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泉州海西文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17:41 字数作文
泉州海西文化字数作文

篇一:泉州文化对海西建设的影响

——持续弘扬惠女精神, 协力推进海西建设

泉州文化对海西建设的影响

——持续弘扬惠女精神,协力推进海西建设 什么是“惠女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劳勇敢、坚韧不拔、俭朴朴素、善良纯洁?? 也许这是永远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描述的。

高山仰止,惠女精神是一座精神的高峰。

1958年7月,以惠安妇女为主体的劳动建设大军,在条件极其简陋、物质极为贫乏的环境下,以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披荆斩棘、战天斗地,历经一年又七个月终于建成大型水库,使十年九旱的“地瓜县”变成了“米粮川”,演绎了“惠女锁蛟龙”的壮丽诗篇,形成了气壮山河、憾人心魄的惠女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代在进步,条件在改变,精神却永存。”

“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实质上是泉州人爱拼敢赢精神的时代写照,实质上体现了泉州人的精神品质,是泉州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吃苦耐劳、爱拼敢赢的精神不能忘,“活、和、创、韧”的基本经验不能丢!当前,我们要结合学习吴大观、李朗红等同志的先进事迹,继续把重温和弘扬惠女精神的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的出台,标志着海西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泉州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乘势而上、努力作为,继续在海西建设大局中走前列、挑大梁;要结合学习吴大观、李朗红等同志的先进事迹,继续把重温和弘扬惠女精神的活动引向深入,切实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新形势下重温和弘扬惠女精神,对于坚定信心、共克时艰,踏上现代化泉州建设新征程、协力推进海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惠女精神的来龙去脉及其科学内涵

惠安女素有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从1958年7月起,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以30000多名惠安女为主力(占总劳动力的90%左右)的干部群众集体修筑了一座集雨面积105.8平方公里、总库容1.2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8.42万亩的跨区域大型水利工程—惠女水库。从此,惠安女名声大振,她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激情创业的品质闻名中外。作为一种传承千百年的民风,惠女精神代代均有继承者,

从八女跨海开发大竹岛到大岞避风港的建成,惠女书写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而被誉为“新一代红色娘子军”的崇武大岞女子民兵海防哨所的勇士们,以及刚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的崇武基准气候站的惠女群体,则在风口浪尖和风雨雷电中续写着惠女精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传承永续的惠女精神浸润着新的时代气息,展现出当代惠女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与“惠雕”和“惠泉”一样,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和一张不可复制的城市名片。

作为一种优秀的精神文化,勤劳、勇敢,朴实、节俭,善良、无私,坚韧、自强,聪慧、开拓,是“惠女精神”特定的内涵。当前,重温惠女精神,要突出重点,关键是要学习她们身上所体现的艰苦奋斗的意志、尊重科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品格和拼搏创业的激情。

二、重温和弘扬惠女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惠女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惠女精神中不怕困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内容,是我们的传家宝,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等思想内核与伟大的民族精神不谋而合。惠女们在建设水库及开发荒岛、修筑海堤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意志、在建设自己家园的过程中焕发出来的创造热情,在克服生产和建设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毅力,正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可以这么说,惠女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和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生命激情相融合的统一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读本。

第二,惠女精神体现了泉州人民共有的精神特质,是泉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求是、团结、务实、创新”是泉州精神的概括性表述。惠女们在水库建设中 “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体现了团结这一泉州城市精神的主旋律;她们苦干、快干加巧干,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尊重科学、顺应自然规律,是“求是”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她们既务实又创新,不信邪、不服输、不言败,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泉州人的精神品质,是泉州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

第三,惠女精神体现了新阶段的新要求,是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可贵法宝。勤劳勇敢的惠安人民善于从全国大修水利的浪潮中捕捉住发展的契机,变原来连年开井、拦水、修沟等小打小闹为举全县之力集中修建大型水库。惠女们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调动上下左右的积极性,激发方方面面的活力;她们敢于“闯” 和“创”, 齐心协力,和合共进,注重在逆境中培育有利因素;她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终于创造了奇迹。从惠女精神折射出来的“活”、“和”、“创”、“韧”,是实现泉州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推动泉州市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惠女精神,充分认识其现实意义是前提。当前我们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学习和弘扬惠女精神,激发海西人民爱拼敢赢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有为有效应对危机挑战、实现惠安新一轮跨越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是从时代呼唤看。2009年与1958年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面临的形势十分相似,都是为应对困难、促进发展,因此重温惠女精神,决不是“赶时髦”,而是时

代的呼唤。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滑坡,此时开展学习惠女精神活动,更显及时,更显迫切。

二是从倡导机关看。在市委书记徐钢到惠女水库调研作出学习惠女精神的重要指示后,泉州市委、惠安县委分别发出了学习惠女精神的决定,倡导机关由以前的妇联系统提升到现在由各级党委部门负责组织学习,组织规格大为提升,凸显了学习实践惠女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

三是从内涵提升看。在全面把握原有惠女精神内涵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形势,注入新的时代特征,提炼出“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精神内涵,引导干部群众从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高度来重新认识惠女精神,强调干部群众对工作、对生活要始终充满激情,要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悟和幸福。

