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小河鱼养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6:13 体裁作文
小河鱼养殖体裁作文

篇一:观赏鱼养殖知识大全

观赏鱼的挑选须知

1、到熟悉的鱼店去购买,或请相熟的朋友介绍,到信誉好的鱼市鱼店购买;

2、不买刚进店的鱼,过一段时间等鱼适应了人工环境之后再买回家;

3、选择活力十足,体色光亮、体形完整、丰满、鱼鳍完整无伤痕及眼珠明亮的鱼;

4、在价格方面,因为每一名称的鱼又分多个品种,价格也参差不齐,因此最好请懂行人士帮忙挑选。

购买水族箱小心被忽悠

品牌水族箱(成套鱼缸)一般是集缸体、底柜、照明、过滤等于一体,美观、方便,但有些市民并不很了解水族箱的基本知识,这就给经营者提供了“忽悠”的机会。

当消费者上门问价的时候,他们常常报出极低的价格稳住顾客。等到上门安装的时候,又突然改口说,先前的报价仅是鱼缸的价格,里面的照明灯、抽水打气泵等要另收钱,水草、石块、沉木、铺底的沙子也要另外付费。因此买水族箱时,最好弄清鱼缸的配置情况,如灯管的品牌、数量、型号,水泵的功率、型号等等(灯管、水泵也有贵贱之分),并让店主列个清单,这样就可以防止出现经营者偷梁换柱或减少配件的情况发生。对于到水族店定做水族箱的消费者,还应当心定做过程中的小陷阱。

比如当水族店的工作人员上门量尺寸时,他们会试探性地征询主人对“风水”问题的看法。如果一旦判断出主人对风水问题很“重视”,他们就会根据其“风水原理”提出种种修改建议,这些建议的原则当然是把鱼缸修改得越大越好,这样就能多开口要价。此外在制作时,他们还会在材料上、内配的灯具、水泵上以次充好,让你多掏钱。

对于这类情况,消费者在与水族店洽谈时,最好签订一份“定做合同”,在合同上标明鱼缸价格、玻璃(什么品牌的)厚度、长宽高尺寸、详细的配件情况等,以防经营者以次充好或降低尺寸。

第一次养观赏鱼养的注意事项

刚买来的鱼,在习惯新的环境之后,可以开始喂食,一般把鱼放在水缸半天后,若发现鱼开始啄食缸壁或缸底所铺的沙粒,即说明可以开始喂食了。有的鱼在转变环境时,拒绝进食,因此要喂养鱼喜欢的饲料,可均衡喂食人工饲料和生活饲料。要注意分量,避免出现吃剩的残渣,因为残渣会腐败,破坏水质。

导致热带鱼生病、死亡的几个原因:

1、水温激烈变化———适合热带鱼存活的最佳温度为25℃,但是不同种类的温度要求还有差别,有的要高至30℃左右,也有些喜爱20℃。因此全体平均起来,25℃是普遍可接受的温度。此外,还要避免水温的急剧变化,一般允许变化的温度范围为2度.

2、放养密度太大———很多人看见水族馆能把很多可爱的鱼放在一个鱼缸里,所以也在家中鱼缸内饲养很多鱼,这种饲养方法,不论是哪一种鱼都会死去。如果在饲养多种不同种类的鱼时,必须考虑每种鱼适存的空间,减少鱼的数目。不管什么种类,缸小鱼多,决不是好事。饲养热带鱼的原理与饲养金鱼很相似,要求饲养水面比较宽阔,并且要与饲养的数目保持正常的比例,以保证热带鱼具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3、饲料的种类———热带鱼的食性因种类而异,大致可分为动物性、植物性、杂食性3种类别。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水缸内的鱼,是何种类型,喜欢吃什么食物,分类饲养。 4、疾病———热带鱼生病原因很多,包括由买来的病鱼传染,因温度太低引发的白点病及水质因残食腐败或鱼粪污物分解变坏所致等。

新购的热带鱼往往会带有病菌或寄生虫,因为病情较轻,还没有出现较明显的病症,购买时不易察觉,如果不采用药物处理直接放入鱼缸中,快则2-3天,慢则1周至2周就会发病,甚至造成死亡。新购的热带鱼即使是健康的,通过捕捉和路途运输,有时也会造成鱼体受伤而引起细菌感染。因此,对新购热带鱼进行防病消毒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较常用的防病消毒药物有两种,第一种是食盐,食盐比较安全、有效,并且来源方便。每10公斤水加100-300克,即配成1-3%浓度的盐水,消毒5-20分钟左右,浸浴时间长短根据水温高低而定,可杀灭大多数病菌和寄生虫。

第二种是高锰酸钾,可以直接加入鱼缸中。用药浓度是10公斤水用0.03克高锰酸钾。0.03克重量高锰酸钾的秤重不方便。因此,先秤1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在1公斤水中,即配成千分之一浓度的药液,储存在可口可乐瓶中备用,再用吸管或针筒吸取30毫升高锰酸钾药液加入10公斤水中,用药后24小时进行换水。不过需要注意,对于小型热带鱼。

高锰酸钾的毒性较大,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热带鱼的活动状态,一发现有异常,立刻进行抢救,即大量换水或将热带鱼捞出。

鱼缸中残饵和排泄物等有机物的积累会引起水质恶化。水体中有机物有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尚未溶解的颗粒状固体有机物,另一种是已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已溶解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会变成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如果水体中生长有足够数量的有益细菌(如硝化细菌)就会把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分解成无毒的物质(硝酸盐)。因此,水质净化有两个目的:①把尚未溶解的固体有机物过滤丢;②培养足够数量的硝化细菌,分解水体中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

