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少你那包青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3:49 字数作文
少你那包青天字数作文

篇一:少年包青天经典台词

1. 皇上说包拯:人家说你都说白白胖胖,说你得黑黑胖胖。(我都乐了,可包拯没乐,他一定是在嫌人家说他胖吧)

2. 公孙策说包拯:对女人还讲什么道理,傻瓜!永远不要和女人讲道理!

(包拯抱着将军夫人送的雪兰花非要和小蛮讲道理,真是个傻大包!女人是一种感情动物)

3. 公孙策说:天下第一聪明人包拯永远不解的一个谜团就是风情

(包拯那么聪明,却是个不解风情的人,所以小蛮才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因为天下第一的包拯都拿她没辙)

4. 展昭的师父曾对他说:别难过,明天会是晴天,

(明天不晴有后天,后天不晴还有大后天,总会晴的,一定要有信心)

5. 小蛮对展昭说:我们喜欢的人不可能永远在我们身边,却可以永远在我们心里。想他们的时候,闭上眼睛,我们的

心里就可以看到他们。

6. 庞统对小蛮说:看包拯破案,就像是看一个艺术家完成他手中的艺术品,案子越离奇,看得越让人心旷神怡。 (没想到庞统一介武夫,却对女孩子那么细心,他做了一个竹凳背着小蛮边走边聊,还真是挺浪漫的,尤其是送簪子那段,让我很感动。)

7. 巡抚夫人对包拯说:因为吵,所以才会生气,生气了,才会上心,上了心,才会悸动,这才是爱,才是真爱。 (因为爱所以更在意,也更容易受伤,不是伤到表皮,而是伤到心里,对无所谓的人就不会那样了)

8. 巡抚夫人说:小蛮是个不平凡的女孩,包拯回答说:是蛮不平凡吧?!

(蛮不讲理,蛮不可耐,蛮不平凡,真是让包拯蛮没辙的,不过也蛮可爱的,哈哈!)

9.巡抚夫人说包拯说:男人心里是国家、社稷、可女人很简单,女人心里就只有她的男人,女人的有从来都是义无反顾的(就是这些话暴露了她内心吧?就是因为这样的爱,那才帮着杀了那么多久吧?)

10.公孙策说小风筝:人,都有许多脸谱,拥有的许多,就表明越没有安全感,因为他要以不同的脸谱来掩饰内心真正的自我,其实简简单单以一张脸谱对人是最开心的。

(有时候人会不自觉地戴上面具生活,或者说不得不那样生活,但是在自已最亲的人面前应该是最真实的。

11.包拯对小蛮说“我走了。别难受,这是上天给我的路,你也是,好好照顾自已。然后回去好好当你的皇后,因为这也是上天给你的路,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混混沌沌,转眼就会终了,对吗/

12.脸谱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

13.无止: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14.上兑下艮,是个咸卦,兑是少女,艮是少男,意思是男女之间相互倾慕,“咸”也就是感去其心也就是无心的感应,无心的邂逅。

15.包拯和小蛮最后的相遇在悬崖边。。。。(对白)

蛮:我就知道,会在这遇到你,当日,你是在这里坠崖的,这崖改变了你的一生。也改变了我的一生

包:我是该叫你小蛮呢?还是柴群主?

蛮:有差别吗/

包:没差别

蛮:不过我还是喜欢你叫小蛮多一点,因为小蛮是无忧无虑的傻傻瓜瓜,野蛮却率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小蛮是永远陪在她的大包身边的。

包:其实我早就知道,小蛮就是柴群主柴丝言,你早告诉我了,丝言2个字加在一起就是小蛮的蛮,缺了一部分。 蛮:也许缺了的一部分是一个心吧。就像小风筝懂得咸卦一样,咸是无心的感,虽无心,却感应了,丝言,是无

心的恋,虽无心,却恋上了。也许就如刘夫人所说的,脸谱戴久了,丝言带着小蛮的脸谱久了,也脱不下来了,变成了完完全全的小蛮了。

包:你喜欢皇上吗?

