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挥手作别西风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7:02:45 体裁作文
挥手作别西风体裁作文

篇一:广西来宾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西来宾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 120分)

第I卷

说明:第Ⅰ卷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宽恕 (sù) 滑稽 (jī) 菜畦 (wā) 戛然而止(gā)

B.骊歌(lì) 倒坍(tān) 褶皱(jiě) 销声匿迹(nì)

C.哂笑(shài) 诘责(ji?) 妖娆 (yáo) 即物起兴(xìng)

D.沉湎 (miǎn) 亵渎(xia) 尴尬(gān) 鳞次栉比(zh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 嶙峋 根深蒂固 吹毛求疵

B.斓语 踌躇 顾名思意 对答如留

C.喑哑 酝酿 义愤填鹰 无动于忠

D.侧隐 匍匐 期期艾艾 广貌无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在科学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C.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蝉鸣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用心良苦。

D.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她不断超越自我,成为世界网坛的骄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B.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深受各国读者喜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D.马航MH370客机失联后,马政府的搜救态度一开始就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泛滥关注。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 ,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①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②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③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④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样式。

B.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高尔基的小说《童年》展示了阿廖沙悲凉而难忘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竹子的“私密生活”

①近年来世界森林面积正迅速减少,可竹林的面积却不降反升,被称作第二森林。竹产业作为绿色黄金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于竹产业的一句话也十分有趣:“年产十亿竹产品,不少竹海一根竹。”

②竹子究竟怀有怎样的绝技,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注目与期许?答案都藏身在这些青翠植物鲜为人知的“私密生活”中。

③超快的生长速度,便是竹子令人感兴趣的“私密”之一。一棵树长成10米高,可能需要50年,而同样高的竹子却只需约50天。

④特别的生长方式,是竹子的另一“私密”。竹子虽然看起来很像树,但它的生长方式和树截然不同。打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植物生长比喻成修建大楼的话,那么普通的树木就只有顶层一个施工点,可竹子却有很多施工点,每一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这些工地一起施工,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

⑤不过,一个有趣的疑问是,同为禾本科的小麦、玉米也都有类似的生长方式,那么为什么这些植物不能像竹子那样,最快时一昼夜长高2米左右呢?201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科学研究者们找到了其中的重要秘密——竹节间分生组织的细胞不仅分裂快,而且生长的速度也快。这意味着竹子要在短时间内消耗更多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趣的是,竹子是天生的伟大战略家,深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竹节间不仅云集了大量的植物激素,还聚集着大量的糖以及分解糖的催化剂——酶,这些能量像是骆驼的驼峰,汽车的油箱,为竹子的“狂飙生长期”提供了充足的后援。

⑥此外,竹子还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其秘密“靠山”就埋藏在苍翠竹林的地下,那就是少为人知的竹鞭(地下茎)。它们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据统计,在适宜条件下......,种植一株竹子,通过其地下茎的延伸及发笋成竹,不需要耕地播种,一二十年就能发展到数万根,这真是令人吃惊的数字。

⑦竹子的这些小小“隐私”,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在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稀缺的今天,“以竹代木”已被视为一条光明坦途。竹林作为“第二森林”,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删改)

7.下列不属于“竹子的私密生活”的一项是( )

A.绿色的黄金产业。 B.超快的生长速度。

C.特别的生长方式。 D.强大的繁殖能力。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竹子生长的速度。

B.第④段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竹子生长的特点。

C.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生动说明的特点,这样写增加了说明文的趣味性。

D.第⑥段中的“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删掉,这会让说明语言更加简洁、更加准确。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子的每个竹节都是一个生长基地,可在很短时间内把竹子这座大厦建立起来。

B.竹子生长的能量包含了大量的植物激素、糖以及分解激素和糖的催化剂——酶。

C.竹鞭不仅为快速生长的竹林储存和提供大量养料,也是扩张竹林领土的核心力量。

D.竹子的“隐私”展示了它的巨大潜力,作为“第二森林”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服:穿戴 B.徐公来,孰视之 孰:谁

