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外婆在母亲心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9:05 体裁作文
外婆在母亲心中体裁作文

篇一: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2014.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 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 陈蓉霞

⑴前不久,中世纪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不经意间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⑵依据通常的讲述,布鲁诺是因宣扬日心说而被教会烧死的;与布鲁诺同时代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审判。这样的讲述在受教育者的心中形成了这样的定论:科学代表真理,宗教代表迷信;这些历史证明了科学与宗教是水火不相容的。 ⑶如此简单化的结论能涵括复杂的历史现象吗?

⑷要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一个欧洲人,生来就是基督教徒,他自小就继承了父母的文化传统。难以想象,如伽利略、布鲁诺等人居然能完全摆脱基督教信仰。

⑸就伽利略而言,他一直深信这一命题:上帝有两部作品——《圣经》和自然界。前者是上帝的间接作品,因为出自人之手;而后者却是上帝的直接作品。显然,研究上帝的直接作品更加可靠。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伽利略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所在。

⑹《圣经》是一部用文字写成的作品。在中世纪,普通百姓多是文盲,接受教育差不多是神学家的特权。教会人士差不多垄断了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普通信徒只能通过神父的传教来领会神意。

⑺伽利略的出场却对教会构成了威胁,因为要读懂上帝的直接作品——自然界,可不像读懂《圣经》那么容易。读懂自然界恰是伽利略的专长。在他看来,上帝创世所用的语言就是几何符号,如圆、三角形之类,通过数学或几何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描述或解释自然现象。把数学与实验方法相结合,这正是伽利略的首创,他也因此成为近代科学的设计师。

⑻但他却因此冒犯了当时的学术权威。他们能熟读《圣经》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却难以读懂伽利略的数学语言及其实验思路,更何况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与他们向来熟悉的世界观针锋相对。不仅如此,伽利略还支持已被教会取缔的日心说,这正是他们控告伽利略的最好证据。伽利略最终受到教会审判,压力之下,他违心地放弃了日心说。

⑼这自然让人联想到布鲁诺。他因宣扬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审判,但坚贞不屈,最终将

自己奉献于教会的火刑柱上。因此,习以为常的说法是把布鲁诺看作为科学真理而牺牲的烈士。

⑽果真如此吗?与其说布鲁诺是为科学真理而献身,还不如说,他是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

宙中必定有无数个太阳以及无数个围绕太阳而运转的行星系。那无数个太阳就是夜空中的繁星点点。

⑿这点恰好被布鲁诺猜对了。相对于无限而言,无所谓中心,因此地球并不处于宇宙的中心,而只是我们周围空间的中心。或许正是出于上述理由,布鲁诺成为日心说的忠实“粉丝”。因为日心说的实质也在于打破了地球作为宇宙中心这一传统观点。

⒀如此说来,布鲁诺更像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他对太阳及其无限宇宙的崇拜,正是这种神秘主义教义的一部分,甚至谈不上是重要的部分。这种神秘主义信仰却为当时的教会所不容。因为在一个无限的宇宙里无所谓中心,那么,人的地位放在哪里呢?人若失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又何以解释上帝对人的眷顾?

⒁理所当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在经过长达七年审讯之后,1600年,他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著名俄裔科学史家柯瓦雷对布鲁诺的评价是:他或许是一位好的哲学家,但却是一名糟糕透顶的科学家。

⒂将近四百年后的1992年,罗马教廷做出决议,为布鲁诺平反昭雪。今天,我们怀念伽利略和布鲁诺,理由并不在于他们是科学史上的异端或殉道士,而是他们的遭遇昭示了两点: 。

1.标题中的“异端”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分析第⑶段的作用。(3分)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⑾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布鲁诺认为,上帝别无选择地创造了一个无限宇宙

②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

③身为基督教徒的布鲁诺,却持有与当时教会不同的上帝观

④这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神学问题

⑤上帝的完美,意味着,他必须创造一个能够容纳无限世界的无限空间

A.③, ②, ④, ①, ⑤。 B.①, ⑤, ④, ②, ③。

C.③, ①, ⑤, ②, ④。 D.②, ①, ⑤, ③, ④。

4.文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伽利略的用意是 (3分)

5.下列对第⒁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布是神秘主义者,不能算作为科学真理献身的科学家。

