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盘锦金帛湾海滨浴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6:14 体裁作文
盘锦金帛湾海滨浴场体裁作文

篇一:盘锦金帛湾滨河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盘锦金帛湾滨河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摘要:城市滨河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本文以盘锦金帛湾滨河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分别从群体布局、空间界面和建筑体量三个方面作细致而深入地分析,提出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把金帛湾滨河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开放空间,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探求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关键词:滨河区 建筑群体布局 空间界面 建筑体量

金帛湾滨水区位于辽滨新城南部,渤海湾与大辽河的交界处,总面积25.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8.8平方公里(见图1)。

金帛湾滨水区是辽滨新城重要的集散地,是商贸金融、高档居住、文化旅游的中心,区域地位十分重要。同时,滨水区具有便捷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区域内有很多重要的设施用地和旅游景点,如锦凤舟广场、五星级酒店、体育场馆等。

1、金帛湾滨水区空间格局

金帛湾滨水区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片区”的空间格局。

“一轴”——城市发展轴。城市发展轴是金帛湾滨水区引导城市发展走向的重要轴线,也是金帛湾滨水区与辽滨新城连接的重要通道。

“两心”——行政办公中心和商贸金融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位于滨水生态住区中部,是辽滨新城政府所在地;商贸金融中心位于商业娱乐群岛东部,为区域提供了多样的生活商业服务功能,是旅游开发、商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两带”——滨水商业旅游带和滨水娱乐景观带。滨水商业旅游带位于滨水生态住区南岸,集中大量的商贸、金融、办公和酒店等建筑,具有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滨水娱乐景观带位于海岛生态住区北岸,拥有良好的滨水景观环境,丰富的文化娱乐建筑,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和场所。

“三片区”——海岛生态住区、商业娱乐群岛和滨水生态住区。三个重要的滨水居住区承载着金帛湾滨水区人口居住的职能。

2、滨水区河网布局体系

金帛湾滨水区一共由三个板块构成,分别是滨水生态住区、商业娱乐群岛和海岛生态住区。滨水区的河道水系纷繁复杂,宽窄不一,构成了滨水区丰富而美丽的河岸滨水景观,提升滨水住区的品质。

在保留原有河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整治,形成主次支三个层级河网体系:

主干水系——划分城市组团,人工河道宽度为80—200米,具有通行中小型游船条件,两岸组织主要公共空间职能,形成主要的滨河区景观。

次干水系——对城市组团进一步细分,宽度为50—80米,成为滨水区北部重要的景观区。

支水系——城市组团内部的基本水网,与用地紧密结合,改善组团内部肌理,水系宽度为10—50米,营造中微观尺度的亲水空间。

3、滨河区空间形态控制要素

3.1、滨河区建筑群体布局控制

金帛湾滨河生态住区内的河流宽度都比较窄,人们观景的视野面也较小,通过散点式的建筑布局很难满足人们对亲水、观水的要求。通过建筑高度的变化也难有更宽广的视野供居民观景。因此,通过周边围合式的建筑群平面布局,来形成能让人们最便捷地到达河岸的开敞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周边围合式的建筑群平面布局的特点在于用板式或联拼的点式多层沿地块周边布置,而地块的内部作为景观中庭供用户休闲所用,如此一来,用户一般有双重景观可享受,用户靠外层的房间享受滨河景观,而内层房间有中庭景观可享受。另外,外围的建筑可以抵挡北方寒冷季节的风,增加内部庭院环境的安静和温暖。

3.2、滨河区空间界面控制

在城市的滨河空间中,对城市天际线的观看存在两个视线方向的可能,且这两个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种是实现垂直于河岸对一岸天际线的横视;另一种是视线平行于河岸对一岸或两岸天际线的纵视。

金帛湾滨河区周边用地主要以居住、商业和文化娱乐为主,而横视的岸线景观都是一侧的,空间界面的形态与河流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不同的用地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横视岸线景观。