三、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助推海西建设

一要学习惠女特别能吃苦的精神,直面挑战、艰苦奋斗。参加水库建设的惠女们,靠着一股改造贫穷面貌的雄心壮志和艰苦奋斗的冲天干劲,喊出了“干劲尽力鼓,行动似猛虎,小病不躺床,大病不叫苦”的口号,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惠女水库,创造了“万女锁蛟龙”的奇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但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省里对泉州发挥创业型城市的支撑带动作用寄予厚望。为此,海西人民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力发扬惠女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做到“位卑不敢忘忧国”,认真解决“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问题,以正确的应对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海西人民应清醒看到自身能力素质上的差距,经常想一想能不能担当重任,与海西建设需要相比,在知识储备、学识智慧的掌握方面还有多少差距,从而埋头刻苦,自强不息。

二要学习惠女特别能创造的精神,尊重科学、顺应规律。惠女们坚持边劳动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苦干加巧干”,用爱拼敢赢的非凡气魄去挖掘能拼善赢的不俗才智,提出并被采纳推广100条合理化建议,仿制和创制了54种4000多件便捷工具,就连水库的发电装备都由她们安装调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给泉州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海西人民学习惠女尊重科学的态度和大胆创造的精神,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进一步摆脱旧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束缚。海西人民要敢于突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主动地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思考、寻找泉州产业、港口、城市发展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中影响发展速度、质量的矛盾因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预见性,在海西建设中大显身手,共创共赢。

三要学习惠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坚定信念、牢记责任。 “把水库建成,就是死也值!”这是惠女们在建设过程中最豪迈的誓言。在“变赤地为青山,变地瓜县为米粮川”目标的感召下,她们舍“小家”顾“大家”,不计报酬、战天斗地,用血肉之躯和火热激情铸就了惠女水库这座利在当代、功垂千秋的历史丰碑。海西人民要学习惠女坚忍不拔的斗志和无私奉献的品格,自觉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自己头脑里“落地生根”,坚定地投身于海西建设的实践,带头立足本职建功立业。要按照 “责随职走,心随责走”的要求,围绕建设海峡

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这一目标,找准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尽心尽责、用心履职,积极投身“我为企业发展尽份心”、“破解熟人经济、提升服务水平”等主题活动,于付出中彰显幸福,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四要学习惠女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团结协作、拼搏创业。惠女们凭着“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和造福子孙后代、建设美好家园的创业激情,克服了物质条件和技术力量的不足,以竞赛和突击的形式不断挑战生命的极限,用困境与激情交织出来的应变思维打破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魔咒。教育引导海西人民弘扬惠女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拼搏创业的激情,围绕 “稳住大盘、固本培源,项目带动、奋力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强化服务,共创共赢”的目标,把身上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激情调动和释放出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以合作协同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创新创造的精神书写泉州发展新的传奇,为海西建设添砖加瓦!

篇二:泉州市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

泉州市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十二五”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的,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支撑为基础的,以网络等新的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的模式。它以文化和经济界全面结合为自身的特征,是一种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为根本,贯穿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新型的产业集群,向大众提供满足其文化、娱乐、精神、心理方面的需求的新兴产业形态。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创意产业正成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渠道有两方面:一是通过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二是通过推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的新亮点。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两方面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创新传统产业,而且能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助力推动鲤城的创新型城区建设。

一、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

(一)主要优势

与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成功的地区比较,鲤城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机遇优势。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潜在的优势产业,是国家、省、市大力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是继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之后的新的经济增

长点,而且消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相比而言不需要占用很多资源、土地,可以有效规避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资源不足、能源匮乏、环境不堪重负的严峻局面。

文化优势。鲤城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中心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鲤城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鲤城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使鲤城成为多元文化融洽交汇、和谐共处、互促共荣的载体。

区位优势。鲤城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泉州的中心城区,既是闽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闽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较为成熟,对海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必将越来越广泛,双方的交易额也会越来越大。

(二)发展基础

2008年以来,鲤城区委、区政府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突破区域空间局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将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区委、区政府已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区服务业规划(2008-2010)的重要内容,确立了“全力打造泉州中心城区特色文化创意服务中心”的目标,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想,加快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目前,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鲤城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已正式出台,成功举办了泉州首届创意文化节,命名了首批“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单位”,中央电视台《大呈布雕》、《功夫动漫》和《提线木偶》专题片录制完成,营造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和澳商酒庄、蓝道(中国)广告等正式签约入驻我区创意产业园,丰富了鲤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利用华侨新村机电厂改造建设的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利用新华路泉州竹器厂改造建设的“T淘园”正在加紧建设中,择址于源和堂蜜饯厂旧厂址的源和创意产业园的源和创意会馆、当代艺术馆、越界咖啡等已建成营业,后续项目正在加紧规划建设;功夫动漫公司投拍的全省首部闽南语动画片《蔡六》正在加紧制作中,视通光电在三维动漫游戏制作等方面取得积极突破,183创意集聚区、M9艺术工厂等已初具规模,老城区创意产业集群正在起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广大在外创业的鲤商、企业家朋友和创意达人的重视,并有在我区投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意向。为我区下阶段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相对劣势

尽管近年来我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区依然存在着不少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问题和不足。如在行业氛围方面,广告策划、创意设计、网游动漫、数码娱乐等创意产业处于服务业的的高端领域,属于智力型、创意型产业,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是思想活跃、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年知识人才,此类人才对于所处创业环境的行业氛围较为在意,包

