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遗址门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27:59 初中作文
篇一: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去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入村往里走,在街道的十字路口,我们看见了那口大钟在粗壮的古槐上高高地吊着,我想起了电影中高老忠使劲敲钟的画面。周围的人很多,我们在那儿照了几张相,就准备钻地道了。 我们在冉庄一共下了四段地道,在张森林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冉庄第一洞。纪念馆东南角的房子里有一个立柜,立柜门打开着,露出下边的地道,直达后院的一个小屋。地道和外边的水井相通,便于吃水和观察敌情。这是平原地道战争的开始,由此,冉庄附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地下战争。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里,我又下了地道,从洞口下去,西面到老母庙,东面就出村了。地道里有许多岔道,可以通向各家各户。我兴奋地跑着,像个小老鼠。忽然,有一伙儿人挡住了我们的路,我们就跟着这伙人走,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些展品,听导游讲,鬼子来了,人们藏在地道里吃饭、睡觉、纺线织布、制造武器……地道里有口井,那是为了防止敌人水攻;敌人用毒气,人们就打开地道一角的几个小孔,小孔直通老百姓的烟囱,毒气就变成了炊烟,飘走了……哈,中国人真聪明啊。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许多,也明白了许多……
我们又参观了几处民宅,看到驴槽里、炕头边、大锅下都有地道。有时从村北下地道,从小胡同里钻出来,有时在梁家胡同钻进去,却从李家胡同钻出来。我们都快分不清方向了。
夕阳落山了,大槐树还屹立在那,还有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口钟……
篇二: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最新)
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抗战时期,冉庄人民饱尝了日寇的血腥屠杀,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日,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2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地下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展厅内珍藏着宝贵的革命文物500多件。
许多影视片如《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刘关张传奇》、《擎天柱》、《模范边区晋察冀》、《平原诗篇》、《滹沱河风云》等都曾在此拍摄。尤其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地道战》于2009年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内取景拍摄并于近期在全国热播,对于展示清苑形象、提高冉庄知名度,弘扬地道战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每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的游客都达到60万以上人次。其中,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以集体参观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占参观总量的60%,并先后有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80多所大中专院校成为纪念馆的共建单位,将纪念馆定为定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特有的教育资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1959年建馆,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确定为首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全国国防办命名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命名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又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篇三:冉庄地道战遗址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冉庄地道战遗址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旅游地之间的争夺其实就是对旅游者的争夺。游客将自己对景区的期望与现实感知相比形成对旅游景区的满意度,游客满意度体现游客对景区的评价,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旅游地的发展状况
[1]
。没有满意的游客就没有稳定的规模化游客流, 更没有经营性旅游景区的核心
[2]
竞争力。因此,加强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贝克(Baker)认为感知质量和满意度的改善将带来游客数量的稳定甚至是持续增长,更有力地支持旅游地的发展。如何创建令游客满意的旅游地,是旅游学者、旅游地政府和
[3]
旅游从业者研究旅游地竞争力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4]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经典的红色旅游区,巧妙地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旅游融为一体,也是一处永恒的、宝贵的历史财富。现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全国首批爱国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单位之一,应上级要求,于2008年3月对外免费开放,门票免费。据统计冉庄年接待游客多达20万人次,日接待游客多时可达到4000人。但景区承载量较小,旅游的季节性较强,旅游旺季景区显得很拥挤。游客的主要来源是河北省内。