河流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时,横视的效果是一排排的住宅建筑,建筑空间往往由建筑间距来分隔,尺度一般都很小。对于横视岸线来说,普遍采取的措施是由临近河岸的居住建筑的建筑高度向陆域递增,形成一定的坡度关系,使后面的建筑不被前面建筑所遮挡,而拥有更广的观景视野。

河流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商业、娱乐用地时,由于建筑高度的差别比

较大,横视岸线景观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彼此的前后遮挡关系和高低体量的变化。临近河流的商业、娱乐用地一般都有较宽的后退岸线距离,以便形成宽阔的开敞空间,供人们休憩和娱乐。当前排的建筑高度较高时,往往与后排的建筑形成一定的序列关系,而且建筑间距都比较宽阔。周边的建筑都比较低矮,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重要的地位。视觉上也形成由“低——高——低”的层次变化。

3.3、滨河区建筑体量控制

为保证滨河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性,以及滨水环境自然风的组织,滨河区的建筑群体布局不宜过于密集。一般认为,滨河建筑密度以25%-35%之间为宜,以采用“前疏后密”的做法较为相宜。

建筑后退蓝线距离为建筑物距水岸的最小距离,与水体尺度、滨河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体现滨水空间的开敞性,根据视觉与观赏效果心理感受关系,当临河建筑面大于60米时,一般认为高度控制应保证D1>H,D

盘锦金帛湾海滨浴场

2/H>2,D3/H>3为宜;当临河建筑面小于60米时,一般认为建筑后退应保证D>R(R为建筑面宽)。临河建筑与河道呈一定角度时,临河建筑面按照建筑总面宽垂直于河岸的投影计算。

4、小结

城市滨河区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比较高。金帛湾滨河区依据规划理念,结合盘锦地域特色,通过围合建筑群体空间、散点分布建筑的模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和扩大观景视野面,打造具有层次感和秩序性的滨河岸线景观,对滨河区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后退线提出具体的控制策略,使金帛湾滨河区焕发活力和青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令人骄傲的城市公共地标区域。

参考文献

1.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新建筑,2000.4

3.刘健城市滨水区综合再开发的成功实例——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更新改造

[J].国外城市规划,1999,(l):36-3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二:盘锦金帛湾滨湖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盘锦金帛湾滨湖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摘要:城市滨湖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湖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通关注。

关键词:滨湖区 建筑群体布局 空间界面 建筑体量

金帛湾滨湖区位于辽滨新城南部,渤海湾与大辽河的交界处,内湖面积

4.8平方公里。滨湖区是辽滨新城重要的集散地,是商贸金融、高档居住、文化旅游的中心,区域地位十分重要。同时,滨湖区具有便捷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区域内有很多重要的设施用地和旅游景点,如锦凤舟广场、五星级酒店、体育场馆等。

一、金帛湾滨湖区规划理念

金帛湾滨湖区凭借着特定的城市区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近年来人们对滨湖旅游需求的增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以期带动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城市休闲、旅游文化中心区的形成。在金帛湾滨湖区规划中贯彻生态理念,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化盘锦滨湖地区的地域性特征。

因此,提出整合生态景观、塑造金帛湾滨湖区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

1.1、整合生态景观

依照滨湖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创造形态多样的水体景观,为人们提供观水、近水、亲水、游水的机会和可能。就金帛湾滨湖区而言,自然生态景观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是主要的构成要素,它包括码头、广场、建筑物等,这些人工要素的创造都应以红海滩自然要素为依托,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1.2、塑造金帛湾滨湖区特色

在功能组织上,依照以内湖为景观核心的要求,根据自然资源状况,把滨湖区分为三大区域:滨水生态住区、商业娱乐群岛和海岛生态住区,形成以内湖为核心,第一圈层为商业、娱乐、文体用地,第二圈层为滨湖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技术手段上,结合生态建筑新技术,充分利用绿色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应用雨水、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中水再利用。

