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医圣张仲景的方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5:42:31 小学作文
医圣张仲景的方剂小学作文

篇一: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

方剂实验研究

前言

中医萌芽于神农、黄帝,至春秋战国,西东两汉,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术氯围里,在科学与文化兴旺繁荣的大背景下,名医睿哲,竞相涌现,中医

学渐臻发达。东汉疫疠不断,生民罹难,医圣张仲景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伤寒杂病论》,中医学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峰。

(伤寒杂病论》将理论医学与临床医学更好地结合起来,确立了辨证论

治的原则,对中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从它问世以来1800多年的

中医学,影响着中医学的基础到临床各个方面,影响着从事中医的每一代人甚

至每一个人。

历代医家都尊《伤寒杂病论》为经,奉为圭臬,沉溺于其中,含英咀

华,吸精吮露,乃成大器。明2徐熔说:“《金匮玉函要略》、《伤寒论》皆仲

景祖神农、法伊尹、体箕子而作也。唐宋以来,如孙思邈、葛稚川、朱奉议、

王朝奉辈。其余名医虽多,皆不出仲景书。又汤液本革,于孙、葛、朱、王

外,添王叔和、范汪、胡洽、钱仲阳、成无己、陈无择云。其议论方定,增

减变易,千状万态,无有一毫不出于仲景者。洁古张元素、其子张璧、东垣李

明之,皆祖张仲景汤液。”又说:“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晋宋以来,号名医者,

皆出于此。”徐熔以后,情况依然如此,如叶天士、吴鞠通等,在仲景学说方

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医不可无仲景书,这是医界的共识。此正如清2邓珍所

言:“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以淑后学,遵而用之,困苏废起,莫

不应效若神。迹其功在天下,犹水火谷粟,是其书可有,而不可无者。”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经典。学习《伤寒杂病论》,可接受辨证论治

原则的训练,认识中医临床医学的渊源,认识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了解疾病发

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学习仲景理法方药的应用,明方剂之源、方剂变化的万

法与策略,领会中医的医学认识方法,训练中医的思维??总之,学习《伤寒

杂病论)能够在中医学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学习

(伤寒杂病论)是成为高明医家的重要途径。

《伤寒杂病论》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最早开始研究《伤寒杂病论》

的医家,从现有文献看来,当推晋太医王叔和。由于战乱等原因,仲景著作问

世末几便告散佚,是王叔和搜而采之,整理编次,才有了《伤寒论》。刘渡丹教授说:“《伤寒论》是中医之魂。倘若没有《伤寒论》,中医将黯然失色。”

而没有王叔和,也没有《伤寒论》,所以说王叔和是仲景学说的功臣,是中医

的功臣。

第二个极大地推动了仲景学说研究的人物是金2成无己。成无己在历史

上第一个开始注释《伤寒论》,自斯而后,《伤寒论》研究便呈燎原之势,蓬

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有人统计,历代各类《伤寒论》研究著作达到2300多

部,各类《伤寒论》研究论文也达数千篇之多。《金匮要略》同样也受到历

代医家的重视。

《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与应用是中医界最为活跃的一个学术领域,仲景流

派是中医学最为壮大的一个学术流派。历代医家研究、应用《伤寒杂病论》,

为之诠释、补充、发挥、证实、修正、实验、中西汇通,取得了极为丰富的

成果,成为仲景学问的新内容。《伤寒杂病论》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在某

种程度上讲,中医学最为核心的、精髓的内容大部分也存在于仲景学问,仲

景学问是一个集大成的宝库。

由此可见,对仲景学问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编辑一套完整的丛书很有

必要。既往的整理主要采用集注式,如古有《伤寒论辑义》、《金匮玉函要略

医圣张仲景的方剂

辑义》,今有《伤寒论百家注》、《金匮要略五十家注》等,没能反映仲景学

问的全部。我们组织编辑这套《张仲景医学全书》,分为《张仲景医学源

流》、《张仲景症状学》、《张仲景疾病学》、《张仲景诊断学》、《张仲景药物

学)、《张仲景方剂学》、《张仲景方剂临床应用》、《张仲景方方族》、《张仲

景方剂实验研究》、《张仲景养生学》10个分册,它的一大特点是按现代学科

门类划分内容。另外,由于仲景学问主要是临床学问,所以本套丛书也就将

重心从注释转移到临床。还有一点,如前所述,后世医家对仲景学说的补充

和发挥,后世医家的研究成果是仲景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套丛书的

又一个特点是注重反映后世的成果。

傅延龄李家庚

2011年10月

编写说明

中国医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山 及推动世界医药学的发展都做㈩了不町磨灭的贡献。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汤 方,从其诞生之日起,一直起着重要作用,疗效确切而显著。大凡历代中医名家, 未有不藉仲景方疗效而称著的。

