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上帝待我有洪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2:21:06 作文素材
篇一:基督教讲道系列:在基督里合而为一
在基督里合而为一(Ephesians 2:11-22)
引言:
福音是什么?只是个人生命的重建?那我们理解的福音就太片面了。福音不仅包括个人重生得救,但群体性层面也是福音的核心。教会如何在基督里过着合一的生活。这也正是保罗所一再强调的。在以弗所书2:1-10,保罗论到基督的福音在个人层面的果效,使人从死中复活,领受上帝丰富的恩典。而2:11-22则是论到基督的福音在群体层面的果效,打破了中间隔绝的墙,使信徒在基督里合一。在基督里合一是这段经文的主题。 14-21节多次说到和平、合一、联络等,这是主耶穌的十字架所要成就的。其实,合一也是整卷以弗所书的主题,一章10节:「要照所安排的,在日期满足的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三章6节:「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借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四章3节:「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五章30-31:「因我们是他身上的肢体。为这个缘故,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讲到夫妻的合一;第六章讲父母与儿女、主人与仆人在主基督爱中的合一。
现在我们来看看耶稣基督的福音是如何促成信徒在基督里合一的。
一、从前隔绝(11-12)
1. 从前你们按肉体是外邦人,是没有受割礼的
2. 与基督无关。即与以色列人终极盼望的救世主无关。
3. 与以色列选民团体隔绝。外邦人无份于上帝的子民所组成的国度。
4. 在所应许的约上是局外人。约指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诸多恩约。这些恩约都是带有应许的,指
向弥赛亚的救恩。然而,外邦人却是局外人,他们在上帝与以色列人所立的恩约中无缘无份,完全被隔绝在外。
5. 在世上没有指望。
6. 没有上帝
有个学者如此形容,他们“无基督、无国籍、无朋友、无希望、无真神。”用一句话来说,保罗要他们记得,他们以前是被隔绝的人:与神隔绝,与神的百姓隔绝,没有指望。今天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人们依然不断坚立种种围墙,使彼此隔绝。这也是我们信主前的情境。因此,我们也要记得,我们从前与神是隔绝,与祂的百姓隔绝,并且我们彼此之间也是隔绝的。如此,我们才能体会上帝在我们身上的恩典是何等浩大。
二、如今和好(13-18)
在13节,保罗说外邦人以前那种可怜的情况完全改变了。从前是远离上帝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祂的血,得以亲近了。这个巨大的转变的关键因素是被钉于十字架的耶稣,祂流出的宝血。在基督里的外邦信徒不单是与上帝的关系近了,也包括与以色列人的关系。保罗把人与上帝和好的概念,开阔到人与人之间的和好。保罗在此,告诉以弗所的信徒,主耶稣基督不仅促成人与上帝和好,也使人与人和好。
基督是我们的和平(14a)
从前的远离变为亲近。因为基督自己是我们的和平,使双方合而为一。这里的和平指人与人之间的敌对状态的终止,重修和好的关系。基督自己是我们的和平,使双方合而为一。强调信徒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分离疏远,而是彼此靠近了。主耶稣基督如何缔造和平呢?
隔墙和冤仇要被拆毁,消除;合一与和好则要被建立。
拆毁(14b-15a)
祂首先“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终止了冤仇,废掉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双方是指以色列人与外邦人。因着基督,外邦人与犹太人与为一个信仰团体。基督使双方合而为一。耶稣“拆毁了中间隔绝的墙”。这墙指什么呢?是使犹太人与外邦人隔绝的东西,也就是犹太人区分外邦人的身份标记。包括割礼,安息日、食物洁净等条例,使犹太人傲慢自大。他们自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优越的,将他人排斥在上帝的救恩之外。而主耶稣基督将这道墙拆毁了,使双方在基督里合一,藉着基督,双方都可以进到父上帝面前。那隔绝的墙是基督以自己的身体拆毁的。耶稣将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隔绝和冤仇都背负在自己身上,祂在十字架上受死,也将这冤仇消除。
「墙」所带来的隔阂、疏离,恶化彼此的关系,甚至产生仇恨,因仇恨而互相伤害。但是耶稣基督的和平的福音却能够将之拆毁,好让我们可以凝聚在真正的团契和爱当中。我们与家人、亲友、同事、信徒之间,是否有什么隔断的墙,使人彼此远离?愿我们在生命中的墙也被耶稣基督拆毁。并且重建。 建造(15b-16)
拆毁是为了重建。
为要:使两方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促成了和平;16既在十字架上消灭了冤仇,就藉这十字架使双方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新人”是指在基督里的新群体。人们归入基督里面,与基督同复活,这个新群体便诞生—在这个新群体里,人们与基督合一,人与人之间也彼此合一。我们看到,神在基督里所赐下的恩典使我们与三位一体上帝连接,也把我们彼此连接。因此,合一应是教会的目标。我们来看14-18节对“合一”的强调:14节“使双方合而为一”;15节“使两方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 16节“藉这十字架使双方归为一体”。最后18节“双方藉着他,在同一位圣灵里得以进到父面前。” 基督传和平的福音(17-18)
17节说,基督所传的是和平的福音。原本隔绝的人,藉着基督而得以复和,进入一个合一的敬拜群体,在同一位圣灵里进入父面前。“进到”这个词是用来指晋见君王。因此,这是一种特权。这种和平与和好乃是是三位一体的上帝的所成就的。远离和隔绝不是三一上帝的心意,祂的心意是合一。上帝创造人
