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8:45 字数作文
艺术设计读书笔记字数作文

篇一:公共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公共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环境艺术设计111班 胡鸿燕

首先,在阅读《公共艺术设计》这本书时,我们应该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公共艺术设计是什么?公共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于作用有哪些?最关键的还有公共艺术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有什么关联?对我们所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什么作用?这才是我们阅读和了解这本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通过书目的第一章节中,我基本了解到了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含义。

所谓公共空间,就是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的概念在西方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备了公共性的艺术才能称之为公共艺术。“公共”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根据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研究,在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公共”这个词,17世纪末,法语中的“publicite”一词借用到英语里,才出现“公共性”这个词;在德国,直到18世纪才有这个词。公共性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

书目的第二章节和第三章节,使得我了解到了公共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雕塑和壁画。那么对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不论是从西方发展史来说还是中华文化的发展来说,通常是围绕着雕塑和壁画的发展来介绍的。例如在介绍西方的公共艺术时,罗马广场的方尖碑以及各个教堂的浮雕,宫殿的喷泉,都属于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的代表。在介绍中国的公共艺术时,提及了陵墓石雕、石牌坊等等都是属于公共艺术在中国发展中的一部分。

书目的第四章节共和第五章节,在现如今的公共艺术设计应用于发展中,我认为公共艺术在中现今的国不仅仅只是一个名词的借用,也不是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城市雕塑的同义词。我认为好的公共艺术设计必须满足一下条件:第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文化环境相适应;第二、公共艺术设计应该满足公共艺术开放性的特质,在形式上的开放性,表现上的通俗性,以及设计上的综合性。第三,优秀的公共艺术设计应该具有实用性:例如便利性的设施,标志性的设施以及安全性的设施。公共艺术设计还应该具有装点性的特质,还应该是依附人文背景、中日然景观而存在而设计的。

总结,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深刻了解到了公共艺术设计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对公共艺术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因为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是紧密联系的,不论是从设计的角度还是概念上重叠范畴的角度。婴儿,在做好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公共设计一样,除了考虑设计在用途上的实用性以外,还应还结合考虑设计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与人文环境相适应。例如要有影人深思和共鸣的开放性主题,和表现人文创意,高科技,高工艺的展示等。因此,对公共艺术设计的认知对于我们环境艺术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

篇二:《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

中 南 大 学

研究生读书笔记

课程名称 视觉语言研究

学生姓名 刘 伟

阅读书目 《艺术设计符号基础》 指导老师 孙湘明 学 院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 业 视觉传达

完成时间 2011年6月

《艺术设计符号基础》读书笔记

作 者:胡飞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8.7

主要内容:

目录

第1章 符号、艺术与设计

第2章 毗邻轴与系谱轴

第3章 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第4章 图像、指示与象征

4.1 符号类型理论基础

4.2 艺术设计中的图像性符号

4.3 艺术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

4.4 艺术设计中的象征性符号

第5章 意义的传达

5.1 艺术设计符号的传播

5.2 艺术设计符号的认知

5.3 意义的形变

第6章 从分析到创造

6.1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原则

6.2 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方法

6.3 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程序

第7章 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

7.1 当代设计的修辞转向

7.2 艺术设计中的隐喻

7.3 艺术设计中的换喻

7.4 艺术设计中的提喻

7.5 艺术设计中的讽喻

第8章 走向信息化

8.1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

8.2 网络界面设计中的指示性符号

8.3 图形界面设计中的符号隐喻

8.4 交互界面设计中的符号运用

作者简介:

胡飞,男,1977年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设计艺术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柳冠中先生。

出版专著《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探索》,

译著《产品设计:历史、理论与实务》,

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业设计符号基础》,

合著《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与应用》;

在《装饰》、《艺术与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设计作品屡次获奖。

主要内容:

这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艺术设计符号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将索绪尔语言符号学和皮尔士逻辑符号学的基本观念、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服装染织设计等领域。

内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符号的毗邻轴与系谱轴,意义的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图像性,指示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传达与符号的分析,隐喻,换喻,提喻与讽喻,以及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设计符号。并通过大量生动翔实的例证,一起构筑出设计符号理论的基本框架。

摘抄与读后感:

恩斯特·卡西尔说“人是符号的动物”,通过看这本书我才真正的发现,人并非生活在一个单纯的自然世界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之中。而我,一个学视觉传达的学生,到快本科毕业了才因为学姐关于符号的毕业论文而去关注符号学。是要加快学习的脚步了。

这些年,设计符号理论在国内设计界“吹皱一池春水”,学术界与企业界,设计师与消费者均竞相追捧。由于符号学自身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关于设计符号的研究可从符号学,语言学,逻辑学等不同角度着手。