建国以来,我国中西医药工作者用现代科技和方法,在中药复方药理及临床应 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引起世人瞩目。尤其是 近20年来,中药复方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这方面的学术论文每年都以几何级数增 长,其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此外,日本、韩国及欧美一些国家也对中药复方进 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论在阐明中药复方疗效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深 入探讨中医药基本理论方面,还是丰富世界医药学内容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 用。实验结果证明:仲景所创之汤方,不仅具有非凡的实用性,且还具有严谨的利 学性及周密性。另外,还发现仲景汤方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从而为扩大汤方的应用 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大大开拓了仲景汤方应用的领域和治疗标准,同时也推进了 仲景汤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仲景汤方学说注入了新的生机。

有关仲景汤方药理研究的论文及报道浩如烟海,且多散见于国内外大量期刊文 献之中,要想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给学习和研究者带来诸多不便。由于 资料掌握不全,有些研究工作重复较多,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且对提高仲景汤方的研究水平也甚为不利。因此,很有必要将40多年来有关中药 复方药理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本书编者集仲景汤方74首,查 阅收录近200余家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论文及有关书籍的相关内容,力求使该书 的内容全面、准确。

本书以仲景汤方的现代药理研究及现代临床应用为重点,其目的是希望通过对 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整理,反映出当今我国乃至国际上在仲景汤方药理研究方面的 实际水平。为教学、医疗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复方, 阐明中医药基本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以此来推动中医药研究工作的开展,加速中医 药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祈请同道及广大读者提出 宝贵意见,以便使该书在各方面不断臻于完善。

编 者

2011年2月

目录

第一章 解表剂????????????????????????????(1)

一、桂枝汤??????????????????????????????(1)

二、麻黄汤?????????????????????????????(22)

三、葛根汤?????????????????????????????(27)

八、桂枝加厚朴杏子汤????????????????????????(44)

九、大青龙汤????????????????????????????(46)

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46)

第二章 攻下逐邪剂??????????????????????????(48)

一、大承气汤????????????????????????????(48) ;、桃核承气汤???????????????????????????(56)

三、抵当汤?????????????????????????????(67)

四、大陷胸汤????????????????????????????(69)

五、三物白散????????????????????????????(71)

六、十枣汤?????????????????????????????(71)

七、大黄附于汤???????????????????????????(72)

八、大黄硝石汤???????????????????????????(73)

九、大黄牡丹皮汤??????????????????????????(73)

十、葶苈大枣泻肺汤?????????????????????????(74)

第三章 和解剂???????????????????????????”(75)

一、小柴胡汤????????????????????????????(75)

二、大柴胡汤????????????????????????????(96)

三、柴胡桂枝汤???????????????????????????(102)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111)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14)

六、柴胡如芒硝汤??????????????????????????(118)

七、半夏泻心汤???????????????????????????(119)

八、甘草泻心汤???????????????????????????(129)

九、生姜泻心汤???????????????????????????(129)

第四章 温阳散寒剂?????????????????????????(130)

一、理中汤(丸)(人参汤) ?????????????????????(130)

二、四逆汤?????????????????????????????(134)

三、附子汤?????????????????????????????(140)

四、吴茱萸汤????????????????????????????(141)

五、大建中汤????????????????????????????(147)

六、瓜萎薤白白酒汤?????????????????????????(148)

第五章 清热泻火剂?????????????????????????(150)

一、黄苓汤?????????????????????????????(150)

二、葛根芩连汤???????????????????????????(153)

三、白虎汤?????????????????????????????(161)

四、麻杏石甘汤???????????????????????????(164)

五、茵陈葛湎????????????????????????????(167)

六、大黄黄连泻心汤?????????????????????????(168)

七、白头翁汤????????????????????????????(176)

八、麦门冬汤????????????????????????????(178)

第六章 理气活血剂?????????????????????????(180)

一、四逆散?????????????????????????????(180)

二、大黄廑虫丸???????????????????????????(196)

七、当归四逆汤???????????????????????????(229)

八、温经汤?????????????????????????????(232)

九、旋覆代赭汤湎???????????????????????????(235)

十、黄芪桂枝五物场?????????????????????????(237)

第七章 利水祛湿剂?????????????????????????(239)

一、五苓散?????????????????????????????(239)

二、真武汤?????????????????????????????(244)

三、苓桂术甘汤????????????????????????? ?(257)

四、猪苓汤?????????????????????????????(260)

五、小半夏汤????????????????????????????(265)

六、小半夏加茯苓汤?????????????????????????(266)

七、茵陈五苓散???????———?????????????????(270)

八、泽泻汤?????????????????????????????(276)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277)

十、防己黄芪汤???????????????????????????(278)

第八章 补益剂???????????????????????????(283)

一、小建中汤????????????????????????????(283)

二、芍药甘草汤???????????????????????????(285)

三、甘麦大枣汤???????????????????????????(305)

四、炙甘草汤????????????????????????????(309)

五、肾气丸?????????????????????????????(317)

六、胶艾汤?????????????????????????????(346)

七、黄芪建中汤???????????????????????????(347)