B.布的观点来源于哲学的推论,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结果。

C.布坚持“日心说”被烧死,因而被称为糟糕的科学家。

D.布崇拜“日心说”但没有科学实证,不是好的科学家。

6.根据你的理解续写一段文字,填在文末空白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1分)

二姥姥 史铁生

⑴我家有一位 “二姥姥”。不知怎么,我一直想写写她。

⑵可是,真要写了,才发现,关于二姥姥我其实知道的很少,不过在我的童年中一闪而过。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母亲在世时我应该问过,但早已忘记。母亲去世后,那个名字之下的历史,那个名字之下的愿望,就都消散得无影无踪。我问过父亲:“我叫二姥姥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父亲想了又想,眼睛盯在半空,总好像马上就要找到了,但终于还是没有。 ⑶这确实有些奇怪。我与她见面,总共也不会超过十次。我甚至记不得她跟我说过什么,记不得她的声音。她是无声的,黑白的,像一道影子。她穿一件素色旗袍,从幽暗中走出来,迈过一道斜阳,走近我,然后摸摸我的头,理一理我的头发,纤细的手指在我的发间穿插,轻轻地颤抖。仅此而已,其余都已经模糊。直到现在,直到我真要写她了,其实我还不清楚为什么要写她,以及写她的什么。

⑷母亲带我去看二姥姥,肯定都是我六岁以前的事,或者更早,因为上幼儿园之后我就再没见过她。她很漂亮吗?算不上很,但还是漂亮,举止娴静,从头到脚一尘不染。她住在北京的哪儿我也记不得了,印象里是个简陋的小院,简陋但是清静,什么地方有棵石榴树,飘落着鲜红的花瓣,她住在院子拐角处的一间小屋。惟近傍晚,阳光才艰难地转进那间小屋,投下一道浅淡的斜阳。她就从那斜阳后面的幽暗中出来,迎着我们。母亲于是说:“叫二姥姥,叫呀?”我叫:“二姥姥”。从她手上冰凉而沉缓的颤抖中我明白,那惶恐是在更为深隐的地方,或是由于更为悠远的领域。那种颤抖,精致到不能用理智去分辨,惟凭孩子浑沌的心可以洞察。 ⑸也许,就是这颤抖,让我记住她。也许,关于她,我能够写的也只有这颤抖。这颤抖是一种诉说,如同一个寓言可以伸展进所有幽深的地方,出其不意地令人震撼。这颤抖是一种最为辽阔的声音,譬如夜的流动,毫不停歇。这颤抖,随时间之流拓开着一个孩子浑沌的心灵,连接起别人的故事,缠绕进丰富的历史,漫漶成种种可能的命运。恐怕就是这样,所以我记住她。

⑹二姥姥比母亲大不了几岁。她叫母亲时,叫名字。母亲从不叫她,什么也不叫,说话就说话,避开称谓。母亲不停地跟她说这说那,她简单地应答。母亲走来走去搅乱着那道斜阳,二姥姥仿佛静止在幽暗里,素色的旗袍与幽暗浑成一体,惟苍白的脸表明她在。一动一静,我以此来分辨她们俩。母亲或向她讨教裁剪的技巧,把一块布料在身上比来比去,或在许多彩色的丝线中挑捡,在她的指点下绣花,绣枕头和手帕。有时候她们像在讲什么秘密,目光警惕着我,我走近时母亲的声音就小下去。

⑺好像只有这些。对于二姥姥,我能够描述的就只有这些。她的内心,除了母亲,不大可能还有另外的人知道。但母亲,曾经并不对谁说。

⑻很多年中,我从未想过二姥姥是谁,是我们家的怎样一门亲戚。有一天,毫无缘由地(也可能是有好几年母亲没带我去看二姥姥了),我忽然问母亲:“二姥姥,她是你的什么人?”母亲似乎猝不及防,一时嗫嚅。我和母亲的目光在离母亲更近的地方碰了一下,我于是看出,

我问中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母亲于是也明白,有些事,不能再躲藏了。“呵,她是??嗯??”我不说话,不打断她,“是你姥爷的??姨太太。你知道,过去??这样的事是有的。” ⑼我和母亲的目光又轻轻地碰了一下,这一回是在离我更近的地方。唔,这就是母亲不再带我去看她的原因吧。

⑽“现在,她呢?”我问。

⑾“不知道。”母亲轻轻地摇头,叹气。

⑿“也许她不愿意我们再去看她,”母亲说,“不过这也好。” 母亲又说:“她应该嫁....人了。” ..

