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东湖到东坡赤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36:47 体裁作文
东湖到东坡赤壁体裁作文

篇一: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简介

东坡赤壁位于湖北省黄州城西,东坡赤壁又名文赤壁。出黄州古城汉川门,北面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早在晋代至北宋初,这里就建起了横江馆、涵晕楼、栖霞楼、月波楼和竹楼等著名建筑。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春,著名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日东坡赤壁。经考证,这一带还是三国赤壁大战之处所。现在的东坡赤壁,占地面积四百余亩,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三堂、一像。

东坡赤壁景观

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崐越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便是二赋堂。该堂始建于清代,匾额系李鸿章所题。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邨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頫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睡仙亭西下楼步,赤壁矶西端,有“放龟池”,据晋书载,?时有一军人买白龟崐放生于此,后遇难恰被所放白龟搭救,后人在此凿一白石巨龟,至今仍昂首蹲伏于亭下泛舟池中。二赋堂东边留仙阁,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崐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此外,赤壁还建有雪堂、怡然斋、快哉亭、羽化亭、揽胜亭、望江亭等。

东坡赤壁景区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

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游东坡赤壁散记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随朋友一道来到了900多年前那位豪放词人苏东坡曾游历过的古城黄州西北边的赤鼻矶之巅。

穿过武赤壁门洞,迈进文赤壁门槛,门楼两侧镶着雍正时黄州知府郭朝祚的那幅实实在在的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赋。”

走进东坡赤壁我看到这里生机勃勃,到处充满着自然气息与人文气息。 在赤壁广场,迎面矗立着高六米的苏轼塑像,但见仙翁手握书卷昂首远眺,恰似构思新的篇章,一种神采飞扬仙风道骨风范展现在眼前。身后便是他常消闲逸趣的赤鼻矶了,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亭榭楼阁古香古色,还不时从栖霞楼传出阵阵悠扬的古筝琴箫之声;右侧一泓池水浊而不清却可见水中鱼儿游动,这是专供游人垂钓之所在;左侧则是先生当年泛舟游览之江面,虽时过境迁江河改道,却仍是江河气息江水流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江山如画”啊! 众随拾级而上,步入栖霞楼,赤壁公园里亭堂楼阁尽收眼底。相传这里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因三国的赤壁之战发生于此,晋代时为纪念此战而将这里列为游览胜地,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于黄州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

迈入二赋堂,这里处处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堂内正面嵌着近代书法家程之桢,李开书写的苏东坡二赋大型木刻,两壁镶嵌着徐世昌,杨守敬,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而匾额则是清代李鸿章书写,堂前一幅对联这样写道:“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原来这幅对联是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那块大木壁上正反面镶刻着前、后《赤壁赋》全文,我再度回味了苏轼那富有诗情画意的篇章。极力想象着先生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仙界。难怪后人会在二赋堂边建起一座留仙阁,大约也想让先生常留此山中。其实,后来就是不建此阁,先生也注定留了下来,因为那不朽的篇章已然刻入人们的心中。

参观留仙阁发现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让我寻到了先生的足迹,看到苏东坡先生被贬在黄州的四年多时间里饱赏艰辛的历程。而在碑阁内存有百余块苏东坡的书法真迹石碑,据说这是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寿昌因景仰苏东

坡的书法,择其诗,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能看到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东坡居士的墨宝诗词,使我这个书法爱好者大饱眼福受益匪浅。也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 走进酹江亭,似见长江之波涛澎湃汹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三国时,曹操率2O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皆捷,后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于赤壁。周瑜设计、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即将此地列为游览胜地。

我在想,赤壁之战若不在此,苏轼怎会在这里想起周郎呢?据《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载,孟德之困于周郎时,刘备在樊口(正是鄂州),瑜与亮共计以火攻之,操败走华容道。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我仍在想,先生当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而今从山中传出的筝箫之声,莫不是在这悲凉的秋风中奏出的寄托他的情怀的余音吗?逝者已去,即使曹操、周瑜们不也在慢慢被人遗忘了吗?只有东坡的文章才留了下来永铭千古呀。 不知何故,我突然又想起了东坡那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也是先生在黄州时所作,一幅幽独凄清的心境,我有些为他悲泣了。想是东坡先生一生的坎坷感染了我吧。