具体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使用水处理循环设备。大型、中型鱼缸使用循环过滤设备,小型鱼缸可使用生化棉。商品化的水处理循环过滤设备的种类很多,有内置式,外置式等,也可以自己制造,大致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①不锈钢或塑料制成的圆筒形外壳;②圆筒内放过滤棉、石英砂、塑料生化球或生化陶瓷环等;③小型水泵及道管。过滤棉、石英砂的作用是把水体中大颗粒有机物截留下来,因此经常需要清洗。

生化球和陶瓷环的作用是作为培养有益细菌的载体,用专业的术语来说是培养生物膜,主要是培养足够数量的有益细菌,把水体中有毒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分解为无毒的硝酸盐。 小型鱼缸可配备1-2只生化棉和一个充气泵。生化棉兼有过滤固体有机物和培养细菌的功能。

第二种,是定期添加有益细菌。有益细菌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大多数是复合菌。如一种日本产的叫EM的产品,有四大类80多种菌种组成。

有人做过试验,定期添加有益细菌,鱼缸中的水可以一年不换水。

热带观赏鱼的养殖方法

一、水源:自然界的水都含有不同化学物质,其直接影响鱼类生长,热带观赏鱼是生活在热带水域里的小型鱼类,其对水环境要求更高些,自来水、天然水、井水都不能直接用来养热带观赏鱼。

1、自来水:热带观赏鱼一般适宜弱酸性或弱碱性的软水,自来水是近乎中性的水,适宜用来饲养热带观赏鱼,但由于在对自来水过滤、消毒处理过程中,因漂白粉的使用,水体产生游离氯,游离氯对人畜无太大的危害,但对鱼则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必须除掉才能应用。除氯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曝气法:放水于储水桶中,在室内搁置4~5天或1周,具体时间还应视水温及鱼对水质的要求灵活掌握。含氯量少,温度高,鱼类适应性强,曝气的时间可短些,反之则可长些。如果有气石打气,对去除氯会更有利; 二是化学法除氯,自来水放入储水桶中,当即加入硫化硫酸钠(大苏打)(一般用量10千克的水中加入1克的大苏打)搅拌使之溶化均匀即可去氯;三为更可靠更安全,还可直购市售除氯水,厂家在制作中,加入水质稳定剂,使水质有保障。

2、天然水、井水:利用天然水(湖水、河水等)饲养热带鱼宜先煮沸冷却。煮沸为了杀菌,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但由于沸水和蒸馏水中的氧气已经大大减少,需经大量充气增氧后才能用于养殖。

二、水温

1、水温:鱼为变温动物,它是顺应周围环境温度而变化自身的体温,每种热带鱼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一旦水温发生剧变,或水温不适,鱼体机能便失去平衡,导致鱼患病,家庭饲养热带观赏鱼一般水温以22~26℃为宜,繁殖水温以26~30℃为宜,还要根据不同类鱼灵活应用。

2、温差:养殖热带观赏鱼,其昼夜温差不超过4~5℃为宜,繁殖期水温昼夜相差以不超过1~2℃为宜,这就要求换水时需先将备用新水放在水族箱近处预温,待水温相同后注入水族箱内,以防温差过大,引发鱼病。

3、控温:水族箱要注意调节水温,最好是自控式恒温电热管来控制水温(按说明书内容操作使用),无论是饲养或繁殖期都要注意调节水温到适宜区,要根据所饲养热带鱼要求的温度控制水温。大致分类:(1)耐低温类水温可控在20℃左右;(2)不适应低温类,水温可控制在22~24℃;(3)喜高温类:可保持在26℃左右,对七彩神仙鱼需更些。

三、水质:

1、硬度及调节:热带鱼对水的硬度虽各有所好,但能忍受较大的硬度变化,对硬度的变化不如温度敏感。一般对水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可不调节硬度,

但在繁殖期,水的硬度要调整到该种热带鱼繁殖的要求。对水的硬度调节前,需先测定其硬度,一般用硬度测试剂测试(在一个有刻度的试管中注入x毫升水,并滴入滴定液,直到试管内的颜色改变,由所滴定的滴数来算出硬度)一般来说,亚马逊河的中小型色彩丰富艳丽的热带观赏鱼,偏爱弱酸性软水,在硬度低的水中生长良好。

水硬度的调低:

(1)常用煮沸的水调低硬度;加入的水量与纯水不同,因煮沸水只能排除碳酸化合物,降低暂时的硬度,不能解除硫酸化合物,氯化物等,而降代永久硬度,所以沸水只能降低硬度的1/3~1/2,如水的硬度为20度,要求硬度为10度,则煮沸的冷却水即可。

(2)活性碳吸附水中金属离子,而降低水的硬度,还有杀菌和除腥味的作用。将活性碳放入滤化器水中,把需要调整的水反复通过活性碳,也能降低水的硬度。

(3)配比法调节硬度:即在原有水中加入软水降低原有水的硬度(x/y-1=z?x:原有水的硬度 y:饲养鱼要求的水的硬度?z:加入软水的份数)

