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57:22 小学作文
篇一:不同震中距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反应分析
不同震中距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反应分析 作者:陈建华 杜丽艳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3期
摘 要:我国砌体结构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自上世纪末发生的几次大地震以后,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情况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在本文选取了一个典型五层混凝土空心砌块结构,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这个典型砌体结构在不同震中距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震中距;砌体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砌体结构在我国建筑中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研究砌体结构在近远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场地震动主要以高能量脉冲运动为特征,这些脉冲表现出大幅值、长周期的特点,使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变形和位移,是造成近场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1]。远场地震动同近场地震动的运动特征相似,但是在同设防烈度,同场地,同建筑结构等相同条件下,近场地震对结构的影响远大于远场地震。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算例进行上述论证。 1 地震作用下砌体结构计算模型与运动方程
多层砌体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一般比较均匀,层间变形为剪切变形。数学模型可简化为具有N个自由度的剪切型串连多自由度体系,建立非线性动力方程。本文对于砌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方程[2][3]的求解,采用常刚度迭代法,此法的优点:在求解线性方程组过程中,不需在每一时步上对方程组的系数矩阵组三角分解,且系数矩阵是良态的,计算量减少,精度高。
本文所采用的砌体结构恢复力模型,以开裂、中等破坏、极限、倒塌点为控制点的四折线恢复力模型,其中Fe,Fy,Fu,Fp分别代表开裂荷载、中等破坏荷载、极限荷载和倒塌破坏时的荷载;?驻e,?驻y,?驻u,?驻p分别代表开裂位移、中等破坏位移、极限位移和倒塌破坏位移。通过文献[4][5]确定Fe,Fy,Fu,Fp,?驻e,?驻y,?驻u,?驻p。表1给出了砌体房屋确定各荷载控制点相应的位移值的砌体房屋层间剪切角。
表1 配筋砌体房屋层间剪切角
注:?驻=?酌.h,
h-层间高度,
?酌e、?酌y、?酌u、?酌p为开裂、中等破坏、极限、和倒塌层间剪切角。
2 不同震中距下作用下某五层混凝土空心砌块结构的反应比较
2.1 算例简介
某典型五层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办公楼(平面图如图1)。结构底层高为4.4m,其余各层层高均为3.3m。屋面及楼面采用混凝土现浇板,纵横墙承重。结构墙体采用MU10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砂浆强度等级1~2层为M7.5,3~5层为M5。楼层设圈梁,截面为
190mm×190mm,配筋4?准12,箍筋?准6,间距200mm。在房屋的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四角以及内外墙交接处设置芯柱(均灌实5个孔)。其中芯柱截面面积120mm×12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插筋?准14。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2.2 结构自振周期与结构各层恢复力参数
结构的第一到第五自振周期分别为0.2680s、0.0980s、0.0626s、0.0484s、0.0408s。 根据文献及表1确定该结构的Fe,Fy,Fu,Fp,?驻e,?驻y,?驻u,?驻p。表2为该结构各层恢复力模型中的参数。
2.3 不同震中距下结构的反应
本文选取60条强震记录[6],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将所选地震记录分成4组:第一组,震中距30KM。图2至图4给出了结构在这四组地震记录下的最大加速度、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层间剪力的平均值。
3 本章小结
本章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一栋五层空心砌块结构在不同震中距的反应作了分析与比较。
结合得出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结构在不同震中距地震作用下,各层最大加速度平均值,层间最大剪力平均值,层间最大位移角平均值的比较,得出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动动作用下的响应。
(2)不同震中距对砌体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影响较最大加速度和最大层间剪力的影响更加明显。
(3)本文研究了一栋砌体结构在不同震中距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需要研究分析更多砌体结构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以便得到更加可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易伟建,张冰.近场地震动作用下框架结构的损伤机理[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
(2):112~115.
[2]胡聿贤.地震工程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129~200.
[3]王光远.建筑结构的振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90~1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熊立红.多层混凝土砌块结构性态抗震研究:[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博士学位论文D].哈尔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2004.
[6]美国太平洋地震中心.http://peer.berkeley.edu/smcat/search.html, 2000-01-01.
