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我国皖南古村落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5:59 作文素材
我国皖南古村落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皖南民居的作文

皖南民居

我们中国有很多的特色。民俗、民风、民情都很有特色,民俗有各色各样的,民风也是绚丽多彩的,当然还有民情了,那也是好得不能在说了。除了这些,当然还数民居了。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就切入主题了,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皖南的民居吧。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以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风格和淮扬风格为代表,徽州民居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其他皖南民居则深刻凸显其文化过渡地带风格特征。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安徽的宏村吧。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它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啊 !宏村的环境是多美啊!那我们来看看这么美的景色下有怎么样的皖南民居,我们来看看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是怎么样的。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皖南民居被誉为是“民间故宫”,里面的工艺肯定很精美,可是,怎么精美的房子,作用肯定要好呀,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作用是什么。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宏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看来古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在消防有水、调节气温上面花费了许多功夫,可是他们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这么好的民居,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提起皖南民居,人们自然想到徽派建筑的青砖、黛瓦、马头墙。其实,在徽派建筑中还有一种为农民所喜爱的悬山式木架、土筑墙房屋。这种房屋是以皖南山区盛产的木材、石料及粘上为主要材料,用架梁式木构架作为结构体系、土筑墙作为围护体系建成的。 皖南民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这种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同时,它也形象地反映了皖南商人“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倒有异曲同工之妙。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不仅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今天可介绍的真多啊!皖南民居的建筑结构、建筑作用还有人们对它的评价,你是不是对皖南民居有所了解了呢,但只看别人的介绍,还不如自己去亲身看一看,去体验一下呢!

篇二: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

应越 403班 实小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

特色,村落形态保存完好,风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术、重教化,文风昌盛,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如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

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西递、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篇三: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

□ 课题组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

项目实施区域:

黄山市行政区域内的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 项目主管单位:

黄山市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单位:

黄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二、目的意义

1、基本概念

“中国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以清末徽州府地域为主体的山区聚落建筑群体,习惯上也称徽州古村落。皖南古村落具有概念的完整性和形式的全面性以及特色的丰富性。“千村保护与发展”,是指皖南古村落分布的面很广,类型也很多,其保护不仅仅局限在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而是要在黄山市整个市域更大的范围内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方法

本项目在全面分析皖南古村落的共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在黄山市广泛分布的古村落的个性特征,明确皖南古村落实施全面保护的必要性,并对具体实施保护与利用的古村落进行可能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总的和各自的保护主题、保护要素和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及利用方式。

3、研究目的

使皖南古村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品牌更加充实、完整,让历史文化遗产在利用中起到传承文明、开创未来的教化作用;同时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部署中,积极探索黄山市有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是山区农村特别是古村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益尝试。因此,项目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致性,而且将使皖南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快发展,更具特色性,更充满活力。

通过“四个保护”———保护皖南山区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皖南山区村落的用地布局和空间结构;保护皖南山区村落的传统建筑风貌;保护皖南山区村落的民俗风情。实行“四大转变”———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名人故居转变到古村落文明所有遗存;从注重保护单体建筑转变到保护古村落的整体环境;从注重古建筑的修复转变到综合性保护和发展经济;从注重政府主导转变到全民参与。实现“四个满足”———满足皖南山区村落的居民现代化生活需求;满足皖南山区村落的居民生产需求;满足皖南山区村落的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满足皖南山区村落的居民社会服务需求。达到把皖南古村落打造成世界文化交流的窗口的目的。

三、项目背景

皖南古村落已于2000年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现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作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县的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与西递、宏村相类似的古村落在古徽州今黄山市所辖范围内星罗棋布,在“徽州文化圈”的周边地区也多有遗存,号称“徽州五千村”。这些古村落如众星拱月般围绕着世界名山黄山,在中国中部形成世人瞩

目的中国最美的乡村。

(一) 皖南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载体。

皖南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徽文化提供了众多的实例,是徽州文化的载体。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以其积淀厚实的丰富内涵,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徽州文化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本土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特色文化。从地理区域范围来说,包括当年徽州府所辖的六个县,即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和婺源县。从历史时期来说,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设立徽州府起至清末,这一时期的文化现象是徽州文化的主体。从影响上来说,徽州文化不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还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内容上来说,徽州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文化现象的概念,它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等等。

(二)皖南古村落享有山区地理环境。

皖南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虽然对村落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大的限制性,但是,又为山环水绕的良好人居环境提供了优越性。

