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王冕画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20:48 高中作文
篇一:少年王冕
24、少 年 王 冕
六灶学校 何永胜2015.1.8
教材分析:
《少年王冕》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冕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的道理,更要体会王冕为什么要下功夫,他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是为了更好地孝敬自己的母亲,从而归结为一个“孝”字。
全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承上启下,转承自如。本课按时间线索记叙了王冕七岁父亲去世,靠母读书,家境贫寒;十岁替人放牛,却仍不忘读书学习;十三四岁边放牛、边学画;十七八岁终成为“画荷花的高手”,离开秦家,在家绘画读书,仍不忘孝敬母亲。课文另一个特点是语言准确、洗练、形象,对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极为细腻传神。
学情分析:
《少年王冕》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先分层理解、再联系全文体会人物特点。十岁时,母亲为生活所迫,让他去放牛,王冕说在学堂“闷得慌”,放牛“倒快活些”,还说他依旧可以“带几本书去读”等,一个孝顺母亲、热爱学习的小王冕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接着,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学画的经过,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他奋发自强的毅力,并由此进一步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在品读时,只有联系全文,才能全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其形象真实、丰满起来。
教 学 重 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
教 学 难 点:学习人物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方法。
教 学 方 法: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过程预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2、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过程预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近——(齐读)《少年王冕》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少年王冕的成长经历:
王冕元末明初人,七岁时______________,十岁时______________,十三四岁时______________,十七八岁时______________。
(先指名说,再出示答案。)
2、出示: (齐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师:小王冕,自幼家境贫寒,随着他的成长经历,让母亲感到欢喜的地方无处不在。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1、提出自读要求。
出示(指名读):默读课文,画出王冕让母亲心里欢喜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母亲欢喜的原因,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
2、交流预设:(生读出句子,说出体会,指导读。)
语段一: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
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师:王冕的话,母亲为什么感到欢喜?(板书1孝敬母亲 好学)
重点:王冕真的“闷得慌”?(体会他的言外之意)
出示:母亲: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2)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王冕从母亲的话里感受到了什么?
(3)师:母亲通情达理,但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无可奈何呀!但王冕理解体谅母亲的难处,懂得安慰母亲,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们来读一读王冕母子的对话,体会一下她们的心情吧。(指名读。)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生齐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二: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1)师: 你从哪儿读出母亲的欢喜呢?想想王冕会怎么答应母亲呢?先读一读写母亲的句子再回答。(提示关注语言和动作)
(2)出示: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生答。
师:是呀,王冕一一答应,如此听话懂事,母亲虽含着眼泪,但——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三: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1)师: 你又从哪儿读出母亲的欢喜呢?生说用色显示。
交流预设:
师:王冕第一次见到腌鱼腊肉了,他会想??过了几天,王冕又有腌鱼腊肉,他心想??(反复追问,理解总舍不得,体会孝敬)
师: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为的是(反复追问)(板书 刻苦好学)
(2)师: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留给母亲;舍不得花点心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让我们感受到王冕的孝顺与好学,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其实就是王冕的一份真诚的孝心。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份孝心读出来吧。齐读这一节。
(3) (出示——生读):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四: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1)感悟道理
师:十三四岁的王冕都懂得了哪些道理呢?。
相机出示: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师:你读懂了这个道理吗?齐读,读出王冕的决心。
师:王冕怎么会想到这个道理的呢?(引导说出是受到雨后美景的启发)
(2)欣赏美景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师:(生充分读。)这雨后七泖湖的景色美吗?美在哪?
预设:动词的准确使用使用,描摹了景物的动态。
一个“镶”字写出了黑云与白云的搭配非常的美丽。“透”阳光只能是从黑云里透出来,而不是直接照射到地面上。“洗”写出了树枝的干净、清新与滋润。
师:王冕眼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赞美一下王冕看到的荷花呢?
预设:色彩对比强烈而丰富。
同学们,王冕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色彩呢?
预设:王冕是按什么顺序欣赏雨后美景的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诵读记忆
师:我们学会了欣赏雨后七泖湖的美,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名读)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图片,配乐指名读)你们可以轻轻地读出画面上的文字。
师:同学们,景色如此美丽,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留在心里呢?生读背,指名背。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光_____________,照得___________。山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湖里有____________,花苞上___________,荷叶上___________ 。
(4)感受刻苦
师:你们通过诵读的方式把美景留在心里,王冕打算怎么做呢?(学画荷花) 师:文中是怎样介绍王冕学画荷花的呢?生读
出示: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毫不气馁,持之以恒) (三个月之后)
(技艺高)文中又是怎样夸奖的呢?你来读一读。
师:你们想欣赏王冕的荷花图吗?
