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日本人轰炸宜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25:20 体裁作文
日本人轰炸宜昌体裁作文

篇一:宜昌抗战大事(1)

宜昌抗战大事(一)

宜昌大轰炸

宜昌沦陷前,从1938年初至1940年6月,日军对宜昌城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形成三次高潮。

1938年1月至6月的第一次轰炸高潮,日机炸毁国民党军队停在铁路坝的飞机6架,炸死炸伤修飞机场地的民工200余人。还投下大批硫磺弹除将大公路和四道巷子完全烧毁外,焚掉邻近江边的几十条船,200余人同时丧命。

1939年1月至5月的第二次轰炸高潮,环城东路至新街,献福路至北正街一带的民房全被炸毁,大北门、东正街、璞宝街一带、二架牌坊、学院街、环城南路、通惠路、中山路等大片房屋被炸毁,死伤市民无数。这阶段日机轰炸宜昌达13次之多。

1940年6月的第三次轰炸高潮,市区的二架牌坊、教军场及郊区的杨岔路等10余处街道及建筑物横遭摧毁。据统计,抗战以来,日机空袭宜昌达95次,投弹2031枚,炸死居民1863人,炸伤居民1967人,损毁房屋2870栋。宜昌城市和民众遭到空前的浩劫。

篇二:宜昌大撤退

前几年,中央台推出了一部系列片,《难童》。在抗战期间有千千万万的中国儿童父母双亡,沦为战争孤儿,生死未卜。后来在邓颖超同志的推动下,宋美龄在全国组织了一个保育会,负责把华北、东北、华东各地的难童汇总起来,集中送往当时的大后方四川等地。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6个月大,而且千里迢迢护送他们的,绝大部分是手无寸铁的年轻女教师。 下面看到的画面就是在1938年10月武汉沦陷之前,有上万名难童从武汉紧急撤往湖北宜昌地带,再从宜昌乘坐卢作孚先生民生公司的小船进入大后方。这段视频反映的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湖北宜昌大撤退。

下面大家用十分钟的时间落阅读课件中的文章。大家在读的时候把里面关键内容画出来,关注两大问题。

第一,大撤退当时面临哪些重大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卢作孚先生是以何种方略一直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大家读完文章感受如何?震撼。报纸在7年前发表的这篇文章,一举震撼全国,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是第一次听说,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以及在70年前战火纷飞中能完成如此地壮举。

这是日本轰炸机轰炸中国战事首都重庆的悲惨一幕;这是当时重庆大轰炸的社会惨象;这是日本飞机轰炸了上海火车站之后的悲惨一幕。

1938年秋冬季节,由于国民政府及军队节节败退,这座毫不起眼的城市成了举国关注的焦点,这就是抗战期间的湖北宜昌。而这座楼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中枢中的中枢,这是民生宜昌分公司的总部,大撤退就是在二楼指挥完成的。当时楼下重兵把手,戒备森严,楼上通宵达旦,一刻不停,指挥上千艘船穿梭往返,日夜不息。在大撤退的高峰时段上百艘稍具规模的船,卢作孚先生能清楚地说出每一艘船当时所在的位置和正在承担的运作任务。由于极度辛劳,他的脉搏曾经一度停跳。

这都是当年紧急抢运的实景照片,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这张照片是民生主力轮在日本飞机轰炸下沉落的瞬间。

我们为什么要在公共管理课的最后,来探讨由民生这家民营企业承担的宜昌大撤退呢?这次事件是一次公共管理事件,还是一次普遍的商业管理、企业管理事件呢?为什么说是公共管理事件?有几大原因。分别是任务、身份和定价。

3、任务

它运送的是普通的物资和普遍的旅客吗?