及至放龟亭,可见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传说东晋大将毛戍守邾城时,其仆人将他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庆二十八年,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取名白龟渚,放龟亭也因此得名。我站在这赤壁矶头,放眼望去亭下崖石壁立,呈赭红色的岩石似城壁一般,可以想象江浪冲来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江水冲刷的痕迹在矶头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在矶下水边??

游完赤壁,我仿佛触摸到一种古代文人内心的隐秘世界。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是那些谪居文人渲泄感情的最佳场所,极度失意的文人都愿意到这里抒发心中感慨。在这样一个易激起情感大起大落的场所,也就易产生自然永恒与人生如梦交织的惊天动地的诗篇。不知我的朋友们感慨如何?

游东坡赤壁 怀千古忧思

滚滚长江挟风裹雨,穿山峡,出洞庭,一路浩浩荡荡,开景造物,风光无限,至中下游湖北省境内的古黄州所在地黄冈市,更是达到文化的极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黄州有东坡赤壁。

在汉文化圈子里,只要是读书人,谁不知道黄州赤壁?九百余年前,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四年,留下了

举世闻名的一词二赋。词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黄州赤壁因此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人文景点。

黄州座落在美丽的长江中游的北岸。大别山与长江在这里形成夹角之势,境内五水(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西流,黄州处在巴水与浠水之间。舞雩回风,几千年的沉积,构成了五水河畔雄奇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几千年来,巴文化与楚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北方的儒家文化与南方的老庄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几千年来,鄂东的文人身上流淌着武人的血液,武人身上漾荡着文人的雅风;几千年来,黄州人杰地灵,英才倍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著名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陈潭秋、李先念等著名人物,都出生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苏东坡谪贬黄州时曾深有感触地说,自古黄州多异人。异在哪里?异在血性,异在不屈,异在创造,异在散淡和放达。走近黄州赤壁,走近苏东坡,首先使人感动的就是这些荡漾在风中,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

五月春老夏熟,在这样的季节游东坡赤壁别有一番兴味。赤壁在黄州古城之外,从黄州古城清源门而下,城是古城,门是古门,砖是古时之青砖,石是古时之红石,城门洞开着,洒着今日的阳光。无论青砖还是红石,一律生着青苔,仿佛岁月的遗痕,使人顿生思古之情怀。

坐落在长江北岸的古赤壁早已辟为公园,远远望去,但见古木参天耸于上,江滩阔于野,构成断岸千尺的景象。九百多年前,长江之水流经岸下,那时候才有水落石出、山高月小的景象。现在,长江退出五里之外,让出一片阔阔的江滩,勤劳的黄州人辟江滩为广场,开渠引水,环绕赤壁,又在广场上修造了成片仿古建筑。于是,此地便形成一个上可达山、下可至水的独特风景区,原来的赤壁则成为园中园。当然,这一切都是拜苏东坡和赤壁所赐。

公园里立着苏东坡的雕像,高大的大理石基座上,一代文豪衣袂飘飘,两眼凝望着滚滚长江。雕像神形兼备,与高高的黄州古城交相辉映。

苏轼谪贬黄州,一城一山对他的文学和人生影响很大。一城是女王城,该城原是东周时期古黄国的都城,后来被江南日益强大的楚国过江所灭,楚王一高兴,就将这座城送给了他的女儿,叫做女王城。女王城是全国保存得最好的东周古城遗址,全城呈长方形,南北长四华里,东西宽一华里,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四角的烽火台仍在。女王城周围曾发掘出从春秋战国到晋代的众多历史文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剑,东汉时期的九连灯、梅花青铜镜等。苏东坡谪居黄州四年,其中三年,每年的正月二十皆与友约定出游女王城,因而留下三首诗。第一首是初到黄州的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所作:

十日春风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第二首是元丰五年正月二十所作: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第三首是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所作: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江南尽处村。五亩荒园留我住,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来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从诗中可以读出,刚到黄州时,苏东坡对刚刚遭遇的那场政治迫害尚心有余悸,而一旦住下来,融入黄州的山水和百姓生活,天性放达的诗人很快就随遇而安,开始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和乐趣的眼睛,发掘和享受黄州山水的淳美了,甚至表明心迹:“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一山则是赤壁山,现已辟为东坡赤壁公园。苏东坡谪贬黄州时,黄州府治所在的黄州古城与江边赤壁尚有一段距离。苏东坡经常出城到赤壁游玩。那时候赤壁叫赤鼻矶,为江边耸立的孤山。赤鼻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以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世人称道,汉人桑钦的《水经》即有记载。西晋初年,号称龙骧将军的蒯恩曾在这里建横江馆,以后代有增建。至北宋,赤壁之上的建筑已是“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的景象。唐宋时期,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等都游过赤壁,并各有吟咏,留下了《赤壁》、《黄州竹楼记》等著名篇章,于是赤壁之名日盛。但是,真正使黄州赤壁成为蜚声中外的人文景观的,还是旷世奇才苏东坡。在这里,苏东坡写下了千古绝唱“二赋一词”和众多优秀诗篇,文章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后人竟把作者的名字和赤壁连在了一起,而历史上那场著名战役的真正发生地,倒渐渐淡出了后人的记忆。南宋时期,已有人将苏轼与赤壁连在一起,唤作东坡赤壁;清康熙末年重修赤壁时,时任黄州知府的郭朝祚就题门额为“东坡赤壁”。可见,山水只不过是人生的舞台。舞台因人而留下辉煌,山水因人而留下文化,留下精神。人是山水的邮票,人在山水上打下文化和精神的印痕,山与水才能邮行千古。

赤壁几经火劫,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年间所建。进入公园大门,行不久,但见红岩高耸,树竹参天;拾级而上,再经过一座古门,便是举世闻名的东坡赤壁了。它背靠群山一脉,面对滔滔长江;矶头上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登楼远眺,江山如画尽收眼底。

赤壁最重要的景点当是二赋堂,《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刻在这里。二赋堂为古色古色的木楼,面对大江,青砖铺地,敞风透亮。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宽与堂齐,正面刻《前赤壁赋》,背面刻《后赤壁赋》。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桢书写,通篇为楷,笔笔透功力,字字见精神。背面的《后赤壁赋》则汉隶与魏碑相兼,豪迈俊逸,苍劲有力。二赋堂的扁额为清人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二赋堂风好,临风吟咏,当是人生之至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词二赋,把苏东坡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庄禅之道表达得淋漓尽致。

篇二:东坡赤壁导游词

东坡赤壁导游词

尊敬的远道来的客人,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黄州东坡赤壁。今天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萧睿,大家就叫我王导吧!

出黄州城在汉川门的北面有一山陡峭如壁,因山石颜色赤红,故名“赤壁”。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贬来黄州,常在此逸兴吟哦并写崐有流传千古的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前后《赤壁赋》)和其他名篇佳作,后人因此将赤壁和苏东坡的名字联在一起,名曰“东坡赤壁”。东坡赤壁里有“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主要建筑有九亭、三楼、三阁、二堂、一像。所谓的“九亭”是指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羽化亭;“三楼”指的是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指的是碑阁、留仙阁;“二堂”指的是二赋堂、雪堂;“一像”指的是东坡塑像。现在我来重点介绍一下栖霞楼吧!

栖霞楼是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现在在赤壁的最高处,有“江淮绝胜”之誉。因为楼背对着山,面朝着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如霞归栖。原来这楼叫霞归栖楼,后改名为栖霞楼。站在栖霞楼可纵观全黄州城。

“对了!大家知道东坡赤壁的历史吗?”不知道就听我来讲解吧!

