境价值。

坎儿井这项工程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有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和涝坝几个部分组成。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井水,沁人心脾。

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机井得以广泛使用。机井投资少效率高,开采极其随意。全地区已有的几千口机井从地下大量抽水,而全区11亿立方米的可利用水资源中,地下水仅占两个亿。比较而言,坎儿井造价高,维护难,导致使用率不断下降;在地表水利用上,一些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后,下游水源便捉襟见肘。已建的柯柯牙水库和坎儿其水库,就对其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直接造成生存危机。

二、研究意义

对于坎儿井的日渐式微,各方看法截然不一。一种观点认为,从纯经济角度看,坎儿井已无生存必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坎儿井未免过于落后,夏季易干涸,冬季水多时又易白白流走,无法蓄存。而水库可蓄水,随时进行生态调节。应该任坎儿井自然消亡,优胜劣汰,由水库等水利设施取而代之。但虽这样说,但是坎儿井对吐鲁番地区居民的用水还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多数的居民使用的还是坎儿井的水,很多的农作物灌溉还是用的是坎儿井的水,这使得我们研究坎儿井的蓄水价值有了价值。

目前吐鲁番地区有水的坎儿井仍有404条,年出水量2.319*108m3,总流量7352.09l,坎儿井控灌面积13.23万亩,有约6万人、10万头牲畜饮用坎儿井水,在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及人民群众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这些坎儿井一旦断流,将严重影响到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以及生态环境,所以保护坎儿井也是当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评估技术手段

(一)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也称生产率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生态系统作为生产中的一个要素,生态系统的变化将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变化,进而影响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或者将导致产量或预期收益的损失。如大气污染将导致农作物的减产,影响农产品的价格等。因此,通过这种变化可以求出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市场价值法可有两种情况。

1.生产要素价格不变

产量增加不影响市场格局,即产量的变化不会引起供需矛盾的整体结构改 变,此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

V=q(P—Cv)·△Q一C (3·1)

式中:V——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q——产量Q的每一单位,通常取值为1;

P——产品的价格:

Cv——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

△Q——产量变化量;

C——成本。

2.生产要素价格变化

如果生态系统的变化导致产量Q的变化,进一步引起产品和生产要素价格 的变化,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

V=△Q(P1+P2)/2 (3·2)

式中:V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 Q——产量变化量:

P1——产量变化前的价格;

P2——产量变化后的价格。

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合理方法,但实际上生态系统服务的种类繁多,同一种服务的效果也多种多样,其对产品的影响很难定量,实际评价时困难重重。

(二)机会成本法

机会成本法常用来衡量决策的后果。所谓机会成本,就是做出某一决策而不做出另一种决策时所放弃的利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的使用,都存在许多相互排斥的备选方案,为了做出最有效的选择,必须找出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方案。资源是有限的,且具有多种用途,选择了一种方案就意味着放弃了使用其他方案的机会,也就失去了获得相应效益的机会,把其他方案中最大经济效益称为该资源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例如,政府想将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那么开 发成农田的机会成本就是该湿地处于原有状态时所具有的全部效益之和。机会成本法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k方案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法是费用一效益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被用于某些资源应用的社会净效益不能直接估算的场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已有学者用机会成本法定量评价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服务,

机会成本法简单易懂,能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宝贵的有价值的信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部分价值难以直接评估,因此可利用机会成本法,通过计算生态系统,用于消费时的机会成本,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更加合理地使用生态资源。

(三)影子价格法

人们常用市场价格来表达商品的经济价值,但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属于“公共商品’’,没有市场交换和市场价格。经济学家利用替代市场技术,先寻找“公共商品"的替代市场,再以市场上与其相同的产品价格来估算该“公共商品"的价值,这种相同产品的价格被称为“公共商品"的“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法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V——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

Q——生态系统产品或服务的量;

