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形容农民勤劳的成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2:26 小学作文
形容农民勤劳的成语小学作文

篇一:勤劳诗句 成语

诗句:

1.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5.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 ——《礼记》

6.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冯梦龙

7.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刘禹锡

8.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张少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 引自《老子·道德经》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 引自《荀子,劝学》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成语:

勤学苦练 手不释卷 争分夺秒 学而不厌, 分秒必争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闻鸡起舞 勤学好问 天道酬勤 铁杵磨针 悬梁刺骨 勤学苦练 发愤忘食 焚膏继晷 手不释卷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鸡鸣而起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囊萤映雪 程门立雪 卧薪尝胆。

篇二:整理好近义成语

常见近义成语辨析集

近义成语的使用主要分两类,一、形近义不同,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二(1)义相近而用法相别(2)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

一、 形近义不同

1.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

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2. 事倍功半: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半功倍:形容做事得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3. 一文不名:一文钱都没有,形容人很穷

一钱不值: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4. 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 无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无微不至: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5. 进退维谷:谷,比喻困境。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比喻进退两难。书面用语。

进退两难: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口头用语。

进退无门:前进后退均无路,形容处境困难,无处容身。

5.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6. 倚马可待: 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特指人的文思敏捷

指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7. 生气勃勃: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生命力强,富有朝气。多用于指人。 生机勃勃: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多用于指事物。

7. 鱼目混珠:把鱼眼珠杂混在珍珠中,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8.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置之不理:把它放在一边,不加理睬。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

9.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0.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多用于否定句)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1.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12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

不以为意:不把事放在心上,表示不关心。 13.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

相濡以沫: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夫妻之间)

14. 参差不齐:(水平)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15.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16. 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17. 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18. .鹤立鸡群:侧重人的外表出众

卓尔不群: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二、 义相近用法不同

1.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应接不暇:指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2.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多用于思索)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3.张口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形容害怕或吃惊而惊呆了,也表示羞愧的说不出话来了。

百口莫辩: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 有口难辩: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4.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还是按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

5.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6.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贬义)

鸿篇巨制:规模宏大的著作(褒义)

7.夸夸其谈: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而又滔滔不绝。(贬义)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款款而谈:诚恳而从容的谈话。

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

8. 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

无隙可乘:没有空子可钻。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9.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

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极尽忠诚。

10脱胎换骨: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多用于物)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只用于人)

11. 专横跋扈:专断蛮横,恣意妄为,很不讲理。

独断专行:行事专断,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12.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多用于帝王)

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13.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14.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

明察秋毫:形容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比喻承担熟习、轻松的事务。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15.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多用于贬义。

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16. 人心所向: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人心向背:指人民大众的拥护或反对。

17. 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18. 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19. 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九鼎: 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

形容农民勤劳的成语

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一字千金 :一个字值一千金,原指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见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20.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 表示平局。(褒义)

21. 刻不容缓:缓,缓慢,拖延。一刻也不能耽搁。形容形势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容等待。

22. 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目很少。侧重指珍贵。

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着重指不多。

23.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24. 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迫在眉睫:睫,眼毛。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

25.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失败的教训可作鉴戒。动词性短语。

前车之鉴:比喻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名词性短语。

26.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27. 脱胎换骨:原谓修炼得道,可脱凡胎成圣胎,换凡骨为仙骨。后借指彻底的变化。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28. 群轻折轴:比喻听任小的坏事发展下去,也能造成严重后果。

积毁销骨:指不断的诽谤能使人毁灭。

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

29.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大,力量强。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30.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局势紧张。

络绎不绝:形容人、车、马

常见成语积累

第一类 望文生义

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主语一般是比较正确的小事,而非错事。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多用于自谦)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贬义词)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5.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火:火星。

16.不经之谈: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经:通常的道理

17.差强人意:原意为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表示还能够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

18.高屋建瓴:在高屋顶上倒翻瓶子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倒水,泼水。

19.毫发不爽: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

20.讳莫如深:形容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讳:隐秘不说。

21.莫衷一是: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22.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孕育优秀的人才。钟:凝聚,集中。

23.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韬:隐藏。

24.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点:涂改。

25.文过饰非:用假话掩饰自己的过失、错误。

26.人浮于事:人员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浮:超过。

第二类 对象误用

1、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2、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3、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4、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蓝缕”不能写作“褴褛”。

5、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6、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7、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8、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9、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0、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1、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2、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3、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4、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15.、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繁多。不能指产品。

16. 风声鹤唳: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指战事惨烈。

17.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不用来形容花木。

18. 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19.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说北方大草原,不恰当。

20.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21.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刊物。