1.2 研究动机
本次研究通过自拟调查问卷,针对景区游客的构成、旅游行为与旅游动机、游客对景区旅游设施、旅游环境与旅游服务的重视度与满意度,以及游客的总体满意度、推介意愿与再访意愿,进行考察,并运用IPA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游客对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特征的重视度与满意度的分析,考察景区旅游设施与服务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
使用自编《冉庄地道战遗址游客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问卷内容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等。第二部分是旅游行为,包括出游方式、了解渠道等。第三部分是旅游动机。
第四部分是景区旅游特征之重要性与实际表现,根据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的特点,从交通情况、旅游商品、景区核心吸引物、景区设施、景区服务与态度、卫生状况、可感知的体验收获等方面考察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的属性特征,以此为依据来构建游客重视度与满意度的量表。游客重视度与满意度的量表共包含30个属性特征,(见附录)。第五部分是总体满意度、推介愿意与再访意愿,第六部分是开放性问题,征询游客的意见或建议。
重视度与满意度采用李克特5级态度量表对每项问题进行评价打分。重视度划分为“非常不重要”“不重要”“普通”“重要”“非常重要”5个等级;满意度划分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 普通”“满意”“非常满意”5个等级;推介意愿划分为“非常不愿意”、“不愿意”、“说不清楚”、“愿意”、“非常愿意”5个等级,依次赋分为1分、2分、3分、4分、5分。再访意愿方面按照“是”、“说不清楚”、“否”的评定选项,依次赋分为3分、2分、1分。分值越高表示
[5]
越重要或者越满意。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旅游的游客。在景区针对来访游客进行随机分发问卷,现场填写并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400 份,回收 380份,回收率为 95%,经过后期整理,剔除那些漏填、绝大多数答案一致等问卷,获得有效问卷共 345份,问卷有效率为 86%。
2.3 IPA分析
通过SPSS17.0软件对已经整合好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的方法主要有描述性分析和IPA分析法。IPA分析法即为“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是由Martilla 和 James于197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源于自身对该产品或服务的属性的重视程度,已及对产品或服务各属性的绩效表现的感知和评价
[6][7]
。IPA分
析法应用简便,结果显而易见,广泛应用于休闲服务行业的探究测量。
IPA分析法以所有指标的平均重要性和平均绩效来构建4个象限,将各项衡量指标按其重要性和绩效评价情况分布在这4个象限内进行分析和阐释。如图1,在IPA模型中,横轴X轴为顾客对产品/服务属性的重视程度,纵轴Y轴为产品/服务属性的绩效表现,即顾客对产品/服务属性实际表现的满意度,X轴、Y轴的交点是重要性和绩效表现的总平均值。以X轴、Y轴为分割点将空间分为4个象限。其代表的含义:
[8]
A象限(继续保持区)表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属性特征的重视度和满意度都很高,落在此象限的产品或服务属性特征应当继续保持;
B象限(供给过度区)表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属性特征的重视度不高,但是满意度高,落在此象限的产品或服务属性特征可以做适当的削减;
C象限(优先顺序较低区)表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属性特征的重视度和满意度均不高,因此落在此象限的属性特征需要改进,但因为顾客的重视度不及D象限的项目,所以,在改进的优先次序上次于D象限项目;
D象限(加强改善重点区)表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属性特征很重视但是满意度不高,落在此象限的产品或服务属性特征应该亟待改善,并且优先于C象限。
图1 IPA 构架
3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
3.1 样本人口统计特征
游客基本信息如表3-1所示。从性别看,男性游客人数稍大于女性游客,但差距不是很大。说明来冉庄地道战遗址的游客并没有多大的性别差异。从年龄来看,绝大部分游客年龄处于15~59岁区间内,少年和老年人比较少。从受教育程度看,大专及其以上的游客占大多数,初中及其以下的占少数。从职业看,显而易见,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生,其次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农民。从客源地看,游客大部分来自于保定市区及其周边各县(市)和河北省其他地区,而(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冉庄地道战遗址门票)来自京津及河北省周边省份的游客和其他省份的游客不多,但也占有一定比例。从个人月收入看,因为学生游客占大部分的原因,大部分游客的月收入为零,其余依次为3000~4999月收入者和1000~1999元月收入者,月收入较高和较低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少。
表3-1 冉庄地道战遗址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人口统计特征 性别
男 女
年龄
14岁以下 15~24岁 25~44岁 45~59岁 60岁及其以上 受教育程度
初中及其以下 高中(含职高中专) 大专及其以上 目前职业
行政管理人员 私营企业主 专业技术人员 一般办事人员 个体工商人员 产业工人
频数 比例(%) 人口统计特征 目前职业
频数 比例(%)
176 169
51 49
商业、服务业人员
学生 农民
