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药王山风景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0:34 作文素材
药王山风景区作文素材

篇一:药王山风景区总规划(全)

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总则 ...................................... 1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 3

第十八章 附则 ..................................... 32

第三章 风景资源评价 .............................. 4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分区、结构与布局 .......................... 5 保护培育规划 .............................. 8 风景游赏规划 ............................. 10 典型景观规划 ............................. 13 游览设施规划 ............................. 1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17 道路交通规划 ............................. 19

第十一章 基础工程规划 ............................. 21 第十二章 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 24 第十三章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 25 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 26 第十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 27 第十六章 分期发展规划 ............................. 29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建议 ............................. 3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修编说明

陕西药王山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上版总体规划于1998年编制并审批通过,为今日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药王山风景名胜区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宏观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诸多新的问题,同时药王山风景名胜区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编制新一版的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势在必行。

为全面发挥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和作用,有效保护风景资源,加强风景区管理的科学性,统筹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及其它相关法规,特编制《陕西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4、《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 8、《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 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1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年) 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4年)

1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1996]47号) 1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1996]192号) 14、《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 15、《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8年) 16、《陕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8年) 17、《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4修正) 18、《陕西省重点镇建设标准(试行)》(2011年) 19、《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药王山风景区

(2010年)

陕西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规划文本

20、《铜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21、《铜川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2、《铜川市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年) 23、《铜川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年)

24、《铜川市耀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5、《铜川市耀州区分区规划》(2007 -2020年)

26、《铜川市耀州区E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2020年) 27、《耀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0年) 28、《陕西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8-2010年) 29、《药王山石刻保护规划大纲》(2009-2025年)

30、《药王山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31、铜川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2010年) 32、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第三条 法律性规定

本规划适用于陕西药王山风景名胜区。凡在本规划区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 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本规划文本中的“黑体字”条文为规划强制性内容,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

第五条 规划原则

1、保护资源、生态优先 2、突出主题、强调特色 3、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4、统筹平衡、协调发展

第六条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规划分期确定为: 近期:2013—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第二章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七条

风景名胜区范围

药王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包括药王山景区与药王故里景区两部分,总面积10.1平方公里。 1、 药王山景区

药王山景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4.02平方公里及生态保育区1.88平方公里。

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西起山门外公路交口,以水泥厂运料公路南路肩为界,东伸至坟凹里后,偏南至圪塔台再西南向接铜川渭南富平县界,延至区界西端后下沟转西北接林场地界线。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面积4.02平方公里。

生态保育区范围:外边界西起烈士陵园北围墙经五台村四队北沿农用路至雷家桥南沟,再沿水泥厂运料公路转向931高地与管理范围界合一,向南过圪塔塬顶后沿地区界直划至青石峁东857高塬顶,再向西经833.5-768.0-780.2-752.4-712.7各典型地形点转北与管理界线合一后至起点。内边界与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重合,生态保育区面积1.88平方公里。

2、 药王故里景区

药王故里景区面积4.2平方公里,包括药王故里镇区0.7平方公里与生态保育区3.5平方公里。 药王故里镇区范围:西起药王故里广场西侧边界,沿满意水泥厂围墙东侧道路向北,至镇区北侧路向东,至与镇区内部道路交叉口后转向南,沿镇区东侧沟崖,再向东至老堡子后向西再至镇区东侧,至镇区南侧道路向西,沿路至药王故里广场西侧。孙塬镇古镇区面积0.7平方公里。

生态保育区范围:外边界西起药王故里广场西侧边界,沿满意水泥厂围墙东侧道路向北,至镇区以北沟崖,沿沟崖向东至镇区东北侧道路,过道路至杨家岭以西,向南至沟崖,经原涧沟水库至沟崖上宜家塬西北侧,过沟崖至大沟畔以北,沿沟崖向北过涧沟,至药王故里广场西侧。内边界与药王故里古镇区范围重合,生态保育区面积3.5平方公里。

第八条 风景名胜区性质

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是以药王山及药王故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以孙思邈药王文化为特色,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九条 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

