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红花一朵八绿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8:35 体裁作文
红花一朵八绿叶体裁作文

篇一:红花绿叶

一、完形填空的解题技巧及规律:

1、利用“红花绿叶“原则:

红花词(必选的词):however、although、yet、because 绿叶词(必不选的词):

since、ever since、now that、what;

in case、lest、if only、or else(虚拟语气系列词);

about、as to、with regard to、with/in reference to(与“关于”意义有关的词)

2、答案分布的规律:

⑴、每篇完形填空中A、B、C、D作为正确选项的个数各在4—6个之间; ⑵、A作为正确选项的个数最多;

⑶、没有连续三个答案都一样的情况,连续两个答案都一样的情况为0—3个;

⑷、在五个一组的答案中,最少要出现三个字母作为正确的选项,在每组接缝处没有连续两个答案都一样的情况;

3、完形填空文章特点:

⑴、文章字数:240—280之间;

⑵、首段首句不出题,是主旨句(2001年除外),除首句外基本每句话都要出题; ⑶、总分结构进行到底;

⑷、每篇文章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作者态度; ⑸、逻辑关系非常明确:

五大逻辑关系:(按照考核频度排序)

① 对立关系(包括:转折、让步及其他); ② 因果关系; ③ 并列关系; ④ 总分关系 ⑤ 递进关系。

4、同义原则:

⑴、在四个选项中,有两个实词(动、名、形、副)互为同义词时,答案往往在其中; ⑵、在四个选项中,有两个虚词(介、连、感叹)互为同义词时,答案往往都不选; ⑶、当四个选项有一个共同意义时,该意义往往不能入选,要看选项的特殊含义。

5、做题理念:

⑴、首段首句没有读懂就不要做下去;

⑵、能够用顺序的方法做对的题目,尽量不要用逆序带入的方法; ⑶、能够用阅读方法做对的题目,尽量不要用同义词辨析方法做。

6、表语题解题方法(系动词后面出的题):

当表语是名词时,它与主语是对等关系;当表语是形容词时,或相当于形容词时,与主语是修饰关系。

7、逻辑关系题解题方法:

⑴、定义:通过前后句的意思及其内在关系,判定答案的题目。(本质上是阅读题)

⑵、类型:所有连词题以及部分介词、副词、动词题。 ⑶、内容(考频):对立>因果>并列>总分>递进 ⑷、判断对立关系的三个依据: ①、根据意思判断; ②、根据褒贬色彩判断;

③、根据句式结构判断;例如:not题;句子_____not 句子 或者 not 句子_____句子 ⑸、表示对立关系的词:

转折:however、but、yet、nevertheless

让步:although、though、even through、even if、much as、as、while、

where as

其他:against、instead of、rather than、admit、ignoring、on the contrary、by contrast ⑹、转折与让步的区别:

①、当后句是对前句的完全直接否定时,叫转折;当后句是对前句的部分否定时,叫让步; ②、although和but,because和so不能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

although和because叫从属连词,既可以放句首,也可以放句中,放句中时,前面一般不加逗号;

but和so叫并列连词,只能放在句中,前面逗号可加可不加。 ⑺、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表原因的词:

because、in that、now that、since、as、for、as a result of、considering 表结果的词:

so that、such that、as a result、lead to、consequently、therefore、hence、thus、so 因果倒置是因果关系题里最常见的出题陷阱。 ⑻、表示并列关系的词:

and、as well as、similarly、simultaneously and题型三种做题方法:

①、选同义词;②、选同一范围词;③、句子对应成分分析 ⑼、表示总分关系的词:

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including of表分总关系,总概念和分概念不能并列。 ⑽、表示递进关系的词:

also、furthermore、indeed、moreover、still、highlighting、in particular

8、动词题解题方法:

⑴、看主语,注意主谓搭配一致性: ①、看主语是人还是物: 只能是人做出的动作有:

believe、doubt、intend、require、respect、regard、be impressed by、notice、present 只能是物做出的动作有:

manifest

②、注意主谓一致性:P38(43) ⑵、看宾语,注意动宾搭配一致性: ①、看宾语是抽象名词还是具体名词: enhance+抽象名词

feed、label、fasten+具体名词 tighten+抽象、具体均可 ②、看宾语是人还是物: assure、impress + sb. ensure + sb./sth.均可

⑶、根据主语和宾语的逻辑关系所致动词: A. lead to B. amount to

⑷、从及物(vt)和不及物(vi)角度出发做题: 不及物动词有:

dispose

speculate of about/in

distinguish A from B 为及物动词

distinguish between A and B 为不及物动词 vt:批准 approve

vi:同意、认可 + of

cope + with

⑸、根据动词后的介词以及介词宾语做题: A. expose B. agree C. share

expose:+ to 暴光(贬义),考研中只考此点

agree with + sb./sth. share with + sb.

