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珠峰登山死亡遗体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6:46 体裁作文
珠峰登山死亡遗体图片体裁作文

篇一:绝望而逝--玉珠峰山难 天灾还是人祸

绝望而逝--玉珠峰山难 天灾还是人祸

一支广东业余登山队——广州绿野户外探险队前往青海攀登玉珠峰雪山,结果发生3人死亡的悲剧。两个月后,3名死者家属认为领队马尧对此次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求公安司法机关追查马尧是否犯了过失致人死亡罪。

山难经过

2000年“五一”期间,4支业余登山队挑战青海省玉珠峰,他们分别是北京绿野仙踪登山队、北大天美登山队、北京K2登山队和广州绿野户外探险队。其中北京的一支登山队登顶成功,另一支队伍中途安全撤离。

5月6日,共5人的广州绿野户外探险登山队在登顶时3名队员失踪。 5月9日,北京K2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发现了失踪的广东队队员王涛的遗体。

5月10日,北京K2登山队遇险,其中一人死亡、一人失踪、一人被冻伤。

5月13日,青海省格尔木市组织公安、武警和驻军20余人前往玉珠峰营救。因气候、队员素质和登山经验不足等因素,救援小组于15日被迫撤离格尔木。

ANSTARTENHNOLOGY.COM TXDSQC.COM CC-HF.COM DRPPE.COM ANJJUWPC.COM ASKBOARD.NET

5月18日,国家登山协会作出终止玉珠峰攀登活动、组队继续搜寻失踪人员两项决定。

5月19日,青海省体育管理总局牵头成立了玉珠峰搜寻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担任组长兼搜寻总指挥。主要队员有不久前成功登顶章子峰的国家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教练马新祥、深圳万科的王石、西藏登山队的旺堆及青海、深圳、重庆、大连、新疆的救援人员共15人。

5月20日,搜寻小组在玉珠峰海拔5000米处建立大本营。

5月21日,15人搜寻小组经过一天的艰苦搜寻,终于在玉珠峰找到了在5月6日、5月10日两次山难中失踪的北京、广东业余登山队员的尸体。他们是广州绿野户外探险队队员王涛、邝君咏(女)、周虹骏;北京K2登山队队员任玉昆、王海亮。王涛与周虹骏均来自深圳。

王涛遗物中的录像带表明,他和邝君咏在事发前已登顶成功。5月22日,5位登山勇士的遗体根据其亲属的意见,分别在玉珠峰海拔5350米、5750米和5000米处就地掩埋。

绝望而逝

绿野队出事不久,就有遇难者亲属提出疑问:登山队领队马尧是否该为此事负责?

ANSTARTENHNOLOGY.COM TXDSQC.COM CC-HF.COM DRPPE.COM ANJJUWPC.COM ASKBOARD.NET

地处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的玉珠峰是昆仑山中端最高峰,海拔6178·6米,长年白雪皑皑。大本营距离格尔木仅180公里,其中150公里为标准的柏油公路。无论是交通运输,还是当地气候、地形,玉珠峰是一个坡度平缓的雪峰,被公认为登山爱好者的最佳训练基地,也是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去年,一对年逾花甲的日本夫妇携手登顶。就是这座在行家眼里攀登难度很小的山峰,却酿成了令人震惊的事故。

据绿野登山队生还者之一的张伟锋回忆,5月6日下午3时左右,绿野登山队已接近顶峰,邝君咏在队伍最前面,基本已经登顶,另两人在她下方约200多米处,该队队长马尧则在他们下方80米左右。当时天气情况比较正常,但马尧根据经验判断,天气可能转坏,便喊话叫队伍下撤,张伟锋因体力等因素开始回撤,而周虹骏则继续向前,他说:“如果今天不登顶,这次就没有机会登顶了。”张伟锋下撤并与马尧会合后,突然刮起大风,而且越来越猛烈,两人开始用冰镐在冰面上挖坑避风,安全躲过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风暴。风暴过后,他们与3名队友失去联系。

马尧和张伟锋下撤到C1营地,直到晚上9时,大本营才接到马尧的呼叫,得知3名队员失踪的消息。7日,马尧继续寻找3名失踪队员未果,于下午4时与张伟锋下撤至大本营,并带走C1营地的装备。

ANSTARTENHNOLOGY.COM TXDSQC.COM CC-HF.COM DRPPE.COM ANJJUWPC.COM ASKBOARD.NET

北京队的队员在5月9日发现王涛的遗体时,见他距C1营地不到100米。王涛衣着整齐,半仰在地,姿势非常绝望。据此推测,王涛在与队伍失散后历尽艰辛,最后正确地回到了营地,可是营地已撤,他在绝望中离开人世。