2、酸碱度及调节:酸碱度对热带鱼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酸性过强,鱼呼吸困难,许多生物毒性增加;碱性过强鱼鳃组织受到腐蚀,影响正常生长。调节水的酸碱度同样要先测定所要用水的pH值(即酸碱度,用pH测试计),如果与饲养品种要求的水的酸碱度差距很大时,偏酸的加入碳酸氢钠溶液(1%的溶液)以提高pH值;偏碱的加入磷酸二氯钠溶液(1%的溶液)以降低pH值,操作时,逐渐增加入充分搅拌,不时用pH测试计测试,直到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调节pH要注意,控制在0.1pH范围内,pH剧烈的变化对热带鱼也不利。忌碳酸氢钠加多了加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加多了加碳酸氢钠。

3、溶解氧:在热带观赏鱼的饲养中,如水中缺少氧时,热带观赏鱼会发生“浮头”现象,不立即采取措施常会导致全缸鱼死亡。一般溶解氧含量大于5.0毫克/升为鱼生存的适宜数值;在3.0~4.0毫克/升之间,鱼勉强生存;0.3~2.9毫克/升之间,不适合生存(测试水中的氧含量,可用O2测试剂)。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通过减少水质污染,增加光照时间,配备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鱼的尾数,过滤水族箱里的水等来完成。

4、亚硝酸盐(NO2)当细菌的生态系统或氧化链被破坏时,水中就会产生由于排泄物及沉入水中的食物经腐化而成的亚硝酸盐(NO2),NO2毒性大,但无味无色,肉眼判别不出,NO2达到一定量时可毒死整个水族箱里的鱼,要保持水族箱中的NO2含量不超标,常采用以下方法:

(1)装设良好的过滤系统,加入生化滤材,如生化过滤球,吸氨滤材。

篇二: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

常规淡水养殖鱼100个问答

一、鱼池塘的建造和维护

1.为什么在新建池塘养殖场时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

水源、水质是养殖生产的基础条件,一个养殖场如果没有稳定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保障,要顺利进行养殖生产是不可能的。养殖水源一般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在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都应选择在水源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也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时,要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还要考虑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虑地下水源的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供水量的大小一般为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为宜。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砂排淤等设施。

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2.为什么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

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养殖场的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是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这

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如果在砂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上建设池塘,建成后的池塘保水力差,池埂容易渗漏、崩塌。如果在含铁质较多的赤褐色土壤上建设池塘,土壤在浸水后会不断向鱼池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在pH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上建塘,也不利于养殖生产。

3.为什么养殖池塘要设计好进排水设施?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设施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

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为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

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以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4.为什么在池塘设计时要考虑其形状、面积和深度?

池塘是养殖的基础,池塘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殖的成败。池塘形状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一般为(2~4)∶1。

池塘的方向宜东西长、南北宽,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对于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有利,也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不同类型的池塘其面积不同,成鱼池一般5~15亩、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池塘有效水深一般应达到1.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池塘浅水区的水深应不低于0.8米,浅水池塘(池深在2米以下)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及时补充给水,以维持池塘水深基本不变。水源季节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在设计建造池塘时应适当考虑加深池塘,以保证水源缺水时池塘有足够水量。深水池塘的池深一般在3.0~4.5米。

5.为什么池塘底部要设计一定的坡度、沟槽、台地和平台等设施?

在池塘底部设计一定的坡度和沟槽是为了方便池塘排水和捕鱼需要,尤其是面积较大的池塘池底应有一定的坡度和沟槽,池塘底部的坡度一般为1∶(200~500)。面积较大且长宽比较小的池塘底部应建设主沟和支沟组成的排水沟,主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1000,支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200。相邻的支沟相距一般为10~50米,主沟宽一般为0.5~1.0米,深0.3~0.8米。

为了改善池底环境并有利于鱼类活动、水体交换、捕捞等,在面积较大的池塘底部常常建设有台地和沟槽。台地和沟槽应平整,台面应倾斜于沟,坡降一般为1∶(1000~2000),沟、台面积比一般为1∶(4~5),沟深一般为0.2~0.5米。

在面积较大的长方形池塘内坡上修建一条平台,是为了方便投饵和拉网需要。平台的宽度一般约0.5米,平台应高出水面。

6.为什么池塘养殖要配备一定的投饲设备?

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养殖场重要的养殖设备。投饲机一般由4部分组成:料箱、下料装置、抛撒装置和控制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自动定时定量投饲机。

投饲机饲料抛撒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抛撒面积可达到lO~50米2。

7.怎样进行池塘养殖水体的净化?

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以达到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净化的目的,主要有生物浮床、生态坡、水层交换设备、藻类调控设施等。

生物浮床净化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在池塘水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为多种生物生息繁衍提供条件,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

生态坡是利用池塘边坡和堤埂修建的水质净化设施。一般是利用砂石、绿化砖、植被网等固着物铺设在池塘边坡上,并在上面栽种植物,利用水泵和布水管线将池塘底部的水提升并均匀地撒到生态坡上,由生态坡的渗滤作用和植物吸收截流作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水层交换主要是利用机械搅拌、水流交换等方式,打破池塘光合作用形成的水分层现象,充分利用白天池塘上层水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弥补底层水的耗氧需求,实现池塘水体的溶氧平衡。水层交换

小河鱼养殖

机械主要有增氧机、水力搅拌机、射流泵等。

8.怎样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

根据养殖品种或养殖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增氧设备。

叶轮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综合作用,其动力效率可达2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比较适合于成鱼养殖池塘。

水车增氧机増氧动力效率可达1.5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比较适宜于狭长鱼塘使用和需要形成池塘水流时使用,水车增氧机可以形成养殖池中的定向水流,便于满足特殊鱼类养殖需要和清理沉积物。