⒀“文革”中的一天,母亲从外面回来,对父亲说她在公共汽车上好像看见了二姥姥。“你肯定没看错?”母亲不回答。母亲洗菜,做饭,不时停下来呆想,说:“是她,没错儿,是她。她肯定也看见我了,可她躲开了。”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安慰母亲:“她是好意,怕连累咱们。”

⒁这之后不久,二姥姥就死了。

7.第⑵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分)

8.简析第⑶、⑷段中描写“斜阳”的作用。(3分)

9.下列对文中几处人物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⑶段二姥姥手指“轻轻地颤抖”,传达出她内心的惶恐不安。

B.第⑹段母亲和二姥姥“一动一静”,对比中显示两人性情不同。

C.第⑾段母亲“摇头、叹气”,因为二姥姥很久不来而失望担忧。

D.第⒀段父母亲的对话,表明他们一直牵挂二姥姥并能够体谅她。

10.赏析第⑻段画线句。(3分)

11.推断第⑿段中母亲说的“她应该嫁人了”蕴含的意思 (4分)

12.本文以“我”的视角来写二姥姥,对此作赏析。(6分)

(三)默写。(任选6空填写,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6分)

13.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④ ,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⑤驿寄梅花, ,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⑥合抱之木, 。(《老子·第六十四章》)

⑦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⑧上不怨天, 。(《中庸·修身》)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观社 杨万里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

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

〔注〕渠侬:方言,他(她),他们。 注

14.从首联看,“社”是 (2分)

15.下列对尾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侯将相即使放下尊贵身份,也无法获得山农们的欢畅。

B.王侯将相尽管身份尊贵,但无法得到山农们那样的欢畅。

C.王侯将相放不下尊贵身份,不可能有山农们那样的欢畅。

D.王侯将相暂时放下尊贵身份,像山农那样不欢畅不罢休。

16.赏析本诗颔联、颈联的描写手法。(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贾诩传

⑴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甥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⑵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

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⑶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

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

⑷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⑸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

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②袁本初(袁绍)与刘景升(刘表)都因为废长立幼而导致灭亡。 ②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必决其机 ②若乘旧楚之饶 ..

③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④退无私交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

篇二:外婆,想您了

外婆,想您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常常会想起我那可亲可敬又可爱的外婆,并且为自己没有能够见到外婆最后一面而自责。为自己再也见不到外婆那慈祥的笑容,再不听不到外婆讲的精彩故事,再也体会不到外婆那份暖暖的爱而怀念。外婆的离去,留给我的是永远的追思和心痛,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农忙过后,外婆就会走十几里山路来到我们家住上一阵子,那时候只要外婆一来,我们兄弟姐妹就会争抢着围在外婆身边一边做事一边听她津津有味的讲故事。外婆就像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故事书,从她口中说出来的故事人物总会让人感动得流泪,总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振奋,总会让人错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那个主角,如“李旦登基”、“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 “岳母刺字”、“桃园三结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故事都是最先从她的口中听来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外婆所讲的故事就成了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因为常常听外婆讲故事,所以自己小时候就喜欢看故事书,养成了爱看书、好读书的好习惯。

每一次围在外婆身边,都是一种甜蜜的亲情享受,那种感觉是那么亲切而温暖。然而,时间不会因为亲情而止步,不会因为甜蜜而停驻,也不会因为心痛而改变。外婆老了,八十多岁的年龄在农村来说已经是高寿了,可是一向身体健康的外婆却在一夜之间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爱着她的亲人,离开了我这个还没有来得及尽到一点点孝心的孙辈。外婆匆匆离去,让这个做孙辈的我无缘见她最后一面,送她最后一程。那一年,当我第一次从内蒙古军营回到老家探亲时,才从母亲的口中得知外婆的离去,母亲只是嘤嘤的哭泣,却怎么也不肯