师:你想到用什么词来赞美王冕所画的荷花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逼真)
师:俗话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没有老师指导的王冕,在这三个月里会怎么做呢?
出示:(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写出后指名交流)
起初画得不好,但王冕___________。为了画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他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中、放牛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夜晚的睡梦里??)
(5)享受成功
师:就让我们一起向王冕的母亲汇报一下吧!(生读)起初画得不好,但他毫不气馁,三个月之
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师:由于王冕的勤奋。他成了画荷花的高手。这时更让母亲感到欢喜的是—— 生读出句子。王冕得了钱,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师: 拿着好东西,母亲会满心欢喜地想(追问):
师:乌鸦反哺。成功的王冕也知道报答母亲,这就是孝心呀! 出示: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语段五
(1)师:还让母亲欢喜的是什么呢?
生读,出示: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2)师:这段话中哪些情景让母亲欢喜?
预设:用牛车载着母亲,王冕对母亲这样孝顺很让人感动。
师:说到这个载,老师想请同学们看这两张新闻图片。出示图片:六旬孝子骑三轮载八旬母亲游玩。退休女教师拉板车载母旅游。“载”可是一个沉甸甸的,充满爱的字眼(出示范字),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呢?你们想写一写它吗?
生写一遍,师生评价,再写一遍。
预设:王冕的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地画画读诗,持之以恒地孝敬母亲。
(3)师:伴随王冕成长的是一颗永恒孝心。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下王冕的那份孝心。(生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短暂的一节课,让我们见证了王冕的成长,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正在长大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师:是呀,王冕被称为儒林楷模,学者榜样。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许多优秀的美德,孝敬母亲,勤奋学习,锲而不舍。他凭着刻苦好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更好地孝敬了母亲,让——生读 母亲心里十分欢喜。老师也更希望同学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时时让自己的——生读 父母心里十分欢喜。
2、 拓展,作业。
师:少年王冕的故事出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部书共有56个故事。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王冕正是因为他的刻苦好学与孝敬母亲,深深打动了作者,被排在这部书之首。请同学们搜集王冕的故事读一读。
师:王冕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诗人,请同学们搜集王冕的诗背一背。
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刻苦学画 孝敬母亲
选择一个场景,展开想象。 五(1)班:________
起初画得不好,但王冕___________。为了画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他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中、放牛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夜晚的睡梦里??)
选择一个场景,展开想象。 五(1)班:________
起初画得不好,但王冕___________。为了画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样,他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烈日炎炎下、狂风暴雨中、放牛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夜晚的睡梦里??)
篇二:王冕学画
《王冕学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节。
3、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
4、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2段。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难点: 通过学习本文悟出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的道理,即不仅是勤学苦练,而且把荷花当做了自己的朋友。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画?(自由说)。
2.揭题:古时候有个孩子,也喜欢画画。这个孩子名叫王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每人读一段,一人读一人听,检查是否还有不认识的字。
3.老师带来了生词娃娃,比比谁是识词能手?课件
一阵 清晨 傍晚 当成 灰心 开始
夕阳 鲜艳 买纸 采来 穷 钱
古时候 满湖生辉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1)指名读、齐读; (2)开火车读。
4.指名分段读课文,有针对性的评价。(优点、缺点引领合理评价)
三、细读理解。
过渡:王冕学画,画了什么?(荷花)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2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____”勾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汇报,出示:
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1)齐读 (2)出示词卡:鲜艳
(3)指导观察“艳”字字形。(左边是“丰”,右边是“色”表示色彩丰富。)
(4)冬冬在“语文天地”47页的“金钥匙”里已经告诉了我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
(5)指导学习“鲜”。(左边一个“鱼”,作为部首变“横”为“提”,右边一个“羊”,表示味道鲜美。)
3.比较句子。
出示: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
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1)指名读,体会一下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2)第二句好,运用了两个词:“清水滴滴”和“滚来滚去”(读词,贴词卡)
(3)孩子们,想象一下,水珠滚来滚去想什么样?(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4)看到这么晶莹剔透的珍珠还在滚来滚去是不是像个调皮的孩子呀!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开心、快乐)带着你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出示: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4.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种场景?美吗?带着这种对美的享受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出示: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5.过渡:看这到么美丽的荷花,如果你是王冕你舍得离开吗?(舍不得)你会怎么样?