物资是当时仅存的战略物资,军工设备。这些物资能不能安全脱离交战区,并送往后方,并在后方恢复生产,直接影响未来的对日作战。

运送的旅客是分为三类,身份都极为特殊。

(1) 难民。包括1万余民难童。

(2) 军人。前线的大批伤病员要火速撤往后方紧急救治,同时后方还有大批军人要坐船,他们是出川抗日的铁血川军。当时四川省主席刘祥将军一次率先30万川军健儿奔赴上海地区参加淞沪会战。由于敌我装备悬殊,川军将士伤亡极为惨重。淞沪会战战斗最惨烈的时候,一天打掉将近一个师,最终活着回到故乡的川军不到3万人。

这张照片是一位川军战士,在阵亡之时只有十几岁,而且是穿着草鞋从四川一直走到东部前线,并长眠与此。

同为军人,前线伤兵的行走路线和后方川军的出征路线方向正好相反,属于交叉运送,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民生运送的难度和代价。

特殊的物资和特殊的人员决定了宜昌大撤退是一次关系到抗战进程和前景的战略性撤退。从任务来看,宜昌大撤退是一次特殊紧急的战事任务。

4、身份

卢作孚先生作为总指挥,当时也有官方身份。1938年元旦被任命为交通次长,就是副部长。当时长江水面的所有民用船只归他一个人调度。他是以官员和企业家的双重身份来完成这次壮举的。

中央台宝贵的资料片里面有一个细节,滞留宜昌的难童,人数达到顶峰,超过1万人的时候,水位还剩最后的20天。这时候卢作孚先生利用他副部长的权威对过往的船只发布一道强制命令,不得违反。一道什么命令?每艘船离开宜昌必须带走50名孤儿,否则不许在宜昌和重庆靠岸。他用这种铁腕手段把15000个孩子送往安全地带,获得生命。这是何等的精神。

5、价格

民生作为一家企业,而且是民营企业在大撤退中采取的定价符合一般的商业常理吗?当时宜昌已经发生武装押运军官持枪要船的情况,可见运力之短缺,供求矛盾之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卢作孚先生原本可以就地把票价提高5—10倍,一样有难民会倾其所有,砸锅卖铁换得船票,提前逃命。在大撤退中船票就是生命,买不到票,离不开宜昌,等日军赶到大家就得死。民生公司完全可以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但它们采取的定价是全面降价,难童免费,公教人员半价,货物只收平时的1/10,1/10的价格绝对是赔本的价格。如果不是降到这么低,有多批的军工设备和器材就会因为当时兵火连天、军费极度匮乏,而不能及时运走,最终将落入敌手。这种反常的定价意味着民生上下根本不把大撤退当成一单生意去做,而把它当成为民族承担的一项光荣的任务去完成。

这三大因素凸显了宜昌大撤退公共管理历史壮举的特性,它是由爱国实业家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完成的一次公共管理历史使命。

6、大撤退的目标

对于如此重大积极的事件,如果当时目标定错,决策失误,结局将不堪设想。 大撤退当时最佳目标是什么?最坏的结局又可能是什么?最佳目标是全部送达,就是把滞留异常的所有人员一个不少地全部送往各自的目的地,主要是1000公里之外的重庆。这个目标我们用三圈理论来衡量一下。全部送达目的地有没有公共价值?绝对有。政府和民众支持吗?支持。有能力完成吗?根本不可能,因为时间、水位、运力、装卸能力,湖北宜昌五大条件都极其不利。最佳目标实际上是空想。

最坏的可能又是什么?也全军覆没,也就是在40天的水位期内没能从宜昌运走多少物资人员,这时候长江断流,已经无法行船,物资、人员绝大部分都陷落宜昌,最终被日军一举拿下。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是满盘皆输的最悲惨的结局,也是我们要竭力避免的命运。

最近目标要竭力争取,最坏的可能竭力避免。在这两大极端之间中间还存在一个现实的目标呢?中间有没有次选择、折中方案?最现实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全部运走。运走不等于送达,运走意味着在40天之内确保物资人员离开宜昌。为什么说离开宜昌就是胜利呢?它只要把物资送出宜昌马上可以分散处理,化整为零,避免被敌军一举拿下,尽可能往上游推。离开宜昌不久,进入长江三峡的崇山峻岭,只要把物资往中途的深山穷林里一分散藏匿,日军到哪儿去找,只有躲过了宜昌的灭顶之灾,上游还有水位和时间,可以从中途的临时存放地点继续向目的地分阶段转运。所以要在40天之内首先要清空宜昌,全部运走。 要想实现这个最现实的目标,就面临一个生死抉择。把物资人员送的远还是要送快?要舍远而取快。大撤退自始至终都是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加快流转速度,以尽快撤离宜昌。就使得这段历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巅峰之作。

我们最后来缅怀这段历史绝非是讲个故事,而是从中汲取它的管理智慧和精神,并能够应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人的创造力、爆发力和潜力一般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被最充分地激发出来。

在这三大目标之中,民生公司最终完成的是哪个目标?