C.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暮寝而思之 濯清涟而不妖

B.皆以美于徐公 或以钱币乞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辍耕之垄上

D.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

12.下列对选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妻、妾、客三个人的回答从不同的角度真诚地赞美了邹忌美于徐公。

B.选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C.选文从生活小事写起,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深刻而警策。

D.选文中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对君王进行现身说法,使人更觉真实,更具说服力。

第Ⅱ卷

说明:第Ⅱ卷共11小题,共96分。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0分)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分)

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道理。(2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

美,便自念

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①返为其患。

篇二: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1) 初二物理

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1)

初二物理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城市道路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 m/s

2.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温计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1℃,这是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对着温度计扇扇子,能使温度计的示数减小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镜片上会有水雾,是液化现象

4.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

A.春天早晨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5.用光学仪器观察物体,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6.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7.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

放在甲、乙、丙、丁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通过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放在乙点比丙点成像大 B.放在甲点比乙点成像小

C.放在丙点能成等大实像 D.放在丁点能成放大实像

9.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0.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 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 cm、小于20 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在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1.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凸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凸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 )

A.会聚光束 B.发散光束 C.平行光束 D.不能确定

12.甲、乙、丙三架直升机均在空中,甲机上驾驶员看到某高楼在匀速上升,看到丙机也在匀速上升;乙机上驾驶员看到甲机在匀速上升;丙机上的驾驶员却看到乙机在匀速下降,则对甲、乙、丙三架飞机而言,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机一定在匀速下降 B. 乙机一定在匀速下降

C.丙机一定在匀速下降 D.丙机的运动状态不能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

-1

的影响.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14.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____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并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从而形成降雨.

15.根据国务院规定,办公场所的空调在夏天温度应设置为不低于_______(填“20℃”或“26℃”).冬天,用手握着温度计底部测量气温,可能会使测量结果偏_______(填“高”、“不影响”或“低”).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所示,在测量沸水的温度,可选择_______(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16.魔术是深受同学们喜爱的节目,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原理,如图甲是某同学自制的一只魔术箱,表演时他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展示给观众,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平面镜(如图乙),它与箱底的夹角为_______度,使观众觉得箱子里没有东西,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_______性质.

17.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是入射光线.

18.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 s滑行60 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19.平静的湖面上能够映出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儿,人站在湖边能看见水中的鱼儿与鸟儿在一起嬉戏.看见水中的“鱼”是光的_______现象,看见水中的“鸟”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铅笔的形状_______(填“不变”或“变化了”);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时,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会逐渐_______(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以后,铅笔尖的方向_______.

20.蜻蜒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

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

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

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

轴_______,其平均速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

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三、作图题(共8分)

21.(2分) (1)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甲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图乙描述的是_______眼的成像情况,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

22.(2分)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23.(2分)在图中画出了像的位置.请你填上物体AB所在的大致位置及倒正、大小的关系.

24.(2分)如图所示,AO是一条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线,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在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四、实验题(共24分)

25.(6分)为比较水、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探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瓶中,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放在空气中,其他条件均相同,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A、B两温度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1)A、B两瓶中的牛奶质量应该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已将B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画在坐标系中,请将A瓶中牛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画在同一个坐标系中.

(3)本次实验中,小明发现_______的冷却效果更好.

(4)通过分析,小明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___.

(5)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若小明用“冷却速度”来表示物体冷却快慢,“冷却速度”可以定义:1 kg物体______________叫做冷却速度.

26.(9分)(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

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

折,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同学们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①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 ②器材调好后,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向凸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下表中.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越大.他们得出的结论完整吗?_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9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 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 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

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

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和像的长

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 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箭头形状的发光体S代替烛焰进行实验的好处是_______.

