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2:17 优秀作文
篇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剪纸与民俗
中华大地,流淌了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华夏民俗,钤记着老祖先的生生不息,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活动。
民俗是我们民族精神、道德传统以及凝聚力的载体,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民间习俗、
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朴素的思想情感、悠久的、精湛的手工技艺都融入到薄薄的
纸片上,灵巧的双手,一剪一刻一琢磨,便幻化出千姿百态的美丽图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代代传承的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
现在过新年,贴窗花仍是中国某些农村的重要民俗。因为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剪纸保留了大量古老风俗和文化。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花卉、草虫鱼兽,喜庆图、门窗花饰、灯彩花、龙船花丰富多彩,百般变化,寓意多端,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民俗的某些观念决定了剪纸的内容取向和表现形态,形成了民间剪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剪纸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祖先赋予我们的历史精神。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 一民俗艺术来自于民间,造福于民间,繁荣于民间。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日渐被大家认可、 喜欢并使用着,当一年又一年的隆重节日开始时,它为我们增添更多的节日气氛和浓郁的喜气,美丽的剪纸在节日里闪亮起来。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苍茫几千年,与民间习俗密不可分,代 代承传延续至今,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和深邃底蕴。小小剪刀剪出了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剪出了民族精神之魂,剪出了绵绵不息几千年华夏文化的行走轨迹。
剪纸——中国民俗文化中永远的风景。
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簧”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划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粗犷威猛的男人,别称花脸)、丑(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人物有忠奸之分、美丑之分、善恶之分。各个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的几种说法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几种:
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拜年,一般是按辈数大小互相拜的。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拜年的儿童“压岁钱”。压岁钱,相传是由宋代的“压岁盘”演变而来的。
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百家姓起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蒋沈韩杨”许多华人都对这四字谣感到熟悉。即使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也听说过百家姓。
姓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个人特征,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它与社会学、历史和传统有密切的联系。
众所周知的《百家姓》是一本非常好的阅读材料,读者可从中了解百家姓的起源与其深远影响。它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十世纪北宋朝代起在中国广为流传。
是谁创造了《百家姓》?它何时初具规模?又何时出版?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是个迷。根据明清朝代有文字记载的学者的研究,《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南宋(公元1125-1210年)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最早在他的诗-- 《秋日小雨》中提到百家姓。诗人在注释中指明他的灵感源自两本书,一本是《扎子》,另一本就是《百家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流传了。 宋朝的皇氏姓‘赵’,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宋朝的一位学者相信‘孙’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氏,‘李’是南唐的统治者--李后主的姓氏。这就是《百家姓》的开场白--“赵钱孙李”次序的由来。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印刷体《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纪初)出版的,它根据汉字和蒙古字的语音、笔划对应而成。但是元朝的版本并不完整,流传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录完整。它总共记录了438个姓氏,其中408个是单姓,有102行组成,38个是复姓,编成15行。最后一行是百家姓终,即百家姓完结篇,由118行构成,共有472个字。
清朝后期又出现了另外一本有关百家姓的书--《增广百家姓》,书中记录了444个单姓,60个复姓,结束语为“百家姓序”。
现存的清朝版本的百家姓既有文字又有图画,每页上方除了记录历史名人的名字和其所属家族外,旁边还有他的图像;每页下半部是由四个字或姓氏组成的短句,读起来很像古时的四句诗词。
过去,《百家姓》有几种修订版,如:明朝末年修订的“黄周姓”,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御指百家姓”,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由丁延修订的“百家姓三编”。这些修改后的百家姓在表现格式上花了很多功夫,每本都各具特色。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无法取代原稿,这体现了原稿对后来创作的深远影响。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十七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载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各地许多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乃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这时你也许会隐约地感到有战鼓催阵,好像他们正要出发,去打下大宋朝庭??