东坡赤壁建于公元1079年7月,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了。1080年1月,

时年45岁的苏轼被押出汴京,赴往黄州。苏轼在黄州期间,他弯腰种田,穿着草鞋划船,在放浪山水间与渔民相处,与人民建起了深厚的感情。在四年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诗歌220首、诗词66篇、赋3篇、约文169篇、还有288封书信等。一共有作品约1000多件。赤壁的正门有一幅“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的对联装点着大门,给人一种典雅肃穆、庄严别致的气息。下面,大家还可以参观一下更多的景点,就是要看你怎么游赏啦!

不过,我要给大家游赏的时候提出几点要求:1、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游玩;2、不要把垃圾随手乱扔,要丢到垃圾桶的“肚子”里去;3、丢垃圾的时候请看清楚那个是可回收箱,那个是不可回收箱。那个是可回收物品,那个是不可回收物品,要丢到相应的那个垃圾箱去。

现在大家可以去自由游赏啦。

篇三:宋才发:湖北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

宋才发:湖北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

湖北东湖风景名胜区的

文化景观及法律保护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 东湖风景名胜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而且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必须依法整治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的违法建筑和非法经营摊点,对东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实施依法管理,把东湖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

关键词 湖北东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依法管理

我出生在湖北鄂东,在东湖边的华中师范大学生活和工作了30余年,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养育我的故乡。

东湖风景名胜区(雅号“白云黄鹤”)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东部,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东湖位于武昌古城的东部,故被称之为“东湖”。东湖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为:“东起王青公路,南至来望山和喻家山一线,西临东湖路,北抵北洋桥一带,面积为73.24平方公里,并按此范围标界立碑。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现有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不变。东湖风景名胜区的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14.95平方公里。”①整个东湖风景名胜区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水域范围“是指《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东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湖泊,包括郭郑湖、喻家湖、汤菱湖、后湖、团湖、庙湖等。”②其中,湖水面积约33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6倍。据测量东湖最高水位为20米,最大水深为6米,湖平均深度为2米多。据史料记载与民间口述,早在100多年前,东湖属沙湖水系,东湖、沙湖及白洋湖原本相通并与长江相连。当时整个长江南岸的湖泊面积广大,江和湖互相联通,也无人工堤防防御水患。每年夏季长江涨水或者春天水势稍猛,江水将沙湖、郭郑湖(今东湖)连成一片,自江岸直抵磨盘诸山一带尽成泽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长江与东湖之间修建了南北两段堤防——武金堤和武青堤,并在南北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闸”和“武丰闸”,从此白洋湖逐渐淤积成小港,东湖便与沙湖分离,变成了由人工控制的内陆湖。尽管民国以后随着私家园林的崛起,东湖之滨相继出现了一些别墅山庄。但是,直到1949年东湖基本上仍然是一片荒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才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如东湖听涛景区就是在实业家周苍柏创建的海光农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49年?作者简介 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原法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民族法学研究。

基金项目:论文为本人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05JJD850009),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项目批准号:教重办[2004]1号)的研究成果。

①东湖风景名胜区的面积范围由《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7年11月20日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1998年1月10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②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水域范围由《武汉市东湖水域保护管理办法》第2条规定,《武汉市东湖水域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3月6日由武汉市人民政府第25次常委会议通过,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14号)颁布。

把它改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中南军政委员会将“海光农圃”再次改名为“东湖风景区”,划定东湖风景区的面积105平方公里,同时成立东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陶铸同志任委员会主任着手进行规划和建设。先后修建干道4万多米、湖岸和护坡3万多米,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种植法桐、樟树、池杉、水杉、雪杉等树木50余种,栽培200多万株金柑、蜜桔等果树,绿化荒山1.3万多亩,兴建了苗圃和花圃。朱德同志生前喜爱兰花,曾鼓励并帮助东湖培育兰花。现在东湖四周已有亭、台、楼、阁和各种建筑设施70多处,种植各种树木200多万株。依其自然环境,东湖风景名胜区可以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6个景区。在磨山西端顶部的“朱碑亭”为两层亭榭式建筑,亭上悬挂着郭沫若题“朱碑亭”匾额,亭前立红色的天然石碑,上面镌刻着朱德元帅1954年参观游览武汉东湖时题写的“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的题词[1]。

