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声音的变化板书设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5:17 体裁作文
声音的变化板书设计体裁作文

篇一:《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喻伯军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喻伯军

版本:教科版四上《声音》单元

为什么选择这个内容进行教学?

1、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学生、成人都很容易搞混,这对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

2、这个内容的教学不容易,平常教学中往往走向太深,学生搞不懂。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得到,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把学生学习的概念分解,定位于前概念,在现象上做文章是合理的,只要观察到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就够了。

3、经典设计和材料,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基础不够,往往学了之后仍然是糊涂的,因此要增加体验、加强判断标准,从而解决困难,突破难点。

4、对教材的处理:回避杯子的音高变化,因为影响的因素太多,变化很复杂;回避橡皮筋的音高变化,因为一开始学生很难听出来,连音乐教师也很难分辨。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容易分辨音高的乐器,降低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有利。

5、想尝试一下常态课怎么上好《声音的变化》这个内容,同时尝试一下“给学生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的教学形式。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就越低。

2、通过猜测和验证,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3、激发对乐器的研究兴趣。

器材准备

1、学生每组一个铝片琴、口琴、吉他、钢尺,每个人4根吸管、剪刀。

2、教师:铝片琴、口琴、吉他、音叉、钢管、成品吸管乐器、橡皮筋、宽胶带

纸等。

重点

学生能分清楚音强和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见学生时,相互熟悉,相互提问。

2、教学调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钢尺和皮筋实验。

3、每个人发一根粗吸管,试试学生能否吹响。教学生吹响吸管的方法。

4、要求学生带一些乐器:口琴、竖笛、吉他、二胡和小提琴等,了解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5、每人带一把圆头剪刀,制作乐器时使用。

课堂教学

一、声音的强弱(5分钟)

1、引入:熟悉周围环境,试试话筒,给大家问好。叫大家说说地方话:你们好。

2、拍手游戏:按照强弱弱的节奏拍手、拍桌子,说说用力的强弱,跟声音的强弱有什么关系。【意图:强弱弱的节奏和词语,让学生建立起声音有强弱的概念,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3、请你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检测学生对声音强弱的认识以及前概念,此处学生有可能把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混合起来】

板书:声音强(大、重、响) 弱(小、轻)

【声音的强弱作为铺垫,本节课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因此这部分占用时间不能多】

二、声音的高低

(一)对声音高低的认识(3分钟)

1、提问:声音除了强弱变化之外,还有高低变化,你知道声音的高低是怎样变化的吗?【了解学生对声音高低的认识,区分强弱和高低】

学生展示对高低的认识,请学生发出声音的高低。

2、体验声音的高低变化:唱音阶。教师示范唱出1-7【这里很重要,为学生判断

声音的高低打下基础】

3、学生跟着教师唱音节,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

小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轻、小和响、重;高低就是我们音乐课里所学的1234。【教给学生判断标准】

(二)研究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20分钟,其中汇报5分钟,应用5分钟)

1、乐器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音调),出示铝片琴,观看铝片。敲击(不让学生看到)铝片琴,猜测:铝片琴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跟什么有关系。

学生猜测:

【估计很多学生会有铝片越长声音越高的错误认识,因此接下来的研究和记录是对学生原有概念的纠正,亲自观察实践相当重要】

2、每组发下一个铝片琴,研究声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要求:小组内轻轻讲话、轻轻敲击,不要让小组的声音相互影响。填写记录单。PPT出示要求。

3、发下口琴、竖笛、吉他等乐器,让学生研究音高与发生部分的关系,并用简图和文字进行记录。如果学生不会画简图,则示范画图方法。

教师在各组进行巡回指导。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动手,每一个学生都记录。边研究边记录边交流,形成自己的想法】

4、汇报交流:

(1) 呈现记录表,汇报我们的发现,并演示。每组可以派2人汇报。

(2) 句式:我们发现

(3) 板书:高 振动物体小、短、细

低 振动物体大、长、粗

5、辨别应用:

出示试管,吹试管发出声音,问谁在振动?加水再吹,

声音的高低会产生什么变

化?并排用3个试管,吹出音阶123。让学生演示,试一次。

【概念的形成需要巩固,应用检测是必须的,同时试管乐器为激发学生兴趣,制作一个小乐器打基础】

三、制作吸管乐器(10分钟)