二、滨湖区空间形态控制要素

滨湖地区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湖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湖泊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也能够丰富地区的空间形态。滨湖区的空间形态涉及的方面很多,有从区域发展、城市设计、景观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这里不作一一阐述。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针对滨湖区建筑群体布局、空间界面和建筑体量三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分析。

2.1、滨湖区建筑群体布局控制

滨湖区的建筑群体布局应该注重建筑物彼此间的遮挡关系、空间景观廊道的组织关系,使得人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去浏览滨湖景色。对于金帛湾内湖来说,人们的观景视距角度宽阔,通过建筑群的合理平面布局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观赏到滨湖的景观;随着内湖岸线形态变化布置建筑,增大观赏面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滨湖的空间形态。因此,采用散点式建筑群平面布局既达到了秩序与变化的统一,又可以增大观景视野空间,满足人们亲水、亲近自然的愿望。

散点式布局的特点在于当地块开发强度低时,用地十分宽松,采用散点布局的模式,使建筑掩映在绿地之中,从而降低对原有场地自然环境的干扰,同时也能带来极为自然的景观环境;当开发强度高时,自然建筑平均层数要求也就较高,又由于地形较为平坦采用点式高层能够保证建筑面积,拉大建筑之间的空隙可以保证良好的环境,建筑之间错位布置以避免滨湖景观遮挡;另外,这种模式可以使建筑群的布局很好的与湖水、绿地相结合,更能体现灵活、自由的气氛和现代城市气息。

2.2、滨湖区空间界面控制

金帛湾滨湖区要避免滨湖轮廓线的无序、松散和单调乏味,就要在滨湖区形成标志性的轮廓线。标志性建筑、建筑群或构筑物对人的视线有聚焦作用,在创造标志性轮廓线中心不可少。

金帛湾滨湖区的体育中心和锦凤舟广场就是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群和开敞空间。体育中心由四个体育场馆组成,独特的造型、合理的搭配构成了滨湖商业带重要的景观节点。体育中心作为商业带的终点,很好地承接了滨湖轮廓线,使得轮廓线有收有放,层次突出。锦凤舟广场位于滨湖区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宜人,是人们休憩、娱乐、游玩、观景的最佳场所。宽敞的广场尺度也为人们赢得了更好的观景视野。通过周边高层建筑群的围合,使得滨湖商业带的线性形态结构更加突出,同时也丰富了滨湖区的岸线景观形态。

2.3、滨湖区建筑体量控制

盘锦辽滨新城滨湖区地势平坦、风景宜人,采用架空式的滨湖建筑界面既可以通风防潮、调节气候环境,又可以丰富建筑界面、美化滨湖区景观环境。

建筑架空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调节滨湖的气候环境。采用架空形态可以有

效地改善前后建筑的通风效果。沿湖岸布置的底部架空建筑,夏季风从湖岸吹来,透过架空层,凉爽的气流可长驱直入,使更远更广范围内的建筑直接受益。此外,架空在城市整个滨湖区以及城市中规划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降低滨湖区建筑密度,或架空滨湖建筑底部,使滨湖水区空间与城市滨湖地段大面积的水体形成连续的界面,成为一个连续的视觉、景观通廊,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氛围同时也使滨湖景观成为视觉焦点,让滨湖区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临湖而居的自然优势。

三、小结

城市滨湖区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比较高。滨湖区的空间形态对滨湖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滨湖区的品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金帛湾滨湖区依据规划理念,结合盘锦地域特色,提出适合地区发展建设的控制策略,使金帛湾滨湖区焕发活力和青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令人骄傲的城市公共地标区域。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保继刚国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实践与研究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5,(9):13-24

2.吴俊勤,何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城市规划编辑部,城市设计论文集,北京:城市规划编辑部,1998,08:133-134

3.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三:盘锦金帛湾滨湖区空间形态控制

盘锦金帛湾滨湖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摘要:城市滨湖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关注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湖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通关注。

