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树和小树的对话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1:24:51 体裁作文
大树和小树的对话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小树与大树的对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北京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 五(1)班 张东阳

时间: 2013.10.11

地点: 北京朝阳区嘉铭桐城家中

阳阳:妈妈,您现在不忙吧,我可以采访您几个问题吗?

妈妈:当然可以。现在就可以开始,你问吧。

阳阳:妈妈,您觉得怎样才是爱国呢? 妈妈:爱国简单的说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维护祖国的统一等等。要做到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爱国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只是口头上说爱国,一定要有行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阳阳:啊,原来这就是爱国!妈妈,您知道的古今爱国人士很多吧,他们是怎

样爱国的?

妈妈:阳阳,你提的这个问题真好。妈妈就给你举两个例子吧。第一个就是你

喜欢的岳飞,他的爱国表现在誓死维护祖国的统一,不让外寇来侵略。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你学过一篇文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讲的就是周恩来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好好学习,学好本领为祖国的繁荣兴盛尽自己的力量,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

阳阳:他们真伟大,我非常敬佩他们。那您小时候有什么理想呢?您又是怎样

一步一步地实现的?

妈妈: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工程师,为了实现它,我就每天认真学习,尤其是数

理化,因为它们对我将来的这份职业有帮助。

阳阳:妈妈,那您为什么要做一名工程师呢?我们可选择的职业有很多,不用

必须选这个呀。

妈妈:我知道。可是妈妈也爱自己的国家,也想为自己的国家添一份力量。那

时妈妈认为,工程师这项工作可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阳阳:妈妈,我也很爱我们的国家,可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您认为我们学生怎

样做才是爱国呢?

妈妈:虽然你们还小,但是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首先要平时多看些爱国的书籍,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由来。还要做个热心的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并且要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勤奋学习,只有从现在开始学好本领长大了才能有能力回报国家呀。

阳阳:谢谢妈妈,这次访谈我收获非常大,我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我们学生爱

国家应该怎么做。

篇二:小树与鸟儿的对话

小树与鸟儿的对话

冰天雪地的冬天刚刚过去,春暖花开的春天就来了。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飞到南方过冬的鸟儿也一只一只地飞回到去年筑过巢的地方。

其中一只鸟儿刚飞回那片树林,一棵小树就大声喊到:“喂,鸟儿鸟儿,你终于回来了!”“你好,我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出什么事了吗?”鸟儿好奇地问。“我可终于把你盼回来了,我的朋友!”小树焦急地说,“你不知道,我身上到处是虫子,可难受了。快帮帮我吧!”

鸟儿一听,连忙来到小树上,连巢都没来不及筑,就在树的身上捉起虫子来。小鸟从树根到树冠,从树干到树枝,从树枝到树叶,捉得可仔细了。经过了一个下午,虫子总算捉完了。

小树伸了伸腰,高兴地说:“鸟儿,太谢谢你了!我现在可舒服啦!”

鸟儿说:“没什么,我还要感谢你呢,现在我终于吃饱了,又有力气了。”鸟儿接着问,“现在,你还有哪儿不舒服吗?”小树说:“我头上有一根鱼骨头,是前不久一架飞机从我头上飞过,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你要是不怕臭的话,就帮我拿走吧。”“好吧!”鸟儿边说边飞向树梢。当鸟儿飞到那根鱼骨头旁边的时候,它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个巨大的决定。因为那根鱼骨头实在是太臭了,它甚至能把臭名昭著的臭鼬臭得立刻七孔流血,气绝身亡。但鸟儿还是屏住呼吸,把那根鱼骨头叼走了。

“你还有哪儿舒服吗?”鸟儿扔掉鱼骨头后问。“没有了,真是太谢谢你了!”树很感激地回答。“那我可就要筑巢了。”鸟儿边说边叼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开始筑起巢来。没过多久,一个精致小巧的巢就筑好了。

树对鸟儿说:“我真是太高兴了。看见你,我就像看见了天使一样。”鸟儿听到这话,心里可高兴了。但它还是感激地对树说:“我的朋友,我们之间还需要说这些客套话吗?你想想看,你给了我一个家,给了我食物;而我又给你除害,替你播种,我们之间算是扯平了。”

“是啊,你我之间就像这天空和白云一样,是不分你我的。”树感慨地说。

它们俩就这样忘我地聊着,直到天黑??