从地理条件方面看,徽州古村落大体上分为山地村落和河岸村落两大类型。山地村落多分布在山坞、山麓、隘口、交通要道旁。四通八达的道路交汇点,是物资集散之地,容易发展成较大聚落。山坞和山麓,既便于灌溉,也利于排水,也是形成村落的理想地方。现存村落地名仍有岭南、伏岭、璜尖、凫峰、前山、后山、高山、阴山,以及三阳坑、赤岭、大麦坞等。河岸村落多分布于河流弯曲处或水流汇合处,这类村落地名,多与溪、湖、潭相连。如屯溪、绩溪、临溪、尤溪、瑶溪、溪口、流口、北岸、小溪、昌溪、棉溪、西溪南、蓝渡、深渡,以及阳湖、川湖、漳潭、月潭、冰潭、小姑潭等。

从村落形态平面看,主要有块状村落与带状村落两种。无论是块状还是带状,都是因地制宜,就山势、顺水流而发展。但村落多聚族而居,村落之间界限分明,村落环境依据风水理论刻意营造。

徽州土著“山越”在汉代末就逐渐与中原同化。现存的徽州古村落大都是中原士族移民的后裔形成的。据有关史料记载,由晋“永嘉之乱”迁入徽州的士族有程、鲍、俞、黄等15个姓氏;唐代黄巢起义时,中原士族避战乱迁入徽州的有陆、陈、叶、孙、洪、罗、舒、赵等48个姓氏,是移民量最大的历史时期;两宋之际,迁来徽州定居的有柯、宋、张、周、蒋、吕、韩等15个姓氏。这些中原移民所聚居的村落,多因其姓氏命名,如陈村、汪村、王村、鲍家庄、柯村、胡村、程家门、黄村、朱家村、许村、苏村、周家村、冯村、郑村等;也有定居后依经典定名或寓意深刻的,如棠樾、斯干、呈坎、南屏、唐模、万安、瞻淇、紫阳、碧阳、槐塘、商山、伦堂、儒村、桃源等。

(三)皖南古村落具有优美的环境。

皖南古村落是中华民族聚落文化的杰出范例,其保存数量之多,形态之完整,环境之优美,建筑之恢宏,装饰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皖南古村落最大的特色就是村落选址布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风水理论为依据,强调天人合一,大多依山临水,既考虑生产、生活上的便利,又突出精神上的需求。如西递村四面环山,村落沿三条溪流呈带状布局,紧凑自然。再如宏村,其东、西、北三面皆山,南面地势开阔,按风水理论谓“阳火太盛”,因而在村南建成大面积的水域———南湖,使村落处于山环水抱之中,营造了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村庄”的环境。街巷幽深宁静、丰富多变是皖南古村落的空间特色。村落建筑群体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狭窄,巷内显得宁静、祥和,生活气息浓厚。在炎热的夏天,巷道没有阳光直射,更显阴凉。街巷路面多用石板铺砌,特别雅致。街巷两边的建筑,有大小繁简不同的门楼或门罩,高低错落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和形态各异的小窗,给

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皖南古村落特别重视村头水口处的建设布局组景,这是风水学说中的“水口”概念在皖南古村落建设中的充分体现。水口处往往是两山夹峙处,仅溪流一线,在水口处广栽树木,构建人工理念建筑物,以求达到“藏风聚气”的效果。通过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水口建设,是村落的公共设施,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所以,皖南古村落至今仍有许多保存较好的水口环境。这种由山水、树木、建筑等构成的水口环境精美组合,被学术界称为“水口园林”,从而填补了认为中国只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而没有公共园林的空白。

(四)皖南古村落是徽州人才的摇篮。

皖南山区的灵山秀水,古往今来,不但是优美的人居环境,还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当然,这得益于教育发达的基础。徽州历史上一直文风昌盛,宋代,徽州就有书院12所,至清末,已达70所。社学,明初有394所,后来发展到562所,私塾更是随处可见,形成了“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的良好教育环境。“十户之村,无废诵读”,就是当时徽州古村落教育状况的真实写照。发达的教育得以人才辈出。据统计,明、清两代科举及第者,徽州举人有996名,进士有618名。状元也很多,仅休宁一县,历史上曾经出了19名状元,成为“中国第一状元县”。同时,还留下了“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九进士、兄弟四尚书”、“同胞翰林”、“父子尚书”等美谈。从徽州大山里、小村中走出来的各类人才,他们的学术成就,已远远超越了徽州的地域,传播于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的名字,已载入史册,千古不朽。试举其要者:“程朱理学”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程颐、程颢和朱熹;创立和发展皖派朴学的江永、戴震、程瑶田;新安画派的奠基人释弘仁(渐江和尚)及近代著名传人黄宾虹、汪采白;“扬州八怪”中的罗聘、汪士慎;徽派篆刻名家程邃、汪关、巴慰祖;“黟山派”篆刻创始人黄士陵;著名新安医家汪机、张杲;集珠算之大成的程大位;我国第一个自制望远镜的物理学家郑复光;方志学家罗愿;创作目连戏的郑之珍;传奇杂剧作家汪道昆、汪廷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胡适;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陶行知等等。