6.王冕也和你们也一样,他也舍不得离开, 难怪:(出示)
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1)理解:出神。“出神”是什么意思?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入迷、陶醉)的意思。
(2)翻到“语文天地”照样子写句子,写一写。
(3)从“出神”一词,不难看出王冕被荷花深深吸引住了,所以他极力想要把它们画下来。该怎么读好这句话?(感叹号:读出感叹的语气)
(4)指名读句子,读出感叹的语气。
7.这些美丽的荷花在雨后的晴天,在湖水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极为奇妙的画。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荷花的美吧。 出示: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鲜 艳 买 采
2.组一组词,并选择词语造句。
3.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一说书写时注意什么。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评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鲜 艳 买 采
2.互相检查批改。(写得漂亮的奖励3颗星,写对的奖励一颗星。 )
二、继续学习第三、四段。
1.出示:(齐读)
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得出神,心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2.孩子们,王冕心里想把荷花画下来,画下来了吗?(画下来了)王冕画得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孩子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用“ ”勾画出相关语句。)
3.指名读。出示: 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1)观察“采”字字形。 (2)指导部首“爫”头。
4.刚从湖里采来的荷花是什么样子? 出示并齐读:
大雨过后,夕阳照得满湖生辉。湖里的荷花更鲜艳了,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5.为什么会画出这么好看的荷花呢?请孩子们,轻声读3、4自然段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6.指名汇报。 过渡:要画好荷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王冕是怎样学画荷花的?你找到了哪句句子。
(1)出示并齐读:开始怎么也画不好,可是他不灰心。(板书:画不好 不灰心)
(2)从这两个词,不难看出王冕学画荷花肯定遇到过困难,你能想象出他会遇到哪些困难?而他又是怎样坚持的呢?
(3)出示:
天刚亮时,他......... 天快黑了时,他??? 下雨时,他???
烈日炎炎时,他?? 颜料和纸用完时,他??
(4)孩子们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选一个内容说一说。(指名说)
(5)小结:孩子们发现了没有,如果用“开始怎么也画不好,可是他不灰心”作为开头,孩子们刚才所说的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就成了一段很精彩的话。
7.还有哪里可以看出王冕是怎样把荷花画好的?
出示:
他仔细观察荷叶和荷花的形状,观察清晨傍晚、雨前雨后荷花的变化。他天天跟荷花在一起,把荷花当成了好朋友。
(1)读到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2)原来王冕要把荷花画好,光靠不灰心,光靠坚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观察形状和变化,(板书)更重要的是,把荷花当成好朋友。(板书)
(3)所以,那(出示并引读)
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8.从王冕学画这件事你知道王冕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明白了什么?
(1)生:是一个有志气,在艰苦的环境中自觉地学习,不怕艰苦,勤奋好学的孩子。
(2)生: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否则就学不好。
9.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体会王冕学画的过程吧。 三、拓展延伸。
王冕刻苦学画,不但学会了画荷花,长大以后,还成了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和诗人。看,这幅墨梅图《墨梅》诗就是他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写一写生字。
2、课后背诵课文第二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墨梅》这首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
王冕学画
篇三:王冕学画
《王冕学画》
宝国老镇中心小学 王灵红
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荷花照片,背诵描写荷花的句子,来感受荷花之美,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再将王冕画的荷花图与之相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王冕的画技精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故事性的文章易于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浅显道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他画的荷花就像真的似的”这句话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本领要有恒心,肯下苦工夫才有可能成功。体会王冕的孝心,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教学重难点:
3、通过学习本文悟出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的道理,即他勤学苦练的结果。同时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激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漂亮吗?
出示课件:荷花图
说说画中的是什么?
师小结:孩子们,这幅美丽的荷花图和这个词语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动人的小故事。请打开教材,让我们一起去走进这片美丽的荷花池,感受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1)初读 :利用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 :做到不丢字不落字。
(3)默读:标出自然段。
2、在这么美的荷花图的映衬下,在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也想读一读。
师范读,生思考: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小组中交流,派代表汇报) 小结:我们知道小王冕生活在古时候,那个时候的一切都很落后,没有照相机,也没有摄像机,不能拍下想留住的瞬间的美景。人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那些美丽的瞬间。画出一幅幅精美的画,让我们今天也能欣赏到那时的美。
三、精读课文。
(一)体会荷花的美
1、默读课文。
要求:画画描写景物描写的词语或句子。
2、交流。
谁想和我们分享你的词语呢?
(如:乌云密布、满湖通红、更鲜艳、粉红的花瓣、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水珠滚动)
3、课件出示这些描写景物的词语(句子)。
(学生领读,指名读)
4、出示课件(对比大雨前与大雨后,荷花的不同景象)
(1)说一说你更喜欢荷花哪个时候的景象?