保护完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发掘药王中医药文化内涵,把药王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成融中医药文化展示、养生度假、休闲观光、民俗体验为一体的中国唯一、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

篇二:铜川市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分析

铜川市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分析

作者:魏天刚 魏东

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1期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旅游景区的规划研究分析,阐述了药王山景区规划中采取的一些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设想。重点从规划景区的文化价值入手,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进一步展现药王山景区“自然生态、唐风古韵、休闲绿野、中医养生、文化民俗”的主题,塑造“幽、静、韵、野、养”的药王山景区意境,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药王山;文化;景区规划

引言

药王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隐居著书之地,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因此而得名。它是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南庵、北洞的古建筑群、碑碣石刻、摩崖造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隋墓石棺、元代传说故事壁画,一直延续到明清历代的历史文化沉积,其涉及范围之广,保存实物之多,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实属国内罕见。这是药王山景区资源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本文以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药王山建造成为能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旅游胜地。

一、景区现状分析

1、景区综合分析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南北旅游轴线的交叉点,是南北轴线的最南端旅游景区,距离铜川城区较近。景区以西为水泥厂区,其工厂皮带廊由西北角穿越主景区而过,且东面有较大面积的采土采石区,对景区的景观影响较大,景区的主要交通道路——药王大道,是连接主景区西面的主入口。烈士陵园位于主景区西北角,景区东、南、北面为自然山地和林地,自然环境较好,仅零星村庄散布其中。

景区现有北洞、南庵、碑林和磨崖石刻四片景区,大小景点分布其中,在入口处有中医养生园、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等景点。此外,主景区内还有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和关东庙等遗址区。景区南庵东南方向现有较大面积的墓群区,以及景区内北面多年前的采石区,岩石裸露,严重污染视觉。

2、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保留了众多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气势巍峨,殿宇轩昂。景区的古建筑群中南庵是当年隋唐时期著名的道教观庵,也是孙思邈晚年归隐著书之地,又是明代

中叶以前历代祭祀孙思邈活动中心,北洞则是明代中叶迄今,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西麓与山道两旁,现存石牌坊12座,木牌坊1座,以及通元桥、戏楼等古建筑遗址群。

药王山的古迹文物,都与孙思邈密不可分,体现了他的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他晚年在药王山的医学巨著,充分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宝库。北洞的医方碑护罩着《千金宝要》、《孙真人三方碑》、《历代名医神碑》等6通,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这是我国古代医药的珍贵史料,引起了医药界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药王山碑碣、石刻、造像,是我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的珍宝,驰名中外。现有历代碑碣350余通,以及摩崖石刻23处、摩崖造像45尊。各类碑碣、石刻、造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水平,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宗教史、文字书法史、地方史、中医史,以及古代民俗、美术、雕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王山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但是景区旅游开发投入不足,仍有许多资源尚未转化为景区旅游景点,且景区缺乏明确并相互交错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没有带头的人文景点及核心人文主题。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适度的规划设计已有资源,并继续深入挖掘景区人文潜力,使药王山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潜在的优势展现在大众面前。

3、自然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清耀州知州顾曾吐亘曾诗赞曰:“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莫如北五台”,这是对药王山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景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丘陵起伏,原面破碎,沟壑纵横,峡谷深邃,这些典型的地貌决定了药王山景区明显的地域范围和自然风光特色。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地貌特色,扬长避短,强化植被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药王山的自然地貌,以适应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

药王山景区地处温带阔叶落叶林地带。天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有少量刺槐、油松人工林以及天然旱生灌草群落,自然界限明显。景区内侧柏林立,四季常青,但景色单一,四季变化不够明显。观叶、观花、观果植物较少,因此,宜适度进行林相改造、景观抚育,利用宜林荒山、林中空地,填空补稀,营造补植观叶、观花、观果乔灌木,以丰富森林景色,提高美学观赏价值与森林景观品味。