蛮:喜欢,什么来着?从小我们就是玩伴,长大了,我们彼此心里也都明白,他会立我为后,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是老天爷替我安排好的,很自然的,我也一直很自然的往里面走,直到遇上了你!到底我是柴群主还是小蛮,我也不知道。也许就如迦叶寺的无止所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究竟哪一念是魔,哪一念是佛,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是若水,她会对我说随心所欲而行吧,那才是自然。可是我真的可以吗?我真的很想能像凤凰镇的金大夫所说的那样,把所有不开心的事都忘掉,那样人间就是乐土了,大包你看,我就是这样傻傻瓜瓜的,跟你在一起经历的每一件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大包我真的很想从这里跳下去,就像三年前的你一样,然后一切都不曾想起,都忘了,这一年,我一生中最牵挂的你。忘了所有记忆,最甜蜜的记忆,一切的一切全部忘了,我就可以无欲无求的回去安安分分的做一个皇后,生个太子,让他他日继

承王位,然后默默终老,你说那不是很好吗/(大包和小蛮一起在哭))

包:放心吧小蛮,你可以做到的,人都是善忘的,当我离开之后,你就,你就可以把我忘我了。

蛮:是吗?

包:一定可以的

蛮:(笑了)当然了,因为我是小蛮,无坚不摧的。。。。。(大包冲上去拥抱小蛮,音乐响起)

蛮:。。。。。。小蛮

包:有空的时候想想我,我是大包,双喜镇风月楼的大包,我曾经一口气吃下了23个大包,很厉害的,是天下,

天下无敌的(紧紧拥抱,一起哭)

我走了,别难受,这是上天给我的路,你也是,好好照顾自已,然后回去好好当你的皇后,因为这也是上天给

你的路,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浑浑沌沌,转眼就会终了,对吗?(小蛮点头)再见,小蛮

蛮:傻瓜!(小蛮笑了)

包:很好,你最后留在我脑中的是一个笑脸,够了。

篇二:观《少年包青天》有感

观《少年包青天》有感

河头中心小学 梁余

电视连续剧《少年包青天》我一集不漏地看完了。包青天是非分明、为国为民、尽职尽责、铁面无私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包青天和他所认识的朋友,利用他的聪明才智,铁面无私屡破奇案。有时我看着看着,都被搅乱。但他总是公私分明,铁面无私。最后得到皇上赏识,封他为开封府尹。

包青天原名包拯,正是因为他为官公正廉明、为国为民、铁面无私,就像青天一样公正,所以被老百姓誉为“包青天”,人们还用一句话来赞颂他的精神——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看完这部连续剧之后,我心中产生愧疚,但又像在沙漠中得到泉水一般受益匪浅。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段令人惋惜的事。

那一年,我和我的一个同桌成绩很好,在班上一直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麻烦来了。“小余,今天帮我写一点作业,今天太多了,我没办法赶过来。”小林恳求道。“我们是好哥们,当然得帮了。”望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我欣然答应了他。

在那次以后,每次他都来找我帮忙代写作业,可我又不能拒绝他,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如果拒绝了他一定会伤了人情,无奈之下,我只有帮了。

后来,他越来越放肆了,竟在自习课上大叫大闹,连笔都不想动了,干脆把作业都留给我帮他做了。但是碍于人情,我还是“帮助”他,包庇他。

灾难终于来了,这个单元的测验试卷发回来了,我很高兴,因为我90多分。可他呢?他是多少呢?我抬头一看,真是令人惊讶,才刚刚及格。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差啊?

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原因,那是因为我利用私情包庇了他,才让他变成这样。一个人包庇他表面上是在帮助他,而这微小的包庇却很有可能将他误入歧途,其实包庇不是帮助,而是在害人。因为你越帮助他,他就会越觉得理所当然,整天依靠你,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

现在,我看了《少年包青天》这部戏之后,终于发现做人应该公正廉明、是非分明、铁面无私。我以后一定努力做一个像包青天这样的人。

篇三:只要有你(电视剧《少年包青天》片尾曲歌词

只要有你 (feat. 孙楠) - 那英 词:陈颂红

曲:陈颂红

谁能告诉我

有没有这样的笔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少你那包青天)

能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 留得住世上一纵即逝的光阴 能让所有美丽从此也不再凋零 如果是这样

