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城镇住房20年的变迁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9:35 体裁作文
城镇住房20年的变迁史体裁作文

篇一:城镇住房20年的变迁史

住房20年的变迁史

近年中国的住房变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60年代住拱房,70年代搬瓦房,80年代上楼房,90年代换商品房”。

上世纪70-80年代(1988-1998) 是三代同堂三间房的年代,人们搬离了狭窄局促的老房子,迁入了单位整栋购买的住宅,能住上单位分配的70平米2居室新房,一家家都喜出望外,有电梯、有阳台、有开阔明亮的客厅,有独立的卫生间,一切都变得有格调起来,叔叔说,能在光滑的地板上打滚儿绝对是件快乐的事。而错过福利分房则是不少人的心酸之事。 随着朱总理宣布住房商品化,福利分房被终结,住宅从福利分房走向市场化。另一方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拆迁棚户区,许多低收入的居群通过拆迁房得到安置,当时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矛盾并不突出。随后公积金诞生 ,199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率先推行了公积金制度。并且这一制度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启两人两间房的年代,福利分房的停止,使商品房进入市场化供应,这会儿,人们只得把帐户里的存款都取了出来,七大姑八大姨的七拼八凑买一套房。十年前,国人基本开始有商品房概念,依靠单位分房的越来越少。而福利阶层外的人,则开始房奴的进程。吹响我国住房改革进军号是在1998年。当年国务院发文被人们称为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它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的开始。此后,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人们认为,如果没有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是,它同时也为日后高房价而导致众多中低收入者买不起房埋下了隐患。而从04-06年,房价却是边调边涨,让老百姓感觉“按下葫芦浮起瓢”。一线城市的房价一路高歌,中西部房价狂飙突进,东部房价强烈弹升,行情逐月走高。

从07年至现在,住房开始回归民生,随着老百姓住房供需矛盾突出,“解决人民住房需求”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居者有其屋”成为大家的努力的目标。

未来20年,中国一半以上住宅得拆了重建,我们真正能够在城市中保留下来的房子就是1979年到1999年,在脱困过程中建设的房子还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是这些房子由于当初的功能是脱困,小区管理格局以及配套设施都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中真正能够长期保存的一些建筑物,不过就是1999年到现在十年间建的房子。 未来几年,中国25至34岁年龄段人口将出现30%的下降,城市化进程已经放慢,城镇真实住房需求增长也将放缓。过去几年房地产高速投资增长在未来难以维持,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可能出现较大回落。住房消费需求增速将放缓,也许到时房奴们终于可以直起身来,我们终于长松一口气。

篇二:20年的岁月变迁

天若有情随人愿,还我们同学少年。

忆往昔,岁月峥嵘,思绪万千。

看今朝,欢聚一堂,笑谈当年。

想明天,相聚何时,分别更难。

人生难得几回醉,今日美酒最香甜。

再过几年,我们重相见——

虽会白头少牙憔悴容颜,

但情更浓,意更绵,

笑容还会这般甜……

岁月如歌,它勾起了我们难忘的回忆;岁月留痕,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轨迹;岁月如梭,它见证了我们的点点滴滴。二十年了,可记得当年睡在你们上下铺的姐妹兄弟?可记得腌菜就饭一熬就是一个星期?可记得教室里那做不完的试卷,三年寒窗苦读攻下的难题?可记得傍晚的操场镌刻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情怀,埋藏着多少深深浅浅的心事?光阴似箭,二十年离别,弹指一挥间,忘不了入学时操场上嘹亮的军歌,忘不了运动会上矫健的身影,忘不了元旦联欢的欢声笑语,忘不了生病时同学奉上的一杯热茶、一声问候,更忘不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笑容可掬。这一切曾是如此美丽,如此纯情,它早已融入了我们青春的记忆,成为我们生命画册中最可珍视的一页,值得我们一辈子去珍惜。这么多天了,我一直在问自己: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将我们从尘封已久的记忆中唤醒? 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让我们能放下所有顾虑回家相聚?是缘分呵,是你我同学间的这份深情厚谊,是我们一起度过的青葱岁月烙在我们心中那深深的印迹。

