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7:31 字数作文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字数作文

篇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七律·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解读

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盼望着青衫上酒渍斑斑的你,乘一叶扁舟,从暮霭沉沉的烟波中驶来,轻诉千种风情。

那晓风残月依旧醉着,你可曾记得执手相看的泪眼,离别里是谁与你浅吟低唱么?

早知道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吟唱你的词,可不曾想到,自从你把士大夫的精雕细刻变成了一种流行之后,你笔下的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竟成为铭刻古今的爱情誓言。

赏析

《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本词白描手法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即精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

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以花从为喻)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极其巧妙,含意丰富,是少有之佳作. 写到这个境界真的不容易。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篇二:不待扬鞭自奋蹄等诗句的意思

一、“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作者和意思

该诗句出自当代大诗人臧克家的咏牛诗作——《老黄牛》,全诗如下: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意思是胸中有志向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压力,会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这是诗人年逾古稀时挥笔写下了的诗,他借助于不辞辛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老黄牛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和他要在自已有生之年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的决心。

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作者和意思

该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名作——《无题》,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三、“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作者和意思。

该诗句出自新中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的名作——《青松》,全诗如下: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中的“大雪”比喻困难和逆境,“压”比喻压抑和困难的难度很大,“青松”比喻有高洁、正直品性的人,“挺”比喻勇敢地抗争。作者认为逆境是对英雄的磨练,是对品性的锻造,在作者看来,逆境方见英雄本色,一切崇高和壮美无不在斗争中诞生。

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作者和意思。

该诗句出自元代画梅名家王冕在其《墨梅图》上的题诗,全诗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表明了他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他自己的抱负。

(孙笑云 收集整理)

篇三:八下期末古诗复习练习含答案

四、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简析:

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

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回想二十多年来两度遭贬,一直在远离京城的荒僻之地为

官,心中感慨万端。

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指晋人向秀所作《思旧赋》。诗

人在外地二十多年,如今召回京城,许多旧友已经去世,只能徒然的吟诵“闻笛赋”表示怀

念而已。“烂柯人”指传说中的人物王质。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

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

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

豁达豪迈的胸襟。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

谢(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后人常引用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

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

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简析:

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

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本诗从描写的内

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首联:写暮春时自己与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

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的意思不同。“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

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即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方”“始”,

都是“才”的意思。春蚕直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的才停止流烛泪。这里的“丝”

与思念的“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爱情带有浓郁的

悲剧色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

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故诗人转写对方即从

晓妆对镜落笔。“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一个“改”字,见出别离之

久,相思之苦。当诗人夜晚独对荧荧烛泪之时,所爱的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踯躅苦吟吧?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处境和感受,可谓一往深情。诗人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

一样因相思而痛苦。

尾联: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将对方住处比做“蓬山”,含有可望不

可即之意。为什么见面这般难?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连打探—下她的音讯也不容

易,只有请神话传说中的青鸟帮忙了。“青鸟殷勤为探看”,只是诗人苦苦相思时的一种愿望

而已。“为探看”即为我探探看,口气中充满期待之意。

【例题精选】

3、读下面的诗,完成1—6题。(原诗略)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

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

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

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

答案:1、C 2、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

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暗示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4、(画面应紧

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

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

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

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

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评分标准:两点

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5、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5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默写颈联并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

___,_____ ____。”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

(3)概括诗人在荒僻偏远地区二十余年贬谪生活句子是:_____ _____,___ ____ __。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思)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简述诗中作者心情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1、抒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含蓄表达内心的不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4、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5、前两联忧伤低沉,后两联达观积极。

6、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1—5题。

①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7(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答案: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8、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 ”,属双关语,暗指 。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答案:1、思 对情人的思念 2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9、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作者是唐代李商隐。 (2)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3)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C )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5)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 思方尽 ,“泪始干”隐喻 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0、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2、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链接中考】

3、(2007梧州市)古诗文阅读。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 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