5月21日,救援人员开始搜寻的两小时后,在雪线与山路交界处发现周虹骏的遗体。他用遮风帽挡住眼睛,仰面躺着,不远处有一条冰缝,可以清楚地看到周的脚印是小心地绕过冰缝的,说明走到这里,他的神志还是清醒的,估计是走出了雪线,松了一口气,想躺下休息,结果就此长眠。

行家质疑

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是资深业余登山运动爱好者,“五一”期间,王石刚刚成功登临西藏境内的章子峰。闻知玉珠峰出事后,他立即赶到玉珠峰,志愿参加搜寻失踪队员。获悉3名绿野队遇难者家属控告马尧,7月7日王石特地约见数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就玉珠峰事件陈述自己的看法。

王石详细描述了自己参加搜寻的见闻,并对马尧是否具有登山队领队的素质提出质疑。

绿野登山队的C1营地设在距山顶近1000米的海拔5400米处。由此王石置疑说,按照国际惯例,C1营地都设在距顶峰2000英尺,即不超过600米的地方,这样对于保证队员冲顶体力和安全下撤是一个保障。绿野登山队的做法显然缺乏起码常识。

ANSTARTENHNOLOGY.COM TXDSQC.COM CC-HF.COM DRPPE.COM ANJJUWPC.COM ASKBOARD.NET

最令人不可原谅的错误是,王涛等人失踪后一天,C1营地就撤离了。次日王涛虽然顽强地赶回营地,但仍然绝望归西。登雪山靠体力、技术,也靠信心和意志,像王涛这样体力比较好的小伙子,有一个帐篷、一个睡袋给他休息一下,他应该能够生还。5月6日出事之后,绿野队又没有及时向外界求援,而是急于撤走营地,失去了最佳的营救时机。

初次登山者高山反应大,应该尽量减少辎重,轻装冲顶,但从录像上看,王涛、周虹骏背的东西非常重,这也是绿野队的过失,没有聘请足够的协作队员。

绿野队的队伍拉得非常长,冲顶时,队长走在队伍的最后,下撤的时候又走在前面,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个队的队长兼教练,应该在登山的时候在前面开路,下撤的时候走在最后保护。马尧曾在事后辩解说,自己要求队员下撤,但队员不听命令,自己也没有办法。可是,如果当时他在队伍最前面,他完全可以挡住不让队员往上攀登,局面的失控正是由于马尧没有按规则行事。事实上,此次攀登玉珠峰,作为队长的马尧自始至终都未登顶。

马尧有7次攀登玉珠峰的经验,出事前他攀登的高度并不高,体力付出应该不大。但出事后,在搜寻营救中他的表现,令许多赶来的救援人员意外和失望。作为绿野队的队长,参与抬王涛的遗体下山应是责无旁贷,可是上山前走到山脚时,马尧竟赖在地上,说自己太累了,不肯上去。

如果是体力不够,那么像这样自顾不暇的人,如何担当照顾保护他人的登山领队的职责?如果不是,那么马尧是否有不作为的过失?

ANSTARTENHNOLOGY.COM TXDSQC.COM CC-HF.COM DRPPE.COM ANJJUWPC.COM ASKBOARD.NET

篇二:珠峰之最

这里所谓“登山纪录”的定义,在于如何以时间最快(如:16小时時登顶珠峰)、无氧攀登、人数最少(如:solo)、路线有创新(如:新路线首登)、技术难度高、安全下山??的方式来登山,这里的数字和文字会让你感觉走进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它是一个珠峰的记录大全。 截至2003年3月1日,来自60个国家(地区)的1657人/次登顶珠峰。自1975年日本田部井淳子及我国潘多两名女将首登珠峰以来,至今已有81名女性登顶(其中更有3人两次登顶),尤其最近4年,女性成功登顶人数增长迅速(1999年10人;2000年7人;2001年11人;2002年8人)。

截至2003年3月1日,共有83人完成珠峰南北侧攀登。其中,尼泊尔54人、日本4人、美国4人、女性2人(南非Catherine O'DOWD、尼泊尔LAKPA)、无氧攀登7人、2人一侧无氧。

从1978年5月8日意大利人梅斯纳尔首次无氧登顶以来,到2002年5月30日,有88人共110次完成无氧登顶,女性4人。无氧攀登里突出的成就是Ang Rita的10次无氧攀登纪录、Ang Rita唯一的单人冬季无氧攀登(1987年12月22日)、Reinhold MESSNER和ANG DORJE的2次攀登。