篇三:诗两首导学案

《诗两首》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雨 巷

戴望舒

学习目标

1.熟读这首现代诗,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

3.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4.尝试从多种角度对《雨巷》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知识

1. 中国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新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出一种崭新的面貌。而为新诗地位的确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 现代诗歌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2. 现代诗派简介

得名于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文学月刊,围绕这个刊物并创作诗歌风格相似的一群新人,被称为现代诗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现代诗派的鼎盛时期。它是对象征诗派与新月诗派变革性的继承与发展,它的核心是象征主义。

3.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入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

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4.作品时代背景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1926年,作者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和追捕,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据施蛰存回忆:“望舒、杜衡都隐迹在我松江家里的小楼上。闲居无事,就以译书消遣。”“望舒译诗的过程,正是他创作诗的过程。译魏尔伦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因而,《雨巷》的问世,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小楼、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该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撑 ( )着 ②彷 ( )徨 ( ) ③寂寥 ( ) ....

④彳 ( )亍 ( ) ⑤惆 ( )怅 ( ) ⑥颓 ( )圮 ( ) ......⑦雨巷( ) 巷( )道 ⑧走尽( ) 尽管( ) ....

2.词语释义

(1)彳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惆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颓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哀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导学案】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探究点一 初读

【问题1】这首诗描绘的故事发生在哪里?

【问题2】抒情主人公“我”有着怎样的境遇?

【问题3】结局是怎么样的?

探究点二 感受意象

【问题1】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 【拓展】意象:是融入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是诗人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感的一种手法。

【问题2】这些意象特征词传达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语言品味)

【问题3】这些意象组合到一起营造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拓展】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探究点三 走近《雨巷》,解读《雨巷》的象征意义

【问题】你对诗歌表达的思想主旨有怎样的理解?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

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课前预习案】

一、文学知识

1.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18年到1922年,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学习银行学、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1921年开始写诗。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1931年11月19日,乘飞机在山东济南开山遇难。因创作丰富,成绩斐然,被林语堂称为“情才”“奇才”。

徐志摩的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云游》(1931年)。徐志摩的诗大多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一种建筑在现代汉语基础上的新的诗歌语言,语言自然、纯熟,既是地道的口语,又经过艺术的提炼,独具清莹流丽的情致。

2. 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徐志摩是新月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闻一多卓有成就,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3.作品时代背景

《再别康桥》:1920年,23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他在1922年起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诗人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处倾诉,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篇《再别康桥》。

4. 诗人的康桥情结

康桥,即剑桥。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所知道的康桥》)“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康桥,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 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康桥情结贯穿在诗人一生的诗文中。

二、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荡漾( ) ②青荇( ) ③浮藻( ) ...

④沉淀( ) ⑤长篙( ) ⑥漫溯( ) ...

⑦满载( ) ⑧斑斓( ) ⑨笙箫( ) .....

【课内导学案】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探究点一 初读

【问题1】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问题2】这首诗歌在送别对象上与传统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

探究点二 感受意象

【问题1】读了全诗,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提示:读过这首诗后,你感觉到通常离别诗的那种沉重和压抑了吗?如果没有,它又带给了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呢?

【问题2】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

【问题3】这些意象构筑出了一幅幅什么样的图画?又浸染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呢?

篇四:参照物与相对运动试题及答案

参照物与相对运动测试评价

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答案:C

2.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 )

A.甲 B.乙 C.树 D.路面

答案:A

3.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答案:C

4.“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答案:C

5.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答案:行船 太阳

6.夜晚,人们看到天空中月亮从云中穿过,则判断月亮运动的参照物是( )

A.自己 B.月亮 C.云 D.都可以

答案:C

7.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

A.满眼风光多闪烁

B.看山恰似走来迎

C.仔细看山山不动

D.是船行

答案:B

8.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

答案:A

9.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人( )

A.向西运动

B.向东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答案:B

10.“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 _____ 的物理知识所致。

答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1.如图所示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则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解析:根据烟的方向可以知道风相对于地面是向左吹,甲车的旗帜向左飘,它可能静止在地面上,风向左吹;也可能是向右运动,逆风行驶;也可能是向左行驶,速度小于风速。乙车旗帜向右飘,只可能向左以大于风速向左运动。

12.