(2)同桌互相说一说彼此的理由。
小结:雨后的荷花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5、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
王冕看得出神了,心想:要是能把它们画下来那多好哇!
(1)从这句话中我们读出小王冕有什么的想法?
(2)哪些词语表现了王冕做事很专注?
板书:出神了
再次读描写景物的句子,同桌互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小结:是雨后荷花娇艳欲滴的美让王冕如此出神,不想忘记这美,想要描绘,
又有了要记录的想法。
6、配乐读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画画他学画的过程。
3、自由发言
谁想把你的理解和我们分享?
(王冕用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颜料,还找了纸;他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买来画画用的材料)
4、出示:王冕用平时省下来的钱买了画笔、颜料,又找了一些纸,学画荷花。
(1)读带颜色的字
(2)这个字表现的小王冕的什么精神?
教学提示:古时候的纸张不像现在,那时候纸很珍贵,一般人家是用不起。这给小王冕的学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他退缩了吗?又是怎样做的呢?
(懂得节俭,不乱花钱,体谅父母的辛苦用自己节省的钱完成梦想)
小结:孩子们,这么一位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放牛娃,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寒,放弃梦想,更没有因为要完成这个梦想而要求父母什么。他在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这个目标。
5、孩子们再去体会小王冕的艰苦。
(再次读王冕准备画画材料的句子)
6、这个目标是那么容易就达到了吗?请同学们继续去发现。
要求:(1)读王冕学画过程。
(2)小组交流,推荐汇报。
(他不灰心;王冕坚持练习画得越来越像好;他做事认真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我们应该像他学习)
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做事懂得坚持,克服困难,通过不懈努力总会达到目标,取得很好的成绩。
7、 写作训练
看到王冕如此努力,你们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接着这句话写
王冕,我想对你说:
(出示课件)听:王冕在对你们说什么?“朋友们,你们也很棒!只要好好学习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我要更加努力,带给你们更多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努力,带给爱我们的爸爸、妈妈骄傲!”
四、总结明理,扩展延伸。
《王冕学画》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多种读书的方式尽情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读中感受荷花的美丽。而且在这节课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独特的优越性也越发突现出来。语文课堂中引入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想象和图片对照,我们发现充满乐趣的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课堂上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情合一,让情感共鸣于课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气氛,为学生能触景生情,领略文章情调,以情传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想象的基础上,图文结合,赋予语言文字以情感。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是有个性的。只有头脑中经过想象后的语言,读出来才是有生命的。否则,孩子读出来的语言文字是生硬的,是模仿的、是缺少了自主体验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描写雨后荷塘的语句是优美的,是极富感染力的。我在教学时并没有让学生一上来就看图片,而是让学生在自己读的基础上,说说你读完后头脑中想到了什么画面,接着用你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你想到的画面,随后教师在学生迫切想看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时,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些图片,学生在欣赏图片时就会自然而然和自己头脑中的想象相融合,擦出情感的火花,最后教师让学生把画面变成语言文字再读句子,这时的文字在学生的眼里就不单单是文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是份份喜爱之情。学生读时是愉悦的,
是放松的,是能读出真情实感的。但是在本环节中,学生自主想象的效果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没有想象到画面。
二:注重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回答的信心。
在这节课上,我注重了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特别是采用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发言,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一些鼓舞,使他们消除畏惧、害羞感,当学生思维受到堵塞时,适时地给学生一些引导,使他们“拨开浮云见明日”,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我也避免用“很好”“挺不错”等词语带过,到底学生“好”在哪里,“不错”在哪里,基本上能一一指出,注重了评价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我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会学生从课题中大胆质疑,并从读中去释疑,从读中去感悟,初步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这样,整个教学就是建立在“设疑引学——辩疑解难——释疑巩固”的过程中。具体做法:在引出课题之后,我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朗读课题之后问道:你们看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随即同学们就说道:我想知道王冕学画什么?为什么要学画画?又是怎样学画画的?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之后,我就将他们的问题归纳为3条通过媒体展现出来,接着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的范读,最后再来解答。对于学生的解答我给予肯定,不否定他们的回答。
篇四:《少年王冕》精彩教学实录
《少年王冕》教学实录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 看老师写课题 — — 《少年王冕》 , “冕” 的上半部分是 “冒” 字头, “ㄇ” , 最初是表示扎在头上的头巾, 里面的第一横是表示发髻, 第二横表示发髻下面的眉毛, 发髻和眉毛是不能和头巾连在一起的, 所以这两横既不能靠左也不能靠右。请大家齐声读课题。 (生读) 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这些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字音。
师: 这儿, 有两个字要提醒大家注意。 (映示幻灯) “载”是一个多音字, 你能根据它的不同意思, 为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吗?出示: 载zǎi ①年; ②把事情记录下来。 载zài ①用运输工具装; ②充满 (道路) ; ③表示两个动作交替或同时进行, 相当于 “一边??一边??” 载笑载言 载入史册 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怨声载道 三年五载
师: 那么, 文中的 “载着” 的 “载” 读什么音? (生齐答zài)汉语中, 一字多音是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 有时, 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辨别读音, 明白了吗? “隔壁” 的 “隔” 的右半部读lì, 表示古代的一种炊具, 相当于瓦罐。瓦罐值钱吗? 生: 不值钱。
师: 当年的瓦罐如果放在今天, 就非常值钱了, 那可是文物啊! (板书: ¥) 这个符号认识吗?
