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感的作文4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0:44 体裁作文
篇一:“写作文”杂感
“写作文”杂感
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 何捷
在作协活动,常接到秘书处的通知:请结合某主题,撰写随笔,散文,诗歌??于某日前上交作协秘书处,奖励办法如下??但凡接到此类通知,我会审视这个“主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熟悉了解程度,决定是否“完成任务”。诚恳地说,作协并未给我任何压力:写也罢,不写也罢;写则推荐发表,给予奖励,不写照样欣喜欢迎你,绝无冷眼相视之意。正是这种宽松氛围以及“重赏”,勇夫更勇,后来争上游者也似恒河沙数,生生不息,故作协兴旺,欲入门者车载斗量。恍惚间,饱受作文教学困扰的我也感觉写作确实是件乐事。
对比孩子习作,我似乎找到孩童痛苦的大众根源。其一,受命作文。不论喜好,不管生熟,一律受“命”而作。作文是一道特殊的但却是必须完成的作业。更可怕的是,完成质量的好坏居然决定着你的人品,学养,那些重大场合下的作文甚至决定着一生的命运。能不可怕么?相比之下,成年人或者更准确说是那些已经成为作家的“写作高手”们就显得从容多了,自由极了,能写就写想写就写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设想一下,倘若硬是让他们也依教师的命题作文,而且命题大多是亘古不变的“永恒主题”时,这样的写作活动是不是会要了他们的命呢?依我说,我会以死相抗,绝难从命。可是,偏偏就是孩子没有这样的权利。其二,动力缺失。孩子写成的作文只有被“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份,多以“被批评”作为某一次习作活动的终结状态。如果那有哪个敢不写,后果自负,那惨劲儿可想而知。再如那些作家们能享受的类似得奖,发表,传阅,诵读等鼓励,孩子更是不敢奢望的,要想拥有如作家般发表作品后得到稿费的物质奖励更是微乎其微的。这样一来,写作的动力被磨灭殆尽,创作热情淡然无存,写成好作文更是天方夜谭。不少作家状告百度文库侵权的理由是:免费下载,得不到稿费,创作没有动力。我想作家们真该和孩子们比一比。比较之后可能会庆幸:作品能被发表,被转载,被那么多人阅读,好幸福啊!孩子们的作文被教师批阅之后就只能和其他的作业在废纸堆里一起“慢慢变老”,这是绝不是什么“最浪漫的事”。 照这样看,解决作文难作文苦的办法就是将所有孩子都请进作协,以作家标准待之。岂不可笑!但这可笑的推想结果又给我启发:我的推想自发源处就错了,
作文痛苦的根源并不如前文所述。怎么回事呢,难道要我推翻自己的苦心论述并赏自己一耳光?
原来是我们忽略了孩子作文的本质属性——习作。我在多篇论述中强调小学生“习作”的根本属性,今不妨再次赘言以正视听。小学阶段的作文真正应该叫做“习作”,就是练习写作的意思,只不过我们习惯上称为作文罢了。其真义在“习”字的训诂上可见一斑。“习”字古法写作一个象形字,上部分是鸟的羽毛,下面是太阳的图案。合起来就表示一只小鸟在太阳下练习飞翔。大家想一想,小鸟学飞有什么特点呢:不怕失败,多次尝试,有大鸟指导,善于模仿。把这些特点组合起来,你对作文就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啦:作文就需要多次练习;需要模仿;写错了不要紧,写不好更不要紧,习作即是错误的艺术,就是修正错误的过程;最后,千万不要忽略了老师、家长的指导,一味自己闷头瞎编是徒劳的,有效指导能事半功倍,更能达成目标。
现在反观小学阶段教师的命题作文教学行为,具有科学性。其一,训练就需吃苦。大众对教育的期待很高,很美,希望孩子在快乐中成长,能自觉自愿达到“乐于动笔,易于表达”之美好状态。但是只要略一思考就知道:学习原本就是苦的。乐趣是学习过程中的附属,唯有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能苦中作乐方能感受。外界提供的环境,条件,方式再变化也是“标”,当这些信息要真正通过大脑被识记,掌握,内化时,未必都是愉快的经历。习作训练更是如此:字、词、句、段、篇,事无巨细,皆需要训练;布局谋篇,结构章法,都要揣摩,语言风格,表达方式都在训练中不断形成、完善,所以,吃点苦是必须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那些想要写好的孩子更要做好吃苦准备。哈佛大学名言是“精英教育都是吃苦教育”, 英国伊顿公学和美国的耶鲁大学都是以培养精英著称的,但这些大学对学生意志及其他优良品质的培养几近古怪和残酷,如艰苦的体能训练,比如严酷的等级制,新生几成高年级学生的仆人,比如容许打人??这与我们想象中的贵族教育差距甚大。学生呢?自然只能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因此,希望不痛苦就把作文写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譬如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朱光潜,季羡林等大师先贤无不是通过早期的苦学,通过聚沙成塔式的积淀后才能挥斥方遒,纵横古今,博通中外,他们中的许多人小时候是接受苛严的私塾教育,在死记硬背中接触到国学经典的,