篇二:地震科普知识竞赛题(家庭比赛题库)
云南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题。每题只有1项正确的答案,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概念是( A)。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 A)的一种表现形式。
A、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能量释放 B、地下水过度开采
C、天气突然变化 D、鲶鱼翻身
4、震级(B)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级
5、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6、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7、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9、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地震发生到地震波到达,一般有( A)。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10、一次较大的地震,会有( B)烈度区。
A、唯一的一个 B、随震中距不同的多个
C、随震源深度不同多个 D、随破坏程度不同的多个
11、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A)公里以内为浅源地震。
A、60公里 B、70公里 C、100公里 D、300公里
12、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C )。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 D、洪水灾害
13、一次地震在距震中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等级的烈度,而震级只有( B )个。
A、2 B、1 C、10 D、6
14、震级相差一级,释放能量相差约( C )倍。
A、10 B、20 C、30 D、5
15、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地震可分为( C )。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1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 B )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 B、开阔地 C、广告牌下 D、建筑物旁
1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18、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9、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首先选择的是( A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20、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C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 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21、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D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22、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3、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A )。
A、切断电源、切断燃气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D、立即外逃
24、 正在上课的学生,遇到地震应该( A )。
A、迅速在课桌下躲避,地震停止后,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
B、拔腿就跑 C、从窗子跳出去 D、惊慌失措
25、下述家庭避震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乘电梯快速下楼 B、躲在厨房或卫生间
C、就近躲在床下或桌下 D、躲在墙内墙角
26、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 B)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A、玻璃 B、结实 C、漂亮 D、鲜艳
27、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应( B )。
A、跳车 B、要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D、坐在原位不动,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28、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用湿布捂住口鼻( A )。
A、沿逆风方向尽快逃离 B、沿顺风方向尽快逃离
C、不择方向尽快逃离 D、原地不动待救
2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2008年12月2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实施时间是(D )。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2009年5月1日
30、防震减灾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 A)相结合的方针。
A、防御与救助 B、预报与监测 C、救援与救助 D、防御与监测
3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D )。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32、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 )。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37、已建成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 B ),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A、拆除重建 B抗震性能鉴定 C、质量检测 D、强化加固
39、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西山的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40、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 D )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41、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B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42、世界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 D )引发的。
A、1960年智利8.9级地震 B、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地震
C、1999年台湾7 .6级地震 D、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
8.7级地震
43、新中国建立以来,造成最大经济损失的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在(A )发生8.0级地震。
A、四川汶川 B、四川攀枝花市 C、河北唐山 D、台湾花莲
44、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 B)。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 B、1556陕西华县8.0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地震 D、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
45、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A)。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46、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 A)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5月12日 B、 7月28日 C、5月19日 D、12月24日
47、1988年起,云南省政府将每年的( C )定为澜沧-耿马7.6 、7.2级地震纪念日。
A、1月5日 B、5月29日 C、11月6日 D、12月26日
48、云南位于( D )地震带侧缘。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南北地震带
C、海岭地震带 D、欧亚地震带
49、在云南范围内,有记载以来,灾害最重的地震是( B )。
A、1833年嵩明杨林8级地震 B、1970年通海7.8级地震
C、1996年丽江7.0级地震 D、1988年澜沧-耿马7.6级地震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50题。每题有多项正确的答案,不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51、地震灾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属诱发灾害( A )。
A、人的心理创伤 B、爆炸 C、瘟疫 D、泥石流
52、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间、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 ACD)也称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 B、震中距 C、震级 D、地点
5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ABCD)。
A、饥荒 B、海啸 C、毒气泄漏 D、 瘟疫
54、地震直接灾害除造成建筑物破坏外,还会引起(ABCD)。
A、山崩、滑坡 B、地裂、地陷 C、喷沙、冒水 D、海啸
55、下列哪些属于家庭防震准备(ABCD)。
A、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B、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C、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D、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56、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ABCD )。
A、震源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57、按对地震活动的过程性特征的定性表述划分类型,一般可分为(ABCD )。
A、孤立型 B、双震型 C、震群型 D、主震-余震型
58、全球三大地震带是(ABD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欧亚地震带
C、南北地震带 D、海岭地震带
59、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 BCD )。
A、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
B、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
C、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
D、外墙边、窗户旁
60、地震谣言的特点是(ABCD )。
A、该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称是外国人或者某专家意见
61、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BD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62、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BD)。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63、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险,有( BCD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64、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结构类型:( ABCD )。
A、砖木结构 B、砖混结构 C、 土木结构 D、钢筋混泥土
65、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主要采取哪几种措施:( ABCD)。
A、构造柱 B、钢拉杆及钢筋砼圈 C、夹板墙 D、型钢包桩或墙
66、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以下地方(ABCD )。
A、松软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C、山坡或山脚 D、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及其填充地带上
67、要使建筑物有效地减轻或避免地震破坏应做好( ABCD )工作。
A.选好场地地基 B.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C.把好施工质量关 D.对老旧建筑物进行加固
68、影响建筑物地震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BCD)。
A.建筑场地选择不当 B.抗震设防水准低
C.抗震设计不合理 D.施工质量差
69、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 ABCD)等环节。
篇三:防震减灾复习题
第一章 概论
1、防震减灾的内涵?