(五)皖南古村落是徽派建筑的集合群体。

徽派建筑是南方“干栏式”建筑和北方四合院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既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理念,又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在中华民族汉文化圈内众多的民居建筑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徽派建筑在工程做法方面,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手法。随着明清时期徽州经济、文化的发达,徽派建筑工艺从外观造型到内部装饰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徽派建筑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徽派建筑的特色在徽州古村落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徽派建筑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是青瓦白墙,给人以淡雅明快的感觉,形成了徽派建筑外观淡雅的整体风貌。历经沧桑,古村落民居原本洁白的石灰粉墙已被风雨侵蚀得成为灰色,青色小瓦也变得墨黑,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徽派建筑多依山临水,自然布局,借助山水自然形势,不强调一定的几何形式,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其依山者循山而建,其临水者沿水而筑,建筑群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形成了优美的村落风貌。徽派建筑的个体平面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以天井为中心组成方形或矩形。但这种平面在组合上,却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它可因环境之不同,组成各种不同群体平面空间。在立体空间方面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其正房与辅屋在组合数量和体量上也多有不同,形成了不同高度的山墙面,加之房屋随地形自然起伏,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姿、错落有致的群体空间形象。皖南山区木材资源丰富,以木构架为主体的徽派建筑在用材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特别是祠堂建筑,梁、柱都很硕大,可见唐代建筑“肥梁胖柱”的遗风。明、清建筑在屋柱、柱础等建筑构件做法上都有明显变化。外观封闭紧凑,内部通融开放,这是徽派建筑的又一特色。这种内部通融开放是通过设置内天井和庭院来实现的。天井是缩小的自然空间,既是“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徽派建筑中的体现,也是建筑空间的补充。天井除了具有采光、通风的功能外,还可集聚屋面的雨水,徽州人称之为“四水归堂”,寓意财富的积累。徽派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马头山

墙的造型。这种建筑形式是将房屋两侧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建筑材料,又使山墙面高低错落,富于变化。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原本是为了防止火灾蔓延相邻的房屋,所以又称为“封火墙”。马头山墙造型,从功能上有效防止了火灾的蔓延,从建筑美学上,它冲破了一般墙壁面的单调,增加了韵味。由于古村落民居的高低、大小不尽相同,马头墙也就随之出现不同的朝向和不同的高度,形成了更为丰富的空间变化,成为古村落建筑群体形象的“主旋律”。徽派建筑外观朴素简洁,清新雋永,耐人寻味。但在大门及内部装饰上精心设计、施工,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美,充分体现了徽派建筑的装饰风格和技艺。

(六)皖南古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皖南古村落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村落建筑以堂皇宏丽的祠堂为中心,精致典雅的民居环而拱之,与村前屋后的古木、清溪、小桥、石板路、路亭、宝塔等景物共同组成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在优美的自然风光基础上,再加上明清时期徽商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反哺,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不少徽州人做官、经商退休返回乡里,以尚文、风雅、清高、超脱的心态构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加突出。徽州古民居建筑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题写堂名,悬挂楹联,创造幽雅的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居住者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特别是小巧玲珑的庭院园林布局,出奇制胜,以小见大,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

皖南古村落与其他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而是以在外地谋生的徽州人收入作为经济支撑的寄生型村落。因此,皖南古村落居民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娱乐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农民阶层和一般市民阶层。皖南古村落是文化气息特别浓郁、园林情调特别丰富的文化村落。住宅建筑上,既有西递村做官的府第“大夫第”,也有宏村大盐商所建的“承志堂”;既有关麓的家族群体建筑“八大家”,也有西递小巧玲珑的“临溪别墅”。在园林环境营造上,既有大型私家园林唐模“檀干园”,也有风趣雅致的宏村“德义堂”水园,还有西递庭院深深的“西园”。凡此种种,从不同层面反映徽商夸耀富有、退隐官宦的闲情雅致和读书人虽居陋室而格调高古的不同心态。

