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身边的艺术作文糖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19:10 字数作文
身边的艺术作文糖画字数作文

篇一:关于糖画的作文

关于糖画的作文

关于糖画的作文

作者/褚云起

一天放学后,妈妈开车接我回家。路过董家弄步行街时,我一眼就看到大街上有卖糖画的,就对妈妈说: “我好想买个糖画。”说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把车停下,带我来到卖糖画的摊儿前。做好的糖画插在小竹棍上,有飞翔的小鸟、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可爱的小鱼、神气的大公鸡、红红的桃子??个个栩栩如生。我被一只大大的凤凰吸引了,于是对妈妈说: “我想买个凤凰。”妈妈就请糖画师傅为我现做了一个。

我亲眼目睹了制作的整个过程。师傅先用勺子舀起半勺糖浆,把勺子底部放在平整干净的石板上,画出三条又粗又薄的线,然后勺子微微倾斜,拉出细细的糖丝,画出凤凰美丽的头。接着,往勺子里挤了一点儿红色糖浆,画出凤凰红艳艳的翅膀,再一圈一圈地画出凤凰又密又长的尾羽。最后,他拿了一根又细又长的小竹棍粘在凤凰上,再小心翼翼地用刀剔下来,一只凤凰就做好了,看起来仿佛真的一样。我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甭提有多开心了。

糖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我在一些老电影里看到过,没想到今天竟然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它,真叫我兴奋哪!

(314300)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指导老师 陈群利

让知识多一点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糖灯影儿”。

相传,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四川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或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这就是传说中糖画的起源。 《关于糖画的作文》

篇二:关于传统艺术的作文:一把破旧的伞

关于传统艺术的作文:一把破旧的伞

关于传统艺术的作文:一把破旧的伞

作者/李翔

一天放学后,妈妈开车接我回家。路过董家弄步行街时,我一眼就看到大街上有卖糖画的,就对妈妈说: “我好想买个糖画。”说的时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妈妈把车停下,带我来到卖糖画的摊儿前。做好的糖画插在小竹棍上,有飞翔的小鸟、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可爱的小鱼、神气的大公鸡、红红的桃子??个个栩栩如生。我被一只大大的凤凰吸引了,于是对妈妈说: “我想买个凤凰。”妈妈就请糖画师傅为我现做了一个。

我亲眼目睹了制作的整个过程。师傅先用勺子舀起半勺糖浆,把勺子底部放在平整干净的石板上,画出三条又粗又薄的线,然后勺子微微倾斜,拉出细细的糖丝,画出凤凰美丽的头。接着,往勺子里挤了一点儿红色糖浆,画出凤凰红艳艳的翅膀,再一圈一圈地画出凤凰又密又长的尾羽。最后,他拿了一根又细又长的小竹棍粘在凤凰上,再小心翼翼地用刀剔下来,一只凤凰就做好了,看起来仿佛真的一样。我拿在手里左看右看,甭提有多开心了。

糖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我在一些老电影里看到过,没想到今天竟然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它,真叫我兴奋哪!

(314300)浙江省海盐县向阳小学

指导老师 陈群利 《关于传统艺术的作文:一把破旧的伞》

篇三:中国经典糖画

一边木盘上画着艺人能制作的各种作品的图案和一支能旋转的竹箭。孩子们旋转竹箭,当竹箭停下后,箭尖指向什么图案,便意味着艺人要作什么糖画。转着龙就是龙,转着凤就是凤——颇有些博彩的意味。手气不错,转到大龙,艺人二话不说,就当场画大龙。但转到龙凤的时候是绝少,大量的情形是转到那些鸟、狗之类的小型动物。