25 103 11 14 16
7.2 29.9 3.2 4.6 4.1
13 122 138 59 13
3.8 35.4 40.0 17.1 3.8
离退休人员 其他
客源地(常住地)
保定市区 保定其他各县(市) 河北省其他地区
87 69 102 43
25.2 20.0 29.6 12.5
51 14.8 京津及河北周边其他省
份
72 222
20.9 64.3
其他省份
个人月收入
无
44 12.7
107 13 59 55 75 36
31.0 3.8 17.1 15.9 21.7 10.4
45 20 27 27 22 12
13.0 5.8 7.8 7.8 6.4 3.5
999元及其以下 1000~1999 2000~2999 3000~4999 5000元以上
3.2 游客旅游行为和旅游动机
游客的旅游行为和旅游动机如表3-2所示。从出游方式来看,以亲友旅游和家庭旅游为主。从交通工具看,大多数游客是未乘私家车。从访问频数看,大部分游客是首次造访,第二次(及其以上)前来参观的游览者只占一小部分。从游客的旅游动机来看,绝大部分的游客来此的目的是“体验抗战文化”,选择“调节生活节奏,外出放松”的游客次之但二者相差不大,也有不少游客选择“增进与家人好友的情谊、友谊”为出游动机,相比较而言,“体验乡村生活及其他”为目的的游客最少。
表3-2 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游客旅游行为和旅游动机
旅游行为与动机
频数
比例(%)
旅游行为 出游方式
家庭旅游
亲友旅游 单位旅游 个人旅游
旅行社组织及其他
是否乘私家车
是
否 来访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及其以上
旅游动机
体验抗战文化
增进与家人好友的情意 友谊
调节生活节奏,外出放松 体验乡村生活及其他
150 59 112 24
43.5 17.1 32.5 6.9
283 40 22
82.0 11.6 6.4
217 128
62.9 37.1
81 90 64 63 47
23.5 26.1 18.6 18.3 13.6
3.3 游客对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特征之重要性与绩效表现的评价
游客对冉庄地道战遗址景区特征重视度与满意度见表3-3。游客认为较重要的前10个景区特征为地道战遗址的安全性、到景区的路况、地道战遗址保持历史风貌、景区厕所干净卫生、景区干净卫生、到景区交通工具的便利性、景区总体服务态度、景区农家饭干净卫生、景区居民对游客态度友好、景区停车方便;较不重要的5项景区特征为地道战纪念馆展示手段先进、景区拥有适宜的游乐设施、景区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价格公道、景区提供参与性的游乐项目、村民提供的其他旅游服务收费合理,如照相。游客较为满意的前10项景区特征分别为景区各种安全警示标志健全合理、景区停车方便、地道战遗址的安全性、景区整体风貌保持历史原貌、亲身体验抗战文化、地道战纪念馆展示内容丰富、景区旅游讲解服务、景区民居保持冀中民居特色、地道战遗址保持历史原貌、地道战纪念馆展示手段先进;认为较不满意的5项景区特征为景区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价格公道、景区提供参与性的游乐项目、景区农家饭干净卫生、景区干净卫生、景区旅游厕所干净卫生。
篇四: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
冉庄地道战遗址简介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32华里的地道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
地下长城。
抗战时期,冉庄人民饱尝了日寇的血腥屠杀,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日,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2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
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十字街头一条一条的抗日标语以及老槐树保留至今的累累弹痕,让人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地下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街道两侧保留着原始的马槽地道口、锅台地道口、地平面地道口以及高房、庙宇、地平堡、烧饼炉等各种构思巧妙的作战工事。
许多影视片如《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刘关张传奇》、《擎天柱》、《模范边区晋察冀》、《平原诗篇》、《滹沱河风云》等都曾在此拍摄。尤其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地道战》于2009年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内取景拍摄并在全国热播,对于展示清苑形象、提高冉庄知名度,弘扬地道战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每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的游客都达到60万以上人次。其中,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以集体参观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占参观总量的60%,并先后有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80多所大中专院校成为
纪念馆的共建单位,将纪念馆定为定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特有的教育资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1959年建馆,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09年被命名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命名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冉庄村于2007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篇五: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规划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规划