防御与减轻地震及其他灾害
2、国家设立的全国 “防灾减灾日”?
每年5月12日
3、地震致灾的途径?
通常需要通过土木工程设施、地质体、海洋湖泊等载体,造成地震土木工程、地质、海啸等灾害,危及人类安全,损毁社会财富。
4、地震土木工程损失
按照抗震设防准则实施了抗震措施的土木工程设施,在地震中遭到的损毁和破坏。
5、地震土木工程灾害
由于人们缺乏知识、知识运用不当、选址不当、设计不当、施工不当、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所建造的土木工程设施不能抵御突发的地震载荷,导致土木工程设施失效、破坏、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防御和减轻地震土木工程损失和灾害的工程途径
要对土木工程设施、地质体、海洋、琥珀等载体实施防震减灾工程措施。通过国力的增强,提高抗震设防标准,降低地震土木工程损失;通过技术进步和严格管理,避免地震土木工程灾害。
7、防震减灾对策
人类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探索和制定的一系列应对地震的战略战术,以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8、防震减灾对策的主要内容
地震监测、地震预报、工程抗震、社会防灾、震后救灾、恢复重建、平息恐慌、心理辅导。
9、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
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10、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和四个环节的工作内容
检测预报体系、震害防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灾后重建
11、按照所学专业或志向,试述你应该承担的防震减灾的社会责任。
第二章中国的地震
12、地震活动性
是一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地震活动特性,包括地震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地震频度、地震强度的变化。
13、我国强烈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高度不均匀;大多集中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其它区域也不是绝对不发生,但相对少很多
14、我国地震在时间分布上最重要和最普遍的规律是( D )
A、地震活动周期性和复杂性 B、地震活动普遍性和重复性
C、地震活动普遍性和复杂性 D、地震活动周期性和重复性
15、我国地震灾害特点?
频度高、震级大、分布广、灾害重
16、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 A )。
A、台湾、西藏、新疆、云南 B、台湾、西藏、云南、河北
C、西藏、台湾、云南、四川 D、台湾、云南、新疆、陕西
17、我国被世界公认成功的一次地震预报是(A )地震。
A、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B、1976年四川松潘地震 C、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 D、1976年唐山地震
18、我国东汉时期哪个著名的学者发明了什么地震仪?
张衡 候风地动仪
19、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半数以上的省会城市都在地震烈度( B )度的背景下,属于需要设防的城市。
A、Ⅴ B、Ⅵ C、Ⅶ D、Ⅷ
20、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 B )。
A、5.1级 B、6.1级 C、7.1级 D、8.1级
2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对吗? 不对
22、唐山地震的发生日期?地震震级?
1976 7 28 7.8
23、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日期?地震震级?
2008 5 12 8.0
24、为什么说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发生的破坏力最强的地震?
25、课程讲到的发生在中国、日本、海地、智利级别大致相当的地震,为什么死伤人数和土木工程设施的破坏存在很大的差距?