生: 人民币的符号。
师: 是的, “鬲” 在当时是不值钱, 所以看清楚了, 这里面只有一横, 不能写成人民币的符号。下面请大家在书后第3题旁边的空白处, 临写一个 “隔” 字。
师: 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来读书, 谁想读? (生试读)
师: 读书就该这样, 要老老实实地把课文读通读顺。像这位同学, 还能读出一些感情来, 就更好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比较长, 而且要求背诵, 谁愿意读?
(生读的过程中, 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 )
师: 你读得也很好, 只可惜把一个多音字的音给读错了。其他的同学听出来了吗? 生: 他把 “闷mēn热” 读成了 “闷mèn热” 。
师: 嗯, 听得很仔细。课文第2自然段中有 “闷mèn得慌” , 这儿有 “闷 mēn 热” , 能告诉我们怎么区别这两个字音?
生: 我觉得吧, 天气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念“mēn” , 而心里觉得烦躁, 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念 “mèn” 。
师: 很好, 这就是根据字的意思来区分它的读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 (生读)
师: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批注, 相信大家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请大家选择一处自己认为最得意的批注谈一谈, 它可以是一个词, 一句话, 也可以是一段话, 甚至是一个标点,当然也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和理解。
生: 我觉得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 比如 “王冕得了钱, 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 还有 “春光明媚的时候, 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 到村上湖边走走。 ”
师: 你关注的是王冕的为人, 说得有理有据。 (板书:孝顺)
生: 我想补充, 王冕还很勤奋刻苦,他舍不得花秦家给的点心钱, 积攒下来到书贩子那儿买书看; 放牛的时候, 还坐在柳树阴下看书呢!
师: 确实, 王冕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板书: 勤奋)
生: 我觉得王冕还非常懂事。课文第2自然段中写母亲让他放弃学业, 给人家放牛, 他却说: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 ” 他这是为了安慰母亲, 好让母亲放心。
生: 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写王冕放牛, 第二件写王冕学画。
师: 你关注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的概括能力很强。那么, 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记叙了两件事情?
生: 课文的第2~4自然段主要写了王冕放牛, 第5~6自然段写王冕学画。
师: 这样一来, 文章自然而然就分为了四段, 请拿出笔,用双竖线做上标记。 生: 我发现这篇文章是按照王冕的年龄顺序写的。
师: 很好, 你关注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 文章从王冕七岁开始写起, 然后写到十岁, 再写到“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 也就是十三四岁, 最后写到十七八岁。
师: 你有一双 “火眼金睛” 。这条年龄线索隐藏在文中,留心了才能捕捉到。其余的同学发现了吗?请你们拿出笔, 圈画出这些表明年龄的语句。
师: 同学们, 课题是 “少年王冕” , 于是作者写了王冕七岁一直到十七八岁, 这12年间的生活经历。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 看看作者详写了王冕几岁的事情, 略写了几岁的事情, 哪几岁没有写?
生: 作者详写了王冕十岁时放牛以及十三四岁时学画的事情, 略写了七岁丧父和十七八岁成才的事情, 而八九岁、 十五六岁没有写。
师: 请大家思考一下, 作者这样安排写作顺序和详略,有哪些好处呢?
生: 按照年龄顺序来写, 显得有条有理, 层次清楚, 而且与 “少年王冕” 这个题目相吻合。更重要的是, 如果每个年龄段都去写的话, 会给人留下 “记流水账” 的感觉, 分不清重点了。
生: 我想补充的是, 这样写能够突出重点, 更能让我们看出王冕是一个懂事孝顺, 勤奋好学的人。
师: 是啊, 用典型的 “放牛” “学画” 这样的事例来表现人, 塑造人, 能使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生: 这样写有详有略, 使得重点突出了。
师: 体会得真不错, 不但有详有略, 更重要的还有舍弃,这样就使得事例集中而突出, 能够更好地为塑造人物而服务。同学们不用老师教, 就已经读懂了许多, 真了不起。那么, 你们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呢?请提出来。
生: 我不知道 “黄梅时节” 是什么意思?