射流式增氧机也叫射流自吸式增氧机,増氧动力效率可达1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与其他增氧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能形成水流和搅拌水体的特点,能使水体平缓地增氧,不损伤鱼体,适合鱼苗池增氧使用。

吸入式增氧机有较强的混合力,尤其对下层水的增氧能力比叶轮式增氧机强,比较适合于水体较深的池塘使用。

涡流式增氧机,可将空气送入中下层水中形成气水混合体,高速旋转形成涡流使上下层水交换,涡流式增氧机没有减速结构,自重小、无噪音,结构合理,增氧效率高,主要用于北方冰下水体增氧,增氧效率较高。

9.为什么要进行池塘养殖排放水的处理?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营养物质主要通过排放水进入到外界环境中,已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对养殖排放水进行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是池塘养殖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养殖排放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也有采用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进行综合处理的案例。

篇三:发财鱼的饲养方法

发财鱼即为血红鹦鹉

血红鹦鹉因其喜人的红色,备受大家青睐。与其它鱼混养,点点红色穿插其中,分外抢眼。或全缸都是大小相同的血红鹦鹉,也谓为壮观。尖尖的三角形嘴,圆圆的眼睛,短短的身躯,头部有隆起,嘴尖如钩,恰似鹦鹉鸟,却给人一种憨态可掬的感觉。这些特征越明显,档次就越高。

“血鹦鹉”是由红魔鬼(Cichlasoma citrinellum)和紫红火口(Cichlasoma

synspilum)杂交而来的“新品种”,遗传了来自两种鱼类所特有的生理习性。 说起鹦鹉鱼,人们最大的困惑就是养了一段时间就不红了,有的还长出黑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我发现鹦鹉的颜色不稳定和他们的遗传有关,因为杂交,所以容易出现返祖现象。鹦鹉嘴和身上长黑色、全身颜色变浅,都与其上一代鱼的颜色分不开,但可以通过调整水质、光线、饲料、环境温度等得到改善。也许有这种经验:几天不理它,减少惊吓,你会突然发现颜色又变红了一些。它们的颜色,是和温度、光照、惊吓、饲料、遗传等密不可分的。 让鹦鹉不变黑,不退色就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影响鹦鹉颜色的因素如下: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此鱼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饲料用“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有人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些,但也要注意消毒,剪除活虾头上的硬剌,以免伤害鹦鹉。注意光线:鹦鹉对光线较敏感。需要定时、定量给与强光照射。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之后要让其在较暗的环境里度过一天中的其他时间。房间里比较明亮,没有灯光,光线是足够的。但光线长期保持一样,也会使鹦鹉颜色变淡。即:给予定时、定量灯光照射而不是仅仅靠自然光。切记:灯光照射时间不宜太长,关灯后要使鱼缸的环境一直保持比较昏暗。这样,一旦再有灯光的时候,你会发现鹦鹉比以前红了很多。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然后关灯。如果房间光线较充足,就要在灯光照射后,适当遮挡房间里的光线,使鱼缸处在昏暗的状态。 5、光色:有的鱼缸的灯是白色灯,可以换成发红光的灯管。换成发红光的灯管,可一充分显现鱼的红色,普通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上去发青。6、环境:你也可能曾经发现,鱼刚到你的缸里的头几天会有一些褪色,那是因为不适应。随着它们适应能力的增强,会逐渐好起

来。所以,不要让他们受惊吓,是解决退色问题的又一经验之谈。另外,鹦鹉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颜色的程度。鹦鹉的另一问题就是老聚在缸的一角,人一过来就乱窜,是由于它们还没适应新环境。鹦鹉天生胆小、爱扎堆,有时还会脱鳞,一是鱼有病了,但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这种鱼胆子比较小,爱乱撞造成的。所以饲养中应注意5点:1/可以喂之前先开灯,开灯五分钟后,等所有鱼都适应了,慢慢胆子大了,再喂食。时间长了,形成条件反射,一开灯鹦鹉就会自己过来。2/一天喂一次,形成规律,每次喂食前,鱼儿感到饥饿了,他们就不得不出来找食物。 别惊吓,接近鱼缸时,慢一点,鱼在缸里,看到人影就跑,故靠近鱼缸前别让人影晃到鱼缸。投喂食物时,在缸前呆一会儿,在其状态稳定时,轻轻拍一拍缸,训练一段时间,就好了。

如果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可以准备点颗粒饲料(当然干虾更好),和其他饵料一起放。颗粒饲料比较小,一时半会儿大鱼吃不完,鹦鹉就能抢到了。而且颗粒饲料具有增色的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鹦鹉不褪色。

混养一些胆子大,不怕人的鱼,如:地图等,在别的鱼的带动下,它们就会跑出来抢食甚至追逐别的鱼。

换水的重要性:

饲养中发现:换新水后鹦鹉很活跃,颜色也比较鲜亮。 血鹦鹉的祖先生长在南美洲,所以其所需的水质条件和一般中南美洲慈鲷无二,需要弱酸性和硬度较低的水质。鳃部的脆弱是此鱼先天的缺憾,水质恶劣会首先使鳃部受伤,并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命。 因此,血鹦鹉比其他的鱼更需要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氧气。尤其是水质不能太老,所以定期、定量换水也是养好鹦鹉的关键。我的经验是,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水不要超过缸水的四分之一。换水前先擦缸,过滤几个小时,等水清亮了再换水。鹦鹉比较喜欢新水,这里说的新水是困好的水。有些饲料会使水发红或发黄。常换水还可以解决饲料所产生的水的颜色问题,同时, 要准备高效率的过滤系统,使水充分循环,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引起鳃部疾病。

