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放下高姿态,作文8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6:38 单元作文
放下高姿态,作文800字单元作文

篇一:作文讲评(一

作文讲评——你我他(一)

真诚

456班 胡琨

真诚是寒风大雪里的腊梅,为冬日送来阵阵清香;真诚是粉身碎骨的石灰,为人间筑起座座城堡;真诚是璀璨的万家灯火,给游子带来贴心的温暖。

面对文学泰斗高尔基的诗,马雅可夫斯基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其缺陷。这不仅是他勇敢地对权威挑刺,更表现其对朋友的真诚之心。对朋友,对生活,甚至是对陌生人,我们都应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拂去心尘始得真

忠肝义胆,直言纳谏,铸就了一个朝代的辉煌。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况,这背后,少不了魏征的功劳。魏征多次向太宗进谏,指出他行为和政治上的过失,唐太宗都欣然接受了。等到魏征死去,唐太宗顿时痛哭流涕。如此忠诚之人,怕是再也找不到了吧!魏征是唐太宗心灵的那面镜子,只有在镜子里,他才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瑕疵、不足。由此可见,真诚之心往往隐藏在别人对你的指责,批评之中,正所谓忠言逆耳,只有拂去心尘,拥有一颗真诚之心,才懂得真言的可贵。 争做民族的勇士 文天祥无视敌人架在脖子上的利刃,不屑敌人为投降者准备的万千财富。一身正气凛然,一身清白无瑕地他用最后一腔热血成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汉青”的佳话。朱自清怀着一颗爱国雄心,“饿死不要美国的救济粮。”只要他们还尚存一口气,他们心中那团真诚大火会愈发明亮,是国家软弱激发他们的斗志,是同胞鲜血染红了他们的赤子之心。真诚伴随了他们的一生。

吹响真诚的号角

回想之前一段时间的乳业危机,先是三鹿的有毒奶让公众对中国乳业产生怀疑,后又是蒙牛、伊利两家互相传谣,试想这样一个个厂家的牛奶,谁还敢喝?相反,享有诚信美誉的世界一百强海尔公司,有着“真诚到永远”的口号,深受消费者青睐。真诚是国民的立身之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丢失了真诚,我们还怎么谈及发展和富足呢?古语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若是丢弃了诚信这个锦囊,那我们将一无所有。

拥有真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拥有真诚,一片绿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真诚,一朵小小浪花,可以飞溅起整片海洋。

真言

456班 谢筱

假如生活是船, 那么真诚就是船上帆;假如生活是无垠的天空,那么真诚就是雨后的彩虹;假如生活是钟表,那么真诚就如钟表上不可缺少的时针,指引你生活的方向;假如生活是台机器,真诚就是机器上的发动机,是你生活前进的动力。 真诚的语言,同样让你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高尔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而大家都不知道的是,高尔基却热爱写诗。当他

拿着诗给诗坛作家马雅可夫斯基看后,马雅愤怒地指出高尔基的诗根本算不上诗。他没有因高尔基的身份而避讳,他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真诚地表达出来。然而,年老的高尔基竟然在马雅评论后像个小孩子似地哭了起来。或许因为马雅的真诚,高尔基感觉丢了面子才哭泣,又或许,正是因为马雅的真诚,让高尔基感到自己写诗的能力不够而羞愧。不管怎样,马雅的真诚能够让高尔基正确面对,积极投入到无产阶级。 真诚的语言,有时让你豁然开朗。

一日唐太宗在朝廷上发言,问众位大臣自己有哪些地方不够好,望有人能够提出。然而,众大臣看到唐太宗形象威武,神态庄严,大家大气都不敢出一口,最后只有魏征站出来,毫不客气地奏道:“皇上,您形象威武,每上朝又总是神态严肃,气势咄咄逼人,加之朝廷气氛森严,所以为臣的才不敢直言。皇上以后临朝,宜稍藏龙