22.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3. 如坐春风: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4.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只可指人,不能指其它的。

25、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不能修饰“创造力”。

26、城下之盟: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2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只能用于说话人,不能用于听话人听不懂。 第三类褒贬误用(一)、贬义成语:

蠢蠢欲动: 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断章取义 : 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贬义词。 巧舌如簧 :形容假话说得很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趋之若鹜: 是指许多人追逐坏东西。

弹冠相庆: 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

舞文弄墨: 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党同伐异: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虎视眈眈:

罄竹难书:

移天易日:

翻云覆雨:

一团和气:

长篇大论:

衣冠楚楚:

道貌岸然:

彻头彻尾:

推波助澜:

半斤八两:

处心积虑:

粉墨登场:

沆瀣一气:

满城风雨:

为所欲为:

无所不为:

受宠若惊:

数典忘祖: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振振有辞:

蛛丝马迹:

觊觎之心:

一唱一和:

欲盖弥彰:

趋之若鹜:

无独有偶:

兴师动众:

颐指气使:

忘乎所以:

高谈阔论:

始作俑者:

巧言令色:

好为人师:

咄咄逼人:

别有用心: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本指态度和霭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形容蓄谋已久。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追逐不好的事情。 独:一个;偶:一双。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心中另有算计。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篇三:形容俭朴的成语及解释

形容俭朴的成语及解释

形容俭朴的成语及解释

1.不丰不俭----指不奢不俭,多少合宜。

2.省吃俭用----省、俭:节约,不浪费。形容生活简朴,吃用节俭。

3.艰苦朴素----指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作风。

4.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5.节俭力行----指生活俭朴,又肯努力躬行。

6.勤俭节约----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

7.勤工俭学----利用学习以外的时间参加劳动,而以劳动所得维持生活。泛指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

8.乞穷俭相----乞丐似的寒酸相。

9.少吃俭用----即省吃俭用。

10.开源节流----开:劝课;源:水源。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11.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12.戒奢宁俭----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13.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14.粗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15.俭以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

16.节衣缩食----节、缩:节省。省吃省穿。形容节约。

17.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形容环境、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18.食不求甘----饮食不求甘美。形容生活俭朴。

19..俭不中礼----指节省太过而不合于礼。

20.荆钗布裙----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21.质朴无华----质朴:朴实;华:浮华。朴实而不浮夸。

22.精打细算----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23.粗茶淡饭----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24.宽打窄用----预算打得宽裕一些,用起来节省一些。比喻作计划要留有馀地。

25.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26.勤俭持家----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27.朴实无华----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8.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

29.量入为出----量:计量。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

篇四:苏教版二上 看图写话专题

1

2

3

4

5

篇五:描述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个成语及故事

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手不释卷

光武(刘秀》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 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启示

这篇寓言写了匡衡少年时读书的两件事,一件是凿壁偷光,一件是借书苦读。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映雪囊萤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释义:形容在艰困之环境中,勤奋读书。或形容贫士勤勉攻读。 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张义折竹

张仪是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年轻时曾经替人家抄书。遇到没有见过的好句,就把它写在掌中或大脚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写,久而久之,就集成了册子。

这是一个古人勤奋刻苦学习的故事。

任末燃蒿

任末十四岁,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郑虔贮柿

郑虔的学识完全来自于苦学。郑虔20岁时赴长安(今西安)参加科举考试,却没有能考中进士。他毫不气馁,坚持刻苦学习。《唐新书·郑虔传》中记载了一个郑虔采叶练字的故事:郑虔十分爱好书法绘画,来到长安后,他每天依旧用功练习书法不辍,但是由于家境贫寒,穷得连练习书画的纸也买不起,经常为此而发愁。

后来,郑虔得知当时长安城南的慈恩寺内柿树成林,每到金秋时节,大片的柿树叶就逐渐飘落下来,因柿树叶极多,寺里的和尚就把落下的柿树叶收贮在房子里。时间长了,慈恩寺里居然存放着好几屋子柿树叶。

郑虔听说此事后,不禁灵机一动,他想,柿树叶比较宽大、平整,不是正好可以用来写字吗!于是,郑虔就征得寺里的和尚同意,来到慈恩寺借住下来,每天取寺里贮藏的干柿叶当纸,如醉如痴地练习书法,一张柿树叶,正面写完了写反面,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几年后,慈恩寺里的几屋子柿树叶竟然都被郑虔写遍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在柿树叶上刻苦练习书法,郑虔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称其草书如“疾风送云,收霞推月”,郑虔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书法大家。