说出外婆离去的原因,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在困难重重之下没有倒下的外婆却不知为什么而匆匆离去。外婆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平日里待人和善、与人亲切。在我的记忆中就从没有听说或者是见过她与人争执,邻里间更是和睦相处,岁数大了,更没有什么奢求。外婆的一生也是苦命的人,外公在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那时外婆一个人又当娘又当爹的,为了儿女们无怨无悔的撑起那个支离破碎的家。听母亲说为了不让孩子们跟着受罪,为了让孩子们生活得好一些,外婆无奈的早早将大姨嫁了,又忍痛将小姨过继给一户家庭条件还算不错的人家里做童养媳。背地里却常常为自己的这一决定而自责,为没有能够让孩子们都留在自己身边而独自伤心落泪,可是又有谁能够真正理解或者是体会到外婆当时的良苦用心呢?直到今天小姨都无法原谅外婆,以至于小姨的子女们都像她一样对外婆满怀怨气。

听外婆村里的长辈们说,跟在外婆身边的母亲,从小就聪明伶俐,那时候母亲读书真的是很厉害,村里人和学校里的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可惜因为家里条件太差,只读了几年小学就再也没有钱上学了。如果外公健在的话,母亲也许就不会失学,那时的母亲因为没有书读哭了好长时间。也许正因为此,外婆心中觉得亏欠了这个最小的女儿,再加上其他子女都长大了,所以对母亲就特别偏爱一点,直到母亲嫁给我们的父亲后,外婆也没有改变她对小女儿的爱,这就让小姨更加觉得外婆偏心,从那时起连自己的儿女们都不允许去看望外婆,为了这件事外婆伤心了好一阵子,但是伤心归伤心她还是难过的接受了女儿的这个事实,还好大姨和舅舅都能理解,并且一如既往的爱着她。

在我们眼中外婆是个慈祥而又严格的人,我们都很喜欢外婆,外婆那响亮的声音和和蔼可亲的笑容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最爱听和最喜欢

看到的画卷。外婆跟着舅舅生活,所以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舅舅家。因此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兄弟姐妹都会挣着抢着去看外婆,然后再接她一起回来。那时我就会一边扶着外婆慢慢的走,一边像小鸟似的吱吱喳喳的给她说些学校里的趣事,外婆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她总是乐哈哈一边听,一边还不忘记帮我分析着其中有些不对的事并给予及时的纠正,说到高兴的地方外婆也会跟着我一起大笑,此时的大山深处就会传来我们开心的回音。山路再难走,有外婆陪伴着也是一路的幸福。外婆很高兴,常常在与人聊天时就会夸自己的儿孙们一个比一个孝顺,那眼神,那笑容比蜜还甜,就算小姨再怎么恨她、埋怨她,她都是笑哈哈的,在她心里儿孙们幸福才是她最大的欣慰。

当听到外婆离去了,我忍不住失声痛哭,怪母亲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自己?为什么不让自己知道?为什么?可是这世界上那来那么多为什么?还记得,在当兵临走前最后一次到舅舅家看望外婆,外婆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只是在听说我这个孙辈要去很远的地方当兵,才含着泪望着我认真的叮嘱着,在部队要好好学习,要听领导的话,要保家卫国。然而,当自己高高兴兴的回家探亲时,与外婆间却早已是阴阳两隔。过去了,也就只能是后悔没能给外婆尽一点点自己的孝心,后悔没能再看外婆最后一眼,后悔在外婆离开时没能陪伴在她身旁。现在,只能用痛和悔伴着时光镌刻深深的遗憾。

如果可以时光倒流,我想我不会离开外婆太远而独自远飞。如果人能够真的穿越时空,我愿守候外婆多尽一点孝心。如果上天能够留给外婆多一些时间,也不会让我的心中留下太多的痛和悔。外婆的离去,是我永远抚不去的痛和永远抹不掉的悔。

外婆,我们永远的永远的爱着您。因为我们庆幸那个有您的日子

里,是那么温暖,是那么充实,是那么阳光灿烂;我们庆幸,因为您的爱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幸福童年;我们庆幸,因为您的爱让我们拥有过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那就是亲爱的外婆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如今,对您的爱充满的是思念,外婆,想您了!但愿您在天堂永远的开心快乐!过着鲜花笑语,阳光灿烂的生活。