我可以安慰自己

在没有你的夜里

能划出一线光明

留得住快乐

全部都送去给你

苦涩的味道变得甜蜜

从此也不用分开相爱的天和地 还能在冬雨天空月亮太阳再想你 生命中只要有你

什么都变得可以

让所有流星随时都相遇

从此在人世上也没有无奈的分离 我不用睁着眼睛看你远走的背影 没有变幻的清纯

没有失落的爱情

所有承诺永恒得像星星 谁能告诉我

有没有这样的笔

能画出一双双不流泪的眼睛 留得住世上一纵即逝的光阴 能让所有美丽从此也不再凋零 如果是这样

我可以安慰自己

在没有你的夜里

能划出一线光明

留得住快乐

全部都送去给你

苦涩的味道变了甜蜜

从此也不用分开相爱的天和地 还能在冬雨天空月亮太阳再想你 生命中只要有你

什么都变得可以

让所有流星随时都相遇

从此在人世上也没有无奈的分离 我不用睁着眼睛看你远走的背影 没有变幻的清纯

没有失落的爱情

所有承诺永恒得像星星

篇四:少年包青天3诗词

少年包青天3诗词

将军五千兵,杀敌十万军

擅于骑射剑,匈奴以为天

行行重行行,回乡路遥遥

玉城朝阳现,问道于明冲

三才天地人,四方南北东

貌姑射之山,无何有之乡

巨木连天高,大鹏盖飞鸟

一十神人居,越六气之辩

藏于天地,守于日月

太极生两仪,两仪合四象

生生不息息,世世永守护

首尾互相连,起始亦是终

公孙策:你不要总是跟着我们好不好?

我哪里有跟着你们啊?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小女子我只是想见识一下这里的风光而已。

公孙策:见识,见识什么呀你。你是听到我们要去找有关西陵王的宝藏,所以才跟来。睹财色而心乱,闻俗言而丧志。

公孙公子,我说你够坏的。你明知还故问,这俗话说的好,愚者多问益见其愚啊。 公孙策:言大而理不精者 其学虚也。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公孙策:包拯,说句话吧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好诗好诗。公孙公子跟人家对诗却是风光旖旎,关关雎鸠

风什么光,雎什么鸠啊(两人同时)

耶律文才:"众里寻他千百度 万里相逢 是缘非缘 愿为比翼白发浴红衣." 小风筝:"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轻狂."

耶律文才:"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小风筝:"天涯处无芳草 多情 多情却被无情恼!"

睹财色而心乱,闻俗言而丧志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篇五:包公

包公

包拯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 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话说距今一千年前,湖北有个穷书生娶了一位好太太。这位太太不但帮书生操持家务,还孝顺父母照顾子女,让书生安心读书,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为了让丈夫进京赴考,妻子还典当家财凑足盘缠,书生万分感激,发誓对妻子不离不弃。书生到了京城,果然争气,一下子就考取了状元。皇帝一看,小伙儿长得仪表堂堂,正好与公主相配。书生昧着良心娶了公主做了大官,把家中的妻儿老小忘得一干二净。妻子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没想到丈夫已然变心,不认自己,还心狠手辣企图杀妻灭口。妻子为了

公道愤然告夫,法官大人铁面无私,顶着皇家的压力把这个忘恩负义的书生一铡两截。

说到这估计您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铡美案的故事吗!没错,是凡中国人大概都听过这个故事,而且留下的印象也基本一样:陈世美是个忘情负义的坏蛋,秦香莲是个忠贞贤惠的好妻子,当然还有那个

上斩昏君下斩谗臣的包青天。

说到包公,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不过,大家所知道的“包公”,大多是戏剧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屏幕上的“黑脸包青天”。他头戴乌纱帽,身穿衮龙袍,打坐开封府,怒铡陈世美,一个典型的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廉洁干部,就连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阴间掌人生死的阎王也怕他的三口铜铡。其实人家包拯根本就不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面书生。1987年9月修建完成合肥包公墓,里面能看到包公彩绘像,白面长髯、儒雅端庄,挺白净的一个人,不知怎么就被改成了黑脸,而且额头还多出了一个月牙疤。艺术化之后的包公,其中自然加进了老百姓和艺术家的想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究竟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呢?他真的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断案如神吗?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包拯在做官的道路上出道算是晚的,39岁才算正式当官,到他64岁去世,不过也就做了二十多年官。其间做过军职,做过文职,甚至还做过闲职。要说他做的最出名的一个岗位,非开封府尹莫属。记得十多年前,台湾拍过一个电视剧《包青天》,里面老包有句台词:“本府办案三十多年”,听着十分可笑。老包坐上开封府大堂时已经59岁了,而且只坐