怀素种蕉

怀素生于公元737年(唐开元25年),湖南永州(旧名零陵)人。怀素很小的时候,在零陵书堂寺受戒出家为僧,法号是怀素。

怀素经禅之暇,颇好书法。在禅房,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而书堂寺后面的那口怀化井,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怀素在那里洗墨。这样的不务正业,终于无法为小寺院书堂寺所容。另外,他的性格实在是不适宜于做一个诵经念佛的教徒。因而不久,怀素就离开了书堂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回到家中,除了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之外,他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最喜欢的书法艺术中去。练字需要几项最基本的开销。墨水不成问题,甚至于用毛笔蘸水练字也完全可以,难办的是纸张。唐代的纸价不能算太贵,但是,怀素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加上怀素喜欢写草书,以他须臾之间能纵横挥洒千万张的劲头,购买纸张实在是一大经济负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怀素可以说是用了不少心机。首先,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他在自己的居处附近,种上了大片芭蕉。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大而宽,就像一张宽大的宣纸。既可以放开手脚,任意挥洒,又可以反复书写。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等到大片芭蕉长成之后,怀素就因此为自己的住处取了一个十分富有诗意的斋号--"绿天庵"。传说怀素种植的芭蕉一共l万多株,也许是传闻吧。但是怀素以芭蕉叶作为书写材料勤奋练字的故事广为流传,甚至成为画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一个题材。现代著名油画、国画大师徐悲鸿、李可染都画过怀素书蕉图。

嗜好喝酒与擅长草书,是怀素最大的两个特色。"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也许饮酒是引发他的草书创作热情的一个诱因。20岁的怀素,书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书堂寺,也不仅仅是永州城,整个湖南都在流传着怀素的名字,李白曾诗云:"草书天下称独步"。这时候的怀素,再也不是一个穷和尚了,他更不须再用芭蕉叶代纸练字了,甚至于他由一个拜遏当代名公的角色变为人人争相求见的名人。书法在唐代是广为社会重视的一门艺术,自上而下,好书之风几乎遍及整个唐朝,因而善书之人也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名人的书法更受到人们的爱戴。但是,他决不满足于只在南方展示他的才华。他有着一种欲望,那就是闯荡都城长安,在那里求取功名。而且书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往往需要名师的指点,当时名振一时的书法大家多集中在京城,且京城文化景观繁多,书法作品随处可见,这对于开阔眼界大有稗益。

长安是才子云集之处,也是达官贵人聚集之所。一时间,这些平素姿态高高在上的上层人,突然问变得谦恭起来。他们牵出自家的高头大马,让怀素来骑,也腾出自家的"华屋",请怀素居住。所谓"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一时间,京城刮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怀素风"。当然,处心积虑地逢迎怀素,王公大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能得到怀素的草书作品。由于应酬过多,以至于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见到怀素之后,也不得不事先打好招呼,进行"预约":我家已经做好了屏风,墙壁也已经粉刷一新,就等您去挥洒了,您千万可不要忘了!一旦能够约请到怀素,这些高贵的人物,总是要用骏马将怀素接到家中,用金盆盛上上等的美酒竹叶香,只要准备好足够的美酒,剩下的事当然不再用贵人们操心,怀素自然会在狂醉之后,留下让人痴迷的变化无穷的线条。

在长安,怀素前后大约滞留了5年的时间,可以说出尽了风头。大历七年,怀素准备起身返回故乡。在回乡路线上,怀素作了刻意的选择。他要向东绕道东都洛阳,然后从洛阳南下。洛阳在当时被称为东都,与西都长安一样,是全国文化中心,许多知名的文学家、音乐家、画家都聚集于此。那里曾是书法家张旭活动过的地方,那里还有许多书法名迹,对自己眼界的扩展很有帮助。到了洛阳之后,他到张旭曾经到过的地方去凭吊。

怀素早就听说,有一个叫邬彤的人,是张旭的学生,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也许从他那里怀素可以追寻"草圣"成功的秘密。于是,他就打听到了邬彤的住所,认真地拜邬彤为师,向邬彤学习笔法。有意思的是,邬彤传授书法要义并没有条理与系统,多属于随机点悟性的内容。有一天半夜,邬彤突然对怀素说:草书的"古势"很多,只有王献之的草书奇特。太宗皇帝以为王献之的草书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不置枝叶。自此以后,怀素对于王献之的书法倍加关心,学习他的"劲硬"。

还有一次,邬彤对怀素说,先师张长史曾私下对我说:"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我时常琢磨这句话的含义,那随风转动、漂浮的蓬草正如一种草书的笔法;风卷起细沙在空中飘舞,正如草书变动不居的势。我反复琢磨这句话的含义,并努力师法这种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艺术情趣,草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怀素闻听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