(1)综合国力(2)抗震设防标准(3)意识
26、本世纪在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影响。具体时间是( B )
A、2004年11月26日 B、2004年12月26日 C、2005年1月26日 D、2005年2月26日 造成巨大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C )
A、震动 B、房屋倒塌 C、海啸 D、火灾
27、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是( B )。
A、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大地震
第三章 地震及地质学基础
27、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划分,地震可分为( C )。
A、浅源、深源两类 B、远震、近震两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远震、近震、中震三类
28、从震中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根据震中距划分,地震可分为( B )。
A、小震、中震、强震三类
震、远震三类
29、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是( C ),全球80%的浅源地震、90%的深源地震均集中在该带上,这是一条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A、欧亚地震带 B、大洋中脊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陆裂谷地震带 30、全球活动最强烈的三大地震带是(多选)( ABC )。 B、大洋中脊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 D、大陆裂谷地震带
31、下列湖泊中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有( B )
A洞庭湖 B天池 C青海湖 D鄱阳湖
32、地震灾害有( D )特点。
A、突发性 B、突发性和纵横性 C、突发性、纵横性和续发性D、突发性、纵横性、续发性和不确定性
33、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 A )类型。
A、构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塌陷地震 D、人工地震
34、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 D )度。
A、Ⅷ B、Ⅺ C、Ⅸ D、Ⅻ
35、地震三要素为( B )。
A、地点、震级、烈度 B、时间、地点、震级 C、地点、震级、深度 D、时间、烈度、距离 B、地方震、近震、远震三类 C、浅源、中源、深源三类 D、近震、中B、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大地震 C、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大地震 D、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
36、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轻微振动,先于强震动( A )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
A、几秒钟 B、几分钟 C、几十分钟 D、几小时
37、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小地震活动;
(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8)地磁; (9)重力; (10)动物异常反应; (11)地声; (12)地光。属于宏观异常的是( B )。
A、(1)(3)(11)(5) B、(4) (10) (11) (12)
C、(2)(6)(9)(12) D、(7)(8)(11) (12)
38、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 D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A、5 B、5.5 C、6 D、6.5
39、据统计( A )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A、90% B、80% C、70% D、60%
40、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ML表示的是用(D )计算的震级。
A、地震纵波 B、地震横波 C、地震面波 D、地震体波
41、一次地震发生时,确定震中至少需要( C )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确定震源至少需要( C )地震观测台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2、天文现象与地震有一定关系,主要触发地壳岩层濒于断裂的引力天体是( B )
A、太阳 B、月球 C、水星 D、金星
43、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 )
A分离型、汇聚型和平错型 B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型 C大型、中型和小型 D深型、浅型和综合型
44、剪切波具有如下哪种特性( B )?
A、只能在水中传播;B、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C、既可在水中传播又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D、比压缩波速度快;
45、深海中轮船遇上大海啸危险吗?
不危险 横波不能传递
46、地声是一种前兆,原因是地震波纵波折射到空气中传播吗?
对
47、在海洋航行的船上的地震仪能否探测到海底的地震?简述理由。
可以检测到纵波
46有人说某地区按照抗7级地震设防,正确吗?为什么?
不对 按烈度设防
47、某年某月某日,云南龙陵发生7.2级地震,昆明的震级为4级。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 昆明只有烈度没有震级
48、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感到颠动很轻,只有晃动,可以判断地震离我们比较远对吗?
对
49、地震参数的三要素,地震参数的四要素。
50、地震烈度
56、地震震级
57、试述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差异。
58. 什么是地震的纵波、横波?
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59、哪种自然灾害对人类构成的威胁最大?试用数字说明。
60、为什么说地震波是照亮地下的一盏明灯?
(1)现在最先进的钻井技术也不超过10千米,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只能穿透固体物质,纵波却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任意一种物质中自由通行
(2)地震波帮我们认识地球的深部结构、组成、过程和状态。地震波能穿透地球内部,并把地球内部的信息带回地面。
61、三角测量法怎样确定震中位置?
