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3:15 高中作文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高中作文

篇一: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探索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07-01

美国白蛾是我省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林木虫害之一,它危害时间长、面积大、繁殖快、虫口密度大,任其发展会给林木及农作物生长和群众生活造成灾害性的影响,它有许多不同于其它虫害的特点。在漫长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实施的“定时监测、重在普查、及时诱杀、两喷一剪和高位截头”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在以咸阳市秦都区的防治工作为例,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进行探索。

一、美国白蛾的特性

美国白蛾原发于北美,属于鳞翅目,灯蛾科,中名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是一种外来侵入性害虫。它在咸阳一年发生两代,以蛹越冬。越冬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羽化期可延续到5月下旬,羽化高峰在5月10日左右。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高峰在5月18日至23日,5月底结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至8月上旬结束,羽化高峰在7月28日至8月3日。第二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旬至10月下旬,很不整齐。

从美国白蛾的分布特点来看,主要是蛹期借助运输工具进行远距离传播,形成一个一个的分布点,到达一个地方后迅速发展蔓延,自然传播加上人为传播,形成了片状分布,根据传播时间和重视程

度的不同,片的大小由一个村、几个村、一个乡镇到一个县、几个县不等。从秦都区的分布情况分析,1989年美国白蛾从武功传入西北橡胶厂后,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迅速传播到周围的15个村庄,涉及2个乡镇。

二、美国白蛾的危害特点

通过我们的统计来看,美国白蛾在秦都区危害各类阔叶树木,主要有桑树、泡桐、臭椿、法桐、核桃、杨树、柳树、刺槐、国槐、苹果、山楂、杏树、楸树、榆树等,几乎涵盖了发生区所有能接触到的阔叶树种。臭椿是我们首次发现的美国白蛾危害严重的树木。另外,美国白蛾还危害农作物玉米和杂草等。

从秦都区的危害情况来看,美国白蛾主要危害行道树,园林观赏树木、村庄周围和庄前屋后的树木,一般空庄基和群众后院的树木危害严重,人为活动少卫生条件差的地方危害严重。1990年秋季的西北橡胶厂和华家寨村,行道树法桐、杨树和群众庄前屋后的泡桐、臭椿、桑树、核桃等树木的叶子全部被吃光,幼虫掉到杂草上继续啃食,危害和损失特别严重。

三、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关键

1.定时监测,预测预报,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成虫期利用性信息素扑杀美国白蛾成虫,在成虫羽化期前一周,把趋光灯和性信息素固定在村子几个美国白蛾危害严重的地方,定期派人检查、收集被杀死的成虫,不仅有效的杀灭了白蛾成虫,而且对于当年的虫口密度、防治难易程度等都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

从而为当时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从1994年到2008年我们每年固定在7月1日挂性信息素5处,每年成虫羽化期收集杀死的成虫,共计挂性信息素70处,共(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美国白蛾防治技术)杀死成虫1357只。

2.根据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和规律及早发现,是做好防治的前提和基础

在秦都区美国白蛾幼虫一般每年活跃在两个时间段,即从5月中旬到7月上旬和从8月上旬到10月下旬。吐丝结网是美国白蛾幼虫的一大特点,也是我们普查的关键所在。美国白蛾幼虫1至4龄吐丝结网,在网幕内取食危害,3至4龄网幕期,几十至几百只幼虫集中在一个网幕内,将几片、几十片叶子或一个、几个枝条连在一起,就像一层白纱罩在树上,很容易发现和防治。5龄以后分散危害,食量剧增,爬向整个树木和相邻的树木。每年的6月份、和8月中旬到10月下旬我们都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普查上。组织技术人员,广泛发动群众,对发生村庄和周围村庄进行4次以上的全面检查,对重点区域进行8到10次的不间断巡查,做到了及早发现,及早防治,为全面扑灭美国白蛾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3.根据美国白蛾的发生阶段、特点采取及时诱杀的防治方法是消灭白蛾蛹的很好方法

老熟幼虫化蛹之前在树干基部绑草把,定期烧毁草把是消灭蛹的很好方法;从90年到95年,我们每年的6月18日都要在美国白蛾危害严重的树干基部绑草把,几年共计绑草把400多棵树,消灭美国白蛾蛹1008个。