二、总体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规划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城市、景区共生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将所在城市生产生活与景区旅游功能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与山体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使景区的人文及自然空间资源得到有序发展,因此,在药王山景区原有的旅游景点基础上提出“一谷、三区、五台”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结构。一谷:药王山谷沟(以药王山沟谷作为景区空间

发展轴);三区:景前盛世(西部景区 现代功能及入口形象展示区)、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旅游区)、涧灵佳境(东部景区 自然景观及休闲娱乐游憩区);五台:五台核心(围绕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台打造药王山核心景区)

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理顺各个功能区块的关系,有序组织游客,功能分区将与交通路网结合,保证各个地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可进入性。在规划结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安排项目及景点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七个功能分区”

入口区:位于景区西入口处,也是景区的主入口。结合景前城市道路条件,逐步建设完善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作为整个景区的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接待服务设施,设计入口服务中心、交通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点等。

峡谷景观区:贯穿药王山景区,长1200米,自入口区以“凡尘——修行——仙境”为主题,渐进设计三段带状生态景观区,形成天然氧吧和峡谷步行旅游线,沟底铺设木栈道,两侧雕刻摩崖石刻,辅以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峡谷尽头豁然开朗,与谷地景观片区相接。

药王山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以药王山核心人文资源为主题的“医道同源”真人宫道教建筑群和碑碣石刻艺术馆。主要功能是作为药王山庙会活动场所,以及收藏和保护药王山珍贵的碑碣石刻资源。

北山古迹观光区: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和旅游组织,将现有的北洞景区(显化台)和磨牙石刻、碑碣景区等文物史迹合并为北山片区,不再新建景点,对现有古建筑、碑碣石刻进行归类、整理和保护,作为药王山核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山古迹观光区:以现状南庵景区(升仙区)为起点,以瑞应台、齐天台、起云台等台地地形为基础,向东、向南扩展景区空间。复建、修建宝云寺、崇福阁、三圣殿、三教堂等古建筑群落,与北山(显化台)片区组成“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谷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峡谷景区东尽头端。以自然景观肌理和村落布局为原型,规划设计“仙人坊”自然景观群落。

源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东部景区的源地,规划设置纪念园林(药王植物园)。采取退耕还林措施,种植乔灌木、果树、药材等。内设名人种植园、名医长廊、药材园、纪念雕塑园。

3、景观系统规划

根据总体布局和功能,景观系统规划将水体、山地、植被等自然生态元素与人工环境塑造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药王山“幽谷、灵水、圣山”景观已有的山水格局,以“峡谷景

观、山体自然林地景观、道路绿化景观、院落庭院景观、形象标识景观”五大景观系统为主要组成部分,与各片区功能紧密结合的绿化景观体系格局。

绿化种植意向:以本土植物为主要品种,并具备水土保持、防风、降尘、观赏等特点。以现状侧柏林为基础,以林地为主体,结合四季变化进行植物配置,采用自然林、色叶林、树阵林地、带状防护林等具体形式。

4、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在总体规划范围中,不设置大型餐饮、娱乐和住宿设施。规划的旅游服务设施的内容,主要包括:餐饮、商业网点、服务点、医务点、厕所、游览车停靠站点等设施,并根据近、中、远期高峰日客流量的大小、游览路径、人均建筑面积和周转量、场地条件等因素规划设置。

5、保护培育规划

依据风景区风景资源的价值、级别特征、生态敏感度的分析结果,以及对缝进去生态环境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的要求,将规划范围划分为一级、二级两个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级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包括药王山风景区南庵、北洞、碑碣、关帝庙、关平牵马、摩崖石刻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现有围墙向外延伸50米,这是风景区最核心的人文景源,也是规划设计中的重点,旅游价值高,以保护为主。

保护内容及措施:除保护景点自身原有风貌和完整性外,同时对保护区内整体环境进行控制保护,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区内浏览交通以步行为主。控制人流,保持合理容量,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重点文物的绝对安全。

二级保护区:规划范围内除一级保护区以外其他区域,是药王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核心区域,生态敏感性和视觉敏感性都较大。