八、酸枣仁汤????????????????????????????(351)

九、薯蓣丸?????????????????????????????(353)

第一章 解 表 剂

一、桂枝汤

(—)桂枝汤与体沮调节

1.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本方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除了能促进汗腺分泌外,还与镇 静作用及中枢性降温作用有关。实验证明,口服给药对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有显著的 解热效果,作用时间持续5h以上,对正常大鼠体温也有降低作用,作用时间4h以内, 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对耳静脉注射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四联菌苗所致的家兔的肛 温下降至正常以下,即降低其升高温度的126.3%,而麻黄汤仅降低其升高温度的 63.8%。说明本方降温效果比麻黄汤迅速;60rain降温达最大值,下降达其升高温度 的145.6%,后略有回升,与麻黄汤作用强度基本相同。对小鼠正常皮肤温度,腹腔给 药有降低的作用,但与麻黄汤相比,作用较缓慢。对本方解热作用的剂量,时间与效应 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的解热作用存在着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之

间的关系,并认为降温作用可能与体温调节系统有直接关系。解热实验表明l“,75%桂 枝汤能使发热家兔肛温降低o.71t,皮温实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取 本方: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各10份,炙甘草7份,常规制成水煎浓缩液,备用,观 察其对动物体温和肠蠕动的双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2.5—10g/kg剂量的桂枝汤口 饲大鼠,能使酵母引起的发热和安痛定引起的体温降低加速恢复正常,8275~35g/kg口 饲大鼠,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肠蠕动功能亢进,兴奋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蠕动减慢,这

种对体温和肠蠕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和正常化作用,为桂枝汤调节阴阳功能提供了一个实 验例证。

在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前1h口饲桂枝汤的大鼠,给乙酰胆碱后,体温曲线明显下移, 第1h体温有显著下降,以后逐渐回升,2h后略高于基础体温,与对照组显著性差异 (P<0.01),说明桂枝汤能抑制下丘脑性乙酰胆碱所致的体温升高。还有人用鲜酵母 皮下注射使大鼠体温升高,5~6h后达高峰,维持10h以上,在体温升高达峰值前给予 桂枝汤,能抑制致热大鼠的体温持续升高,并加速退热,药后第7h,使体温基本正常, 有量效相关性‘”。脑室注射小剂量蛙皮素后,肛温显著下降,1h内下降2.4℃,2b后恢 复到正常水平。桂枝汤灌胃的大鼠,再脑室注射蛙皮素,虽也有肛温下降,但下降幅度 显著减弱,1h内平均下降1,36°C,并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桂枝汤能对抗蛙皮累 的降温作用。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E)的大鼠,体温急剧下降,15min时平均降低2.38°C,以后即较快回升,40min时尚低于正常对照0.4°C,在注射NE前1h口饲桂枝汤的大鼠,体温也有较大下降,但降温幅度明显减少,与单纯给予NE的造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桂枝汤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拮抗过量NE引起的降温作用。

2.对体温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

(1)脑内五羟色胺(5—HT)与体温调节 有实验观察桂枝汤对5—HT脑室注射诱

致发热的影响:给卜桂枝汤的大鼠,可使5—HT诱致的发热基本得到控制,其体温曲线 与注射人工脑脊液的正常对照组相似,所测各点的肛温值均与单纯注射5—HT组有显著 性差异。进一步观察桂枝汤对高体温和低体温大鼠下丘脑中5—HT和5—HIAA含量的 影响:桂枝汤对酵母致热大鼠有显著降温作用,对安痛定诱致的体温低下有升温作用。 在体温改变的峰值时测得的下丘脑5—HT含量,亦呈现双向性变化:酵母致热大鼠下丘 恼5-HT含量升高,低体温动物下丘脑5—HT含量则显著降低;给予桂枝汤后,发热 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降低,低体温动物下丘脑中5—HT含量升高,分别向正常水 平方向起调节作用”‘。

为进一步探讨桂枝汤对下丘脑组织中5—HT的影响,同时测定了5—HT代谢产物5 —HIAA的含量,发现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IA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所下降。5—HT 与5-HIAA的比值为120.43,比正常对照组121.04明显下降;给予桂枝汤,5—HIAA 数值有所升高,使两者比值升为122.03,提示桂枝汤促进了5—HT的代谢。在低体温大 鼠,两者的比值为i22.27,给予桂枝汤,5—HIAA含量进一步降低,两者的比值为 i20.89,接近正常。实验经2次重复,结果相似。

桂枝汤能抑制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能降低发热动物下丘脑5—HT含量, 能升高低体温动物下丘脑的5-HT含量。同时亦伴有体温的相应变化,说明桂枝汤的解 热作用以及它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有体温中枢神经递质5-HT的参与’,。