的目的本来就是要人与祂亲近。并且,上帝也看重人与人的合一,祂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创2:24人要与妻子结合,二人成为一体。但是人的犯罪,导致:人与神的远离,在亚当和夏娃偷吃了善恶树的果子之后,听到上帝在园中行走的声音,就藏起来,躲避上帝的面,;人与人的远离,人彼此指责、定罪,当上帝责问亚当时,亚当说把责任推卸在上帝和夏娃的身上,“你赐给我、与我一起的女人,是她把那树上所出的给我,我就吃了”,而夏娃又将责任推给蛇“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如今,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使人与创造主上帝的关系得以复和,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复和。这也是十字架的救恩在两个层面的复和作用:横向的复和与纵向的复和。在基督里蒙受救恩的外犯人得以与犹太人合而为一,和睦共处,这是横向的复和。同时,这个合而为一的信仰群体也藉着耶稣基督,在同一位圣灵里得以进到父面前,与祂和好,这是“纵向的复和”。这两方面的复和,就好比十字架的两根交叉的木。横向的木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横向复和,纵的木象征人与上帝之间的纵向复和。在基督里的新的信仰群体就是基督和平福音的见证。因此,我们应该宣告并活出基督和平的福音——“纵向的复和”与“横向的复和”。
三、在基督里的新关系(19-22)
我们上帝不再隔绝,彼此之间也不再隔绝。我们在基督里有了新关系。
同是国民—上帝的国
外邦信徒以前是外人,与以色列团体隔绝。而现在,不是了。现在,他们拿到了上帝国的国籍,拥有了公民权,得以与圣徒同国,同是上帝国度的公民。这里的“同”字很重要,表示完全平等。3:6“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为蒙应许的人”。
同为家人—上帝的家
保罗接着用了一个更加亲切的比喻:信徒是上帝家里的人。信徒在基督里不仅同为上帝国的国民,更是同为上帝家的家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了的宝血使到每一位相信祂的人因着属灵血统的关系,而成为一家人。上帝是这个家庭的父亲。祂已经收纳我们成为祂的儿女了。我们可以同声高呼“阿爸,父”。同为家人的关系,比同为国民的关系来得更为亲密。
同被建造—上帝的殿
保罗用建筑的比喻来描述:主耶稣基督是这座属灵圣殿的“房角石”,而使徒和先知是根基,信徒则是建筑的材料。彼前2:5“你们作为活石,要被建造民属灵的殿??”
使徒和先知是指第一世纪初代教会第一代的使徒和先知。他们乃是复活升天的主耶稣基督赐给普世教会的根基。而基督是房角石,如果我们不清楚房角石的背景和含义,我们就不能充分了解保罗所形容基督的重要角色。房角石与今天的“奠基石”不同。在古代以色列的建筑上,房角石是主要的负重石头,它所立的根基便决定了建筑物的外形。在巴勒斯坦曾经发现一块重达570吨的房角石。整座建筑物包括根基其余部分,都有赖祂而得以建立。房角石是很小心安放的,是第一块安放的石头。它是一块有九十
度角的石头,用以联结根基及整座建筑的石头。有了房角石,建筑物就能够坚固并确定位置和角度。祂的功用比根基还要重要。它的重要性在于整座建筑物都以它作为联系的准绳,目的是使整座建筑建造得稳固,屹立不倒。“靠着祂整座房子连接得紧湊,渐渐成为在主里的圣殿”就是说,凡是信仰耶稣基督的人,靠着基督,彼此被连接,非常调和,没有任何缝隙地配合在一起。保罗担心以弗所教会分裂为犹太人教会与外邦人教会,双方没有往来,分道扬镳。这就有违基督和平的福音,失去教会在世人面前的见证。而是要2:22“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上帝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三位一体上帝的真理再次唤起我们的注意:在基督里面,我们同被建造为圣殿,藉着圣灵,上帝住在这圣殿中。也就是说,父神透过圣子,藉着圣灵与我们同住 。保罗告诉以弗所的信徒,要从一个全新角度来理解圣殿。他们没有理由继续分离隔绝,在基督里的属灵群体应该展现出和好与合一的样式。
总之,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提醒当时以弗所的信徒,透过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和平福音,人得以与父上帝和好,也与他人和好,成为一家人。郭汉成院长《天上蓝图,人间版图》中:若要使“天上蓝图”——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1:10)得以实现,基督的信仰群体就必须首先在地上落实基督和平的福音,活出“和好与合一” 的样式。如此,世人才会相信基督是成就和好与合的那一位,上帝才能得到祂当得的荣耀。
反思:
在今天的国家、社会、教会、家庭中,是否存在使人隔离的墙呢?让我们学像基督一样,做一个拆毁隔离之墙的人。
在教会生活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是拆墙者?还是筑墙者?是和平促进者?纷争制造者?
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福音是和平的福音,包括纵向的复和与横向的复和。我们当如何宣告并活出福音的这两个层面?
藉着主耶稣基督,我们可以与上帝和好,我们又当如何促进与人和好呢?主耶稣说“缔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
让我们用一段祷文来一起祷告:
圣法兰西的祷文:《和平之子》
使我作你和平之子
在憎恨之处播下爱
在伤痕之处播下宽恕
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
在绝望之处播下盼望
在幽暗之处播下光明
在忧愁之处播下欢愉。
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
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
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因施比受更为有福
当我们忘掉自我时,我们才找到自我
当我们懂得原谅别人时我们才能被谅解
当我们睡了时我们才被接往永生的国度。阿们!