篇三:五年级上册语文《小树与大树的对话》练习题

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ɡǔn ɡuā là(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大树和小树的对话作文)n shú zhǔ zhānɡ p?i yǎnɡ ɡǔ lì

( ) ( ) ( ) ( ) lù lín hǎo hàn cǎi fǎnɡ tōnɡ shùn piān kē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曾 经(c?nɡ zēnɡ) 宝 藏(cánɡ zànɡ) 绿林(lù lǜ) 曾祖父(c?nɡ zēnɡ) 藏起来(cánɡ zànɡ) 绿地(lù lǜ) 背书(bai bēi) 水浒传(chuán zhuàn) 传 达(chuán zhuàn)

三、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依次写在括号里。

1、他喜欢数学,语文不行,扁科。 ( )

2、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再喜欢看闲书。 ( )

3、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才是21世记的青年。 ( )

4、“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我觉得,因该写真事。”( )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急切 真切

1、随着时间的流逝,他( )地感受到时间的重要。

2、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 )地寻找昨天看过的那本书。 因为 因此

3、进来看书的人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4、雨下得越大我越开心,( )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 不但??而且?? 如果??就?? 虽然??但是??

1、我们( )要学习语文,( )要学好其他各门功课。

2、( )爷爷已有七十多岁了,( )身体仍很硬朗。

3、( )我们从小不发奋学习,老了( )后悔莫及。

4、我们( )现在发奋学习,将来( )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苗 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 (2)选的都是高才生。( )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 培养——( )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贯通的人才。

篇四: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

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有感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访谈录,课文记叙了一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爷爷的交流访谈,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感受到了季羡林老爷爷的亲切,幽默与平易近人,还有季羡林老爷爷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的关爱之情。

从课文内容也让我们懂得了在新世纪里不能偏科,要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和古今贯通,还要多看课外书籍。

从本篇课文让我感受到,启发到了:每个人不免会有偏科的情况,但是要尽量避免,就像我喜欢语文和英语一样,觉得数学太费脑筋,不喜欢数学。可是,我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我知道和明白了各科都要学好,要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博古通今,才可以适应现在这个多元素的社会,这个新的世纪,才能为祖国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永远不会忘记季羡林老爷爷教导的话。我会坚持学好每一门科目,为祖国献上一份力量。

六年级:秦贝尔

篇五:《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

[设计意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

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

板书:苗苗 季羡林

2.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 小组讨

3.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

[设计意图]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内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同时,学生在交流中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一)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书)

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

4.组织讨论: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板书: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

B、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板书:访谈录

(二)指导有感情朗读

1.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树只是代表苗苗与季羡林吗?你觉得这题目换成是“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哪个更好,为什么?

(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

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过渡: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说说季老与苗苗各有什么特点?

3.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4.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

6.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全部学生演苗苗。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

8.品读语言: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

“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题目的精妙。 在朗读中,初步了解人物的对话,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如老师、同学、家长或亲友,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热情。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听写课后生字。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峡( ) 访( ) 浒( ) 偏( ) 侠( ) 仿( ) 许( ) 编( )

3.给多音字(传,将,绿)分别注音,组词。

4.熟读课文,并正确,流利地读给家长听一遍。

5.采访一个爱读书的人,列一份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板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访谈录”,也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文中的两个人物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平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和蔼亲切、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关爱。接着我问学生这一老一少的访谈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访谈的?

由于内容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因此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有声有色。

然后我又问学生:你们喜欢看闲书吗?有的说喜欢;有的干脆就保持沉默,不表态,其实我心里清楚:他们爱玩,爱看电视,即使有书也不去翻一翻。于是,我先给他们读季老先生的作品《我的童年》节选,然后结合老先生的主张教育学生:平时多看一些闲书可以多学一些知识,也可能多写一些好的文章。季先生有如此高的成就,其实跟他小时侯爱看闲书分不开的,且小时侯记的东西长大了也不容易忘记。而文章写得好,苗苗说的那两个重要条件——写真事、多看课外书,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我希望经过我不间断的提醒,能慢慢地使孩子们有爱看闲书的意识,并能主动积钱买书看,从提醒到自觉,让“书香伴我行”不再是空话。因为学生爱听故事,于是我现身说法,说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对学生也是一个启发和引导。 不足之处:在开始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透文章,导致课堂前半段沉闷,我高估了刚上五年级的孩子的能力,以为在很短的时间,他们就能从大段的的文字中提炼出最主要的内容。这是自己对于学生的学情不了解造成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