(2)对下丘脑神经降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 桂枝汤对神经降压素作 用的影响:在环境温度20%条件下,大鼠脑室注射[D—Tyr”) -NTIse./只,15rain后 体温急剧降低,平均下降接近3t,1h后体温降到最低点,达-3.54:o.35℃,以后逐 渐回升,TRl4.O为—10.4811.71。脑室注射NT前1h口饲10g/kg桂枝汤的大鼠,虽示有相似的降温曲线,但降温曲线明显上移,1h前后,体温少下降1.I"C左右,RZl4.o为—7.38士1.48,同单纯给NT相比(p<0.05),提示桂枝汤能部分拮抗NT的降体温作用。 桂枝汤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大鼠脑室注射ACTH后,在o.5h内体温 即显著下降,平均降低2.66士0.68℃,以后即较快恢复,TRll.67为-2.70士0.68。脑室注射ACTH前lh口饲桂枝汤,也有与ACTH相似的降温曲线,虽然降温幅度略小于对 照降,温峰值-2.16‘O.54°C,TRII.67为-2.09-+0.86,但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 著性差异,况明lOg/kg桂枝汤口饲并不影响ACTH的降体温作用。

(3)对大鼠下丘脑PGE2含量及COX活性的影响 有实验研究本方对高体温和低体 温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PGE2)含量的影响,以及对PGE2脑室注射诱发致 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给予桂枝汤10g/kg,可使酵母致热大鼠的体温下降,使安痛

篇二: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 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 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 《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 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 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 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 的重视。中文名: 别名: 国籍: 民族: 出生地: 张仲景 张机 中国 汉族 南阳郡涅阳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主要成就: 代表作品: 约公元150~154年 约公元215~219年 医生 医圣 《伤寒杂病论》目录 人物概述 ? 主要事迹乱世立志 ? 撰写医书 ? 为人医风 学风 医学贡献 ? 轶事典故襄阳访医 ? 巧“治”府台 ? 张仲景与饺子 ? “堂”的来历 后世影响 ? 主要著作个人著作 ? 研究著作 ? 传记小说医圣张仲景 ? 仲景传展开人物概述张仲景,

(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汉族,河南南阳人, 东汉后期 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出 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 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 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 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 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何颙别传》 。 ) 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 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年轻时 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 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 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 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大师傅公 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 传染病,其中伤寒医圣——张仲景 (20张)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 《伤寒论》自序) 。于是,他发愤 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伤寒论》自序) 。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 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 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 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张仲景故里位于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南阳市),民众自发地前来南阳医圣祠纪念、 拜谒。南阳民间祭拜张仲景自汉代延地方 续至今,“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摸羊 头”、“接圣水”等是群众主要祭祀活动内容,这一民俗活动将持续3天。医圣张仲景祭 祀活动已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事迹

乱世立志东汉末年, 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张仲景。 他不仅有丰富的 临床经验, 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 寒杂病论》 。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 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 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 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朝政腐败。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 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官府衙门不想办法 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动战争,欺压百姓。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 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 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 ,他10 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 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 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 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 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比张仲景年长的一个同乡何颙对他颇为了解,曾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 医。”意思是说张仲景才思过人,善思好学,聪明稳重,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 不宜做官。只要专心学医,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何颙的话更加坚定了张仲景 学医的信心,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他博览医书,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 断,进步很大,很快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以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了他 的老师。当时的人称赞他“其识用精微过其师”。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 《灵枢》 《难经》 《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其中《素问》 、 、 、 、 对他的影响最大。 《素问》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说“人之伤于寒也,则 为病热”。张仲景根据自己的实践对这个理论作了发展。他认为伤寒是一切热病的总 名称,也就是一切因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伤寒”。他还对前人留下来的

“辨 证 论 治 ”的 治 病 原 则 , 认 真 地 加 以 研 究 , 从 而 提 出 了 “六 经 论 伤 寒 ” 的 新 见 解 。 他除了“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药,甚至民间验方也 尽力搜集。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 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 资料。经过几十年 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 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 。这部著作在公元二 O 五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 ) 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 略》二书。 《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撰写医书尽管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但由于他父亲曾在朝廷做 过官,对参加科举考试,以谋得一官半职很是看重,就要张仲景参加考试(隋唐始开 科举,汉时采用的是地方推荐制,就是举秀才与孝廉,张仲景不可能参加科举,作者 误——非作者误,是考试,但和科举不同。举孝廉,是分孝、廉。举孝便是举荐为官; 廉是参加考试,目的是评判治政能力,最后根据考试情况给予不同官位。汉代举孝廉 一定能做官,只是官位高低要根据考试来定,这也是举孝廉中考试的唯一目的。 。古 ) 时的人以不忠不孝为最大耻辱,尽管张仲景很不情愿,但也不愿违背父命,落一个不 孝之子的名声。因此在灵帝时(约公元168~188年) ,举孝廉,进入官场。在建安年 间(公元196~219年) ,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但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 病痛。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 为他们治疗,自己的医术也就不能长进。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和 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让有病的百姓进来,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 个地仔细为群众诊治。他让衙役贴出安民告示,告诉老百姓这一消息。他的举动在当 地产生了强烈的震动,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对张仲景更加拥戴。时间久了便形成了 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门前便聚集了来自各方求医看病的群众, 甚至有些人带着行李远道而来。 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里给人看病的医生, 通称为“坐 堂医生”,用来纪念张仲景。 张仲景看到百姓对他非常信任,在医术上更加精益 求精,不断探索。他大量采集民间验方,进行认真研究。有时甚至不畏路途遥远,拜 师取经。有一次他听说襄阳城里同济堂有个绰号“王神仙”的名医,对治疗扼背疮很有 经验。他立即带着行李,长途跋涉几百里,去拜“王神仙”为师。对“王神仙”在药性、 医道各方面的独到之处都用心学习研究,获益很大。 虽然张仲景的医术非常高 超,但有些病他也不能医治。俗话说,“大兵之后,必有灾年”。东汉末年,战乱频繁,