(七)皖南古村落是中国古代聚落文化的典型代表。

皖南古村落是中国基层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聚落形态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皖南古村落的主要价值体现在:

———皖南古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形态,村落之间界限分明,村落环境依据风水理论刻意营造,与其他地区的农村村落有着明显的区别。保持完整的古村落原型,其选址布局乃至单体建筑,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反映了古村落对精神、物质的追求,构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

———为研究徽州古代封建宗法制度提供了典型,徽州号称“东南邹鲁”,以“程朱理学”的故乡自诩,封建宗法制尤为突出。古村落聚族而居,宗族组织秩序井然,祠堂族长的族权统治在封建基层统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古村落的祠堂建筑、宗谱、族规等,可以剖析在血缘关系的纽带下,宗族内部及宗族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活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和风格,白粉墙、马头墙、小青瓦、木构架等,既揉合了中原建筑和南方建筑的技艺,又在建筑防雨、防盗、通风、采光、装饰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村落环境优美,园林化情调相当突出,是休闲、养生的理想场所。其类似“桃花源”的村落环境到处可见,以“桃源”命名村落的也为数不少。在现代生活不断普及的情况下,皖南古村落极具保护、利用价值。

———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经济程度,相当多的村落在物质与精神享受方面具有时代性。无论是祠堂、牌坊、水口园林等公共建筑,还是富商宅第,其规模之庞大,型制之气派,

装饰之华丽,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古村落,可见当年徽商兴盛的一面。

这些古村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给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范式。

四、项目实施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皖南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徽州文化提供了众多的实例,是徽州文化的载体。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以其积淀厚实的丰富内涵,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2、皖南古村落的保护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从编制西递、宏村保护规划开始,一直得到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98年、1999年,西递、宏村两个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并顺利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黄山市规划设计院在古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方面已经形成了科学的技术线路,形成了独特的规划设计品牌,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3、皖南古村落的保护所带来的利用价值日益彰显。西递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利用古民居建筑文化资源开展旅游观光接待工作,宏村稍后也开展了利用人工水系和古民居建筑文化资源的旅游观光。据有关统计资料反映,2005年西递、宏村仅旅游门票收入都达到了1500万元。

4、皖南古村落分布地区社会各界对古村落保护已具有共识性。2000年,黟县的西递、宏村两处古村落作为徽州古村落的杰出代表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徽州古村落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并由此而带动了市域内黟县的南屏、关麓、屏山,休宁县的万安,徽州区的呈坎、唐模,歙县的棠樾、渔梁、许村,以及宣城市旌德县的江村和江西省婺源县的汪口、理坑等一大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积极申报中国皖南古村落的扩展名录。

5、古徽州号称“文物之海”,全市仅省级以上的各类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28项。其中有108项是处在村落中,占全市总数的84.4%。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1、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压力。

黄山市需要保护的古村落、古建筑量大面广。虽然有相当一大批已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保护资金也很有限,应保而未能及时得到保护的文物仍为数不少。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很难满足古村落保护的资金需求;古村落的经济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有的刚刚脱贫,有的还在贫困线上。因此,有不少古村落的古建筑遗存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即使有保护措施,也往往是一把锁锁起来了事。

2、保护利用的初级化。

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的初级化和需求的初级化。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和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不少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没有进行资源分析、市场分析和产品设计,仅仅是立足于“古建筑观光”或“生态观光”,其结果是重乡村物质环境,轻乡村文化内涵;重乡村景观生态,轻乡村意象空间;导致黄山市境内不少古村落的旅游产品初级化、同构化。

3、保护利用的盲目化。

一是草草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只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缺乏创新设计和文化品位,产品粗糙;有些甚至配套设施不足,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较差;服务落后,管理混乱,结果不仅损害了游客的旅游感受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还大大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使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质量、低收入的经营状态之中。二是过度开发,忽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特征,大兴土木,建园造景,技术化、人工化痕迹明显;甚至在有些旅游热点区域已经异化为“开发性热”,导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破坏。这种做法破坏了乡村原有的自

篇四:2.3 我国的旅游资源

2.3 我国的旅游资源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类型,理解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能举例说明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2. 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能举例说出其价值。 3.形成科学的审美观与崇高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 我国主要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的分布 2. 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 【学法指导】