一、冉庄地道战遗址现状分析
冉庄地道战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镇,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范围内,主要有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及宗教建筑,建造年代不同。商业建筑及宗教建筑主要是三、四十年代及以前建造,居住建筑除文保单位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其余均为现代建筑,居住建筑共计693户。七、八十年代建造的建筑与传统建筑差异较大,但仍以青灰色调为主;九十年代以来建筑69户,红砖表面或水泥抹面居多。其中有68户共99处已经被省文物部门批准为文物建筑,大都是解放以前建造并保留至今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十字街周围。
冉庄村路网格局基本保存原状,一些路面有所改造。南北大街中段传统商业店铺类建筑尚维持原有风貌;十字街部分传统风貌保存较好。青龙寺已经毁坏,现改建为冉庄礼堂;其他几座小庙保存基本完整。
抗战时期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包括冉庄村内地道和通往周围村庄的地道),如今由于多种原因基本不存在了,冉庄旧村村内的地道虽然存在,但是有的地道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坍塌。自六十年代以来,由政府筹资开始加固修复地道,累计加固修复地道约3000米,仅1200米开放。
图1 用地现状图 图2 作战工事分布图
二、地道战遗址的保护范围
1、保护范围
综合考虑抗日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地道战斗网区域和战斗范围,并能够充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环境,确定地道战遗址保护区的范围为:以冉庄地道战遗址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至张望公路、向南至九龙河南侧40米左右、向西至粮站、向北至张望公路的区域,总面积约86.6公顷。 2. 保护区划分
结合冉庄的地面建筑现状情况,地道的现状分布及和地道的保存和恢复情况,并考虑周边环境及保护需要的不同要求,将保护范围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核心保护区、风貌控制区、协调发展区。
3、保护区建筑控制要求
在核心保护区内,禁止新建任何建筑,只可以对原有建筑进行保护性的修缮工作,并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
在风貌控制区新建建筑时,建筑风格要与整体的历史传统风貌相适应。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在4.0米以下,建筑色彩要以青灰色为主,屋顶形式为平屋顶;商业建筑高度控制在5.0米以下,建筑色彩要以青灰色为主,屋顶为平屋顶结合坡屋顶形式。
在协调发展区新建建筑时,要与整体的历史传统风貌相协调。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屋顶形式为平屋顶;商业建筑高度控制在7.5米以下,屋顶为平屋顶或坡屋顶形式。建筑色彩以灰色、土色、白色为主,严禁选用红色、黄色。
三、保护区建筑高度控制分区
核心保护区:建筑及构筑物高度必须小于4.5米。
风貌控制区:建筑及构筑屋高度必须小于5.0米。
协调发展区:建筑及构筑屋高度必须小于7.5米。
四、保护区用地布局的规划与调整
控制保护区内的建设用地的总量,原则上不在现状的基础上过多增加建设用地,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量必须控制在58.19公顷。
具体规划调整布局如下:
(1)规划建设环村路,将村民生产生活出行与遗址区内的游览路线分开。
(2)调整纪念馆和陈列厅的位置,在保护区南侧入口南大街东侧规划一处文体科技用地,集中布置纪念馆和陈列厅,并结合纪念馆和陈列厅规划布置一处大型停车用地。
(3)调整三类工业用地为永久农田,保护遗址区西侧农田不受建设用地侵占,保护、恢复遗址区的历史环境氛围。
(4)调整现状商业用地布局,保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十字街处的传统商业店铺,形成一处传统商业中心,保留供销社商业用地,结合旅游调整为旅游商贸中心,保留沿张望公路南侧的商业带,形成现代商业中心;调整北大街北段的商业用地为居住用地,恢复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貌。
(5)原有的文体科技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结合旅游商贸中心、纪念馆和陈列厅,在沿九龙河南侧地带规划为公共绿地,可以形成旅游的休闲中心。
(6)恢复现存的西侧部分护村壕,使保护区的展示系统更完整;保护区西部的消极空间规划为公共绿地,保留保护区东部两片闲置地,使保护区的历史风貌更完整。
五、建筑保护整治规划
保护整治模式,从做法上分为四类:保存、修复、更改、更新。将现有建筑分为居住、商业及宗教建筑,从门口、山墙、屋顶等建筑要素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给出更新引导。
保存建筑:主要针对于省文物部门批注的文物建筑及传统风貌,共计132处,应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础上进行修缮保养,保存为青灰色墙面、平屋顶的传统建筑。
修复建筑:主要针对于建筑立面已经破损建筑,,应在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整修,主要做法是选用青色砖局部进行修复。
更改建筑:主要针对于与整体历史风貌不协调的新式建筑,建筑本身为红砖建造,
在保护整治时重点在高度及色彩方面进行整修,以一层、青灰色平房为整治目标。对于不协调的建筑色彩,具体做法可粉刷青灰色高级涂料。在核心保护区和风貌控制区,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在协调发展区,建筑高度控制在7.5米以下。
更新建筑:主要针对于在核心保护区内现有的与整体历史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对其进行拆除,并恢复建造三、四十年代及以前的建筑,建筑墙体材料选用青灰色砖;木质门窗,颜色为黑色;
建筑高度控制在4.5米以下;屋顶形式为平屋顶。形成协调的建筑环境空间。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