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徐霞客事例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29:24 体裁作文
关于徐霞客事例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徐霞客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赏图激情,质疑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带你去几个地方:(课件出示风景图片)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如果,要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接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并出示:

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是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一)感受徐霞客的“奇志”。

解决问题一: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请你们带着疑问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下面加上着重号,有体会的地方简单批注。

1、学生潜心会文,相互间交流。

2、交流:

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1)个人自由读。通过朗读,你读懂什么了?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

(2)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3)品读:

①徐霞客是位“奇”人,他卓尔不群,鄙视权贵,放弃仕途,走出书斋,将自己生命的全部献给了旅行考查事业,真不简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②老师非常想和你们一起读这段话,用心去感受徐霞客,你们愿意吗? 我读当时其他读书人的表现的语句,你们接着读描写徐霞客表现的语句。

(4)小结:徐霞客卓尔不群首先表现在他又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感受徐霞客的“奇行”。

解决问题二: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生默读,师巡视。)

2、把圈画的词句和感受跟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1)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遥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2)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请你结合课文以及你搜集到的资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3)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师导读)

课件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

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徐霞客攀登过多少座险峻的山峰?探寻过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岩洞?黄果树瀑布旁留下了他锲而不舍的身影,长江源头见证了他求真求实的足迹,他从黑发走到白发,从青年走到老年,足迹遍及祖国16个省。 (课件出示)在徐霞客的时代,没有 ,没有 ,没有 ,许多地方甚至连道路都 ,加上当时社会 ,

,长途旅行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而他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来,

带着你的感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5)学到这里,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表达。

大家想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徐霞客的吗?

(课件出示)

(三)感受徐霞客“奇作”—完成奇书。

解决问题三: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是什么?

1、正因为有这样的奇志,有这样的奇举,徐霞客将自己一生阅读大地的经历,浓缩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他的书奇在哪里?

(课件出示)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感情朗读。

2、小结:

《徐霞客游记》不仅是一部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也是山水文学的杰作,更是用生命写成的千古奇书。

3、大家想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徐霞客游记》的吗?

补充资料(课件出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徐霞客一生走遍了三江五岳。他有着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历尽千心万苦,不

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写成千古奇书,真是一位千古奇人。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1、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课题中的“阅读”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在初读课文时,有同学提出疑问: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走遍天下的徐霞客”,而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个问题你现在明白了吗?

总结:同学们,徐霞客仅仅是用脚,用手,用眼在阅读大地,更是用心,用胆,用一生的心血,甚至用生命在阅读大地,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探险、考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2、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齐读课题。

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1、摘录今天课上所学到的好词佳句。

2、推荐课外阅读《徐霞客游记》

3、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地介绍徐霞客。可用上今天积累的好词。

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千古“奇”人 卓尔不群 雄心壮志

千古“奇”书 科学文献 山水杰作

7 师:请大家用心感受一下徐霞客路上艰苦异常。大家看书,每个大组读一句,师读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 生:一大组读“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生:二大组读“到了衡阳附近又遭遇土匪抢劫,财物尽失,还险些被杀害。” 生:三大组读“好不容易到了南宁,另一个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继续西行。” 生:齐读“到了大理,最后一个同伴也因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 师: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旅途非常艰险,徐霞客的朋友没有义气,但是他仍旧坚持自己的研究。 生:他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很坚强。 师:板书 艰险 师: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引读“最后——” 生:读“找到了答案,推翻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师:此时此刻,又想对徐霞客说些什么呢? 生:我想对他说,徐霞客,你真伟大,虽然你的朋友背弃你, 8 但是你还是坚持自己的研究,真了不起。 师:完成板书 不避艰险 看大屏幕,齐读 师:不仅如此,徐霞客还具有一种精神,读出来。 生:“徐霞客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看屏幕,读 课件出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

篇二:徐霞客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

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

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

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

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出生入死。其足迹踏遍黄

山、泰山、普陀、天台、雁荡、九华、武夷、庐山、华山、武当、

罗浮、盘山、五台、阻山、衡山、九异等名山,游尽太湖、民江、

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 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他都坚持把自己考

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朝人,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这里是徐霞客故居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徐霞客的游历,

游历生活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

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更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践行生命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

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人物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下辖江阴市徐霞客镇,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现有三进、十七间正房、两间厢房,占地二亩。大门正面悬“徐霞客故居”匾额,两边立盘陀石。门背面镌“绳其祖武”砖额。第一进前为天井庭院,两侧厢房,东西置花坛,大厅前有 “承前裕后”砖刻,厢房和大厅辟为展览室,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及溶岩标本。第二井遗有一棵古罗汉松,相传为徐霞客手植,已有400年左 右树龄。第二进大厅为“崇礼堂”,正中悬徐霞客画像,陈列当代书画 家为纪念徐霞客所作的书画作品,以及拍摄的徐霞客游历过各地的风光照片胜水桥,架在徐霞客故居前的枕塘河上。据传是徐霞客当年出游船只停泊处,此桥亦有400年左右的历史。1985年重修,它保持着明代江南小桥的风格。