4.根据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对危害轻微和中等程度的,我们一般采取“两喷一剪”的防治方法

具体做法是:发现一棵树上有美国白蛾,以这棵树木为中心,半径为50米的范围全部喷洒农药。对于集中连片的美国白蛾危害时,以四周边缘的树木各向外延伸50米进行喷药。先喷药,再剪除网幕,最后再喷一次药。第二次喷药范围还是向外延伸50米的区域。这样做的好处有一下几点:①先喷一次药,大部分美国白蛾被杀死,向外延伸50米,即使虫子已扩散,也可以把它自然传播范围内的虫子全部杀死;②剪除网幕,就地烧毁,可以杀死网幕内残余的虫子;③再喷一次药,就是在第一次喷药和剪除网幕过程中,个别虫子漏网,也可以全部被杀死。利用这种方法共防治了20个村庄累计6200多棵树上的美国白蛾。

5.对于危害特别严重,虫口密度特别大的区域采取“高位截头”的措施

美国白蛾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蔓延。由于交通工具和人为活动传播到一个新的地点后,很难被人们及时发现和重视,在这个地方自然传播几个世代或者几年,如果条件适宜,一旦爆发就会泛滥成灾。比如1990年的我区西北橡胶厂和华家寨村,对于这种危害特别严重,虫口密度特别大的区域,我们采取了“高位截头”和伐树的办法。对于生长势好,干型、树型好的法桐、杨树、泡桐、桑树等把树冠全部锯掉,对于树型不好、生长势弱、到达成熟期的树木进行砍伐,把砍下的树冠和枝条全部就地烧毁,对

树干喷药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虫口密度,为下一代白蛾的防治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1990年我们利用这种办法共伐树85棵,“高位截头”236棵,消灭美国白蛾网幕共计1243个,为消灭这个区域的虫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我们使用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终于扑灭了我区区内的美国白蛾。

四、结论

美国白蛾虽然危害性大,防治困难,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最终还是可以完全扑灭的。我们秦都区的防治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也走在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列。

篇二: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研讨会材料

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

为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做好德州市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特制定德州市美国白蛾防控技术规范供各县市区参照执行。

一、美国白蛾识别特征

成虫:白色中型蛾子。雌蛾体长9.5~15.0mm,翅展30.0~42.0mm,雄蛾体长9~13.5mm,翅展25.0~36.5mm。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复眼黑褐色,无光泽,半球形,大而突出,雄蛾触角腹面黑褐色,双栉齿状,复眼稍大于雌蛾。雄蛾前翅纯白色或有浅褐色斑点,后翅斑点少,雌蛾前、后翅白色无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及跗节有黑色环纹。前足胫节端有1对短齿,一个长而弯,另一个短而直,后足胫节缺中距,仅有1对端距。

卵:近球形,直径0.5mm左右,初产的卵淡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后变成灰绿色,近孵化时呈灰褐色。卵产在叶背面,呈单层排列,卵块表面常覆盖有雌蛾的体毛和鳞片,呈白色。

幼虫: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色,有光泽,体长22.0~37.0mm,细长,圆筒形,背部有1条黑色宽纵带,各体节毛瘤发达,毛瘤上着生白色或灰白色杂黑色及褐色长刚毛的毛丛,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橘黄色;气门白色,

长椭圆形,边缘黑褐色;腹面黄褐色或浅灰色;胸足黑色,臀足发达,腹足外侧黑色,基部和端部黄褐色。

蛹:体长9.0~12mm,宽3.0~4.5mm。初淡黄色,后变橙色、褐色、暗红褐色。臀棘8~17根,每根棘的端部膨大,末端凹入,长度几乎相等。蛹外包裹着稀松的混以幼虫体毛的薄茧,呈灰白色,椭圆形。

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

1、生活史

美国白蛾在德州市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枯枝落叶或浅土层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开始至5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幼虫5月初开始危害,延续至6月份,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6月下旬开始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危害,7月下旬至8月份中旬为第二代危害盛期,并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下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份,10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多在树皮缝、土石块下,枯枝落叶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