保护内容和措施:对本区域内山体、水体、植被、动物等应严格保护,实施针对性的自然保护措施,采取迁旧坟、退耕还林、严禁捕杀野生动物、乱砍滥伐和开山采石;合理引导游人规模和活动性质,加强游客的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在集雨、流域范围内营建水源涵养林,保护水源环境,严禁污水、污物直接排入水体。除必要的生态修复、安全防护、景观服务、景点建设设施外,不得修建其他任何建筑构筑物,并且其设施要严格控制建筑的风格、体量、尺度、色彩、规模和选址。

规划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以药王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范围为界)划定为三级保护区,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结语

药王山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我国中医药养生文化、宗教文化与其他文化艺术的宝库,是历史留给铜川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药王山景区是以药王山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孙思邈药王文化为特色,以保护风景区的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与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为规划总体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药王山景区现有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科学性的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景区,发展提升地区价值,推动所在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1]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康文凤,李东和.济南市华山风景区传统文化景区规划设计[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

[4]王赵民,秦凤岗.关于建设药王山旅游文化名胜的构想[J].现代企业,2008(2). 作者简介

魏天刚,魏东,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篇三:铜川市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分析

铜川市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旅游景区的规划研究分析,阐述了药王山景区规划中采取的一些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设想。重点从规划景区的文化价值入手,经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进一步展现药王山景区“自然生态、唐风古韵、休闲绿野、中医养生、文化民俗”的主题,塑造“幽、静、韵、野、养”的药王山景区意境,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药王山;文化;景区规划

引言

药王山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隐居著书之地,后人尊称他为“药王”,因此而得名。它是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风景名胜区。南庵、北洞的古建筑群、碑碣石刻、摩崖造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隋墓石棺、元代传说故事壁画,一直延续到明清历代的历史文化沉积,其涉及范围之广,保存实物之多,历史文化价值之高,实属国内罕见。这是药王山景区资源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优势所在。本文以药王山景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文化的前提下,结合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药王山建造成为能充分展示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旅游胜地。

一、景区现状分析

1、景区综合分析

药王山位于铜川市南北旅游轴线的交叉点,是南北轴线的最南端旅游景区,距离铜川城区较近。景区以西为水泥厂区,其工厂皮带

廊由西北角穿越主景区而过,且东面有较大面积的采土采石区,对景区的景观影响较大,景区的主要交通道路——药王大道,是连接主景区西面的主入口。烈士陵园位于主景区西北角,景区东、南、北面为自然山地和林地,自然环境较好,仅零星村庄散布其中。 景区现有北洞、南庵、碑林和磨崖石刻四片景区,大小景点分布其中,在入口处有中医养生园、石大医、法水神井、虎守杏林等景点。此外,主景区内还有起云台、齐天台、瑞应台和关东庙等遗址区。景区南庵东南方向现有较大面积的墓群区,以及景区内北面多年前的采石区,岩石裸露,严重污染视觉。

2、人文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保留了众多金、元、明、清历代古建筑群,依山就势,气势巍峨,殿宇轩昂。景区的古建筑群中南庵是当年隋唐时期著名的道教观庵,也是孙思邈晚年归隐著书之地,又是明代中叶以前历代祭祀孙思邈活动中心,北洞则是明代中叶迄今,祭祀孙思邈的活动中心。西麓与山道两旁,现存石牌坊12座,木牌坊1座,以及通元桥、戏楼等古建筑遗址群。

药王山的古迹文物,都与孙思邈密不可分,体现了他的高尚医德与精湛医术,他晚年在药王山的医学巨著,充分表现出极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宝库。北洞的医方碑护罩着《千金宝要》、《孙真人三方碑》、《历代名医神碑》等6通,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这是我国古代医药的珍贵史料,引起了医药界和民间的高度重视。