P——生态系统产品或服务的影子价格

影子价格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价。例如,用于评价生态系统固碳价值的碳税法就属于影子价格法,它是将生态系统每年固定C02的量乘以碳税的影子价格而得出生态系统固定C02价值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价生态系统释放02价值的工业制氧法亦属于影子价格法,它是将生态系统每年释放的02量乘以工业制氧成本,即02的影子价格,从而估算出生态系统释放02的价值的一种方法。评价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的经济价值时,先估算生态系统持留营养物质的量,再以各营养元素的市场价值作为“影子价格一,计算出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的价值。

四、 实际应用

(一)坎儿井的环境资源价值

坎儿井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工程。作为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发挥

的作用并非是单纯的农业灌溉;在维护吐鲁番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上看未经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调节水质功能

坎儿井由人工开挖的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坎儿井的暗渠可分为两段,即集水段和输水段。竖井是连通地表与暗渠的垂直立井。明渠是坎儿井水流出地面进入涝坝之间的渠道。涝坝也就是坎儿井的蓄水池,是坎儿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坎儿井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是吐鲁番盆地很多植被获得水源的主要途经,同时它对当地动物的生存起着特殊的作用,如坎儿井在地表上出现一串成线形的土丘,有利于沙蜥、沙鼠等穴居动物的栖息; 鸟类利用坎儿井的内壁筑巢、繁殖,隐蔽或御寒;坎儿井的涝坝则是鱼类、两栖类的特殊生存环境,此外,涝坝还有调节坎儿井水量和改善小区生态环境的功能。 总之,坎儿井独特的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成为课当地动植物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引来其他动物,丰富课该地区内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涝坝,不仅可以用来调节灌溉水量,还能和明渠一起提高空气湿度,而调节空气湿度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明渠有的直通农田灌溉,有的穿庭过户供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由于涝坝水量稳定、水温适中(一般夏季水温在16–17℃,即使在严冬也不低于10℃),矿化度低(pH 值在7.9–8.2),因而成为适宜鱼类和两栖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另外,还有多种浮游生物成为鱼类的天然食物,这么多种生物的排泄物给农田提供充足的营养,因而形成了这个小生态的良性循环。流向庭院的坎水,不仅水质清澈,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微量元素,是天然矿泉水,非常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2. 水资源储蓄功能

坎儿井由人工开挖的竖井、地下暗渠、地上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个部分组成。它是一项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势,不须动力而将地下水引出地表的地下水利工程。竖井是为开挖暗渠、运送沙石及通风用的。从竖井、暗渠内运出的土,堆于竖井口周围,形成大小不等的土堆,防止雨水和洪水流入坎儿井内,保护了坎儿井的安全运行。竖井间距疏密不等,上游比下游间距长,一般距离30-50米,靠近明渠处为10-20米。竖井最深的可达90米以上,从上游至下游由深变浅。暗渠是主体,也就是地下河道,一般高1.7米,宽1.2米,长3-5公里,暗渠前

篇三:黑龙江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哈32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选修 适用班级:高三学年文科+体育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

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

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

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

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3.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 工 程示意图,右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4~5题。

1 A

4.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读下列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7.a、b、c、d四点比较: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第8题。

2

8.上图所示区域: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阴影区为以养羊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

C.乙地受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下图为北半球沿海某区域等值

线图(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单

位为米),完成9~11题。

9.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A.600m B.1400m

C.400m D.1000m

10.七月份,当a地气温为20℃时,则:

A.b地温度为16.4 ℃ B.b地温度为23.6℃

C.b地温度到c地温度差别不大 D.c地温度比a地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区域可能是山谷 B.b区域可能是大陆坡

C.a地是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D.c地一定是海岭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流域图。

材料二: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水

能是澜沧江最大的资源。在澜沧江水电开发的争议里

有两派,一派是赞成派,一派是反对派。

材料三:我国大米出口中,85%以上为中低质早

籼米,主要出口到一些经济不发达、粮食短缺的亚洲

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进口来源国家主要是泰国,主

3

要是进口香米等高质量稻米,以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需要。

(1)据材料一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2)你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派并阐述理由。