师: “黄梅时节” 指的是春末夏初, 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的梅雨季节。在这段时间里,正是梅子发黄成熟的时候, 所以称之为 “黄梅时节” , 又称为“黄梅天” 。
生: 我想问的是, 王冕学画荷花, 起初画得不好, 为什么三个月之后, 便大有长进, 那荷花的精神、 形态、 颜色, 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师: 是啊, 王冕是自学成才, 没有名师指点, 他的进步为什么这么快呢?文章没有明写, 谁来猜猜看。
生: 我来猜。王冕读书勤奋刻苦, 学画也一定如此, 所以在这三个月中, 他花了很多的心思, 才有这么大的进步,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
生: 我在书上找到这句话,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 这说明王冕已经立下了雄心壮志, 俗话说 “有志者事竟成” , 是志向使他有了无穷的动力, 所以, 他才能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取得如此进步。
师: 言之有理。我还有个疑问,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王冕说的这句话。 “娘,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课后习题 4 围绕这一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 母亲让王冕放弃读书, 去给人家放牛, 王冕这样说, 是不是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谈谈你的看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生: 我的看法是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师: 究竟是想, 还是不想, 这就是我的疑问。 (板书: 想?不想? ) 不管你持何种见解, 都得以理服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在文中找寻依据, 把你的发现及时圈画下来, 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准备交流。
生: 我觉得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 我从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看出来。如果不想读书了, 又何必在放牛的时候带着书去读呢?
师: 是啊, 想着在放牛的时候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足以看出王冕是个好学的孩子; 这么好学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同学们发现没有, 文中也有不少细节是反映王冕的勤奋好学的, 找找看??这样一个抓住任何机会, 一有空闲就读书的好孩子, 怎么不想在学堂里读书呢?
生: 我来补充。母亲怕耽误王冕, 但家庭贫困,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跟王冕提出放牛的想法。王冕说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这是为了安慰母亲, 并不是他真正的本意。 师: 理由充分。这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故意说自己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是要让母亲放心。这是一个多么懂事、 孝敬母亲的孩子啊。 (指向板书) 现在这 “想” 的后面的问号, 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 (能) 如果你是王冕, 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段话呢? (生读)
师: 下面, 请持 “不想” 意见的同学发言。其余的同学如果觉得这两种理解都可以的话, 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 我觉得王冕这么懂事、 孝顺, 他看到自己的母亲这么辛苦, 想减轻母亲的负担, 所以, 有可能真的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生: 我想补充, 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 是因为他可以在放牛的时候读书, 这样就能一举两得, 既减轻了母亲的负担, 又读了书。
师: 综合两位同学的意见, 可不可以这样说 — —王冕想读书, 但由于家境原因, 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而是想在放牛的时候读书。 (生点头)
师: (面向全体学生) 同意这两位同学的意见吗? (同意)同学们, 课文第2自然段开头有这样的语句,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 , 我想问, 这是怎样的三个年头? 生: 是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
生: 是父亲去世的三个年头。
生: 是母亲做针线活供王冕读书的三个年头。
师: 这是父亲去世、 母亲做针线活、 年成不好的三个年头, 王冕生活的那个时代是 “男耕女织” 的农业社会 (板书: 男耕女织) 。缺少 “男耕” , 仅凭 “女织” 做些针线活来赚钱维持生活, 还要供王冕读书, 家庭的贫寒、 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也难怪母亲会这样说 — — “孩子呀, 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 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 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
师: 从这句话中, 你体会到母亲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了吗? (生读)
师: 这是一位无奈、 难受、 愧疚的母亲。文章还有一处描写母亲的细节, 请大家找出来。 (幻灯映示) 自己读一读,然后想一想, 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 这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我从 “理理衣服” “含着眼泪” 体会到的。我们平时遇到什么事要出门的时候, 妈妈总会亲切地帮我们 “理理衣服” ; “含着眼泪” 说明母亲心疼王冕, 毕竟他才十岁啊!
师: 你关注到了两个细节, 并且能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 这种阅读的办法真好。老师想问
大家, 为什么母亲 “含” 着眼泪, 而不是 “流” 着眼泪呢?