括完善的行业交流平台、高水平的商务环境和行业扶持政策等。在这方面,鲤城区现有的条件还比较缺乏。在融资环境方面,对于创意产业企业,目前大多数还处在创业阶段,一方面资金较为缺乏,融资的期望值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知名创投公司在国内的分支机构主要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国内的投融资洽谈会,也主要在一些大城市举办。为此,积极改善创意产业企业的融资环境,为创意产业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供给是鲤城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创意产业人才方面,可以说,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和关键,离开人的创新创造,也就无所谓创意。而吸引人才难、留住人才难已成为困扰鲤城众多企业的一大难题,很多企业只有将研发机构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才能较为顺利的招揽人才。只有较好的解决创意产业企业急需的人才问题,才能推动鲤城创意产业较快发展。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紧紧抓住当前海西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大转变”、“四个致力”发展战略,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作为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确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创意中心的发展目标,把握好创意技术、创意园区和创意人才三个核心要素,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的有机结合,致力构建“创意鲤城”。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实现以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古城活力、弘扬闽南文化、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把鲤城打造成“海西创意名城”,构建“创意鲤城”。

第一阶段:2010-2012年,以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为切入点,启动工业设计和动漫产业,孕育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创意产业。到2012年,力争使鲤城成为泉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区。

第二阶段:2013-2015年,以创意设计产业为发展重点,全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创意设计和动漫产业为主体的鲤城区文化创意产业新格局。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鲤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使鲤城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创意鲤城”。

(三)发展方向

在“十二五”期间,要以“政府引导、主体多元,资源整合、重点突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汇聚人才、打造品牌”为总体思路,利用深厚的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积淀,推动文化与经济全面结合,着重在工业设计、动漫游戏、时尚休闲、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和工艺美术等方面下功夫,实现以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古城活力、弘扬闽南文化、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

1、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产业领域。加快发展源和创意产业园中以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等为重点的创意设计产业,力争引进一批工业设计、创意设计领军企业入驻鲤城,用创意和创新来引领行业竞争优势,提升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意水平。充分发挥鲤城区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的品牌效应,按照“保护、创新、发展、繁荣”的原则,积极挖掘、开发、整合鲤城区民间工艺品资源,保护民间传统工艺优秀项目、绝技、大师和名作,挖掘培养传承人,加快建设木偶头、锡雕、刻纸、花灯、木雕等传统工艺品生产制造基地和传统工艺研发机构。

2、动漫游戏产业领域。积极扶持培育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形成产

篇三:海西文化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1

一.摘要

2007年1月29日,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建设总目标包括: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这标志着海西的建设正式的开始了。 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东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衔接。截至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九市;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海西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西区中居主体地位,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海西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理念,在这里统称海西文化,海西文化丰富多彩,每个地区又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海西文化以闽南地区的文化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而在闽南又以泉州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拥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南音、高甲戏等特色文化产品。单单是福建省就拥有近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00项省级项目,55名传承性国家代表人,传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7.1%,居全国首位,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民间音乐、文学、民俗等10个门类。在广东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包括陶瓷、潮绣、婚纱晚礼服、潮州的美术工艺,在浙江又有特色的皮影、昆曲、浙派木雕等等特色文化。海西文化是一个独具特色多元的文化,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的底蕴。

任何商品都有其文化内涵,人们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本质上是在消费一种文化。商品不过是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拉动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固执地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并在许多时候背离消费能力和经济能力的正比例关系。人们接受了某种文化,就会有某种消费。随着顺德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文化和经济力争平衡发展的需求首先在人们的消费领域表现出来,这种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我们公司立足于海西,传承海西文化,以文化为主导来设立公司,走文化引导式的消费理念。文化引导式的消费是一种全新的概念,我们主打文化,把产品的宣传策划融入到特色的文化理念之中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产品,同时也会使得我们的宣传更加容易让人家所关注、让人记住。这是区别于传统产品宣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他克服传统宣传形式的弊病,文化引导消费在未来也将会成为主流的消费方式。

二.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海西文化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性质

制作、代理、策划、产品包装等于一体的媒介性公司

公司宗旨

通过对富有文化特色的产品进行特殊的文化包装和美化,利用优质的服务和完美的效果建立客户和市场的最佳沟通渠道,将客户有限的资金进行最优化的配置,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同时通过产品作为载体,使海西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

公司目标

打造海西文化传媒第一--------海西走向世界离不开我们,世界了解海西更需要我们 创业理念

现阶段,海西的发展壮大日益被人们关注,而创造一个平台使海西的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不仅使海西的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也能使海西的经济建设带来很大的空间。 我们要通过广告的形式,将海西的文化渗透到产品中,再通过广告的投放将产品传递给顾客,也通过广告的形式将通过海西以外的产品进行文化包装,使它被海西人民接受,这样就能实现让海西走向世界,让世界融入海西。

经营理念:让海西走向世界 让世界融入海西

公司特色:将海西文与产品相结合,制作有文化特色的商业广告,既传统又不失创意 经营方式:以广告传媒的方式把海西的文化产品、习俗、特色、等海西的民间特色进行包装,

推向全国,引向国际,同时把国际的精髓进行包装改造,融入海西的理念,将国际的产品融入海西,成为海西的新的文化元素。

长期效果:海西文化传媒广告有限责任公司将会成为海西文化的代表,世界要了解海西需要

我们,海西要发展更需要我们。

内容设计:根据海西的地域,进行文化的分类,求同存异,同时进行文化的整合,不同的特

色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既符合海西的特色,又能让市场和世界接受海西。 服务内容:我公司立足文化,传承文化精髓,我们的项目以文化为起点,以市场为终端,,在文化和市场之间做一个很好的整合,在商品和顾客之间完成一个衔接。主要服务内容有:

1. 代理广告客户策划广告: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为广告客户提供广告主题和广告模版,实现广告主题的广告创意、构思和策划。

2. 为广告客户制作广告:根据宣传产品,选择相应的文化代表,运用具有表现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手法,艺术性的表现广告与商品的完美结合。

3. 为广告客户发布广告:根据所选的文化代表和所宣传的产品,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选择最具表现和传播效果、成本低的媒介,将广告信息传递到最多的潜在购买者中。

4. 为广告客户反馈广告信息、评估广告效果:广告发布后,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估,一方面反馈文化的渗透情况,一方面了解商品的销售情况。

5. 为广告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将文化和市场规律结合,为广告客户的产品计划、设计、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提供权方位的综合信息,实现文化和产品的结合。

推广执行:

以上为主的各项服务主要通过报纸杂志、户外平面广告、电台广告创意制作、海报单张、手册类创意制作、公关促销活动策划、组织、执行,展会活动策划及物料的创意和制作,媒体策略及计划等等手段和渠道来推广执行我们制作的广告和创意。

二.市场分析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中国广告业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令世界注目。目前,包括香港地区在内的中国广告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五大广告市场之一。2004年底,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13508户,比上年增加了11722户,增长11.5%;广告营业额达到1264.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加185.9亿,增长17.2%,占全国生产总值0.93%,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2.9%.

广告业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引导社会健康消费,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告特有的社会化功能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我们的优势

1、政策优势: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海西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十分的支持海西的建设便成为我们公司发展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以积极宣传海西文化为主线来开展公司的日常活动。

2、文化优势:海西文化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充分的整合和利用文化的传播优势,来达到为自身宣传的目的,因为文化的传播比品牌的传播要更加的深入人心、让人更加的印象深刻,传统的传媒公司没有办法达到这一点。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公司发展的战略导向,我们将把我们的公司与海西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扛起对外宣传海西文化的大旗,人更多的人知道海西、了解海西。

3、地域的优势:我们的公司将立足于海西文化的发源地泉州,面向港澳台,走向全中国。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又是联系港澳台的中心地带,文化气息浓厚。可以充分的利用独特的地理上的优势不断来扩大公司在港澳台的影响力,作为公司长期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

4、市场的优势:现在的国家政策在大力的支持海西的建设,福建在未来的几年内也将会有十足的发展,也会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海西投资建设,尤其是台商。因此我们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机遇,我们先以海西文化为指导发展公司、占领市场为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埋下伏笔。

四、我们的的劣势

1、行业的竞争:广告行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在福建已经有多家颇具规模的公司的了,奥美、炎唐盛世、世通华纳等。他们已经在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这对我们的进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七、6C分析

1、cent 钱

我们是一个以传播海西文化的广告公司,公司的战略是前期主要以宣传海西文化,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建设企业文化,因此在资金的投入上会比较的大,我们需要解决资金问题。

2、creation 创新

地处于海西,我们以海西文化传播为先导,贴合国家的政策,在宣传文化的同时可以把企业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块,使得企业的文化更加的深入人心,这是其他宣传没有办法达到的。

3、consumer needs and wants消费者的需求

公司前期的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以及正要进入海西市场的产品为主导,通过我们为其量身定做的包装、宣传方案,融合企业文化推向市场。海西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企业产品也想要迅速打入海西市场,因此海西文化加产品是最好的推广模式。我们专设沟通部门,与企业做好沟通,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政府层面上,国家政策在大力宣传海西、积极促进海西建设,因此我们可以寻求政府的帮助,借此来推广海西,同时也是在销售自己。为政府承办各类的海西文化交流活动,不仅能更加快速便捷的达到宣传海西的作用,同时也给公司找到了一个巨大潜力的客户。

4、cost 成本

前期的投入比较大的大,是符合公司的战略规划,进行企业的文化宣传。主要用于投放广告、设立广告牌位置、扩大企业在地区和港澳台的知名度以及公司建设所需的设备等软硬件设施。

5、convention 便利

我们将会为客户提供全程的服务,把客户的产品进行包装、推广和推广效果的反馈,客户只需有把产品及要求告诉我们,剩下的事情就由可以我们全部帮企业来完成。我们会重视企业的沟通工作,根据产品的特性以及企业自身的情况来设计包装产品。

6、communication 沟通

公司专门设立了沟通的部门,专门负责沟通企业与政府,经营好客户的关系,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做好客户的公关工作,与客户进行实时的沟通,及时的反应市场的反馈情况,让商家及时的了解市场情况、及时调整战略,为公司的发展赢得先机。

(二)目标客户

针对海西的发展建设,我们要把海西的文化融入到广告的主题,和产品的特色之中,形成和展示闽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广告,我们的出现和我们的理念就是要加强闽各地区的文化合作,加快推进闽文化的整合,所以我们推出的服务是把产品和习俗作为载体,把文化的内涵渗透到产品的主题之中,通过产品带动文化的传播,利用文化的影响促进产品的销售。因此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海峡两岸的各商品生产商,在他们产品推广的渠道上,我们的包装能起到很到的作用,因为经过文化浸透过的产更容易走进人们的心理,也更能让客户接受。