美国华盛顿大学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最近21年内,无氧登顶的登山者,死亡人数比用氧攀登者多3倍。1978年至1999年,登顶的1173名登山者中,有1077人使用了氧气瓶,其中死亡率为3%;同时有96人无氧攀登,死亡率为8.3%。

珠峰的第一:

第一次珠峰山难: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仍取我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他们越过了北坳,但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7位夏尔巴因雪崩丧身,这是人类首次丧身珠峰。

第一次在攀登中用氧: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队员George Finch和Geoffrey Bruce在珠峰攀登中首次用氧,这是一种专供飞行员使用的氧气瓶。

人类第一次成功登顶: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由十人组成),有两名队员登上了珠峰顶峰。登上顶峰的队员是依·希拉里(Edmund Percival Hillary)和藤辛·诺尔盖(Tenzing Norgay),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第一次跨越珠峰:1963年,美国登山队Willi Unsoeld与Tom Hornbein首次由西脊转北壁登顶,并由东南山脊下山,成为第一个跨越珠峰的队伍。

第一次南、北两坡双跨会师: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并创下6项纪录。

第一个登顶的女性:1975年5月16日,日本人田部井淳子(Junko Tabei)从东南山脊线路登顶成为首个登顶珠峰的女性。

第一个从北侧登顶的女性: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第一个从北侧登顶。

第一个遇难的女子:1979年,Hannelore Schmatz是登上珠峰的第四位女子,当她登顶下山时不幸遇难,是第一位遇难的女子。

第一个无氧登顶成功:1978年5月8日,奥地利人彼德·哈伯勒(Peter Habeler)和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经东南山脊路线首次无氧登顶。 第一个无氧登顶女子:1988年,新西兰女子Lydia Bradey成为首位无氧登顶珠峰女子

第一位从珠峰南北两侧登顶的女性:1999年5月29日,南非女性Cathy O'Dowd从北侧登顶,她成为从两侧都攀登过的第一位女性。(1996年5月25日南侧登顶)

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男性:1965年5月20日,印度Nawang Gombu夏尔巴成为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男性。

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女性:1992年5月12日、1993年5月10日,印度女性Yadav Santosh两次登顶珠峰,是第一个两次登顶珠峰的女性。

第一个登顶滑雪下山:1970年,日本人Yuichiro Miura从南坳8000米处滑雪下山,创下世界纪录,以此拍摄的纪录片《第一位滑雪下珠峰的人》(THE MAN WHO SKIED DOWN EVEREST),获得了1976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纪录片奖。

第一个冬季登顶:1980年2月17日,波兰人Krzysztof Wielicki和Cichy Leszek首次冬季登顶珠峰。

第一个单人登顶珠峰:1980年8月20日,意大利人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 Messner),首次单人无氧从北坳横切到北壁路线登顶。

第一个在秋季登顶:1973年10月26日,日本登山队石黑久和加藤保男沿东南山脊经南坳的传统路线登顶,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顶成功。

第一个夫妻同时登顶:199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夫妇Andrej & Marija Stremfelj成为首队同时登顶的夫妻。

第一个父子同时登顶:1990年10月7日,法国人Jean Noel Roche与其子Roche Bertrand aka Zebulon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父子,当时儿子年仅17岁,打破了最年轻者纪录,父子从南坳用滑翔伞下山到大本营。

第一个兄弟同时登顶:1992年9月25日 Alberto和Felix Inurrategui成为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兄弟。

第一次以一昼夜的时间登上珠峰:36岁的法国人马克·巴塔尔1987年9月25日当地时间17点从南坡海拔5300米处出发,夜间不吸氧气越过南坳,26日15点30分成功地登上珠峰。所用时间为22小时30分钟。

第一个登顶的台湾同胞:1993年,台湾同胞吴锦雄从北侧登顶。

第一个遇难的台湾同胞:1994年,台湾同胞拾方方登顶后下撤时遇难。

第一个从南侧登顶的台湾女性:1995年,台湾女性江秀真从南侧登顶,成为目前唯一登顶珠峰的台湾女性。

第一个同时登顶的中国夫妻: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10人登顶,仁那、吉吉是中国第一对同时登上珠峰的夫妻。

第一个两次登顶的中国女性:1999年5月27日,中国西藏登山队10人登顶,桂桑成为第一位两次登上珠峰的女性。

第一个登顶的盲人:2001年5月25日,美国人艾瑞·韦亨梅尔(Erik Weihemayer)成为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盲人。他在4名同伴的陪伴下,与8名在腰间系上铃铛,使他能够听音辨位的夏巴族向导一起登顶。韦翰梅耶在13岁因视网膜剥离而失明,但他热爱登山,曾挑战过包括南北美洲、非洲多地的高峰。