篇二: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上帝的比较
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上帝的比较
作者:赵娜娜 马松红
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2期
摘 要:道家思想同基督教文明一样脱胎于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两种不同文明的核心象征“道”和“上帝”理所当然成为人们精神面临困境时的出路。从“寻根”中求“立命”,面对两种文明交融的情境,把两种不同文明象征的“道”和“上帝”等同起来是一种误解。道之本质特性和上帝的本质特性的比较表现为:道之无名与上帝之有名;道之无为与上帝之有为;道之无形与上帝之有像;道之二元辩证性和上帝之一统性;道之“出世”与上帝之“入世”。
关键词:道;上帝;无为;神
中图分类号:B-49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030-02
道家作为先秦诸子显学一派,对当今社会依然产生着重大影响,是中国哲学发展中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在另一个层面上也深刻反映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待社会和生活的态度。近年来随着社会急剧发展,物质文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造就了部分社会群体精神困乏的萎靡状态,于是在精神上寻得一个出口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此时,道家文化中清静无为的思想很容易赢得人们的青睐。然而,随着西学东渐,中国有识之士向外学习的风潮,基督教也同时被引进和吸收过来了,并且占据了一大部分信仰群众。这部分人,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再重新接受基督的信仰,很容易将老子所说的道和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着重从老子之道和西方上帝从产生、特性及其认识途径的不同来论证二者的区别,进而阐明老子之道和西方上帝的不同。
一、“道”与“上帝”的形成
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其本意原指“道路”,曾被用作天道、人道、天之道等说法。老子从这些概念中将道抽象出来成为一个纯粹的形而上的概念和范畴。至于什么是“道”,《老子》一书中并没有从正面去界定,当然这也是由于道德固有特性使得无法对其以逻辑或学理的纯粹定义,但在《老子》当中也留下了相关的隐喻和暗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只注明章节)
由此可见,“道”是那么一个东西,或者是那么一种状态,生于天地之先,混沌之中,无形无声,独立而存,循环运动而永不停息,周而复始,可以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们无法对其命名,勉强可以将它称作“道”或“大”,其运动作始、远、返烦人循环运动。道、天、地、人是
宇宙间四大重要存在之物。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本自然。因此,老子之道在这里有如下几方面的规定性:第一,道是万物之本原,先于万物而存在;第二,道是事物周而复始运动所遵循的规律;第三,道本精微,乃“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第十四章),不可言说;第四,道是自然,无欲无求,不是人格神。
在西方,上帝是自有永有的真神,是创造万物的主宰,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上帝是昔在、今在、以后永远在的全能者”(启示录1:8)。《圣经》中记载,上帝用六天的时间创造了宇宙间万物,包括人这种存在,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从上帝的创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作为万物的根源是自有而永有的,他创世的(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基督教上帝待我有洪恩)过程显示出了他对生命存在的掌管和关爱,他通过对人类的启示以及和人类的对话对人类发挥自己的作用,统摄和管辖着人类世界并在人类世界中显示和展示自己,向人类启示着自己的真理。
从道和上帝的形成,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二者有如下明显区别:首先,道虽与上帝同为万物之本源,但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是无为、自然而为之的结果,而上帝创世是严格按照自己的目的而形成的,一切都是经上帝之手来造就的;其次,道是没有情感,没有欲望,没有意志的,而上帝显然不是,上帝创设宇宙万物的过程本来就是上帝意志的体现过程,并在其中掺杂了对世间生命的关怀和掌管的情感;再次,道是恍惚、精微、不可言说的,无形无相,而上帝是有自己的形象的,在第六天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上帝自身是清晰可言的,通过人类世界显示自己。由此不难得出,二者在形成上是有显著差异的。
二、道之本质特性和上帝的本质特性的比较
(一)道之无名与上帝之有名
《老子》第一章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段话中强调了道德不可言说性和无名的本质特性。由于道不是语言的对象,其恍惚、精微,其玄妙,靠语言是无法对其进行言说和把握的。语言是思维的现实符号,而思维和符号语言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张力,或者说,任何一种对道的言说、把握都是对道的一种损失。此外,道之所以不可名,是因为它乃并非“常名”,它不是一般事物的称谓,它是天下所有事物的共名。道,普遍而不可言说,故而称作“无”。
同样,上帝在西方也是一种神秘的存在。然而,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并非无名,而是有名,上帝在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时,就向人类昭示了自己乃“自有而永有者”宣布自己为不依赖于它物而存在的存在,他是自己存在的原因,以自身为法度,同时是万有的法度。“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上帝”(《诗篇》92:2);“还没有亚伯拉罕以先,就有了我。”(《约翰福音》)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帝从万物初始就存在,他凭借自己全能创造了万物,上帝都是存在的,是有名的,名之为上帝。
(二)道之无为与上帝之有为
无为是老子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老子》第三十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可见“无为”是道德本质特征之一,而无不为则是无为之必然结果。“无”是道之本体,然其之所以为道之本体,能够产生万物,能“无”中生“有”,在于“无”自身中国包含着无限可生的可能性,其所产生的万有乃是“无”之本体的具体显现,离开“无”有不能产生;离开有,“无”没有生命力。道的生命力就表现为“无”中生“有”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并非是刻意而为之的,其本身是一个“无为”的过程。老子提出“无为”的概念,是对道之本质特征的深刻体现,这与道之本性自然的特征是一脉相贯的。道之无为即在于自然,反映在人类社会中即为强调人之如婴孩般的无欲无求,无力无为,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扩大到整个社会治乱,则要求无为而治,结绳而治,小国寡民,民之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种种表现都是道之本性的要求。
