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53:57 字数作文
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字数作文

篇一:五、阅读《最后一根火柴》,完成文后第25—32题

五、阅读《最后一根火柴》,完成文后第25—32题。(16分)

一个六人组成的科学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遇暴风雨,迷失了方向。他们精疲力竭地走了一个下午,也未能走回宿营地。

天渐渐黑了下来,年过花甲的老队长凭多年的野地考察经验,预感到了某种不祥。他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气候,营救工作根本无法施行,我们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大家的心倏地像跌进了无底深渊。谁都明白,这里夜间温度达零下四十多度,要想熬过今晚几乎是不可能的。

狰狞恐怖的死神,一下子赫然眼前。

他们寻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一米的巨石躲了进去。六个人背靠着,瑟缩着用彼此的体温取暖。人生诸多欲求,此时已被简化为对一团火的渴望!

忽然,一位队员惊喜地发现,在他们栖身的岩缝里竟残存着许多干枯的灌木!大家激动不已,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嗜烟的老队长。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遗憾的是,匣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了。

这里海拔三千多米,不但氧气稀薄,而且肆虐的寒风无处不入,想一次划燃火柴是十分困难的。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只有“哧”地亮一下,腾起一缕青烟便熄灭了。

仅剩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将火柴点燃,他们六人将魂断高原。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擎火柴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深思熟虑了许久,老队长命令大家把臃肿的外衣脱下,捆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哧”地一声,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老队长不敢怠慢, 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放在木柴下。一堆篝火疯狂地燃烧起来!

那一夜,何等漫长。生死之间,大家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同时对那根救命火柴产生

了神灵般的崇敬与膜拜。天亮了,前来搜救的直升机很快便发现了他们,他们得救了。 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微不足道的一根火柴!

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火柴,尽管它一生只辉煌一次,但这一次却成了永恒。

那么,谁还有理由自高自大?

25.下列加点词的正确读音是什么,请标注在括号内。(2分)

倏地( ) 擎火柴( )

26.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狰狞:________(2)怠慢:________

27.老队长年过花甲,是说他已有________岁。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期颐之年分别指________岁、________岁、________岁。(2分)

28.老队长擎火柴的手为什么开始“微微颤抖”?(用原文回答)(2分)

答:

29.“火柴绽开一朵美丽的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这一句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2分)

30.结合语境,发挥想像,文中横线上应填人的写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1.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对生命有什么认识?请写出两则有关生命的名言或格言。(2分)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作者最后说,“其实世界上再渺小的事物也会有它的伟大之处”,你能举出与此相关的事例吗?(2分)

答:

篇二:2015年三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根火柴》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A版

《最后一根火柴》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11个会认字。2、朗读课文,并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

课题:《最后一根火柴》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回答自主学习里面提出的问题。2、怎样理解标题“最后一根火柴”?

2

篇三: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最后一根火柴-语文A版(无答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最后一根火柴》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屏”,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科考队员面临的处境和他们的表现。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我们的眼睛里涌出了激动的泪花”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急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4.建立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生存意识。 教学重点:

1.朗读中理解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往往要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来化险为夷,达到自我拯救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旦处于危急时刻,这是求得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

课题:《最后一根火柴》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回答自主学习里面提出的问题。2、怎样理解标题“最后一根火柴”?

篇四:最后一根火柴

、课前引入,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34、最后一根火柴

(1)个别读。读懂了什么?(宝贵、珍贵)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大家知道可可西里吗?

背景介绍:那儿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稀缺淡水,氧气稀薄,人类根本无法

生存,但那儿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一个六人组成的职业考察队

就来到了这里。

2、课文围绕“最后一根火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事件,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打

开书,出世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围绕“最后一根火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困难的情况下,用最后一根火柴点燃灌木,最后生存下来了)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感受考察队员们所面临的危险。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节,说说考察队员们在可可西里遇到了什么困难?

A、“突遇风暴,迷失了方向。”

(1)这儿是无人区,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

(2)带着理解读。

B、天渐渐黑下来,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

本无法进行,必须

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

(1) 能用概括的语句说说遇到的困难?(天黑)

(2) 天黑下了,又突遇风暴,迷失了方向,熬过今晚非常困难。

(3) 带着理解读句子。

体会“凝重”

难怪老队长神色凝重地告诉大家,如此恶劣的天气,营救工作根本无法进行,必须(设法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

(1) 凝重是什么意思?(庄重、沉重)

(2) 看出老队长面对当时恶劣的环境心情非常沉重。

(3) 带着感受读句子。

C、这里夜间温度将达到零下37摄氏度,要想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

能的。

(1)零下37摄氏度是怎样的?