关键词:滨湖区 建筑群体布局 空间界面 建筑体量

金帛湾滨湖区位于辽滨新城南部,渤海湾与大辽河的交界处,内湖面积4.8平方公里。滨湖区是辽滨新城重要的集散地,是商贸金融、高档居住、文化旅游的中心,区域地位十分重要。同时,滨湖区具有便捷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区域内有很多重要的设施用地和旅游景点,如锦凤舟广场、五星级酒店、体育场馆等。

一、金帛湾滨湖区规划理念

金帛湾滨湖区凭借着特定的城市区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近年来人们对滨湖旅游需求的增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以期带动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城市休闲、旅游文化中心区的形成。在金帛湾滨湖区规划中贯彻生态理念,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强化盘锦滨湖地区的地域性特征。

因此,提出整合生态景观、塑造金帛湾滨湖区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

1.1、整合生态景观

依照滨湖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创造形态多样的水体景观,为人

们提供观水、近水、亲水、游水的机会和可能。就金帛湾滨湖区而言,自然生态景观要素与人工景观要素是主要的构成要素,它包括码头、广场、建筑物等,这些人工要素的创造都应以红海滩自然要素为依托,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

1.2、塑造金帛湾滨湖区特色

在功能组织上,依照以内湖为景观核心的要求,根据自然资源状况,把滨湖区分为三大区域:滨水生态住区、商业娱乐群岛和海岛生态住区,形成以内湖为核心,第一圈层为商业、娱乐、文体用地,第二圈层为滨湖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形式。在技术手段上,结合生态建筑新技术,充分利用绿色能源,降低建筑能耗,应用雨水、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中水再利用。

二、滨湖区空间形态控制要素

滨湖地区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湖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湖泊能够调节局部地区的微气候,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也能够丰富地区的空间形态。滨湖区的空间形态涉及的方面很多,有从区域发展、城市设计、景观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这里不作一一阐述。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针对滨湖区建筑群体布局、空间界面和建筑体量三个要素进行控制和分析。

2.1、滨湖区建筑群体布局控制

滨湖区的建筑群体布局应该注重建筑物彼此间的遮挡关系、空间景观廊道的组织关系,使得人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去浏览滨湖景色。对于金帛湾内湖来说,人们的观景视距角度宽阔,通过建筑群的合

理平面布局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观赏到滨湖的景观;随着内湖岸线形态变化布置建筑,增大观赏面的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滨湖的空间形

态。因此,采用散点式建筑群平面布局既达到了秩序与变化的统一,又可以增大观景视野空间,满足人们亲水、亲近自然的愿望。 散点式布局的特点在于当地块开发强度低时,用地十分宽松,采用散点布局的模式,使建筑掩映在绿地之中,从而降低对原有场地自然环境的干扰,同时也能带来极为自然的景观环境;当开发强度高时,自然建筑平均层数要求也就较高,又由于地形较为平坦采用点式高层能够保证建筑面积,拉大建筑之间的空隙可以保证良好的环境,建筑之间错位布置以避免滨湖景观遮挡;另外,这种模式可以使建筑群的布局很好的与湖水、绿地相结合,更能体现灵活、自由的气氛和现代城市气息。

2.2、滨湖区空间界面控制

金帛湾滨湖区要避免滨湖轮廓线的无序、松散和单调乏味,就要在滨湖区形成标志性的轮廓线。标志性建筑、建筑群或构筑物对人的视线有聚焦作用,在创造标志性轮廓线中心不可少。

金帛湾滨湖区的体育中心和锦凤舟广场就是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群和开敞空间。体育中心由四个体育场馆组成,独特的造型、合理的搭配构成了滨湖商业带重要的景观节点。体育中心作为商业带的终点,很好地承接了滨湖轮廓线,使得轮廓线有收有放,层次突出。锦凤舟广场位于滨湖区的几何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宜人,是人们休憩、娱乐、游玩、观景的最佳场所。宽敞的广场尺度也为