显然,上帝作为“自有而永有”,作为自身存在而不依赖于它因的存在,他创生万物的过程并不是“无为”的,而是“有为”的。上帝利用自己的能力依照自己的意志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万物,上帝创世是一个有目的性的行动过程。道生万物,乃“无”中生“有”,而上帝造物则是有之为有。同时,道在创生万物之后,则退居其后,以万有的形象代“无”之本体显示自己的生命特质。上帝造物不同,上帝创设万物和人类,并以自己全知全能的力量和意志掌管和统摄着世间万物和一切,他不止在创世之时是“有为”的,而且在创造了世界及一切之后还仍然操控着一切。这与道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三)道之无形与上帝之有像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第二十一章)
由此可见,道乃是恍惚之物,模糊而不可见,无形无相,深远幽暗,精微玄妙。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
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第十四章)
道是不确定的,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的,故称之为“夷”、“希”、“微”,迎之无首,随之无尾,是驾驭万物之无形之规则。
与之不同,在西方上帝并不是无形的,上帝有像。在上帝创世的记录中,上帝以自己的形象为参照在第六天创设了人这类存在,这是上帝第一次将自己的形象展示给了世人。我们知道,在整个希腊神话中也是如此,希腊的神和人是神人同形同性的存在,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也按照自己的形象不断认识着神和上帝。上帝统摄和掌管世界,就是上帝将自己的形象展示给世人的过程。同样,根据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上帝以圣父、圣子、圣灵三者统
一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基督耶稣更是完成了道成肉身的转变。可见,与道之差异显而易见。
(四)道之二元辩证性和上帝之一统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道生万物是一种内生的过程,由无及有,乃“无”中生“有”,万物之运动变化也是依照自身的矛盾的二重性而产生的。无恶不知善,无丑不知美之为美,无“无”则无“有”,二者的统一于道本身,柔弱与刚强、长短、难易、张合、进退、高下等等都是道本身二元辩证本性在“有”也即现象世界的运行和显现,因此形成万物由辩证本性所产生的出于道又复归于道的辩证运动。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辩证法也即是道之本性的外在流露。
然而,上帝作为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这不同于道之二元的辩证特性。上帝“自有而永有”,自存而不依赖于他存,依靠着自己的全知全能统管这宇宙万物。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上帝创设万物是凭借自己全部的意志的“外生”过程,而不像道辩证运动产生万物的“内生”过程。在这一点上二者是明显不同的。
(五)道之“出世”与上帝之“入世”
我们知道,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是出世的思想。老子处处对自然、无为等概念的强调都显示出了这一点,体现出的是出世的高贵品格,注重清静无为,居柔守雌,挫锐解纷,不争的处世态度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有着极大差异。其无为、效法自然乃出世之明显特征。道创生万物而不自恃,统领万物而不对其任加宰割、干预。
但在西方,上帝按照自己的意志创世的过程本身却是一个“有为”的态度,上帝创世是上帝自己的欲望和意志的显现过程。上帝创造万物和人类,是为了向人类展示自己的全知全能。他创造万物并统摄掌管、干预万物,以自己的意志决定着万物的变化流行。上帝创设万物和掌管万物体现着自己极强的目的性和社会性。而道本自然,无欲无求。二者差异显而易见。
三、悟“道”和对上帝认识的路径差别
认识“道”和上帝的路径是不同的。对道的认识是一个体悟的过程,要求的是一种体道的功夫和境界。而对上帝的认识则靠的是一种信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这就是说获得知识要靠积累,而体验和把握道则要求一种“损”的工夫。真正的智慧要从否定入手,减损掉对外物占有的欲望和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和攀援,一层层地剥掉成见、偏见,穿透到玄奥之深层中去,方能实现对道德体悟。体“道”有两种途径:即“涤除玄鉴”和“致虚守静”。前者指洗去内心的尘垢,去除一切知欲和价值的分别。德养深厚之人,必如赤子婴孩,柔弱平和、身心合一,无欲无求,这样才能合乎道;后者则是说,要致虚,不让现有的人云亦云的知识、规范、利害、技巧等充塞了头脑,要使用“损”的工夫,排除掉这些东西,使自己的头脑时刻保持灵性,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排除物欲引起的思
虑之纷扰,专心地保持“守静”,善于体验万物回归古朴根本的规律,并用身心来体验、体察,这样就能达到与万物同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澄明境界。
上帝是通过启示的作用于人类众生的。因此,对于上帝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持久不变的敬畏和信仰。“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9:10)要想到得到上帝的眷顾和保护,那就得首先敬畏上帝、信仰上帝。上帝充满爱,启示着众生之爱上升到神的博爱,上帝通过不同的途径启示着众人,去教会众生如何领悟真爱,上帝作为启示者,他把大爱启示给人们。启示最初即是上帝的创世,最大的一次启示是上帝“道成肉身”,使上帝和人复合为一体。因此,对于上帝,我们只有持久的敬畏和信仰来与上帝的大爱相接近。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知道,老子之道与西方上帝作为万物的根源这个层面上来说似乎是一致的。二者体现出的都是一种本源性、超越性和无限性的特征。在形而上的层面上都具有终极的意谓,作为万物存续的法则,持久地在影响着世间万物的运作。同样,二者作为精神性的存在,也都提供着一种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境界,也即终极目标,达到与道同一或与基督同在。然而,即使二者之间有着如此之多的共同之处,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根植于不同文化传统之中的道与上帝是有很大不同的,就道与上帝的形成、道与上帝的各种特性以及识道和认识上帝的途径都是不同的。且西方上帝是“三位一体”具有位格的人格神,而道则不是,道作为万物之根和法则是与其根本不同的,不能将二者简单的等同起来。
参考文献:
[1]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何军.《道德经》中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之比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2).