40天之后宜昌已经是一座空城,又过了20天,日军占领宜昌,结果发现空空如也,一无所获。虽然民生难以完成40天之内送达目的地的最佳目标,但他们成功地避免了最坏的可能,保全了民族的命脉。仅此一点,就已经是丰功伟绩。

7、大撤退的条件

我们研究一下他们如何在40天之内完全清空宜昌,完成全部脱险的最现实目标。时间目标可用的资源怎么样呢?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宜昌大撤退天时吗?地利吗?人和吗?

(1)

天时?水位总共40天,难童过万人的时候只剩下20天,水位40天,物资,按当时的运力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运完。时间缺口高达9—10倍之多。天不时。

(2)地利?地利主要指地理条件,包括天空、水路和宜昌这块陆地。天空敌机的疯狂轰炸,而且由于木船居多,轰炸之后是火烧联营。这1000公里的水路是否一帆风顺呢?恰恰相反,水运有可能遇到的困境基本上全赶上了。利于行船的水位不断降低,越往后越无法行船,水位降低以后江面会收缩变窄。这两个条件所限,使得只有小船才能渡过浅水区,到达目的地。小船还必须具备第二个条件,大马力。为什么还要大马力?因为去的全程都是逆水行走。

如果把民生公司所有船只按马力大中小和运力大中小进行组合,中间这9种组合实际上只有一种大马力、小船能够承担运送任务。但这种船数量很少。为什么少?因为这种组合违反常规,小船一般只有小马力。而且运力极其有限。这就使得大撤退进一步雪上加霜。这个矛盾被卢作孚先生以分段接力运送的方式成功破解。

除了水深、江宽、逆水三种困境之外,大撤退的必经之路长江三峡遍布急流险滩和暗礁,一不小心就是有去无回。所以这条水路是四重困境并存,可谓是杀机四伏。

(3) 人和?宜昌的社会秩序极度混乱。这样复杂的工业装卸显然缺乏良好的外部支持和环境。

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大撤退最终竟然能够顺利完成,应该说卢作孚先先过人的管理智慧和杰出的管理才干,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历史是有由人民创造的,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人物在关键时期可以改写历史。而且机会是属于有准备的人,大撤退的全套运送方案是在一夜之间想出来的。1938年10月3号白天临危授命,紧急飞抵宜昌坐镇指挥,下了飞机之后直奔码头进行紧急调研,以掌握当时的最新情况。当天晚上卢作孚先生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反复进行沙盘推演,第二天早上8点他就在公司早会上对全体运送单位代表和全体民生员工代表宣读整套运送方案。他一共提出了7条克敌制胜之道,最后又做了一个简短的动员。

最后他说:我们一定要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我们一定要在40天之内完成大撤退,我们也一定能够在40天之内完成大撤退。此话一出,在场的民生公司员工激动的泪流满面,欢声如雷。

8、卢作孚先生如何设法突破这些瓶颈?