回了,都回了,20年的岁月变迁,20年的人生经历,那曾经陌生的面孔渐渐熟悉。我们在人群中期盼久违的姐妹兄弟,拥抱着久久端详不愿离去;觥筹交错间一见如故,丝毫没有岁月留下的痕迹;老师的讲话顷刻间让我潸然泪下,我仿佛回到旧时的课堂,却感慨着青春易逝。紫溪山庄,熟悉的老歌、开心的游戏、

磅礴大气的诗歌、诙谐幽默的短剧、还有那动人的舞蹈,熊熊的篝火,让我们再次深情相聚。龙潭河谷,结伴同游,合影留念,伸手相助,谁也不愿错过每个精彩的时刻,把它们再次写进永恒的记忆。神峰山庄相聚座谈,感人生之苦短,叹时事之艰难,论创业之艰辛,道友情之珍重,感从离中生,喜从聚中来。我只感慨:很多东西会在时间中美丽,在回忆中永恒,在怀念中升华——如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友谊,我们共同奋斗的历程,我们的共同珍藏的往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友谊情。这份不浅的缘,让人难以忘怀,时常想起。这份平凡的情,将永留我们心田,汇成永久珍贵的回忆。忆往昔,20载珍藏唤起你我对青春的追忆。再回首,20载春秋路相伴你我一段无悔岁月。今相聚,培育的是真情、带走的是祝福、期待的是再次相聚。

篇三:未来20年中国住房需求将发生剧烈变动

社科院专家:未来20年中国住房需求将剧烈变动 2015年08月21日 00:59 经济参考报

2分享添加喜爱打印增大字体减小字体

未来二十年中国住房需求将剧烈变动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一直被视为住房需求评估的基本方法

●我国自2003年前后出现的住房需求高涨现象与发端于1980年的“婴儿潮”有关

●未来二十年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住房市场将会迎来一个相当长的调整期 ●应抓住历史契机加快推进住房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相关人口政策的调整 □李超 倪鹏飞

根据人口结构变化来研究房地产市场走向一直被视为住房需求评估的基本方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就通过人口年龄结构准确预测到2007年前后美国住房价格的大幅下降趋势。大量研究表明,美国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几乎与美国的人口生育周期一脉相承。而我国自2003年前后出现的住房需求高涨现象,也与发端于1980年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婴儿潮”有关。“80后”在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初成年,

并在2003 年左右开始准备成家立业并集中进入住房市场,成为住房刚性需求的主体。据多家调研机构的问卷结果显示,以年轻人为主的刚需群体约占近年来我国实际成交住宅的一半以上。未来二十年,由于城镇化、户籍制度、计划生育政策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的人口结构和住房市场将会迎来一个相当长的调整期。

住房需求主体的人口学(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城镇住房20年的变迁史)逻辑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人口年龄结构划分类型,15-64岁之间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则被视为非劳动年龄人口。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越高,住房需求越大;而人口抚养比越高,住房需求越低。当人口接近退休年龄时,住房自有率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因为理性消费者退休后会倾向于卖掉自有住房去选择租房,这类似于利用反向住宅抵押贷款提高自己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在许多OECD国家,纷纷出现了60岁左右的老年人集中抛售住房的现象。同样,少年抚养比提高后,由于抚养孩子的支出增加,在孩子未成年时父母会倾向于暂时减少购房支出。

人口的性别比对住房需求则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人口性别比失调所引起的“婚姻拥挤”现象会导致社会家庭数量少于性别比平衡时的家庭数量,全社会家庭数量的减少会进一步降低住房的潜在需求。另一方面,人口结构中性别比例较高的一方会面临更大的购房压力。以中国为例,高达118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导致有儿子的家庭购房压力明显大于有女儿的家庭,“丈母娘推高房价”的现象在某些地区确实存在。据华人学者魏尚进估算,中国当前大约有30%的房价飙升背后可以用人口性别比失调进行解释。