放下高姿态 作文800字

威,对大臣和颜悦色,这样大臣们发言便会自然些。”其他大臣都为这不怕死的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唐太宗那张发青的脸突然放松,转即哈哈大笑,说:“魏征你说得对,朕要做个明君。”唐太宗身边有很多忠臣,但像魏征这般直言的却少之又少。因为魏征的真诚,让唐太宗把他比喻成了一面明镜,让自己的贞观之路多了一条大道。 真诚的语言,亦使你换位去欣赏。 爱因斯坦经常拒绝作家的采访或坐着由画家为他画像,但有一次,他改变了态度。一天,一位画家请求为他画像。爱因斯坦照例回绝道:“不,我没有时间。”“但是,我非常需要靠这幅画所得的钱啊。”画家恳切地说。“噢,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爱因斯坦马上改变了态度,“我当然可以坐下来让您画像。”画家的真诚,终于得到爱因斯坦的画像,换位思考,真诚的语言更近人心。 拥有真诚,就舍弃了面子。 拥有真诚,就舍弃了浮夸。 拥有真诚,就舍弃了虚伪。 只有我们愿意打开心内的窗,我们才能坦然勇敢地走出去。

低头,另一种高姿态

456班 曾红莲 月明星稀,那是温柔的星光谦虚地把自己的光辉贡献给了皎洁月光。 落红有情,那是无私的落红谦虚地把生长的机会传给了下一代。 芳草萋萋,那是谦逊的小草将春天的色彩让给了鲜艳的花朵。 生活之中亦是如此。越是承受生命的重荷,越是把头压得低。低头的是麦子,昂首的是稗子。只有学会低头,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战,昂首阔步,走出一种高姿态。

学会低头,那是对他人的尊重。

台湾著名女明星林志玲在一次商演活动结束时,粉丝要求与其合影留念,因为是模特出身,本就身高出众,再加上高跟鞋的高度,让拍照成了一件尴尬的事。而这时,林志玲脱掉了高跟鞋,弯下身子亲切地与粉丝合影,细心的媒体发现,她一共有80次弯下身子,赢得网友的一致好评。正是她敢于放下身段,才让她拉近了与粉丝之间的距离。所以,唯有学会低头,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学会低头,那是对自身的锤炼。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当他的作品被《咬文嚼字》杂志挑出一些错字和文史性知识错误时,莫言坦言道,自己并非不可挑战的权威,他会虚心接受读者的建议并加以改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莫言这种敢于接受错误,承担责任的物质,不仅让他的作品深得人心,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理解作品的主旨。学会低头,让这些小错误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学会低头,那是对自身的千锤百炼,才能将自己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学会低头,那是对民意的倾听。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将倾听民意视为治国的良方,为了能够倾听到民众最真实的心声,他允许魏征直谏,无论在朝堂之上还是宫殿内,随时都可指出自己的不当之处。他放下帝王的身段,尽管有时被毫不留情地进言,他仍是觉得欣慰。学会低头,并不是弃自己的尊严于不顾,而是抛却一些不必要的浮名与羁绊,保持谦和的态度接受基层的意见,如此方能创造人生的“贞观之治”。

俗语有言:“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枝无仰面花”。告诉我们,生活中要时刻学会低头,敢于低头。生命的重荷负载过多,有时只要低一低头,就能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面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也要学会低头,只有低头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低头,不是对挑战的屈服,而是另一种直面人生的高姿态。

遵从内心的声音

465班 陆默涵

梅花不顾冬天的寒冷,遵从内心对绽放的渴望,凌寒怒放。

老鹰不顾天空的高远,遵从内心对高度的向往,俯瞰万物。

游鱼不顾行途的险恶,遵从内心对大海的憧憬,鱼跃龙门。

我们也需要遵从内心的声音,将真诚进行到底。

遵从内心的声音是保持自我的良方。大文豪高尔基曾拿出自己写的诗作给初出茅庐的马雅可夫斯基鉴赏,马雅可夫斯基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将诗贬得一无是处。他没有因为对方是大文豪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将诗大加赞赏。马雅可夫斯基保持自我,遵从内心的声音,文学界也记住了这个保持自我的年轻诗人。相反,虽然威望甚高的歌德却因在国王车队经过时,违背自己内心的声音,脱下礼帽恭敬地站在路旁,而被后人诟病。因为他没有遵从内心的声音,保持自我。