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流行。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前后达5次之多,使很多人丧生, 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如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 200 多人,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死了三分之 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病。一些庸医便趁火打劫,不给病人认真诊脉,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对片刻,便开方抓药,只知道赚昧心钱。更多 的人,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 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 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张仲景对这些人非常气愤,痛加 斥责,他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 研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 内 、 、 、 、 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 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这时候,东汉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官不能做,家也难回。于是他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终于写 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共十六卷。经后人整理成为《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两本书。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 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 为“方书之祖”,张仲景 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阳修建了医圣祠和仲景墓。 张仲景写成该书后仍专心研究医学,直到与世长辞。晋 武帝司马炎统一天下后的公元285年,张仲景的遗体才被后人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南为人医风 学风张仲景为人谦虚谨慎,提倡终身坚持学习。他在序文中说:“孔子曰:生而知之 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张 仲景引用孔子语录,在于说明自己不是天才,只能靠刻苦努力学习来获得知识。他特

篇三:医圣张仲景襄阳学医的故事

医圣张仲景襄阳学医的故事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 沙”之称。张仲景年轻的时候,在医学上就有了名望,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 门求教。 这一年,张仲景的弟弟,要出外做生意,临行时说: “哥哥,我这次要出远门,你给我看看, 日后有没有大症候! ” 张仲景给弟弟抚了抚脉,说: “明年只怕你要长个搭背疮! ” 弟弟惊讶道: “哎呀!常听你说,疮怕有名,病怕无名,长个搭背疮,我眼看不见,手摸不 着,怎么治呀?” 张仲景说: “不要怕!我给你开个药单,到时候,服了这副药,把疮挪到屁股的软肉上,日 后谁识得搭背疮,就叫谁医治。谁治好了,要给我来个信。 ” 张仲景的弟弟到湖北做了一年生意。第二年在襄阳,一天突然觉得脊背上疼痛,忙照哥哥开 的药单取药吃了。不几日,疮真的从屁股上发了。他求遍襄阳的郎中,这个说是疖子,那个 说是毒疮,都不识得。后来,同济药堂有个名医“王神仙” ,他看后笑了笑,说: “这原是个 搭背疮嘛!是谁把它挪到屁股上了?” “是我哥哥挪的。 张仲景的弟弟答道。 ” 王神仙说: “他既然能挪,一定能治啦! ” “可他远在南阳,远水不解近渴。还望先生劳神治治吧! ” 王神仙听罢当下开了药方。张仲景的弟弟吃了药,又贴了几张膏药,没多久,疮就好了,他 随即给哥哥写了封信。张仲景接到信,十分高兴,立即准备盘费,打点好行装,步行奔襄阳 而来。 一天清早,在襄阳同济药堂的大门前,站着一位身背行李、手拿雨伞的年轻后生,他向管家 的央求说: “我从河南来,生活没有着落,请贵店收留我当伙计吧! ” 王神仙闻声从药店走出来。他见后生年轻利落,就说: “好吧!我这里缺人,就收你当个炮 制药材的伙计吧! ”这个后生,就是张仲景。 张仲景在同济药堂住了下来。他聪明好学,药理纯熟,不但熟悉各种中草药的性能,而且炮 制药材干得又快又好。没几天,就被王神仙替换至药铺当司药。他管司药,又管看病,店里 的人有个头疼发热,也来找他诊治,大伙都称赞他是二先生! 王神仙看二先生确有两手,就让他做自己的帮手。王神仙抚脉看病,他抄药单;王神仙遇着 疑难病症,抚了脉再叫他摸摸,好叫他明了病在哪里,怎样医治。张仲景把这些医理深深地 记在心上,写在本子上,就这样度过了一年。 一天, 一个骑驴的老者,匆匆来到药店,说他儿子得了急症候, 请王神仙去。约摸半个时辰, 老者拿回个药方,来到药店取药。张仲景见药方内有毒药藤黄,知道