篇四:四大家鱼养殖

四大家鱼的养殖

2008年05月08日来源:网络浏览:3160次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百度空间QQ收藏天涯社区腾讯朋友

鱼种放养鱼种是成鱼养殖的物质基础,鱼种放养是成鱼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鱼种的来源、鱼种的质量、种类的搭配和放养密度等因素,对成鱼的产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鱼种的来源一般生产规模较小的个体专业户,成鱼养殖所需的鱼种多半是从当地的苗种场购买,但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国营或集体渔场来说,成鱼养殖所需要的鱼种,最好能由本单位生产解决。这样就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养殖适销对路的商品鱼,并且能够减少外购鱼种运输上的麻烦,保证生产中所需鱼种的数量的质量。

二、鱼种的质量成鱼养殖中,对鱼种的要求是数量充足、品种齐全、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等。

(一)鱼种规格放养大规格鱼种是提高成鱼养殖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因为大鱼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和成活率高等优点。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温和,鱼类生长期较长,所以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生产周期均为两年,放养的鱼种都是1龄鱼种,大都要求全长16-20厘米,体重50克以上。例如广东地区,利用鳙鱼生长快及易捕捞的特点,一年中养成数批食用鱼,故鳙鱼种规格要求较大,一般在0.1-0.5公斤,经过40-60天饲养可长到1.25-1.5公斤;鲢鱼放养量较少,鱼种规格在50克左右,养成0.75-1.25公斤;底层鱼类以鲮鱼为主,因鲮鱼生长较慢,食用规格较小,但群体产量高,故放养密度较大,鱼种规格也较小,一般12.5-25克或42-62.5克,经一年或半年饲养可长到125-250克;草鱼鱼种规格一般250克左右,出塘规格1-1.5公斤;青、鲤、鳊放养量很少。

(二)鱼种的体质鱼种的体质好坏可从体重和外观两方面加以判断。质量好的鱼种从外观上看,质量好的鱼种特点是:规格整齐,肌肉丰满,色泽鲜艳,没有病伤和游动活泼。鱼种放养前的准备没有养过鱼的自然塘、养鱼一年以上的精养塘或粗养塘,都要在放养鱼种之前,先进行全面的修整和消然后才能放养鱼种。具体做法与苗种池相同。放养计划中鲢、鳙占较大比重的池塘,以经过清塘消毒以后1-2天,就应当施放基肥,先培肥水质,然后再放养鱼种。肥水塘或养鱼多年的池塘,池底淤泥较多,一般施基肥较少或不施基肥。冬季放养的池塘,池水应一次加到最大深度,以便鱼种在深水中越冬;春季放养的池塘,如果水源可靠、排灌方便,在清塘后初次向鱼池灌水时,不宜灌得太深,使水深达到70-80厚厘米即可。这样水温容易升高,有利于水质转肥和鱼群的摄食成长。以后再随着水温升高和鱼体的长大逐步加大,直到7月份加到最大深度。

三、鱼种放养时间和注意事项

1.放养时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可采取冬放(12月初-1月底),也可以春放(3月中、上旬),在水温6-10℃的时候进行放养。因为在低温下鱼类活动能力差,容易捕捞,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冬放的好处是可以免去鱼种并塘越冬的手续,使鱼种较早适应成鱼塘

的环境条件,延长生长时间。春放的好处是可将成鱼塘的池水排干进行冬休。各地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池塘条件灵活掌握。

2.注意事项①操作要细心,避免损伤鱼体;②选择晴天放养,以便操作和运输;③为防止传染鱼病,应对鱼种进行药物浸洗消毒;④鱼种放养工作要列表记录,以便今后查阅。成鱼饲养管理一切养鱼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池塘的日常管理工作才能发挥作用。日常管理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施肥与投饵实行混养密放的精养鱼塘,必须大量施肥和投喂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因此,施肥与投饵就成为池塘日常管理的中心工作。

(一)施肥鱼种放养以后,在整个成鱼养殖阶段,都要根据池塘的水质情况,适时进行追肥。施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不断补充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鲢、鳙等肥水鱼繁殖天然饵料。施追肥应按照三看施肥的办法,掌握适时、均匀和少量、多次的原则。具体做法可参照亲鱼培育中的方法。要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在25-30厘米之间。对主养鲢、鳙鱼的池塘,应狠抓两头(即春、秋两个季节)培水。6月份以前池水透明度可达到25厘米左右。因为春、秋两季的水温较低,适宜浮游生物繁殖,也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故可大量施用各种有机肥。各种粪肥在晴天中午泼洒效果较好,但要注意避开食场。在肥源不足的单位,可就地取材,大量采用各种绿肥沤肥,这是解决商品鱼基地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在鱼类快速生长的夏季(7-9月),由于水温较高,投饲量又大,水质一般都较肥,可少施或不施追肥。此时水中含氮量较高,含磷量很低,氮、磷比例严重失调。若要施追肥,则以晴天泼洒磷肥效果较好,不仅对促进浮游植物生长,提高池塘生产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又不易败坏水质,对池鱼有利。一般每隔15天左右可施磷肥一次,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次施鱼特灵3.3公斤或过磷酸钙10公斤。先将磷肥用水溶解,选择晴天上午9-10点全池泼洒。施肥当天不能搅动池水(包括拉网、加水、开动增氧机等),以延长磷肥在水中的悬浮时间,降低塘泥等胶体的吸附和固定。