遵从内心的声音是获取成功的阶梯。著名指挥家小征泽尔曾经在欧洲参加一个重要的比赛。轮到他指挥时,指挥了一半,他认为谱子有错误而停下向考官提出,当时被认为权威的考官一致认为谱子正确。小征泽尔通过慎重思考,遵从内心的声音,按自己认为对的进行指挥。考官们都为他鼓掌。原来,这也是一个考验,许多参赛者都提出疑问,但只有小征泽尔遵从内心的声音,最终他一举夺魁。也因此而走向成功。

遵从内心的声音是发现真理的钥匙。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整个科学和哲学界都认为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可是爱因斯坦提出了光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提出了光子的概念。顿时,整个科学界的嘲讽声向爱因斯坦涌来。可是爱因斯坦遵从内心的声音,不改变看法,逐渐实验证明了该创造性观点的正确性。真理被发现了,试想如果,爱因斯坦在公认的定理前没有勇气遵从内心的声音,那么真理便不会被发现了,世界还在错误的理论中。

遵从内心的声音是保持自我的良方。

遵从内心的声音是获取成功的阶梯。

遵从内心的声音是发现真理的钥匙。

让我们遵从内心的声音,勇敢地创造精彩人生。

在谦卑的枝头微笑

465班 谭蓓

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傲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海方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人生亦如此。一味夜郎自大终将泯然众人,一事无成,唯有懂得在谦卑的枝头微笑方可成就不朽,创造辉煌。

谦卑是一种胸襟,是虛怀若谷地接受批评。

高尔基用他对诗的热爱,对文学艺术一丝不苟地追求诠释了什么是谦卑。很多人都知道高尔基是小说领域的泰斗,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权威对诗也有着很深的热爱。高尔基曾写过很多诗,但由于羞于拿出手只有将诗收在家中。可是高尔基心中对诗热爱的火焰却熊熊地燃烧着,他心中对文学的那抹追求让他拿起了自己的诗作去向马雅可夫斯基请教。可未曾想到,得到的却是将他的诗贬的一文不值的批评,面对尖锐的话语,这位文学巨匠、文学泰斗并没有生气,只是呜呜地哭了,而那泪水唤作谦卑。一位大师对诗的热爱,在文学和艺术面前的那种谦卑值得我们学习。学无止境,唯有谦卑,接受批评,才能学到更多知识。

谦卑是一种心境,是人生花开时的荣宠不惊。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自己没那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时间。几经浮沉,几话风雨,她的名字如星光闪耀,她就是杨绛,当人们把她看得很高很高时,她却将自己看得很低很低,以一种谦卑的心境面对人生花开。没有华丽的住所,没有高调地张扬,没有倚老卖老的骄傲,有的只是一份荣宠不惊的谦卑。正是这份谦卑让人们将她铭记,让她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谦卑是一种睿智,是弯下腰来将自己看淡。

低头的是稻穗,昂头的是稗子。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腰弯得越低,头也低得越低。人生亦是如此。需要我们弯腰,需要我们将自己看淡。“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月夜岂非孤寂;学会谦卑,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若甘愿做墙角的花,孤芳自赏,天地便也小了。弯下腰来学会谦卑也不失为一种睿智。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任众人把你踩成坦途。

满招损,谦受益。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内心要像虚心自持的竹子一样中空,我们的胸怀要像亏多盈少的月亮一样含蓄,我们的头脑要像饱满沉甸的谷子一样充实。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谦卑,在谦卑的枝头微笑,方可成就不朽,方可创造辉煌。