1、提问:没有这么多的试管,我们可以用什么材料代替?出示吸管,让学生说说怎样做。让学生用简图表示。

2、推荐一种制作吸管乐器的方法。出示PPT图片,制作过程图,让学生来试试,能否吹出乐音。

3、教师示范吹吸管乐器,介绍技巧。

4、每个学生发下5根吸管,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品。如果来不及,学生带回家继续制作。

【既是制作小乐器,又是巩固复习本节课学习的新认识】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个难题:敲击一个鼓,要敲出强弱变化;谁能敲出鼓声的高低变化。

3、下课游戏:说三次再见。高低再见法:同学们再见(低音)老师再见(高音)

强弱再见法: 同学们再见(弱)老师再见(强、大声)

跟老师们再见。

【再次体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篇二: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

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表格2: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篇三:(修改后)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学生能够分清楚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通过猜测和验证声音的强弱、高低之分的原因,获得证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表面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声音有强弱和高低两种变化;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

【教学难点】声音的高低变化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为每组准备:鼓、瓜子、1把钢尺、1个铝皮琴、1根敲棒、橡皮筋、安装橡皮筋的小木板、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课前游戏热身《请你猜猜我是谁》并提问学生:你是如何通过声音猜出

同学的?

2、揭示课题:(板书)声音的变化。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声音有哪些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1、师生活动,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1)师:同学们,刚才有同学说声音有强弱之分(板书),那强弱究竟是怎

么回事呢?(请学生回答)

(2)做一做:请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老师说强的大家就鼓掌,弱就拍打

自己的肩膀。“强弱弱 强弱弱、、、、、、”

(3)演一演:《我们大家跳起来》,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强弱弱的拍子配合音

乐拍打起来。

2、实验:研究尺子振动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1)师展示《击鼓弹瓜子》实验引出振幅的概念(板书)。

(2)那振幅的大小跟声音的强弱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进

入实验探究)

(3)学生探究实验:尺子振动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①出示实验要求,抽生朗读实验要求;

②师讲解、演示;

③分组实验;

④小组交流并完成实验记录单;

⑤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3、师生共同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

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和谐过渡:接下来,有位老师将给同学们带一首非常动听的钢琴曲,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好,有请我们的骆老师?······

三、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老师弹奏电脑钢琴,衔接上一位老师的课程。

老师弹奏美国之音《哆来咪》,要求学生跟唱最后的八个音阶,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引导学生说出声音有高低之分。

2、 用铝皮琴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1)老师出示铝皮琴,简单介绍。老师敲击,学生猜测老师的敲击顺序。

(2)学生做实验,验证猜测,并将实验结果统一后公布在黑板上。

(3)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并得出结论:铝片越短,声音越高;

铝片越长,声音越低。

3、 用敲击玻璃杯的方法感受声音的高低。

(1)出示8个个相同大小的玻璃杯,编号,装水(水杯用纸包住,水量

一次减少)。

(2)老师敲击演示,学生猜测水杯里的水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3)揭晓谜底:水越少,音越高;水越多,音越低。

4、橡皮筋实验:

(1)老师示范实验方法。

(2)展示实验要求

(3)学生实验

(4)汇报、交流(拉得越紧,音越高;拉得越松,音越低)

(5)老师拿出一根比较大比较长得橡皮筋,横跨整个教室,让全班同学

看到橡皮筋在不同情况下的振动情况。

(6)引导学生作出总结: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系。

5、用已有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短的铝皮琴、较少水的杯子,发出的声音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们振动的比较快一些;长的铝皮琴、较多水的杯子,发出的声音之所以低,是因为它们振动的比较慢一些。

四、小结

1、回顾声音的强弱之分与高低之分。

2、下课游戏:说两次再见。

高低再见法:同学们再见(低音)老师再见(高音)

强弱再见法: 同学们再见(弱)老师再见(强、大声)

五、板书设计

篇四: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声音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1把钢尺、4个同样的杯子里面装有不同量的水、1根小木棒、2张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一段音乐给学生欣赏,问学生: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展开新课

(一)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声音的变化板书设计)

1、师生活动,感受声音的强弱变化;

2、实验:研究钢尺振动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实验要求,抽生朗读实验要求;

(2)讲解、演示;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实验: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实验要求,抽生朗读实验要求;

(2)示范杯子装水2/3、1/3;

(3)分组完成声音高低预测,并填写在记录单上;