(二)投饵

?.全年投饵量和各月投饵计划

(1)全年的饲料用量已经养过几年鱼的单位,如果条件没有什么变化,一般可根据以往几年的经验来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初次养鱼或虽已养过几年鱼而条件有较大变动的单位,就必须通过计算的方法来确定全年饲料的用量。计算公式; Q=PrKA式中: Q--某种饲料全年的用量(公斤) P--池塘的投饵鱼产量(公斤/亩) r--该种饲料的搭配比数(%) K--该种饲料的饲料系数 A--鱼池总面积(亩)

(2)各月投饵计划和每日投饵量的确定一年中各月的投饵计划,主要根据各月份的水温、鱼类生长情况和饲料供应情况来制定。因为鱼类是变温动物,摄食量显著地受水温变动的影响。同样体重的鱼,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摄食量越大,因此,投饵率(每天的投饵量占所喂鱼体重的百分数)是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而在同样的水温下,一种鱼的适宜投饵率又有随着个体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根据实践的经验,一年之中的投饵工作应掌握早开食,

晚停食,抓中间,带两头的投喂规律,即将全年的各种饲料主要集中在6-9月鱼类摄食旺盛,生长最快的季节投喂,6月份以前9月份以后投喂饲料的比例则较小。

每日的实际投饵量,则主要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摄食情况而定,具体做法可根据以下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适当增减。池鱼摄食情况:颗粒饲料的投喂量,以投饵后15-20分钟内吃完为适度;糊状饲料以每次投饵后1小时内吃完为适度;青饲料以当天吃完为适度;贝类饲料以下次投饵前吃完为适度。天气情况:天气晴朗,水中溶氧量高,鱼群摄食旺盛,应适当多投;反之,天气闷热,水中溶氧量低,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腐败快,容易使水质变坏,应少投或不投。池塘水质情况:水质清爽,鱼群摄食旺盛,应多投;水质不好,过肥,过浓,鱼群食欲不振,而且残饵更容易使池水变坏,应少投;水质很坏,鱼群已浮头时,应禁止投喂。现将无锡河埒乡按月平均投饵量和日投饵百分数列于表6-14,以供参考。

2.各种投饵养殖鱼类的饲料及调配

(1)草鱼和鲂鱼是草食性鱼类,湖、广等南方地区普遍养殖。成鱼阶段应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做到两头精,中间青。实行冬放鱼种的单位,1-2月份因气温和水温较低,鱼的食量较小,且水、旱草等各种青饲料还未长起来,应投喂一些植物性的精饲料。实行春放鱼种的单位,如在年底前种了黑麦草等青饲料。从3月份鱼种下池以后,就可酌情投喂一些黑麦草等青饲料。到了4-5月份,随着水温逐步回升到15℃以上时,可适当增加青饲料的投喂量。从6月份开始,直到9月份,水温达到25-30℃时,是水、旱草的旺长季节,也是草、舫鱼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的季节,应狠抓草、舫鱼的投喂,大量投喂青饲料,让它们吃饱、吃好,务必使大部份草、鲂鱼在这段时间长到商品鱼规格捕捞上市。这样既降低了草、舫鱼的密度,又有利于留塘的小规格草、鲂鱼继续成长。入秋以后(10月份),陆草已逐渐衰退、粗老,可多投水草。到了秋末、初冬(11-12月),水温又逐渐下降,鱼类摄食减少,可再转喂一些精饲料,直到年终捕捞。

(2)青鱼是肉食性鱼类,江、浙地区养殖较普遍,湖、广地区少量养殖。在成鱼阶段,应以贝类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2-3月份,因水温较低,鱼的摄食量较小,且螺、蚬等贝类饲料尚未大量繁殖,全长13-16厘米的小青鱼,应投喂磨碎的青饲料。全长达到16厘米以上时,可投喂一些蚬秧或轧碎的螺蚌,并补充一些磨碎的精料。到了7月份全长达到23厘米以上时,除喂一些轧碎的螺、蚌外,可适当投喂小螺、蚬。到了7月中旬,可加大螺、蚬的投喂量。9月上旬以后,螺、蚬资源丰富,且大部份青鱼已长到0.5公斤左右,螺、蚬可不必筛选投喂,应狠抓青鱼吃食,以促使青鱼快速生长。10下旬以后,水温又日渐下降,仍应适量投喂螺、蚬,并补充投喂一些精饲料。

(3)鲤、鲫、鲮、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各种动、植物饲料均可摄食。它们在成鱼塘中,一般都作为配养鱼类,在放养量较少的情况下,只要饲料、肥料充足,就可不必专门给它们投喂饲料。若作为主养鱼类进行养殖,则要相应加大施肥、投饵数量,具体做法可参照鲢、鳙、草、青鱼类的投喂。