2、生物学特性

成虫夜间活动,自然飞翔能力不强,一般在200米范围内。

但可借人为车辆运输、大风进行远距离传播。雌成虫一般产卵量500~800粒,最多的达近2000粒。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惯,并开始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开始吐丝缀叶1~3片,以后将越来越多的叶片包进网幕中,使之不断扩大,1~3龄幼虫群居取食寄主植物的叶肉组织,留下叶脉和上表皮,使被害叶呈网状枯黄。4龄开始分散取食,同时不断吐丝将被害叶缀成网幕,网幕随龄期的增大而扩展,有的长达1~2m,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被食后的叶片仅剩主脉和叶柄。幼虫的耐饥性很强,5龄以上的幼虫耐饥力达8~12天,这一习性使美国白蛾很容易随货物或货物包装物的运输,以及附在交通工具上作远距离传播。美国白蛾有趋臭味、腥味、异味特性,在普查、调查中,应特别注意臭水坑、牲口圈、猪圈、养殖场、卫生条件差的厕所等周边的树木

3.主要寄主植物

美国白蛾食性杂,危害300多种植物,在我市主要喜食危害树种有:榆树、欧美杨、白蜡、桑、臭椿、法国梧桐、泡桐、杏、苹果、樱桃、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桃、梨、刺槐、柿、紫荆、丁香、金银木、葡萄等。发生严重时,可将树叶吃光,转移危害农田作物,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并且可取食多种杂草。

三、美国白蛾检疫技术

(一)产地检疫

强化种苗繁育基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集贸市场等货物集散地等地方的产地检疫检查,确保产地检疫率达到100%。

(二)调运现场检验

调运物:检查调运的寄主植物活体上是否有美国白蛾幼虫、蛹、成虫及被害状。

运载工具及包装物:检查运载工具表层和隐蔽处、包装物(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等是否有美国白蛾幼虫、蛹、排泄物、蜕皮物或被害状。 在美国白蛾田间和调运现场检验过程中,发现各虫态的美国白蛾或疑似美国白蛾都要采集标本,带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室内检验坚定。

现场检查:对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林木、果树、灌木等活体、木材、植物性包装材料(含铺垫物、遮荫物、新鲜枝条)及装载容器、运载工具、堆放场地、仓库及其周围500米范围内场所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是否发现各虫态的美国白蛾。

(三)室内检验

将田间和调运现场检验过程中采集的各虫态美国白蛾或疑似美国白蛾制作成本进行识别鉴定。鳞翅目的鉴定一般要以成虫鉴定为准。成虫鉴定最基本的是要制作翅脉标本。

(四)美国白蛾的检疫处理技术

产地检疫发现疫情时,要根据不同虫态、不同时期的除治方法限期除治。调运检疫发现疫情时,要对染疫物进行销毁,不能销

毁的采用溴甲烷熏蒸处理,在15~20C时用药量为20g/m,熏蒸时间为24小时。

四、美国白蛾监测、预报办法

(一)调查的准备

调查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包括:毒瓶、指形管、捕虫器、采集箱、高枝剪、望远镜、调查表、记录表以及地形图等。

(二)调查时间 调查的最适时期是美国白蛾的幼虫网幕期,不同地区调查时间有所不同。

(三)调查地点

美国白蛾监测区内的片林、绿化带、四旁树、行道树、交通干道两侧、庭院树木等。重点调查阳光充足,温暖潮湿和气味腥臭的地方,如:道路两侧、城市街道、旅游景点、厕所、家禽家畜养殖屠宰场、海鲜产品加工点、货物集散地、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场地周围。

(四)调查树种 。优先调查美国白蛾喜食树种。

(五)调查方法

1、蹋查

在监测区,以自然村、屯、居民区、厂矿、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街区为调查单位。首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蹋查。