三角测量法:分别从三个不同方向确定震中距,画出三个圆,三个圆相交,公用弦的交点即为震中。
62、地震按震源深度的分类
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
63、地震按震中距的分类
震中距小于等于100千米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称为远震。
64、人们测量地震的地震仪一般分( 3 ) 个方向 ,分别是(水平向 )(东西向、南北向 )(垂直向 )。整体构成一个拾震系统。
65、在一次地震中,震级最大的叫 ( 主震 ),主震之前的叫 (前震 ),组成了前震序列;之后的叫(余震 )组成了余震序列。
66、什么是地震学?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的科学,或是研究地震弹性波的科学。
67、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 等震线 )。
68、震中。
震源在垂直地面上的投影点
69、震源距——观测点或者台站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观测点或者台站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表的距离
70、地震波最初从地球内的一点出发,这点就是(震源 )。
71、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1)震级与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反应的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源,烈度反映的是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强弱和破坏程度,破坏越严重烈度越大
(2)确定震级和烈度的依据不同,震级是根据地震站台记录,按一定公式推算得出的,每大一级能量约增大三十倍。烈度是根据房屋及其它建筑物的破坏轻重程度,一次地震位置不同、条件不同,就有不同的烈度。
第四章 地震监测预报
72、地震监测的内涵
地震监测是对地震发生及与地震发生有关的现象进行监视与观测。
三大工作体系 四个环节:
监测预报体系,震害防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
73、地震监测的内容
74、地震监测系统的构成
由地震信息观测系统,地震信息传输系统和地震信息储存、处理系统组成。
75、地震监测系统的作用
地震检测系统是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采取各种震灾预防措施和地震应急措施的基础
76、我国地震监测的四大学科
测震学科 形变学科 磁电学科 地下流体学科
77、地震观测环境
78、地震预测
是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的科学估计和推测
79、地震预测分哪几个阶段,具体时间尺度是多少?
长期:几年到几十年
中期:几个月到几年
短期:几天到几个月
临震阶段:几天之内
80、地震预报 是政府在授权范围内向社会公告可能发生的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81、成功的地震预报应具备的三个条件
科学上准确,即准确地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程序上严密,地震预报的发布是一个过程,由预测、决策到发布涉及到众多部门,多种程序,必须有以法律为保证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社会公众配合,地震预报发布后,要求社会公众作出适度而必要的反应。
82、一个完整的发布地震预报过程包括四个程序:
地震预测意见的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地震预报的发布。
83、鸡飞狗叫等震前动物异常是常见的地震前兆。试简要说明原理。
84、大震的预警时间,即从人感觉震动开始,到房屋倒塌的时间差,一般有( A )。
A、十几秒 B、一分钟 C、三分钟 D、十多分钟
85、地震谣传
地震谣传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缺乏科学依据、违反发布程序的地震消息。
86、下面( D )说法是地震谣言。
(1)不是政府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地震预报;(2)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说得非常精确;(3)说国外“XX专家”、“XX报纸”、“XX电台”已预报了我国要发生地震;(4)说“XX地震办公室”,“××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己发布了的地震预报;(5)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地震谣传。
A、(1)(5) B、(3)(5) C、除(4)以外都是 D、上述都是
87、地震预报是由地震专家发布的吗? 是由地震机构发布的吗?
88、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概念及作用。
第五章 震灾预防
88、我国防震减灾的指导方针是?