(3)分析我国稻米主产区的气候资源优势。

(4)近年来我国稻米出口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结合我国

稻米生产的特点,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13.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20世纪60农作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 右图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材料四 新疆示意图

材料五 坎儿井示意图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成原因。

4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介绍坎儿井的原理,水源来源,功能及作用等。

(4)借鉴以色列农业的发展的经验,吐鲁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将所选题目的题号填写在答题纸对应括号内。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瑞金位于江西省

东南边陲,武夷山脉

西麓(见下图),是

“客家文化”的主要

发祥地,被评为该省

。 6分) (4分)

5

篇四: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哈32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选修 适用班级:高三学年文科+体育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

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3.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 工 程示意图,右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 4~5题。

- 1 -

A

4.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读下列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7.a、b、c、d四点比较: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第8题。

- 2 -

8.上图所示区域: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B.阴影区为以养羊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 C.乙地受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D.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下图为北半球沿海某区域等值线图(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完成9~11题。 9.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A.600m B.1400m C.400m D.1000m

10.七月份,当a地气温为20℃时,则:

A.b地温度为16.4 ℃ B.b地温度为23.6℃ C.b地温度到c地温度差别不大 D.c地温度比a地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区域可能是山谷 B.b区域可能是大陆坡 C.a地是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D.c地一定是海岭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流域图。

材料二: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水能是澜沧江最大的资源。在澜沧江水电开发的争议里有两派,一派是赞成派,一派是反对派。

材料三:我国大米出口中,85%以上为中低质早籼米,主要出口到一些经济不发达、粮食短缺的亚洲

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进口来源国家主要是泰国,主

- 3 -

要是进口香米等高质量稻米,以满足国内高收入阶层的需要。 (1)据材料一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2)你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派并阐述理由。

(3)分析我国稻米主产区的气候资源优势。

(4)近年来我国稻米出口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结合我国米生产的特点,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13.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色列国土面积2/3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

200毫米。20世纪60物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从80年代开始,农业实现产业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发展高质量花卉、畜牧业、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和技术,用高科技、现代管理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高产出的特色。 材料二 右图

材料三 吐鲁番盆地高温少雨,年均降雨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古代人民修建特殊的灌溉工程—坎儿井,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粮食、棉花、油料等。近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加之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坎儿井”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材料四 新疆示意图 材料五 坎儿井示意图

(1)两地都是在沙漠上发展农业生产,但两地沙漠成因差异大,分别说明两地沙漠的形成原因。

- 4 -

(2)分析两地发展农业共同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介绍坎儿井的原理,水源来源,功能及作用等。

(4)借鉴以色列农业的发展的经验,吐鲁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将所选题目的题号填写在答题纸对应括号内。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10分)【旅游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瑞金位于江西省南边陲,武夷山脉西(见下图),是“客家化”的主要发祥地,评为该省首批历史

东麓文被文化

名城,

6分) (2)简述瑞金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有效措施。(4分)

- 5 -

篇五:坎儿井怎样挖出来的

坎儿井怎样挖出来的

很多游客参观吐鲁番的坎儿井时,都会很感兴趣地问:它是怎样挖出来的?是谁挖出来的?这么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都是个谜。带着这些疑问,3月20日记者来到了吐鲁番市,向吐鲁番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杨建云工程师请教,他对坎儿井的起源作了一番梳理。 目前,主要流传着三种说法。有人说,它是从内地传入的,来源于汉代的井渠;有人说,它是从波斯(现伊朗)传入的;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吐鲁番人根据当地极为干旱的自然环境,经过长期辛勤劳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创造了这个伟大而又古老的水利工程。