试问当时他们能感觉乐趣么?可后皆能以此为
乐,为终身成就之体现,他们皆坦言皆仰仗于小时候的苦学。我想,到此,我推崇想要习作优异必须苦学的观点已经表明。
其二,批评是常态。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鼓励固然能激发斗志,但有效的批评更有利于品质的提升。据传,传统艺术行当如京剧,相声,琴艺,国画等技艺的训练过程,无不伴随着师傅的严厉批评。禅宗修炼中师傅的当头棒喝就是典型案例,高僧为了让初入空门的后来者领悟佛法精妙,在大声的批评中还伴随着大棒至顶,疼痛加上愧疚,居然能一下子激发出后生的灵感,促其实现顿悟,妙哉!我还读过一则故事,发生在旧社会的童角演戏场面中。那时的师父一般都守在舞台幕帘下场处,俗称“把场”。一场戏中场时,一个演小丑的孩子红头涨脑一脸得意下来,那师父迎头就是两耳光,打得非常狠!那孩子一点精神准备都没有,猛挨两记耳光,眼泪马上流下来。师父用手轻轻一指,孩子立马噤声,不敢哭了,只提起袖子擦擦眼泪。接着,场上锣鼓催起来,他又得上场了。他出台后,立刻进戏,仍旧是那个小丑,仍旧嘻皮笑脸,一点也看不出刚刚在后台挨了揍!观众仍被逗得笑声哄堂。我的心被这个孩子所震撼。孩子演得好,原本要得到表扬的,但是却遭到这样意外的惩罚。后来我得知,这种惩罚就是“表扬”。旧时的戏班师傅认为:这就是一种有效地训练,要孩子能够在大喜大悲中转化,瞬间进入角色,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无痕境界,的确,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份用心苦良几近残忍!作文训练大可不必如此,但此中真意需悟到。孩子的习作即为练习,为什么就不能在接受批评中提升呢。诚然,我不是为那种惨无人道,毫无技术含量的谩骂式批评招魂。教师如确实看到习作中问题就应当直截了当地提出,孩子明确错误所在更有利于改正。
行文至此,突然感觉自相矛盾,似乎是“满纸荒唐言”。自己居然在同一篇文章中针对同一问题提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正当我迷惑时,一则故事为我打开思路:有一智者为众人所信奉。每当大家困惑寻求帮助时,智者总是能讲述一个故事,所要告诉他人的道理就蕴藏在这故事之中,寻求帮助者能欢喜而归。这一天来了一人,他的困惑是针对智者的传道方式:为什么您总要讲一个故事呢,我们要得到的是您的道理啊,直接说吧。智者请那人为他取一些山泉来。那人找了一个盆子装了满满一盆递给智者。智者说:我要的是水,你为什么给我盆子呢?来人释怀顿悟。故事中,人们要的是至纯的真理,但是获取真理的方式也很重要,
从故事中去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会,获得真理的过程是愉悦的,收获是丰厚的。而故事也给我们启发:试图直接获取真理是生硬的,亦或是不能实现的,就像水必须装在盆子中一样,万物皆有庇护,有承载,我们无法凌空获得。方式方法,过程途径决定着获取的效果优劣。
无疑,孩子的习作水平要提升必须经过训练,但我们完全可以为孩子设计适合他们的训练形式,达成途径,批评指正的方法,以促进其使其在获取有实质性的提高提过程感到愉快。回顾自己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我找到了高效的作文训练提升方法——“广泛阅读,勤于练笔,趣味教学,多方鼓励”。
广泛阅读。和所有教师的困惑相同的是,刚接班总觉得孩子们并不是天生爱看书,集体阅读氛围不够浓厚。和大家不同的是,我从接班起就注重阅读训练,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们走向习作大门的必经之路。孩子对阅读没兴趣我不着急,急也急不来。幸好我写了许多有趣的童话在杂志连载,我就推荐他们看我的小文章。例如我曾经在杂志中连载,后来集结出版的《作文真经》《想当然作文大世界》就是很不错的知识型通话,很适合孩子被写作困扰的时候阅读,我确信文章能保证大家笑着看完并且能从中受到启发。果然孩子的阅读激情被这些富有趣味的短小童话激活了,阅读的兴趣慢慢扩大并开始迁移——他们有了主动阅读的意识和愿望。