1984年4月,在潍坊的北海滩上放起了一条巨型龙头蜈蚣,头高4米,长4米,腰节直径1.2米,这个风筝共长320米,当时在全国是最大的了。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
篇二:传统文化作文范文30例
民间流行的腰鼓
腰鼓是民间的传统文化,它在陕北最为流行,属于打击乐的一种。腰鼓两端略细,中间稍粗,两面蒙皮,是挂在身上敲的。
腰鼓在民间十分流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扭秧歌的时候,每次都要跳腰鼓舞,腰鼓舞最初流行在陕西,后来在全国发展流行。现在,腰鼓舞已经在许多大城市的村民中跳腰鼓舞。主要是用来娱乐,同时也是一种业余生活。陕北有腰鼓非常有名,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一些主要流行地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鼓手。因为人太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动作大致相同。但在一些不同地区,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习俗。
腰鼓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去,成为了我们流行的打击乐器,每年的元宵节,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那些爷爷奶奶打击腰鼓的节目。
千年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历史相当久远。
中国结所蕴涵的情致和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一个体现。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它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同时,它也是数学奥秘游戏的呈现。你可别小瞧中国结,它千变万化,寓意多多!比如方胜结代表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 我知道,传统文化不怕年代的推敲。中国结,也许以前并不起眼,但现在,人们看中了它这种东方神韵,把做成发夹、耳坠、手镯等等,让它成为一种典雅饰品。
我看着有着千年历史的中国结,仿佛看到了中国结的古色古香,千变万化,它让我神往,让我遐想……中国结,它代表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人的灵秀。我爱中国结!
火红的中国结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距今七万至十万年前,就有中国结了。 中国结作为一种装饰艺术从唐代开始,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 尤为一提的是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的标志也是中国结。它用奥运五环的颜色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结”字之所以在这得到了升华。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市场上卖的中国结样式很多,但结式基本上都是盘长结。“结”字象征力量、和谐、充满温暖的人际关系,给人以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中国结无论从起源和发展来看都是与手工密切相关的,由于中国人年复一年的创造,不断地改进编法,“结”字才发展成为今天这异彩缤纷的样式,中国结才具有它真正的意义。
中国结优美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产。
中国结
中国结历史悠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它是由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礼仪纪事,在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及艺术。
周朝人随身的佩戴玉,常常以中国结为装饰,而战国时代铜器上也有中国结的“身影”,延续至清朝才是中国结真正,流传于,民间艺术的时候,当时多用来室内装饰,亲友间的馈赠佳品及个人的随身饰物。民国69年由台湾和各个国家的一些热爱结绳艺术的朋友,广泛收集整理与研究,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代表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中国结的编制,要经过编,抽,修的过程。各种结的编法是固定的,但是抽可以决定结体的松紧,耳翼的长短,线条的流畅与工整,可以充分表现出艺术和技巧的修养。编用的线材,除了棉.麻.丝.尼龙和皮线之外,还有金银等一些金属线材可以搭配,更增强中国结装饰的作用和作为美观而又好看的装饰品。
中国结不但历史上非常悠久,而且造型上特别优美,耳翼美观大方,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
看秧歌
我最喜欢看秧歌了。
先在屋里听到热热闹闹的锣鼓声,从远而近,我便飞奔出门。挤在人群中间向远处观望,只见一队花花绿绿的人马沿着街道缓缓而来,最先看清的是敲锣打鼓的。然后就扭秧歌的了。他们打扮成京戏中小姐书生的模样。只是穿得更加新鲜艳丽。脸上还画了浓浓的妆,脚上踩着半人高的高跷,有的手中拿着彩色的扇子。有的腰上系一根长长的红绸带,双手各拎一角。踏着节奏挥舞开两只胳膊,投入而神气的扭动。那股神常常会把一些孩子吸引进队伍里去。
扭秧歌的队伍中有时还会有唐僧师徒,老汉推车、小媳妇骑驴等有趣的造型。他们在一样的节奏下,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显得更逼真,更有趣,也更吸引人。
扭秧歌的队伍很快就扭过去了。我常常会跟出去很远很远,追着看。
跳龙灯
星期二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爸爸带我到奶奶家去吃元宵,正巧碰上了当地的“跳龙灯”。
龙灯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它的头特别大,有三个尖尖的角,上面还有用布做的花,漂亮极了!“龙”头里摆放着五、六根蜡烛。烛光映照着“龙”身上的鳞片,闪闪发光,煞是好看。“龙”嘴里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还不时地发着光呢!