另一边木盘上则是绘有楚河汉界和姓氏的方格子,格子旁有罐子或竹筒,里面装有比麻将略小的扁竹牌子,上面写有对应棋盘的不同姓氏。交钱后便可从罐子或者竹筒中摸字。一手可以摸数个字,将摸出的字放到棋盘内对应的姓氏上。如果摸到的字始终在楚河汉界的同一边,没有“过河”的话,就可以得到一条“糖龙”。第一手便摸出“赵”字也可以得龙一条。

编辑本段制作技巧

在进行绘制糖画之前要先熬糖。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摊成糖片,以便在以后的糖画绘制中使用。熬糖前先准备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要薄一些,这样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与糖的比例是二比一。白砂糖放入以后要轻轻搅动一下,防止粘底。水温要逐渐升高,为的是利于糖溶解在水中。水开之后,把水蒸汽排到空气中。这时,糖液的温度逐渐变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可以看到,糖液开始起大泡了。这是因为糖液中的水份少了,糖液的张力就大了。空气在排放的过程中,会在糖面上起一些大泡。这时候温度还不够。熬糖的合适温度是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就差不多了。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后就会冷却、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保存。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半个月都不会溶化。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制作糖画

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

制作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首先,用糖作的画,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因此作画糖的动作要快。其次,作糖画相当于连笔画,所以每笔之间不能间断。这样,就出现了画画的笔顺问题。作糖画的笔顺设计好之后,可以很快地完成糖画,糖也不容易凉。为了熟悉步骤,在画糖画之前,一般要进行一些绘画练习。这个绘画练习和平常的绘画一样,但要画出连笔来,要注意笔顺。因此,绘画练习的目的主要是练习笔顺和构图。

作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作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或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子,便大功告成。

最常见的“糖画”是平面糖画。除了平面画,手艺好的艺人还会在大理石板上将平面“零件”拼接出风格各异的立体画来,像极一件装饰品,令人不忍吃掉。若要做一个花篮,先用糖稀做个圆糖饼,再接着倒一个小一点的圆圈,利用两次糖稀的冷热不同,一提,立体的花篮筐底就出来了。再加提梁、花卉等,整个花篮不再是平面的糖画,而是立体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了。

2007年6月,在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的锦江展厅内有一件特殊的立体糖画。这是国内第一次出现的一条由3吨白糖制成的全长20米、高3米的“糖龙”,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条硕大的“糖龙”呈腾空状,周身鳞甲全部由金黄色的糖片组成,栩栩如生、耀眼华丽。而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糖龙”的“龙骨”全部由钢筋连接而成,骨架竟长达20米,高达3米,整个“糖龙”由20多位糖画民间艺人忙碌了十多天才完成。6月的成都,气候已异常得近似酷暑了。不少好奇的游客心存疑惑:“为什么大热天,‘糖龙’不会溶化?”其实,“糖龙”不会溶化的关键,在于前面提到的一套特殊的熬糖技巧。

编辑本段糖画溯源

据考,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

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 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又将中国皮影、民间剪纸等姊妹艺术的造型手法融于一体,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编辑本段民间故事

糖画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更加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据糖画老艺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成等回忆,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后来陈子昂到京城长安游学求官,因初到京师人地两生,只做了一个小吏。闲暇无事时,便用从家乡带去的黄糖如法炮制,以度闲暇。一天,陈子昂正在赏玩自己的“作品”。谁知宫中太监带着小太子路过,小太子看见陈子昂手中的小动物,便吵着要。太监问明这些小动物是用糖做的时,便要了几个给太子,欢欢喜喜回宫去了。谁知回宫后小太子将糖吃完了,哭着吵着还要,惊动了皇上,太监只好上前如实回禀。皇上听完原委,立即下诏宣陈子昂进宫,并要他当场表演。 陈子昂便将带去的黄糖溶化,在光洁的桌面上倒了一枚铜钱,用一支竹筷粘上送到小太子手中,小太子立即破啼为笑。皇上心中一高兴,脱口说出“糖饼(儿)”两字,这就是“糖饼(儿)”这一名称的由来。由此陈子昂便得到了升迁,官至右拾遗。