[3]王武钢.老子的道与西方神哲学思想[J].财会信报,2008(10).
[4]刘固盛,吴雪萌.西方基督教背景下的《老子》诠释[J].江汉论坛,2011(4).
[5]黄承贵,王永义.试比较《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三位一体”在本体论上的异同[J].天府新论,2006(3).
篇三:华夏信仰中的“皇天上帝”与基督教“上帝”辨析
华夏信仰中的“皇天上帝”与基督教“上帝”辨析
(作者:刘超)
天坛是历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北京天坛祈年殿中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神位。很多人不清楚“皇天上帝”是何方神圣。甚至还有基督徒说中国人自古就信基督教,证据就是天坛里的“皇天上帝”。
提起“上帝”这个词,人们脑中第一个反应到的是基督教中所说的那位“造物主”耶和华。实际上,早在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之前,汉语里早已经有“上帝”这个词了。上古时期,华夏先人对天地怀有敬畏之心,认为天地哺育万物,是最高的神。“上帝”(或“昊天上帝”)是人们对天的一种人格化称呼。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诗经》中有:“昊天上帝,则不我遗。”、“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的诗句。上帝的另一个名称是“皇天”(常常与地的人格化称呼“后土”合称为“皇天后土”),明代将两个名称合一为“皇天上帝”,简称“上帝”。不过民间很少用这种正式的称呼,一般俗称为“老天爷”、“天公”、“苍天”等。古时华夏最高统治者成为“天子”,意为自己是奉皇天上帝之命治理天下万民(圣旨开头的“奉天承运”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主持祭天仪式。祭天是天子与上帝的交流形式。祭天一般选择在冬至日(因为从这天开始,白昼由短变长),祭坛为圆形,称为“圜丘”,(出自“天圆地方”的概念,祭地时就用方丘)。天子和百官在仪式开始前要斋戒、沐浴,并穿着最隆重的礼服,《周礼·春官宗伯》曰:“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这是因为“郊以祀天,祀天而必法则其所垂之象,使凡吾身之所被服、吾身之所乘驾、吾礼之所施设文饰,莫非天之象焉。”祭天时须诵读祭文、奏雅乐、献祭品,以表对皇天上帝的尊敬。《东周列国志》中有“秦文公郊祀上帝”一节,说的是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落,作为诸侯的秦文公也祭祀上帝,是公然挑战天子权威的体现。
虽然对于皇天上帝的祭祀权被天子所垄断,不过民间对皇天上帝的信仰仍是很普遍的。至今很多地区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祈福的习俗。而人们在遇到困难或麻烦时总是说“天哪”“老天爷啊”,在麻烦解除时会说“谢天谢地”,认为
做坏事“会遭天谴”,都是很自然地流露出对皇天上帝的崇拜。道教将皇天上帝演变为“玉皇大帝”,同样是世间万物的主宰,但却位于道教始祖“三清”之下。与华夏传统信仰中至高无上的皇天上帝并不相同。
历代王朝除了祭天之外,还要祭地、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等自然神明以及天子自己的祖先。而只有天和祖先一直都是有最正式的祭礼,其他神明在某些朝代往往是与天合祀或作为天的陪祀。由此可见,天在人们心目中是与赋予自己生命的祖先一样重要。对天和祖先的崇拜构成了华夏民族“敬天法祖”的信仰体系。
那么,为什么现在“上帝”成了基督教中耶和华的代称了呢?明朝中后期,随着西学东渐,基督教逐渐传入中国,传教士们把基督教义翻译成汉语时就把他们的神耶和华翻译成“上帝”,由于当时基督教在中国影响很小,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渐渐处于强势,而且帝制结束后官方的祭天仪式消失了(确切的说最后一次是1914年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主持的祭天,如果能延续下去的话,祭天将突破原有的“天子与上帝交流”形式,变成共和体制下的总统代表国家进行的公祭。可惜这场共和制下的祭天典礼随着袁世凯日后称帝失败而被说成是“企图复辟帝制”而一并遭到批判。其实,袁世凯称帝固然是错误的,但是否定这次祭天则属于“倒洗澡水时将盆里的孩子一起倒掉”。至于近年来北京天坛公园举行的身穿满清服饰“祭天”,不仅从形式上背离了华夏传统礼仪,从性质上说,也仅是一种表演,并非真正意义的祭天。),解放后,传承数千年的“敬天法祖”信仰被斥为“封建迷信”,华夏的“上帝”逐渐被人们遗忘,而改革开放后基督教像潮水一样涌进国门。“上帝”就成了耶和华的代称了。真正的华夏最高神祗被外来神挤走,痛哉!悲哉!