当“龙”来到奶奶门口时,只见它张开“嘴巴”,“龙珠”飞了出来,正触在我的额头上,我向后退了几步。爷爷从家中拿来二包香烟抛向“龙嘴”,“龙”吃到了香烟,摇摇尾巴走远了。
啊!今天过得真有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丰富多彩,有窗花、泥人、赛龙舟……但我还是喜欢闹花灯。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在正月十五来到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美丽极了。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走马灯、花卉灯等,真是热闹非凡。当然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的要数太古的灯,它有纸灯、纱灯、羊角灯、绣球灯、缎绣灯。在花灯之夜,还可以看到悬于街头的植物灯、禽兽灯、商标灯、字谜灯等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国的花灯是不是很有趣呀?
我喜欢舞龙灯
在我的家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要舞龙灯。每到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家兴高采烈,热闹极了!
夜幕降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我们伸出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1、2、3、4……”一共45节。“好长啊!”我们惊叹道。“巨龙”为何如此自豪?一定是因为它身后有许多可爱的“龙孩子”。你瞧,一条条“小龙”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活动活动筋骨:转转圈、打打滚……
“龙孩子”最拿手的要数“抢龙珠”了。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孩子”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龙孩子”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孩子”的身后,“龙孩子”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孩子”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
舞龙灯焕发着龙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向上、进取。我喜欢舞龙灯!
历史悠久的埙
埙是在我国西安半技仰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的,直到现在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 埙非常美观。它既能当装饰品,又能当乐器用 ,它的图案各种各样,有的刻着龙或其它动物;有的刻着一些漂亮的花 ;还有的刻着球型的东西,顶上发出万丈金光。埙的形状不尽相同 ,有的象橄榄型,两头呈细尖型,还有的象牛的头部,有一对大牛角。
埙不但美观,而且声音很优美。它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象动物的叫声,所以我们的祖先用它来引诱动物。现在还有用埙来演奏乐曲,所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吹奏乐器之一 。在西安那边,之所以埙是那里人的不可缺少的乐器,就是因为它的声音特别好听。
埙随着人们对不同音响效果的认识和区分,埙从单音阶发展为多音阶,逐步演变成为早期的乐器。
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比如:筷子、碗、盘子、刺绣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数泥人张了。
泥人张令人非常喜爱。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工艺品。天津是泥人张的发源地。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泥人张到今天已有180年的历史。
泥人张不但令人喜爱,而且美观。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而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后来经过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1949年后,政府对泥人张采取了保护、扶持、发展的政策。第四代传人张铭在主持工作室和教学工作的二十年中,呕心沥血,传授技艺。从此,泥人张艺术从家庭作坊走向社会。郭沫若曾题词“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
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好心的嫦娥
举世闻名的大英雄后羿有一个温柔体贴、美丽善良的妻子。如经常扶危济困,帮别人排忧解难,从不奸诈贪婪,是人们心中的大好人。
有一天,有个孩子的娘叫他去买豆腐,并再三叮嘱:现在做生意很精要看看秤。他于是就拿着小钵,去小巷尽头买豆腐去了。
“瞧,果真像娘说的一样,做买卖的,嘴很甜,能说会道,态度又好。但我一定不会上当的”他暗暗地想。过了一会,他买完了,一蹦一跳地往回走。谁知他刚走几步,一不小心,小钵从他手中滑落在地上,滚出了两米多远,白嫩的豆腐块沾满了泥土,摔得粉碎。他当时吓得直流眼泪。
嫦娥那时正好看见这个情况,她想马上帮他一把,但她的钱全是有用的,这钱买盆,那钱买瓶子??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可她还是象往常一样,拿出几两银子买了几块豆腐,立即跑到那小孩那里,和蔼可亲地说:“小朋友别哭了,这不是你‘买’的豆腐块吗?”那小孩的哭声戛然而止,看看那雪白的豆腐块,又看看嫦娥,半信半疑地说:“真的吗?”“真的!”“谢谢好姐姐,谢谢好姐姐??”小孩快乐而又高兴地说。“下次要认真小心噢!”说完那小孩子一边摇摇手一边走了,嫦娥看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又露出灿烂的笑容。
嫦娥见义勇为的品质深受大家的爱戴和好评。她那和蔼的面孔总使人对她记忆犹新。
我钟情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哦!