后来,陈子昂解衣归里后,为了纪念皇上的恩遇,同时也因闲居无聊,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此技。这些徒弟又传徒弟,并将它传向四方。有的干脆以此为业,走邨串乡做起糖饼儿生意来。这糖饼儿生意虽小,但因曾得到过皇帝的赏识,所以生意十分兴隆,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这一技艺从此就流传下来。 编辑本段行话术语

大货,较大型的作品,制作工艺较复杂。如龙、凰、孔雀、狮、虎及立体的花篮等。

小货,较小型的作品,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如各种单个的花、小型动物、水果等。 子子货,又称“倾子子”,即倒一个个“糖饼儿”。这是糖画艺术的基本功,要求速度快,断丝利落,所倒糖饼形状正圆,大小,厚薄一致。

绘制糖画

练练货,即采用刚柔、粗细、走向各不相同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状、神态。它类似国画的白描,西画的速写又略带民间剪纸的韵味儿。传统造型中的“灯影”人物及“小货”多是采用此手法。

板板货,即块面造型。制作时同时运用线刻、浅浮雕等技法刻画细部。戏剧人物的面部、衣纹、铠甲纹样及狮、虎等作品多用此法。

填装货,先以糖丝(线条)勾勒出物象外形,然后倾倒糖液将线条内的面积填满,趁糖液未冷,即施以雕刻手法刻画细部。其作品效果与“板板货”差别不大,仅工艺程序不同。

制作

拭皮子,先倒一团糖液在石板上,趁未凝固时用“起子”(专用工具,

糖画

见后)将糖液按造型需要拭刮成薄薄一片之物象雏形,再以糖丝描绘其外形及细部。如各种鱼,鸟等。

太和,制作糖画用的大理石板。

憨憨,即糖,过去多用黄糖,现在主要使用白糖。

荷叶,熔化糖液的铜或铁瓢。

起子,糖画的主要工具,铜或铁制之长形薄片,前窄后宽,糖画作好后即用此启起。顶端有各种形状如“O”“L”“S”等,称“三弯”,用以在块面上压制各种连续纹样。

铜锤,即草把子,竹竿顶部绑上麦草,插放糖画作品用。解放前学徒便肩挑“铜锤”走街串巷售卖糖画。

龙宫,即水。有时糖“稠”了,即熬老了,需加水,艺人即加点“龙宫”。 三温——色较黄黑的白糖;四温——较三温稍白的白糖;广块——冰糖;火车——太古糖;白屑——碎冰糖;东白——东洋糖;雀沙——红糖的统称;三边——白糖的统称。

编辑本段特殊魅力

就像一切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一样,糖画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别看它简略得只是一个轮廓,但或龙或凤,或鸟或兽,却又无不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生动,极传神,很能印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境界。那曲折有致的线条,细若游丝,却也显得硬朗、坚挺,风骨棱棱,颇有些铁画的意趣,

篇四:天津糖画艺术实践调查报告

天津糖画艺术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采取实地访谈与线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叙述了天津糖画艺术的历史以及现状。糖画艺术悠久,驰名中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糖画艺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笔通过本次寒假实践调查活动,以天津糖画艺术为糖画艺术代表,归纳糖画艺术逐渐衰落的原因,并提出复兴糖画艺术的可行性建议。旨在增强人们对于糖画艺术的兴趣和了解,促进糖画艺术的发展创新,并通过互联网等现代科技进一步弘扬糖人艺术。