篇二:2014陕西高考作文试题小析

2014陕西高考作文试题小析

旬邑中学 郭昭君

2014年高考语文尘埃落定,全国近二十套试题的作文可谓:满园春光争国色,各有千秋斗芳菲。其中全国卷“山羊过独木桥”的材料作文,稳中求变,不落俗套。

一﹑立意趋于多元

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学校传统团体比赛项目“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这种做法当场就引起观众﹑运动员﹑裁判的激烈争论。该材料的开放性就体现在“这种做法当场就引起观众﹑运动员﹑裁判的激烈争论”一句上,充分体现了新材料作文对传统材料作文单一命意的更新。试想,如果将该句改为“观众﹑运动员﹑裁判员认为这样做犯规”就会将考生的思维牢牢捆绑在“规则”这一主题上,狭隘逼仄,不够大气。相反,一个“激烈争论”,则豁然开拓了写作的空间。考生固然可以写“遵守规则”,同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谈“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在竞争中合作双赢”、“规则下的灵活变通”等等。当然,它的松紧性又不是没有限度的,如果远离“规则”单一地写“打破思维”、“创新”“合作”“双赢”等则稍显游离,要是大谈特谈“智慧人生”“选择”“过程与结果”等等,则又有些剑走偏锋,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套写与宿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选拔的公平、公正。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元立意的价值还在于引导考生既能对纷繁的外在世界辨证体——现实生活高度关注,又能对内在的心理世界反观开掘、精神空间探究发现、价值体系观照提升。“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材料,无疑就是既有对内心世界的开掘又有对纷繁的客观世界的辨证体的好题。

二﹑内容富含张力

一个作文题过分贴近生活,无疑就会迫使学生耽溺于感性,对于抒情过分偏执,进而使其思维缺乏逻辑性、严密性,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学生作文(包括高分作文)中就存在着用大肆渲染铺排替代严密逻辑推理,用大量材料包装、“整容”置换深层次、多方位理性思考,用华美的辞藻掩饰思想贫瘠的现象。作文缺乏大气磅礴的思辨,缺失充满温情的人文关爱,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与某些作文题目过分强调“感性”不无关系。相反,一个作文题目若是一味追求理性思考,又会使学生走向一个言之无物的死胡同,所写作文必会玄而又玄,远离生活实际,因此说那些能够找到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做到既能激发生活体验,又能点燃思想火花、引发人生哲理的话题无疑是最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山羊过独木桥”这一题目正反映了这一特点:首先,该命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考生对于竞争、规则这些关键词早已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只是感受自有深浅,认识别有高下;其次,该命题又具有较强的理性思考,“规则”本身是个传统作文话题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起观众﹑运动员﹑裁判的激烈争论”则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意味—既不能

对“规则”全然否定,又不能一概肯定,要区别对待,需要考生仔细斟酌,捏拿到位。 站位别具一格

作文命题的站位应该力求高姿态,要有一种大气、开阔的感觉,要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时代风貌,虽然要回避现实热点却要暗合时代主题、反映历史的潮流(此外,地方性试题还应该尽可能彰显鲜明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突出地域文化色彩);同时,作文要求中的情景、材料还要能激活考生的生活情趣、能力积淀,从而使考生真正放飞自己的才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山羊过独木桥”的生活故事,却具有时代寓意,小中见大,折射出当前我们在价值重构时的种种思考—人们迫切希望成功,又不得不面临多种价值取向,然而多元的思考就意味着趋同、纠结,甚至碰撞。如此一来便拉近了考生与生活的距离,也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不论考生持有怎样的认识,都能催生出根植于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充分彰显出考生真实的人文底蕴。

篇三:中考满分作文

自然景物,写对周遭世界的感悟。

偶然的发现

终于做完了!我长舒一口气,自进入初三以来,每个周末都被书山题海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几乎要爆炸了,真有一种放弃的冲动!

