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我该如何上好副课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13:36 体裁作文
我该如何上好副课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潘家庄小学:王月芳

激发学生的作文欲,与语文教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则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 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于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的关键。

1、持续实践体验

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学生更应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

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拆毛线”、“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邻居”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 (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垂柳”内容的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春天的特点,观察柳叶从刚长出来到柳叶变长的形状特点和颜色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2、以阅读为本

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借助课本,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 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

1、问题导向明确

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

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了学生在学校中重点观察了“大花坛”,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大花坛”在学校什么地方?花坛里有什么?最显眼的是哪一处?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清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

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备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参观、访问;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在

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第四步:学生练笔,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第五步:讲解“下水文”,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

总之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篇二:如何上好作文课

如何上好作文课

孙小华

要做好一件事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在以后的中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语言与人交流,而写作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书面表达的方式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如何生动的记述一件事,如何充分的表达一种情感,如何有力地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如何清楚的描述一件事物。这个目的不仅教师明白也要让学生明白,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今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当我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知识就有了生命力。

所以我认为教好作文的第一关健就是写作的动力,即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学生爱写作的很少,甚至很多人谈作文而色变。我思考过其中的原因:

第一,学生的写作不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只是把写作文当成完成作业。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一般是在作文课上给出一个题目,然后教师指导写作方法,然后当堂完成,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搜肠刮肚,胡编乱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

我到一些作文辅导班听过课,他们有一种课堂模式就很好,老师先带领学生玩游戏,比如击鼓传花,要求学生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游

戏后把游戏过程写下来,并且交给学生如何描写细节,如何描写人物表情、心理,很快学生就完成了作文,并且度过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再比如下面这节作文课: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

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

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这个小片段练习也是很有效的。另外我们的作文可以采用提前布臵的方法,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也可以解决无源之水的问题。再或者自由命题,让学生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都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随手写下的日记往往比作文更动人。除此之外,我也尝试过在初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集,设计好名字封面,然后把中学三年的作品收入其中,学生很珍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会努力完成好每篇文章。再有就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多鼓励,帮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 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激励

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其次,学生们缺少写作技巧。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拼凑。教给学生怎么写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在入学之初就定好初中三年的作文指导计划,从作文的选材到表达方式的运用,从拟题到开头再到结尾,从外貌描写到动作描写到心理描写,从记叙文写作到议论文再到说明文写作,形成一本系统的教材,这样有计划的进行,三年后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至于教学素材不必我们自己去编写,利用好网络资源,我们只需把材料系统化。我希望能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编写成我们二中的作文教材,这将是十分有利于教学的一部资源。正如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当然,我认为作文指导不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写作框架,最近经常见一些套用模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虽然这样的方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提高一些学生的作文分数,但这样会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我们教会了应试作文却让学生不会了写作,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各有见解,但我个人认为写作是一种质朴而真挚的表达,是言为心声,教会学生写作比教会学生应试更重要。

另外一点关于作文指导的想法就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形式用了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用的方法需要多研究,一节课以阅读为主,最后练笔拓展是一种方式;以写作为目的,写作前的阅读赏析是为了给写作以示范是另外一种形式。比如我们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教会学生学会用托物言志

的方法写文章,那么课文的教学就是为写作做铺垫,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肯定不同。

在学生有了兴趣、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再去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以前,常见到学生作文时,一动笔就落在了作文本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碰到天黑就住店。作文写成后,连读第二遍的习惯都没有,更不用说用心修改了。导致的结果是,老师爬弯了腰,学生放下了心,作文下发后,学生只看等级与评语,再无别感。更有学生为了应付上交,常常剽窃.转抄他人作文。为此,老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跟踪,让学生写成腹稿后,反复阅读,认真推敲,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再定稿。 而且我倡导二次写作甚至三次、四次写作,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另外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读、勤练是作文的根本,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练笔是必然的途径,国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幸福路小学的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全校的读书课,学校倡导每天读书一小时,学校半小时,早晨到校十分钟,中午到校十分钟,晚上作业后十分钟,不知道我们学校是不是能创造这样的读书机会。鼓励学生写日记或者周记,开卷有益,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最后说说我们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导学生写作,首先我们自己要知道怎么写,要能写,要有真实的写作的感受,以前我常怪学生笨,觉得这样一个题目有什么难的?可当我自己也拿出作文本,和学生一起坐在课堂上同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四十分钟,六百字,完整而生动的表达很不容易。才知道了学生的困难在哪。而

篇三: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三校联合教研讲座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作文讲评,是作文批改的继续和发展,它串起了本次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等诸多环节,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认为要上好作文讲评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准备充足的讲评资料。