此时我鼓励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我从来不限制他们读什么书,只要是健康的书我就支持。我拿出专门的语文课和他们一起读,鼓励大家有空就读,我还在班级中开展关于书籍的分享会,推荐会,赛读会等。这会那会的,效果好极了,每开一次会就掀起一阵子的读书小高潮。读着读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读出来了:原先不爱读书的孩子也变得手不释卷了;那些只爱看漫画的孩子也主动选择名著来读读了;大家说起话来也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作文中的句子在不知不觉中美了。后来啊,大家都发现读书和写作是分不开的。书读得越多,知识也越丰富,写起作文来也越得心应手;反过来,越是爱写就必须多读,这样才不至于写不出好文章来。有很多孩子在读了两三年后尝试写些诗歌,散文。说真的,那些创意,语句可真不一般,有些专门来班级中采访的记者和作家们看了都啧啧称赞呢。就这样,阅读成为写作训练的基石。
勤于练笔。我的特色训练方法就是“每日百字”。 “百字作文”的创意来源于福建4套收视率很高的栏目“F4大搜索”。编导将本日各套节目中的奇闻
趣事网罗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播出,让观众一次看得过瘾。仔细一想,如果也让孩子们做个小编导,将每天发生的最精彩的事件、最想说的话、最真实的感受、最有价值的收获等,先在大脑里“过电影”,稍作回忆,再用简短的百来字记录下来,收集起来,不就是很有意义又富有趣味的一种小练笔形式。既然是小练笔,那么不如就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记录的过程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只要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长期这样坚持,不就等于为自己今后的写作建立了巨大的素材库吗?在实践中,我发现它有四个比较突出的优点:1、短小精悍。十几行,百字左右,没有那个孩子会感到为难。而正是一个“短”字,消除了孩子对作文都必须是“长篇巨作”的错误认识,畏难情绪也就随之消失。这些在习作前产生愉悦的感受,无疑为孩子们全情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2、形式不拘。相对日记来说,“百字搜索”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是即兴的几句话;可以是即兴记录的突发事件;可以是一首随感小诗;甚至可以是处方体、新闻稿、小对联??只要想到了就记下来,不必在意首尾是否呼应、过渡是否巧妙。3、新鲜及时。当天的事当天回忆,当天记录,文章常写常新。长此以往,孩子为了找到新鲜事,他会很自觉地去参与生活、观察环境、寻找素材。写作所需的各种能力都在“求新”中得以综合训练。为了先他人之前而及时记录,孩子们会很自觉地及时动笔,这一自觉行为最终将会进化成情动辞发,心手合一的良好写作态度。4、便于拓展。一段时间后,可以组织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写的“百字搜索”,或扩写成长文,或以其为纲进行改写,或节选几则做个“本月精选”。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巧媳妇一样,面对这琳琅满目的原料,或炒、火煎、或炖,随心所欲地拓展发挥。按我的理解,“百字作文”是童年的相册,是心灵的密室,是沟通的平台,是作家的摇篮,是班级整体作文提升的训练秘法。
趣味教学。我专指的个人坚持十余年的课题——“游戏情境下的小学作文趣味教学”。记得刚有这种设想的时
候,心里很不踏实,总觉得游戏难登大雅之堂,难以和需要平心静气的写作相融合。凭着对作文教学的热爱还有一股子“狠劲”,咬着牙翻阅各种学术期刊和专著寻找理论依据,俯下身子和孩子嬉戏玩闹倾情体验,终于,我坚定一个信念:我的作文课堂,要让游戏成为主旋律。其实,游戏正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挚爱,将游戏和习作相结合,必然扫除笼罩在孩子心篇二:杂感
杂感
过去的一周发生了许多大事,然而其中的两个镜头却最让我难忘,这两个镜头都与庄严的国歌有关。