幼虫期:首先仔细检查美国白蛾寄主植物的枝条、叶片是否03缀合网幕,或叶片仅留主脉和叶柄并呈网状,或整体叶片被吃光,

篇三: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秋幕毛虫, ,是一种外来有害生物。1979 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首次发现,目前我国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6个省市,已发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蛾疫情存在。它食性杂、在唐山等北方城市该幼虫主要危害悬铃木、桑树、臭椿、泡桐、榆树、白蜡、柳树、桃树、海棠等园林植物,可对200多种绿色植物造成危害。繁殖力强,一只雌蛾产卵600—1000粒,理论上一只雌蛾产的卵,到年底可繁殖0.3—2亿只,可以吃光100亩片林。食量大、传播蔓延快,幼虫进入5龄,能在2—3天内吃光全株树的树叶,极易爆发成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形态:成虫前后翅纯白色,体长 9 - 17 毫米,翅展 25 - 45 毫米。雄蛾触角呈双栉齿状,雌蛾触角锯齿状。越冬代雄蛾前翅有多个浅黑色斑点,夏季代的雄蛾只有少数个体的前翅具暗色斑点。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 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

发生规律:美国白蛾在唐山等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三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中旬以及9月下旬至11月份。 以8 月中旬为第 2 代幼虫危害盛期。此时为美国白

蛾全年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该虫自然传播主要靠成虫飞翔和老熟幼虫爬行,成虫一次飞翔距离在100 m以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5龄以后幼虫和蛹随寄主植物、交通工具、包装材料等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

1、人工措施

人工采蛹 在美国白蛾蛹期 ,发动群众采集美国白蛾蛹。

人工捕蛾 美国白蛾成虫羽化后常常停在附近的直立物体上 ,如树干、电线杆、墙壁等处,黄昏时组织人员进行人工捕蛾。 人工摘网 美国白蛾 1~4龄幼虫集中在网幕内取食,此时进行人工摘网,集中销毁。

人工诱杀 美国白蛾幼虫老熟时下树寻找化蛹场所 ,在此之前,在树干上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蛹期后解下草把进行处理。

2、生物防治

仿生物制剂: 在美国白蛾幼虫未破网前 (即4龄前),树冠上喷洒灭幼脲三号(吉林通化产)2000~2500倍、杀铃脲(吉林产)8000~10000倍、除虫脲(石家庄产)8000~10000倍,防治效果均在98%以上。灭幼脲类具有持效期长且抗雨水冲刷的特性,持效期达1个多月,喷后0.5小时遇小到中雨都无妨。在美国白蛾破网后喷此类药防治效果差些,凡是吃到药的虫不能蜕皮或化蛹,但对停止取食的老熟幼虫无效。对于幼虫发生危害严重地段也可用4.5%

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另加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混合后进行防治。

生物制剂 :在美国白蛾幼龄幼虫期 ,树冠上喷洒 Bt 乳油 200~300倍液,5~7d后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天敌控制: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至蛹期 ,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释放密度为虫口密度的3倍。

性信息素诱剂:在美国白蛾防治区域内,成虫扬飞前,将美国白 蛾性信息素诱剂及配套诱捕器(桶形诱捕器)悬挂于林间

1.5--2.0m树干上。防治3--5套/亩。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对美国白蛾雄蛾有专一性的天然昆虫信息素,保护天敌,恢复生态,对环境无不利影响、人畜无毒副作用。

3、化学药剂防治

喷洒拟除虫菊酯类 美国白蛾幼虫破网后,在树冠上喷洒 800-1000 倍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或1.2%烟? 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选用2.5%澳氰菊酯乳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处理。或20%的菊马乳油800倍液进行除治。

篇四: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

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美国白蛾在北方地区一年发生两到三代,以蛹结茧在老皮树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两代幼虫危害期分别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和8月上旬至11月中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发生时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乃至上千只幼虫,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也影响了城市绿化景观效果。

美国白蛾喜欢生活在阳光充足而温暖的地方,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其发展,但高湿对幼虫发育有利,平均温度15 ℃以上为其活动的界限,越冬蛹能忍受-20 ℃的低温。但对早春温度的骤然变化十分敏感。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飞翔和趋光性均不强。 防治方法:

一、 常用方法:

1、 物理防治

围草诱蛹。利用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可在树干上捆绑草把,幼虫在草把中化蛹之后,解下草把,集中烧毁。

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2~3龄网幕盛期,每隔2~3 d仔细寻查并连同小枝一起剪除幼虫网幕。剪网时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及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