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3分)

答案:1.(2分)D 2.(3分)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1分)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七、专题:叶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红绿映衬,娇艳动人,表现海棠花美丽的诗句:_____ _____,____ _____。

答案:1、赞美海棠花品位之高,寄语儿女学习海棠品质,坚守自己的节操。2、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题红叶》(唐)宣宗宫人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1、表达了宫女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人常用“红叶题诗”喻男女奇缘。2、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

3、《山中》(初唐)王勃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直接抒发孑然一身,客游他乡,思归不得,内心无比痛苦的诗句______ ____, ____ ______。

答案:1、采用了融情于景的方法,通过深秋时节特有的“高风晚、黄叶飞”,来烘托表现自己浓郁的羁旅乡愁。2、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4、《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诗家”与“看花人”的欣赏趣味有什么不同?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中哪些词表现早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2、“诗家”喜欢的是早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明丽清新,“看花人”喜欢的是仲春“花似锦”的繁华喧闹。对比突出了“诗家”对早春的喜爱之情。3、新春、才、半

八、《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s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简析:

篇四: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新解

吴彩云

内容提要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多层次、多视角写相思,抒写出了刻骨铭心的情思,肝肠寸断的离别,至死不渝的忠贞,生死相许的依托,热烈执着的追求,细致入微的体贴,无私地给与和奉献,以及对真爱永恒的体验与歌颂。

关键词 李商隐 真爱 境界 层次 李商隐是写爱情诗的圣手、大家,而组成他爱情诗主体的则是他的妻王氏与他的爱情、婚姻及其此后孤寂生活的体验与感触的真实反映。其脍炙人口的《锦瑟》、《正月崇让宅》及《李夫人三首》、《西亭》、《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爱情名篇,就都是最好的说明。 一个诗人或作家,他在作品中所写的爱情美或不美、境界高或者低,取决于他的精神情操、审美判断的“基本理念”。纵观李商隐的一生,特别是他的爱情婚姻的真实历史,我们会惊人地发现诗人的“基本理念”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非常严肃、认真,非常纯洁、崇高。他的“私生活是相当严肃的,对女性的态度也是十分尊重的,他婚后和妻子王氏的感情也非常融洽、真挚。”[1](P90)我认为杨柳先生在《李

商隐评传》中对李商隐的这些有关问题所做的考证和结论,是可靠的。尤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有两点:一、李商隐敢于在他的诗歌中批评、指斥唐明皇在马嵬坡兵变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杨贵妃爱情誓言的背叛;二、四十岁上爱妻王氏去世后他决不续弦,婉言拒绝别人所赐之女,宁可孤独,对王氏“一往情深”。[l](P90)这两点更足以证明他在爱情婚姻上的严肃、认真、纯洁、崇高到什么程度。李商隐爱情诗的基本构成正是他这种“基本理念”的形象反映。这首“无题”不仅写出了真正爱情的最高境界,而且层次清晰,内涵丰富,深刻动人。

全诗四联,每联都有自己在全诗中的层次定位,“联内”又有自己的小层次;他们共同组成了全诗表现真爱的感人境界。

首联,两句十四个字就写出了一个比一个更深刻的三个层次的“难”。第一句写出了两个“难”:其一是“相见时难”;其二是“别亦难”。第三个“难”就是第二句中隐含的“难”,即更何况“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时候分别那就更难。“相见时难”这里有路途遥远、行走艰难,官位低小、经济贫困等原因。李商隐生在唐代牛、李两党斗争的夹缝当中,人微言轻,惟有受气的份,那里还会升迁?更不可能挈爱同行,所以“相见时难”就成了现实主义的写实。“别亦难”是用了传统的“反常合道”[1]手法反了古代俗语[2]之常,但它“合道”,合他李商隐此时此刻表达真挚爱情之道。因为这里的“相见”是指李商隐和他所爱之人(妻子)相见,相爱的两个人难得一见,然而,一旦相见,就爱得更深,所以分别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别亦难”三字的反常合道之用非常巧妙,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真切热烈而又深挚的感情,由此,这一句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你我相见的时候很困难,离别的痛苦更让人心酸。这都因为是真爱的必然所导致的,所以就爱得越来越深。