难得休闲,也只能在不大的院子里闲逛。八月,阳光还很耀眼,不过只要放下书本就是站在烈日下也格外轻松!我随意地走着,漫无目的地踢打着,“啪”的一声,一块小石子飞到了墙角,不知碰上了什么东西,发出清脆的声音。循声望去,墙角,一堆杂物边上有一个破?的花盆,那石子就是碰到了那倒霉的小花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小的花盆里竟然有一朵花在开放!花不大,就像胆小的孩子低着害羞的脑袋,小小的花盘最外面是粉红色的花瓣,里面是白色的花蕊,营养不良似的偎依在一起。风一吹,那花盘也跟着摇晃,让人担心它会随着一阵微风香消玉殒。我弯下身子看那小花,花下的一点薄土已经有了细细的裂缝,那花茎也细细的,随时要倒下的样子。真难为它,在这样的地方竟然开出花来。中考[微博]满分作文这样想着,这花在心目中也变得粗大起来。

我抬起头,即使正午这里也见不到阳光,小角落里挤满了各种各样见不得光的?子。在这个寂静的角落里,一切都是昏暗的,惟独这花倔强地开放着,张扬着某种不屈的力量。可敬的花!找不到一个同道,也没有人为它喝彩,人们吝啬得连看它一眼也不肯,可是它还是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灿烂!

在盛开的花上你看不到一丝灰色的影子,环境好像对它失去了作用,这无名的花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生命的芬芳,花犹如此,何况人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忽然我惊醒了,匆匆回到屋里拿起了课本……

情感体验,写你珍藏在内心的人和事

老师伴我们前行

成长路上,离不开亲人的关爱温暖,更离不开师长的循循诱导,热忱关心,他们就像一杯奶茶,滋润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心房。

升入初二,同学们心里的弦从早到晚都绷的紧紧的,在为初三的学习打基础,教室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可老师自有他的一套。上课时,他可不像有的老师那样,一副严厉的先生样,还摆出学者的高姿态。

而他呢?恰恰与之相反,一进教室,就给同学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幽默又不失根本的谈话开始我们今天的课程,给我们感觉就好像我们并不是在上课,而是像老朋友似的在聊天。有时同学们捧腹大笑,有时认真地记笔记,有时低头沉思……这不,轻轻松松,以往最头疼的议论文,文言文啦…。全都攻克了。课后,老师又和我们谈起了各自的生活,用心地倾听我们的烦恼。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和我们打交道。 瞧!老师在讲小说呢!以前认为学习小说就跟学天文地理一样,深不可测。因此同学们总是畏难情绪。现在才知道,原来小说里还蕴藏着好多新奇好玩的知识,什么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什么张飞,刘备,贾宝玉啦…。。老师都讲得妙趣横生,就好像一个个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正当同学们听的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却不讲了,笑着说:“预知详情,明日再会”。这时我们便会缠着老师,直到老师“投降”,我们才肯罢休。老师的小说也许是永远讲不完,知识也许是永远传授不完,我们也都永远想做那个在老师循循善导下的幼苗,吮吸着师泽的甘露。就这样,我们好像朋友似的谈古论今,课堂的气氛也活跃多了,笑声也爽朗多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的师长朋友!

成长路上,师长的热忱关心,伴随我们一路前行!

满分作文《在好奇中成长》

2

童年时代的我好奇、顽皮、可爱,种种性格促进着我成长着,在这崎岖的成长小路上,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清晨的一束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射进来,正巧照在了桌上的一袋花生米上,我光着小脚丫东倒西歪地快速走动,顺着和煦的阳光来到了高大的桌前,我望了望四周,我的目标锁定在了桌下的一把蘑菇椅,我小心地爬上了凳子,勉强够到了桌上的一袋好像很美味的花生米,我的小手拎着“宝贝”一蹦一跳地来到了爸爸面前,爸爸微笑着,仿佛明白了我的心思,笑眯眯地摸了摸我的脑袋瓜子和蔼地说:“是给小馋猫剥花生呀!”说完他立即为我剥了起来,爸爸一个个为我剥,我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怪念头:既然嘴巴能吃那鼻子能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选了一个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小小的鼻孔中,刚放入,我没有丝毫反应,就又拿了一颗塞入了进去,过了一阵子,我似乎察觉到不对劲,鼻尖通红的,突然间我感到了剧痛,“哇”的一下子哭了出来,一旁专心致志的爸爸看见了一开始通红的脸顿时变得苍白苍白,在慌忙间他让我用气息挤出来,可我……爸爸让我别担心,我这是才知道:鼻子是呼吸的!