我爱敦煌文化
敦煌的悠久历史通过优美的画像和逼真的雕像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陶醉在其中。
敦煌著名的莫高窟有492窟,莫高窟与安西逾林窟,个个都是艺术精品。其中安西逾林窟25窟的南北天王图应该算是壁画中的瑰宝。南北天王张弓欲射,坚定的眼神,展现中华民族永不放弃的精神。北天王泰然自若,犹如高山上的松树,南北天王威风八面,南别天王图上仙女散花,地上花团锦簇。还有两侧的乐队,其中有拍板的、美音的、吹笛的、吹笙的,还有跳舞的……人物身段优美大方。可见,古代人民的绘画技术高深莫测。
在敦煌,不仅有壁画,还有数以千记的佛像也很著名。如有形态各异的乐尊和尚、尼勒佛、东方微笑、小弟小阿雅、三世佛、金刚力士……他们曲线优美、嘴角微笑、手感滑润,看起来神态大方、幽雅。让人看了十分亲切。
莫高窟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它的上面有无数个洞穴,分上下五层排列,建在三十多米高的岩石壁上。
来到窟前,向上望去,你会感到整个莫高窟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蜂房,那大大小小的洞穴就是小眼蜂窝,你见了,一定会不由得怀疑那是鬼斧神工之作。
走到一个洞窟前,你会看到那栩栩如生的彩塑,个个像是有精神、有血肉的活体。窟壁和穹顶,还画满了无数个小飞天,千姿百态、凌空飞翔。瞧,那反抱琵琶、载歌载舞的小飞天,神态是那样逼真,让你赞叹不已。
我喜欢莫高窟!
篇三: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一、作文要求:
艺术品,是具有艺术价值的创意物品,它主要包括:绘画类艺术品、书法类艺术品、摄影类艺术品、文艺类艺术品(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类艺术品、陶瓷类工艺品、传统工艺品、民间工艺品等等。在选材时,只要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艺术品。
如果你是选择一件喜欢的工艺品,写一篇状物的记叙文。就是用语言文字把某一物品形象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达到丰富知识、陶冶性情的目的,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因此,在写作时就要抓住工艺品的形状、特点、用途以及在生活中给你带来的乐趣、启迪和帮助,充分表达你对这件工艺品的喜爱之情。
二、写作方法是: 1、确定观察顺序 。如《精致的软木雕》的描述:
这个软木雕半尺多高,一寸多厚,呈椭圆形,漆黑发亮的黑枯木是它的外壳。木雕的中间有两层晶莹透亮的玻璃。玻璃中间嵌着软木雕成的立体风景,活灵活现,妙不可言。右边,一座飞檐翘脊的美丽凉亭掩映在松柏之中,亭子下层是一大堆突兀的怪石,一条小河曲曲弯弯蜿蜒其间。两只仙鹤悠闲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慢条斯理地浮游。小河左边是一座陡峭的山峰,从山脚到山顶满是苍劲茂密的树木。有郁郁葱葱的松树,有铮铮硬骨的翠柏,有挺拔向上的修竹,还有毛毛茸茸的绿草,层层叠翠。这一切都是软木雕成的,你相信吗?最玲珑剔透的还要数那座建在河边的小亭。六角高耸的亭顶古色古香,又尖又弯的亭角上蹲着八只怪兽。房梁上刻着精美的花纹。六根朱红的细长柱子,小巧别致的护栏,做工精细。亭前的松树上能清晰地看见翠绿的松针,叫人禁不住想伸手摸一摸。
这是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介绍的。先介绍软木雕的外壳,再介绍中间的立体风景,右边的凉亭与小河,最后介绍小河左边的山峰。
2点。如《奔马》是这样描写的:
它昂着头,眼睛凸得像银铃。透过它张裂的嘴巴,那两排整齐的牙齿清晰可见,我仿佛听见了它那惊裂长空的嘶鸣。(想象)马颈上的鬃毛被风卷起,向两边有顺序地分开。它整个身躯向上直立,前腿弯曲,后腿伸直,仿佛要腾飞,它那黑里透红的毛分外壮观,隆起的肌肉像有无穷的力量要进发出来。
作者通过对奔马的眼睛、耳朵和鬃毛、身躯的形状的描述把一个活生生的小奔马呈现给大家,而且突出描述了“奔”,这是与其他工艺品的不同之处,表现了这个奔马的特点。在描写时,不要面面俱到,有些无关紧要或难以描写的部分就可以略写或不写,有特点的地方或你最喜爱的地方要重点描述。
3 这只电动老虎是由遥控器控制的。只要一按那红色的按钮,老虎的前爪就会向上举起来,做出腾空而起之姿,同时尾巴会像一条刚劲有力的钢鞭来回摇动,显出一副准备搏斗的架势。按动绿按钮时,这只虎便会发出一阵阵的虎啸声,令人毛骨悚然。
只有把静态和动态描述出来,才能准确而完整地反映事物的特征。这样的描述,就会使文章具有了生活的气息,展示了生活的情趣。
4 看着这匹瓷马,我眼前好像出现了赛马时的情景:有一匹马被马群甩远了,但它不甘示弱,奋力追赶,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追上了队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马的品质。我国的那些体育健儿也具有马的品质。过去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名列奥运榜首,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上升起。中国也像一匹骏马,迈开双踢,追赶着世界发达国家。我们相信,中国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那些发达的国家。