华夏人对皇天上帝的信仰与西方基督教不同。基督教强调人生下来就有“原罪”,皈依“上帝”才能升入天堂(即使你这辈子无恶不作),否则就下地狱(即使你一生都在做好事)。华夏人崇敬皇天上帝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认为上天孕育万物,滋润众生,理应被人们所尊敬。《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而不息”、“天道无私、唯德是亲”。对皇天上帝的信仰要求我们加强自身修为,提高德行,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而并不是做了坏事之后到神明面前烧烧香,就可以免罪;自己不努力奋斗,通过祈祷就能发财。《论语》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只靠烧香、祈祷就能免罪、获得幸福的话,和犯罪之
后贿赂警察以求不被抓又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华夏传统信仰重在自身修为,而不是乞求“救世主”的拯救。
图为北京天坛祈年殿中的皇天上帝神位(因为这个神位是满清时期做的,因此旁边有满文)
篇四:我为主基督耶稣作见证
我为主耶稣基督作见证
我叫祝宁娥,今年87岁,我的祖籍是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我信主耶稣基督已有19年。1994年盐官镇传道人毛师母、沈长老、金长老向我传福音。主耶稣呼召了我,让圣灵进入我的心,引领我信主。原先我家祖上都是信佛,所以我把家中的佛经及与佛有关的东西全部烧掉,决心改变信仰,从此相信基督耶稣,敬拜这位独一真神。我于1995年5月1日由沈长老给我做接受祷告。5月2 日进浙江省德清教会。于1997年4月6日在德清教会接受洗礼。
有父神的明光照耀,有耶稣基督的亲切呼召,有圣灵的感动带领,我的女儿于2007年4月1日在德清教会由陈牧师给她做了接受祷告,于2009年1月11日受洗。随后在外地工作的两个孙女及孙女婿全都把心归向了主耶稣基督。最后我女婿受圣灵的感动,也信了主。
基督耶稣降世,为了拯救罪人。他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得救。靠着他在十字架上的宝血,洗净了我们所有的罪孽,使我们得着清洁的心和正直的灵,走上永生之路。现在我们一家三代都信主,已成为一个基督徒的家庭,主成全了我心中多年来的愿望。感谢主、赞美主!我决心要带领第四代来归向主。 自从信主以来,我在灵性上比较追求进步。我已养成了灵修习惯:每天做早祷告和晚祷告,吃饭三次谢恩,其余时间也常常祷告。我只读了三年小学,开始学习圣经时,有很多字不认识。陈牧师很耐心地帮助我,叫我有不认识的字可随时随地去问他,他还建议我
买汉语字典查字。我知道学习圣经很重要,因为它是神对人类救赎、神所默示的巨著。圣经主要的教诲是敬神、爱人、律己。圣经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经过努力,我已学会了查汉语字典,文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圣经上的字我基本都认识。我差不多每天安排时间看圣经、福音见证书、灵修书和基督教刊物《天风》、《教材》等书。我虽然老眼昏花,但有时我还把灵修的心得写下来,与女儿交通。我现在在基督里,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我了,而是一个新造的人。我的日子过得非常满足,我的人生活得很有意义。我的内心感到无比平安喜乐。
神未曾应许人不遇试探、常安无忧,神却应许人试炼得恩助、危难有主爱。随着年岁渐高,身体上的疾病也多了起来。我虽有患难和痛苦,但在主内有平安和喜乐。患难是神的祝福,为要我更亲近神;患难是神对我的试练,为要我的灵性生命更快成长。苦难的逼迫自有神的美意在,为要把我带进神丰富的恩典里。现在我以我的亲身经历为神赐我长阔高深的恩典向众弟兄姐妹作见证。
(1)1998年5月,发煤炉时,我劈了一个柴部头,不小心伤了胳膊韧带。多次上医院治疗,打针贴膏药都不见效,发展到生活难以自理,痛苦难熬。我向神祷告,当时未得垂听。将近一年过去了,胳膊疼痛越来越厉害。当时家中正在装修房子,子女要上班,有很多家务要做,我真觉得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在1999年4月13日晚上8点多钟,我跪在主前恒切祷告,我说“主啊,求你医治我的胳膊,但你若不医治我,我也不会埋怨你责怪你,因为你的
恩典够我用的。这病痛也许像保罗的那根剌能提醒我,撒但想让我离开你,但我决不会离开你的。”祷告了一小时左右我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的胳膊不痛了。一直至今已有13年,没有复发过。这说明神做事自有他的安排和打算,他总是在最合适的时候把最好的东西赐给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祷告、忍耐和等待。
(2)我的舌头发生裂痛达数年之久。吃西药和中药均无效。我当时也没有想到求主医治。多少平安我们坐失,多少痛苦冤枉受,都是因为未将万事,来到耶稣座前求。一天晚上,圣灵在我的心中动工,我突然开窍了,想到应该求主医治我。我对主说:“主啊,我的舌头很重要,我要天天用它向你祷告、读经、唱赞美诗,求你医治我的舌头。主啊,你被钉十字架,因你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你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第二天早上做早祷告时,我的舌头竟然不痛了。
(3)我到教会做礼拜,步行去需30多分钟。我一直来去都是以步代车。一来可节省开支;(我认为十一奉献是我们对上帝当纳的钱,一分也不能少。超过十一奉献的才是真正的奉献。我生活节俭,该省的钱就省,该花的钱就花。对神的奉献,我都是远远超过的。对教会里有困难的肢体我也能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二来可锻炼身体。有几次,走在途中,脚有点痛走不动了,我就边走边向神祷
告,求主保守带领我顺利去教会,说来也灵,脚就马上不痛了。
2012年1 月,我发现下肢有一硬块,肿胀疼痛,影响走路,虽吃药涂药膏也不见效,我整天生活在痛苦忧愁中。后去医院进一步