第一件事发生在九月六日的夜晚,地点在日本名古屋的世界杯排球馆。对于所有关心中国女排的国人而言,那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眠之夜。中国女排的全体队员在郎平指导的带领下,最终力克东道主日本队夺冠,时隔十一年再次站在了世界三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迎来了中国女排第三个黄金时代。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场面固然振奋人心,但更让我心灵受到深深触动的是在领奖仪式上奏响国歌的那一时刻。当晚的名古屋排球馆几乎全部被狂热的日本球迷占领,而此刻当主队输球后也都纷纷离开了赛场,观众席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中国球迷。此时,他们一个也没有离开。《义勇军进行曲》奏响的那一瞬间,所有人竟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面向五星红旗,高唱祖国的国歌。女排队员们似乎对这一切没有准备,先是一怔,脸上随后也挂满了幸福的泪水。那一刻,名古屋排球馆一片欢腾。 这些球迷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寄居异国,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计、学业、梦想正在他乡奋力打拼,然而此时此刻,他们却只有一个共同而又光荣的称谓——炎黄子孙。他们明白,自己是此刻能给予中国女排加油和鼓励的唯一力量。世界杯十一场中国队的比赛,每一场球都会有大批当地的华人球迷到场为她们加油助威。一场世界顶级比赛的门票并不便宜,然而他们愿意一路陪伴。
什么是悠悠赤子心,什么浓浓中华情,这一刻,响亮的歌声回答了
一切。
二件事发生在两天之后的香港,同样发生在球场,却给人俨然不同的感受。那是一场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香港男足主场迎战卡塔尔男足。根据惯例,赛前需要在旺角大球场奏响双方的国歌。可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在场六千余名香港球迷竟然集体抱以嘘声,声音之大甚至盖过了央视的直播信号。部分球迷甚至摆出了侮辱性的手势,以示抗议。原本是一场并不太受人瞩目的预选比赛,却因为这样的闹剧一时引发了赛后的轩然大波。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感到无比的震惊。国歌向来是庄严和神圣的代名词,任何情况下都难容忍哪怕是丝毫的亵渎。然而香港球迷的举动却一次又一次触犯底线,令人遗憾。这其中自然避免不了许多政治因素。内地与香港的关系近两年来跌入冰点,去年的占中事件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不敢断言这样的举动是否代表了香港的主流民意,然而六千多人自发的集体嘘声丝毫没有理由声称这仅仅是一时之错。香港回归已经快二十年了,然而在民族意识教育的问题上,不得不说我们遭到的彻底的失败。只讲“两制”,不谈“一国”;越来越多的香港民众对内地心存芥蒂,甚至厌恶。香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回归”。 我不恨香港人民,但我希望他们能尽快地觉醒,不要再制造这样的“精神悲剧”。
同一首国歌,截然相反的感受,只希望前者成为社会的主流。
篇三:杂感
偶感
在黑暗的世界中,光明就是最大的黑暗,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社会里,清醒就是最大的犯罪,在一个充满了愚昧与麻木的世界中,为正义而奋斗的人就是众矢之的。所以,很多人为了真理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自己追求真理的梦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个社会才会在黑暗中踽踽前行,当然这前行的路途上洒满了他们的血,忠贞之骨铸就了一个个的石阶。虽然后世的人称他们为先知先觉者,可是在当时他们却是那样被人嘲笑辱骂唾弃以离经叛道的名义。当人们觉得自己远远地落伍于那些伟人的思想时,他们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而且那些后世的人往往是在自己遭受了痛苦的时候才会有如此的想法。 作为伟人,往往是孤独的,就像那个武功高深没有对手的侠客。正因为他们目光的敏锐,看透了黑暗之中的那点微薄的希望之光,正因为他们看到的高高的桅杆正是未来大船过来的象征。当他们向着自己朋友描绘那未来的远景时,自己的朋友们却是一脸的茫然,浑浊的眼光中透出的是让人感到失望的无知。看着自己的行为就像一拳打在空气中,伟人们剩下的只有孤独和对人们未来的怜悯和对自己境遇的一种悲哀。夏瑜的痛苦不在于革命的失败导致自己的被杀,而在于自己向着那些受着压迫人们说起平等道理的时候所换来的那顿棍棒和拳脚。革命者的牺牲不是一件不幸的事情,革命者牺牲自己的最大不幸在于自己拯救的人却把自己当成了疯子,甚至拿着自己血迹来治疗他们的病疾。每
