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揭阳莲花大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5:19 字数作文
揭阳莲花大桥字数作文

篇一:南平市莲花大桥项目施工报道

南平市莲花大桥项目施工报道

正值雨季,百姓所关注的南平市莲花大桥项目部正尽然有序的施工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现场施工受到严重影响。

南平市莲花大桥自中标以来,进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每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使项目部办公环境、办公设施、人员进场、材料进场等陆续完成。为现场施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目前阴雨绵绵,作为项目部人员我们会以真挚热情,饱满的态度等待汛期的离开。我们严阵以待,待条件充足,莲花大桥项目部所有人员将再次掀起大干的高潮。

篇二:揭阳革命历史人物

揭阳革命历史人物-杨石魂

揭阳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是粤东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榕江从榕城市区穿梭而过,素有水上莲花之称。

在揭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诞生了许多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其中著名革命历史人物杨石魂就是其中之一。

杨石魂是揭阳普宁人,是一个伟大的革命烈士。他从小能书擅文,15岁考入揭阳榕江中学,也就是现在改名的揭阳第一中学,同时这所重点中学也是我的母校,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和杨石魂算是校友了,这也有利于让我来更加客观地介绍他。

在1923年6月,杨石魂加入了社青团广东区委和广州地委领导的革命青年进步团体——广东新学生社,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11月,在广州参加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接触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次月投身于国民革命运动中。

1924年1月,杨石魂转入广州铁路工程学院学习,开始与彭湃、阮啸仙等团党领导人接触,研究商量对敌斗争的方法,并组织多位进步青年进行广东青年运动,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与奋斗目标。

杨石魂在革命运动中也是时常以身犯险,1926年12月11日,他到揭阳参加工人代表大会,指导工人运动,但是当天就被揭阳反动分子周伯初等人率领的数十名凶徒绑架,秘密囚禁在一个山洞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后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彭湃四处奔走发动了两万多农民、工人开进县城营救杨石魂,终在7天后获救。杨石魂为揭露右派的反动行径,不惜身临险境,表达了他为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坚定决心。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杨石魂的胞弟杨慧生惨遭杀害,这也更加激起他的革命斗志。4月23日,杨石魂等领导普宁和各地农军4000多人举行武装暴动,围攻普宁县城,因敌强我弱,武装暴动受挫,而后被迫退至陆丰。10月2日南昌起义军和主要领导人从汕头撤退到流沙,周恩来主持了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杨石魂负责保卫工作,会后敌军伏击了在池尾莲花山的起义军,当晚杨负责掩护周恩来、叶挺和聂荣臻等人转移,并亲自护送他们乘小船离开流沙前往香港,最终使他们安全脱险。

1929年1月,杨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化名为林禁,但在一次省委办公室会议中,不幸遭敌人围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宁受严刑也绝不泄露党的机密,最终为革命英勇献身,时年仅27岁。

纵观杨的一生,他无时无刻地投入到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中,为人民谋利益,积极领导工人运动,为当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也是揭阳人心目中的英雄,受到每个揭阳人的尊敬与爱戴。

篇三:揭阳简介

二、旅游 旅游

概况

揭阳是粤东古邑,见诸史载已有2200多年。市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史、岭、江、海各扬其胜,拥有闻名遗迹的山海胜景,情韵独持的园田风光,风格迥异的寺庙古迹,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四季名花佳果飘香,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轶事广传,素有“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水果之乡”、“著名侨乡”之美誉。市区榕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惯来被誉为“水上莲花”。揭阳倚山濒海,山川毓秀,名胜古迹甚多,主要旅游景点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榕城、揭阳学宫、双峰寺、黄歧山风景区、桂竹园风景区;惠来金海湾植物园、神泉海角甘泉和海市蜃楼、百花峰、铭湖岩。其中揭西县是更是奇山秀水,富有大洋度假村、京明温泉度假村、黄满磜瀑布群、广德庵洞天、百潭谷胜地、钱坑石灵寺风景区、龙潭飞瀑、霖田祖庙等著名景点。 近年来,揭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发展,经几年的奋斗开拓,全市现已形成“一线九区”旅游总体格局。“一线”就是榕江水上游览线。“九区”即黄歧山名胜风景区、榕城仙桥桂竹园岩游览区、揭东金狮旅游区、揭西大洋旅游度假区、惠来南海海滨浴场度假区、惠来粤东金海湾植物园俱乐部、普侨区永华果林旅游村、揭东埔田生态农业旅游区。“一线九区”加上原具有一定规模的70多处景点,将形成揭阳的旅游系列产品,并逐步形成以市区为轴心,向全市各地辐射,连接潮州、汕头、梅州、汕尾的大旅游网络。全市旅游初具规模。已发展成为可供广大市民游玩、观光、休闲、登高、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揭阳八景