本书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很多实例,也做了很多的对比,从分析到创造到意义的传达,让人看起这本书来都很有愉悦性,书里面对艺术设计符号的分析方法很独特,关键点分析法:当某种“形式”明确地表达出它属性能代表的“意义”时,他就成为一种设计的词语,但如果生硬整地搬用某种“形式”,它就成为“无意义”的形式,因为他没有和其他成分共同构成一种统一的“语言”。因此,从“点”出发分析设计要素的表现意义的能力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去分析需要怎样一种联系的线索才能使整体意义明确化。因此,在分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在各个“关键点”上是否有相互的联系对某个“关键点”的处理是否与其他的处理相一致。

我在平时的招贴设计中就很容易犯糊涂,经常会生硬的搬用某种“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要的效果,画面效果因为最后没有构成统一的“语言”,而被老师经常批评,通过看这本书,我会在以后的设计中多找理论来支撑自己,把关键点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都巧妙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图形能给人以简洁之美,一幅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时根本不需要任何语言文字的说明,通过图形就能够完全表达正确的设计涵义。人们对图形的理解可以跨跃语言文字的鸿沟,为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理解作品的含义提供了保障。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图形语言”,运用现代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将创作的主题与个人观念的表达结合起来,成全新的视觉语言,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平面设计作品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设计时将图形和概念进行融合与转化通过作者的设计表现,令受众的视觉感受与心灵产生共鸣,达到更好的视觉传达效果。

图形的创作方法有联想法、想象法、类比法、同构法。图形的创作是扣人心弦的,图形设计中强调大量的发散性思维构想,其本身就是对创造力的考验,它不断地要求自己对己熟知的形、事、物提出疑问,展开联想,并尝试从更多的角度、方面观察和理解,而不只局限于其本身的或经验化的意义和形态。组合或单独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创造出无穷的富有创意的图形来。

视觉传达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表达方式,它必须充当设计者思想感情的符号,并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劝说的目的;所以,作为中间媒体的平面图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思想感情的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要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快速、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

思维过程中对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将创意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根据设计意象对视觉元素进行挑选、变换、组合,将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关联、编码,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系统。因此可以说,人是用符号来思维的,符号是思维的主体。平面设计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它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在二维的空间中对字体的位置、比例、相互关系的筹划,同时,它又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开始于设计者,延续到受众心理活动的思维过程,而这种延续正是依赖于作为思维主体的符号。

美学家苏珊·朗格讲过:一个符号总是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意义,不论一件艺术品是何等的复杂、深奥和丰富,它都远比真实的生活简单。因此,艺术理论无疑是建立一个有效于生动现实的心灵概念这样一个更为伟大事业的序言,符号活动已经包含了某种抽象概念的活动,已经不再停留在个别之上,它经历了一个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过程。

视觉传达设计从本质上讲是以利用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一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所以,其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又是以符号的方式、符号的原理作为依据和手段的。由此可以见,对符号运用的合理与准确,对于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思维过程或是符号表达式的平面设计作品,它所挑选、组合、加以运用的符号元素应当是具有明确指涉功能的符号,应与其所处的时间、空间等方方面面的要求或表现保持一致性,才能最大程度的、恰如其分的发挥应有的效用。这也就要求每一个设计者把握住所应用的符号可能存在的变量,保证这些符号的当前值正是设计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所需值,而不是它们曾有的、既有的、或可能有的其它含义。

最后,我很喜欢这本书每个章节后面的“延伸阅读”板块,给我们推荐了不少不错的书,有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原理》,唐纳德·A和诺曼的《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还有马克·地亚尼便的《非物质社会》等,当脑袋里的东西不够用的时候,这些书将会是很好的补脑药。

篇三:设计类读书笔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艺术学院

课题名称: 广西南宁市东方外国语

学院片区景观规划设计

专业(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

班 级: 09-09

学 生: 梁艳梅

指导教师: 黎 勇

日 期: 4.27

日期: 2013 年 04 月 28 日

日期: 2013 年 04 月 30 日

日期: 2013 年 05月 01 日

日期: 2013 年 05月 06 日

篇四:设计理论读书笔记

设计中的设计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的封面,书面上除了黑色的字就是白色的封皮,很简单大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一翻开书,“设计到底是什么?”作者原研哉在第一章就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大家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在这一章里他回顾了现代设计的起源及发展,及日本在设计里的历史,从中不难发现设计是随着时代的推进应运而生的,产品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充足的生活才可能实现,也才能体现设计的意义。