第一个祖孙三代都登上珠峰的家族:2002年5月17日,首登珠峰的Tenzing Norgay的孙子Tashi Tenzing夏尔巴也登上珠峰,成为第一个祖孙三代都登上珠峰的家族。 第一个完全以滑雪下山:2000年10月7日,斯洛文尼亚探险家卡尔尼察(Davo Karnicar)用5个小时的时间,从珠峰之巅滑到山脚的营地,成为滑雪珠峰的第一人。

第一个同时登顶以滑翔伞下山的夫妇:2001年5月22日,法国夫妻Roche Bertrand、Claire Bernier从珠峰顶以滑翔伞下山,8分钟到达ABC营地。

第一个以单板滑雪下山:2001年5月22日,Stefan Gatt第一个从顶峰单板滑雪下山。 第一个全程从顶峰单板滑雪下撤到ABC:2001年5月23日,Marco Siffredi创造了首次全程从顶峰单板滑雪下撤到ABC的记录。

第一个残障人士珠峰登山队:由美国德州残障协会(CTD)支持,队员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残障人士所组成的Team Everest2003(队长Gary Guller)登山队在2003年珠峰首登50周年时攀登珠峰,队长Gary Guller是个失去左臂的独臂人,他们希望以此举鼓励全世界残障人士勇于面对生命的困境。

第一次在顶峰进行电视现场直播: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攀登,日本电视台第一次在顶峰进行了电视现场直播。

第一次在珠峰上空航拍登山场景:1988年5月5日,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攀登,中国科学院专机10000米高空摄影摄像。

珠峰之最:

篇三:【教学设计】《登上地球之巅》_语文_初中_杨玉芳_3711020501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日照河山实验学校 杨玉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品析刘连满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文章叙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方法。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1、复述故事,提高概括能力。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奉献精神。

【学习方法】

情景设置法、朗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解题:师板书课题。

师:《登上地球之巅》中“巅”是什么意思?

生:山顶

师:那“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

生:珠穆朗玛峰

2、关于珠穆朗玛峰你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介绍搜集的珠峰知识 。(说——珠穆朗玛)

师生共同记忆重点:

3、播放歌曲《珠穆朗玛》,展示珠峰图片。

师生欣赏珠穆朗玛峰。(赏——珠穆朗玛)

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珠峰给你留下的印象。

4、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因此无数登山爱好者们以征服珠峰为光荣,谁来介绍一下人类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历史?(攀——珠穆朗玛)

学生介绍人类攀登珠峰的历史。

重点介绍世界第一与中国第一的登山史。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登山者埃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

峰。

5、了解写作背景:

珠峰北坡“连飞鸟也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但中国登山队却完成了这次艰苦卓绝的登峰之旅。他们是凭借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中国登山队员的再次登上地球之巅吧!

6、再次投影课题,生读课题。

二、引导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

导学案正音。

4、感受登峰:

⑴速读课文,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初读课文,划出登山人员、登山时间,理清登山队员攀登主峰的路线。

⑵复述课文,理清登山队员的登山过程。

①8500米,登山队出发。

②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③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④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留下氧气给他人,并写下感人短信。 ⑤8830米,

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弃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上的无氧攀登。

⑥8848.13米,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有不完整的地方鼓励其余学生补充,教师明确。)

⑶队员在登峰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生学.讨论回答) 山路险峻、天气严寒、缺乏氧气、身体虚弱、黑夜登山、高原反应等。

黑夜 寒冷 缺氧(板书)

⑷是什么支持他们攀上了顶峰呢?

生思考作答,师适时板书。

登山英雄正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才登上了世界最高

峰。

坚强意志 坚韧毅力 团结合作 自我牺牲(板书)

三、引导交流、自主建构:

1、文中有哪些令你感动的语段或情节,结合课文语句,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生读课文,在书中做出标记。

3、四人一组互相交流答案,推选出亮点评价,集体展示。

4、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优美句子,请说说其作用。

例:①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 说明天气很好,有利于完成登峰任务,同时也交代登峰的艰难。

5

、小组代表展示感动的精彩细节。

6、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感动的细节,那我们来归纳一下这些登峰队员中谁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一个场面印象最深刻?