我梦见了我的鼻子不听话了,两个讨厌的花生在我的鼻孔里玩耍,怎么也呼唤不出来,我急得无可奈何,我后悔,后悔我的所作所为……

有一束阳光把我从梦中拉回现实,我呼吸着新鲜空气,无比舒适,摸摸鼻子,咦?怎么不翼而飞了?我又好奇地找到了爸爸,原来爸爸在我熟睡时把花生拉出来了哦!一场灾难平息了!

在成长中,我总会对这对那而好奇,是它驱使着我对外界事物的热情与向往,是它陪伴着我快乐成长!

篇四:山羊过独木桥作文

山羊过独木桥作文

请阅读材料: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写作文。”

山羊过独木桥

传说山羊过独木桥中,有过这么一场运动会,里面有过这么一个项目,叫“山羊过独木桥”: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

无疑,这是一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

没有人知道这场运动会是竞技运动会还是趣味运动会;也没有人知道“山羊过独木桥”这个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过桥速度还是选手的平衡能力;更没有人知道此项目比拼的是选手的团队意识还是选手的共赢精神??

当这一切在起点就变得扑朔迷离之时,所谓的终点也就呈现不出任何意义。

于是,这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催生了“不明觉厉”的项目,而“不明觉厉”的项目,造就了“人艰不拆”的拥抱:独木桥上迎面走来的两个选手,心怀忐忑,惴惴不安之中,他们选择了相互拥抱。这既可以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拥抱,也可以是笑里藏刀的拥抱;既可以是意在双赢的拥抱,也可以是作奸犯科的拥抱,一句话,这是“暧昧”的拥抱,也是“人艰不拆”的拥抱--人生已经如此艰难,还是不要拆穿为好。

有项目而无规则,无规则而有裁判。因无规则,裁判就成了规则本身。当两个选手在独木桥上一个挤下去另外一个时,裁判会说,这个项目检验的是共赢精神,因此,在独木桥上挤来挤去的你们是双败;当两个选手拥抱着跨过独木桥时,裁判又会说,这个项目考察的是“亮剑精神”,“两强相遇勇者胜”,选手的“拥抱”恰恰证明了你们缺乏求胜的勇气??最后,无论选手怎么做,裁判都可以宣布选手失败。贤愚对错,悉在裁判一念之间。

法国作家博马舍曾说过一句平淡而深刻的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是啊,若游戏无规则,则裁判无意义。

所以,这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会,缺少的不是选手,也不是裁判,而是灵魂;这个“不明觉厉”的项目缺少的不是“激情”,也不是“基情”,而是规则。

然而,缺少规则的何止是“山羊过独木桥”项目?缺少灵魂和规则而又独揽权柄的,又何止是裁判?

在灵魂缺失,规则缺乏的时代,我们只好选择拥抱--尽管“暧昧”。

写作指导:

立意趋于多元

作文材料讲述的是,在运动会上有一个“山羊过独木桥”的项目,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该材料的开放性就体现在“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一句上,充分体现了新材料作文对传统材料作文单一命意的更新。试想,如果将该句改为“裁判认为这样做犯规”就会将考生的思维牢牢捆绑在“规则”这一主题上,狭隘逼仄,不够大气。相反,一个“有争议”,则豁然开拓了写作的空间---考生固然可以写“遵守规则”,同时也可以从反面立意,谈“规则是用来打破的”、“在竞争中合作双赢”、“规则下的灵活变通”等等。当然,它的松紧性又不是没有限度的,如果远离“规则”单一地写“打破思维”、“创新”等则稍显游离,要是大谈特谈“智慧人生”“选择”“过程与结果”等等,则又有些剑走偏锋,这就有效地防止了学生的套写与宿构,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选拔的公平、公正。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元立意的价值还在于引导考生既能对纷繁的外在世界辨证体认、现实生活高度关注,又能对内在的心理世界反观开掘、精神空间探究发现、价值体系观照提升。今年高考中“山羊过独木桥”这一材料,无疑就是既有对内心世界的开掘又有对纷繁的客观世界的辨证体认的好题。

