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庐山的云雾课文朗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47:31 作文素材
庐山的云雾课文朗读作文素材

篇一: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教案

3.《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

教师:教学课件 庐山图片 新词卡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师重点指导“瀑”、“幻”的书写。

3.检查词语 。

变幻无常 增添 千姿百态 笼罩 系在

遮挡 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 幽谷 游览

弥漫 天幕 瞬息万变 马蹄

4、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庐山的云雾课文朗读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 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二、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 复习导入

师:学了课文第一自然段,你能告诉老师庐山有哪些秀丽的景色吗?

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

师: 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二、新授

(一)师:真可谓是人在雾中,雾绕人游,自己仿佛成了来到天宫的仙人。庐山的云雾真多啊!庐山的云雾不仅多,而且还很有特点!有什么特点呢?答案就在书本里。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朗读2、3小节,思考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指名说特点,并随机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师:喜欢读第二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喜欢读第三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这段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

师:我们先去看一看庐山的美景吧!

[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师: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谈体会,多说)

师:是啊,作者和同学们一样,看了这如诗的画面,不禁感慨万千,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写下了这段美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二小节,想想作者写到了几种姿态的云雾? 师:哪个姿态的云雾,你最喜爱。把你喜爱的这句话饱含感情地去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幻灯片)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说说理由。能读出你的喜爱之情吗? 板书:笼罩山头 缠绕半山 弥漫山谷 遮挡山峰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出示幻灯片,再次感受不同姿态云雾的神奇美丽。)

(二)过渡语:姿态万千的云雾给了我们美的遐想,云雾不光姿态美,它还(瞬息万变)

1、让我们再去品品作者笔下瞬息万变的云雾又有何与众不同。 (自由练读)

师:能读了吗?指名读(学生读)你读得真不错,

2、听了同学的朗读,你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交流)

3.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云雾瞬息万变的呢?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在下面加点。

板书: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

4、小结:是啊,云雾的变化多快啊!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引读)转眼间……(想象)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5、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还要注意作者在表达时通过鲜明的对比来突出云雾变化之快。

6、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7、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自己练练,等会我们来比试。

8、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游览、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在什么情况下会流连忘返呢?

用“流连忘返” 说一句话。

练习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一、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这诗一般的文字了解了庐山那飘渺的云雾,让我们再来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吧!齐读课文,能背诵就练习背诵。

二、拓展延伸

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你知道有哪些吗? 老师范读,学生练读。选择一首背下来。

三、作业

庐山是这样的美,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庐山,你可以继续写云雾的一些姿态、变化,也可以写庐山的其他的景色,如瀑布、高峰、幽谷……首先请大家想好,你打算写什么,然后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典型的景物写,还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这里有一些收集到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板书设计:

3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理解文本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深入揣摩文本之后,我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真切领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奇丽多变的景象,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带领他们进人景色秀丽的庐山,让他们自由游览,自由畅谈。在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这个特点时,我按以下步骤先扶着他们学:1.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围绕庐山云雾哪个特点来写,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到云雾的千姿百态,各有哪些姿态。然后进行交流讨论。2.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悟到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庐山云雾真是姿态万千,非常壮观。3.在感悟的基础上,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读。4.通过充分朗读感悟,自然而然地熟读成诵。学了这一段后,让学生先自己总结刚才的学习方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接下来自学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一个特点。此时,学生思维活跃,按要求品读课文,从热情洋溢的笑脸上可以知道他们已掌握学习方法,已感悟到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篇二:庐山的云雾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施教时期2010年3月1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施教时期 10年3月2日

篇三:3庐山的云雾

语文学科备课教案

123

篇四:《庐山的云雾》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生本课堂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三年级)执教者:陈丽羽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课前活跃课堂氛围,相互认识)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

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 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云雾。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在哪儿呀?

生:(陶醉地)庐山。

二、以画促读,再现美景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读读课文的第2 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很多不同的姿态。

生:我看到庐山的云雾有的像帽子,有的像玉带,有的像大海,有的像天幕。

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这一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能出现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朗读)

师:脑海中出现画面了吗?几幅画? 什么样的?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咱们一起合作把它们画下来吧。画的时候要注意,要符合课文的描述。 (师在黑板上画出大山,生跃跃欲试,选择四位同学上台画)

师:其他同学把你最喜欢的一幅云雾图画在纸上,看谁画得又快又好。瞧,四幅美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画得怎么样?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谁来评价他们的画?

生:我觉得第一幅画和我想象的一样,云雾像个罩子一样把山顶给罩住了。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

生:笼罩。

师:你理解了“笼罩”的意思,接着评价。

生:我觉得山顶上的云雾还要画得浓厚些,因为把云雾比做“白色绒帽”,让人感觉厚厚的,暖暖的。 师:这个比喻形象又有趣,请你读读描写这幅画面的语句,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

生: 第四幅图和我想的不一样,云雾不应该只遮住山顶。

师: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生迟疑)我们再读读有关的句子。

生:(读)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师:“天幕”是什么样的?