①听涛风景区的著名景点是黄鹂湾听涛轩的“行吟阁”。黄鹂湾来源于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P554这里沿

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这些树木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300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1945年我国森林工作者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当即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听涛风景区始建于1988年,“听涛轩”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听涛轩的斜对面是水云乡,有一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耸立在“荷风”与“落羽”两桥之间的湖岛上,它就是听涛风景区的中心“行吟阁”。行吟阁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放逐行吟东湖泽畔而建的。阁上悬有郭沫若先生所题的“行吟阁”三个大字。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秭归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做过三闾大夫。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排挤并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度过20年流亡生活的屈原

()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省汨罗江抱石投江,以身殉国[3]P30。后人为了纪念

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武汉人民也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高22.5米的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平面为一正方形;行吟阁前耸立着屈原高达6.8米的塑像,艺术地再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颂《天问》的神态,流露出爱国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行吟阁南边黑瓦飞檐的“沧浪亭”,其名也

②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979

年叶剑英委员长曾题诗《泽畔行吟》:“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萧然。”[4]东湖的“碧潭观鱼”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这种鱼是鄂城梁子湖的特产,古时鄂城称武昌(今武昌古时称江夏),所以又称武昌鱼。三国时① 听涛轩是指进东湖大门不远的一片楼台亭榭,因面对碧波荡漾的东湖,昼夜可以听到湖水的“哗哗”涛声,因而得名“听涛轩”。

②见《楚辞》(卷七)《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即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这就足以说明武昌鱼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经常到武汉视察,通常都住在东湖风景名胜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就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5](P38)的名句。从“碧潭观鱼”可到“长天楼”和“落霞水榭”。长天楼建于1956年,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二楼正面设有宽敞的外廊,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很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①之感。楼下两端有宽广的走廊可通往两座方亭,楼前开阔碧草如茵。楼后有一小院,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曾在此休息,也是接待国际友人的主要场所。“落霞水榭”在“长天楼”的左前方,其榭呈石舫形,主亭分两层。绿瓦飞檐,雕梁画栋,三面临水波光粼粼,置身其间飘摇似动,犹豫在画舫中。“落霞水榭”前有鲁迅广场,在松柏环绕下立有鲁迅半身雕像,是青少年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楚文化景点是东湖风景名胜区的绝妙佳作。湖北在古楚国属荆楚区域,武汉自古是楚国腹地,根据历史典籍和传说,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在磨山北部开辟楚文化游览区,建有“楚城”、“楚市”、“楚天台”、“祝融观星”、“离骚碑”、“惟楚有才”等景点,展示了800年楚文化的博大与辉煌。楚文化是我国周代(公元前11世纪晚期——公元前223年)楚人在荆楚大地上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所创立的特色地域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与我国中原地区的黄河华夏文化并驾齐驱,共同缔造中华文明。楚人经过奋发图强,产生了包括青铜冶炼工艺、丝织、刺绣工艺、漆器、文学、美术、乐舞等在内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成果,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凤是楚国先民的图腾和吉祥物,他们把鹰、鹤、燕、孔雀等许多鸟的美好特征集合起来,创造了他们理想中的神鸟。武汉市雕“凤标”建筑物净高7.2米,用15.8吨黄铜铸造,两凤站在百兽之王老虎的背上,威猛而华美。由“凤标”抬头望去,是磨山第二主峰上巍峨的楚天台。楚天台是楚文化游览区的标志性建筑,外5层内6层,高35.26米,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层阶巨殿高台耸立,从“凤标”登上楚天台要步行345级台阶,绝对可与江南三大名楼媲美。磨山脚下的“离骚碑”用红色岩石砌成,高14.8米,宽8米,比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泰山“御京碑”还要高出1.3米,宽出3米,碑文选用毛泽东青年时代手书的《离骚》全文手迹,诗书双绝②。“惟楚有才”用浮雕和圆雕的艺术手法,以故事形式表现出楚国名君、名臣、名人的功绩和