检查,诊断我患上了静脉炎。医生认为我年纪大了,动手术开刀必须全身麻醉,风险太大,不宜进行,建议我吃药治疗。我尊重医生的决定,不再坚持开刀。但接下去该怎么办呢?认真思考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专心求主,别无他法。哥林多前书10:13给了我亮光,“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我坚信主是慈父,他必爱我。只要我虔诚祷告,主必会体贴我的软弱,应允为我开出路,让我的前面出现光明门。
2012年9月3日上午10点钟,我跪下来向主耶稣祷告,决定把我的腿交托给主耶稣,求主成全我的意愿:1)、减轻我的腿痛;2)、让我靠这条腿还能继续去教会做礼拜;3)、求主赐我能力,让我还能料理自己的生活。但最终还得顺从主的旨意。
主耶稣垂听了我的祷告,并让我祈求就得着。因为从那天起,我服药的量越来越少。我的腿一天比一天好转,基本上不痛了。我去教会做礼拜,来去都是乘一半路的公交车,走一半路。每天的生活我都能自理。通过这次试炼,我真正体会到:一个人若不经历苦难,就不会亲近神。信心越经过苦难,便越坚强、牢靠而持久。信心是宝贵的,神的试炼也是宝贵的。感谢主耶稣让我从疾病的捆绑中释放出来,同时让我的灵性生命又一次得以成长。
(4)2012年5月底,我女儿感冒发烧住院10天,期间又把感冒传给了我,我也去医院挂盐水。家中小孩都在外地工作,我们的
处境很困难。我们向主祷告,求主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主内的陶姐妹每天白天在医院服侍我女儿,晚上与我睡在一起照顾我。陈牧师夫妇俩和主内其他姐妹也多次来探望并为我们代祷。我女儿感冒发烧很快就好了,于6月10号出院。但出院后4个多月的咳嗽一直不间断,并且开始伴有气喘,吃西药和中药几乎没有效果。我担心她的肺会出大问题,全家为此同心祷告,求神怜悯眷顾我们。我女儿经省肿瘤医院专家诊断后没有出现大问题,只需服药治疗。我们全家向主谢恩。她服药后虽有好转,但咳嗽还是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了年底。有一天我与她一同向神祷告,第二天,奇妙的神让她在浙江老年报上看到一个治干咳的方子:每晚睡前用麻油剪一个鸡蛋,不放调味品,淡吃。吃了10多天后情况大有好转,吃了1个多月,已完全痊愈。
(5)我女儿在2012年8月舌头上生了个东西,9月底经杭州专家诊断是血管瘤,10月8日去杭州住院。临出发那天早晨,我女儿向神祷告,求神用圣经经文给她启示,随手翻开看到的是腓立比书4:6的经文:“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我们全家从中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住院后,8号9号进行常规检查,10号上午10点半挂盐水,我女儿就向神背诵使徒信经和圣经经文,唱赞美诗,做祷告。11点全身麻醉动手术,下午1点半结束,手术很顺利很成功。当晚和接下去的两天吃流质。看到有农民姐妹在护士服务台前哭泣,因为没有住院的床
篇五:基督徒商人是上帝财富的管理者
? 基督徒商人是上帝财富的管理者 基督徒商人应该意识到,基督徒之所以能够经商完全是上帝的对你呼召。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上帝呼召的人时,你的使命与责任就会完全不同。如同耶稣讲的这段比喻一样(马太福音25:14-30),上帝呼召你要你成为祂财富的管理者,无论祂的仆人有多少财富,都是祂所喜悦所祝福的。这个仆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大家,就是你我他。
按照基督教《圣经》的教义,神创造一切,无论人还是物,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神的,财富也毫不例外。当你从神学的角度来诠释《圣经》时便可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从创造到创造的。透过《圣经》我们知道救赎,知道耶稣受难十字架和罪。其实所谓的救赎就是创造系统工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创世纪]中讲到创造,[启示录]中讲到的新天新地讲也是创造过程当中的一种手段。上帝创造了所有的一切,人是最高的杰作,上帝让人具有衪的形像和样子,也就是说人与上帝同步。 当今社会的基督徒商人要扮演一个角色,承担一种托付。这种角色与托付在《圣经》中被称作“受托者”,保罗把它引用到教会中被称作“管理”的概念。就好比我们今天引用的马太福音[按财干接受托付]这个故事一样。这三个仆人,他们从上帝那里接受财富,接受银两,他们就是受托者,可财富并不是他们的,财富的是上帝的。对于受托者,他们必须是忠心的,必须运用所有的才能来发展上帝所托付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会讨得上帝的喜欢。我认为,这个故事中的“银两”不是单纯指金钱和物质上的东西,而是代指上帝所给予你的一切,包括你所受到的教育、你的家庭,你的职业、你的职位,甚至包括你所拥有的一切
二、 不要随意支付财富,它只属于上帝
大家都知道,曾是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在2008年结束了他在美国微软公司的全职工作。在临退休前,他将一笔580亿美元的巨款捐赠给了慈善总会。记得某位中国经济学报记者采访比尔?盖茨时对他的善举进行提问,究竟是何种原因让他把这样一笔巨额的财富捐赠给慈善机构。比尔?盖茨回答道:“我所有的财富是上帝给予的,我是上帝财富的委托者,是上帝财富的管家,财富不是我的,所以当我离去的时候,我应该把我的财富还给我的主人,就是我的上帝。”还有人问比尔?盖茨,为什么上帝如此偏爱于你。他简单的回答道:“因为我对上帝忠心”。言外之意,比尔?盖茨在说,我敬畏我的神,我把上帝交给我的财富用我的忠心去管理好,我可以撑握这些财富,但我不可以随意支配这些财富。如果中国的每一个商人都能有比尔?盖茨的信仰观,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祝福,给予你的托付,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多么的美好。
三、依靠钱财的人为何进不了天国