作为刚起步的文化广告公司,既要将文化的理念和精髓贯穿其作品和业务中,也要将自身实力的提升作为要点。所以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我们的目标客户也会有变化,但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会因为地域的差异而限定。

初期,我们主要立足泉州,使公司初具规模,因此我们在宣扬海西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要融入泉州的经济政治建设的轨道,所以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有高校的教育活动和有关文艺活动的策划筹办项目,政府的公关活动、泉州的商品宣传、以及其他海西产品进入泉州市场的包装和融入投放过程,我们利用文化为媒介,一方面将文化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公司在泉州地区稳住足,为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我们要走出泉州,发展融合文化。所以我们力争在厦门、漳州文化发源地设立分点,进行文化的大力整合,此时我们的目标客户包括与海西文化有关的产品如茶、建筑

装饰、木雕等,也包括艺术的包装宣传如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等的包装和传播,这部分主要是将闽文化与产品结合,在海西内部进行渗透,也向海西意外的地区进行宣传。另一部分目标客户是投资商和外部需要进入海西向市场的商品,我们经过一个文化的包装过程,使外来产品本土化,为其在本土消费市场打开一扇大门,减少了进入新市场的贸易壁垒,我们利用文化为先导,将外来产品过渡到海西的市场,不仅丰富了海西的产业,也为海西的发展引进了更多的外资和管理理念。

截止目前为止,泉州的广告公司很多,基本是经营各类广告业务,业务量很大,但缺少专业性和文化韵味,对于品牌经营的广告公司,也少之又少,我们的进入一方面补足了这一块的市场空缺,也为海西经济区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

文化广告公司既将文化作为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也将这种文化融入我们的服务对象的产品之中。所以我们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但我们本身是不成熟的,所以我们的道路是曲折的。

(三)市场容量

海西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台湾海峡两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东部、江西部分地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这两个经济特区相衔接。这一片地区的产品非常之多,但并不是每一种产品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

据了解,福建省拥有近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200项省级项目,55名传承性国家代表人,传承人占全国总人数的7.1%,居全国首位,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民间音乐、文学、民俗等10个门类。08年在厦门举办的年货交流会,就有1200多跟海西文化相关的有形产品,这些都是在海西文化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产业,这些非物质的遗产和有形的物质产品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但市场总是不乏竞争者,如东南广播电台以及其他的海峡商品网站,都是利用海西文化打开经济发展的大门。

而我们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将文化融入产品,让产品体现文化,让文化和产品不断融合,从而创新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的广告作品,包括声频、动画、海报、传单等等宣传渠道。

所以根据我们业务服务内容的不同,我们的目标市场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因为文化是一种历史,非文化的物质可以经过包装变成文化的代表。我们打的文化的标语,做的是文化品牌的包装,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品牌,因此在泉州乃至福建这样的市场目前仍处于空白期,所以我们会不断通过自己的技术加快占领市场,开拓新的方向,减少竞争。

(四)战略规划

第一阶段(1年):立足泉州,形成规模

作为新型的广告公司,进入市场困难大,风险高,因此,以文化为主导的我们在创业初期,以泉州为中心,以政府对于海西发展的关注作为资源,将相关企业和高校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将产商的产品进行文化包装,将文化和产品同时投向市场。一方面,不断增加我们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不断增加我们的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步骤方案如下:

1.联系各级政府机关,宣扬海西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使政府部门充分了解和支持海西建设

过程中我们的重要性;

2. 在泉州各繁华地段投下充足的广告排位,在不同地点根据居民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者的接

受能力投放不同海西文化特色的代表产品和文化精髓;让属于海西的人们更了解海西;

3. 在各大高校投放广告,宣传海西文化代表和特色,让高等学者更了解海西,更关注海西

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海西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4. 策划组织关于海西的文化活动,使人民更近距离接触海西;

篇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泉州,作为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具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促进文化繁荣、海西建设等积极意义。但在开发过程中,泉州在政府、社会、群众三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整合,并进行旅游开发设计,以寻求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应是海西经济区建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泉州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保护 ; 开发 ; 参与

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

随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展开和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程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真正理解和把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属性,我们在保护工作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说明了这点。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面广,涉及多种学科,其理论问题也比较复杂,同时,我们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也才刚刚开始。因此,我认为应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基本理论作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这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亦称无形文化遗产。最初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国际组织并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后才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闽南文化的核心物种,是闽南先民的杰出创作,是生存在当下、传承在闽南民系的活态文化。我们的祖先在文明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既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遗产,也有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中原古汉语与闽越语、外来语融合的闽南方言文化;以陈三五娘等民间传说及存量丰富的泉州歌诀(童谣)为典型的口传文化;以谱牒、祭祖习俗为载体的祖先崇拜文化;多教并存的宗教文化;两岸同胞共祭的妈祖、关帝、保生大帝、清水祖师、广泽尊王、萧王爷、青山王等民间信仰文化;明代思想家李贽,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及爱国将领施琅,理学家李光地等闽南先贤文化;音乐活化石泉州南音、南戏遗存梨园戏、蜚声世界的木偶戏、艺术个性独特的高甲戏、珍稀的宗教仪式剧种打城戏和承载闽越族遗风的拍胸舞等传统表演艺术文化;南派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传统美术文化;特色鲜明的惠安女、蟳埔女服饰和中秋博饼、闽南茶道等生活习俗文化;举世闻名的惠安石木雕刻、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德化的瓷烧制、远销国内外的铁观音茶制作等传统技艺文化;南