(2)随时都有可能危急到他们的生命。

(3)谁来读。

师小结:队员在考察期间,突遇风雪、迷失了方向;又遭遇了如此恶劣的天气,而且那里夜间温度达到了零下37摄氏度,简直让人无法生存。难怪大家的心(跌倒了无底的深渊)。

D、面对重重困难(板书),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难过、沉重、紧张、??) E、齐读第一节。

过渡:此时,一名队员猛然发现了一块栖身处,出现转机。(板书)轻声读读第

二、三小节,说说到底出现了什么转机?

3、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A、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岩。

(小小的空间成了他们的避难所,这里能抵御严寒。)

B、干枯的灌木。

(点燃干枯的灌木,就能熬过今晚。)

C、全队唯一的烟民老队长。

(身上有点火的器具。)

师小结:是啊,有了火柴、灌木和巨岩就能熬过今晚,才有获救的可能。

D、此时,你们的心情又怎么样呢?(激动、兴奋、高兴)

E、男女生读课文。

师过渡:遗憾的是,火柴盒里只剩区区几根火柴了。(出示句子)那这几根火柴到底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板书)了吗?从哪里看出?(默读3—5小节,适当地在书上写上旁批。)

三、深入学习课文3——7小节,体会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悲壮和崇敬。

A、“大家用身体挡着风,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腾起

一缕青烟。”

(1) 你的理解是?

(2) 一根、两(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最后一根火柴阅读答案)根、三根数得很清楚,大家看得是如此清晰,谁来数一数?这

几根火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特别重要。 “哧”象声词,写出了时间短,生的希望在刹那间破灭了。

(3) 朗读体会。

B、“他清醒地知道,如果这根火柴再不能点燃的话,他们将魂断高原。”

(1)这最后一根火柴关乎他们的生死。

(2)朗读体会

C、 “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了。”

(1)因为紧张、害怕而颤抖,大家都把这生的唯一希望都寄托在这最后一根火

柴了。

(2)朗读体会。

D、“狂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六个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

壮一幕!”

(1)“对峙”:生存和死亡相对而立,不相上下,而六个人的生命就系在这仅

有的唯一的小小的火柴上。

(2)朗读体会。

小结:是啊!六个生命,最后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齐读

3—5小节)

四、学习课文6——7小节,体会对火柴的敬意。

1、师:这最后一根火柴,如果不被点燃,将魂断高原,这跟微不足道的火柴

创造奇迹的吗?从哪里看出?学习课文的6——7小节。

A、“在火柴擦向磷纸的刹那,每个人都不由得竭力屏住了呼吸。”

(1)每个人都太想生存,他们祈祷奇迹能出现。

(2)朗读体会。

B、“‘哧’的一声,火柴绽开了一朵绚丽的火花,将浓重的夜幕撕开一角。”

(1)奇迹出现了,火柴点燃了,他们能熬过今晚了,他们能活下来了,队员们对这最后一根火柴产生了敬意。

(2)朗读体会。

师小节:谁也不会想到,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

C、学到这里,你们此时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感动、敬意、)

2、引读课文第七节。(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

1、师:这一夜的生死经历,使大家看到自身的渺小,也使每一个队员看到

了生命的顽强。

2、学完课文了,让我们再次看课题,这一次,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造奇迹,带来希望)

3、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34、最后一根火柴

困难重重 心情沉重

出现转机 激动不已

生的希望 骤然紧张

创造奇迹 充满敬意

(创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

1、播放课件:可可西里山,又名可可稀力山。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它南临昆仑山脉,蔓延在青海与西藏境内,这里平均海拔 5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一半,被称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它是世界上第三位、中国第一位的无人区。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16、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联系上下文,请教同桌,查字典、……)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无人区……突然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营救的队伍无法到达这里……这里夜间温度将达零下37°c……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小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一个队员猛然发现……大家激动不已……老队长心领神会……火柴盒里的火柴仅剩区区几根……一根,两根,三根,火柴哧地一亮便熄灭了……到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六个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篇五:最后一根火柴

《最后一根火柴》教学设计

李培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加深理解科考队员面临的处境和他们在危急困境中的表现,领悟深刻含义。

3、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化险为夷。

二、重难点

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往往是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处变不惊的镇定。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环境,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考察队遇到的困难,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

(PPT)出示图片:可可西里无人区 暴风雪 天气恶劣 夜里又黑 零下37摄氏度 师:在这可可西里无人区,狂风席卷着暴雨呼呼刮来,科学考察队员面临着生死考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现在,你又什么想问的想说的?