()成就。圆雕有鬻熊、次非斩蛟、熊绎[6]P4守镣、卞和抱璞、甘德观星、庄王出兵、武王与邓

曼、成王主盟、共王拔箭、吴起伏尸、怀王不屈、虎乳子文等12座。浮雕长300余米,反映了青铜冶炼、丝织刺绣、编钟乐舞、许行讲学、叔敖治水等24组楚国文化、艺术、政治、军事上的一些成就及名人故事。“祝融观星”的祝融是楚国始祖,传说中的火神,其社会职责一是观象授时,以令农耕;二是保存火种。祝融面向东方双目远瞻,左手持斗柄,右手持甲骨,脚踏日月,脚两侧射出熊熊火焰,背部与头髻构成一只展翅高翔的大凤。相传在西周时期,

()鄂王熊红[6]P5曾在东湖边筑池饮马;三国时东湖周边曾是刘备、孙权、曹操进行军事、政治

活动的重要场所,今有刘备郊天台、吴主庙、曹操庙、卓刀泉、鲁肃马冢等遗址。落雁区北面是白马洲,洲的南面有三国时鲁肃的马冢,相传赤壁大战鲁肃协助周瑜破曹后,骑一匹白马路过此洲,马陷入泥中而死,遂称白马洲。卓刀泉在东湖之西南伏虎山麓,相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屯兵伏虎山,时值三伏将士酷暑难当,因无水关羽即卓刀于地,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③。卓刀泉深约10米,泉水淡碧,冬暖夏凉,味甘如醴。宋时依泉建寺,取名御①

②取自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资料来源于《武汉东湖风景区导游词》,2005年;作者实地考察过上述建筑物,并且请讲解员作过详细的讲解。

③据《湖北通志》载:“关公行军于此,以刀卓地得泉。” 泉在一古庙中,明初楚藩昭王为之筑台、置栏、并建亭盖护。今亭已倾废,井台井栏犹存。《卓刀泉记》中载:“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以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寺庙周围松柏繁茂,环境雅静。

泉寺;明初楚昭王朱桢为泉建台加栏,亲书“卓刀泉”3字;明末寺毁,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重建,以泉为中心构成四合院式寺庙,殿左侧有“桃园阁”,内塑有刘备、关羽、张飞像,殿前两侧有禅堂和客堂,山门背面墙上嵌有《御泉寺记》、《卓刀泉记》等石碑。唐宋时,在洪山修建宝通禅寺、洪山宝塔寺等古建筑。湖北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活动地区,太平军曾三次攻克武昌,四次攻克汉口、汉阳。太平天国提倡男女平等,实行妇女解放的政策。太平军设女营,妇女可以当女兵、女将。在东湖的西北沿一座小山岗上,耸立着“九女墩”纪念碑。相传1855年前后清军攻隐城郊,有太平军女兵9人不为敌威所屈,在此英勇抗击壮烈牺牲。乡人对她们极为钦佩将其遗骸合葬于此,为躲避清政府迫害而称墩。百年来英烈长埋荒丘,英名未彰。195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此建基立碑追念女英雄。碑上刻着董必武、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的题词。董必武题词为:“自求解放入天军,巾帼英雄著义声。苟灌秦良玉相比,有名曷若此无名。埋玉深深未敢传,万千幽愤欲回天。清朝覆后来袁蒋,寂寞荒坟已百年。湖光山色各悠悠,共伴块然土一丘。群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人民咸庆大翻身,国势峥嵘气象新。九女有灵如不昧,亦当含笑享明堙。”[7]碑顶悬吊6个铜铃,风振铃鸣和以拍岸怒涛,颇具当年女英雄们金戈铁马奔驰战场的意境。碑后是一座芳草铺覆的圆坟,四周栽植着松柏。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九女墩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磨山植物园景区是东湖风景名胜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磨山三面环水六峰逶迤,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7平方公里,尤如一座美丽的半岛,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磨山植物专类园内花木品种繁多,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开发,逐步建成并开放有集科普、观赏、游览于一体的13个植物专类园,即梅园、水生花卉园、盆景园、杜鹃园、樱花园、荷花园、桂花园、蔷薇园、松柏园、山茶园、竹类园等。据统计,这里有雪松、水杉、樟树共250种,300余万株,被人们称为绿色宝库。这里又是鲜花的海洋,一年四季香飘不断,最具有东湖特色的花卉有梅花、荷花、桂花等十几种。其中,梅花建有专门观赏园林,面积500亩,养育梅树品种300个、5000余株。磨山景区的梅园创建于1952年,与南京梅花山、无锡南浒山、上海淀山湖并称为“江南四大梅园”