关键词:天津糖画 民间艺术日益衰落 保护措施 创新发展

一、糖画艺术的历史背景

糖画艺术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述到四百多年前的明朝1,在明代宫廷习俗中,“熔就糖霜”印铸成动物和人物,作为祀品。糖画艺术于清朝不断发展,在民国时期逐渐壮大,民间俗称“倒糖人儿”、 “倒糖饼儿”、“糖灯影儿”。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清宣统元年(1909)出版的《成都通览》中“成都民间风俗正月”说:“元旦日街市停贸易??只有小本营生者,专售小儿女之钱,如??糖饼”,并附有木刻艺人行艺图一幅。 糖画艺术最早起源于四川省,这与当地生产蔗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后糖画艺术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传播,作品风格受到各地风俗文化影响,具有了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各有的特色:四川糖画的精湛,天津糖画的逼真,河南糖画的玲珑剔透,北京糖画的质朴等。其中成都糖画已被列为中国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糖画艺术题材十分广泛,以小说、戏曲人物、飞禽走兽等内容为主。近年来,糖画艺人为了能够将传统艺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以喜洋洋、孙悟空等卡通人物为题材来吸引顾客,甚至出现了以“保卫钓鱼岛”为主题的立体糖画来抒发艺人内心的情感。还有艺人创造出立体3D糖画,大大促进了糖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推1见成都市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刊发的《“糖画 ”艺术简介》

动了可见糖画艺术的发展。

糖画制作过程非常简单,艺人制作一幅糖画所需时间不过两三分钟,但无论是艺人对于图案的把握,还是对于炒糖火候的拿捏,都要非常讲究。就熬糖而言,艺人需要用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才用来浇铸造型,糖的多少、水的比例都是经验的结晶。就手艺而言,艺人需要熟悉不同图案的画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制作,以求一气呵成。如果稍有迟疑会导致糖人变硬,从木板上取下糖人时将糖人弄碎。糖画完成后,艺人要抓紧时间用竹签粘附在糖画上,用铁板将糖画取下。有时艺人还会以小螺母为制作工具为小动物“点睛”,可见糖画做工之精巧。

二、实地访谈与调查

此次实践笔者将实践地选在天津古文化街。古文化街是津门十景之一,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而且参观游客较多,是众多手艺人聚集之地。因此,想要采访到糖画艺人并了解糖画艺术的发展现状,就必须从古文化街入手。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放眼整个天津市市区,仅有古文化街和南市食品街两处售卖糖人的摊位,糖画艺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虽然暂时不会出现手艺失传的情况,但是糖人艺术长时间衰退的现状同样不能忽视。尽管每幅糖画价格不菲,平均每幅可达20余元2,购买、围观的人群也是络绎不绝。但现如今,把画糖人作为谋生手段甚至一项神圣使命来传承中华文化的艺人越来越少,这项古老文化传统艺术正慢慢走出人们的视线。

在糖画艺人张福海老师创作的过程中,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张福海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投身糖画艺术有三十年之久,只要天气允许他都会出摊。当初是兴趣使然让他走上了糖画创作的道路,也正是对艺术的这份执着和喜爱使他坚持了三十年到现在。据张老师介绍,市内曾有七十多做糖画的手艺人,但到现在还做的只有两三人,许多人转投别的行业,这也导致糖画艺术逐渐衰落。在张福海老师看来,糖画艺术更需要政府的帮助扶持以扩大糖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笔者在采访张福海老师的同时,对围观群众也进行了简单的采访。不少市民对于糖画艺术兴趣浓厚,摊位旁边一直围着许多游客。购买糖画的游客多是带着孩子2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张福海大师根据糖画作品的复杂程度制订了不同的价格,共有15元、20元、30元等三个不同价位,笔者粗略估计每幅糖画平均可达20元。

的长辈,也有一些约20多岁的青年,他们大多不会在意糖画的价格,往往是为了哄孩子高兴,或是为了唤起儿时的童年回忆。不过大多数游客表示糖画原材料的卫生情况堪忧,由于缺少固定的工作场所,其露天制作的工作环境也无法令市民放心。而且糖画本身价值不高,其过高的售卖价格也是使不少群众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笔者还利用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同学们对于糖画艺术现状的态度,从而探究糖画艺术衰落的原因以及复兴糖画艺术的措施。调查问卷的结果使我们了解了一般大众对于糖画的种种看法,进而帮助我们进一步作出分析,本文许多地方都是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做出,因而本文也是对调查问卷的部分反映。