7、小结:

正是由于伟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人类才能够征服珠峰,征服自然。而本文正是选取了这些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多借鉴。

四、巩固知识、拓展延伸:

1、在文章中,我们认识了四位登山英雄,刘连满、王富洲、屈银华、贡布。

而老师在搜集材料时发现一个现象,所有登山图片中,只有其余三人的合影,却不见刘连满的身影。很多同学以为刘连满去世了,其实他凭借顽强的意志活下来了,下山后回到家乡默默无闻的生活。

今天,为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借上次为木兰写颁奖词的方式,给刘连满写一份颁奖词。(或以“我对刘连满说”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受。)

2、展示颁奖词。

3、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峰,这个令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这个令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这也告诉我们: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登山队员团结合作、不怕牺牲的精神,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勇攀学习的高峰!

5、作业:

①模仿文中景物描写手法,观察今天的日落或夜空,写一段家乡小景。 ②拓展阅读:珠峰上的尸体

身体的瞬间霜冻,在越靠近顶端时越容易发生。死亡往往发生在攀登者的一个“小憩”当中。他们睡着了,然后再也醒不来了。

附:板书设计

23、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寒冷 坚强意志

缺氧 困难——克服 坚韧毅力

黑夜 团结合作

体弱 奉献精神

刘连满:第二台阶

(详略得当)

珠峰资料馆

一、珠峰简介:

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 “神女第三”。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3.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由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景色奇,冠绝天下,故被登山探险者们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上的公园”。 峰顶终年积雪,远望冰川悬垂,银峰高

篇四:愈艰难愈攀登 珠峰上勇士们的尸体

愈艰难愈攀登 珠峰上勇士们的尸体

由于珠峰上空气稀薄,人的体力会快速下降,不吸氧登顶珠峰非常少见。

这是一名死亡的女性。在临死前她身体变得越来越冰凉,出现了各种幻觉,开始失去意识。情况变得极其糟糕,她的两名同伴只能离弃她而去。在这种情况下,这是唯一的选择。直到今日,她的那两名同伴依然记得当时她的歇斯底里的叫喊:Please don`t leave me!

身体的瞬间霜冻,在越靠近顶端时越容易发生。

因为高空坠落而死亡于1924年的George Mallory的尸体。

在珠峰上掩埋一具尸体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能任其风化分解成骷髅。

这些悬吊着的棺材往往是攀登者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有的时候出现一个小失误,就会让攀登者吊在那里活活冻死。

篇五:2012珠峰统计

2012年珠峰春季攀登总结 500多人次先后登顶 11名登山者意外死亡

2012-5-31 00:28| 发布者: 乡党委书记| 查看: 156| 评论: 0

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6日,2012春季珠峰攀登天气窗口几近结束之时,大约537名登山者先后登顶(南北坡),其中南坡共计32支队伍,包括337名登山者,400多名夏尔巴协作;北坡共计13支队伍,包括109名登山者,100多名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26日,2012春季珠峰攀登天气窗口几近结束之时,大约537名登山者先后登顶(南北坡),其中南坡共计32支队伍,包括337名登山者,400多名夏尔巴协作;北坡共计13支队伍,包括109名登山者,100多名协作。

5月17日,第一个珠峰天气窗口出现时,大约150名余名登山者从南?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⑵鸪宥ィ实锹飞铣鱿?quot;拥堵"现象;24日南坡再次掀起冲顶高潮,200多名登山者同时攀登,原本打算无氧连攀珠峰、洛子的Simone Moro被汹涌的人潮打乱攀登节凑,无奈放弃个人计划。

“金灿灿的珠峰”—Simone Moro拍摄

珠峰登山死亡遗体图片

2012春季珠峰登山季已有11名登山者意外死亡

珠峰上的攀登人潮

南坡

Prestige Adventures探险队一名40岁夏尔巴协作因饮酒在大本营去世; 1号营地附近,一名夏尔巴从梯子上跌入裂缝身亡;

Dawa Tenzing因中风回到加德满都后去世;

33岁印度人Ramesh Gulve在2号营地中风,返回家乡后身亡;

德国医生Ebehard Schaaf南坡登顶后下撤至海拔8700米时突发高海拔脑水肿去世;

尼泊尔裔女登山者Shriya Shah在南坡海拔8650米处遇难;

韩国登山者Song Won Bin 登顶后突发高山病,后失坠身亡;

我国登山者Ha Wenyi遗体在珠峰8600米处寻获。

北坡:

经确认,3名登山者分别是:

荷兰资深登山者Milan Sedlacek,早年间曾带领首支荷兰登山队登顶珠峰。他的死因高海拔疲劳过度死亡;

喜马拉雅向导,43岁的西班牙人 Juan Jose Polo,他5月19日至20日期间登顶,同样因疲劳过度死亡;

德国登山者Ralf D. Arnold,曾被称为“神奇的登山者”,攀登中他不慎在第二台阶摔断腿,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