对于“财富”这个概念,基督教界例来有很多争议。在我付奉的年代也就是现在的教会来说,常常遇见这样所谓的二元对立的争论——“属灵与属事”、“财富与信仰”如何看待的问题。《圣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导,就是耶稣对一个少年财主所说的话。少年财主对耶稣说,他是犹太人,他敬畏他的神,守诫命。他想知道怎样才能拥有永生,怎样会拥有永恒平安、快乐和幸福。耶稣告诉他,你要便卖你的财产去分给穷人,然后你来跟随我,就会得到你所想要的。然而,这个少年财主却无法在他所拥有的巨大财富和天堂中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所以他无耐的走了。《圣经》中说,耶稣爱他,并不讨厌他,只是觉得他还没有弄明白就走了,而感到遗憾。耶
稣说:“财主要进天国真是太难了”。门徒见了后很困惑地问耶稣,财主就进不了天国么?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进天国呢?耶稣马上做了一个修正,说道:“依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何等的难啊,若是要传受箴言,就容易多了。”耶稣说的“依靠钱财的人”是对前面话进行一种修正。前面说财主进不了天国,后面说依靠钱财的人进不了天国。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进不进天国不是你拥有不拥有钱财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对待钱财的问题,所以耶稣愿意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告诉他的门徒。比尔?盖茨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但是并不能够使他与天堂隔绝,因为他并不爱钱,他更爱的是他的上帝,更他的是他做人的一种原则,更爱他能够为社会创造什么。也许你不是比尔?盖茨,也许你就是只有一文钱的人,但如果你把这一文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那你也会变成那个进不了天国的财主一样。由于你以财为主,把一切可以称作永恒的价值都丢弃了。所以耶稣用这样一个教导来解释来阐述这被很多人错误理解的话语,为什么财主进不了天国,为什么有钱离天国很远。希望大家明白并正确地诠释这段圣经,财富既然是属于上帝的,上帝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愿意让人在其中享受快乐。
四、钱财是中性的,它可能是上帝给你的祝福,也可能是对你的咒诅
我相信我们所有基督徒的企业,你们所拥有一切的是上帝的祝福,但我要提醒你们,《圣经》把钱财看作一种中性的观点。财富是上帝给你的祝福,也可能是对你的一种的咒诅。钱财可以圣化你的人格,让你成为一个大爱无疆的人;钱财也可以扭曲你的心灵,让你变成一个自私狭隘的人。钱财可以叫你做善人,也可以叫你做恶人,所以它是中性的。“钱财”最大的意义在于你是怎样对待他,怎样把握它,怎样运用它。
有人问约翰卫斯理,做为基督徒的我们,如何看待钱财?约翰卫斯理回答到:“基督徒可以赚钱,尽量尽可能的去赚钱,尽可能地去积攒,但更要尽可能地行善,”后来有一个传道人将他的话进行了修改说:“你可以尽量去赚钱,但不要丧失你的人格;你可以尽量去赚钱,但不要失掉你的家庭;你可以尽量去赚钱,但不要失掉你的责任”。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在经营赚钱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个做人的原则。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仅是对自己的祝福,也是别人的祝福。所以,基督徒商人可以去赚钱,但不能在伤害别人的利益下去赚钱,这也是《圣经》的理念。 《圣经》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拥有财富,但它主张劳动致富,主张守法经营。国内最早将“劳动致富,守法经营”理念提出来的是温州基督徒商人团契。温州基督徒商人一直想扭转人们对温州人的印象与看法。他们提出约法四章:第一,督徒商人要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第二,基督徒商人不能通过商业行贿来谋取个人的利益;第三,基督徒商人不能克扣员工的工资;第四,基督徒商人不能搞婚外恋。温州基督徒商人的这种“约法四章”行为,不仅在挑战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更是在挑战自我。我想,只有基督徒商人才有这样的胆量勇于挑战自我。我们知道,你在要求别人去做的时候,自己也必须以身作则。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道德滑坡的现象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基督徒商人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道德框架中树立榜样。
五、基督徒商人是上帝的代表,是福音的传播者
如果你是基督徒商人,你要清楚的知道,基督徒商人是基督的代表,也是上帝的代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影响着基督教的信仰。假如你意识到上帝已经把财富托付给你、把才能托付给你、把家庭托付给你、把知识托付给你,但你更
要意识到,上帝给你最大的托付就是让你成为基督徒,让你传播福音。也许你不会成为牧师,和我一样讲学进道,但是你的一言一行在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的教会,影响着中国福音的广传。
最后我想说的是,做为一个基督徒商人,你们要学会仰望幸福、仰望上帝,学会净化自己的灵魂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使命。相信上帝会祝福你们,衪会透过你们祝福中国,我也相信,基督徒商人无论在商海中经历多少惊涛骇浪,都会化险为夷。因为你们是基督徒,因为上帝与你们同在,祂会给你们知慧、胆量,让你们驶向理想的彼岸。上帝祝福你们!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