药王山碑碣、石刻、造像,是我国古代书法、石刻艺术的珍宝,驰名中外。现有历代碑碣350余通,以及摩崖石刻23处、摩崖造像45尊。各类碑碣、石刻、造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水平,为研究中华民族史、宗教史、文字书法史、地方史、中医史,以及古代民俗、美术、雕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药王山历史人文资源丰富,但是景区旅游开发投入不足,仍有许多资源尚未转化为景区旅游景点,且景区缺乏明确并相互交错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没有带头的人文景点及核心人文主题。应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适度的规划设计已有资源,并继续深入挖掘景区人文潜力,使药王山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潜在的优势展现在大众面前。

3、自然景观资源分析

药王山自然风光独具特色。清耀州知州顾曾吐亘曾诗赞曰:“古柏千株翠作堆,城东佳气若浮来。非关黄白飞升事,胜概莫如北五台”,这是对药王山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景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其特点:丘陵起伏,原面破碎,沟壑纵横,峡谷深邃,这些典型的地貌决定了药王山景区明显的地域范围和自然风光特色。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地貌特色,扬长避短,强化植被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栽花,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药王山的自然地貌,以适应景区旅游发展的需要。 药王山景区地处温带阔叶落叶林地带。天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有少量刺槐、油松人工林以及天然旱生灌草群落,自然界限明显。

景区内侧柏林立,四季常青,但景色单一,四季变化不够明显。观叶、观花、观果植物较少,因此,宜适度进行林相改造、景观抚育,利用宜林荒山、林中空地,填空补稀,营造补植观叶、观花、观果乔灌木,以丰富森林景色,提高美学观赏价值与森林景观品味。

二、总体规划构思

1、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规划强调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城市、景区共生的绿色生态建设理念。将所在城市生产生活与景区旅游功能有机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与山体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渗透,使景区的人文及自然空间资源得到有序发展,因此,在药王山景区原有的旅游景点基础上提出“一谷、三区、五台”的总体布局和规划结构。一谷:药王山谷沟(以药王山沟谷作为景区空间发展轴);三区:景前盛世(西部景区 现代功能及入口形象展示区)、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历史遗迹及人文景观旅游区)、涧灵佳境(东部景区 自然景观及休闲娱乐游憩区);五台:五台核心(围绕瑞应、起云、升仙、显化、齐天五台打造药王山核心景区)

2、功能分区规划

为了理顺各个功能区块的关系,有序组织游客,功能分区将与交通路网结合,保证各个地块的相对独立性与可进入性。在规划结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具体安排项目及景点的空间布局可分为“七个功能分区”

入口区:位于景区西入口处,也是景区的主入口。结合景前城市

道路条件,逐步建设完善各类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作为整个景区的服务中心,配置综合接待服务设施,设计入口服务中心、交通换乘站、自行车租赁点等。

峡谷景观区:贯穿药王山景区,长1200米,自入口区以“凡尘——修行——仙境”为主题,渐进设计三段带状生态景观区,形成天然氧吧和峡谷步行旅游线,沟底铺设木栈道,两侧雕刻摩崖石刻,辅以景观小品和休憩设施。峡谷尽头豁然开朗,与谷地景观片区相接。

药王山文化展示区:规划设计以药王山核心人文资源为主题的“医道同源”真人宫道教建筑群和碑碣石刻艺术馆。主要功能是作为药王山庙会活动场所,以及收藏和保护药王山珍贵的碑碣石刻资源。 北山古迹观光区:为了便于游客参观和旅游组织,将现有的北洞景区(显化台)和磨牙石刻、碑碣景区等文物史迹合并为北山片区,不再新建景点,对现有古建筑、碑碣石刻进行归类、整理和保护,作为药王山核心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南山古迹观光区:以现状南庵景区(升仙区)为起点,以瑞应台、齐天台、起云台等台地地形为基础,向东、向南扩展景区空间。复建、修建宝云寺、崇福阁、三圣殿、三教堂等古建筑群落,与北山(显化台)片区组成“五台圣景”核心景区。

谷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峡谷景区东尽头端。以自然景观肌理和村落布局为原型,规划设计“仙人坊”自然景观群落。

源地自然景观片区:位于东部景区的源地,规划设置纪念园林(药

篇四:药王山总体规划批复

铜 川 市 人 民 政 府

关于《药王山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铜川市规划局:

你局《关于<药王山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经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研究,原则同意《药王山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现批复如下:

一、《总体规划》范围为:东至惠塬工业园区和采石区用地西界,南临富平界,西至包茂高速公路,北至孙塬镇区北界,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

二、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和景区空间结构。景区性质为:以药王山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积淀为基础,以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药王孙思邈文化为特色,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养生保健、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

景区结构为:一心、两轴、两带、四片区。“一心”即规划区核心——药王广场,为游客集散和大型活动的举办场所;“两轴”即连接耀州区、药王城与药王山的发展主轴和南联药王湖、北接药王广场的景观轴;“两带”即景观绿化带、绿化缓冲带;“四片区”即药王山——古迹游览区,药王城——养生度假区,药王谷——科普观光区,孙塬镇——文化体验区。

三、同意确定的规划期限、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规划

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规划区总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7.32平方公里。规划区总人口4.98万人,其中:游客量5671人/日,服务职工129人,居住人口4.3万人。

四、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搬迁和管制。加强景区整体环境和生态保护,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实施景区内一大八小水泥厂及孙塬满意水泥厂等污染企业进行搬迁,在药王山景区规划范围外围3公里内,不得再有污染性企业进驻投产,已有的水泥厂应按计划安排逐步搬迁。严格控制惠塬工业园区规模和环境容量,停止新建污染项目,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逐步搬迁临近景区的污染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为景区长远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五、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有效保护。依据风景区资源评价和和规划保护原则,按照规划对一、二、三级保护区及城市风貌协调区、古镇风貌协调区和景观风貌协调区的不同保护要求,切实加强对药王山主景区和药王故里景区的绝对保护,加大对建设控制地带和城镇风貌协调区的管控要求,严格执行景区区域的保护措施,加强对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全面保护和适度开发,促进景区保护和开发协调发展。

六、促进大景区规划有序实施。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积极实施近期规划建设项目,加快实施药王山范围内污染企业搬迁和居民搬迁工程,加强景区道路、排水、绿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药王故里和药王山景

点设施建设和旅游线路衔接,加大宣传规划、包装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景区开发建设,促进景区科学有序开发建设。

七、药王山景区控制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服从《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批复后,新建建设项目必须在《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未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规划许可。

请你局根据批复精神,认真组织《总体规划》的监督和实施。

二0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篇五:陕西省A级景区分类

陕 西 省 A 级 旅 游 景 区 分 类

游 管 理 1101 班

张 庆(1102070103) 郭利君 (1102070116)

5A级旅游景区(点)5家:西安4,渭南1;

4A级旅游景区(点)34家:西安12,宝鸡5,咸阳3,铜川2,渭南2,延安4,榆林1,汉中1,安康2,商洛1,杨凌示范区1;

3A级旅游景区(点)78家:西安17,宝鸡13,咸阳6,铜川2,渭南4,延安7,榆林5,汉中11,安康10,商洛2,杨凌示范区2;

2A级旅游景区(点)41家:西安10,宝鸡6,咸阳4,铜川2,渭南7,延安1,汉中5,安康4,商洛1,杨凌示范区1;

1A级旅游景区(点)5家:西安1,宝鸡1,渭南2,商洛1。

总体评价:

陕西旅游资源丰富。以人文景观为主,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同时也包含大量丰富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分布特点:

陕北地区多红色革命遗址,多以纪念型和古遗址为主,延安、榆林为主要游览地;关中地区则多以帝王陵墓之类有重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景观、景点为主;陕南丘陵山地地区则以自然景观著称。

存在的问题:

1、 旅游资源开发结构不均衡问题突出。在开发中对历史文化和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较大,造成产品类型比例失调、结构单一化;旅游开发格局不合理,旅游资源开发的地区结构和季节结构差别明显。

2、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景区管理有待提高。 3、景区宣传力度小、品牌效应差。

解决方法:

1、旅游产品多样化的开发策略。

2、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景区整体环境;加强景区文化建设和创新,改善景区整体环境。

3、政府大力扶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