(4)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2、演示实验: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3、小结: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三、拓展延伸

游戏下课。

篇五:《声音的变化》说课 教案2

《声音的变化》说课稿

四年级 王广霞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生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生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共3页,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一课《听听声音》和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在各个方面都有基础性的前概念。过程与方法方面,他们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经历了一些探究活动,会进行比较详细的观察并作相应的记录,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知识方面,他们知道声音是不同的,知道声音有大小的区别,并且经历了探究声音发生的过程,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情感方面,他们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探究活动,愿意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以上这些有利条件会对本课的探究活动起积极作用,但在孩子们的前概念中,往往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生活中的现象相混淆,他们听到高音会误以为声音强,听到低音就会认为声音弱。如音高与音量分辨不清的话,就根本无法区别振动时产生的现象,更不能把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成规律。所以“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将会是孩子在本节课的学习上遇到的一个大困难。

四、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的启发式点拨,引领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的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展开合理的推测及验证,总结其规律。在教学中,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过程,也注重概念的渗透,使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意义.

五、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科学概念目标: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

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从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4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小木棒、

小组准备:直尺、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七、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首先创设情境复习了声音的产生,唤醒学生对声音有关知识的记忆 ,为本节课探究声音的变化做下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听到了哪些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这时再进一步让学生分析所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和变化?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强有弱等不同。这时提出问题:“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再结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一知识点,让同学们意识到声音强弱高低的变化一定和物体的振动存在着某种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我顺势引导:“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观察物体的振动来探究声音变化的奥秘。”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出示尺子,提问如果用不同的力拨动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同时,引导学生预测:尺子的振动状态会有什么不同?学生猜测,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并提出:科学的结论是要经过反复实验验证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刚才的想法,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2、出示实验提示,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的观察活动更有目的性,操作更规范。

3、学生利用直尺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总结,板书。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学科学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动手”实践活动自不少,但这还不够,学生还必须有“动脑”的理性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动手”的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关注学生“脑”的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故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状态的联系”的活动时,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学生在反复的观察和描述中,将声音的强弱(大小)与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大),振动幅度小声音弱(小)的概念。]

活动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教材所示的四个杯子,问:如果用小棒敲击,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

(2)预测发声情况,填写记录表。

(3)实验,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敲击杯子可以发声,这可能每个孩子都知道,而且可能都经历过,但装入不同的水敲击会发出什么声音,他们充满了好奇。发表自己的推测后就迫不急待地进行实验。

实验中他们为验证自己的猜测,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俨然一副小科学家的模样,当他们听到与自己猜测一致的时候,兴奋的不得了,成功的感觉溢满心间,这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同时也是对声音的高低进行了一次分辨练习,帮助学生区分音高和音量,为突破难点做铺垫。]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师:我们在研究声音强弱的原因的活动时,发现了是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你想过音高与振动会有什么关系吗?

(2)学生猜测,有的说是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有的说是与物体有关,有的说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3)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填写实验记录表。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个活动中是将橡皮筋挂在钉在板子的铁钉上,由于材料有限我让学生小组内互相合作来做实验,这样不仅完成实验要求,而且增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所以用前面的一系活动做铺垫,在实验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指导。]

(4)汇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板书。

(5)摸摸自己的嗓子,感受一下发高、低不同的音时声带振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子发出高音和低音,感受和体验声带振动的快慢,可以让学生对“音高”有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

除了松紧能够决定音高,物体的长短、粗细都会影响物体的振动状态,也就是会决定声音的高低。于是在课的结尾出示几组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发声物体的长短、粗细是否会影响音高的变化。”这个话题。经过上述一系列活动,学生对引起音高变化的因素已经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推测物体的长短、粗细对音高的影响,并将音高与振动频率联系起来,可以丰富学生对音高的认识。由于时间限制把这个活动作为课下作业,将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有了本节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于探索长短、粗细对音高的影响热情会更高,为下一节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做准备,拓展了科学课程的空间。

(四)、总结

通过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使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了整理,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3、声音的变化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 王广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4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小木棒。

小组准备:直尺、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而生动。那么谁来说一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振动)

此时此刻,同学们听到了哪些声音?(交流听到的声音)

我们所听到的声音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和变化?(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随机板书) 声音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变化呢?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二、活动探究

(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这是一把尺子,如果用不同的力拨动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又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