病人肚内有虫,这味药 是治虫的。 但又见藤黄只开了五钱, 就迟疑了一下, 随后就抓了药。 不一会,王神仙回来了。 他下了驴,就要到后院歇息。张仲景忙走上前道: “先生慢走!病人很快还要来请的! ” 王神仙惊奇道: “病人好啦,还来做什么?” 张仲景说: “恕学生直言。藤黄能毒死人体内的虫,但要一两的量才行。先生只开五钱,只 能把虫毒昏,等它返醒过来,会更凶恶。再用药也不灵了,只怕病人还有性命危险哩! ” 王神仙听了,正在半信半疑,就见那老者就慌里慌张地跑来,呼叫道: “王先生!不得了啦! 我儿疼得死去活来,你快去看看吧! ” 王神仙顿时慌了手脚,急得额上直冒冷汗,在店里左转右转不敢去。张仲景看了,笑着上前 道: “先生,不管是吉是凶,学生冒昧,情愿替先生去一趟! ”说完,骑上毛驴,直奔病人家 去。 张仲景来到病人家,只见病人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张仲景一看就知道是虫在作怪。只见他不 慌不忙,掏出三寸银针,叫病人脱掉衣服,看准穴位,捻动手指,照着虫的头部刺了進去。 虫头被刺中,死命的挣扎。只听病人疼得哎哟一声,昏了过去。老者一看大惊失色。 张仲景却呵呵笑着说: “别害怕,虫已经被刺死了! ”说罢病人呻吟两声,醒了过来。 张仲景又开副泻药,让病人吃下。顷刻,一条大虫被排泄出来,病人完全好了。 王神仙知道后,又惊又喜,问道: “二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张仲景说: “我姓张名机字 仲景,到这里拜师学医来了! ” 王神仙说: “哎哟哟,可不敢当! ”立刻摆宴款待。 后来张仲景回到南阳,两人还相互交往,成了好朋友。

篇四:李可的30个方剂

1.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

温氏奔豚汤",温氏就是我读函授时的老师温碧泉先生。方子呢,是这样的:附子45克,油桂10克(后5分),上沉香10克(后5分),砂仁10克(后5分),生山药60克,茯苓45克,泽泻30克,怀牛膝30克,生晒参30克(捣碎入煎),灵脂30克,车前子30克(包),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25枚。上药因痛经、巅顶痛加入厥阴主药吴茱萸45克,方中附子逐日叠加10克,加至200克为度,服药30剂后修养半月,至10月22日,共减重22公斤,全部衣裤都不能穿了。灰暗面色转为红润,人也变得轻灵活泼,痛经也好了。

此案足以证明,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此方稍事加减,可通治一切肥胖之并发症,为高血压(清阳不升,浊阴窃踞阳位)、高血脂、糖尿病(从三阴论治,三阴又统于太阴,而太阴之根在少阴)及冠心病心衰等等一系列现代医学难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2.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3.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

4.筋骨疼痛,肌肉麻木疼痛拘挛,加止痉散,就是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服,坚持一段,就可以把风心治过来,而且二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顽固的心衰,脑危象这个方法都可以救过来。另外吃中药的同时,配合培元固本散效果更好。

5.治风心病的一个常用方:

生北芪120-250g 制附片45g 制川乌30g 黑小豆30g 防风30g 桂枝45g 赤芍45g 炙甘草60g麻黄10-45g 辽细辛45g(后下十分钟)

红参30g 蜂蜜150g 生姜45g 大枣12枚 九节菖蒲10g

6.治疗肺心病的常用方:

肺心病实际上就是小青龙汤证虚化,所以就用小青龙汤加味,因为寒邪深入少阴。所以要用附子细辛。麻黄10g-45g 制附片45-200g

辽细辛45g 高丽参15g(研粉冲服) 生半夏45g 。我一辈子用的生半夏,书上写为的是1克,实际我每月平均剂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况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点,绝对不会出问题,这是张仲景告诉我们的,我们要相信医圣是不会错的,所有《伤寒论》的方子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个洗字,就是用开水

冲一回,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很多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过程,清水泡15天,泡到发酵,再加水加白矾,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块,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来的半夏纯粹是药渣子,治不了病。

7.肺间质纤维化

干姜30g 五味子30g 制紫苑15g 制款冬花15g 柯白果打20g 肾四味各30g 炙甘草60g 桂枝 赤芍各45g

这就是我常用的小青龙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曾经治过几个肺间质纤维化,现在还有一个,在北京住协和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他儿子着了慌到山西找我去了,他吃到7服药时,就把氧气摘掉了。这两种病发展到重危急症阶段时,就用大破格救心汤!