⑹、根据句子中能够对动词构成限制的成分(一般指形容词)做题:

9、名词题解题方法:

⑴、名词做主语时,谓语或表语就是线索: ⑵、名词做宾语时,谓语动词就是线索: ⑶、根据已有名词判断所选名词:

A. publication

B. release(letter要用复数形式) C. printing(letter要用复数形式) ⑷、根据名词前后介词判断名词:

reason for、explanation for、research into、confidence in、confident of、specialist in、by contrast、approach to、answer to、key to

⑸、当名词后出现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从句就是线索: (表示褒义) A. confidence B. tolerance

10、形容词题的解题方法:

⑴、形容词做表语时,主语就是线索: ⑵、有的词修饰形容词时,副词就是线索:

⑶、有多个修饰成分同时修饰一个名词,答案就在修饰成分中 ⑷、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名词就是线索: A. rage B. storm

11、副词题的解题方法: ⑴、主旨做题: ⑵、同义原则: ⑶、利用时态做题:

12、完形填空解题顺序:

二、完形填空常考语法解读:

1、what从句:

① what只能引导主、宾、表语从句;

② what不能引导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也就是说what前不能有名词; ③ what后面的从句通常不完整。 相关知识:

① 凡是从句部分不完整的,98%是定语从句,1%是what从句,1%是省略式状语从句。 ② 同位语从句、表语从句引导词只能用that,不能用which;只能用weather,不能用if。

2、as引导定语从句:

① as作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先行词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句子; 例:He is honest, as we know.

② as引导定语从句,位置灵活: 例:As we know, he is honest.

③ as和which的区别:

a.在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时,as只能用在一些固定结构中,例如: as … as、so … as、such … as、the same … as 例:He has many books, which are displayed here.

He has as many books as are displayed here.

b. 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用as表示从句与从句是一致关系,而用which则表示关系不一致。

例:He has been married, as we expect.

He has been married, which is unexpected.

3、than引导定语从句:

① than作为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 ② 主句要有比较级;

③ than后面从句缺主语;

④ 引导定语从句时,对比成分不明显,而引导比较状语从句时,对比成分很明显; 例:I am taller than you.

He drinks more wine than is good for his health. 如果主句有最高级,则必须用that。

4、but引导定语从句:

① but作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 ② 主句要有否定成分;

③ but相当于that … not或who … not。

例:There is no one but errs. = There is no one that doesn’t err.

三、新题型“七选五”解题方法与技巧:

1、大纲要求:

文章长度:500—600字

题目:共5题,每题2分,非等额选项 题型:句子题、句子+段落题、段落题

2、解题方法: ⑴.逆序做题 ⑵.抓住特征词

① 代词:例:选项开头为They are … 必然该选项位置在文章中间; ② 逻辑关系词; ③ 专有名词或数词;

④ 小词:例:the,只有第一次出现的名词前才会带the,因此上文中如果已经有带the的专有名词,备选下文中该名词出现时必然不会带the。

篇二: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奇妙的对称附答案

第二十八讲 奇妙的对称

对称是一种客观存在,一朵红花、一片绿叶、一只色彩魔斓的蝴蝶等,最令人惊奇的就是它们外形的几何对称性,自然界的对称性可以在从亚原子粒子的结构到整个宇宙的结构的每一个尺度上找到.

对称是一种美的标准,人类心智中的某种东西受对称的吸引,对称对我们的视觉有感染力,影响我们对美的感受,建筑、绘画广泛地应用对称.

对称是一个数学概念,我们熟悉的有代数中的对称式、几何中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更一般情况是,许多数学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具有对称性,不仅包括几何图形中的对称,而且泛指某些对象在有些方面如图形、关系、地位等同彼此相对又相称.