了不到一年半就调职他用,哪儿来的三十年?三年都没有。包公做开封市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确实做了一些实事,有一项就是给开封府开了一个后门

……

开封府审案可以“走后门”

包拯在治理开封府时,最先开的是正门。原来老百姓打官司是不能直接进入庭堂的,中间有很多道环节,常常影响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包公下令打开开封府的正门,让百姓能直接进入庭堂,击鼓喊冤。后来,告状的人越来越多,开封府的这帮公务员每天上班都有处理不完的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直入府内诉说冤情。有时包拯还亲自上阵,便服问案。可以说“走后门”

的便民措施一出台,深得百姓的称赞。

包拯在开封做了一年多的开封府尹,肯定解决过不少民事纠纷,但是说他断案如神,甚至达到“日判阳间不平事,夜审地狱冤屈案”的地步,恐怕有些言过其实。就连为他挣得重大名声的铡美案,居然也是

一桩地地道道的冤案。

天下第一冤案——铡美案

陈世美作为大逆不道、贪图荣华富贵、杀妻灭子的反面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那可是根深蒂

固!但这个让老百姓想起来就咬牙切齿的坏人,其实是被冤枉的!

据考证,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不叫陈世美,叫陈年谷,号熟美,家在今天的湖北丹江口市。陈熟美也不是宋朝的驸马,而是清朝的清官,是一个好人。一个政绩突出爱护妻儿的好人,是怎

么卷入《铡美案》的故事中去的呢?何况陈熟美是清初人,又是如何让宋代的包拯给铡了呢?

据湖北民间史家童德伦考证,这出戏是这样编成的:清顺治十五年,陈熟美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到京都找陈熟美求官,没想到陈熟美不愿徇私,拒绝了他俩的要求。仇、胡二人曾经接济过陈熟美, 现在陈熟美仕途已就,却不帮恩人,这不就是忘恩负义嘛!心怀怨恨的仇梦麟和胡梦蝶把戏曲《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角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编造了一出新戏《秦香莲抱琵琶》。为掩人耳目,他们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陈熟美变成了陈世美,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驸马。这出改头换面的新

戏巡演后,还真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后来,有一个戏班子演这出《秦香莲抱琵琶》。戏唱到中午,正唱到陈世美派人追杀秦香莲,到这儿戏演完了。看戏的不肯走,一边嚷着:“杀了陈世美!”一边向戏台上扔砖头瓦块。掌班的一看这架势,赶快躲进后台,正好见到之前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没卸妆,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包公”说:“快,

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一听就急了,“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

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一班人马重新上场了。唱到他把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于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绎”到了宋代,三百年前的陈世美让一千年前的包公给铡了,又一出类似关公战秦琼的名戏炮制成功。仇、胡二人自己恐怕都没料到,他们为泄一时私愤,酿成了一个无可弥补的历史冤案,一个清正为官,以造福百姓为己任的

好人陈熟美,就这样戴上了忘恩负义的大帽子,真是比窦娥还要冤!

不光是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是硬加在包公身上的,这些事压根就没发生过,就算发生包

拯也赶不上,那会他正在家乡尽孝呢。

很多包公断案故事都是民间传说,《宋史》中关于包公审案,只有一个案例,而且是个小案子,也不是发生在开封府,而是包公最初任县令时审的案子。一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说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凶手。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没有高超的侦察手段,怎么破案呢?包拯分析,罪犯没有偷牛,而只是割掉了牛舌头,看来不是为了图财,很可能是泄愤报复。于是,他就设了一个圈套,对告状的农民说:“牛舌被割了,牛就死定了,干脆杀了卖肉赚几个钱吧。但是不要说是本县官让你杀的。”当时私宰耕牛是犯法的。割牛舌的人一看农民杀牛卖肉,以为有机可乘,立刻到县衙告发。包拯断定这个人就是罪犯。