揭阳八景是原揭阳县最为历史悠久的景色风貌。

黄岐夕翠

黄岐山在榕城东北八里,以山土色黄,故名。黄岐山成东西走向,绵亘十余里,主峰高近300米。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于此,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此处山上林木葱茏,磴径盘曲,风景秀丽,有明代的古塔和月容墓,半山亭、侣云庵竺冈岩、卧云洞。还有宋代文彩卓著的学者陈希伋读书处等古迹,以及历代名人游客留下的石刻墨迹。登上黄岐山,俯瞰榕江,如彩练萦绕,远眺村落,尽收眼底。看红日西沉、百鸟归巢,牛羊下山;听牧笛横吹,山僧木鱼,萦绕丛林。黄岐夕翠美,游人意忘返。故前人有《岐岭钟声》诗云:“寺隐深林锁暮烟,寒钟初动月娟娟,乍疑潮岸敲金石,欲谱梵音入管弦。青嶂望中闻鸟噪,

白云堆里有僧传,焚香坐久浑无寐,一百八声霜蒲天。”每逢正月既望,重阳佳节,游人踏青览胜,红男绿女,登高怀古,络绎不绝,乃郊游之佳境。

黄岐山是揭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象征。近年,由于政府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修建亭台庙宇,铺设石路,改造山貌,美化环境,以使其成为一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樵楼晓角

谯楼原在县衙前院,用以击鼓报更及吹角司晨,明代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建进贤门之后,改移于进贤门城楼。进贤门楼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四面配以花窗活牖,朱漆画栏,壮丽堂皇,为榕城五门之冠。该城楼职司报晓,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晨雾,迎来朝晖,故称“谯楼晓角”。1937年修建环城马路,城墙拆除,独留此门,作为东面进城门户。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进贤门已失去“门”的意义,而成为街心花园的一部分。谯楼犹存,但成为历史古迹。建国后,由于周边建筑地坪不断增高,原城墙近三分之一被埋于地下,加上年久失修,整座城楼内外形貌受损严重,已难觅古八景风韵。近数十年来,曾多次进行修葺,恢复原貌,栽花植树,荷池喷水,使古楼重焕新姿。并常于楼上开展书画艺术展览和文娱活动,成为民众逸游小憩之处。进学考试者和旅游者多以走过此门为吉利。旅游者多在此候车。 双溪明月

双溪明月一景,在炮台镇东面,榕江南、北河合流出 海处。据清人《韩江闻见录》载:“揭阳双溪之合流也,中秋夕,潮汛涨,月出桑浦石黾之尖,可于合流处得双月影,亦一奇也。”该处江面开阔,每逢月明之夜,泛舟游此,夜景陶人,故清代庠生卓伯先有“南溪水接北溪流,影落银蟾缟夜秋,我欲弄潮吹玉笛,徘徊如泛海中洲”的诗句。郭之奇在《两溪明月》中也有“长忆元晖如练语,更添月意作江情”之句。明代天启年间,为防倭寇侵犯,于此处填下巨石七堆,以阻倭船入侵,名为七星石。