以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89、地震致灾的途径
地震动致人死亡的案例极为罕见,通常需要土木工程设施、地质体、海洋、湖泊等一些载体,造成地震土木工程、地质、海啸等灾害,危及人类安全,损毁社会财富。
90、地震危险性
场地未来遭遇到超过地震动给定值的概率
91、结构易损性-结构物的抗震强度。
用多个极限状态定义结构物的不同破坏程度,所有极限状态的概率分布
篇四:防震减灾竞赛题
“科技馆杯”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试 题 题 库
第一部分 判断题
地震常识
1、地震三要素分别是:发震时间、地点、震级。(对)
2、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错)
3、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随着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对)
4、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对)
5、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距。(对)
6、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称浅源地震,在60~300公里的称中源地震,在300公里以上的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小。(对)
7、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通常用经纬度表示震中位臵。(对)
8、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对)
9、通常情况下,随着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小。(对)
10、地震时,地面遭受破坏的程度叫烈度。同一个地震由于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远近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对)
11、震级是对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对 )
12、震级是描述地震大小的一个标准。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反映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对)
13、震级的大小与其所造成的破坏和遭受的损失是一致的,即震级越大,对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大。(对)
14、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错)
15、通常情况下在地震发生时,震中距的大小与遭受到的破坏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近,造成的破坏就越大。 (对)
16、我国西部地区地震比东部地区多,但同样震级的地震一般在东部地区造成的损失比西部地区严重。(对)
17、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政府统一发布制度。(对)
18、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对)
19、在室内避震,一般应选择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对)
20、地震时被埋压应拼命呼唤求救。(错)
21、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的智利8.9级地震。(错)
22、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级大地震。(对)
23、天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说明地震要来了。( 错 )
24、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地区,今后绝对不会发生强震。( 错 )
25、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树木、危险物。( 对 ) 26、1976年唐山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错)
27、地震通常发生在距地面1000公里以下的地方。( 错 )
28、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不严重的国家,原因是我国国土面积大,地震分布并不均匀。(错)
29、解放后,我国发生的灾害性地震,如邢台、海城、唐山都在东部地区,所以我国地震分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 ( 错 )
30、按地震成因分,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人工地震、诱发地震。(对)
31、在天然地震中,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对)
32、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对)
33、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塌陷地震。(错)
34、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火山地震。(对)
35、由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称人工地震。(错)
36、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天然地震。(错)
37、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人工地震。(对)
38、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是我国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错)
39、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是全国地震系统面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的统一专用号码。(对)
地震监测预报
40、地震观测:对地震活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形变动等相关现象的观察
与测量。(对)
41、地震监测:以防震减灾和监测地下核爆炸为目的的地震观测。(对)
42、地震预测:对未来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估计和推测。(对)
43、地震预报:政府向社会公告可能地震的时域、地域、震级范围等信息的行为。
(对)
44、地震预警:灾害性大地震发生后,通过自动技术系统,抢在地震波袭击设防
地区之前,提
前几秒至几十秒向设防目标发出警报,以减小或避免灾害损失。(对)
45、地震速报:对已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等的快速测报。(对)
46、地震预报包括4种类型: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对)
47、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对)
48、地震部门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他作出的地震预报意见。(错 )
49、任?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桓隹蒲Ъ一虻卣鹛ㄕ径伎梢愿葑约旱呐卸希?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shehui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社会发布地震预报。(错)
50、地震监测设施是指用于地震信息检测、传输和处理的设备、仪器和装臵以及配套的监测场地。(对)
51、地震观测环境是指保障地震监测设施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对)
52、除另有规定外,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注水。(对)
53、除另有规定外,在已划定的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在测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设臵无线信号发射装臵、进行振动作业和往复机械运动。(对)
54、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电磁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铺设金属管线、电力电缆线路、堆放磁性物品和设臵高频电磁辐射装臵;(对)
55、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地下流体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堆积和填埋垃圾、进行污水处理。(对)
56、除另有规定外,禁止在观测线和观测标志周围设臵障碍物或者擅自移动地震
观测标志。(对)
57、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对)
58、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对)
59、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对)
60、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对) 61、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在河北省邢台地区先后发生6.8级和7.2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损失。周恩来总理几次赴地震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向地震工作者发出要搞地震预报的伟大号召。因此,1966年被称为中国地震预报的里程碑。(对)
62、群测群防的根本含义是群众性的预测和群众性的防御。“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是我国地震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63、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对)
64、地震预报是对未来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及地震影响的预测,是根据地震地质、地震活动性、地震前兆异常和环境因素等多种手段的研究与前兆信息监测所进行的现代减灾科学。(对)
65、1930年建成的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是我国第一个自建地震台。(对)
地震灾害预防
66、地震动: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表征地震动的物理参数叫地震动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对)
67、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对)
68、地震烈度区划图:以地震烈度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对)
69、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 对 )
70、地震小区划:根据地震区划图及某一区域(场地)范围内的具体场地条件给出抗震设防要求的详细分布。包括地震动小区划和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等。( 对 )
篇五:地震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2章 习题答案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有何关系?