8.冠心病

基础方就是破格救心汤的中剂再加生半夏45g生南星30g,如果出现痰堵得厉害胸憋得厉害就合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45g 薤白30g 加白酒2两,薤白要事先浸泡;雪丹参120g 檀香、降香、沉香各10g 砂仁泥30g 桂枝45g 桃仁泥30g 麝香0.5g 冲服;北京同仁堂苏合香丸,一天1-2丸,这方子里有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乌头附子这一类,这是斩关夺隘的方子,力量大的方子,控制心绞痛,治疗冠心病晚期频发心衰,见效很快。治疗冠心病的培元固本散,要加藏红花和生水蛭。

9.心肌炎

有一个病人,是个高大的农民,没钱,吃饭都够呛,得了心肌炎也没有钱治,心脏巨大,压迫了整个胸腔。住进我弟子开的医院,病人嘴唇黑,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住进来以后,200克附子加麝香,隔一个小时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 4天后醒了。医药费一千多元,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药费,如果他有钱长期吃培元固本,是可以带病延年的。

10.湿气

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11.破格救心汤

1、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

次冲服)。

2、煎服方法: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12.胆总管结石

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13.中风

孙思邈“续命煮散”(千金方?治诸风篇)

组成:

麻黄 川芎 独活 防已 甘草 杏仁 各90克紫油桂(不可用普通肉桂代替) 生附子 茯苓 升麻 辽细辛 高丽参 防风 各60克透明生石膏150克 生白术120克上药一并捣粗末,混匀备用。

用法:

每次4克,绢包(细密之白布亦可),加水800毫升,文火煮至400毫升,分作4次饮,3小时1次,重症24小时用28克,不可间断。连饮7-10日。

加减法:

1、口眼歪斜。加清全蝎90克,大蜈蚣100条,僵蚕90克。

2、失语。加麝香0.3克/日,另冲服。

主治:

1、中风急重症

2、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出现中风先兆者

3、风痱(原因不明之瘫痪)

我要特别说明一下:

1、此方为大小续命汤类方,为唐代孙思邈自拟自治方,孙真人方后注云:“吾尝中风,言语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我用此方治愈了自己的中风急症。大小续命汤也是我十几年来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没有任何副作用。

2、方中生附子所占比例极小,绝无中毒之虞!方用绢包,意在但取火气。

3、方中有大量生石膏反佐,对高血压无碍。

(小续命汤 辩证 风寒外袭 中于经络 桂支10 川芎 10 麻黄10 附子15(先煎30分中) 人参10 防风10 黄芩10 防己 12 甘草10 杏仁10 生姜10 一副 , 水煎30分钟温服,每天2次口服 金匮要略》所载《古今录验》续命汤原方:麻黄9g,桂枝9g,当归9g,潞党参9g,生石膏9g,干姜9g,生甘草9g,川芎4.5g,杏仁12g。上方仅服2剂,双

下肢即恢复知觉,且能下床行走,大小便亦较通畅。《千金》卷八(注文)引《小品方》。

药物组成 麻黄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桂心1两,甘草1两,芍药1两,芎?1两,杏仁1两,附子1枚,防风1两半,生姜5两。

加减 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 功效 扶正祛风。

主治 正气内虚,风邪外袭。中风卒起,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不遂,筋急拘挛,口眼喎斜,语言謇涩,牙关紧闭,厥冷;或顽痹不仁,风湿腰痛。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中风不省人事,涎鸣,反张,失音,厥冷。八风五痹,痿厥。产后中风。风湿腰痛;痰火并多,六经中风,及刚柔二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先煮麻黄3沸,去沫,纳诸药,煮取3升,分3服,良;不愈,更合3-4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

(李可说;大小续命汤中间差不多,大续命汤多了一个生石膏。我这次6月份在深圳中风以后,当时右侧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回去就开始吃这个药,半个月就基本恢复,恢复到目前程度,最近有点累,昨天又冬至,冬至阳生,古人讲交节病作,伏邪外出,有点不舒服。休息了一晚,就度过去了,吃了点儿苏合香丸。

介绍这两个方子:续命煮散《千金卷八诸风门》,这个方子是在孙思邈老人家近100岁时写的,他自己中风了,整天被病人包围,劳累了。然后就病倒了,这个病有些什么表现呢?吾尝中风,言语强涩,四肢朵颐,出此方,(他自己开的,让她弟子给他煎好)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古代写书的,还没有谁自己得了病以后写出来,所以这个病,孙思邈最有发言权。主治诸风无分轻重,节至则发,比大小续命汤更广泛,可以治急中风,慢中风,中风后遗症。麻黄川芎独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两肉桂(紫油桂较好)附子(生附子比较好,我这次就用的生附子)茯苓升麻辽细辛(原来只有细辛,我感觉辽细辛还是比普通的细辛效果好)人参防风各二两透明生石膏五两,白术四两(一两等于十五克)

打成粉,一天14g,绢包,煮出来的汤如白开水,药出不来,我就改成两层纱布,我考虑绢包,是但取其气,不让药末漏到汤里,但是我感觉漏出一点来问题不大。加生姜45g,1000ml水煮到500左右,一天分四次服。3小时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时不断药。