(1) 清理工作面

这时候卢作孚先生果断下令,终止一切交涉请客,马上办理运送,完全切断民生公司与外部的人际往来,仅保留必要的工作往来。

为什么要在人际关系做的这么绝,有必要吗?节省时间精力。这时候加急与他应酬的部门和人员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要船、要票。他好不容易设计出一套环环相扣、复杂无比,勉强可以完成的大撤退方案,而这时候所有的交涉应酬请客走后门都直接破坏了方案的执行,使得大撤退将最终全军覆没。因此为了大局,他首先对外绝缘。由此可见他刚烈

的性格。

(2)分清主次

他排除外部干扰之后,然后把宜昌堆积如山的货物,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区别,从而把必须送往重庆的物资压缩到最合理、最必要的程度,以全面减轻民生的运送负担。 “各个交运物资的单位,必须按照分配的吨位,将自己的设备器材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器材,配合成套,首先启运;其余不重要的,交由木船运输,或者等待40天后,另外安排计划运输;实在来不及运走的,甚至准备抛弃。至于什么单位的器材由什么轮船运输,则全部由我的父亲亲自分配。”——《我的父亲卢作孚》

卢作孚先生是如何区别轻重缓急?对我们的工作决策有何启迪?控制什么环节,没有控制什么环节,为什么?

9、如何弥补运力的严重欠缺?

危机时刻快刀斩乱麻才能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在大撤退中民生公司面临的最大主要矛盾是什么?运力船力的极度缺乏。因此他们自始至终都在竭力突破运力的瓶颈。他们主要采用了两种做法。一个是增加运力,一个是盘活调度已有运力。双管齐下法。

(1) 整合外部资源,增加运力。

征用民间木船800艘,自造木船1200艘以上。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木船在大撤退中作用重要吗?木船和民生公司的主力轮铁船相比,木船有什么优点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木船两大优点:轻薄短小、机动灵活。就意味着木船可以少受甚至不受水深和江宽的双重局限,所有水域基本上都可以畅通无阻。如果把大撤退整个的运送体系分作干线和支线,木船是支线,有力地支援了主力轮的干线运输。这两种船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木船的数量极大,超过1200艘。为什么这个优点很重要呢?因为宜昌物资当时堆积如山,而民生公司采取的破解之道,恰恰是蚂蚁搬山,化整为零。

(2)四管齐下,盘活存量,释放原有运力,并发挥到极致。

第一,船上二等舱的卧铺改成座位。这种改造增加客运能力整整一倍。这是典型的向管理要效率和效益。

第二,船从上游回来的回程,直接把部队送往前线。一去一回都直接服务于抗战大业。

第三,充分利用夜晚时间。每艘船只要做两类工作,装卸航行再装卸再航行再装卸再航行,这是一个典型的串行工作流程。流程分为串行和并行。串行流程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前面环节结束,后面环节才能启动,因此一步慢会导致步步慢。既然晚上不能航行,就利用夜晚时间完成装卸工作,以确保天明可以满载启航。由此就把40个白天的黄金航运时间用到极致。

要在夜晚完成这个复杂无比、环环相扣的装卸,就对民生船队的装卸能力提出了至高无上的要求。民生公司又采取何种举措一举突破装卸能力的瓶颈呢?

临时雇工3000人,增设了大量的码头和转运站。通过加速装卸环的运转来使得每条船的串行过程能以最高的速度运作。

第四、三段接力运送。全段运法是一艘船从头到尾,中间不换船也不中断。 全段运法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是环节较少,时间较短,速度较快,物资在程中的损耗也比较少。优点是双向,一步到位。

缺点是什么?为什么传统运法不能直接应用到宜昌大撤退,而比较加以整体改造?

什么船有能力参加全段运送?从宜昌到重庆总体趋势水段不断降低,全段往返

的前提是到水最浅的地方尚能自由返航,只有大马力小船能到。

全段往返的周期长达6天。4天逆流而上,2天顺流而下。水位总共还有40天,这些船拼死拼活,最多每条船能运走不超过7船,而且是小船。由此可见这种传统运法使得民生从宜昌往外移送的进程和效率低。

这两大缺点全面抵消了它一步到位的优点,使得传统运法在大撤退这种危机的时间中是致命运法。

如果当时按老办法操作估计两1/10的任务都完成不了,最终难局难逃全军覆没。然而最为可贵的是,卢作孚先生在大撤退开始之前就准确地预见到这种悲惨的结局。他创造性地把1000公里的航程按照水深等自然条件切成三段,每艘船都不必全段往返。根据船自身的马力和吃水情况,在三段之间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一段,而且只在本段内循环运送。三段之间用完全不同的船来回接力。