三、糖画艺术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糖画艺术无法带来巨大利益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天津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店在10家以上,店内商品鳞次栉比、玲琅满目,游客络绎不绝。这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与手工制作模式相比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成倍的提高手工艺品的产量,通过产品大规模的传播来提高这项手工艺术的知名度,最终实现产品的大规模盈利。现下,泥人张、杨柳青年画等传统艺术都采取这种大批量生产的模式,但不可避免的是手艺的失传以及机器化本身所带来的产品质量的下降。毕竟质量与数量不能兼得,一味地追求经济而热衷于机器生产不仅不利于手工艺术的传承,对于工艺品本身也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商人往往注重眼前利益,实现自身财富的最大化,盲目地将潜在利润大、可机器化生产的传统手工艺进行批量生产,这使得无法进行机器生产的糖画艺术被边缘化,进而导致糖画艺人生存环境恶劣,糖画艺术竞争力不断下降。这一原因不仅是我们预先认识到的,而且也是我们收到的调查反馈也最着重反映的。因此,如何在手工制作和批量生产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保护传统艺术和实现盈利之间寻找平衡,是糖画乃至所有传统手工艺术不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二)、糖画艺术缺乏政府有力支持

在实践走访中,笔者在天津古文化街、鼓楼、南市食品街等旅游景点、手工艺商品聚集地附近只找到两处糖画摊位,而且两位艺人没有固定的店铺。在笔者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身边的艺术作文糖画)

居住的塘沽区、宝坻区,笔者也没有碰到售卖糖画的艺人。而在古文化街内,因年三十将至甚,张福海老师的糖画摊位还要让位于剪纸市场,被挤到广场中央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市政府前段时间支持下承办的“南市食品街年货市场”也仅有一家糖画摊位。不仅如此,在古文化街等游人密集的景区,艺人还要缴纳高额摊位费,这增加了艺人们从事创作、生活的负担,使得糖画作品价格居高不下,压缩艺人的市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泥人张、杨柳青年画两大天津传统手工艺艺术在古文化街、鼓楼的店铺数量不小于10家,西青区政府近年又兴建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为其提供了集中展示的平台,以大力保护支持杨柳青年画艺术。相比之下,糖画艺术得到的政府支持以及群众的关注程度则要少很多。而笔者所做的问卷调查也反映出了一般公众对于传统艺术衰败原因的主要认识,即政府对传统艺术的宣传力度不够,媒体过多的宣传了一些商业性浓的娱乐艺术和外来艺术,挤压了传统艺术发展。

平心而论,政府、企业追求利益无可厚非。大力弘扬杨柳青、泥人张等声名远扬的天津传统艺术的确可以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强天津市的经济竞争力,使其成为天津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但与此同时,政府更应大力扶持陷入困境的传统工艺、传统文化,因为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给我们乃至后人的瑰宝。糖画艺术的文化价值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政府的眼光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当下,更应着眼未来,增强天津文化底蕴,建设文化强市。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厚此薄彼,抛弃祖上传承下来的艺术,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了呢?

(三)、糖画艺术“先天不足”

从历史上看,人们给糖画的定位是既能把玩又能食用的手工艺品,但是糖画的原材料是以红糖、白糖、饴糖等熬制而成,作品保存时间不长。而且糖画易碎,粘帖于木棍上,携带十分困难。这是与其他传统手工艺品相比不能避免的缺陷,这也使得糖画不可能作为旅游纪念品而受到游客的青睐。同时,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问题关注的提高,制作糖画的卫生状况以及其单一的食用味道同样无法令人满意。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以及艺人不断的创新,这些缺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缓解。据张福海老师说,他自己曾经调制原料制作的一幅糖画保存了两年之久,而且在一些国际博览会上,他也会将自己的作品放置于镜框内,这样就解决了保存时间以及携带的问题。