陈宏国2015年4月5日(清明节)

篇三:遥遥外婆心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róng( )于一炉 疲bèi( ) wò chuò( )( ) xuān( )然大波 当之无kuì( ) tī ( ) 透

chóu chú( )( ) 摩suō( ) mǎnɡ撞( ) l

ín选( ) zì情( ) yīn( )勤 dǒu( )然

jū( )躬 nüè( )待 mǎnɡ( )撞

2.默写

(1)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

为 ,成为 ,成为 ,——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在这四年里,我 ,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昔闻洞庭水, 。

(4)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3.解释下列成语中加粗的字的意思,并试着将该成语用到你想说的

一个句子中去。

(1)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B.他怒不可遏地扬起手往桌子一拍,霍地站了起来。

C.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太容易不行,难得让学生不屑置辩地不行。

D.班会上,班主任长此以往地表扬了拾金不昧的李明同学。

5.下列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A. 小薇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掉!”

B. B. B.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C.李明不小心睬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

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

口开河,精彩极了。”

二、阅读理解。

(一)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

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

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

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这事到现在已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

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

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

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

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6.甲文中的“他”指代的对象是________,也就是文中变换复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文中最能概括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中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哪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与乙文中“不能自已”的“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时间已过。

B.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我现在已经忘却了。

10.乙文中表明“一面”使“我”的生命有了支柱的一句话是( )

A.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B.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C.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D.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11.乙文中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

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

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

卒用其人。

12.解释下列词语。

岸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翻译句子。

(1)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动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B.他日补缀旧纸。

C.又以其人奏。

D.跪而拾之以归。

仔细阅读上文及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翻译:……。太祖听到这件事后感到(非常)震惊和哀悼,对身边的人说:“……我做皇帝以来,常常用优厚的礼仪待他,赵普也竭尽全力忠心报效(朝廷),真是治理国家的贤臣啊,我真是非常痛惜啊!”

(1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请你猜测一下,“卒用其人”和“七月卒”中的“卒”的意思是否相同?并说出它们的意思。

(15)在选文中找出与材料中划线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请你概括选文的内容来证明赵普确如材料中宋太祖对他的评价。 ........

选文原句: 选文内容概括:① ②

(三)遥遥外婆心 (刘蒙)

①四月,飘着梅雨。突然想到了外婆。

②外婆的头发也似这雨般凌乱,外婆的眼泪也似这雨般温润……想到这里,我的眼泪便出来了。我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心境,又一想,我想她罢了,想她蒲扇里扇着的童年了。于是我回到那岁月里去了。

③我的出生交织着外婆的痛苦与幸福。在我出生的前三天,外公走了,最悲痛的莫过于外婆了。然而,外婆没有哭得死去活来,领着一大群孩子,承受外公留下来的一切。接着,我便来了。外婆隐藏了所有的悲伤,用欣然的笑脸迎接新生命。

④在外婆那把发了黄的蒲扇里开始了我的成长。外婆只有一个女儿,就是母亲,母亲只有我这一个女儿,于是我在外婆的众多子孙里,便成了一个例外。 ⑤外婆家门口有一很大的竹园,园里有许多的果树。竹子四季青翠,果子季季有熟。竹园便成了我们的乐园。园里有棵桃树,却不知是怎长得与别的桃树不同,旁无杂枝特别的高,结果很少、但很大。成熟的季节一到,我们一群孩子便开始围着树商量怎么摘到果子。我自告奋勇,脱了鞋便往上爬,树上的虫子落到脸上又痛又痒都不顾,听到下面的喝彩便觉得自己了不起,更起劲了。摇落了一地的果,大家在下面欢呼雀跃。我准备下来的时候,才吓傻了,离地那么高,顿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慌乱中往下爬,可衣服却被树枝挂住了,悬在半空,哇的便哭开了。没有人帮助我,小伙伴们都四散开了(许在哪个角落玩的忘了我)。我在树上哭累了,吊的迷迷糊糊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将我抱起。我睁开眼看到了我熟悉的慈祥的脸,不禁鼻子一酸,放声哭了,那一刻感觉再也离不开外婆了。直到今天,我还没弄清,一个走路蹒跚的老人怎么爬上树抱下她的小外孙的…… ⑥清清凉凉的晚上,外婆便抱着我在竹园里拍着蒲扇,开始用她那沙哑的声音哼着湖北童谣:碗豆花儿开了呃,兔儿来了哟,狗儿来了哟,莫吵我的宝宝哟,我的宝宝要睡觉, 就这样在外婆沙哑的童谣声里我慢慢地长大了。