生:就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上接天下连地,把一切都遮住了。

师:感悟得真好,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这天幕的巨大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你们画图、评图的过程中, 我知道你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而且想象出一幅幅美丽的庐山的云雾图。这么美好的图画,让它常留在我们的心间吧。

三、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师:想象画面,我们一起朗读。老师来读云雾在什么位置,你们读它像什么,一起来欣赏这神奇的云雾。

(师生对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那美景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触手可及。这次,你们读描述云雾位置的文字, 我来读描述云雾形状的文字。

(师生配合,投入地读)

师:美丽的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与记忆。你能想着画面,把这一段背诵下来吗? 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练习背诵)

四、领悟写法,拓展想象

师: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

生:不是的,这段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千”和“百”在这里都不代表具体的数字,代表———

生:很多。

师:庐山还有哪些姿态的云雾呢? 想不想看一看?

(播放课件,生禁不住发出赞叹)

师:这些云雾美吗?你们的想象一定比这还要美丽,还要神奇。你们还想到了哪些姿态的云雾? 它们在 什么位置,像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交流)

生:那些两山之间的云雾,像是架起的一座天桥。

生:云雾缭绕在山间,像是巨龙在腾飞。

师: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意思,我们把它叫做这一段的中心句。加上中心句,我们再来背诵这一段。

五、含情诵读,以读代讲

师:这静态的云雾已经令我们心醉,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为迷人了。请大家自由朗读第3 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在书上画一画。

生:这一段是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来写的。

师:“瞬”是眼睛眨一下,“息”是呼吸一次,从“瞬息万变”中,我们能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 生:快。

生:变化多。

师:找一找,从这一段的哪些词语中能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之快?

生: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怎么读这些词语,才能让人感受到云雾变化之迅速?

(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师:这一段写出了云雾的哪些变化?

生:从“一缕轻烟”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从“一匹白马”变成了“一座冰山”。

师:“一泻千里”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见过一泻千里的画面吗?

生:发洪水的时候,水一下子流下来,把树木房屋都冲垮了。

生:瀑布的水从高处“哗”地流下来,这也是一泻千里。

师:“一泻千里”的洪水、瀑布带给你怎么样的感觉?

生:力量很大。

生:很有气势。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那样的气势? 谁来试一试读这个词?

(指名读)

师:把这个词放入句中,读读第一种变化, 要让人感觉到那一缕轻烟在山间飘荡, 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指名读,生读得很好)

师:在读到“一缕轻烟”这个词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那一缕轻烟轻飘飘的,越飞越高,离我越来越远了??

师:真好! 读书就要这样,眼前要有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要通过你的朗读, 让别人也看到这样的画面。用这种方法读读第二种变化,看看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得兴趣盎然,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悟)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那座冰山是那样高大。

生:我仿佛看见云雾还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

六、回归整体,深化认识

师:目睹了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庐山的云雾真美呀!

生:我真舍不得回去。

师:带着这些感情,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让作者流连忘返?

生:是庐山。

生:是庐山的云雾。

师:庐山和云雾能分开吗?想一想,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生:没有庐山,云雾白茫茫一片,就不美了;有了庐山的衬托,云雾才好看。

生:有了云雾,庐山就显得更加神秘。

生:庐山与云雾就像红花和绿叶,搭配在一起才好看。

师:是呀,因为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呈现出千姿百态, 而有了云雾的缭绕,庐山更显得神秘莫测,鲜活灵动,宛如仙境。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吧。

(课件展示,生欣赏画面,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材的处理精当巧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彩生动,令人回味;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关注了学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以画促读,意会文字之美 作者抓住庐山云遮雾罩的特点,用优美传神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 把赞美之情融入字里行间。教师别出心裁地让学生来画一画所看到的庐山云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促使他们去细读、理解文本。在画图、评图过程中,文中平面的文字变成了学生头脑中立体的画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学生也品味出表达的精妙,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拓展想象,丰富语言积累 庐山云雾之美,在于其鲜活灵动,自然天成。“千姿百态”一词,就高度凝练地概括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教师在此设点,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庐山云雾还有哪些动人的姿态。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被激活,脑海里呈现出色彩斑斓、姿态曼妙的云雾,感受到景象的壮美,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地运用教材里的表达手法,说出了一个个精彩生动的句子, 从而丰富了语言,发展了能力。

三、感悟诵读,培养审美情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找中心句的方法,围绕着“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一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变化的多与迅速。再进一步激发想象,感悟诵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庐山云雾的神韵。学文至此, 课文中静态的文字早已化作学生头脑中情景交融、赏心悦目的画面。学生借助文本,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与教育,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这节课, 教师引导学生潜心会文,读在其中,想在其中,体验在其中,对课文的感悟由浅入深,并且学到了读书的方法, 让学生获得学文的快乐、情感的愉悦,继而走入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

篇五: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昔阳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