篇三: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五)

宜昌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训练(五)

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 周攀 向华美 龙信和

考试时间:2015年1月15日7:55—10:25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i -28 S -32 Cr – 52 Fe -56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蓝藻细胞的①②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③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B. 植物细胞④过程的进行与⑤~⑩过程密切相关,与②过程无关

C. 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生理过程是②

D. 图中②过程O2的释放量小于⑩过程O2的吸收量,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减少

2.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3.在生产生活中广泛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及时为板结的土壤松土透气能保证根细胞的正常呼吸

B. 慢跑促进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使细胞产生较多能量

C. 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D. 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可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

4.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叙述不正确的是

5.右图为桑叶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减少的日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Ⅰ、

Ⅱ、Ⅲ分别为降雨后第2、8、15天测得的数据。若光照强度的日变化

相同,则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在水分充足时桑叶没有出现“午休”现象

B.曲线Ⅱ双峰形成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有关

C.导致曲线Ⅲ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D.适时进行灌溉可以缓解桑叶“午休”程度

6.甲、乙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膜内外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造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递

+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和ClO2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反应原理相同

B. “地沟油”不可食用,但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

C. 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 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8.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的常见氧化物可通过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来分离

B. W、Q两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Q>W

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W>X>Y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可用Y单质做的容器盛装

9.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溴苯中混有的苯

B.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C.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先加溴水再过滤

D.用饱和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10.与氢气完全加成后,不可能生成2,2,3-三甲基戊烷的烃是

A.(CH3)3CC(CH3)=CHCH3 B.CH2=C(CH2CH3)C(CH3)3

C.CH≡CCH(CH3)C(CH3)3 D.(CH3)3 C—CH=CH2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pH均为a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为b和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c>b

B.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①醋酸、②盐酸、③醋酸钠溶液,水的电离程度:③>①>②

C.常温下,将pH=3的硫酸和pH=11的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

D.相同浓度的①NH4Cl溶液、②(NH4)2SO4溶液、③NH4CO3溶液,pH大小:③>①>②

12.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2+2+ B.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24、Ca、Mg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

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C.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2·6H2O要在HCl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2

D.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13.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

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

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Na+从b极区移向a极区

B.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 mol

C.电极a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D.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赤崎勇、大野浩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在发明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光即蓝色发光二极管(LED)方面的贡献,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 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B. 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C.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和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D. 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15. 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B.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0,感应电动势一定为0

C.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16.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在竖直向上的恒力作用下上升,在某一高度撤去恒力。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上升过程中,物体机械能随时间变化关系是

日本人轰炸宜昌

A

B C D

17.让一股一价氢离子、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的混合物(不计粒子间相互作用)经过同一加速电场由静止开始加速,然后在同一偏转电场偏转后

A.三者仍为一股

B.一价氢离子和一价氦离子为一股,二价氦离子为另一股

C.一价氦离子和二价氦离子为一股,一价氢离子为另一股

D.一价氢离子和二价氦离子为一股,一价氦离子为另一股

18. 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GMT2GMT2?4?2R3 D. GMT2?4?2R3 GMT2A. B. C.GMT2?4?2R3GMT2GMT2?4?2R3GMT2

19.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进入相互正交的匀强电场E和匀强磁场B中,从P点离开该区域,此时侧向位移为s,则

A.粒子在P点所受的磁场力可能比电场力大

B.粒子在P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C.粒子在P点的速率为

D.粒子在P点的动能为

20.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铁芯上有两个线圈A和B,线圈

A跟电源相连,线圈B两端连在一起,构成一个闭合电路。K为弹簧,连接

衔铁D.C是触头,连接工作电路(图中未画出),开始时开关S是闭合的。

下列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在断开开关S的时候,弹簧K并不会立刻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离开,而

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执行这个动作

B.在断开开关S的时候,弹簧K立刻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离开

C.如果线圈B不闭合,在断开开关S的时候,弹簧K不会立刻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离开,而是过一段时间后才执行这个动作