2、划分烈度的依据是什么?
3、什么是基本地震烈度、研究基本烈度有什么意义?
4、简述我国基本地震烈度状态,并分析我国地震危险性,说明抗震烈度的意义。
5、什么是抗震烈度?
6、利用地震烈度知识,解释分析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震灾情况。
二、填空题
1、1883年,第一个烈度表是由
2震级和烈度的含义不同。震级是衡量地震级就__越大_ ___。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某地区受地震影响的__强弱或破坏程度 __。破坏越严重,烈度就越大。
3、防震减灾三大体系是_监测预报、震害防御_和应急救援
4、抗震设防目标总概括是为:。
5、上网查寻《我国主要城市设防烈度》,查找你的家乡是_____ ___、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为____ __。
6、划分不同烈度地区的线称为等烈度线,简称等震线。正常情况下,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离的增加而递减。通常等震线是封闭的。
7、某地区基本烈度是6度,在该地区建水库、大坝设防烈度应为为__6度___。
三、选择题
1、在地震灾情分析,怎样定量描述各地方人对地震感受不同,建筑物破坏程度?(B )
A 用震级 B 用地震烈度 C 用发震时间段 D 用本区地质构造条件
2、中国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布施行时间是( B )
A、1956年 B 1990年 C 1977年
3、反映某地区地震风险用(C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 D抗震设防烈度
4、反映某建筑物质量用( D )衡量
A震级 B 烈度 C 基本烈度 D抗震设防烈度
一、填空题
1、密度,弹性性质
2、一致,垂直
3、逆进椭圆
4、东西向,南北向,垂直向
5、震中距,地震波走时
二、选择题
1、C;2、B;3、C;4、A;5、A
第4章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震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 震中经度 、 震中纬度 、 震源深度 、
2、人们使用地震仪进行地震观测,一般分作三个分向,分别记录。在一个观测台上,常常是将两个同样的 水平 拾震器,分别安装在 南北 和 东西 ,另外一个性能相似 垂直向 拾震器,安置在侧边,构成一个完整的拾震系统。
3、MS震级不能用于 深源 地震,因为深源地震不能激发显著的 面波 。
4、一次5 Mt级的核爆炸(如1971年阿拉斯加(Alaska)阿姆契特加(Amchitka)的核爆炸),其能量为 2.1×1016,相当于一次MS= 级地震。
5、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地震发生的数目很多,其中震级最大的地震称为 主震 ,主震发生之前通常有不少小地震发生,这些小地震就组成了 前震 序列,主震之后,会有大量的地震发生,这些地震就组成了 余震 序列。
6、发生余震的区域叫做区。一般情况下,主震的震级越,余震区就越。
7、我们由弹性回跳理论可知,地壳物质是弹性的,地震的发生也即地下的突然错动,也即断层两侧的回跳——跳回到各自的 平衡位置 。
8、在地震图上显示的。
9、震源距是指 到的距离,震中距是指 的距离。震源深度即 震源 到 震中 的距离。
10、地震波最初从地球内的一点发出,这点就叫做,位于地球表面的恰又位于该点之上那点称为 震中 。
二、简答题
1、谈谈描述地震的参数有哪些及其意义?
答: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有:发震时刻、震中经度、震中维度、震源深度和震级。发震时刻即地震的发生时间,震中经度、震中维度和震源深度描述震源的具体位置,震级从能量的角度描述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2、我们从震相报告中可以获得哪些参数?
答:从震相报告中可以得到各个震相的到时、振幅和周期,如P波或S波的到达台站的时间,它们振幅大小及周期的长短信息。
3、发震时刻如何测定?
答:发震时刻的测定:一、从地震台的记录中获取P波和S波(或其它震相)的到时;二、由P波和S波到时计算它们的到时差;三、由到时差根据走时曲线得到P波或S波的走时;
四、用P波或S波到时减去他们的走时即得到发震时刻。
4、什么是地震序列?有哪些组成?