玉窖乔榕

玉窖即北窖桥。初建于宋末,明代修城时,改建为三孔石拱桥,并设开关,形成水上城门。清又改建成单孔拱桥。桥之靠河处,有二株大榕树,盘根交错,蓊郁繁荫,状如华盖,气势雄伟,自成一胜。古有诗称“何年同托根,初在石坦上,岁久侵土膏,盘结类柱磉,株似跨鹤形,枝如连理想??”又有:“环城奇树傲群峰,栽入清溪翠影重,夜月阴高招舞鹤,雪涛秋卷吼吟龙,居然汉史称千植,不向秦时羡五封,我倩橐驼移越土,明湖一为蹑仙踪。”清时古榕已枯,后人虽重植,但不奇特,且周围有高大挺拔之木棉数十株,因而又称为“玉窖棉荫”今古迹依稀,尚存名于世。1938年,国民党县政府将墙城拆掉,沿城墙一周改建为环城马路,北窖桥于是成了环城路上的一座公路桥。

双峰晚钟

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之双山,宋绍兴十年,僧人法山所创建。后移于榕城之马山巷,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平方米,为我县规模最大之古寺院。明代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全国大毁寺观。翌年,将揭阳各地被废的宁福(在榕城)、花果(在仙桥)、丰化(在白塔)、宝福(在桂岭)、双山(在桂岭)、资福(在梅云石马山)、福城(在亨罗山)等寺田产,并归双峰寺所有。清雍正六年(1728年)峰寺被飓风摧毁,知县陈树芝庀工修复。昔时寺内,耸竹修篁,庭树垂荫,曲径通幽,每当夕阳西下,鸟雀归巢,钟鼓铎钹,木鱼笃笃,梵经陈闻,也别有情趣。

南浦渔歌

在南门街口环城路外,昔时为一片河边浅滩,倚城临水,为渔人泊舟之处。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觜鱼(俗称刺鱼,又名凤鱼或鲚鱼)群集,渔人捕之,日间渔舟数,设计围捕,由远而近,敲木柝、击船板,仿平吆叱之渔歌,然后众网渔鱼。晚间渔民则集中滩地,摊卖鱼鲜,灯火点点,弦曲渔歌悠悠悦耳。由此得名。南浦,在揭阳的文明史上,曾经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拥有华丽的岁月,神妙的气韵,皎洁的风采。时光悠悠,江水滔滔,人生无穷己,昔日的“南浦渔歌”,今已难觅其芳踪。南浦的诗意盎然变成了一种空灵的形态了。不管历史多么悠久,风景多么美丽,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必然要被现代化所替代。

钓鳌仙迹

钓鳌桥,今称吊桥。据清《一统志》记载:城西二里为南北二河之襟带,当春湖逐浪,舟楫过往,似箭离弦。传说唐时吕(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揭阳莲花大桥)洞宾(纯阳子)成仙后,曾现舟于此,题诗于桥边云:“桃花浪暖禹门高,平地雷声惊怒涛,愿借天家虹万丈,垂钩直下钓金鳌。”后以“钓鳌仙迹”名景。建县之前已有桥,置县之后建成五孔石桥。明初被水冲毁,另在靠近北河处建成木桥。明中叶,又在原址建成三孔石拱桥,后复遭水劫。清初改建成二墩石桥。由于南北二河水差高低,每于春雨过后,北水南泻,群鱼逆水而上,傍桥垂钓者甚多。明代邑举人曾敬有《鳌桥钓浪》诗云:“谁筑鲸鲵金背高,跨天双烁锁波涛,临流若问丝纶手,不钓凡鱼只钓鳌。 1965年,揭阳县人民政府为改善西关一带交通状况,将吊桥改建为长20米、宽7米的钢铁桥。20世纪90年代初,再次将吊桥改建为24米宽的钢筋混凝土桥。 紫陌春睛

紫陌山亦名鸟木山或笔架山,在榕城南面五里许,与仙桥山隔河相对,山高五十米。昔时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书轩。每当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艳,景色迷人。传明嘉靖御史郑一初曾在此读书及聚徒讲学。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郑濂曾作《紫陌春晴》诗:“春郊晴望日迟迟,立马褰帷问俗宜,初绿小桥杨叶短,新红古院杏花垂,几村鸡犬疏篱隔,十亩原田薄雾滋,处处枝头啼布谷,但教深耨起疮痍。”庠生卓伯先也作有“独乘烟艇过前溪,一片春陂路不迷,芳草未销辞客梦,乳莺初傍酒人啼”的吟咏。