⑦总是看外婆对着我们笑,以为她是无痛楚的。其实是年少的我不知事罢。外婆心里装着难解的苦痛,而她最念叨的便是母亲,渐渐才知,她后悔对不起母

亲,没有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追求自由、幸福。(写到这里,有些愧疚——多少有些是针对父亲的。)说起来有些悲哀也有些可怜,我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上一辈的婚姻近乎是包办的。我不能论母亲的幸福与否,但在外婆的心中,总是藏着这么一个心结。她在想母亲的时候,便坐在那里独自拭泪。外婆很少到我们家来。从我开始读书就很少见外婆了。只是每次母亲回去见了外婆,总是红肿着眼,总是在说,她又老了。外婆很老了,她总是不停地抽着旱烟。这里,我仿佛又看到青烟里干咳着的干瘪的身躯,顿感到一阵凄凉、寂寞袭来。

⑧外婆总打电话过来,还是那熟悉沙哑的声音,还是叫我回湖北,听父母的话之类的话,每次桃熟的时节,便会托人带许多来。而我是不孝的,外婆将我带大,从我们搬来湖南后,就很少去看她,而她却总是惦念着我们,惦念着我。她说我喜欢吃她做的鱼,而我总是很怕鱼刺。于是,在母亲去了回来,总有一大包的晾得很干散着浓浓香味的“外婆鱼”。这是只给她外孙女的。这种鱼,已经剔除了刺,看上去晶莹剔透,似一件件的艺术品。我的中文老师一次见到,感于赋吟“迢迢长江水,遥遥外婆心。日日擢茧手,默默弄利刺。世间深深情,堪此?外婆鱼?”。是日,由此有“外婆鱼”之称。而今远游,虽尝千般鲜,终不解其中味。每每食鱼,总会想到那双长满老茧枯树般的手,鼻子便酸酸的。她的心里装满了爱,她总是宽容、和蔼,她希望和平安宁,希望我幸福,用心去爱一切。于是,在这个城市,我怀着一颗从她那里得到的心,真诚地待人、爱人。外婆不曾读过许多书,却教给我世间同样崇仰的真善美。

⑨ 我总说在忙于学习,现今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看她,是难以说得过去的。我感到无比的愧疚。可我知道,在我的内心的最底处是思念着她的,思念那瘦小的身影,那凌乱的白发……到这里,我的泪又出来了。

⑩在这深深的梅雨里,更深深的思念她。但愿梅雨也懂得,捎去我的思念,给我那苍老的外婆。

1、“遥遥外婆心”寄寓着外婆对我的___________的心,也寄寓我对外婆的______的心。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着重写外婆的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我仿佛又看到青烟里干咳着的干瘪的身躯,顿时感到一阵凄凉、寂寞袭来。”一句中“一阵凄凉、寂寞袭来”应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在文章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梅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这种“剔除了刺,看上去晶莹剔透”的鱼,命名为“外婆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对外婆的描写上,本文与《童年的朋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说“在外婆那把发了黄的蒲扇里开始了我的成长”;“在外婆沙哑的童谣声里我慢慢地长大了”,那么你是伴随着什么成长并长大的呢?请你回顾一下你的童年,也试着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一位亲人的感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略

3.(1)更加 (2)腐烂 (3)停止 (4)放下

4.B 5.C

6.鲁迅 同志 朋友 父亲 师傅 战士

7.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8.议论和抒情

9.C 10.B

11.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去完成鲁迅先生未竟的

事业。

12.(1)形容人严肃刚正

(2)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3)修补、连接

13.(1)宋朝初年,位居相国的大臣一般为人过于谨慎,按常规办

事,但赵普(却)办事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人)。

(2)另一天,(赵普)把原来的(被撕碎)的奏本重新修补连接,

又像开始那样举荐(那个人)。

14.A15、这些句子是细节描写,;作用:表现出赵普勤奋刻苦读书,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的品质。(作用意思对即可)