答:在一次地震活动期间发生的全部地震称为地震序列。由前震、主震和余震组成。
5、一个7级地震的能量有多大?相当于多少TNT炸药?若用千瓦时来衡量又是多少? 答:一个7级地震的能量为2.0×1022尔格即2.0×1015 焦耳,相当于476.2kt TNT炸药;5.6×10千瓦时。 8
6、谈谈余震是怎样产生的?
答:余震的产生可能有以?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绞剑旱谝恢郑褐髡鸷螅鹪辞嬖诓辛舻哪芰縀,作为余震逐渐被释放。第二种:余震区被分为许多部分。具体的说,例如存在各种大小的小断层。伴随主震的发生,将出现应力和破裂强度(断层的摩擦)的再分配,会到处产生局部应力增加或强度下降的部分。这些部分如晚一些发生破裂,就是余震。第三种:是结合岩石的蠕变来考虑的。认为余震的频度与由于主震而应力被解除后的岩石应变的恢复速度成比例的。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正断层、逆断层?
2. 什么是构造地震?
3. 请说出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4. 地壳的解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 我国地震活动区有哪些?并说明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
6. 我国南北地震带指哪些地区,在该带曾发生过哪些地震?
二、填空题
1、构造地震占所有地震的比例为_90%__。火山地震占所有地震的比例为_7%__。
2、按震源深度分类,震源深度为__小于_60 km____时称为浅源地震。
4、浅源地震都发生在__岩石圈内______内。我国大部分地震是_浅源地震_______地震。
5、地震过程包括_孕震、_临震__、_发震_和_余震四个活动阶段。
6、断层的运动包括__蠕动__和_滑动_两种形式。
7、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分布广__、震源浅,_强度大__,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8、海岭地震带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_大西洋__ ____、_东太平洋__、中的(海底山脉)。
9、各板块之间相互接触的边线叫板块边界,板块边界向下一直延伸到岩石圈。板块边界有三种类型:剪切型_、生长型边界(拉张型)和_削减型__。不同的边界板块运动的方式也不同。
三、选择题
1、下列哪些属于地质灾害?( A、B、C、D)
A、地裂缝 B、 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地面下沉 C、地震 D、土地盐碱化
2、全球的地震带主要有( A、B、D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环印度洋地震带 D、 海岭地震带
3、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地区有( A、B、C )
A、宁夏,B、甘肃东部,C、云南 D、唐山
4、大陆漂移的速度慢的惊人,每年只有(A )厘米
A、1~10, B、10~100, C、0.1~1
5、地球各板块均是一种巨大而坚硬的活动的岩块,其厚度( B )公里不等,它包括地壳和与地幔一部分。
A、 5—33 B、50—250 C、 250—700
四个阶段是:
1、收缩学说:认为炽热的地球在寒冷的太空中不断失去热量,致使温度下降,由于物质本性的热胀冷缩,整个地球便在冷却过程中,逐渐收缩,产生了许多凹凸,好像干瘪的苹果,加之重力作用,重者下沉,轻者上升,形成现在海陆结构。后来发现它与地球物理学上的许多新结论是矛盾的。
2、大陆漂移学说: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这一理论认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陆地是连成一片的,谓之泛大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称之为泛大洋,在两亿年前,这个联合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演变,一直成为今天海陆分布的基本格局。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3、海底扩张学说: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岩浆从裂缝中喷发出来,把洋中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推移,岩浆冷却下来后,形成的岩浆岩就沿着洋中脊两边对称分布,称之为海底扩张。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地幔流在大洋边缘海沟下沉,带动洋壳潜入地幔,被消化吸收;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扩张形式不同:大西洋在洋中脊处扩张,大洋两侧与相邻的陆地一起向外漂移,大西洋不断展宽;太平洋底在东部的洋中脊处扩张,在西部的海沟处潜没,潜没的速度比扩张的快,所以大洋在逐步缩小,但洋底却不断更新,古老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洋底一样年轻。深海钻探的结果证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