火车站站台上的三列火车,甲车上的A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B看到丙车和站台都向南运动,丙车上的C看到甲车向北运动.则站台上的D看甲、乙、丙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答案: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丙车可能向南,可能向北也可能静止。

解析:站台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以站台为参照物即以地面为参照物。本题的突破口在乙车,乙车上的B看到站台向南运动,以站台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A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相对于地面向北运动,并且甲车比乙车快;丙车上的C看到甲车向北运动,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地面为参照物,丙车可能相对于地面静止,丙车可能向南运动,丙车也可能以小于甲车的速度向北行驶。

例1(2012淮安)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木

答案:A。

例2.(2012滨州)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答案:B。

例3.(2012台州)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1),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站在老鹰背上休憩的乌鸦不具有动能

D.老鹰能在空中飞翔主要是由于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作用

答案:A。

例4.(2012重庆)如图2所示是“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情景,对接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则“神舟八号”是______的。

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它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位置变化了,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

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静止。

例5.(2012宜宾)“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前沿同一方向运动,并且“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最后实现连接,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神舟八号”飞船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其中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填“神州八号飞船”“天宫一号”)

解析:“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飞船是静止的;因为是“神舟八号”飞船飞向“天宫一号”缓慢地靠近,后实现连接,所以其中速度较大的是神州八号飞船。故答案为:天宫一号;神州八号飞船。

例6.(2012南京)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如图4所示。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运动。

例7.(2012?娄底)如图5所示,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一瞬间,若以_______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答案:天宫一号。

例8.(2012德州)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经过地面引导、自动追踪、最终逼近、对接合拢四个步骤,成功连成一个整体,如图6所示。此时以神州八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___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解析: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进行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答案为:静止;电磁波。

例9.(2012北京)小林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析: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小林相对于汽车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因此以汽车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故答案为:静止。

篇五: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5-2016上学期八年级政治期中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试题

(友情提示:闭卷答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

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每题3分,共51分)

十四岁,我们挥手作别了懵懂的童年,青春年华闪烁着生命的光彩;十四岁,是青春路

上的第一个驿站,生命的篇章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吧,这将让我们

受益一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习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它与生俱来,并对我们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②习惯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 ③习惯影响着人的思维发展 ④习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我们反复做怎样的事,就会变成怎样的人”。这说明

A.反复是习惯之母,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多次重复 B.习惯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C.培养好习惯必须有完善可行的计划 D.培养好习惯必须有良好的环境

3.小鸟说:“我从天空中飞过,但天空中没有留下我的痕迹。”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留下

我的痕迹,但我曾经飞过。”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面对同样的生活,人们的态度是不同的 ②泰戈尔作为诗人,非常浪漫

③有的人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

④有的人只看到生活中消极的一面,而变得悲观消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4.漫画包含的道理是

A.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承认“我不行”

B.要及时调整目标,不断尝试

C.做事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D.生活需要宽容理解

5.自古以来,那些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著名人士,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终身

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下列对人生目标理解错误的是

A.制定的人生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

B.目标一旦制定就不能朝三暮四,经常变换

D.①③④

C.只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成功

D.向目标迈进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适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和行为,使之符合实际情况

6.“优柔寡断者,往往患得患失,踌躇不前;草率从事者,必然懒于思考,轻举妄动。”这是

A.缺乏坚忍性的表现 B.缺乏果断性的表现

C.缺乏自觉性的表现 D.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7.跨越代沟的最好方式是

A.沟通 B.顺其自然 C.换位思考 D.不理不睬

8.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一度沉湎于奢华和挥霍,荒废了学业,还留过级。后来,他决心同自己的软弱意志作斗争,制定了《发展意志守则》。终于锻炼出坚强的意志。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

A.稳定的情绪是行动的前提 B.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

C.成长的环境是行动的根基 D.前辈的指导是行动的保证

挥手作别西风

9.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一般人在那里生存都困难,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以其坚强的意志、用自己的双手延长着青藏铁路。最终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三大“世界性难题”,把铁路修进了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实现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的行为说明( )

A.坚强意志只有在困难中才能培养出来

B.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C.人是不可战胜的

D.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0.“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是我们青年成长的必由之路。”对雷锋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A.现在学习、生活条件都不错,无需意志的帮助

