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9:06 作文素材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作文素材

篇一: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学习目标:了解明清两朝情况

一、政权建立

1、 明朝。1368年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1421年朱棣时迁都北京。明末爆发李自

成农民起义,1644年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2、 清朝。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建立大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二、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 1、 明朝戚继光等人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抗倭。

2、 郑成功收复台湾(从荷兰),清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

3、 清朝平定西北准格尔部叛乱、大小和卓叛乱后,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

4、 西藏建立达赖、班禅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5、 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三、经济

1、 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

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出现时间:出现在明朝中后期;

(2)萌芽地区:在苏州、松江等江南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3)典型表现:“机户(手工工场主)出资,机工(雇佣劳动者)出力”,机户就是

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工人,他们是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3、明清时期形成商帮,著名的有徽商、晋商。 4、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四、政治

1、明清时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权高度膨胀。明朝废丞相,中央设六部,地方设三

司,还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五、对外政策

1、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中国落后。

六、文化

1、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大兴文字狱,还八股取士。

2、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科技领域出现新气象。

(1)进步思潮:黄宗羲批判皇权

(2)四大名著:《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 红楼梦》

(3)京剧形成于清朝中后期。

(4)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七、明朝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

2、时间:1405-1433年

3、经过:1405年,郑和率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结果:最终停止了。

5、历史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它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篇二:第五单元_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2.清朝(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①措施:

。 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①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甘薯、玉米);

明至清前期,我国 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手工业 棉纺织业特别发达

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 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③沿海各地海外贸易活跃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1.目的:维护统治,加强专制统治权威

2.措施: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

3.明清科举考试制度:八股取士

内容变化: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见解

形式变化:答卷文体为八部分,称八股文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目的:为皇帝培养忠实的奴才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1.黄宗羲:(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2)经济上,认为工商皆本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反映人们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说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思想应运而生。

3.在19世纪中期的北京,在徽、汉两个剧种的基础上形成京剧

4.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5.2.3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明朝科学技术发展原因

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

2.明朝科学巨匠及其他们的贡献

(1)医学家:李时珍

贡献:《本草纲目;创立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等

(2)农学家:徐光启

贡献:编写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他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是引进西学第一人。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编写《几何原本》

(3)宋应星

贡献:编著《天工开物》,一部总结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

贡献:编写了《徐霞客游记》,最早揭示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他是世界上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3.明清中国与西方科技差距拉大的原因:

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危机

5.3.1 皇权膨胀

1.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设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听命于皇帝。又设殿阁大学士,为自己的侍从顾问,后形成内阁制度。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2.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官吏和百姓的控制,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明朝还设立“廷杖”制度,官员如果违背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挨板子。

3.清朝初期,政权机构的设置仿效明朝制度,同时保留议政王臣会议。 到了雍正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 。

5.3.2 近代前夜的危机

1.“重农抑商”政策

统治者担心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影响农业的发展,危及统治。

中国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闭关锁国

⑴主要原因:以“天朝上邦”自居(夜郎自大的心态)

⑵直接原因:防范自卫(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⑶具体措施:严厉的海禁;只开放四个港口;只允许“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⑷影响:在抵御媳妇殖民者侵略发挥一定的作用,确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T5.1 回望“盛世”余辉

1.

2.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

3.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4.文化继续发展

T5.2 透视“盛世”阴影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危机

2.官员不为民办实事——失去民心

3.思想控制严密——文字狱

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T5.3 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清帝国实质上是虚弱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所用武器落后。但清朝统治者仍认为是全世界的“天朝”

篇三:第三单元 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王嬴政 秦建立 定都:咸阳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开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创 (官僚制度) 郡县制 大 巩固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有利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一 统一 文化:使用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统 交通:修驰道、车同轨 有利于全国交通、经济文化交流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徭役、赋税、刑法沉重)

秦秦末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末 农民 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农 起义 后期:陈胜、吴广被人杀害后,后期起义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 民

起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

建立: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

与 汉高祖:接连下令: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 汉 西汉 休养生息 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朝 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口诀:兵复员,徭役免;逃亡归,田 建 还;放奴婢;租税减)

立 文景之治 文帝:连续12年免除所有田税,又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减 轻刑法

战:秦始皇派兵出击匈奴

开 秦与匈奴的和战 防御:修建万里长城 扩 汉初:“和亲 疆 西汉与匈奴的和战 土 与 对 最初目的:联络大月氏, 外 张骞通西域 交 路线:长安 河西走廊

篇四: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朝建立

时间: 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定都:咸阳 意义: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1.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首创“皇帝”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实行郡县制)

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 文化上:统一文字,将秦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所有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思想上:焚书坑儒 (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达长城一带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 秦朝亡于暴政

秦朝的暴政(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 秦末农民起义

1)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蕲县大泽乡 影响: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2) 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