作者发挥了合理的想象,由瓷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人和国家,气势开阔,使文章的意境更上一层楼。
5描述的:
我常常望着这引人入胜的软木雕出神。我多么想变小,到这秀丽的微型立体风景中去游览一番呀!这座巧夺天工的软木雕又让我无比佩服那些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这些没有生命的小木头在他们手里被造成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叫人赞叹不已。
小作者积极联想,“我多么想变小,到这秀丽的微型立体风景中道游一番呀!”由此发出衷心的赞叹:“这座巧夺天工的软木雕又让我无比佩服那些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这些没有生命的小木头在他们手里被造成栩栩如生的形象,真叫人赞叹不已”。这样,就啊自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6【例文1】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游艇。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民族风格。(总写)
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黄色,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臵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黄色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威尼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
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威尼斯。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威尼斯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威尼斯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做梦一般。
这艘金光灿烂的游艇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例文2】 我喜欢的盆景
我家的窗台上,摆着一盆山水盆景。那令人回味无穷的假山石,放在盛满一池清水的玻璃盆座里,一尾一尾的金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真令人心旷神怡。
在学习之余,我常常会去欣赏那独特的景观,借以散心开怀。瞧,在那云雾飘渺的山顶,一片葱郁的毛竹挺拔苍翠,茂密的枝叶遮盖着半座山峰。一座六角的竹亭,掩映在竹林之中。我常想,这可真是个清幽的仙境啊!一定有些文人墨客,在此仙境之中触景生情,大发灵感,挥毫题诗。停下,有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羊肠小道,通向一个深邃的小山洞。这样的“巨人”,我实在弄不清其中的奥秘。至于里面有什么奇观,有什么宝藏,也只有让孙悟空去瞧个明白了。
小亭对面,是一座异常陡峭的山峰,我称它为“灵云峰”,峰下是万丈深渊。这山峰如此陡峭,也许是对上山求仙者毅力和诚心的考验吧!半山腰,一座横穿仙山的山洞更是别有洞天。洞口,两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仙翁一边下棋,一边悠闲自得地品着仙茶,好不逍遥。看到有人下棋,我忍不住又要插嘴。不过,我还是忍住了——“观棋不语真君子”,“灵云峰”下,一片茂密的野藤直垂到山下的水面,两只小猴正嬉笑攀玩。与仙山一水之隔,是一块巨石,一位白发老翁头戴斗笠,足登草鞋,手擎那支没有鱼钩的鱼竿,漫不经心地坐在巨石上,还和水上的渔夫、山上的仙人说笑呢!这可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啊!山下,那一池清水,我叫它“东海”。“海”上风平浪静,两叶小舟上,捕鱼人正在撒网捕鱼。不过,“东海”里,鱼实在少得可怜,充其量,不过十几条,可捕鱼人毫不气馁,数年如一日,从未想到过返航。透过清澈的“海”水,我仿佛看到了东海龙宫。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楼阁,一条条曲径通幽的雕花走廊,构成了金碧辉煌的龙宫古建筑群。也许,龙王正在接受儿孙们的祝寿呢。“东海”海底是我用雨花石铺成的,五彩缤纷,艳丽多姿,别具特色。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水藻,宽阔的叶片下,几只小鱼正在追逐嬉戏。这是它们很好的保护伞,难怪捕鱼人收获甚微..