人们赢得了更好的观景视野。通过周边高层建筑群的围合,使得滨湖商业带的线性形态结构更加突出,同时也丰富了滨湖区的岸线景观形态。

2.3、滨湖区建筑体量控制

盘锦辽滨新城滨湖区地势平坦、风景宜人,采用架空式的滨湖建筑界面既可以通风防潮、调节气候环境,又可以丰富建筑界面、美化滨湖区景观环境。

建筑架空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调节滨湖的气候环境。采用架空形态可以有效地改善前后建筑的通风效果。沿湖岸布置的底部架空建筑,夏季风从湖岸吹来,透过架空层,凉爽的气流可长驱直入,使更远更广范围内的建筑直接受益。此外,架空在城市整个滨湖区以及城市中规划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视觉上的通透性,降低滨湖区建筑密度,或架空滨湖建筑底部,使滨湖水区空间与城市滨湖地段大面积的水体形成连续的界面,成为一个连续的视觉、景观通廊,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氛围同时也使滨湖景观成为视觉焦点,让滨湖区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临湖而居的自然优势。

三、小结

城市滨湖区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比较高。滨湖区的空间形态对滨湖区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决定了滨湖区的品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金帛湾滨湖区依据规划理念,结合盘锦地域特色,提出适合地区发展建设的控制策略,使金帛湾滨湖区焕发活力和青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令人骄傲的城市公共地

标区域。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保继刚国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实践与研究的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5,(9):13-24

2.吴俊勤,何梅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探析,城市规划编辑部,城市设计论文集,北京:城市规划编辑部,1998,08:133-134

3.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四:低碳化交通导向下盘锦辽滨新城海岛生态住区用地形态的优化

低碳化交通导向下盘锦辽滨新城海岛生态住区用地形态的优化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的梳理交通模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成功经验,旨在从交通导向的角度下,对盘锦辽滨新城低碳化交通模式下的用地形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生态海岛低碳化交通模式交通导向用地形态

1、辽滨新城生态海岛住区的概况

辽滨水城生态海岛位于盘锦市辽滨新城金帛湾水城南部,北临金帛湾,东以大辽河为界,南、西临渤海湾。规划区总面积929.07公顷,南北长约2334米,东西宽约6529米。规划区范围均为填海造地而成。

金帛湾水城是辽滨新城的主体部分,也是整个辽滨新城的核心部分,它拥有辽滨新城120万人口中的41.9万人,面积达到43.5平方公里。海岛生态住区以滨海旅游、商务办公、会展、疗养度假为主要职能,依托金帛湾水城,打造高品质的新型海岛住区。它与商业娱乐群岛和滨水生态住区共同构成辽滨新城区域内的次级服务中心,塑造特色鲜明的宜居生态岛、休闲体验核、文化博览轴。

2、低碳化交通导向下生态海岛用地形态的优化

城市本身是一系列关系的集合,城市形态是这些关系的外在表现,而不反应这些关系的实质,外形的相似的两者其内在关系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绿色的交通结构体系下应得到同样合理的城市形态结构,如果不匹配,则交通系统将会改变城市原有的形态或将规划设想的形态向符合交通系统的方向引导。

不同的城市形态,城市内部交通流特征分布也不同,根据不同城市形态分别讨论。

(1)团块状城市

团块状城市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城市形态,也是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最为突出的城市类型。城市规模的扩大使这类城市交通强度加大,交通流向没有规律,交通拥挤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道路断面宽度有限,道路路网级配不尽合理,再加上我国城市的小汽车数量迅速增长。最根本是还城市团块状结构,居民的出行多依托于道路网络,在超出步行、自行车出行时间、距离的临界值下,出行会更多的趋向于有利于小汽车的方式,出行是无序的,无疑会导致高能耗、高公里的结果。

(2)带形城市

带形城市是具有很好的开敞空间和纵向扩展空间,城市的交通流向和强

度均匀分布,城市公共交通沿带形城市的轴线布置,公交线路多为直径线和环线。如银川、湖州等城市,干线公交线网连接城市不同功能分区,许多支线和辐射线做为补充。

(3)星形城市

星形城市是沿着主要交通干道扩展而成的,城市交通流向沿着干道分布,城市的公共交通干线用于城市周边地区和城市中心的连接,此时常规的公共交通已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需要大运量、快速的轨道交通做为城市交通的主骨架,用以快速疏解城市交通。