作者在书中不断提到设计来源于生活,这一点也没错,很多人总认为设计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认为设计很抽象,离他们很远,其实不然,设计离不开生活,设计服务于生活,一个好的设计必定是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设计师,区别只在于你有没有仔细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设计也应用于生活,它就是不断地从生活中找出新问题来解决,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想象一下当生活中没有了设计会是怎么样的?也许我们将寸步难行。

在书中,“RE-DESIGN”再次设计也被作者强调了,一样东西从无到有是设计,而从原本就有熟悉的东西再经过思考得来的新产品也是设计。再次设计不一定能取代原本的设计但往往更能体现一种新的追求及理念,这也是再次设计真正的意义所在。书中的坂茂卫生纸让人印象深刻,他设计的四角形纸管不像平时卷筒形,但却可以使纸巾的消费量减少,从而节约能源,而且在运输过程中比一般卷筒卫生纸更能节省空间,当然这种设计不可能真正大规模运用于生活,因为它并不符合商业设计的目的,但它是一种概念,一种设计的意义而已。而这种设计也带有一定批判性,当然作者也说了设计本身就具有批判性。

人是一个感官组合体,有着敏锐的感觉触觉,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将生活中一些的信息进行组合,让人能够更好的接收,同时设计师思维应该更开阔,作品中最好能包含五感,让大众更容易明白及喜爱。更重要的是要协调好产品与人的关系,不能光注重设计而忽略了人的感受及追求,一件成功的产品是必须是人机协调的,能让用户有最好的感受。我觉得这也是工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你设计出来的东西如果只有华丽的外表没有内容,那么这个设计就不算成功。怎么说都是实用最重要。

其实提起原研哉,怎么样都不得不提起“无印良品”。这个牌子对于我们来说肯定不陌生,因为它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极简。在无印良品里也可以看到日本的文化所推崇的是简单,在一个空间里放一点点东西。“无中生有”这种概念也被无印良品诠释的恰到好处,“无牌胜有牌”,在它的商品上我们很难找到它的商标,而且商品的颜色却也是非常简洁,在上面除了白色米色黑色很少有别的,让人的眼光从商品的外观上还原到商品本身的实际用途上。无印良品其实展示的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平实不花哨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方式也正是现今的很多人所丢失的,我们现在常常被商品的外表所迷惑而忽略它本身。但无印良品体现的是商品的真实意义。我们的设计也应是这样,从产品的实际用途出发,先保证产品的质量,考虑大众的需求,这样起到的作用比其他以外观取胜的要大得多。

同时设计是跟一个国家的文化分不开的,日本文化正是一个受到西方文化及自己本身的文化不断冲击而形成的,所以它的文化就带有多元化,当两种文化碰撞后产生的便是归为最彻底的简单,这也是日本设计一直所追求的。设计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的,世界变得太快,每天都有新事物的诞生,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对生活,社会,及身边的一切有敏锐的观察力。让自己完全的融入这种状态,顺应时代,让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更能被大众所需求。当然设计师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加上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的追求,最本真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核心。我们作为设计的新生力量,也要用大师的眼光来对待周围的一切,要用心去体会设计。

篇五:环境艺术设计-郑曙旸版_学习笔记

第一章:概论(4学时)

1.环境设计的概念

关于“环境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在目前的中国至少有三种文字的词组表述。其一:环境艺术;其二:环境设计;其三: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设计或者说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而是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它具有学科的边缘性、行业的综合性、运行操作的协调性。

1.1 概念

广义——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显然这是指导艺术设计发展的观念性问题。

狭义——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显然这是实际运行的专业设计问题。

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已经在今日的中国遍地开花,然而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观念尚未被别人广泛认知。

2.环境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艺术设计读书笔记

随着20世纪后期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成为各国发展决策的理论基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艺术设计专业中脱颖而出的。

国内学术界最早在艺术设计领域提出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学术界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环境生态意识觉醒的较早,这与其狭小的国土、匮乏的资源、相对拥挤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进入80年代后期国内艺术设计界的环境意识空前高涨.于是催生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建立。1988年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998年成为艺术设计专业下属的专业方向。

由于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环境观念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环境设计

2.1 东方文化孕育下的环境设计

东方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概念.起源于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即现今地理位置的亚洲与东北非洲部分。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诞生在这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也都起源于这里。因此东方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甚密。

在东方文化的孕育下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背景的环境设计体现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里神权皇权以及宗教的意志所造就的文化结合于自然,创造了许多完美的环境设计。

埃及-阿布辛贝神庙 印度-泰姬陵 中国-黄山

2.2 西方文化孕育下的环境设计

西方文化虽然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但却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文化概念。西方的概念来自于西洋.即泛指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各国。西方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科学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西方“以有为本.从有到实体”哲学概念的产生。