3.饲料的投喂方法投喂各种饲料的方法,均应实行四定的原则,具体做法可参照亲鱼

和鱼种培育部分。每日坚持巡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坚持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日间观察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傍晚检查全天吃食情况,看看有无浮头预兆。到了夏、秋高温季节或天气突变时,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便及时防止严重浮头。搞好池塘环境卫生,及时防除病害池塘的清洁卫生工作容易被人忽视,而许多鱼病都是因为池塘环境卫生不好,恶化了水质而引起的。因此,在平日巡塘中应随时捞除残草、剩饵、死鱼和其他杂物,以免污染水质;每隔10-15天就要对食场和饲料台清理消毒一次,并采用漂白粉挂篓和结合泼洒生石灰的方法预防鱼病。实践证明,在鱼病流行季节,精养塘每隔半个月按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20公斤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对预防草鱼的出血病和烂鳃病效果很好。搞好水质调节,保持适当水深平时要随着鱼体的增长,搞好水质调节工作,适时向鱼池灌注新水,逐步加深水位。一般每隔10-15天灌水一次,每次加深5-10厘米。3月份以前,因水温较低,鱼体尚小,池水不必太深,水深保持1米左右为宜,这样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培肥水质。以后随着水温逐步回升,池水也需逐步加深。从7月份起,直到年底,水深应加深至2米以上,保持最深水位,这样有利于防止水温过高,扩大鱼类活动范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到了夏、秋高温季节,容易发生鱼类缺氧而浮头的现象,稍有疏忽,即可能由严重浮头而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俗称泛池。泛池会给生产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这样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在夏、秋高温季节,必须注意防止鱼类浮头和发生泛池事故。

(一)引起鱼类浮头的原因

1.因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而引起浮头在夏、秋高温季节,精养鱼池水质浓肥,白天上、下水层氧差很大,至午后,上层水溶氧饱和,下层水严重缺氧,由于水的热阻力,风平浪静,使上、下水层不易对流。傍晚以后,如果突然下雷阵雨或刮大风,使表层水温急剧下降,造成上、下水层急剧对流,上层溶氧量较高的水迅速对流至下层,很快被下层水中的有机物耗净,偿还氧债,而上层水溶氧量降低后又得不到大理的补充,因而使整个池塘的溶氧量迅速下降,造成缺氧浮头。

2.因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浮夏、秋高温季节,池水温度较高,加以大量投饵,使池水很肥。如果久晴不雨,又长期不加注新水,易使水质过肥(水色转黑)或败坏(因浮游植物繁殖过度而导致大批死亡,水色转浑发臭),引起鱼类浮头。

3.因光合作用不强而引起浮头由于阴雨连绵或大雾,致使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水中溶氧补给数量少,而池水中各种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又不断地消耗氧气,以致水中溶氧供不应求,引起鱼类缺氧浮头。

4.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浮头由于水蚤、轮虫等浮游动物过度繁殖,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使池水转清,水中溶氧主要依靠空气溶入来补充,远远不能满足耗氧需求,引起鱼类浮头。

(二)怎样预测浮头鱼类浮头之前一般有预兆,可根据以下四种情况来预测。

1.天气热、水温高,水质浓肥,透明度低,鱼类常会在半夜以后或黎明浮头。

2.天气闷热,无风、气压低,下大雷阵雨,水中大量缺氧,可因污泥产生有害物质,促使鱼类浮头,并容易引起泛池。

3.天气闷热,久晴未雨,刮西南风,下小阵雨,有雾,水色突变,鱼类食欲减退,可能发生严重浮头。

4.梅雨季节,日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容易引起浮头。

(三)鱼类浮头轻重程度的判断鱼类浮头的轻重程度,可根据浮头开始的时间、浮头的位置、浮头鱼类的动态等情况来判断。有关情况可参阅表6-15。

(四)防止浮头的措施

1.冬季清塘时,要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腐殖质。

2.合理混养和密养,控制投饵、施肥数量。

3.发现池水过于浓肥有浮头危险时,就应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水中溶氧,调节池塘水质。

4.合理使用增氧机。一般在下列三个时间开机的效果较好:①晴天时下午2-3时开机,因此时表层水的溶氧处于饱和状态,通过增氧机的搅水作用,造成上、下水层对流,使底层溶氧较低的状况得到改善。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担负3-5亩水面时,每次开机半小时即可;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抓住每一个晴天,坚持中午开机。②阴天时次日清晨3-5时开机。因此时池水中的溶氧已很少,开机的目的是直接增氧。一直开动到日出才停机。③阴雨连绵或有浮头危险时,可在半夜前后开机。因此时池水中的溶氧贮备已降到最低点,开机的目的也是直接增氧,也可加速水中有毒气体(H2S、 NH3等)逸散。一直持续到日出才停机。

5.采用水质改良机,充分利用塘泥。水质改良机有抽水、吸出塘泥作饲料地肥料和向池塘直接喷水增氧等功能,可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类浮头。

(五)解救浮头的方法

1.立即大量灌注新水,并同时开动增氧机增氧。这是最有效的解救措施。

2.在灌水有困难,又无增氧机的情况下,可采用下列其中一种应急措施:①每亩池塘用干黄泥100公斤,加食盐5公斤或生石膏粉2.5公斤调成浆,全池泼洒;②每亩撒施尿素1-1。5公斤;③每亩用食盐5-10公斤或明矾3-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④每亩用干黄泥10公斤加水调成浆,再加入尿50公斤,搅拌后全池泼洒。

采用上述急救措施,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有机微烂和腐殖质迅速沉淀,减少溶氧消耗,缓解浮头。

篇五: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杂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配合饲料)

1、细鳞斜颌鲴:

生长特性:野生中小型鱼类,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极快,自然水体中,当年孵化鱼苗到年底可达到2~3两,第二年一般可达到1~1.2斤左右。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可达60厘米。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

一年四季均能生长,是既适低温又耐高温的鱼类,是各种鱼类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这是黄板刁特殊的生理特征和移植与养殖的最大优势。水温15~35℃是最佳生长期,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