B.磨砺意志是过去年代的事,现在没有必要

C.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会越来越坚强

D.坚忍不拔的意志需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炼

11.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唯有以爱和孝敬来报答。而孝敬父母要求

A.子女虚心听从父母的一切安排,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

B.子女要主动分担父母的忧愁,不让父母处理家事

C.子女事事都听父母的

D.子女要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2.邵帅,江苏徐州人,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之一。邵帅10岁那年,母亲不幸患上白血病,邵帅为了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在当地教育局办了休学,和姥姥一起来到北京,并决定为母亲捐献骨髓。邵帅孝老爱亲的做法( )

①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

③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④是赢得社会赞誉的良好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这朴实无华的歌词,将父母之爱表达得震撼人心。作为子女,我们应该( )

①体会父母为抚养我们付出的辛劳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③亲近父母,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④调适逆反心理,听从父母的一切教诲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的这句诗告诉我们

A.父母赋予我们生命 B.我们无法选择父母

C.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D.我们不能挑剔父母

15.俗话说“舌头和牙齿没有不打架的时候”,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与父母存在矛盾和冲突 ①是正常的、自然的 ②应当任其发展 ③往往是“爱的冲突” ④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去化解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

16.有人说:“世上有种结,叫心结,难以解开。世上有扇门,叫心门,难以敞开。世上有条沟,叫代沟,难以逾越。”面对代沟的出现,我们应该

A.时时处处坚持自己的看法,绝不让步

B.理解父母,努力与父母沟通以达成共识

C.只要是父母的话,无论对错都应无条件接受

D.坚持让父母听从我们的意见,因为父母的观点太陈旧

17.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告诉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做到

A.轻轻的说话 B.有话好好说

C.要体谅父母 D.以父母唯尊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小题,共49分)

18.小题(13分)某校八年级(1)班一学习小组对该校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某学校中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调查统计表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学习小组调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4分)

(2)你认为中学生应如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9分)

19. 小题(14分)汶川地震后从废墟中救出一个用母亲身躯保护幸存下来的婴儿。救援人员在孩子身上发现有一部手机,上面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一位即将为儿子捐肝的母亲却得了重度脂肪肝,为治愈脂肪肝后割肝救子,211天每天暴走10公里。“只要我多走一步路,离救儿子的那天就会近一点。”她用脚步丈量母爱的伟大。她就是2010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殊荣的“暴走妈妈”——陈玉蓉。

(1)从这两位母亲的举动中,你有什么感悟?(2分)

(2)我们为什么要感恩于父母?(8分)

(3)对父母的感恩有时就是那么简单,一次搀扶,一声问候,甚至是远远的一个注视的眼神,也会带着爱传递给父母。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感恩父母的,请举出两例。(4分)

20小题(22分) 1.上初中后,小林的变化比较大。以前,小林是个非常听话的乖孩子,父母要小林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现在则不同了,父母要小林做的事情,他偏不做,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他偏要做。以前,小林经常跟着父母玩耍;现在,小林则想摆脱父母,我行我素,一个人去外面玩耍。这些变化使小林和父母都感到不愉快,原本和和气气的一家人,现在出现了危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 材料表明小林产生了什么心理?简要分析这种心理的危害。(10分)

(2)面对这种状况,你认为小林该怎么办?(8分)

(3)这种心理如同“代沟”一样客观存在,我们如何跨越“代沟”?

八年级答案

1----5 B A D C C 6---10 B A B B D 11---15 D A D C C 16—17 B B

18、(1)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中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2分)没有勤于劳动的习惯,部分同学不能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2分)

(2)中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应克服依赖心理;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每点3分,答出三点给9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19.(1)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符合题意即可得2分)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敬父母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3)努力学习让父母高兴;送一份自己制作的生日礼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为父母洗一次脚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20、(1)逆反心理。(2分)我们一旦被逆反心理所控制有可能发展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则会导致不合群、意志衰退、学习被动、工作消极等后果;这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对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害的;还会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影响家庭和睦。(8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