灯光诱捕。利用美国白蛾趋光性(由于趋光性不强,效果有限)。

2、 化学防治

主要为应用一些杀虫类药物。非常规使用化学药剂:利用美国白蛾下树寻找化蛹场所的生物学特性,用小型喷雾器将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200倍液于树干高度1.5m处闭环状喷药,药环宽度20cm,以树皮湿润不流药液即可。也可用报纸或牛皮纸卷成20cm宽的纸带浸泡于2.5%溴氰菊酯、柴油混合液中(体积比1:10),绑缚树干1.5m高处,毒杀下树幼虫。还可在树干离地1m处打直径1cm左右的孔,注射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等内吸性药剂进行防治。

3、 生物防治

病毒和细菌类生物制剂。①病毒类生物制剂。美国白蛾的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的研究较多,对美国白蛾幼虫都有较强的致病力,且为专性寄生,防治效果在93.7%~99.0%以上。由于病毒制剂显效相对较慢,防治的最佳时期为幼虫2~3龄期,喷洒病毒+Bt复合制剂。②细菌类生物制剂。苏云金杆菌对美国白蛾各龄幼虫均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无公害。

利用美国白蛾的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它是美国白蛾蛹期重要的寄生蜂之一,群集寄生于美国白蛾蛹内。其卵、幼虫、蛹期均在寄主蛹体内度过,在发育至老熟幼虫期时将寄主杀死,在寄主的空蛹壳中化蛹,成蜂羽化后咬破寄主蛹壳飞出。防治时可采用淹没式释放法。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3~5倍,小蜂雌雄比约为45~96∶1,每年放蜂2代4次。采用科学合理的放蜂技术后,该小蜂能迅速控制美国白蛾的种群数量,并

发挥持续防控作用。

性引诱剂诱杀。

二、 新方法发展方向(个人建议)

转基因工程。利用一些对美国白蛾有较强致病力的病毒如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病毒对美国白蛾专性寄生,防治效果好。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这些病毒中的对美国白蛾具有致病力的基因整合到植物中,使树木本身具有抗美国白蛾的能力。另外苏云金杆菌对美国白蛾的个龄幼虫也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苏云金杆菌的转基因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具有可操作性。

篇五: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是一种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量大、传播蔓延快、易暴发成灾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也是我国唯一被农业、林业共同列为检疫对象的害虫。美国白蛾原本生活在北美洲,1979年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首次发现美国白蛾,1989年美国白蛾传入我省秦皇岛市,2008年传入我市。目前,美国白蛾疫情遍及全市,呈现点多、面广,局部暴发成灾的态势,严重威胁着我市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6号),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要求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政府、部门、林业经营主体三者的防治责任,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实施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美国白蛾疫情严重扩散蔓延的势头,确保林业资 源和生态安全。

一、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特点

(一)食性杂:美国白蛾幼虫可危害300多种农林植物,主要危害法桐、白蜡、杨树、柳树、桑树、臭椿、榆树、苹果、梨、桃、李、葡萄、枣等林木和果树,玉米、大豆、花生、黄瓜、茄子等农

作物。对林业(特别是园林绿化)、农业均可造成毁灭性危害。

(二)取食量大:美国白蛾以幼虫期危害植物。幼虫常群集树叶上吐丝结网幕,在其内食害叶片。网幕有时可长达1米或更大,稀松不规则,将小枝和叶片包入网内。1-2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严重时全株树叶被吃光,只留下叶脉,整个叶片呈透明的纱网状,3龄幼虫开始将叶片咬成缺刻,4龄幼虫开始分成若干个小的群体,形成几个网幕,4龄幼虫末食量大增,5龄后进入单个取食的暴食期,能在2-3天内把树叶全部吃光,树叶吃光后,幼虫向附近的农作物、花卉、杂草等转移为害。

(三)繁殖力强:美国白蛾在我市一年繁殖3代,一只雌蛾产卵量600-1000粒,最高能达到1800粒。理论上春季1只雌蛾产的卵,到年底可以繁殖0.3-1.5亿头,可以使100亩成龄片林的全部树叶被吃光。如果防治不彻底,哪怕是漏掉几条幼虫,经过1-2年的繁殖,很快又泛滥成灾。