读图、自主探究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 (1)山岳风光

a.五岳名山:东岳①________、西岳②________、北岳恒山、南岳③________、中岳④________。

b.四大佛教名山:山西⑤____________、安徽九华山、浙江⑥____________、四川⑦____________。

(2)水域风光:如广西⑧________________、长江三峡、杭州⑨________、苏州无锡⑩________以及台湾?____________等。

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与古代建筑:如万里长城、?______运河、北京?_______、西安?______、苏州?________建筑、敦煌?________等。

(2)风土民情: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____________大会、彝族的?____________等。

知识点二 我国的世界遗产

1.状况:我国于?________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11年已有41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居世界第三位。

2.分类:(1)世界自然遗产;(2)世界文化遗产;(3)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发与保护

我国的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开发时要加强对它们的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我国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1.我国主要的风景名胜 (1)地质地貌景观(自北向南)

五大连池(黑)、长白山天池(吉)、博格达峰(新)、恒山(晋)、五台山(晋)、泰山(鲁)、嵩山(豫)、华山(陕)、九寨沟、黄龙(川)、武当山(鄂)、黄山(皖)、庐山(赣)、峨眉山(川)、武陵源(湘)、武夷山(闽)、衡山(湘)、大理苍山洱海(滇)、茂兰(黔)、石林(滇)、天涯海角(琼)。

(2)气象气候景观(自东向西)

长白山天池、吉林雾凇(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春城昆明、西双版纳(滇)、阿尔泰山(新)。

(3)水文地理景观(自北向南)

镜泊湖(黑)、天山天池(新)、长白山天池(吉)、北戴河、白洋淀(冀)、壶口瀑布(晋、陕)、太湖(苏)、长江三峡(鄂、渝)、杭州西湖(浙)、千岛湖(浙)、大理苍山洱海(滇)、黄果树瀑布(黔)、桂林漓江(桂)、日月潭(台)。

(4)生物景观(自北向南)

阿尔泰山(新)、丰林、扎龙(黑)、天鹅湖(新)、博格达峰(新)、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长白山天池(吉)、坝上草原(冀)、香山红叶(京)、青海湖鸟岛(青)、盐城(苏)、九寨沟、黄龙(川)、神农架(鄂)、卧龙(川)、天目山(浙)、蜀南竹海(川)、武夷山(闽)、南麂列岛(浙)、梵净山(黔)、鼎湖山(粤)、西双版纳(滇)、椰林风光(琼)。

2.我国部分文化景观

(1)文化艺术景观(自东向西)

孔府、孔庙、孔林(鲁)、云冈石窟(晋)、龙门石窟(豫)、大足石刻(渝)、乐山大佛(川)、敦煌莫高窟(甘)。

(2)风土民情景观(自北向南)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安塞腰鼓(汉)、藏族晒佛节、龙舟赛(汉)、火把节(彝)、芦笙节(苗)、歌婆节(壮)、泼水节(傣)。

【典例剖析1】结合下面“我国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图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代号按其所属的景观分类,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我国皖南古村落作文)

A.经济价值 B.美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科学价值

(3)桂林山水在吸引旅游者方面起最主要作用的是它的________价值,而北京故宫具有游览价值主要是因为它有很高的________价值。

(4)五台山成功申遗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宣扬、提高知名度 B.保护资源和环境

C.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D.促进文化交流

(5)将下列我国重点旅游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填在表中的空格内。

【答案】(1)

(2)C (3)美学 历史文化

(4)B (5)

住以下几点:

(1)熟悉我国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及分类;

(2)自然旅游资源更突出表现为其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 (3)人文旅游资源更突出表现为其历史文化价值。 二、我国的世界遗产 1.世界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来说,具有最为突出的非凡性,是顶级旅游资源。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11年6月已经有41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8个,世界文化遗产29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个。2.我国世界遗产的名称及分布状况

[思维拓展] 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都代表着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旅游开发只是世界遗产的功用之一,必须十分慎重,做到保护与开发协调统一,不能造成对世界遗产的任何破坏。

【典例剖析2】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盟”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 丽江古城具有800多年的历史,古城心脏四方街,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现今境内古迹随处可见。“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被誉为“民居博物馆”。纳西先民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纳西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丽江城内的“东巴记忆遗产亭”,展示了东巴象形文字、东巴舞蹈、东巴音乐等古老的纳西传统文化。

(1)图中A国是________,B国是________。该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 (2)图中我国有一处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________;该地区至今保存着完好的自然环境,生物类型繁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我国自然遗产所在地区常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请简要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篇五:徽州之旅

徽州之旅

天色未凉,我们便站在了学校操场,等待着出发。暂且抛开期中考试过后的淡淡的忧伤,内心便流露出一丝激动,也对这次前往徽州的研学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上了大巴,贴心的带队老师给我们准备了美味可口的面包和牛奶,真是善解人意。车程比较长,沿途的风景比较平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秀丽,但同学们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热情一丝不减。车上的气氛时而温馨宁静,时而欢悦活泼,纵情高歌的也阻止不了酣然入梦的。多么欢乐和谐的场景!