次看鲁迅先生的小说都让我感受到做一个先行者是多么地需要勇气。伟人的孤独和悲哀正昭示了一个落寞的民族之所以落寞的根源。这种根源的根源就在于人民的无知。人民的内心深处的那份浓重如墨的奴性。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他们想到的不是抗争,而是乞求自己的剥削者们能够发发善心,甚至跪下来请求,更有甚者还有人为自己的剥削者们说话掩饰。他们认为天上会因为自己的痛苦而落下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剥削者们会因为他们的所谓善良而改变自己的罪恶,他们还有的认为自己的死亡会换取那些作恶者良心回归。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了他们的存在只会给逼迫自己走向死亡的人提供更多的发财和作恶的机会。有些人看似可怜,有时候会获得路人的一点怜悯的泪水,就像那个祥林嫂通过自己的痛苦回忆博取鲁镇人们那些获取了满足的我们自以为是的怜悯之泪。但是这于我们有着什么意义呢?在中国不缺乏的就是人,更不缺乏的就是那些看客。现在这些我们更不缺少了。假如以前的看客我们可以称之为麻木无知的话,那么现在的看客往往就是助纣为虐心理变态。当我们的很多兄弟姐妹因为种种生活的痛苦而活不下走上高楼的时候,不就是有很多看客们高呼让对方跳下来甚至指责那些获救者为懦弱吗?无论是看客还是那些看客眼中的主角们,都让我们感到悲哀。因为到了另一种场景之中,看客们就会成为别的看客欣赏玩味的主角。这些人永远不会明白自己痛苦的所在,当伟人给他们指明了方向的时候,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无知或者某种利益的拥
有而违背自己的灵魂,对着伟人扔泥泼水。这些人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阻碍社会的前行,压制那些正义的呼声,摆出一副非常世故的神态,打着为你着想的旗号。到了自己的权利被人牺牲了的时候,他们又会大声高喊维护正义,就像某些国家的权贵们的权利受到外国主子的侵略之时高喊爱国主义一样。说到底,这些人和受他们迷惑的人都是一个叫做自私的家伙在起着微妙的作用。我只是想说,在一盘棋中,再大的官职也不过是下棋人手中的玩具而已。
看着那些深处底层的家伙也在说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语,我就感到好笑,你怎么个为己法?你能凭借什么为己呢?你有发财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吗?你拥有可以为己谋取私利的权利吗?假如那些占有着生产资料和高权的人也是这样想这样做(而且他们也确实再这样想这样做了)呢。当你指责别人侵犯了你的权益而满足自己私欲的时候人家也可回敬给你一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我们不仅仅是要渴望伟人的出现给我们希望的力量,更要好好地爱戴曾经的伟人。当然我们可以指出伟人身上的所谓瑕疵,但是要用道理和事实来说明而不是像某个所谓的名人那样去谩骂。声音很高不意味着你有很有理由,无端地谩骂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和市侩行为。还是那句话,当你可以肆意无端地辱骂别人之时,别人也可以无端地辱骂你,而这种辱骂是无济于事的。拥有自己的伟人而不知道珍惜的人和民族,才是最没有希望的人
和民族。
篇四:杂感2015
杂感
越来越开始明白,时间对于我们的意义。 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二十岁,参加了一场场同学的婚礼,缺席了一次次热闹的聚会,淡忘了一段段原以为会刻骨铭心的记忆。渐渐地喜欢朴实,喜欢无华,纵使心中思绪万千,也不再有勇气提笔记下文字。终于见到了他,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和不近人情,以前,我一直认为他对我跟对其他学生不同,他无形中的鼓励让我以无比自信的心态度过了高中时代。直到今天,再面对他时,一种无法言喻的落寞竟涌上心头,我知道,触动我的并非是他为震慑学生而迫不得已表现的严肃,日久天长,即使这种表情已深入骨髓形成他常年示人的面具。
篇五:新年杂感
新年杂感
银蛇狂舞冲霄汉,
万马奔腾震仙阙。
举国欢庆中华梦,
四海升平盛世歌。
本命之年命途舛,
杏坛辗转何蹉跎。
廿载艰辛求索路,
而今迈步新生活!
___【 写于甲午除夕】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