少林五祖拳武术文化;老范志神粬、灵源万应茶、永春养脾散等养生医药文化;泉州名小吃等饮食文化;闽南古厝、庙宇、祠堂等传统建筑文化;宋元明的港口遗址、祈风遗存与仪典、水密隔舱福船制作等海洋文化;华侨教育、商会、批局等华侨文化。

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意义

(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有助于泉州民间表演艺术娱乐大众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和谐文化

娱乐是人们的一项最基本、最普遍的心理需求活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城市的繁荣,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欲望。在物质生活较为稳定、富足的情况下,人们便会在心理上产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娱乐的向往。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的泉州商业城市的不断兴起,较为稳定的经济和生活使他们有较多的闲暇空余去赏曲听歌观看泉州民间非遗艺术,特别是对于一些退休及年老不能下地干活的老人们来说,南音乐社等戏曲文艺社无疑是他们消遣的好去处(泉州大部分的非遗艺术表演还是依托在“老人会”来开办的,这大大地丰富了社区及老年人的生活)。追溯起源,中国戏剧都有“娱乐”这个本质的象征意义。自宋元以来,观众看戏剧,显然是到勾栏瓦肆、扇会集市、舞榭戏台消闲遣闷,寻乐游戏而来。宋元以后,戏曲在民间多在节日、庆典、廓会、堂会、茶会上演出,都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从民俗学的角度来讲,娱乐可大致分为观赏性与参与性两种,因此,对于泉州非遗的表演艺术,以泉州南音为例来说:南音首先是一种娱乐(观赏性)工具(南音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因此泉州人经常以“品南音”为口头禅)。而南音乐社则是这一娱乐(参与性)工具的场所,人们参与南音的演唱演奏、及各项南音活动,对于广大弦友来说这起到了参与的作用。

(二)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有助于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繁荣,推进海峡两岸闽南文化交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祖先留绐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必须保护和继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发建设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策略,标志着泉州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一个活态的、整体性保护的新阶段。泉州地处海峡西岸,素以“闽南金三角”闻名的三市之一,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保存地。在这一方热土上,保存着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泉州非遗中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缘”、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纽带。开发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对促进泉州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打出了城市品牌,扩大对外的宣传,提高了名城泉州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泉州闽南文化的表像,深受外来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多重影响,由此形成了泉州人敢于冒险犯禁、勇于进取和积极开拓的人文精神,铸造了泉州文化的精髓:“敢拼爱赢”的精神。泉州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维系海内外闽南人的纽带,不仅振兴侨乡经济文化建设,带动了泉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促进了泉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吸引更多的学者从事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出谋

划策,并题词、题诗呼吁人们重视传统文化保护,而且还拓宽了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办厂、创建工业开发区的“绿色通道”。泉州非遗的开发还有利于挖掘文化资源特色,发现文化资源亮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发形成新型产业样式,为泉州打造一张特色城市名片,提高知名度,扩大泉州经济文化影响力。

(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绿色环保意思,更有利于海西经济区的建设。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以间接的改变泉州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增强泉州人的绿色环保意思。泉州文化与台湾地方文化之间,可谓“一脉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基因处处可寻,构成了闽台文化之间多彩的景观。近年,持续不衰的“闽南文化热”吸引了海峡两岸各界的关注。海西文化论坛、闽南文化节、闽南语歌曲大赛、两岸姓氏谱谍展牒学术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和学术活动,使闽台文化交流更加主题鲜明、更加深入广泛。“闽南文化热”,也推动了以“闽南文化”为主题的闽台文化交流在交流层次、交流频率、交流内容、互动影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丰富,成为维系两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可以预测,随着泉州非遗的开发,必将使泉州“五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力求“紧密经贸联系、两岸直接三通、农业全面合作、旅游双向对接、文化深入交流、载体平台建设”作为,营造更为和谐的人文环境,在促使泉州成为对台交流的重要基地方面,提供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

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现状

总体而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还处于起始阶段。通过不断探索,具有泉州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建设虽然已开始起步,但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的深入展开,也出现出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关注、探讨和解决。目前,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泉州政府政府对非遗开发管理理念落后,创新精神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有关史籍志书也较少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靠口传心授,由于缺乏关注而自生自灭,许多民族民间艺术属于独门绝技,往往因人而存,随着传承人的相继离世,人绝艺亡。泉州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以来,泉州市政府工作人员对非遗认识不到位,常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封建糟粕混为一谈,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已成为泉州政府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被主流文化所压制,因此它的所有价值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会消失是一个客观现实。因此主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生自灭,不去开发其中的有用价值。因而使得当前的开发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也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全局。

(二)泉州政府财力支持不足,对保护与开发工作不重视

自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专项安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央补助地方经费,截至2009年,四年来已累计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为5.86亿元,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保护经费的逐年增长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但中央投入泉州的

非遗补助经费,与泉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相比,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相比,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程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些保护经费的投入显得“杯水车薪”。