第一天的目的地是黟县。山路曲曲折折,我们心惊胆战,一路颠簸地来到了第一站——碧山书局。未曾想到,在皖南乡村,也会有这样一个文艺而又浪漫的书屋,坐落在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里。往阁楼上走,便是一间简约而又现代时尚的咖啡屋,临窗远眺,一间间小小的房子,白墙黑瓦,还有那标志性的马头墙,便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参观完碧山书局,我们来到了最具徽派风格的徽州古城。站在古老而庄严的城门外,眼前便浮现出一副江南小镇的图景:烟雨笼罩着精致的小桥,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望着悠长的巷弄,油纸伞下,是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身影。想到这,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古城这里,空气弥漫着悠远而宁静的文化气息。广博而深邃的徽文化让我们大开眼界。独具一格的民居、祠堂、牌场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砖雕、木雕、石雕造型新颖,巧夺天工,被称为徽派三雕。不懂装懂地摆弄、鉴赏着一些古玩

字画,倒也蛮有乐趣。

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同学们不知疲倦地在旅社里你追我打,嬉笑玩耍。难得同学们如此热情活泼,想必这将是个不眠之夜。享受了短短几个小时的睡眠,我们将踏上第二天的旅程,前往江西境内的婺源。虽说不在安徽,但这里同样包含着徽州文化的一部分。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写意的徽州,青山绿水,空灵生动,真真切切,又那么性感,宛如丰腴而忧伤的少妇,给我无尽的幻想,这又让多少游子魂牵梦萦。来到卧龙谷,顾名思义,盘曲蜿蜒的层层石阶如同一条巨龙。这里有大自然难得一见的壮观,“卧龙潜水听风雨,莫恨惊雷贯晴空”。沿着石阶屁颠屁颠地往上爬着,倾听着水流拍打岩石的清脆声音与欢快节奏。河道时而宽,时而窄溪水流得急了,坡度变得大了,便一泻而下,变成一座壮丽的瀑布,白色的水花,溅起阵阵清凉。溪水真绿啊,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多想停留在这里玩耍。晚上,我们来到了热闹繁华、灯火通明的屯溪老街,像是来到宋代的商业步行街,一眼便看穿这里经济的繁荣。“热爱江南鱼米乡,屯溪古镇更情长。小华山下桃花水,况有茶香与墨香。”老舍先生对这条街也更是情有独钟。踏在印满无数游人足迹的青石板上,闲逛于屯溪老街的夜市,橘色的灯光映照在刷满徽漆的门窗上,精美木雕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层层砖瓦,让老街显得更加古朴而优雅,像是游走在画中。尽情欣赏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就算买不起也要多看

几眼。

又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即将迎来研学的最后一天。最后一站,便是新安江的山水画廊。乘坐着游轮,前行在一副山水画之中,两岸是一座接着一座的村落,空气是格外的清新爽朗。天上的白云像一只只对称的蝴蝶,围绕盘旋在山峦上空,水在山的怀抱中,显得柔弱清秀,自上而下,自东向西,流动的美丽永不断竭。这里,我们看到了绚丽神奇的冰雕,特殊的室内低温环境不免让人想起北方寒冬时节白雪漂泊。这冰雕,如水晶般晶莹剔透,像天池里的水般澄澈空灵,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下,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一座座冰雕建筑排列有序,?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鹨蛔饶值?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chengshi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城市。欣赏完冰雕,我们去听了当地的戏。究竟是什么戏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台上的演员服装颜色鲜艳夺目,神态生动有趣,声音也极为好听,搞得我们在底下拍手叫好,虽然听不大懂他们唱的是什么词,但是那种欢快或忧伤的气氛却是很吸引我们,我们也就跟着多愁善感。听完了戏,三天的研学大约的确是要结束了。

回校的路上,车上少了一丝欢愉,内心的失落不免是有一点的,不过想想整个过程,还是应该感到充实才对。这真是一次浪漫的徽州之旅。

117

罗天阳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