3. 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

1)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项羽、刘邦

2)汉朝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 (汉高祖) 定都:长安 史称:西汉

4. 西汉初年的统治 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如: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汉景帝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等。 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1..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建立刺史制度,设立司隶校尉。 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

中央统一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 (董仲舒的建议)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2.族刘秀,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第四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汉与匈奴的关系:

1)汉初,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困。

2)采取“和亲”政策,汉室将女子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3实施统治。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4)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请求,王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汉与西域的关系:

1)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2 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虽未能完成使命,但他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人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

3)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4)丝绸之路的开辟

4.汉代对南方的经营:有效管理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道路。

5.汉朝与东亚国家的交往:汉与朝鲜半岛、 日本与汉朝的往来。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1.世纪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

3.医学: 西汉时期编定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张仲景和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发明了一套医疗体操,名为“五禽戏”。

4.史学: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5.宗教: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

篇五: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称皇帝,采用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3.《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侧图片中的历史人物进

行过评述,下列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4.下列史实与秦朝不符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6.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人们的言论 B.禁止儒学传播

C.树立秦国的形象 D.加强思想控制

7.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8.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行儒学教育

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10.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丞相,可能会遇到的事情有(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颁布“推恩令” ③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11.观察右侧的“讲学图”(汉代画像砖)

,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

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12.古代有一新疆人由于他的家乡开始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他可以自由进入中原地区了。你认为他最早应生活于( )

A.战国初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13.下面是萧萧同学制作的学习线索示意图。你对示意图的解读是( )

(自东向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A.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 B.丝绸之路的路线

C.班超出使西域的路线 D.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路线

14.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吗(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藏族 D.蒙古族

15.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冒顿单于

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16.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9年

17.“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货物是( )

A.汗血马 B.毛皮 C.丝和丝织品 D.瓜果

18.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绸之路,我们应该从哪个城市出发( )

A.西安 B.兰州 C.北京 D.洛阳

1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核桃 B.小麦 C.石榴 D.葡萄

20.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为中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汉书》

2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2.我国历史上数学成就显著。你知道现存最早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最早成书于( )

A.东汉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

2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史记》 B.《汉书》 C.《九章算术》 D.《论衡》

24.佛教和道教都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

A.都是外来宗教 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都能麻痹人民的思想,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25.华佗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出全身麻醉药剂( )

A.四诊法 B.五禽戏 C.“麻沸散” D.刮骨疗法

二、非选择题(26题7分,27题8分,28题8分,29题8分,30题10分,31题9 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材料二

图1 气势磅礴的秦兵马俑 图2 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怎样的史实?出现这一史实的原因有哪些?(2分)

(2)考古发现图1中的一个中军俑坑没有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呢?(2分)

(3)图2所呈现的史实是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先后起来反抗的起义军有哪几支?各自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图2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措施?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统一了文字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初期,人口减少,经济萧条,到处呈现出一派荒凉的景象。那时候牲畜奇缺,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有些将相只能乘牛车出行。

材料二 景帝后期,老百姓都非常富足,国家的粮仓都满了。府库里的钱很多,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腐烂了,散钱多的不可计数??

材料三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反映的统治局面史称 之治。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4分)

(3)材料三中,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分)

(4)材料二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中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有何内在联系?(1分)

29.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请回答:

(1)对照上面图1、图2,指出哪幅图片上的人物是汉武帝?他有什么历史功绩?他取得这些功绩的条件是什么?(3分)

(2)图1、图2人物分别听从哪位大臣的建议,对儒家学说实行什么措施?分别有何影响? (5分)

3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张骞接受出使西域的使命后,与堂邑父等百余人出陇西,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拘留了十几年,强迫他娶匈奴妻子,生儿育女,“然骞持汉节不失”。后来,张骞乘匈奴不备,率众脱逃,辗转到达大月氏。从大月氏回来,不料又被匈奴捉住,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单于病死,

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内

乱,他才带着匈奴妻子与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历尽了千辛万苦。这时已是公元前126年了。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一图中的皇帝是何人?(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时间。(1分)

(3)材料二中的内容反映了这次出使遇到了什么艰难险阻?请你列举出此行遇到的艰难险阻还有哪些?(3分)

(4)这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有何意义?(3分)

(5)我们要学习张骞什么样的精神?(1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 北宋陈栖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 《汉代造纸示意图》(见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原因并举例说明。(2分)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1分)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示意图》,再查查有关资料,简单介绍一下汉代人是如何造纸的。(3分)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3分)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点拨: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朝建立之前。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2.A 点拨: B、C、D三项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3.A 点拨:图中人物是秦始皇,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4.B 点拨:B项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

5.B 点拨:抓住题干中的“经济、文化”来解答。

6.D 点拨: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7.D

8.A

9.B 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措施,它为政治上的大一统提供了条件,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0.B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