政府财力有限,投入不足,是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因素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整理、保存、保护,需要经费和现代化科技载体及手段。由于经费不足,泉州不少县乡地方没有安排专项的保护经费,技术装备不足,一些濒临湮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而已记录、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和民间文艺作品不能出版,甚至一些已经记录和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面临损毁和再次流失的危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缺乏相应的资金。

(三)泉州非遗开发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法规缺位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泉州地方实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制度,但“重申报轻保护”、“重利用轻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仍较薄弱,相当一部分县乡级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建立或健全,许多地方尚没有专门工作人员,理论研究仍落后于保护工作的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缺乏法律支持和保护,是一个制约泉州非物质文化开发重要的因素之一。从泉州地方立法情况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泉州也相应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如《泉州市南音保护与振兴十年规划》、《泉州市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工作方案》等法规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泉州海西文化)

泉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

(1)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现有的条例已多不具有操作性。

(2)泉州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不能及时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现有法律法规是不能完全涵盖的。如对一些特殊技艺及其传承人的保护,现有法律法规就很难做到。

(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浓厚的政策性,反而没有形成一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体系和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因此,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有法可依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4)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还较为陌生,对身边的一些司空见惯的传统民间技艺、文化、习俗等(其实质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通俗易懂,常常加以漠视,当其面临被破坏危险时,缺乏运用法律对其予以保护的意识。

(四)全球化趋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遭受冲击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逐渐被遗忘,有些艺术种类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年轻人受市场经济和当前就业观念的影响,不愿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五)泉州社会对非遗单纯的商业性追求,造成非遗的过度开发

社会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泉州各县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极大地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不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其他生产资源等同,应该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来考虑,这样才能避免只考虑经济利益而忽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利用和保护的倾向,才能避免重利用、轻保护甚至破坏性开发的不良结果。

(六)传承人未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民众参与不足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表现手段,以口传心授为延续方式,是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由人去延续,由人来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绵延不绝的核心。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没有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属于被边缘化和被遗忘的群体。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队伍,人数很少,难以适应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工作的需求。

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热的一头是泉州市政府,为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价值,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而不断地鼓励遇呼吁,而作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主力军的民众却表现出相当的冷漠,其积极性并不高,从而导致开发的力量不够、效果不佳的状态。不少依然鲜活于当下的文化形式,之所以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关键原因不在于没有得到保护和珍藏,而在于没有使其在民众的文化生活中得到必要的发展。

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建议

(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职责明确、高效运转协调的开发工作机制 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政府投资肯定是占主导地位。但是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面积大且不均,这给管理和保护带来极大困难,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投入和文化部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个性的体现,是构成其内在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一种社会公共资源,任何政府都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获得性的义务和责任。但保护工作所需投入的人力、财力浩大,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而且是一项长期任务,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因此必须确认政府的主导性,必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泉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泉州财政预算,必须使政府工作人员清楚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调动泉州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形成全民保护的意识和氛围,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加强非遗保护开发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和增强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加强舆论监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与亿万群众生活最贴近、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只有引起全社会上下一致的关注,只有在提高全民族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成效。但泉州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很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

篇五:2014年度泉州市重点项目名单

2014年度市重点项目名单

一、 在建重点项目(320个)

(一) 交通(24个)

1、 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

2、 福厦铁路惠安站站房及配套工程

3、 泉州湾跨海通道工程(环城高速公路三期)

4、 海西高速公路网沈海复线仙游至南安金淘泉州段

5、 泉三高速公路南安至安溪连接线

6、 国道324线丰洛段拓改建设工程

7、 国省干线横九线金井围头至深沪东华段工程

8、 国省干线纵三线南安省新至梅山公路工程

9、 国省干线联二线德化诗墩至土坂路工程

10、 泉州晋江机场连接线工程

11、 石狮永祥路建设工程

12、 南安至官桥公路改建工程

13、 泉州崇武至秀涂沿海大通道建设改造项目

⑴惠安县滨海路改造提升工程

⑵台商投资区滨海路示范段建设工程

14、 泉州港秀涂作业区16#泊位工程

15、 福建富源石化码头储运工程

16、 泉州奥德费尔方正码头仓储项目

17、 泉州港石湖作业区5#、6#泊位

18、 泉州港围头作业区后方堆场二期工程

19、 湄洲湾港斗尾港区小岞作业区5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工程

20、 湄洲湾斗尾港区斗尾作业区7号泊位工程

21、 湄洲湾港肖厝港区肖厝作业区5-7#泊位

22、 泉州肖厝港区肖厝作业区18A、18B、18C泊位工程(泉港

石化园区配套重件码头)

23、 泉州湾航道二期工程

24、 泉州晋江机场改建工程

(二) 能源(5个)

1、 福建石狮鸿山热电厂二期

2、 安溪龙门风电场

3、 泉州220kV输变电工程

4、 泉州110kV输变电工程

5、 泉州市西三线天然气管道及高压管网利用工程

⑴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东段泉州段工程

⑵泉州市西三线天然气高压管网利用工程

(三) 农林水(18个)

中化泉州中下游配套项目回填工程(泉州外走马埭围垦1、 回填工程)

2、 晋江滨海新区填海造地工程

3、 晋江防洪工程

4、 闽江防洪工程德化段

5、 洛阳江流域洛江区河市段综合治理工程

6、 晋江市域小流域整治工程

7、 永春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8、 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山美水库至惠女水库段