罪犯一看事情败露,又怕受刑杖之苦,只好低头认罪。

即使就这一件案子,也被同时记到了《宋史·穆衍传》中,到底是谁办的也说不清。如果包公真是断案如神,历史上不会少有记载,一定会像记述神探狄仁杰一样,把他的办案数量和所办的大案要案留在史书中。翻查正史和其它史料,发现包公明察秋毫的破案故事鲜有记载,但是他被人愚弄导致误判的故事

倒有那么一件。

包公也有糊涂时

在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记载了一个包公判错案的故事:包拯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有个富户犯了法,按律应处脊杖十七下的刑罚,那个富户贿赂了开封府的一个书吏,书吏得了钱后说:“我豁出去陪你一起受一顿臀杖吧。”当时的脊杖要打击人的脊背,一般要打出血,很容易把人打残,臀杖就不一样了,打屁股比打后背要轻得多。到了包拯审案时,那富户按书吏的指使大哭小叫,正在作记录的书吏装作不耐烦,大声插嘴道:“不就是脊杖十七下吗,干吗哭哭啼啼纠缠不清?”包拯一听就火了,一个书吏就敢这样狐假虎威,下令把书吏拖下去臀杖十七下。而对那罪犯却从轻发落了。包拯这样做,目的是想压

一压小吏的气焰,殊不知正好中了书吏的圈套。

包公虽然在断案上得不到史书的支持,但他确实是个清官,是个谏官,确实是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我想这就是他虽然文采不如欧阳修,政绩不如王安石,但却被老百姓铭记于心的原因。人民需要 “清

官”,而世上又少有清官,这样,“包青天”应运而生,戏越编越多,人越传越神。

包公无嫂娘

关于包公的戏曲举不胜举,有一出《赤桑镇》说的是包拯把自己的侄子包勉给铡了,为这事跟嫂娘赔情。包公有个嫂娘,老百姓都知道。据说包拯家世清贫,生下未满月,母亲病故。嫂子就把他放在自己儿子的摇篮里,喂包拯奶,喂儿子包勉粥,将其抚养成人,并聘请恩师,教诲他一举成名。毫无疑问,

如果没有这位贤惠的嫂子,也就没有包拯的后来。所以包拯对嫂子始终十分感恩,尊称为“嫂娘”。 这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在宋代的史书当中没有包公有兄长的记载。包拯不但父母双全,而且根本就没有哥哥,哪有嫂娘?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叫包令仪,曾做过知县。包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9岁一举考中第一甲进士,授官知县,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不但可以借此登上政治舞台,而且预示在仕途上有着光明的前景。当时,包公的父母年事已高,均在家居住,不愿远离家乡。是上任为国尽忠,还是在家为父母尽孝?让包拯进退两难。包拯为了照顾父母,毅然辞去官职,屏居乡里,奉养双亲。直到父母去世、守丧三年期满之后,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登上仕途,出仕做官。包拯为了侍奉年迈的双亲,居家长达十

年之久,不去做官,真可以说是“至孝”。

那嫂娘的故事又是出自哪里呢?其实也确实发生在包拯的家中。包拯有子二人:长子名繶,英年早逝,其妻崔氏,誓不改嫁。次子名绶,是包拯家中陪嫁的丫头所生。包拯逝世时,包绶才5岁,由长嫂崔氏照管。包拯一生居官清廉,没有给家里留下多少遗产,崔氏也是清贫度日,一直把包绶抚养成人,包绶也便对其嫂崔氏“以母礼事之”。这就是长嫂如母故事的原形。宋代以后有关包公的戏剧、小说中,都说包公称其嫂为“嫂娘”,这完全是将包绶之事移花接木安在了包拯头上。崔氏后来受到朝廷的表彰,因为她的事迹当时就很有影响。朝廷写了封赠送她为永嘉郡君的一个制书。这个制书是由大文豪苏轼起草的。同

时还封表门楣,就是为家乡建了一个节妇台,还给她写了传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