讲评资料的准备是讲评成败的关键。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应当做到眼勤、脑勤、手勤,随时记下学生作文的有关情况,主要记录作文优缺点、典型例子、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优秀例文等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使作文讲评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可采用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就是老师一个人评改,也可以让学生互批互改、自批自改等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应对学生写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教师要精心备好课。

有了充足的资料后,教师要精心备好课,上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我认为备课时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共性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及训练。

归纳学生习作的共性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比如,今年八年级期末统考作文《_______之后》,通过批卷我发现,虽然学生的题目都能填上,但内容却与题目不符,以《经历风雨之后》为例,“经历风雨”和“经历风雨之后”既有联系又存在较大差别,二者都和“风雨”相关,而“经历风雨之后”更侧重于“之后”的内容,即对“经历风雨”后的反思和感悟。但是学生写作的重点却放在了记述自己如何经历了风雨、经历了怎样的风雨上,反思或感悟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像《长大之后》这样的题目,很多学生记述的是自己通过什么事突然之间长大了,至于这“之后”的感悟却一点没写。这种写作重点的偏差直接反映出学生在作文审题上的欠缺。发现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专门选取了一些题目,如《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那一刻,我们的世界春暖花开》《让我怦然心动的那节课》等,对学生进行了审题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在下一次的写作中最起码不会因审题上的疏忽而跑题。

第二,讲评的例文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

作文讲评课上肯定要举些例子,有时我们会选取一些课外特别优秀的文章,觉得更有说服力。其实这里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一方面学生会对文章感到陌生,理解起来很费时间;另一方面过于优秀、深奥的文章反而会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所以,我认为在作文讲评时最好选用教材中的例子或学生的习作。选用教材中的例子,学生能迅速明白,省时省力,并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学过的课文;而选取学生自己的习作作为例文,一方面会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这些文章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更能引起学生共鸣。

比如,现在我教的这两个班是新接手的,在第一次进行作文讲评时,就选取了学生自己的习作《妈妈的唠叨》、《门后是什么》、《门和墙》、《打开心门,让爱进来》等。分别从记叙文如何围绕中心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记叙顺序、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和结尾等方面进行了讲评,学生一看都是同学写的作文,而且内容也很浅显易懂,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精心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想的积极性

作文讲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豁然顿悟,跃跃欲试,所以教师在备课时,特别要考虑哪些环节应由学生来完成,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学生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就能思想碰撞、观点相激,话题也就会自然打开,收获大大增加。我们在作文讲评课上经常会采用这样的方式:

1、选取一两篇学生例文,先找朗读好的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

2、再由文章作者说说创作意图及思路。

3、然后学生进行品评。教师明确角度,可以全方位的品评其优点或不足,如从题目、立意、结构、选材、语言、详略等各方面均可,也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品评。

4、教师就学生分析情况简单总结,就重点问题进行精讲。

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领和主持的作用,有时甚至总结也可以交给学生去完成。

可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创造者、发现者,学生更是这样。所以,无论怎么做,作文讲评课都应该成为拉动学生写作欲望的课堂,比如欣赏优秀的作文,大家能得

到“作家就在我们中间”的信息;比如教师把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放大,学生会得到“我也能写好”的信息;比如从某同学的一个词语的运用,大家能接收到“写好并不难”的信息。作文讲评课只有不断透出这样的信息,学生才会不断地得到鼓励和鞭策,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达到作文讲评的目的——改进,提高!

最后,还要做好后续工作。

我认为,在讲评课结束后,教师不应该放手不管,而应要求学生用作文讲评课上学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这可能比重写一篇文章效果更好。如以“沟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线索,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必要的描写,在表述上概述式、说明性、介绍性的语言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讲评时将重点放在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上,然后让学生对自己写的记叙文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记叙文的写法。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文讲评课并不是孤立的一节课。它要与我们的指导课相结合;要上好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而上完这节课也不是终点,教师还应做好后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篇四: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

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者:张爱萍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5期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某市“新生代”初中语文教师作文课堂教学风采展评活动的观摩,引发了自己对写作指导课的思考。本人在此谈些粗略的看法,期待明天的作文指导课堂更加精彩。

一、作文指导课切忌选题太大,浮光掠影

写文章,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和盘托出。否则,就会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势必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那么作文指导课的切口就要小,要一课一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训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所谓“切口”要小,就在于指导学生写作要大处着眼,小处看手,遵循“宁凿一口井,不挖一条沟”的原则,选题不宜过大、过泛,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准则,使学生能受到某个方面的启迪。