9、 泉州市八峰水库

10、 泉港双溪水库

11、 德化县彭村水库

12、 泉港南山片区水利项目

13、 南安绿滢现代农业项目

14、 安溪誉丰国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5、 安溪高建发茶叶生态园

16、 安溪县官桥龙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17、 泉州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

18、 永春木立方农林科技项目

(四) 社会事业(28个)

1、 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建设项目 ⑴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晋江园区建设项目

⑵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台商投资区建设项目

2、 黎明职业大学扩建工程

3、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泉港校区)校舍工程

4、 安溪茶学院

5、 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6、 福建经贸学校新校区

7、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8、 泉州凯歌体育管理学院

9、 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0、 泉州特殊教育建设项目

⑴泉州师院特教师资培训和闽台交流合作中心

⑵泉州特教学校职教大楼

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综合体育馆及教师宿舍楼抗震改造工11、 程

12、 东海学园

13、 城东学园

14、 江南学园

15、 泉州市东海工人文化宫

16、 泉州图书馆

17、 泉州歌舞剧院

18、 安溪上海音乐学院培训基地

19、 国家篮球训练基地

20、 泉州市中医联合医院

2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分院

22、 晋江市医院迁建项目

23、 石狮市医院新院

24、 泉州滨海医院

25、 安溪县铭选医院

26、 台商投资区医院扩建项目

27、 泉州市金保工程

28、 晋江社会福利中心

(五) 城建环保(52个)

1、 站前东西大道西延伸段工程

2、 普贤路拓改及延伸段工程

3、 东海滩涂区域纬五路等13条市政道路工程(第十标段)

4、 泉州火车站站前大道鲤城段

5、 洛江区西环路

6、 晋江市市政道路工程

⑴晋江凤池西路拓改工程

⑵晋江滨江商务区市政道路工程

⑶晋江迎宾路北延伸工程

⑷晋江福兴路西延线工程

⑸晋江西环路南延伸工程

⑹江滨南路(晋江段)改造工程

7、 南安市市政道路工程

⑴江滨南路南安段

⑵南安创意大道

⑶南安石井镇贤林大道工程

8、 泉州湄南供水至泉惠(石化)片区供水工程

9、 晋江引水第二通道工程

10、 泉州台商投资区原水工程

11、 泉港凤阳水厂

12、 惠安县城南水厂三期扩建工程

13、 永春城区排水排涝改造提升工程

14、 台商投资区防洪排涝整治提升工程

⑴台商投资区百崎湖整治及防洪排涝系统工程(一期)

⑵台商投资区城市防洪排涝整治提升工程(一期)

⑶台商投资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给排水管网工程

15、 浦西安置房

16、 沉洲片区二期旧城改造安置房

17、 潘山安置房及公共配套工程

18、 海星小区扩建项目

19、 田安大桥北连接线拆迁安置房工程

20、 城东片区安置房建设项目

⑴城东片区四期安置房(东星、埭头1地块)

⑵城东片区埭头安置小区

21、 宝秀安置小区

22、 泉港锦川小区(一期)

23、 石狮市安置房建设项目

⑴石狮钞坑安置房项目

⑵石狮镇中路(二期)改造安置房

⑶石狮市长福安置区

⑷石狮环湾大道安置区

⑸石狮仑后片区改造建设项目

24、 晋江市安置房建设项目

⑴晋江滨江商务区陈埭安置房

⑵晋江滨江商务区池店安置房三期

⑶泉州南迎宾大道(晋江段)改建安置房

⑷晋江池店南片区改造安置房(棚户区改造)

⑸晋江城北改造安置房(棚户区改造)

⑹晋江金井镇拆迁安置房项目

⑺晋江东石金世片改造安置房

⑻晋江梅庭片区改建项目

⑼晋江磁灶延泽街改造安置房项目

25、 南安市安置房建设项目

⑴南安高速东互通口安置小区项目

⑵南安美亭安置小区项目

26、 安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⑴安溪龙狮花园换房试验区

⑵安溪县德苑工贸园片区农民集中住房建设项目

27、 德化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⑴德化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

⑵德化县城东保障性住房

⑶德化县浔南路北侧西段棚户区改造

28、 台商投资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⑴台商投资区锦厝安置小区

⑵台商投资区玉坂安置小区

⑶金屿大桥安置小区(一期)

⑷泉州台商投资区后港安置小区工程

⑸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公租房项目

⑹台商投资区张坂下宫村安置小区

⑺泉州台商投资区湖东片区安置区项目

29、 滨江北路景观整治提升工程

30、 泉州地区电力调度大楼

31、 泉州移动通信城东总部

32、 泉州(海西)植物园

33、 晋江“一山一水”慢行系统景观项目

34、 晋江东石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

⑴晋江东石伞都大道二期

⑵晋江东石滞洪人工湖建设项目

35、 永春北环路湿地公园项目

36、 台商投资区燃气设施建设项目

37、 福建省洛江监狱

38、 鲤城区“三旧”改造项目

⑴鲤城东浦社区危房片区改造

⑵泉州江南新区高山片区危旧房改造

39、 丰泽区“三旧”改造项目

⑴丰泽潘山片区改造项目

⑵华大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40、 北峰霞美棚户区改造项目龙兴小区

41、 洛江区城市化改造项目

⑴洛江十八坎山综合治理及后埭社区城市化改造项目

⑵洛江阳江片区改造项目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