揭阳红亭

揭阳红亭(又叫进贤门)位于原揭阳古城东、北二城门之间,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2年),距今已有380年的历史。因为揭阳古城不像一般的古城那

样只有东、南、西、北4座城门,而是有5座,多出来的一座就是进贤门,所以它又不是一般的城门。

揭阳红亭分上下两部分,下为石筑城门,上为三层门楼。门楼通高16.77米,纯杉木结构。首层三进5间,四周配以花窗活牖,南、北两侧各有一门亭,屋面四周起翘。上层为八角亭阁,屋面是八角攒尖琉璃顶。整个建筑古朴大方,是潮汕古城门建筑中的佼佼者。明、清时期,城楼上设有更夫,每当残月西斜,晨曦初现,更夫吹响报晓号角,角声随晨风传遍全城,“谯楼晓角”因此得名。

三、“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词出现在广东省的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1952年),现更多的是一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具体指广东潮汕文化(属岭南三大文化板块之一)影响区域,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义安、潮州、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等称谓。一般认为潮汕地区在古时称为潮州府,如今潮汕地区则主要指潮汕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以及原潮州府丰顺县为潮汕地区。为进一步加快潮汕三市各区县同城化,现已开始规划潮汕三市城际轨道。

篇四:揭阳楼

揭阳楼

回揭阳听到好多人对建揭阳楼有非议,我倒是有保留看法。深圳市玉湖投资集团公司老板黄畅然义捐1.5亿元,穿越千年时空,依汉代风貌重建“揭阳楼”,你拆几栋破平房闹啥意见!

揭阳古邑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公元前214年,揭阳首次以岭南首邑成为两广地区最早的行政区域之一。古代诗人提起潮州多以揭阳代之,中唐的潮州刺史韩愈:“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北宋梅尧臣赠胡况出任潮州知州:“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王安石的《送潮州吕使君》中:“韩君揭阳居”、“吕史揭阳去”;郑侠、徐璋等赞美岭南首邑的“揭阳繁富州......豪家富廪庾”、“揭阳多士天下都,声名籍籍南海隅”等等。

揭阳楼创建于唐朝中期,至今也有1100多年的历史。重建的揭阳楼广场总体布局是以“水上莲花”为主题,主楼四周以小河环绕,寓意古护城河和“岭南水乡”之意。揭阳楼广场主轴为东西向,靠东处为盛鼎广场,西为揭阳城楼,总高38米,总层数为五层,其中城台两层,楼阁三层(含暗层一层)。揭阳城楼前放置9.99米高(寓意久久久、长治久安)、重达58吨号称世界最大最重的青铜方鼎(由上海交大青铜公司精心铸造)。而寓意“博大精神”重达136吨的泰山石,更是为这里平添了一份让人惊叹的壮美。整个揭阳楼广场面积逾30万平方米。

揭阳楼以“汉楼瑞气”之名位“揭阳八景”之首,“汉楼瑞气”压邪道乃民众所望!借梅尧臣的“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远在他乡的揭阳同胞,只能寄望先贤显灵,“更寻贪官迹,架上青铜鼎”!还揭阳以双溪明月!海上日出,江山有待!

篇五:潮汕揭阳 被遗忘的老城

被遗忘的老城

一说到“潮汕”,大家一想到的就是汕头、潮州。而我的家乡——揭阳,大多数是情况是被大家所遗忘。

汕头有美味的牛肉丸让大家胃口牵挂,潮州则有韩愈这位古人所留下的悠久文化底蕴与座座古城,而揭阳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吸引大家的地方。去年寒假我乘着兴致到潮州进行一日游,可是我却觉得有点让人失望,没有期待的那种古香古色的感觉,因为好多都已经被商业化,而最初的牌坊也不见了。回到家,结了三个伙伴,进行了我们说了好久的揭阳老城区一日游,穿梭在小巷里,小时候的记忆源源不断重现脑海,各种美食让我们重温了小时候的美味,可是,欢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担心和惋惜。