D.如果线圈B不闭合,在断开开关S的时候,弹簧K立刻将衔铁D拉起使触头C离开

21.如右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

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 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P与定

滑轮间的绳水平,t

=

t

0时刻P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

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篇四:中国为轰炸东京付出多大代价

中国为轰炸东京付出多大代价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一再失利。为振奋军民士气,美国决定进行一次针对日本土的军事行动。1942年4月18日, 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发动了对东京的空袭。

16架B—25中有3架飞往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给日本人以“大规模空袭”的假象;剩下的飞机则直奔东京。每架飞机上带有4枚500磅炸弹、1枚燃烧弹和3枚高爆炸弹,他们在大约一小时的时间里,投下了全部炸弹。

杜立特后来回忆,“当我们进入日本上空时,听到日本无线电台正在用英语广播日本人生活的乐趣,以及他们如何毫无轰炸的恐惧。当我们轰炸开始时,广播就突然中断了,那时我们想,东京已不再是一个安全的乐土。”另一位飞行员劳森说,“轰炸是在中午正值工人下班时开始的。当我们在东京上空飞过时,只见日本人满街乱跑,好多军事设施和工业目标在焚烧着。”

其实空袭给日本带来的实际伤害很小,仅造成约50人死亡、252人受伤,以及90栋建筑损毁。在轰炸中,美军飞机刻意避开了皇宫与民用设施,因此受损的主要是三菱重工公司、交通部变电所、军工厂、海军实验室等军用设施。

轰炸结束后,杜立特突击队按预定计划,飞往位于浙江的衢州机场。出于保密的需要,美军在空袭行动前并没有与中国方面沟通,以至当他们飞到中国沿海时,机场没能提供任何导航。在飞机燃料耗尽后,除1架迫降苏联、3架迫降中国海岸外,其余12架飞机的机组人员都在浙赣上空弃机跳伞。落在中国境内的飞行员,有5人死亡、8人被日军俘虏、62人被中国军民所救。

杜立特等被救回重庆后,即收到美国总统罗斯福、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嘉奖。杜立特突击队的所有成员都被授予总统荣誉勋章和杰出飞行十字勋章。杜立特更被连升两级,由中校升为准将。

杜立特突击队成员在“大黄蜂”号航母甲板上合影。

日军发动浙赣战役,将帮助过美军飞行员的人“全部杀光” 空袭后,日军情报部门获知,美军B—25轰炸机以往都在衢州、丽水、玉山三个简陋机场加油。为摧毁美军在华空军基地,也为报复帮助美军的中国人,日军发动了浙赣战役。1942年6月,日军出兵占领了这三个机场,在它们周围挖出很多条宽2—3米、深1.5米的壕沟。但工程师告诉日军,这种程度的破坏,只要一周就能修复。

日军遂又动用4723名工兵、34461名步兵,以及17072名苦力、39993名俘虏,对机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破坏。在衢州机场,日军挖了32000米长的壕沟,引入河水,使机场变成了烂泥塘。在丽水和玉山机场,日军分别挖了4300米、676米的壕沟后,又将全部泥土运走,以防中国回填壕沟。

更大的报复行动是针对中国平民的。当初美军飞行员为答谢中国人,赠予他们的匕首、太阳镜、手套等礼物,都成为日军追索的目标。日军对持有这些物品的中国人严刑拷打,要求他们交代飞行员的去向。曾收留过飞行员的马英琳(音译),被日军士兵用毯子包裹起来,绑在椅子上。日军给毯子泼上煤油,让马英琳的妻子用火点燃。

日军扫荡了曾有美军飞行员获救的所有地方,如“衢县敌溃退时,在城内外大肆纵火,城外民房尽成瓦砾”。衢县“士兵死亡约一万余人,民众被杀害者二万余人,被掳而失踪者三万余人,房屋被焚者十万余间。”在整个浙赣战役中,共有约25万中国人被日军杀害。

中国人为杜立特突击队的轰炸行动付出的代价如此惨重,以至陈纳德说,“在这次为时三个月的战役里,日军把战争的矛头直指中国东部的中心地带。在两百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实行?三光?政策,犁毁机场,并把所有协助杜立特轰炸机的嫌疑人统统杀掉。美国飞机所经过的村庄的全村村民,不分老小,全部杀光,房屋全被烧掉。”