[8](P215)。梅园占地面积33.5公顷,三面临水,回环错落,自成一体,周围有劲松修竹掩映,自然成为“岁寒三友”的景观,“一枝春馆”还展出梅花书画摄影作品和梅花盆景。园内还有冷艳亭、暗香桥、小清桥等园林建筑。每年早春东湖“红梅万树一齐开”,赏梅者纷至沓来,赏梅、咏梅、画梅、摄梅者络绎不绝。郭沫若先生闻知于1954年1月东湖举办梅花展览会后,欣然作《咏东湖梅》:“东湖昔曾居,至尽犹向往。闻有梅花数十株,其形如狮或如象。亦有如僧正膜拜,亦有如兔捣玉霜。神猿仙鹤差可拟,麒麟龙虾纷潜藏。罗汉醉如泥,老人寿而昌。孩提戏对梅花鹿,牛头米鼠亦低昂。相隔几千里,空中闻异香。叹惜盆栽太拘束,花如有识宜潜伤。当为谋解放,栽遍东湖边。栽遍珞珈山之山麓,栽遍流芳岭之阳。使千株万株

[9]齐啸傲,迎接大同世界之春光。” 1999年世界梅花品种进行了首批登录,共登录60个品种,

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45个。1963年接受国家科委关于开展中国传统名花荷花的研究项目,到l985年共收集、整理、育种已有品种168个。1980年5月在全国园艺学会上东湖风景区被定为研究中心和建立荷花品种资源基地,1982年8月出版专著《荷花》。东湖养育梅花、荷花品种的科研成果及观赏价值都居全国领先地位,故中国花卉协会将“中国梅花研究中心”与“中国荷花研究中心”设在东湖。1979年东湖开辟了友谊林,20多年来先后有日本大分、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英国曼彻斯特、罗马尼亚加拉茨等武汉姐妹城市的友好使者来到这里,与武汉人民一道种下了象征团结、友谊、进步的雪松、笔柏、桂花、红枫等树百余株。

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的落雁景区,占地面积10.2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4.29平方公里,湖面广阔,湖岸曲折,港叉交错,山水相依,孤岛星罗,湖草茵茵,芦苇密集,水鸟聚集。落雁岛上常常有雁、野鸭、獐鸡等水鸟出没于芦苇间。它们时而聚集成群,时而成排盘

旋湖面,当临近傍晚,映着晚霞形成一幅“落霞与归雁齐飞”的奇妙画面。这里植被丰富,树木繁茂,载培着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如雪松、银杏、广玉兰、女贞、三角枫等100余株,