这就是我的小盆景,它集锦绣山河之美于方寸之间,令我百看不厌。它使我在课余时间得到了休息,有了充分遐想的机会,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民间工艺作文)平添了几分生气和童趣,我喜欢它。
【例文3】 我喜欢的一幅画——《八马图》
我最喜欢《八马图》这幅画了,这幅画是爸爸从外地买回来的。
《八马图》这幅画中有八只骏马。每只马的毛发都是黑色或是深棕色的,它们脚踩着浑浊的水,眼睛炯炯有神地凝视着前方,十几只马蹄向前弯曲着,好像正在向前奔跑着。整幅画给人以强健有力、勇往直前的感觉。
我每天都要欣赏“八只骏马”的勃勃英姿。看着这幅画,我不禁想起古代战马勇敢杀敌、冲锋陷阵的样子。而这“八只骏马”犹如那些戴着金络脑的战马,似乎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顽强地突破各道防线。
这八只骏马中有一只在最前面,它的头微低着,似乎正在率领这群勇敢的“战马”,冲上战场,浴血搏杀,把敌人消灭干净??
看着看着,我不禁产生了美妙的遐想:我变成一个勇敢的战士,正和我的战友驾着这群马英勇地奋战着。而这群马还时刻保护着我们,即使受伤了,也不屈不服地继续奋战??
我喜欢马这高贵的品格和顽强的毅力,它将鼓励着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埋头苦干,立志成才。正因如此,我把《八马图》这幅画珍藏在我的卧室内,直到永远,永远??
【例文4】 我最喜欢听的一首歌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死神也望而却步,生命之花处处开遍??”你听过这首歌吗?它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爱的奉献》。
记得第一次唱这首歌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校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我们班全体同学,在一个明媚的星期天到离校很远的张大叔家里,献上我们一片爱心,大家可积极啦,帮他砍柴、担水、扫地,还哼着歌哩!和我一起扫院子的是活泼爱动的李小燕同学,她嘴里一直哼着一支我不知名的歌,出于好奇,在休息的时候,我就缠着要她,渐渐地,我学会了并且第一次唱了这曲《爱的奉献》。
从那以后,我就迷恋起这首歌来,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还买了一本日记本,用红笔记谱,蓝笔记词,规规矩矩地抄下来了呢!进入中学,这首歌已在我脑中深深扎根。每次见到一些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人或听到一些被社会所赞扬,传颂的事,心里就有一种冲动,好想高歌一曲,用我心中的这首歌,去颂扬,赞美一大群新时期的“活雷锋 ”。
当我自己亲自体验这种感觉,并高唱这首歌时,你可以想象,我的心情是何等激动! 那是在大地回春的三月,我们全体师生敲锣打鼓,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敬老院看望那些曾经为社会辛劳一生,鞠躬尽瘁的老人们。当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献上全校师生醇醇的祝愿和一点小小的心意时,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在这种气氛中,不知是哪一个班的同学首先唱起了我最熟悉的这一首歌,歌声嘹亮,令人振奋。动人的旋律,自然从心里溢出,源源流淌,会唱的,不会唱的,都显得那么神往。我的心弦被深深地拨动了。在我们的国家里,哪里没有回荡这样的一首歌呢?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这歌声,将在世界的每个城市、乡村生根开花,传遍每个角落。这首歌,永远是我一生最爱听,也是我最爱唱的歌.