对称是一种解题方法,即解题时充分利用问题自身条件的某些对称性分析问题,在探求几何最值、代数式的化简求值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ABC中,AC=BC=5,∠ACB=80°,O为△ABC中一点,∠OAB=10°,∠OBA=30°,则线段AO的长是 .

(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OAB是一般三角形,作∠ACB的平分线,与BO延长线交于D,连AD,OC,通过全等寻找与AO相等的线段,促使问题的解决.

注 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曾说,“结果与其原因一样对称.”

大干世界,许多事物都具有某种对称性.许多化学分子是对称的,细胞结构是对称的,病毒往往也是对称的,??对称给人们以和谐均衡的羌感,完全的对称是重复性的可预言的,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体验着对称,享受着对称.

求几何量的最值问题常用方法有:

(1)应用几何中的不等式性质,定理;

(2)对称分析;

(3)代数法.即着眼于揭示问题中变动元素的代数关系.

【例2】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在BC上,且BE=2,P在BD上,则PE+PC的最小值为( )

A.2 B. C. D. (“新蕾杯”数学竞赛题)

思路点拨 C、E两点位置固定,从对称性考虑,确定P点位置.

【例3】现有一块形如母子正方形的板材,木工师傅想先把它割成几块,然后适当拼接,制成某种特殊形状的板面(要求板材不能有剩余,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请你按下列要求帮助木工师傅分别设计一种方案:

(1)板面形状为非正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

(2)板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3)板面形状为正方形.

思路点拨 问题(1),由“中心对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想象出中心对称的多边形的大致形状;问题(2),先计算等腰梯形面积为5,猜想等腰梯形的高,可能为2,因此,上、下底的和应为5;问题(3),由正方形的面积为5,计算出它的边长应为.

【例4】 已知a?b2?b?a2?1,试确定a、b的关系.

(江苏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 有理化是解根式问题的基本思路,乘方、配方、换元、引入有理化因式等是有理化的常用方法.本例是一道脍炙人口的名题,引入与已知等式地位相对相称的有理化因式,本例可获得简解. 注 数学中的对称,不仅指几何图形中的对称,代数表示式中,若各个宇母互相替代,表示式不变,也称这个表示式关于这些字母是对称的,一个复杂的二元对称式.都可以用最简单对称式a?b,ab表示. 许多数学问题有着和谐的对称美.对原题匹配一个与之相对的数学式,然后一起参与运算,这就是常说的“对称性地处理具有对称性的问题”,是数学解题中的一个一般性原则.

用对称法解几何题的常见的方式有:

(1)作出常见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利用题设条件中的垂线、角平分线翻折造全等;

(2)利用中点构造中心对称图形.

【例5】 如图,凸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AC⊥BD,已知OA>OC,OB>~OD,比较BC+AD与AB+CD的大小.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以AC为对称轴,将部分图形翻折,把相关线段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以便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这是解本例的关键.

【例6】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的中线,点M在AB边上,点N在AC边上,并且∠MDN=90°,222221如果BM+CN=DM+DN,求证:AD=(AB2?AC2). 4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易想到勾股定理,需要把分散的条件加以集中,利用中点,构造中心对称全等三角形.

学力训练

1.下面四个图形中,从几何图形的性质考虑,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请指出这个图形,并简述你的理由.

答:图形 ;理由是: . (吉林省中考题)

2.如图,两点A、B在直线MN外的同侧,A到MN的距离AC=8,B到MN的距离BD=5,CD=4,P在直线MN上运动,则PA?PB的最大值等于 .

(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3.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C=90°,BC=2㎝,如果以AC的中点O为旋转中心,将这个三角形旋转180°,点B落在点B′处,那么B′点与B点的原来位置相距 cm.

4.如图,∠AOB=45°,角内有点P,PO=10,在角的两边上有两点Q,R(均不同于O点),则△PQR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黄冈市中考题)

5.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沿右图中虚线剪开后,能拼成下列四个图形,则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2003平龙岩市中考题)

6.如图,一牧童在A处牧马,牧童家在B处,A、B处距河岸的距离AC、BD的长分别为500m和700m,且

C、D两地的距离为500m,天黑前牧童从A点将马牵引到河边去饮水后,再赶回家,那么牧童至少要走( )

A.10029m B.1200m C .1300m D.1700m

7.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a,E在BC上,BE=2 a ,∠BAD=120°,P点在BD上,则PE+PC的最小值为( )

A.6 a0 B.5 a C.4 a D. 2 a

8.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的公路AB上由A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AB两侧的村庄.