住房需求的高低还与收入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关。从收入角度来看,高收入人群、高收入地区的住房需求明显要高于低收入人群和低收入地区。据2010年美国的一项住房调查显示,81.7%的中位数收入以上的家庭购买了住房,而中位数收入以下的家庭购买住房的比例只有51.4%。住房市场不景气的地区往往意味着人力资本的下降和城市的衰落,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较高且保持稳定的地区,其房价的波动幅度也会越小。如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以旧金山和洛杉矶为代表的“阳光地带”,其房价的跌幅要远远小于以底特律为代表的“冷冻地带”。 对于后发大国而言,城镇化的推进阶段和人口的空间流向成为住房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城镇化率低于50%的时候,人口流动主要以农村进入城市为主阶段,所有城市的房价涨幅总体比较接近,只是在城镇化率接近50%时大城市的房价涨幅会稍快一些;当城镇化率超过50%的时候,人口流动主要以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大城市的住房市场景气指数明显优于中小城市;当城市人口超过70%后,城市主城区人口开始逐步向郊区迁移,大城市郊区的住房市场逐步兴起;在城市化进程接近饱和之时,郊区城市化与“大都市圈”时代来临,大城市郊区的房价表现将会显著优异。无论在哪个阶段,人口的流向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市场表现。我国东北地区最近几年出现的人口净流出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当地的住房市场。

中国住房需求未来走势预测

在新世纪(39.49, -0.62, -1.55%)的前十年内,中国的住房需求增加了近七倍左右。其中,人口结构因素的影响程度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均得到了明显强化。当前,中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加速进程之中,每年将带来相当

于一个东京市的人口涌入城市。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1980年代“婴儿潮”的滞后影响仍将长期存在。从家庭代际结构来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当前的家庭结构呈现出小型化的特点。在房价上升预期的背景下,两代人储蓄同时爆发性释放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故而对当前的住房市场造成空前压力。

但是由于当前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经位于历史的顶峰水平,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比例持续升高、中青年人口比例持续下降的局面,“单独两孩”政策的陆续放开再叠加198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婴儿回声潮,未来五年内年均新生儿数量将接近1800万。而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善,中国未来20年内的老年抚养比也将会上升一倍左右,2030年后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会超过3.7亿。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当中,根据麦肯锡的预测,中国城镇化率在2030年将达到66%,联合国[微博]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0年修订版》认为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稳步提高到68.7%,更有学者甚至提出了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80%的远景设想。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和城镇化推进速度估算,未来中国住房需求的变化模式极有可能按照“高城市化率、高人口抚养比”的参照体系演化。

根据国际经验,人口抚养比的这种长期上升趋势将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住房刚性需求的下降,但由于高城市化率所带来的部分改善性需求,将会适度延缓城市总体住房需求的下降幅度。未来二十年中国城市住房需求的总体走势将会呈现出“上升—平稳—下降”的“倒U型”特征,拐点大致出现在2020-2025年间,届时中国城市的住房需求将不再具备快速增加的条件。因此,未来中国住房制度

的综合配套改革目标,一方面要着眼于消化当前人口结构所引致的刚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进一步抑制住房市场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要谨防2025年后可能出现的人口金字塔“蘑菇云”风险。未来20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动,将会导致人口金字塔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呈现出典型的“蘑菇云”状。正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一样,人口结构“蘑菇云”所释放出的能量和冲击力将会对住房市场和宏观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从住房需求的区域格局来看,由于中国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将减缓,而人口从小城市向大中城市集聚的状况将变得更加突出。由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仍以劳动投入型为主,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和区域往往对高学历的劳动年龄人口吸引力相对较高,这种局面会加速中青年劳动力向东部沿海城市的集聚,从而进一步降低东部地区的人口抚养比并导致住房刚性需求的相对增加。新世纪以来,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数目增加了24个,城市人口增长了近6000万,中小城市(镇)所拥有的人口数在全部城镇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这种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的新态势将会进一步加剧中国住房需求的空间失配现象,中国住房市场将会迎来一个相当长的分化时期。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由于受到供地约束和人口过度集聚的影响,其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还将依然强烈,总体会呈现出“量稳价增”的局面;二线城市和人口基本面向好的三线城市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变为结构优化,总体呈现“量减价稳”阶段;其他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和房地产市场增长后劲乏力,可能会面临“有量无价”的萧条局面。