“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即春风无力。第一,这里可以解释成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东风”比作人,当然也就有有力与无力之说了;第二,“春风”有早春和晚春的

区别,早春二月之风那是有力的,但三月之后的晚春之风就不行了,是无力的。因为夏夭很快就来了,那就必会导致百花凋残。这是个用自然真境的描写来抒发真情的好句子,又突出了难舍难分之“难”。因为见落花而伤感,乃人之常情,更何况是正在热恋中的一对情人。

这一联的两句诗写了三个层次的“难”串起了一个“愁”字,从真爱的内容来说是一层比一层深刻、丰富、动人的层次。它们组成了真爱的双方爱得深、爱得真、爱得忠贞不二的真挚境界。从艺术构思来讲,它是以真爱为中心、以时间为贯穿线的辐射,构成了全诗结构骨架的基础;从艺术表现来看,是现实主义的一波三折,而波波折折所组成的却是由表及里地对真爱做出的自然而深入的开掘。第一联的如此情思和情思表达的构成,就为全诗定下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基调。

第二联把已经非常深刻、美好的真爱境界,又进一步深化、美化、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更震撼人心的境界。“春蚕到死丝方尽”,化用《乐府诗集·西曲歌·作蚕丝》中“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而来。这句话有两个层次的意思,一是春蚕把所有的丝吐出来,无私地奉献给人类。另一方面,以蚕丝象征情丝、相思,比喻李商隐和他所爱的人之间心心相印的相互给与、相互奉献的感情。“春蚕到死丝方尽”,即春蚕把所有的丝吐完了,才死去,爱情才消失,才结束。也即他们的情思、爱情是与生命同在的:生命在,情思、真爱就在;真爱不在之时那就是生命结束之时。诗人的爱情理念,在《马嵬二首》中,特别是其二中,以寓含对玄宗的尖刻讽刺得以曲折却又鲜明地表达。“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前句正如白居易《长恨歌》所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娥眉马前死”;后句中的“笑”是羡慕之意,“当时七夕”,指玄宗与杨贵妃热恋中仰慕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而在天宝十年七夕在长生殿海誓山盟。这两句连到一块则形成了绝妙的讽刺。讽刺的重点在于玄宗对爱情并非始终如一,而是背叛了誓言。晚唐诗人李商隐竟敢如此大胆地批判盛唐时期的皇帝对爱情的背叛,这除了他不怕掉脑袋的勇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

因,那就是他的爱情理念:爱情应该始终如一地、坚贞不渝地,否则动摇背叛,都是可耻的。

“蜡炬”句就层次来说,与前句相比又换了一个角度,是又一个视角上的层次,而它本身又有自己蜡芯、蜡油的构成层次。一根蜡烛,点燃中间的那条线,燃烧起来有一团火焰的部分就是蜡炬,那团火焰就象征着只有一颗心。李商隐对真爱有亲身的深切体验;没有真爱的体验,是不可能写出真爱情感、真爱之诗的。他对他所爱的人是那么的执著、专一,忠贞不渝,直到油脂都全部点燃完了,蜡炬化成了灰尘,爱情才能终止。