预设:1、面临困难,老队长师怎么做的?

2、大家是怎样得救的?

3、为什么题目叫做最后一根火柴?

(二)梳理问题,出示导学提纲。

师: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老队长和他的队员们,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再次学习课文。 导学提纲:1、默读3—6自然段,勾出描写老队长动作的词语或句子,想象当时的画面。

2、思考,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最后一根火柴”?

3、那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多读几遍。

(三)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汇报:老队长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一盒火柴。

(指明读两人)

师:听出了什么?

预设:1、老队长想用火柴点燃灌木枝救人。

2、老队长和队员们很有默契。(不用队员明说,队长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3、老队长非常冷静。(读一读)

师:我们可以通过读文来感受人物的品质。

2、汇报:老队长拿火柴的手开始颤抖。

师:为什么颤抖?

生:只剩下最后一根火柴了,如果再点不着,大家就没命了。

师: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

生:这里海拔数千米,氧气稀薄,肆虐的寒风无孔不入,大家用身体挡着风,开始点火。 创设情境:

第一根:在这海拔数千米的无人区,老队长点起第一根火柴,没有氧气,灭了。

第二根:老队长刚刚点着第二根火柴,一阵暴风吹过,火柴又灭了。

第三根:也许这次能成功,老队长拿出第三根火柴,这时,老队长在想什么?

第四根、第五根、直到最后一根火柴,这时,你在想什么?

生:千万要成功,不然我们就没救了。

读句子:火柴哧的一亮便熄灭了,冒起一缕青烟,一根,两根,三根……到剩下最后一根时,老队长不敢再划了。(害怕、担心、恐慌、着急)

师: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这次一定要成功!老队长加油!

出示句子:六个生命,一根火柴,上演着与死神对峙的悲壮一幕。

师: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

3、过渡:老队长是怎么做的?

师:读一读第六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老队长很冷静。(从哪儿读出来?)

2、用身体围成一圈,我们很紧张。(屏住了呼吸)

3、老队长很聪明。(忙将自己的帽子点燃)

师:这一次,树枝被这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一堆篝火欢快地燃烧起来。

(三)拓展提升

师:想一想,救了我们的仅仅是这最后一根火柴吗?

生:老对张的坚强、冷静。大家面对困难和死亡不惧怕的精神和毅力。

(四)总结

读第八自然段

师:这一夜的生命对峙,生死经历相信让每一个人终生难忘。

四、板书设计

16、最后一根火柴

老队长 冷静 智慧

科考队员 团结一心

《最后一根火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记述科学考察队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惊险自救的真实故事。课文中对点燃篝火,拯救生命的最后一根小小的火柴抱有深深的敬意。其实,点燃最后一根火柴的是老队长和科考队员们的意志、镇定和智慧。课文表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往往是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聪明的头脑来化险为夷,达到自我拯救的目的。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深入解读文本,感受文字的魅力。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收获来自于文本、实践、学生,而绝非来自于教师讲授。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程度。平常一直在想:为什么有的班级的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学习,而有的班级的学生被动接受,懒的思考?我想,今天得到了答案。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不意味着不研究。如何引?怎样引?就是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着力打造有层次的课堂教学,读出层次,写出层次,而层次则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而这一课我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对教材把握不够准确。

如: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命令……

在这一部分中,老队长沉默了什么?是让学生研讨的重点,通过体会老队长沉默的内容,来体会老队长的高尚品质。

二、站在课程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语文课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站在课程的角度上看教学设计,关注孩子个体成长。检验标准绝对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更多的是放在大语文教学环境中,留给历史和社会进行检验。所以说进行语文课教学之前,先要想,学生需要什么?再想,老师需要教什么。

教学时,在学生汇报到点燃篝火的除了最后一根火柴,还有什么?

有的孩子回答,还有老队长的帽子。

当时想要的答案是:还有科考队员的意志。现在想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其实学习语文就是透过文字去感悟,如果抛开文字的东子,任何感悟都是读者的体验,而不能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现在稍稍领悟一些,并在践行着。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