(1)设汽车行驶到公路AB上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的公路AB上分别画出点P、Q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

(2)当汽车从A出发向B行驶时,在公路AB的哪一段路上距离M、N两村庄都越来越近?在哪一段路上距离村庄N越来越近,而离村庄M却越来越远?(分别用文字表述你的结论,不必证明)

(3)在公路AB上是否存在这样一点H,使汽车行驶到该点时,与村庄M、N的距离相等?如果存在,请在图中的AB上画出这一点(保留画图痕迹,不必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2001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题)

9.(1)用四块如图I所示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之形成轴对称图案,请至少给出三种不同的拼法(在①②③中操作);

(2)请你任意改变图I瓷砖中黑色部分的图案,然后再用四块改变图案后的正方形瓷砖拼出一个中心对称图案(在④中操作). (仙桃、潜江、天门、江汉油田中考题

)

10.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求证:FD=FB×FC.

11.如图,设Ll和L2,是镜面平行且镜面相对的两面镜子,把一个小球放在之间,小球放在镜Ll中的像为A′,A′在镜L2中的像为A″,若Ll、L2的距离为7,则AA″ .

(江苏省竞赛题)

12.如图,设M是△ABC的重心,且AM=3,BM=4,CM=5,则△ABC的面积为 .

13.如图,ABCD—A'B'C'D'为长方体,AA'=50cm,AB=40cm,AD=30cm,把上、下底面都等分成3× 4个小正方形,其边长均为l0cm,得到点E、F、G、H和E',、F',、G',、H',假设一只蚂蚁每秒爬行2cm,则它从下底面E点沿表面爬行至上底面G',点至少要花时间 秒.

14.无理数(1?)4的整数部分是. (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x211115.当x等于,,?,,1,2,?,1992,1993时,计算代数式的值,再将所得的结2199319921?x22

果全部加起来,总和等于 .

16.一束光线经3块平面镜反射,反射的路线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的度数,已知c=60°,求d+e与x的值.

17.如图,在△ABC中,AD∥BC,已知∠ABC>∠ACB,P是AD上的任一点,求证:AC+BP<AB+PC.

篇三:红花绿叶

绿叶换红花,集体是我家

长兴七小 徐敏红

春天又已来临,百花齐放,芳香扑鼻,我不禁想起了“绿叶换红花,集体是我家”活动,那是我与孩子们共同创建幸福班集体的心路历程。

一次,学校派我到上海培训学习。回来后,我刚踏进教室,不由怔住了:满地都是垃圾,扫把七零八落,桌子歪歪斜斜??我心中顿时生起无名火,这些孩子太不象话了。临走前,我特意关照班干部注意班级卫生,督促值日生做好值日。可现在??

我不禁想起竞聘班干部时,孩子们那充满雄心壮志的演讲。要为同学们服务,为集体做事,做老师的好帮手等,这一句句富有责任心的话语在耳边萦绕。可现在在班集体需要他们时,他们却??可冷静下来,细细想想,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孩子们毕竟才只有二年级,又是独生子女居多,责任意识难免差一些。在调查中,我发现有些小干部在老师在时表现很好,可老师不在了对班级工作不闻不问,集体观念淡薄。这时,我又陷入沉思: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表现?怎样培养学生心中有集体、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呢?我寻找着教育契机。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孩子们在校园的小花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他们各自在花园中寻找着春天,有几个孩子手里拿着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和一些散落在地上的花瓣,来到我身边,好奇地问:“老师,这是什么树叶?”“这是什么花,我从没见过?”??面对孩子们的一个个问题和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想:既然孩子们有那么多问题,何不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呢?一个教育活动在我脑海中形成。当天,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每人搜集不同形状的树叶和花瓣,做一幅拼画,打扮一下教室墙壁的那棵“大树”。

孩子们的劲头可大啦!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有了问题,有的请教美术老师,有的咨询父母,有的还上网寻找答案,课间还饶有兴趣地与同桌沟通着。从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很多有关树的信息,还知道了不同地区的市花。尤其是孩子们制作的那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卡片,深深感染着我。瞧,那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鱼,这是形态逼真的小刺猬??