食物食性:刮食性鱼类,用上下颌的锋利角质边缘刮食底泥和着生藻类,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食性有明显的更替过程,随着鱼体长度的增长,腐屑和底泥在肠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成鱼可占食物总量90%以上。

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在0~38℃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配合饲料。

食物食性:刮食性鱼类,用上下颌的锋利角质边缘刮食底泥和着生藻类,苗期以浮游生物为食;食性有明显的更替过程,随着鱼体长度的增长,腐屑和底泥在肠管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成鱼可占食物总量90%以上。

饵料特殊,不与主养经济鱼类争食,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养殖方式的改变,又能改换其它的饵料,在0~38℃水温均能正常摄食,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配合饲料。

养殖特性:生活于水体中下层,群栖性。生长快、食性广、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强和容易捕捞的特点,可在水库、湖泊、池塘养殖。也适合在堰塘和精养渔池等小水面养殖。

鱼种投放的规格越大,鱼生长速度越快。精养池塘在放足“四大家鱼”后,每

1亩放养300~400尾左右的黄板刁冬片鱼种,在不增加其他饲料的情况下,年底出塘时可长到8两~1斤。而在瘦水山塘中,每1亩只能放养150~200尾左右。

食性强,摄食范围广,生长速度比其他鲴类鱼类快。池塘单养更能取得高产。精养池要求水深1.5米以上,彻底消毒、清塘,确保野杂鱼不入池,并施足底肥。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在10厘米以上。饲料充足,生态条件好,每1亩产量可达1400~1600斤,一般产量也可在1000斤以上。

经济价值:肉质厚实,含肉量高,肉质鲜嫩、味美、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营养价值高,长期食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银鲴、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外形较相似:体长稍侧扁,头小而尖,眼侧位,口近下位,口裂呈弧形;背鳍末端不分支鳍条为硬刺,胸鳍不达腹鳍,腹鳍起点和背鳍起点相对或稍后,肛门靠近臂鳍。

主要区别:

1)、细鳞斜颌鲴:从腹鳍基末到肛门有明显的腹棱,体色背部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无色斑。

2)、银鲴、黄尾密鲴:仅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鳃盖后缘有一桔黄色的斑(圆吻鲴见下图)。

3)、银鲴:个体较小,体色银白色。

4)、黄尾密鲴:个体较大,体色背部灰色、腹部白色。

从上述外形特征可明显区分这3种鲴鱼。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2、胭脂鱼:

1)、不同生长阶段,体形变化较大:仔鱼期当体长为1.6~2.2厘米时,体形特别细长,体长为体高的4.7倍;稍长大,在幼鱼期体高增大,体长12~28厘米时,

体长为体高的2.5倍。

成鱼期体长为58.4~98.0厘米时,体长约为体高的3.4倍,此时期体高增长反而减慢。

2)、体色随个体大小而变化: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3条黑色横条纹,背鳍、臀鳍上叶灰白色,下叶下缘灰黑色。

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

生活习性:鱼苗和幼鱼阶段常喜群集于水流较缓的砾石之间生活,多在水体上层活动,游动缓慢;半长成的鱼则习惯于栖息在湖泊和江的中下游,水体中下层,活动迟缓;成鱼多生活于江河上游,水体的中下层,行动矫健。

生长特性:一般6龄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胭脂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亦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生长较快,1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30公斤。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3、赤眼鳟:

生活习性:中层鱼类,喜欢栖居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和湖泊。河水上涨时进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动。

食性特征:幼鱼常在江湖沿岸浅水中觅食,食性杂,以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小鱼和卵粒,以及淡水壳菜等。

生长特性:生长速度稍慢,个体不大,3冬龄时体重不满半公斤,最大个体仅有2~2.5公斤。2龄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在5~8月,一般在支流沿岸有水草的区域产卵,间或也有在浅沙滩上产卵的。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较快、病害少、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4、白甲鱼:

背鳍外缘略内凹,具有1根后缘有锯齿的粗壮硬刺,其尖端柔软;尾鳍深叉形。鳞中等大,胸腹部鳞片较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具有鳞鞘,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

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侧线以上的鳞片有明显的灰黑色边缘;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冬季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

食性特征: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的着生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

摄食强度最大在3~4?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荩竞蜕臣窘谝话愣己苌倩蛲V股闶场?/p>

3冬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分布特性: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白甲鱼是长江上游及珠江流域的主要经济鱼类。

生长特性:生长速度较快,1~3龄较显著,3冬龄鱼平均为37.1厘米,平均体重达2.3斤,3冬龄以后增长较缓慢。常见个体为0.5~4斤,最大个体达13斤。

肉细嫩,味鲜美,在市场中,除长吻鮠、鲶、铜鱼外,与鲤、倒刺鲃等同居于大众所喜食之鱼类。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

高。

5、倒刺鲃:

生活习性: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的中下层,尤喜在水色清澈的水域中生活,分布广,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取食一些坠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和蝦等。4~5月间在水流缓慢、水草较多处产粘性卵。

食性与生长特性:食性杂,宜驯养,生长快,个体大,1龄鱼重150克,2龄可达500克,3冬龄的鱼已能长到400毫米左右,最大个体可达40斤。

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饲养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6、中华倒刺鲃:

生活习性: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冬季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3月份开始游向支流生长。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

食性特征: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而见之。

生长特性:2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50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

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鱼的肌肉鲜美,均有一定药效,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

注意: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俗称青竹鲩,形态特征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