【例文5】 我喜欢的一首歌
我喜欢听音乐,无论是流行曲,还是摇滚乐,我都是百听不厌。但我最喜欢听的还是那一首《稻香》。
记得我从小时候就喜欢上这首歌曲了。因为我很向往大自然,总想看一看大自然的景色:一颗颗苹果把树枝压弯了腰,骏马在快活地飞跑,从农家小屋里飘出的轻烟?.,而这首歌给了我这种感觉。 每当我每次写完作业后,总爱躺在床上,微睁双眼,放起那首我最爱的歌曲,这时,闭上眼睛,就能看见许多大自然景色:农民在田野里收割;一群大雁往南飞去:孩子们放学了,在泥土的小道上打着,闹着往家走,不时还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孩子们的欢笑,农民的勤劳,丰收的景色?.,画面一幅接一幅的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这时我总是觉得很惬意。 这首歌的乐曲是平缓的高低起伏,没有摇滚乐的急速,没有流行曲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切都是平而缓的,给你一种舒服的感觉。
我不仅在休息的时候听,还爱在作业写累了的时候听。当你写得酸痛异常时,你可以坐在床头,听这悠扬的音乐,仔细看着你你没看过的景像。不一会儿,你就可以发现你的是;手腕已经不再酸痛而且充满活力,跃跃欲试。 在你数学题思考不上来,作文没头绪时,就可以放下笔,听上几分钟《稻香》,也许你会觉得它像母亲的笑脸,父亲的安慰一样,安抚着你,使你的心渐渐平静。这时,你不妨试一试,你会觉得心旷神怡,思路开阔。 我喜欢这首歌,它使我知道了什么是快乐。
篇四:2013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莫言与民间文化”导写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莫言与民间文化”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生于山东高密,他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艺术风格。”
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通读这则材料,可以梳理出两个重要元素:“民间艺术”、“文学创作”,继而理清两者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从而明确这是个关系型材料,在立意与写作时,不可只写一面,而要二者兼顾。
“民间艺术”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比较容易理清,但如此浅尝辄止的论述,就显得浅陋。结合文题“你有什么感悟”的要求,就应该在“感悟”上下功夫。为什么莫言这么重视家乡的民间艺术?高密的民间艺术究竟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的社会都像莫言一样重视民间艺术了吗?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我们该从莫言的创作中得到什么启示?如此发问、探究、深挖,写出材料的外延,将写作面延伸,力求抓住一点,将文章写深写透写实,披露现状,理性分析,方能起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写出文章力透纸背的思维力度,展现立意的高远!
例文
根深叶茂
□黄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银剪翻飞,一张张剪纸张扬生命的活力;手指灵动,一尊尊泥塑凝固时光的瞬间。斑斓多彩的民间艺术就这样陪伴着莫言成长,滋润着他的笔尖。
莫言爱家乡的民间艺术,家乡的艺术精灵般飞扬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家乡丰厚的艺术土壤中,更长出了莫言这个中国至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参天大树!