即使如此,中国人也没有惧怕日军。在后来的战争中,“他们从未停止过对那些降落在日本占领区的美国飞行员进行帮助。今天仍有数百名活着的美国飞行员的生命,是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中国农民、游击队员和军人赐予的。他们冒着自己被杀,甚至自己的家族、邻居被株连的危险,把美国飞行员带到安全地带。”

杜立特突击队迫降在苏联的B—25轰炸机。

篇五: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元月)期末联考试题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5年秋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卷面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请把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

1、2013年是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这里“雏形”主要指( )

A.以考试为选拔方式 B.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C.由地方以品行推荐 D.注重门第和家世

2、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3、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

B.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

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

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

4、 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 )

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 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

C.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 D.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

5、“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

A.实行联邦制政体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C.保持两党制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6、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于( )

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7、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8、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9、从下列两幅图片可以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洪秀全( )

A.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利益 B.一直保持着农民革命本色

C.不能摆脱专制皇权体制的窠臼 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团结

10、《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1)“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 (2)“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地更瓦裂,都亦必惊。”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

A.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

B.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

C.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

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11、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个下联:“魑魑魍魍,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该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2、右图是1912年3月英国伦敦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中国人不仅剪掉了辫子,而且还戴上法国大革命时期象征自由的“自由帽”。由此漫画可知( )

A.中国民众获得了民主与自由

B.清政府被迫顺应了民主潮流

C.辛亥革命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D.中国民主革命引起了英国人的关注

13、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4、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15、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16、“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

A.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8、《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 19、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2014年12月13日被确立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日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20、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期刊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21、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

A.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B.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的“卢构桥事变”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背景下的全民族抗战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一直奉行“不抵抗政策”

22、二战中谁打败了日本?史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是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对日宣战,还是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从整体史观来看是( )

A.美国的原子弹 B.苏联的对日宣战

C.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 D.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23、“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

A.巴黎公社 B.法兰西内战 C.《共产党宣言》 D.十月革命

24、假如俄罗斯共产党要在2017年举办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庆祝活动,你认为最具有纪念意义的首选地点是( )

A.莫斯科 B.彼得格勒 C.基辅 D.斯大林格勒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25题26分,26题14分,27题12分,共52分。请把答案作答在答题卷上)

25、(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二 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材料三 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项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进步党建议,鉴于即将到来的瓜分中国的行动,日本应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而自由党则力主割占满洲和台湾。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8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理由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联系材料一、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各自态度有何不同?(4分)

(3)《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日之间取得和平局面了吗?(2分)据材料三和所学日本侵华史实,分析其原因。(8分)

26、(14分)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折射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1945年,在成都流传着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材料三: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春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2分)

(2)材料二的对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国际意义。(4分)

(3)指出材料三春联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并结合历史事实说明这幅春联的愿望是否实现?(2分)

27、(12分)读图回答问题:

(1)上述图一和图二分别显示了英德二国何种政体以及各自的法律文献是什么?(4分)

(2)依据以上图示,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分析英德二国的政体有何异同?(8分)

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教学协作体2015年秋期末联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5、(26分)

(1)出发点:李鸿章,通过有体面的议和,实现中日和平。伊藤博文,通过谈判获得侵略特权与财富。(8分)

(2)变化:材料一主要基于两国未来关系,材料二以私人感情为主。(4分)态度:李鸿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奈祈求。伊藤博文目标明确,咄咄逼人。(4分)

(3)判断:没有取得和平。(2分)原因:日本发动中日战争是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类利益团体都希望通过战争得到暴利;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点给4分)史实: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参与瓜分狂潮;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任意2点给4分)

26、(14分)

(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2分)

(2)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

(3)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2分)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2分)没有,1946年国民政府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全面内战。(2分)

27、(12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2分)德意志: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

(2)同:均为君主立宪制政体(4分)。异: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议会权力至上。(2分) 德意志,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议会的权力极小。(2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