(四)适应性强:我市处于美国白蛾适生区内,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耐-16℃的低温和40℃的高温,遇不良环境会提前化蛹。幼虫耐饥力强,在无食物情况下5龄以上幼虫能生存10-15天。

(五)传播途径广: 美国白蛾每年可向外自然扩散35-50公里。在5-11月发生期,各虫态都能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机会最多。如经过疫区的汽车,如果碰到树枝,幼虫可能会落到车上被带到远方。幼虫吃光

树叶后下树寻找食物,也可能会爬到汽车上远距离传播。老熟幼虫在包装箱缝隙中化蛹,蛹也可能会随包装材料运输到远方。因此美国白蛾多发生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方便的铁路、公路两侧及村屯、城镇居民庭院树木上。

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衡水市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枯枝落叶、房檐、窗台下、墙(砖)缝、土壤裂缝、柴(草)堆、树洞等处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5月初达到羽化高峰;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初第1代幼虫开始出现,5月中下旬为网幕高峰期;6月下旬第1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7月中旬达到羽化高峰;成虫羽化2天后即可产卵,7月中旬当年第2代幼虫开始出现,7月底到8月初为第2代网幕高峰期;8月中旬第2代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化蛹。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三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三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期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第1代幼虫发育较整齐,第2、3代世代、虫态重叠现象严重。

三、防治措施

(一)技术措施

根据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发生规律,要抓住?三个时机?(即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即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采取人工、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重点防治。确保全市主要风景区、交通要道两侧及重大

活动场所周边等关键部位,叶片保存率95%以上;村庄及周边等其他地区,叶片保存率80%以上。

1、人工物理防治

(1)挖蛹:在11月~翌年4月份美国白蛾越冬期,利用防治专业队和广大群众挖蛹来降低虫口密度。

(2)围草诱虫:6月~9月份对高大的树木或庭院内人工不能防治时,利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点,于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离地面1.5米左右处用谷草、稻草、草帘等下紧上松围绑,诱集老熟幼虫化蛹, 虫口密度过大时每隔一周换一次草把,解下草把连同老熟幼虫集中销毁。

(3)剪除网幕:在各代美国白蛾网幕盛期,即分别在5月中旬至下旬、7月中旬至下旬、9月上旬至中旬,美国白蛾幼虫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危害,网幕明显,容易发现,采取专业队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办法,剪除网幕,装入塑料袋集中销毁,散落地上的幼虫及时踩死。

(4)灯光诱杀:利用美国白蛾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悬挂杀虫灯诱杀。一般挂灯间隔以50—100m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17:00—次日5:00开灯。越冬代成虫挂灯时间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二代成虫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三代成虫在8月上旬至8月底。

2、药剂防治

分别在5月中旬(第一代幼虫期)、7月中旬至下旬(第二代

幼虫期)、9月上旬至下旬(第三代幼虫期)实施药剂防治。药剂选择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主要选择除虫脲、灭幼脲Ⅲ号、烟参碱等仿生、生物药剂和植物源杀虫剂,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1)飞机防治:飞机防治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要全力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治,根据虫情态势发展,必要时,安排第二、三代飞防。把握最佳防治时机,根据虫情测报情况,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实施飞防,至4龄幼虫前飞防结束。飞机防治适宜在全市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干线、风景区、片林、林带等虫口密度较大、便于飞机作业的重点区域。飞防前,要提前做好养蜂、养蚕和水产养殖场所的安全告知和防护工作。

(2)地面喷雾防治。在美国白蛾各代幼虫期,对没有进行飞防,林木资源零星分布、疫情点状发生的区域,利用高射程的林用喷雾机如背负式喷雾机、担架式喷雾机、车载式喷(弥)雾机等器械开展地面人工喷雾防治。

(3)喷烟防治。在美国白蛾发生区对郁闭度较大的片林或3行以上的路林,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前(即幼虫未破网前),选在早上或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喷烟防治。

3、生物防治

释放美国白蛾天敌周氏啮小蜂,适宜在树木高大、网幕摘除困难大、美国白蛾发生不很严重的地块进行防治。选择气温20℃以上的无风天气,上午10时至下午5时,按美国白蛾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3的比例,进行放蜂,每代释放1次。放蜂时间:老熟幼虫开始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