生: 我认为母亲不想让王冕看见自己流泪, 怕王冕伤心难过, 所以强忍着不使眼泪流出
来。
师: 一字之差是小, 但情意差别就大了。用 “含” 更能体现出慈母的情怀。阅读的时候, 我们只有细细揣摩, 才能咀嚼出词语的滋味来。就在母亲说的这句话里, 有一个词语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仔细看, 用心想, 看看是哪一个?
生: 我觉得是 “小心” 。母亲担心儿子做事不认真, 会受到秦家人的责罚。
生: 我觉得是 “早出晚归” , 因为秦家人对王冕很好, 但提了一个要求, “做事要勤快些” 。所以母亲要王冕 “早出晚归” , 尽心尽力地做事。这样, 秦家人不但不会责罚他, 而且会加倍地对王冕好。
师: 是啊, “晚归” 比 “早归” 更加能够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就在于此。如果不去留意, 不去揣摩, 我们还能品出这般滋味吗?
师: 一个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这三个细节的描写中 (点击 “理理衣服” “含” “晚归” ) , 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子女无比疼爱的慈母形象。要不是家庭实在困难, 母亲是绝对不会让年仅十岁的小王冕辍学放牛的。同学们, 在这三年中, 如果你是王冕, 你可能会看到、 听到些什么?
生: 我可能会看见, 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了, 皱纹越来越深了。
生: 我可能会看见, 母亲在油灯下熬夜做针线活的身影, 不时还捶着自己的腰。
师: 如果你是王冕, 目睹此情此景, 听到母亲此时要你放牛的要求, 你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吗?你能一心只读书吗?你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上课吗?你会怎样想?
生: 我会想, 母亲的担子太重了, 我这么大了, 该为家里出点力了, 放牛的时候也可以读书嘛。
生: 我会想,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学堂里读书了, 我要去放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好让母亲减轻些压力。
师: 是啊, 现在也只有放牛才能减轻家庭的负担, 才能为母亲分忧, 所以你毫不犹豫、 故作轻松地说 — — “娘,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
师: 现在这 “不想” 后面的问号能擦掉换成感叹号吗?(能) 如果说王冕想在学堂里读书, 那么善意的谎言折射出王冕的好学与体贴; 如果说王冕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那么焦灼的心情包蕴着王冕的懂事与孝顺。想也好, 不想也罢,这都是王冕孝心的真实写照! 师: 王冕不仅是著名的诗人, 还是一位画家。他之所以产生学画的念头, 得益于一次雨后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练读, 争取读出感情来。 (生读指名读)
师: 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朗读, 争取通过朗读把这幅美丽的画面, 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谁愿意?其余的同学闭上眼睛注意听, 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 (生读)
师: 读得真好!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 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把这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生: 作者在写这段话的时候, 用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比如 “黑” “白” “通红” “绿” 等。
师: 这样一来, 画面上的色彩就丰富艳丽了。
生: 我发现作者是按照 “空中 — —山上 — —山下” 这样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 师: 是啊,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画面上的景物就有了层次, 错落有致。
生: 我还发现作者用了 “镶” “透” “照” 这些动词, 写出了动感。
师: 动静结合, 画面就生动了。同学们, 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美的语言,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然后再试着背一背。 (生读背)
师: 同学们, 学到这, 我又有一个疑问了。文题是 “少年王冕” , 在这儿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呢?请你小声地再去读一读这段文字, 结合王冕的生
活经历, 及王冕这个人想一想, 这样的描写还有别的作用吗?
生: (冷场)
师: 上学期我们学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这篇文章, 那散发香气, 能够拒虫的樟树, 象征着一身正气宋庆龄。那么,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段话, “阴云” “ 大雨” 象征着什么?
生: 象征着王冕以前那段艰苦的生活。
师: 那么, 雨后那美丽的景色又预示着什么呢?
生: 我想, 可能是预示着王冕那段苦难的生活要过去了, 从下文也可见他的生活出现了变化。
师: 那么, 荷花又喻指谁呢?