篇三: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篇一: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近日,我读了一篇名着,名字叫《徐霞客游记》。读后深有感触。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着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着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也许是在人生路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学会走路,现在我们去某一个地方都有车骑,又方便又快,而徐霞客当时去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用的是什么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用的是一双脚!让我们去学习徐霞客的意志力去学习他的精神,让我们向目标奋斗吧!

篇二: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历代舆地沿革也是古代高士们的主要话题之一。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

徐霞客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

他对于桂林七星岩的考察就是典型事例,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基本吻合。他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

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徐霞客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常求神问卜。由此可知,他读书博杂,见识多,不适合功名科举。散人按其使用的堪舆术语推断,徐霞客学习的可能是堪舆学的杨公风水派。杨公风水其实效性立竿见影。从大唐至今。

《徐霞客游记》是古代高水准的舆地游记,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巨着。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极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本散人很敬重徐霞客这种孤往独行之人。

篇三: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一本中国古代地理书籍。作者徐霞客在各地游行,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他一生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书中突出写了天台山、黄山、庐山等名山。

与历代贪恋山水风情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操不同,徐霞客不但对美景发出赞叹,同时对所到的地理、地质、地貌也有详尽的描述和科学观察。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武夷山的一篇日记,游记中用优美细腻的文字描写了武夷山的美丽风景,突出了武夷山奇特的特点—奇峰峭拔、碧水丹峰,也怪不得武夷山有“奇秀甲东南”的美誉了。在他的游览过程中,(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记录的“架壑舟”,即是船形的悬棺,最让我感到新奇,这些古老的悬棺躺在险峻的悬崖峭壁的空隙中,饱受风吹日晒,可没人知道古人是如何把沉重的悬棺放到几百米高的峭壁中去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诗正是出自徐霞客之口,是他,第一个拉开黄山的神秘面纱,将那数不胜数的绚丽风景公布于众。他是多么自在和清高啊!他不仅是一位将功名利禄抛之脑后的奇人,也是终身寄情于山水,不被俗世影响的伟人。他的旅行不仅美丽神奇,而且还十分惊险刺激,他已经超越了游玩的境界,而是彻彻底底的探险了。这种富有冒险精神、探索精神的奇人,不仅会受到旅游者的推崇,也同样使身为中学生的我受益匪浅。

书中那一片片壮阔辽远的风景,一座座高峻雄伟的山峰,似乎在催动我的探索的心,在攀登中获得乐趣,在探索里获得知识。

篇四:作文经典事例汇总

作文经典事例汇总

8、持恒——要成就事业,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是众周知的,只是真正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太多。物欲的勾诱,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挡得住么?数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么?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一些人气馁了,只得前功尽弃。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有持恒者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终于沐浴到胜利的光辉。 可以这样说,持之不光是一个人意志的考验,而且是对一个人的品格测检。在它面前,一切伪作浮饰的东西都将原形毕露,经过它筛选的应该是物华人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吧,如果你不甘于平庸的话!

[格言名句]——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郭沫若)

关于徐霞客事例的作文

恒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

孟子论“持之以恒”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著名画家黄宾虹生前每晚必画,一次可画8张;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孙中山在国外流亡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但他省钱买书,每日必读,他说:“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写,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关进牢房,在那里的778天,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等一系列作品。

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成功在于持恒

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苦练,终于孕育出了振奋人心的、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

梅兰芳年轻时为了演好戏,每天一大早起床,盯着远飞的信鸽练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一时间断,终于矫正了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的弱点,成为一代京剧表演大师。

爱迪生为了解决灯丝材料问题,先后试验了6000多种材料,最后成功。

中国科学家王林鹤在试制高压电桥时所获 得的成功,也正是积370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的结果。

薛谭学讴

古代,有位叫薛谭的人,向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但还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本领,就自以为统统学到手了,于是向秦青告辞回家。秦青亲自送他到城郊大路旁,弹琴唱歌为他饯行。秦青那高昂的歌声,在林间回荡,使流云也停立倾听。薛谭学悟到自己还没有把老师的本领真正学到手,便向秦青谢罪,要求回去继续学习,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后来他终于成了一位像秦青一样的歌唱家。