内容富含张力

一个作文题过分贴近生活,无疑就会迫使学生耽溺于感性,对于抒情过分偏执,进而使其思维缺乏逻辑性、严密性,思考问题没有深度。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学生作文(包括高分作文)中就存在着用大肆渲染铺排替代严密逻辑推理,用大量材料包装、“整容”置换深层次、多方位理性思考,用华美的辞藻掩饰思想贫瘠的现象。作文缺乏大气磅礴的思辨,缺失充满温情的人文关爱,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与某些作文题目过分强调“感性”不无关系。相反,一个作文题目若是一味追求理性思考,又会使学生走向一个言之无物的死胡同,所写作文必会玄而又玄,远离生活实际,因此说那些能够找到感性与理性的契合点,做到既能激发生活体验,又能点燃思想火花、引发人生哲理的话题无疑是最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山羊过独木桥”这一题目正反映了这一特点:首先,该命题具有浓烈的时代感,考生对于竞争、规则这些关键词早已有了较强的感性认识,只是感受自有深浅,认识别有高下;其次,该命题又具有较强的理性思考,“规则”本身是个传统作文话题(如北京2002年高考曾考“规则”,今年又重提“老规矩”这一问题),“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则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意味---既不能对“规则”全然否定,又不能一概肯定,要区别对待,需要考生仔细斟酌,拿捏到位。

站位别具一格

作文命题的站位应该力求高姿态,要有一种大气、开阔的感觉,要充分体现出人文精神、时代风貌,虽然要回避现实热点却要暗合时代主题、反映历史的潮流(此外,地方性试题还应该尽可能彰显鲜明的地域特点,尤其是突出地域文化色彩);同时,作文要求中的情景、材料还要能激活考生的生活情趣、能力积淀,从而使考生真正放飞自己的才情,张扬自己的个性。“山羊过独木桥”的生活故事,却具有时代寓意,小中见大,折射出当前我们在价值重构时的种种思考---人们迫切希望成功,又不得不面临多种价值取向,然而多元的思考就意味着趋同、纠结,甚至碰撞。如此一来便拉近了考生与生活的距离,也触动他们敏感的心弦---不论考生持有怎样的认识,都能催生出根植于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充分彰显出考生真实的人文底蕴。

篇五:作文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还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而获得。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 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中,并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优美的文字中,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写作题(本大题1小题,50分)

33·《周易·系辞下》有语:“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变是一种姿态,一种力量,一种智慧。

请以“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或套作。

《谁动了我的奶酪》讲的是一个关于“变化”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迷宫中,有四个可爱的小生灵—一嗅嗅、匆匆、哼哼、唧唧在迷宫中寻找他们各自所需要的奶酪。

嗅嗅和勿匆是两只老鼠,而哼哼和唧唧是两个小矮人,他们是朋友,每天都在迷宫里度过。 他们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乐趣,每天都在迷宫中寻找奶酪。嗅嗅和匆匆的大脑和其他啮齿类.动物的大脑差不多,所以他们总是运用简单低效的反复尝试的办法寻找奶酪。但是哼哼和唧唧则运用他们的思考能力制订了一套复杂的方案,他们常常因此而瞧不起自己的老鼠朋

友。

但是不管怎样,这四个小家伙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奶酪,最后他们在奶酪C站找到了如山的奶酪。嗅嗅和匆匆每天都在观察着奶酪,确定没有任何异常之后,他们才会坐下来享用奶酪。

而哼哼和唧唧却每天都沉迷于奶酪中,不去理会奶酪发生的变化。一天早上,嗅嗅、匆匆去了奶酪C站发现奶酪已经没了,对此他们并不感到惊讶,而是义无反顾地向迷宫深处寻找新的奶酪站。哼哼和唧唧却在一旁抱怨,以为是别人拿了自己的奶酪。最后,嗅嗅和匆匆找到了比以前更大的奶酪N站;唧唧最终认识到待在奶酪C站情况只会变得更糟,他便也去寻找新的奶酪,最后也找到了奶酪N站。而哼哼却一直待在奶酪C站等待别人把他的奶酪送回来。