几点政策建议

篇四:二十年前后的变化

二十年前后的变化

二十年前,通往爷爷奶奶家的那条小路很泥泞,每年国庆回一次家,都会浑身是脏。爸爸卷起裤脚,背着哥哥小心翼翼地前进;二十年后,由于政府支持,通往老家的路变成了石子路,家中添置了一辆小轿车,只要周末没事,爸妈就开车回去看看爷爷,后座上,带着我。 二十年前,农村的房屋太简陋,爸妈自己花钱买材料,给爷爷奶奶盖起了一幢水泥房,那是村里第一幢水泥房,别人家住的都是泥巴筑成的房子,房子旁还有一间牛房,一下雨,房子就漏的不成样子;二十年后我们一家住进了城里的小区,不再害怕下雨漏水了,家里面还有一个小狗屋。

二十年前,爷爷一家的生活用水都是凿井取水,又费力又浪费水资源,而且还有危险性,要是人一不小心掉下井去,可就上不来了;二十年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都用上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扳,水就“哗啦啦”地流了下来,简单方便,节约水资源,而且还很安全。 二十年前,爸妈的衣服都是最便宜的那种,爸爸还好一点,因为他工作需要。而妈妈呢,上衣通常都是一些碎布缝在一起的,还有别人送她的,反正,他自己很少买衣服;二十年后,爸妈的衣服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价格一般不在乎,而我的衣服呢,是买了就扔,旧了小了就更别说了,而且我很喜欢自己挑衣服,穿衣也有了很多讲究,什么上衣搭什么裤子,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

二十年前,爸妈为了省钱,每天就吃小菜拌饭,很少有油腥,爸妈正年轻,那点饭菜怎么够?可是生活窘迫,不得不受罪。哎~怪不得照片上二十年前的妈妈面黄肌瘦,站在风中,他显得更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二十年后,城里的小胖墩层出不穷,不论男女老少,哪个不是油光满面,身体浮肿得像个肉团子,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居高不下,他们像恶魔一样缠上了大家。于是这件就有了一个轮回,人们花着大把的钱去买小菜吃。 二十年前,爸爸学习时是这样的:在河堤旁,春风拂过水面,水波荡漾起来,春风凌乱了头发,爸爸却不解春风意,依然埋头苦读,他身旁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爸爸手中缠绕着缰绳,却从不关心那牛在干什么;二十年后,我学习是这样的:一手拿着薯片,一手拿着牛奶,夜晚,我桌前的台灯的光亮已那么微弱,在厚重的复习提纲下,藏着一本武侠小说,我真是好不享受啊!其实,别家的孩子的窗前,也有微弱的灯光,也有“嘎吱嘎吱”的声响,也和一样在“学习”吧。

二十年前人们没有电脑,没有空调,难得一次坐飞机,坐地跌,坐公车;二十年后,人们经常玩电脑,整天泡在空调里,在各个城市之间飞来飞去。

中国有着源远的历史,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历代王朝又终能统治几时呢?有几个王朝对中国做出了巨大改变呢?恐怕屈指可数吧!我想,中国共产党确实做到了,它简直是给了中国一次新的生命,虽然它的历史短暂,虽然它的过程艰辛,但,如果一个王朝为人们真心真意地服务,人民心中自会有一个不灭的王朝。

二十年为一代,一百年为一个世纪。一代人是的变化就如此巨大,一个世纪,中国的变化又会怎样呢?我期待着??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的角度和见闻,如有漏洞,敬请原谅)

原来,在不经意间,很多事情就不了了之。

——题记

小时候,会怨你

你与我的见面,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向听到你说最多的话总是你必须得走了,下次再来见我。不会在意,或许是还年幼无知,又或者是习以为常。记得小时候的某一天,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讽刺着问:“你妈妈为什么总是不来接你呢?”那之后,会想你,情不自禁地。于是,你来看我再说着那句话时,哭着抱着你,质问你为什么不来接我?你松开了我的手,说你忙。还是走了。那一次,哭得很伤心,可是孩子吧,哭过也就什么都记不起来。