坐落在莲花状的中央——揭阳榕城,以多榕树而命名。“波音树下好乘凉”,小时候的童谣如今已找不到相应的对照,外公说,以前在学宫(孔子学府)有八棵老榕树,每次微风吹来,榕树齐齐发出声响,那婆娑的声音就像奏响的交响乐,是最自然的最淳朴的音乐。我一直很想听听这美妙的声音,可是树下的人已散,树,也已不在。

我们几人徒步来到老城区的打铜街,恰好碰上元宵的临近,街上张灯结彩,每年都吸引满游客的石狮桥也开始进行装扮。我们毫不犹豫的扎进桥边的小巷,每条巷子都最都只能容纳一到两人,十分狭窄,要是碰到有摩托车驶过,我们还要不好意思的站到巷子两边人家的台阶上避让。虽然有一两辆摩托车,但这种现代化的工具在小巷也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大路出现拥挤情况,熟悉小巷的人则转入巷子里讨个捷径罢了。当然偶尔的被“哔哔”的喇叭声打扰,也丝毫没有打断我们的兴致。我们沿着小巷不断的拐弯,刚走出一条巷子,随即一个拐弯,又是另外一条由大板石铺成的小道。我们惊讶于只容得一人进入的屋子大门,门外没有如今各种银光闪闪的不锈钢防盗门,而是由最有特色的趟栊和硬木门组成,而小巷里的趟栊又不同于广府地区的西关大屋,小巷里的趟栊是以竖版的形式架构而成,不同于广府的以里外拉收的形式开门,小巷的开门方式则要费上一点力气,小时候住在小巷的妈妈跟我说过,要先把横木下的小木块拔出再把横木抬出,这样第一道门才可以打开。

偶尔我们会无意间闯进别人家的宅院,因为老城区在文革时候做过一些规划,一些宅院高耸的院墙被推倒,因此也就与其他人家融合一块了。现在住在宅院里的大多都是已习惯小巷里宅院里清静生活的老人了,对我们无意间的闯入她们反而不怪我们,反而会笑着跟我们聊天,聊以前的故事。有一户人家的大院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刚走进院子,一进门眼神就被喜庆的“合家欢乐”四个写在红纸上的大字深深的吸引住,让人觉得很是温暖,很有家的感觉。

出了小巷,则是还未被完全开发的大道了,我想路人一定会很奇怪,路上有

这么几个女孩子走路不好好走,反而老是偏着抬着头在瞅着路边的大宅院的大门。其实,我们是在寻找古代的记忆,我们发现有好一些大宅院的大门上依稀的刻着“状元第”,“进士第”,“大夫第”的字样,我们一边拍照一边数着不同类型的门坊,“大夫第”是最多的,也几乎每个大道都有一两家。我们还注意到了有一户挂在门外的红灯笼,上面写着“兵”,看来在古时候这家的祖先应该是在军营里的官人,门两边的对联也印证了我们的猜想——军医。

除了大宅院的大门保留着古代气息外,那新街(街道名称)两边的颇有西式风格的小洋楼也让我们频频抬头,除了那欧式的建筑特色外,我们还发现了在如今色彩艳丽新的牌坊上面,有旧牌坊的印记,每一个牌坊以姓氏命名为主,比如“林氏记”,同时两边各有两只虎雕图案,不经与潮州的牌坊街比较起来,才觉得这种牌坊才称得上牌坊。除了牌坊外,我们还看到了有些家庭门口有一块小铁板,上面印着“五好家庭”,看样子应该是七八十年代的东西,有一些则带着文革的印记,有大大的五星红旗高拱在门顶,有“毛主席万岁”和“为人民服务”的牌坊。

种种种种,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美尽在老城,我们忽略了多少,错过了多少,而现在又在失去多少。看着周边零零碎碎的残垣断壁,一座座新起的穿着古装衣服的新楼房,我们不禁害怕,这种隐藏的文化也会逐渐的消逝。老城区已经被拆迁得差不多了,好多小时候的记忆已经再也找不回来。我还记得那跨过潺潺小河的古桥,古桥旁边的红花,还有那个追着在河里漂流的花的我。可是,再也回不到过去,也再也找不到过去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