这一联,李商隐把真爱升华到与生命同在的高度,这是本诗的最高、最美的境,最为感人之所在,也是它生命力久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诗人写到这里,已经达到了高潮。这高潮的组成,在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上都是精粹的:“春蚕”“蜡烛”的比喻视角,“春蚕”的春时,“丝尽”的死时,“蜡泪”流时和流完的“干”时,这些时间意象所组成的是生命的理念,而且是与真爱同时存在的生命理念。这就把本诗的思想感情一下子升华到了高潮、顶峰,抒情主人公把自己和他的所爱之间的情感提升到了一生相爱,一生相恋,生死相许,生死相依,忠贞不渝的崇高境界。视角的变换和时间的流变所组成的丰富层次,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使此联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生活中的爱,不一定是完美的,也很难达到至善至美,但生活中的不完美,限制不住心灵的完美,限制不了完美的真爱的产生,更限制不了完美艺术的产生。此诗、此句,正可以说明。试问,古今中外的诗人、爱情诗诗人,有谁用如此精炼、恰切的两句十四个字,就把人间的真爱写到了如此美妙动人的境界?可以说,没有。单是这一点,就可以说李商隐是世界爱情诗创作的长河中,当之无愧的大家。

律诗只写到第二联的时候,就写到了高峰、顶峰,照常理来说,再写下去就不好办了,不会再吸引人了。因为全诗就是写的真爱的主题,而这一主题,早已在第一联里,即“相见时难别亦难”句中就露出了端倪,而在这第二联中又进一

步在高潮里突现了出来。主题、高潮突现之后,不仅作者写下去困难,再难下笔,再难吸引人,读者再看下去也常常会感到“一览无遗”。所以古诗有一条“此路难通”的“戒律”。也的确“戒”住了古往今来的许多诗人、作家。但李商隐是非同凡响的大诗人,他在这里破了这条“戒律”,不仅依然写了下去,而且取得了成功。

第三联,诗人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和设身处地地、并加用浪漫主义的丰富联想,在跨越时空的境遇里扑捉人我双方相互思念的两情意象,写出了显示两人之间相思的细致、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情态和层次。从而进一步表现出爱情的真挚、美好、崇高。这就必然使这真爱的境界进一步深化、丰富、升华了。

“晓镜但愁云鬓改”中的“晓镜”,是诗人想象中的爱人早晨照镜子。自己两鬓的黑发已变白发,因而非常发愁。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去写悬想对方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她也和自己一样,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就用吟诗来表达思念、来求取心中苦闷的摆脱。吟诵得时间长了,夜深了,天气应该更寒冷了,你“应觉”得寒冷,然而,你却不知道寒冷。很显然,这是诗人相思的真情,也是想象中爱人对自己的思念、体贴和关切的想象。有了这双层互动的情思,所以才写出了这样非常动人的诗句。诗人晚上睡不着觉,已经够痛苦了,而他还担心爱人入夜难眠,陷入无限的相思之中,所以又表示怜惜之情和希望她多多保重之意。如此写来更觉得深情款款。

这一联写诗人(或说抒情主人公)与所爱之间在相互思念、体贴、关怀之中的两心眷眷,两情依依的深情。诗人对爱人体贴入微,惟此才是真爱。虽然你我相处在天各一方,相见很困难,两颗心能够互相体贴、理解、关照,就是最大的满足与快乐。这样,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便脱俗而出。诗人真是一个深有真爱体验、真正懂得真爱的人。他把所爱放在与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上,赋予所爱双方独立、美好的人格,赋予人我美好的情操、情趣和感情,因而也就使本诗更呈现出动人的感情美,缠绵美,真挚美,细腻美以

篇五: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已亥杂诗(龚自珍)

一.默写这首诗:

二.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3.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___离别京城的忧伤,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_乐于奉献的情怀。 6.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 请你说说对三、四句的理解。_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的心态。

b) 从三、四句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7.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__志愿或志向(每空只填一个词语)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 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9.这首诗前两句中的“”这一词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10.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11.这首诗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时的无限愁思,而后两句却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寄托了诗人为培育人才以及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献身的情怀。

12.这首诗用“浩荡”来形容用“白日斜”来渲染____气氛。

过零丁洋(文天祥)

默写这首诗:

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作用是什么?

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3、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4、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举例阐释尾联含义: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无题(李商隐) 默写这首诗: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 思念 。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