例如《关注·联想·感悟》,应该说是一节引导学生发散想象的作文指导课。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联想,从开始对实物桔子的联想,到后面对图片的联想,对亲情的联想,无不要求学生以“看到……我想到了……(某个人、某件事、某句话……)为格式进行训练,既有口头作文、也有书面写作,课上得比较的中规中矩。不过好像学生都显得有些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教师泛泛而谈,没有对其中或关注或联想或感悟这些方面进行具体的指导,流于形式,学生也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就没有办法对“关注·联想·感悟”能领略一二了。

又如《用多姿笔法,绘斑斓心灵》,从送学生礼物入手的教学,让学生揣摩和描绘心理,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精彩的开头。不过,随着课堂的深入,出示六个段落让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六种技法,感觉开口大了,不如集中讲解一种。一课一得现在是越来越提倡了,把一种方法讲深讲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那么一堂课就成功了,而太多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效果自然也不好。

再如《感动话题作文指导》,“感动”话题可写的东西很多,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关注细节、描写细节,这堂课对学生的指点还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要求学生调动“看、听、感、想、做”等感官去进行写作的实践。学生有些无所适从,大多是先说细节描写的概念,接着通过例子把什么是细节描写展示出来,最后就进入了实践的环节。其实,这些课的开口还是太大,讲了细节描写的很多方面,如:语言的细节描写、动作的细节描写、心理的细节描写等等。但是到底应该怎么去写呢?老师们没有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地图”,只是给出一些结论性的话语,如“细致观察生活”、“选择典型事例”、“恰当运用修辞”等等,虽然也给出一些细节描写的经典例子但只是一览而过。我觉得还是应该从更细节的地方着手教“细节描写”。例如以动作描写为例,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要写好动作的细节描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1.

单一动作,重笔特写凸现人物个性;(运用特写镜头)2.动作群,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3.人物行动对比着描写;4.侧面烘托写人物;5.矛盾冲突中写行为;6.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如侧面烘托写人物,《三国演义》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便涉、潘凤,及关羽出战时,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而关羽提着华雄头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又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写罗敷之美,不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他们的行为使罗敷在人们的想象中有多美便有多美……

还有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祥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祥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描写人物行动时也是这样,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二、作文指导课切忌花样太多,落英缤纷

时下,一些以创新和改革为形式和借口的教育教学模式风起云涌,其中当然不乏以锐意改革之举和科学的方式方法取得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太多的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点:花样百出的课堂极有可能华而不实,脚踏实地地扎实基础未必一无是处。 例如《关注·联想·感悟》一课,让我疑惑的地方有两处:其一是关于时间的调控,不管是要求学生读考试满分作文,还是要求学生当堂写一段话后进行交流,都没有给学生充分阅读和写作的时间。老师的心似乎太急了些,刚刚提出问题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我坐在下面连文章都没有看完,就听到老师要求学生分析,也真难为这些学生还能讲得出来。其二是教师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怎样对事物进行关注、联想、感悟”,完全是流于形式,如果没有效果或者只是走走形式,就不要交流了嘛,学生也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众人七嘴八舌的所谓“合作交流”就一定比独立思考好吗?

再如《用多姿笔法,绘斑斓心灵》一课,运用刘和刚的《父亲》MTV,欣赏一段视频让学生想象写一段心理,这个设计我有些疑惑,感觉好像是鸡肋,毕竟那是外国电影中的东西,学生即使能讲他们的心理描写,又能深入多少呢?所以,几个学生的回答听下来,也就是那些

停留在表面想象揣摩的东西。最后一个材料《纸条故事》,老师的提问也有些问题,因为文章本身是写得不错的,再让学生去找可以修改的地方,就显得比较的勉强和糊涂了。如果能更换提问的角度:这篇文章中什么地方可以增加合适的心理描写?那么,学生的回答就会明确和精彩得多。至少在这个教学环节上,老师的设计是走了弯路,感觉花样繁多。

平时作文教学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指导学生“立意、谋篇”,交给学生“要领、技法”,并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落实作文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都要从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讲求实效,决不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应该说作文指导课不像通常看到的“好课”那样,显示着设计的匠心,看得出刻意的雕琢——这样的课,实在说不上什么“法”、什么“式”,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潇洒。

三、作文指导课切忌距离太远,脱离实际

作文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就必须让学生到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坚持从生活中找“米”与“生活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的写作观。现在的流行音乐,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一位同学在中考作文时自拟的题目是“因为爱你”,见到这个题目,读者一定会惊讶不已,想不到考场里还有这样大胆的学生!可当你阅读时,发现作者记叙的原来是一段与网络有关的故事,结尾时他又巧妙地引用歌曲里“因为爱你,更珍惜我自己”的歌词,全文可谓浑然天成;《女孩四重奏》讲述的是女生寝室里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晴天·阴天·雨天》讲述的是自己一天的几次误会。都是变用歌名歌词作标题线索,显得活泼风趣,新颖别致。