欧立希的“六零六”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杀死引起昏睡病的锥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韧不拔,经过606次试验,失败605次,终于成功地制造 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人视学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无恒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光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学得再精,也不过是学了?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这番话打动了项梁,于是便又开始向他抟授起兵法。起初,项羽还学得挺有兴致,孰料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依然溢于言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能够坚持到底。项羽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坏毛病给他日后的“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9、实 践、努力——人非生则知之者,要求得知识,一靠学习,二靠实践,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性认识,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彷徨、犹豫、无所适从;懂得了书本知识,有了理论,不付诸实践,知识、理论就又成了装潢门面的东西。实践,还得放下架子,并且准备吃苦。用出劲来,扎扎实实地做事;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琢磨。实践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如果通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实践,证明我们为之追求的东西却是错误的,寻那么应该坚决抛弃。实践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勉强。

[格言名句]——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黑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颜元)

思想是图样,行动是建筑。(徐特立)

行动是思想的母亲。(陶行知)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半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讯)

实践——科学的皇后。(培根)

一盎司的实践,值一磅教训。(布莱克)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马克思)

行动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道路。(萧伯纳)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酝蜜。(萨迪)

知识和实践就象做手艺一样,两者必须结合。(裴斯泰洛齐)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

怕湿脚的人捉不到鱼。(英国谚语)

行万里路,著绝代书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讯先生尊为“史家之绝唱”。他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19岁时的一次全国大游历。游淮阴他鴭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他瞻 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他听取汉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他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中的著名的夷门……可以说司马迁因为青年时有了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能著出不朽的史书。

访采四方,终成巨著

为了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李时珍远出旅行考察,上山采药和拜访有实际经验的人。他历尽千难万险,中草药药材丰富的崇山峻岭,都留下他的脚印。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从产地、裁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能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李时珍辛勤劳动了19年多,记下了数百万字的笔记,经过几士遍的反复修改,终于在60岁时完成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分为16部62卷,共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个,并附图1160幅,而且价值极高。

陆游教儿学诗

宋诗人陆游在教他儿子写诗时说:“若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另一处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人们要注意深入现实,体验生活,收集素材。

能力须从实践中来

有则故事很能说明实践的重要。从前,有个富豪人家的儿子,能够非常流利地背诵航海时方法,大家都很信服他。后来他们一起航海,船老大突然病死了。大家自然就请富豪的儿子了。他也义不容辞,当起了船老大。到了回水和急流的地方,他高声背诵驾船的口诀,可是船就是怎么也稳不住,最后终于翻了,全船人都淹死在海水里。 马谡守教条失街亭(略)

10、奋斗

[思路]

奋斗要有明确的目标

只有奋斗才能走出困境

不奋斗就会落后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不息

只有通过奋斗才能进步

为理想而奋斗终生

奋斗能够改变命运

通过奋斗能超越自我

奋斗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奋斗能够创造奇迹

[名言]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茅盾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巴金

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鲁迅

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

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地努力。——门捷列夫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一个人必须经过一番刻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安徒生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歌德

生活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斗争。——别林斯基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是长寿,而是活得正直。——塞内加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地努力。——魏茨曼

要奋斗,要探索,要有所发现,而不要屈服。——丁尼生

停止奋斗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

经典素材

霍英东的历程

(奋斗让他走向成功)

霍英东,香港著名的房地产业巨子。

可谁又知道,霍英东先生的今天是由“价值七角钱”的苦力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呢?童年时的贫寒家境和成年以后的生活坎坷、煎熬,磨炼了霍英东的毅力,也培养了他自强不息、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奋斗性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人扩建机场,他去当苦力,日报酬是七角钱和半磅配给米。那时,他每天只吃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饿得头昏眼花。结束以后,霍英东投身于运输业,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又开展了航运业,生意十分兴隆。霍英东不满足于运输业已经取得的成就,又开始向房地产业进军,从此,房地产成了他致富的基础。

勤奋的门捷列夫

(通过奋斗达到目标)

俄国杰出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一生从事化学研究,勤奋不息,硕果累累。由于生活清苦和过于用功,门捷列夫在大学时期身体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他偷偷地把书本纸笔带进病房,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到了晚年,他常常生病,视力衰退到半盲,双手颤抖到不能写字,但仍口授由秘书笔录编写自传,整理自己的著作。临终前三个星期,他还参加讨论了乘飞艇到北极探险的计划。门捷列夫就是以这样不断奋斗的精神,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发表了500多篇科学著作,其中包括篇幅达数千页的著作。