看着经学生精心打扮的美丽“大树”,我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经你们这么一打扮,我们的这棵大树富有活力了。这棵美丽的“大树”就好比我们的班集体,而你们呢?就好比这棵大树上的每一片树叶。要使我们班集体这棵大树更富有朝气,长成参天大树,你这一片树叶该怎么办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要为班级建设出一份力。心中有集体的意识逐渐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并化作了实际行动,幸福也在慢慢滋养着。每天中午,总有孩子们抢着去食堂抬饭,饭后又在无人提醒的情况下把饭菜桶抬走了;午休,总有孩子拿着拖把穿梭于教室里;在班里,地上再也见不到纸屑,你丢我捡已是一种自觉的行动??孩子们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纷纷为集体做好事,添光彩。

没想到这个活动引起了孩子们那么大的兴趣,如何使这个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呢?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 班级好比是一棵果树,果树长得茂盛,就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接出丰硕的果实。班集体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于是,我尝试把“绿叶、花朵”的评价机理机制引入班集体建设,把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寓为“绿叶、红花”,形成分成递进的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班级做好事及在原有水平有进步的情况下,可得到一片绿叶,十片绿叶可得到一朵红花,十朵红花可得到一个苹果。孩子们珍惜着每一次机会,每一片绿叶。在学校开展的“讲礼仪我最棒”活动中,我利用每次中队会,组织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服饰礼仪、餐桌礼仪、电话礼仪等系列争章活动,如果能在每次活动中做到相关礼仪的要求,即可得到一片绿叶。每个学生珍惜着每一次机会,绿叶换红花,红花换苹果,这样的方法也极易鼓动学生努力进取、勇于攀登的精神。

做一片普通的叶子,心中装着“大树”,心中装着集体,这个活动仍在进行着??

如今看到孩子们争着为班级这棵“大树”增添光彩,我感到很幸福。从孩子的心理需求出发,巧妙地把孩子们与集体融为一体,寓教于乐,我以活动为载体,使他们懂得大树的繁茂得靠绿叶来装点,而要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就要靠他们自己来努力,因为他们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发展与创新需要每一位队员的参与。

篇四: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D. 在老师的教育下 ,我明白自己错了。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注意:请答在答题纸上,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pāo) 抑扬顿挫(yì) ....B.摹画(mó) 侮辱(wū) 发愣(lang) 深恶痛疾(wù) ....C.禁锢(gù) 犀利(xī) 闪烁(shuò)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páng) 鞭挞(tà) 胆怯(qia) 长吁短叹(yū) ....2、下列词语中词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 B. 成群结队 花团锦簇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 C.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D.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 暗然失色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

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

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红花一朵八绿叶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C.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D.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7、8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

异水,天下独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B.认真复习是我们能否在期中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C.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时见日 千丈见底 B.林寒涧肃 皆生寒树 ....C.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D.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8、对文章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B.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色,水清,水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C.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动景和静景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D.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是全文的写景总括,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9、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 规规矩矩写字 10、文学名著阅读考查(4分)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19世纪_________(国别)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_____________(姓名)。(2分)

(2)把下列情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只排序号)。(2分)

①同鲨鱼搏斗 ②遭遇土人围攻 ③章鱼袭击 11、古诗文默写、运用(每空1分,共9分)

(1)每有会意, 。(《五柳先生传》) (2)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3)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6)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仍有不少科学家甘于清贫,致力于科学研究,他们的这种精神,真可用《五柳先生传》中的“ , ”来形容。 (7)文天祥被俘后以“ , ”直抒胸臆,表达其崇高的生死观。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

①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判若两人腰缠万贯 ..