(四)、职业不平等观念的存在

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曾将人的地位和职业划分等级,类似糖画这类当街售卖的职业被称为叫街,属于下九流,可见人们当时对叫街艺人的不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这种职业歧视观念在当今社会中仍有体现。当初张福海老师走上糖画这条道路也是兴趣使然,从小喜欢绘画,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但不可忽视的是他自己也是一名下岗职工,也是苦于生计才以糖画为谋生的手段。而学艺做糖画的人绝大部分都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找不到工作的底层百姓才会去从事糖画制作。这种职业歧视的传统观念扎根于社会,并不断恶性循环,导致糖画艺术没有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当下,通过上学获得知识技能再参加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的人生道路,没有哪位家长会因为孩子喜爱糖画、绘画就任其喜好,将孩子送到艺人手下做学徒。而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每个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无法忍受学艺过程中的辛苦。

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糖画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传统文化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对许多人来说其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我们的调查问卷证明,绝大多数群众对于糖画艺术都有所了解,还有不少人曾见过糖画实物。而大部分参与填写调查问卷的人也都支持保护我国传统艺术,认为我国应当加大力度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这说明糖画艺术在我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广大群众喜爱。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以糖画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的衰落只是暂时的,只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保护糖画,糖画艺术定能再次复兴!同时据问卷反馈情况看来,仅仅政府一方发力是不够的,保护糖画艺术是一个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社会、传统艺人等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的情况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才能够得到复兴。在此,笔者从政府、艺人、社会三大角度提出关于保护糖画艺术的一些建议。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为糖画艺术提供展示平台

1、天津市政府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扩大糖画艺术在天津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市。在古文化街、鼓楼、南市食品街等外省游人较多的景点,为糖画艺人提供店铺,实行政策优惠,减免租金,鼓励糖画艺术发展。

篇五:我爱家乡的糖画

我爱家乡的糖画

“快!快!再不快跑,校门就关啦!”我催促着几个小伙伴。等他们写完作业看见已关闭的校门,我们趁保安没注意,一溜烟地从大门钻了出去。我急急忙忙地奔向远处,确保保安没追来后,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原来,我们是趁午休时间从学校溜出来买东西吃呢!瞧!路边的小吃应有尽有:沙冰、奶茶、冰淇淋??正当我犹豫着该买啥时,何振宇拖着我跑向一处摊位。我不耐烦地打掉他的手,眼睛不经意地一瞟,一只金黄的“公鸡”正瞪着眼张着尖嘴,似乎要一口啄掉我的鼻子。我大叫一声,情不自禁地向后退了一步。“瞧你这熊样!”何振宇抓着“公鸡”在我面前哈哈大笑。我定睛一看,哎呦,这哪里是公鸡,原来是糖画。“在那买的?”我被公鸡那威风凛凛的样子吸引了,不禁脱口而出。“喏,那儿。”他向旁边一指。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天哪!前来买糖画的人,把那个角落围个水泄不通。挤进去一看,一位老爷爷正熟练地将一块糖放入锅中。不一会儿,糖化成了粘稠的糖水。他操起一把铁勺,舀起一勺子糖水,在一块光亮照人地板子上一气呵成地涂出了一只展翅高飞、华丽动人的金凤凰。他的手在空中左移右动令我眼花缭乱,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完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他收过一块钱后,往左边一扔,硬币不偏不倚地落入了铁盒。我惊叹于他的手法,不由自主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买了一个糖画,不一会儿,一只动人的金公鸡在我的手上高声啼鸣。

我看着手中的糖画,不忍心吃掉它。走在街上,我相信,我再也忘不了那可口的糖画,也忘不了那位白发苍苍、和蔼可亲的买糖画的老爷爷。

家乡的糖画,我爱你。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