(4)组团城市

组团城市交通把城市交通问题单元化,虽然各单元内的交通流向和强度做无序运动,但其由于其范围较小,对整个城市的交通组织与交通秩序并不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组团式结构城市的公共交通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加强组团同的联系。

生态海岛的整体形态为椭圆形,四面环海,面积仅929.07公顷,属于辽滨新城的一个功能组团,根据上位规划,生态海岛是辽滨新城轻轨线路的终点之

一。这些从根本上说明了带形与星形的形态在生态海岛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整体团状的形态与绿色的交通体系不符,对于生态海岛组团状的形态无疑是与其交通模式相协调的,将组团的规模限制在步行与自行车合理出行距离的范围内,围绕轻轨站点进行开发,发展轻轨与常规公交加强组团与辽滨新城中心区的联系,在组团之间采用绿楔间隔的方式,扩大组团与自然环境的接触范围,可增加碳汇的面积。(如图)

3、结语

生态海岛四面环海,根据地段的特征,设计应以人和环境为本,力求构筑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适宜步行的滨水居住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水城邻里社区,为了避免生态海岛轻轨沿线的土地利用呈低密度带状化的布置,应从规划上有计划的加以控制,使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距离较长,其间的部分地块从规划上来说不纳入开发范围,而作为碳汇的绿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聚”、“散”结合的点轴模式的开发效益。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篇五:盘锦金帛湾滨河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盘锦金帛湾滨河区空间形态控制研究

摘要:城市滨河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本文以盘锦金帛湾滨河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特点分别从群体布局、空间界面和建筑体量三个方面作细致而深入地分析,提出控制的方法和策略。把金帛湾滨河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开放空间,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探求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关键词:滨河区 建筑群体布局 空间界面 建筑体量

金帛湾滨水区位于辽滨新城南部,渤海湾与大辽河的交界处,总面积25.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6.9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8.8平方公里(见图1)。

金帛湾滨水区是辽滨新城重要的集散地,是商贸金融、高档居住、文化旅游的中心,区域地位十分重要。同时,滨水区具有便捷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方便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区域内有很多重要的设施用地和旅游景点,如锦凤舟广场、五星级酒店、体育场馆等。

1、金帛湾滨水区空间格局

金帛湾滨水区规划形成“一轴、两心、两带、三片区”的空间格局。

“一轴”——城市发展轴。城市发展轴是金帛湾滨水区引导城市发展走向的重要轴线,也是金帛湾滨水区与辽滨新城连接的重要通道。

“两心”——行政办公中心和商贸金融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位于滨水生态住区中部,是辽滨新城政府所在地;商贸金融中心位于商

业娱乐群岛东部,为区域提供了多样的生活商业服务功能,是旅游开发、商业开发的重点地区。

“两带”——滨水商业旅游带和滨水娱乐景观带。滨水商业旅游带位于滨水生态住区南岸,集中大量的商贸、金融、办公和酒店等建筑,具有完善的交通、通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滨水娱乐景观带位于海岛生态住区北岸,拥有良好的滨水景观环境,丰富的文化娱乐建筑,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和场所。

“三片区”——海岛生态住区、商业娱乐群岛和滨水生态住区。三个重要的滨水居住区承载着金帛湾滨水区人口居住的职能。

2、滨水区河网布局体系

金帛湾滨水区一共由三个板块构成,分别是滨水生态住区、商业娱乐群岛和海岛生态住区。滨水区的河道水系纷繁复杂,宽窄不一,构成了滨水区丰富而美丽的河岸滨水景观,提升滨水住区的品质。 在保留原有河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整治,形成主次支三个层级河网体系:

主干水系——划分城市组团,人工河道宽度为80—200米,具有通行中小型游船条件,两岸组织主要公共空间职能,形成主要的滨河区景观。

次干水系——对城市组团进一步细分,宽度为50—80米,成为滨水区北部重要的景观区。

支水系——城市组团内部的基本水网,与用地紧密结合,改善组团内部肌理,水系宽度为10—50米,营造中微观尺度的亲水空间。

3、滨河区空间形态控制要素

3.1、滨河区建筑群体布局控制

金帛湾滨河生态住区内的河流宽度都比较窄,人们观景的视野面也较小,通过散点式的建筑布局很难满足人们对亲水、观水的要求。通过建筑高度的变化也难有更宽广的视野供居民观景。因此,通过周边围合式的建筑群平面布局,来形成能让人们最便捷地到达河岸的开敞空间是至关重要的。

周边围合式的建筑群平面布局的特点在于用板式或联拼的点式多层沿地块周边布置,而地块的内部作为景观中庭供用户休闲所用,如此一来,用户一般有双重景观可享受,用户靠外层的房间享受滨河景观,而内层房间有中庭景观可享受。另外,外围的建筑可以抵挡北方寒冷季节的风,增加内部庭院环境的安静和温暖。

3.2、滨河区空间界面控制

在城市的滨河空间中,对城市天际线的观看存在两个视线方向的可能,且这两个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种是实现垂直于河岸对一岸天际线的横视;另一种是视线平行于河岸对一岸或两岸天际线的纵视。

金帛湾滨河区周边用地主要以居住、商业和文化娱乐为主,而横视的岸线景观都是一侧的,空间界面的形态与河流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不同的用地性质决定了不同的横视岸线景观。

河流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时,横视的效果是一排排的

住宅建筑,建筑空间往往由建筑间距来分隔,尺度一般都很小。对于横视岸线来说,普遍采取的措施是由临近河岸的居住建筑的建筑高度向陆域递增,形成一定的坡度关系,使后面的建筑不被前面建筑所遮挡,而拥有更广的观景视野。

河流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商业、娱乐用地时,由于建筑高度的差别比较大,横视岸线景观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彼此的前后遮挡关系和高低体量的变化。临近河流的商业、娱乐用地一般都有较宽的后退岸线距离,以便形成宽阔的开敞空间,供人们休憩和娱乐。当前排的建筑高度较高时,往往与后排的建筑形成一定的序列关系,而且建筑间距都比较宽阔。周边的建筑都比较低矮,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重要的地位。视觉上也形成由“低——高——低”的层次变化。

3.3、滨河区建筑体量控制

为保证滨河景观的通透性和层次性,以及滨水环境自然风的组织,滨河区的建筑群体布局不宜过于密集。一般认为,滨河建筑密度以25%-35%之间为宜,以采用“前疏后密”的做法较为相宜。 建筑后退蓝线距离为建筑物距水岸的最小距离,与水体尺度、滨河地形地貌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体现滨水空间的开敞性,根据视觉与观赏效果心理感受关系,当临河建筑面大于60米时,一般认为高度控制应保证d1>h,d2/h>2,d3/h>3为宜;当临河建筑面小于60米时,一般认为建筑后退应保证d>r(r为建筑面宽)。临河建筑与河道呈一定角度时,临河建筑面按照建筑总面宽垂直于河岸的投

影计算。

4、小结

城市滨河区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人们对其关注度也比较高。金帛湾滨河区依据规划理念,结合盘锦地域特色,通过围合建筑群体空间、散点分布建筑的模式来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和扩大观景视野面,打造具有层次感和秩序性的滨河岸线景观,对滨河区建筑密度、容积率和建筑后退线提出具体的控制策略,使金帛湾滨河区焕发活力和青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和令人骄傲的城市公共地标区域。

参考文献

1.谢守红《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翁奕城《论城市滨水区的可持续性城市设计》,新建筑,2000.4

3.刘健城市滨水区综合再开发的成功实例——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更新改造[j].国外城市规划,1999,(l):36-39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