故事里的“奶酪”其实是对我们在现实中追求目标的一种比喻,它可以是一份工作,可以是金钱,还可以是自由、健康、社会的认可等。或许它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宁静,甚至可以只是一项运动。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自己想要的“奶酪”,我们寻找它,想要得到它,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拥有它,我们就会幸福和快乐。事实往往不会遂人愿,一旦我们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奶酪”,就常常会对它产生依赖心理;这时如果我们忽然失去它,或者被人拿走它,我们将因此而受到极大地伤害。

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方面,与我们的性别差异、年龄大小无关。有时我们的行为像嗅嗅,能够及早地嗅出变化的气息;或者像匆匆能够迅速开始行动;有时甚至会像哼哼,因为害怕变化而否认和拒绝变化;但只要我们像唧唧那样看到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我想在迷宫中就一定会找到我们自己的道路。 记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一定要“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不要被自己的恐惧所吓倒,“当你超越了自己的恐惧时,你就会感到轻松自在”。我们应该要享受变化,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

“经常闻一闻你的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

三、写作题(20分)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论道德养成途径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获得。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这与他的“美德即知识”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的途径有三条: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 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

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在语文的学习中,个体常常会沉醉于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从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的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应追求的品质,但道德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要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

三、写作题(20分)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请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动学 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当前最亟须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很基本的道理,或许我们多数教师在E1常教学工作中都会重视这个问题,但我这里要说的是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5的调整,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用一些最感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也一样,如果一上来就学一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就会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情景创设,引起关注

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

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许多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如

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必然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循循善诱,解放思想

对学生学习兴趣而言,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间的各种不同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各种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扭转学生的一些思想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认识到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却是能够做到的。因此,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当然.这种思想教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以简单的大道理去说服学生,而是要通过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心理症结。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说服力,并且要持之以恒;当然更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这样去做。师生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归纳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为进一步搞好课改下的教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写作题(20分)

俗语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请以“教师的素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论如何提高教师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改变过去那种死板、僵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必须变单一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主力军。因为他们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是空间和时间的拥有者。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与时俱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

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中下等生及后进生,造成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只好辍学过早地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他学生一心只为了高考,三更灯火五更鸡,结果搞得生活没有任何规律,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过度疲劳,常常出现课堂“休克”现象。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教师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等现象,使学生在学校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感情。教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说教在学生那里就会掷地有声,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调整课堂教学,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是接受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环节紧凑,知识过渡自然,有密度、有梯度,重难点集中优势加以攻破。教师必须把握一节课的“一”是什么,如何“反三”;“类”是什么,又如何“旁通”?这“反三”和“旁通”到什么程度最适宜?另外,教师要明确一节课哪些知识自己讲,哪些知识由学生根据教者的设疑、点拨、启发去完成。把课堂变成学生用已学会的直接知识去认识探索新的间接知识的主要实践活动,发挥学生自己最大的潜在资源,让学生在探索中锻炼毅力,品尝劳动成果的甘甜,在探索中懂得群体的力量,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

四、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的能力,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一切从21世纪教育需要来考虑。其次要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提供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再次要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苦练教师基本功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何谈赢得学生的依赖,何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没有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能力就没有根基;没有创新能力,所谓使命感、责任感就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人格和主体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创新精神。这诸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穷的创造性,因此,应注重内强素质,外练操作能力,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大比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我们能认识到教师的素质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通过自身知识的内化形成和积累的。

六、开拓教师业务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开展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知道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提高质量离不开科研。所以教师要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在业务学习中,除学习书本的理论外,还应注重注入有利于开拓性、打破常规旧框的思想,侧重于案例分析、研讨交流、收集信息资料、实地调研、实证性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技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动态等。如,现代教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现代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的教育技术,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