C.右备容臭 D主人日再食 ..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

14、下列加点“负”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1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甲)文意的一项是( )(2分)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17、(乙)文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13分)

绝 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

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第⑤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有几种写几种),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2分)

2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四、作文(40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无论是相貌平平还是帅气美丽,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只要昂起头来,就会使你变得美丽!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昂起头来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6、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第二分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答题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_______ 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

20、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2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五:红花还需绿叶衬

红花还需绿叶衬

再绽放灿烂、鲜艳娇嫩的红花,如果没有绿叶的陪衬,也显得

黯然失色!正因为绿叶默默无闻的衬托,才显示出了红花的娇艳亮

丽和与众不同!同样的道理,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语文教育也是

如此!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的小说、散文无不熏

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语

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

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

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

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而多媒体

的辅助,让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课堂和学校,而可以

延伸到社会、网络,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进行自主拓展阅读与交

流,实现语文教学“小课本,大课堂”的目标。

一、多媒体是学生求知欲的激发者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文质兼美,有很强的可读性和鉴

赏性的美文。多媒体的介入,突破了时空的界限,能将文字、图片、

声音和动画综合直观地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

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

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

习氛围。也能将课文中一些凭空难以理解的现象以动画的形式展现

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形象,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等多种

感官,使他们充分感知事物,发挥想象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首先用视频展示了同学们都很熟悉

的歌曲《春天在哪里》,随着歌曲的播放,学生的兴趣渐渐提高,

刚开始时有几个同学不自觉的跟着唱了起来,渐渐地全班同学都跟

着唱了起来。这样就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

的氛围,激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兴

趣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仍然沉浸在歌

声的世界里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这为课文主要

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

感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

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

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时

候,可以依靠多媒体改变这个缺憾。

二、多媒体是让作文课美起来的建造者

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我们大家共同

关心的话题,而多媒体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运用多

媒体才能更有利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呢?在“面向21世纪语文学科

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健

康高尚的审美观。很明显,中学语文教学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

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

情感需要有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而感受生活的前提是有一双善于

发现生活美的眼睛。法国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人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在

教会学生感受美、认识美,使之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并在此基础上引

导学生去写出美文。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让美的生活再现、

让感人的事再现,让学生用心去发现、体会、感受这些本来就存在

于我们生活中却被忽略的美。当然课件的精美,取决于精选的材料。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搜集需要的有关资料。

美的课件在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明确的主题。学生是

我们课堂的主体,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

能触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写作时才有话说,写出来的文章也才有真

情实感。因此,课件的设计都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这

样,每次作文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每次作文的过程就会成为一

次心灵洗礼的过程。此外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这也是我

们说的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本选定主题,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调整,让每一次的作文都能激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彻底认识。

作文评讲也可借助多媒体美起来。以往的作文评讲,几乎是只有

教师的活动,缺乏学生的参与。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作文评讲

也可利用课件进行。教师可将作文细致地分析、评价,并对每一种

评价展示相应的示例加以点评。对于优美的作文片断,还可以配上

相应的图片,文字的朗读,并注上“作者某某”。有时学生看着自

己的杰作上了课件让同学们欣赏,内心的感觉肯定有别于简单的评

说。其他同学在欣赏美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自己的写作也会有新

的认识。

三、多媒体是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者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促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

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

塑造自己,用“美”的理念去认识生活中的真假、美丑与善恶,真

正地认识和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

教育技术的推广,我们利用多媒体组织语文教学,就能很好地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运用多媒体可以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语文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认识不够深的中学生,运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美,运用多

媒体组织语文教学,就可将文字内容转换为可视画面,再配上音乐

和有表情的朗读,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

知能力。例如组织一次以“感受亲情”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以《世

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和《父亲》三个音乐短片将学生融入

生活情景中去,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哺育之恩。当屏幕上出现

这一幅幅动人的形象情景时,学生很快触景生情,情绪思维受到了

强烈的感染。观看结束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同时表示将

以“认真学习、做一个好人”来回报父母及关心自己的人的恩情。

让学生在观看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

能力。

四、多媒体是创新思维的挖掘者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

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挖掘

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学课本所选文章

中一些经典性描写需我们仔细品味,方能(下转第132版)(上接

第131版)悟其真谛。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

设计一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无疑会极大地调动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挖掘其创新能力。如《背

影》中对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的描写,由于时代

和生活体验的差距,学生对父亲为我买橘这一平常的行动的艰难及

其背影中所包含的真情很难体会。如果配合多媒体演示父亲是如何

艰难地越过重重障碍,学生就会迅速明白,原来短短的买橘路途对

年迈体胖的父亲竟是如此之艰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父亲买橘

一段细细品读,进一步要求学生补写出文中没有表现出来而父亲又

必有的动作,培养其创新思维。

教育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