日子就这样过着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懂事些,会怪你

那时,和别的孩子一样,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却又发觉,并不是想象中一样幸福。自从和你生活后就知道你有胆结石。也一直没当作什么,因为从来都不知道那到底有多疼。终于,你住进了那个消毒水处处有的地方。手术后,你平躺在病床上,与我说话,眼泪仿佛快要流下来,可是我强忍着不哭,问你疼不疼,而你虚弱着依旧回答我,“你说呢?”我说那一定很疼吧。出院后,你一直说我身体怎样怎样差,可是自己却比我还严重,有时,会责怪你说:“好好保重身体吧,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来照顾你这个宝贝女儿呢!”

而现在,会爱你

现在,终于读懂了亲情是有爱的地方,而且满满的都是爱。如果没有你,我将会是多么可怜可悲的孩子。所以决定,好好爱你,像你爱我一样不容易却又必须好好爱着。暖暖阳光懒懒爬进窗,恍然你又在身旁,笑容像星星一样明亮。有你,真好。

妈妈,其实,你知道吗?我一直都想亲口对你说:“你要我其实也不容易吧。但是你也并不问代价。我也一直想亲口感谢你,是你一直在给我力量,不惧怕,不胆怯”。 妈妈,其实我很爱你但从来没有认真说过。

做妈妈最开心的事,在妈妈开心时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评语】

“读”亲情,选取三个时段,记叙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画面,从“怨”到“怪”再到“爱”,“终于读懂了亲情是有爱的地方,而且满满的都是爱。”情感变化的过程叙说得自然、亲切、感人。

2011.8.26

我的视线

——有一种淡淡的味道叫作幸福

有一种淡淡的味道叫作幸福。那是我的视线所能看到的。我终于知道,其实她一直让我感受着幸福。

——题记 我的视线,在那一刻,落在了一双手上……

母亲送我去学校。

我走进电梯,手上拎着一只沉重的大包。可我并未觉得它有多重,也许我是在等待,等待有人为我解脱。

母亲匆匆锁好门,跟进了电梯,门合上了。

母亲看见我手上的大包连忙接了过去,也许这便是我的等待。

电梯到了一楼,门开了,我走出去。身后传来电梯门合上的声音。我回过头:

母亲倾斜着身子,脚步也略带凌乱,她的两只手奋力地抓住大包,手上的筋清晰可见,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像要绷断了。她的手不停地交换着位置,?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鹣氤媚墙换坏囊凰不航庋沽Α<嘎品⑺肯褚谑谓糁宓拿纪范涞搅硕钋埃诤顾小? “要我帮你吗?”

“不用了,你管你先走吧。”要我帮你吗?是的,我的确是这样说的,包是我的,而我却问要我帮你吗?

我们来到一条马路前,对面的红灯正一闪一闪,随即跳向了黄灯。

母亲松开了一只拎包的手,她用那只手紧紧握住我,我没握紧她。清晰地,我摸到她手上深深凹进的痕迹,是拎包时留下的吗?我好想问她疼吗?可是我知道我不会开口。

来到了校车上,母亲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她把包压在了我边上的座位。我脸侧过去,望向窗外。

她用手为我理着头发,那一刻,我的视线落在了一双手上,黯淡的、粗糙的、疲劳的……

母亲,何时你的手已沧桑成这样?

我终于知道,她没有保留地努力让我感受幸福,在那一刻,我懂了,母亲…… 校车开始缓缓行驶,窗外你的身影渐渐模糊,隐约看见你在对我挥手。

我的视线再一次落在了你的手上,是清晰的,我看到了幸福……

【点评】本文作者牢牢抓住“视线”的落眼点———母亲的手,串连起熟悉、平常,甚至有些细小的生活场景:母亲替“我”拎书包,母亲牵“我”

篇五:未来20年中国城镇住宅建设发展空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