对于出现中风的预兆,或手指麻木,或肌肉跳动抽搐,比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预防。急性期用此方也有效,需要加减,先用三生饮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用150g蜂蜜,适量水煮好后加九节菖蒲30g,麝香0.5g把病人救醒以后再用这个方子来纠正四肢偏瘫。还有一个大续命散:主八风十二痹。(包括类风关,甘肃流拐子病,最后人完全不能动。)偏枯不仁,手足拘挛,疼痛不得伸屈,头眩

不能自举,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阳痿),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则恐怖,见鬼来收录,或与鬼神交通等等的这些毛病。麻黄乌头防风油桂甘草川椒杏仁石膏人参芍药当归川芎黄芩茯苓干姜等分,研末,酒服方寸匕,(2.7g)3g,bid,不知稍加,加到以知为度。出现一些轻微反应为度,口舌麻木,不至于引起其他问题。)

14.糖尿病

处方:生黄芪90g,升麻6g升津补脾,桃仁10g,红花10g,血竭3g(为末冲服),郁金10g活血化瘀;苍术10g燥湿引入脾经,川萆薢10g利湿而固小便。此药连服两剂,血糖减少,尿量亦减。后每诊皆加黄芪30g,余药不变,渐加黄芪至每剂240g时,小便已近常人,尿中已无烂苹果味与糖气,化验尿中已无糖,血糖亦恢复正常,遂又将黄芪逐渐减少而服之,以善其后,到减至90g时停药观察,一年后亦未反复,此病治疗1个多月,服黄芪5000g多,始收全功。

15. 全身疼痛

40来岁男子,很瘦,全身疼痛,吃什么药都没效。诊其脉大而空(血少),《金匮要略》说:“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此为劳病,我令其每天用生地120g,煎水服之,服了近半个月才不疼了。瘦人多火,此人是血不足的“痹证”,

16.通宵不眠

20多岁妇女,产后失眠已3个月,严重到通宵不眠,遍服中西药无效,疲惫不堪,痛苦异常,奶水也没有了。我诊其脾胃脉沉弱,显然是脾虚胃弱所致。前医根据《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用半夏秫米汤也没效。我开了白术60g令其煎服,当天即能睡3~4个小时,连服10天后,已能睡7~8个小时,饮食也增加了,奶水也有了。

17.心跳心慌

60岁男性患者,一连好几天心跳心慌,头上出汗,身上无汗,严重时甚至突然晕倒在地,诊其寸脉大而实,余脉皆正常。此为脱症,时间长了也危险。我用甘草60g,先熬了喝,又再泡着喝,一剂即愈。

18.小儿尿血

10来岁小儿患尿血1年多,瘦弱不堪,尿黄赤疼痛,尿到石地板上都染上黄赤色,难以清洗掉。前医开的都是导赤散、八正散等利尿止血药均无效。我给他开了120g甘草梢,让分四五次煎服,服了第一煎尿就变白色了,药尽病愈。

19.肺癌咯血

肺癌晚期病人一口一口地咯血,我常在辨证方中加入仙鹤草120g,三五剂药就能止住咯血,不咯血了,

篇五:医圣张仲景

医圣张仲景

与《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攻读医学的历史背景

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约生活于公元150—219年。张仲景在叙述其攻读医学之背景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桓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①张氏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以同郡张伯祖为师,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医术精良,治多有效。他反对墨守陈规,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伤寒杂病论》的深远影响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千余年来,一直为中外学者所推崇,其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甚至被奉为医学经典。

《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前者专门论治传染病、热病,后者专门论述内科、妇科和外科等杂病的理论和方法。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①。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张仲景对病因提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在疾病诊断上,他强调望、问、闻、切四诊,以确定疾病之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进而判断其治疗大法的原则,即汗、下、吐、和、清、温、补、泻八法的运用。因此,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家推崇张仲景为医圣,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

①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见《伤寒论语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年版。

① 参阅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年版。中医研究院、北京图书馆编:《中医图书联合书目》,1961 年。

华佗对外科、麻醉之贡献和导引术

华佗对外科、麻醉之贡献

华佗,一名旉,字元化。后汉三国间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约生活于公元141—208 年间。游学于安徽、江苏、河南一带,兼通数经,尤以外科、麻醉最为精通。世尊为外科鼻祖,并精晓养性导引之术。《后汉书·华佗传》:“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①《三国志·华佗传》也作了内容相似的描述。由此可知,华佗曾在酒服麻沸散之全身麻醉下,为病人进行过腹腔瘤肿摘除术、肠部分切除吻合等手术。

养生导引之术

华佗除外科手术技术高明外,对养生导引之术也颇有研究,并以之教导弟子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华佗的五禽戏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六禽戏和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

他继承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思想,发展了古代在养生长寿问题上的唯物论思想,对服五石之服食派予以批判。华佗传授的生徒有吴普、樊阿等,均为当时享有盛名之医学家、本草家。华佗由于不肯作曹操侍医,终遭杀害。其著作未能传世,题名华佗撰之《中藏经》乃后人伪托之作。 ① 《后汉书·华佗传》。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