生: 我想指的是王冕。荷花散发清香, 就像王冕那纯洁的品质。
师: 答得不错。荷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 我们一起来看这么一段话, 相信你的理解会更深刻。 (幻灯映示 《爱莲说》 节选)
生: 我知道了, 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王冕就是人中的君子了。
师: 同学们, 借景写人, 即景抒情, 这就是吴敬梓这位大家的匠心所在。今后我们在阅读写人、 记事这一类文章的时候, 对于写景的段落也得好好体会和玩味, 这样才能读出 别人读不出的内容。
师: 同学们, 《少年王冕》 选自 《儒林外史》 , 这部书写了近200个人物, 却只有一个人是吴敬梓心目中真正的君子,他就是王冕。王冕是真君子, 不仅因为他孝顺、 勤奋, 他还被人们誉为 “儒林楷模, 学者榜样”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儒林外史》 的第一回, 从中一定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原因。
篇五:王冕学画
《王冕学画》教学案例 王金蓬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王冕学画》。这篇课文,讲的是元朝著名画家王冕小时候学画荷花的故事。课文共三段,先讲王冕小时候爱读书;接着讲王冕看到雨后的荷花很美,想把它画出来;最后讲经过刻苦练习,王冕的荷花画得很好。本单元围绕“画”这个主题,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用美术的手法来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学习借助课文的插图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读了课文,并且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已经基本能够通顺的朗读课文。因为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所以学生们在读的时候也比较感兴趣。课前我还让学生搜集了一些王冕的故事,孩子们对王冕的成长充满了好奇,而且对他充满了敬意,一个放牛娃,最后变成了一个大画家,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呢?孩子们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前我们铺下了一个大问题,也激起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设计理念:对于王冕在学画中遇到的挫折、艰辛,课文中是一笔带过的,而我则通过引导让学生具体说出王冕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从而既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又让学生从王冕的身上得出学习贵在坚持的真谛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认读“一阵 满湖生辉 清水滴滴 滚来滚去 清晨 灰心”等生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写王冕观察荷花和刻苦学习的句子,知道王冕的画画得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
3、结合学习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2段。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文悟出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的道理,即不仅是勤学苦练,而且把荷花当做了自己的朋友。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冕学画》,介绍王冕。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质疑师小结:(1)谁学画?(2)学画什么?(3)为什么要学画?(4)怎么画的?(5)画得怎么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录音,欣赏画面。
2、你们听得可真仔细,想读吗?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42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想办法读准字音(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请教同学、老师)。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学生自学生字
有些同学把课文读的又快又流利,接下来,我们一起步入“识字王国”,这里有18个生字朋友,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认识它们,记住他们,了解他们。(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识字、记字方式来学习)
2、同桌互相交流:每位同学把你记得最好的方法,讲给对方听。
3、同学质疑,教师解答。
4、检查生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集体读)
5、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开火车读,并造句。)
大家的词语读得真好,相信大家课文读的最棒,因为会学习的孩子都会读书,我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的自然段。
6、你最喜欢课文的那一段,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师生评价,谁愿意挑战他?喜欢的同学共同读一读。)
三、自学写字,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说说怎样记住它,然后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古、候、穷、夕、鲜、艳、买、采。
2、小组内自学写字(步骤:读一读字音、说一说记法、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想想生字笔顺。)
3、师提示"鲜、采"的笔顺及"鲜"“采”的字形、偏旁。
采:(课件演示这个字,上边爪字头用红笔突出出来。)这个偏旁是“爪子头”。
买:(电脑提问:“买”这个字第六笔是什么?点。)
穷:(电脑演示奇字的书写顺序,这个字的偏旁是“穴字头”。) 艳:(电脑演示笔画顺序,请学生一起书空。)
第二课时
一、出示本课的词语,开火车读。
大家的词语读得真好,相信大家课文读的最棒,因为会学习的孩子都会读书,我们都是会学习的孩子,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故事。
二、读课文,感受美景及王冕学画的过程
思考:
1、通过读文,你们觉得王冕是个什么样的人?
2、通过课前查资料,你们对王冕还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课文的内涵,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了王冕的生平,知道王冕擅长画梅花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更深入地了解王冕。】
三、学习课文,挖掘内涵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朗读课文。⑴集体朗读。⑵个别朗读。
2.思考:
⑴通过朗读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生1:“王冕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2:“王冕家很穷,他上不起学。”
⑵“他一边给人放牛,一边找来书读。”说明了什么?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师进行拓展:“王冕在放牛的过程中因专心读书以致于丢了牛而遭到了主人的责打,即便如此王冕仍没有放弃学习。”)
⑶设问:王冕的书是如何得到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时间、人物、故事的起因。“他一边给人放牛,一边找来书读”。让学生理解王冕在生活的艰辛中仍不放弃学习。第三个问题主要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王冕省下吃饭的钱买书,从别人那里借(要)来(旧)书。让王冕的形象逐渐具体起来,为后面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了解王冕学画的原因。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⑴个别朗读,教师指导。⑵分组朗读。⑶男、女生分别朗读并相互点评。
2、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第三、第四句话。
(1).自由读,标出有几句话。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