16、选文原句: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选文概括:①为治理国家而勤奋读书;②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推荐人才;

1、慈爱 思念 2、抱我下树 哼唱童谣 剔除鱼刺

3、不可删去。 因为这部分主要写出了外婆的心中的悲凉与苦痛,在这种情形之下,外婆对我的爱就更显得伟大与感人。 4、想到外婆的晚年处于如此的孤独、悲凉之中,我的内心顿时感到深深的内疚。

5、梅雨渲染了一种忧郁的气氛,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衬托了我对外婆的绵绵思念

6、外婆用那双长满老茧枯树般的手,一根一根地剔除了鱼刺,外婆对我的浓浓的疼爱尽含在这鱼中,因此称为“外婆鱼” 7、相同:都有外貌、神态的

描写 不同:本文通过具体事例 《童年的朋友》通过直接的语言描写

9、略

篇四:关于外婆的作文:心中的外婆

关于外婆的作文:心中的外婆

关于外婆的作文:心中的外婆

在我的心中,有一束阳光,永不消逝,照亮我的路,她就是外婆。

——题记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一位善良宽厚的老人.她的肚子里藏了好多的故事,我总是缠着外婆讲故事。

外婆出生在粮食缺乏的年代.她说那时干活,从早到晚,有时只能喝一碗米汤.吃的还没有现在的猪好.吃的是草根、树皮、树叶之类的,因为营养不良,生活条件差,治疗条件也差,有的孩子饿死了,有的孩子病死了。说到这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外婆好像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感叹道:“你们现在真好”

过了几天,外婆帮我做了一双小巧可爱的鞋子。我便穿着四处卖弄,高兴极了。贪玩的我顾不上天气的冷热和小朋友们玩耍着,一下子钻进竹林里,一会躺在雪堆上。

一阵阵欢呼声,尖叫声从竹林,雪地中传来。树枝上的雪都被震落下来了。风轻轻的吹着,雪花像蝴蝶般的飞舞着。

此时的我玩的正欢,而外婆却因担心我冻着了,挨家挨户的找我。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当她找到我是竟有一丝的兴奋,将我抱回了家。

一回家,婆婆就找来热水袋给我烘手。却不顾自己那双早已冻得胡萝卜似的手。此时,一缕灯光照在婆婆的脸上,我才发现婆婆又多了些皱纹。

从那天起,看见阳光,我就会想起外婆满是皱纹的脸,想起外婆挨家挨户自我的情景,我仿佛又回到了与外婆共度的时光里??

篇五:母亲的书 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

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旱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得,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外婆在母亲心中)

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 “阴间与 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 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 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

⑧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我也跟着背:“正 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

⑨母亲当然还有其它好多书。像《花名宝卷》、《本草纲目》、《绘图列女传》、《心经》、《弥陀经》等的经书。她最最恭敬的当然是佛经。每天点了香烛,跪在蒲团上念经。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有时一卷都念完了,也没看她翻,原来她早已会背了。我坐在经堂左角的书桌边,专心致志地听她念经,音调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却是每一个字念得清清楚楚,正正确确。看她闭目凝神的那份虔诚,我也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念完 最后一卷经,她还要再念一段像结语那样的几句。最末两句是“四十八愿渡众身,九品成令登彼岸。”念完这两句,母亲宁静的脸上浮起微笑,仿佛已经渡了终身,登了彼岸了。我望着烛光摇曳,炉烟缭绕,觉得母女二人在空荡荡的经堂里,总有点冷冷清清。

⑩《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

(11)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

(文章有删改)

19.阅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6分)

20.文章结尾说“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这样说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

21.请比较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与下面的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

原句: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改句: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

22.文章第⑨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几种描写手法?具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3.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赞美《母亲的书》中的这位母亲。(80字左右)(4分)

示例:“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吴菊萍)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19、一本新书“第一个给我的母亲。”这句话是全文结构看什么样的角色呢?

20、“妈妈,你知道他的儿子,和儿子不知道怎么你!”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1、文章记述了母亲主要是用什么办法呢?请举例说明。 22、总结特征的母亲,简洁的语言和概要介绍文章的主旨。

23、概括的母亲和书之间发生了什么。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