在西方文化的传统观念中:人处于万物之灵的地位,或宇宙中心的地位;别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安排,都得服从人的需要,听从人的摆布。

3.环境设计产生的相关理念

3.1 视觉艺术

“视觉不是对元素的机械复制,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协调各类艺术与设计在特定空间中相互关系的设计.显然需要将视觉感受的有目的性的整体把握放在首位。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人的视觉可感受范围的空间形象的整体把握。

自然环境景观具有相对于人工环境景观的视觉统一性.这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形态、尺度、色彩、都相对宏大和整体。无论平原、高山、草地、森林、河流、湖泊,大海、无论蓝天白云还是风雪雨雾.尽管也会出现灾变的影响,但总体上大自然在人们的眼中还是和谐与美好的。从本质上讲,回归自然是人动物性的本能体现,人的视觉神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是处于相对松弛的休息状态。

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概念出发,无非就是将人工环境的视觉观感调整到类似于自然的状态。这是一种适度的视觉状态,既不存在视觉饥渴,也不存在视觉污染,因此能够产生美感。

视知觉的美感体现于环境中物象运动的表现。来自于景物空间形态运动的平衡.来自于实物形状发展的张力.来白于对象物体所呈现的光线与色彩,所有美感的来源都成为衡量环境艺术设计成败的砝码。视觉因此成为设计追求的首要标准。

3.2 文化遗产

由于界定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概念基本一致。所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1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物质的文化遗产内容包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三个层面;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建议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优秀作品”。

3.2.2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

文化遗产的界定在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美学与科学高度融会基础上的物质与非物质独特个性体现。文化遗产必须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人类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物有机融入自然并成为和谐的整体,是体现其环境意义的核心内容。

文化遗产界定的环境意义即环境系统存在的多样特征;环境系统发展的动态特征;环境系统关系的协调特征;环境系统美学的个性特征。

3.2.3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文化遗产是自然与人为的产物.随着沧海桑田的巨变.能够留存下来既有历史的偶然,同时也具有天然合理的成分。这一点与今天完全人为地环境艺术设计观念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在全部的世界遗产概念中.文化景观标准的理念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观念比较一致。如果从视觉艺术的概念出发,环境艺术设计基本上就是以文化景观的标准在进行创作。 文化景观标准至少有以下三点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含义:

第一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为有意的设计.完全是人类出于内在主观愿望的满足.对外在客观世界生存环境进行优化的设计:

第二.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在出发点是“艺术”.首先要满足人对环境的视觉审美,也就是说美学的标准是放在首位的.离开美的界定就不存在设计本质的内容。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协调关系的设计.环境场所中的每一个单体都与其他的单体发生着关系.设计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单体都能够相互协调.并能够在任意的位置都以最佳的视觉景观示人。

3.3 相关设计专业

城市规划、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共同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三大理论体系

3.3.1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化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尽管城市规划专业很难涉及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但是城市规划的总体环境意识却是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掌握的观念。如果缺乏总体环境意识,是很难做好环境设计的。因此,了解城市规划专业的一般知识。以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去主导环境艺术设计.就成为设计概念确立的重要环节。

3.3.2风景园林专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渊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中写道:风景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短短几个字,汪老却道出了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本质和存在价值。 风景园林学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根本任务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级学科以后,更是与“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共同支撑起人居环境科学的学科体系,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风景园林学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扛起总协调的担子,使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达到“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的效果。

3.3.3建筑学 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系环境等等。

4.环境设计实施的内容

4.1 总体控制的设计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总体控制的设计内容,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大到大地景观、城市建筑、也可以小到室内环境。设计内容的目的就是环境场所总体空间视觉形象的优化。属于规划理念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体现。它的基本概念是协调各类造型艺术与专业设计。

4.1.1 总体控制的对象与要素

环境艺术设计的总体控制对象分为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两个大的类别。前者是设计的基础要素;后者是设计的主体要素。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性,决定了设计总体控制的原则是尽一切可能维护符合生态运行的原有地貌;人工环境的次生特征.决定了设计必须考虑与所在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同时总体控制人工环境要素相互间的关系。

1、自然环境要索

以人类生存为中心的环境就是地球生态圈.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由此系统产生的自然环境要素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

地球生态圈在科学意义上的自然形态.又以土地,植被、水域,山脉的实体物象,成为设计在视觉形态意义上的自然环境要素。

2、人工环境要素

人工环境的主体是建筑。它是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对自身所处生存空间不懈开拓的结果。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由此产生的力量,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建成的物质实体.从而构成了次生的人工环境。

人工环境的总体控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环境艺术设计而言:主要是从视觉感知的层面,对建筑,绿地,街道,广场,设施等物象要素。进行四维空间设计的协调控制。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