让流行歌词“唱”进学生的文章里,好处是

我该如何上好副课作文

非常明显的。首先,它能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艺术鉴赏情趣。好的歌词犹如一首诗、一幅画,让人清心悦目,教人深思反省。其次,歌词中的蕴意哲理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让人在享乐歌曲的同时从中汲取营养,感悟人生。其三,借用歌词洗练的词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但唯有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引领学生们拄着“引用歌词”的拐杖,背起“运用歌词”的行囊,有朝一日才会如愿以偿,登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创写高峰。那么,习作中必将旁征博引,思想充实;语言定能情趣盎然,精彩绝伦。 《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课,老师曾作了精心准备,遗憾的是,却似乎偏碰到了一班不是很喜欢音乐的学生。上课的老师充满激情地要求学生从“歌曲、歌词”中寻找作文的智慧,包括拟题和构思。虽然也有一些学生说出了一些亮点,但总体感觉课堂还是比较沉闷,以老师唱“独角戏”居多。“理解”和“思念”的话题对学生来说,脑子中似乎没有那么多的歌曲可以选择、可以拿来用的。到处有些磕磕绊绊,教学过程显得不是很流畅。所以我怀疑事先学生和老师是否有初步的沟通。以初中生不太熟悉的流行歌曲来指导学生的写作虽然有些新意,但未免更失偏颇,似乎老师有矫枉过正之嫌了。

话也说回来,一堂作文指导课也就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而已,作文的任何一种技巧都不是老师一节课所能解决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教好学生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只有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结合现实生活,借助范文等,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很欣赏其中一位上课的老师最后给学生展示的那段话,也可以拿来不仅仅是对写作,更是对生活的共勉和共享吧:多数文章的体裁细小而平常,从细小中感悟情理,在平常中感动心灵,这才是写作的精魂;多数人的生活平凡而简单,从平凡中看出深意,在简单中品出真情,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期待明天的作文指导课堂更加精彩!

张爱萍,语文教师,现居浙江象山。本文编校:王玲

篇五: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是训练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但如何指导是值得研究的。以前我常常是苦口婆心,唯恐指导不周。因此,作文指导课上往往会大讲如何立意、布局、选材、表达,甚至还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恨不得一下子把写作要领都具体而周到地灌进学生脑子里。有时还会选出范文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这实际上是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不懂得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长期如此教学,结果只能束缚学生本来具有的自由奔放的思维。难怪学生到下课还“磨”不出几句话来。那么,作文课是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了呢?也绝不是。教师的指导不是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点到为止。一堂作文指导课,能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与语文教师有直接关系。题目一出,不导则写,对多数学生来说,就是苦差事。因此,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等闲视之。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作文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所谓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文思涌来。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干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成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导的关键。

1.持续实践体验。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如,“帮妈妈刷碗”“铺床叠被”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做个好朋友”等让学生体味交友之道。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动植物或景物)目标进行定向观察,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如,在五年级上册习作三“秋天的树叶”训练中,我让学生根据秋天的特点,收集树叶,通过颜色、形状、触觉、嗅觉的观察感受,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口头描述。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相互的交流获取许多写作材料。

2.以阅读为本。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师借助课本,通过语文书上的课文讲解,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问题导向明确。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如,在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我组织学生重点观察了我们的学校,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我们学校坐落在什么地方?学校里有什么建筑物?最显眼的是哪一处?参观完校园你的感受如何?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边观察边思考,直到问题弄明白为止。

2.示范结合实际。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写作的方法,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我们语文课本里许多习作都有例文,我们要充分利用,不能读读拉倒,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习写法,能作为例文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作文,都是典型的,且与当篇习作的训练重点是相符的。

还可以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练写,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准确表述的,并进行仿写训练;经常有计划地观察、交流;学校大型活动后及时练写;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

3.练笔循序渐进。在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审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前几天上的一节兴趣课,让学生写“父亲的爱”这篇作文,这是关于写“爸爸”的作文训练,我就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第一步,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写爸爸的事例。第二步,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体现爸爸爱自己的词语,有些词语不太准确,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当时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打(好揍孩子)、扛、拎(干力气活)、拍(肩膀)、刺激、疯狂(游戏)……我都巧妙地和“父爱”联系起来。第三步,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用一句话写下来。第四步,学生练笔,然后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

4.作文与育人相结合。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