轮椅上的霍金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立了新的宇宙学说,著有《时间简史》等书,被人们称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1963年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医生认为他只能活2年时间了。他却支持到现在,取得卓越的成就,获得学术界与大众一致的敬重,这与他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息息相关。1970年,霍金不得不借助轮椅,至今已有30余年之久,但他始终坚持物理学研究,甚至在丧失说话功能之后,仍然依靠机器工作。 北师大天文系教授何香涛在80年代初期曾参加霍金的学术报告会,当时霍金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与人交流也很不方便,但他始终坚持奋斗,刻苦钻研。霍金大学时结识的朋友狄克斯说:“当霍金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他所带给人

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不息的奋斗精神。”

十年写就《三都赋》

(奋斗成全自我)

西晋时的左思出身寒微,自幼反应迟钝,长得丑,又讷于言辞。学书法、弹琴,都没有学成。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差,笨。”左思很不服气,发奋学习,以勤补拙。他着手准备《三都赋》,吃饭、走路想的都是文章。连家中茅厕里也放着纸笔,一旦他琢磨出了好句子,便随时记下。当时,在洛阳任职的才子陆机也在准备《三都赋》,听闻此事,讥笑说:“这里有个丑八怪想写《三都赋》,他写的文章只配给我盖酒瓮。”左思毫不动摇,并请求担任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秘书郎,借机苦学苦读。他日积月累,终于花了十年时间写成了《三都赋》,达官显贵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让奋斗成为生活的习惯

(奋斗需要坚持)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克里西年轻时致力于文学创作,但他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得力的亲戚可攀。他向英国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学刊物投稿,得到的却是743条退稿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他曾对朋友说:“不错,我正承受着人们难以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条都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一张退稿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后来,他的作品终于问世了,他潜在的创作才能如大江奔涌,不可遏止。到他1973年75岁逝世时,43年间他一共写了564本书,总计4000多万字。他本人身高1.78米,而他写的书堆叠起来超过了两米。

成功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做一个不畏不馁的长跑者,要不断奋斗,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柳公权发奋练字

(奋斗成才)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用脚画画的杜兹纳

(奋斗可以创造奇迹)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

篇五: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新都区石板滩小学 兰向丽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

第三自然段讲他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四——六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七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3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

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6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并从中渗透在作文中善于运用题眼谋篇布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旅行的渴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旅行的渴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交流相关资料,了解徐霞客生平。

2、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卓尔不群、醉心、锲而不舍、先驱、不朽”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4、继续练习写提纲笔记。

二、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徐霞客的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他是谁?你们能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一下徐霞客吗?

同学们平时你们都喜欢阅读些什么?(阅读书籍、阅读报刊)400年前,徐霞客和大家不一样,他喜欢阅读大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生齐读课题。

2、质疑激趣。

读了课题,你最想说什么?(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他是怎样阅读大地的?他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大地的????)

同学们读了课题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问题都能通过阅读得到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检查字词读音

醉心 研读 矛盾 劳顿 行囊 勘探 先驱

卓尔不群 雄心壮志 盗匪横行 锲而不舍 三江五岳

不朽杰作 攀险峰 涉危涧 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指读----轮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同学们读得很好了,你认为哪些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提醒一下大家吧。 (生说出部分字后,教师选择较易出错的字板书示范,生书空。扫清文字障碍,为后面的阅读和理解做好铺垫。)

②检查词语理解

同学们在预习和自由读课文的时候一定对很多词语有所理解,你能挑一两个说说它们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梳理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利用上下文理解、找近义词理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等)

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醉心:对某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

不朽:不磨灭,指长存于世

雄心壮志: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燃松拾穗,走笔为记:风餐露宿,边走边记。

三江指我国3大水系:长江,黄河,澜沧江.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3、检查课文阅读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抓住重点词,把句子读通顺,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两遍。

②、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一听。

③、全班展示,师生评价。

把自己感受深的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来。同学们都当当评委。(教师适时指导读音)还有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给大家听听。(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课文感情,熟悉课文内容)

4、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先自己说,组织好语言;再与同桌交流,互相学习;最后指名发言,受到启发,修改、完善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编写提纲,理清文章条理。

(先自己写,然后在小组交流,整理好后全班展示)

四:提问设疑,启发教学

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他又是怎样阅读大地的?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提出问题后学生会利用下课时间思考并寻找答案,

为自主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释疑点拨,精读感悟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徐霞客是个奇人,他写了一本奇书。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徐霞客“奇”的段落或句子,抓住重点词,在文中做批注。

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把你最深刻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

(采用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层层挖掘,教师随机梳理知识点,最终把徐霞客的奇抓出来。)

(三)班级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梳理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1、男女生分别读描写当时的读书人和写徐霞客的语句。体会其他人(一心为自己)和徐霞客(心系祖国)的不同之处。

2、读一读,并体会。他的志奇,书上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卓尔不群、雄心壮志)为什么说他是卓尔不群的呢?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的?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