唯有根深方有叶茂,人与艺术就是如此的血脉相连,唇齿相依!莫言的作品具有如此浓厚的中国文化和民族风情。
遗憾的是:很多质朴而绚烂的民间艺术已难觅芳踪。
北京的古城墙、四合院,广州的西关大屋、骑楼已渐渐化为历史的尘埃。我们为圆明园捶胸顿足,却忘了挖土机下挣扎呻吟的胡同;我们为敦煌莫高窟被毁的佛像壁画叹息,却不曾想到石湾公仔将要湮没;我们在哀叹端午竟被韩国占为己有,却忘了乞巧、登高、灯会已离我们远去。翻开历史,我似乎听见那些已逝去或行将消逝的民间文化在嘤嘤哭泣。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厚重、朴实的民间艺术文化,曾哺育了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孕育了妍媸并放的中华艺术奇葩。从古典江西诗派里的临川气韵,看近代沈从文书牍里的湘西风情,从汪曾祺笔下的端午节,到梁实秋笔下的快手刘,其风土人情,就如冯骥才笔下流淌出的天津卫俗俚,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而河南豫剧、山东快板、陕西秦腔、北京京剧??无不浸渍着各自地域的民间文化因子,汇成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在民间文化的怀抱里长大,吸吮着民间艺术的乳汁,他们笔下跳跃出的带有深深民间文化烙印
的文字,饱含了浓烈、虔诚的情意,带着悠久文化发酵而来的醇香,这样的艺术篇章,才堪称天籁!
可是,现如今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取代了流水人家、青砖黛瓦;水泥森林侵蚀了我们的草长莺飞、层林尽染。在这样相似的环境下成长的新生代作家,相近的空虚内容,相类的情爱纠缠、是白开水的索然无味,再也没能从土地里长成参天大树。是我们自己,亲手斩断了民间文化与我们之间的根系缠结、枝叶交通。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参天大树,失去了民间文化的哺育,我们的文学创作就没有了根,只剩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有无病呻吟的文字堆积。
巴西年年狂欢节,尽情舞动桑巴热情;日本的京都至今仍保留昔年风貌,每年都开展定期的民俗节活动。他们保护民间文化,保持他们民族的独特性。但我们呢,尤其是城市之间,除地名外,其他的均有雷同,像是无根浮萍,只有虚浮的叶子在漂,文化的脉动与余韵,断绝如缕。
因为惊醒,方有大悟。所幸的是,我们社会已经迈出了拯救文化的步履:开平碉楼与村落、剪纸、昆曲??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发掘、保护并得到传承。
可能,多年以后,我们能重建与民间文化联系的渠道,保护民间艺术,薪火相传。
在梦中,我似乎能够看见城市这片民间文化荒漠,也变得绿草葱茏,树木葳蕤??
评点
这篇文章内涵丰盈,文笔典雅,立意高远。作者紧扣主旨,列举北京古城墙、广州西关大屋、莫高窟、端午、江西诗派、湘西风情、北京胡同、巴西狂欢节、日本京都、开平碉楼与村落、剪纸、昆曲等文化材料,如数家珍,正反对照,体现作者宽广的素材视野;描写时形象逼真,议论时入木三分,抒情时情真意切;立意上,以莫言与高密文化为例,延伸到对目前民间艺术与创作现状的呐喊,含蓄婉转的画面卒章显志,以点带面,升华了文章主题。
篇五: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我们新一代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这些传统文化。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倒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春节吃饺子。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呢?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大家可怕它了!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哦!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鼠年的端午节,我到棠下溪观看了“天河农信杯”龙舟赛。这场竞赛虽然规模不大,却很有中国传统的龙舟竞渡的韵味。
一来到棠下溪,只见溪的两侧,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观者如潮。参赛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一艘艘仿龙造型的龙舟,一字排开。每艘龙舟上有20多名划桨手,一名击鼓指挥员。舟上各插有一面帅旗,每队着装不同,色彩缤纷;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阵势宏大,场面极为壮观。
竞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贯注地等待出发的那一刻。随着发令员一声令下,健儿们手举浆落,奋力划桨击水,各艘龙舟如箭离弦,此时舟上的击鼓声,溪边人群的呐喊声、助威声汇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队龙争虎斗进入白热化。此刻,一幅具有浓浓乡情的龙舟竞渡的风俗画卷呈现在眼前。你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
我国龙舟竞渡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楚人划船拯救,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无所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都到江上划龙舟。于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便这样流传下来了。
由于龙舟赛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性,而且也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如今已成为一种体育竞技活动,流传很广。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龙舟赛已经被确定为表演项目了呢!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