传说在古代,一位年轻的牧羊人来到吐鲁番,迎接他的是一片干旱的土地。他在干旱的土地上,一遍遍地找水,好不容易发现了一片绿草地,而且草很茂盛。他想,有草,就会有水。可他找了好几天都没找到水。眼看着羊群都将渴死,他心急如焚,蹲在草地上,开始掘土找水。这时,过路人都劝他:“别费劲了,水是到不了吐鲁番的,在半路上,就让太阳和戈壁滩收走了。”年轻的牧羊人不相信,继续挖下去。终于,一股清泉从深土中涌了出来。于是,后人学着挖,越挖越多,才有了地下纵横贯通的坎儿井。

这些说法,都是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推断而来的。坎儿井究竟起源于何时何地,目前尚缺乏十分有力的证据,还需要今后进行大量的挖掘考察工作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由外地传入,还是当地人的创造,新疆最早的坎儿井,就在吐鲁番地区。 据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西域井渠考》记载,早在汉代,吐鲁番地区就有了坎儿井,坎儿井在吐鲁番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过,时间最早的具体是哪一条呢?到现在,还是没有人能说清楚。

然而,对长度最短的坎儿井,倒是能说得清楚。1860年,在鄯善县连木沁镇,有一位叫塔哈尔·克吾孜的人,他和几位朋友一起挖坎儿井,挖着挖着,他们发现了泉水。泉水清清,味道却很咸。他们想,水本身不会是咸的,肯定是周围的土质含碱量大,水才会变咸的。他们继续挖,没花多大的工夫就挖好了。据说,这条坎儿井不足10米长,因为是碱泉,当地人就把它叫硝尔布拉克坎儿井。后来,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人们又扩建了它。现在,这条坎儿井已有210多米长。虽说它比以前延伸了很多,但依然是最短的一条坎儿井,一天可浇灌8亩地。

关于坎儿井,最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名字都是用人名来命名的。一般情况不用挖井人的名字,而是用出资人的名字,带有树碑立传的意思。

吐鲁番创造最深竖井的人,其名字被留了下来,他叫努尔·买买提。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是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西村村主任。村里,有一条叫买英阿斯喀勒的坎儿井,大约是在1900年开凿的。苏,在维吾尔语里是水的意思,贝西是源头的意思。所以,苏贝西村的坎儿井一般都不太长,都在2000米以内。不长的一个原因,主要是出水量都比较大,每天能供应20亩地的用水,所以人们也就不想挖得太长了。

努尔·买买提是个能人,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自己闲不下来,也不想让村民闲着没事干。于是,他组织村民对买英阿斯喀勒的坎儿井进行延伸,村民们将这条井延伸到了20多千米,出水量也增加到每天可以浇灌25亩地,其中的竖井,也比一般的井都深,平均达到了98米。

竖井之间的距离,一般是越在上游,距离越大。所以,这条井的竖井,最深的地方至少有130米。为了记住努尔·买买提的功劳,村民们将买英阿斯喀勒的坎儿井重新更名为努尔·买买提主任坎儿井,用这种方式来赞扬他。

有人计算过,这条努尔·买买提主任坎儿井,如果平均15米有一个竖井,这条井就有1380眼竖井,这该是多么大的一项工程啊!所以,这条坎儿井也是整个吐鲁番坎儿井中工程量最大的一条井。

鄯善县有一条叫红土的坎儿井,是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因为,开凿了这条坎儿井后,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条开凿于1956年的坎儿井,全长有25千米,一天能浇灌59亩地,是目前吐鲁番地区最长的坎儿井。

不管是最早、最短、最深还是最长的,坎儿井还有很多的谜,至今都没有解开。总体来说,坎儿井分为竖井、暗渠、明渠,关于暗渠和明渠,都是哪个年代修建的,谁来修建的,还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在吐鲁番地区,至今传诵着这样一首民谣:“千口井,万口井,不如坎儿井。泉水清,河水清,不如坎儿井水清。”坎儿井从最多时的1700多条减少到现在的331条,究其原因,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加上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坎儿井的数量一天天减少,吐鲁番人需要坎儿井,抢救保护坎儿井已迫在眉睫。这些解不开的谜,已成为人们抢救保护坎儿井最关注的问题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