()其中树龄最长的达800余年[8]P216。在磨山南麓面积约4公顷的桂花圆,品种约数十个,有

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等,每当秋叶红时,数万株桂花齐放,形成“十里磨山,十里飘香”的佳境。与桂园相毗邻有面积约1.4公顷的杜鹃园。园内以栽培杜鹃为主,其品种约40余种,数量为5000余株,它是武汉市最大的杜鹃观景园。樱花园在杜鹃园西隅与东湖湖畔接壤的约3公顷坡地上,植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送给邓颖超的“78株樱花”和数百株自培樱花,一是纪念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二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的78岁寿龄,1985年在园中建有“七十八樱花亭”。每当春露樱花怒放,艳丽夺目观赏者络绎不绝。东湖樱花园是中国最大的樱花园,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给人幻境般的感觉。盆景园在樱花园和梅园之间,面积4.56公顷。全园分成展览区和温室生产区。展览区居西面积1.33公顷,1983年建成,投资64万余元,构成一组具有江南风格古典园林建筑群体。温室生产区居东面积3.23公顷,有山石盆景近100盆,树桩盆景1000余盆,还培植一株300多年的榔榆盆景,堪称中国榆树盆景之最。雁栖水榭座落于磨山西端湖畔,相传这里曾是芦苇浩荡、群雁栖息的地方,为召唤群雁回归而建。水榭是一座连接主厅、亭廊、水院于一体的组景。飞檐翘角,宛如水上行宫。宫内设有茶座,游人在此品茶,临波远眺,湖鸥翔集,渔舟晚唱,使人感慨万千。

必须依法整治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的违法建筑和非法经营摊点。地处武汉市城区的内环与中环之间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其景区内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集纳了4000多个植物物种,是我国三大核心植物园之一。建国后的前50年间,东湖的自然景观一直保存完好。自2000年武汉市有关部门在中心城区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的同时,一些单位和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公然违反国家有关风景区管理规定,在景区深处大兴土木竞相盖起了小洋楼。在国务院批复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桥梁村和磨山村均处于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依照相关规定,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只能外迁不得扩建房屋。但是,依山而建的各式各样的3层别墅式建筑,一栋连一栋的拔地而起,既损害了景区的自然风光,也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根据武汉市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在磨山村已建成的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的414栋建筑中,有一半未办任何审批手续;在桥梁村已建成的总面积8.3万平方米的近400栋建筑中,未办理审批手续的超过了160栋。由于这些违法建筑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整治,私搭乱盖以及非法经营餐饮之风又在东湖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地区蔓延。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园林景观开始被周边的违法建设分割和包围,紧挨着园区的外墙有90多栋用红心砖修筑的3层小楼拔地而起,各式各样的违法建筑在园区周边星罗棋布,一些非法餐饮服务业也应运而生。譬如,在关山二路与鲁磨路交汇的公路两旁,新搭建的各式各样的“农家菜”餐馆由最初的7家迅速发展到21家,没有经过任何批准的“荷香楼”等也在东湖边擅自违法经营[10]。在东湖这座国家级重点风景区的土地在惨遭蚕食的同时,也开始受到污染的严重威胁。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游览东湖、参观武汉植物园时,看到这种私搭乱建的情形表示不可理解。其实违法建筑蚕食东湖风景区的问题,在2003年就引起了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市政府甚至责成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对东湖景区内的违法建筑现象进行整治。问题严重的是当由武汉市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的500多人的队伍前往执法时,却遭遇了1000多村民有组织的暴力抗法,使东湖风景名胜区拆除违规建筑的行动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些熟悉内情的人士偷偷地告诉记者说,东湖一带的违法建设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一些村干部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私自出让国有土地使然;违法建筑的房屋中有一半是村民将自己申请的宅基地有偿转给外来户(省、市的权贵)修建的,有的甚至是省、市一些部门违规兴建的。总之,东湖风景名胜区问题的发生是由政出多门且不作为导致的,同时监管部门失职、渎职

篇四:武汉东湖高新区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试题 语文试卷

东湖开发区北片联盟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一、(共12(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东湖到东坡赤壁)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各项中词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恍惚.(hū) 地壳.(ké) 瞠.(táng)目结舌 斟酌.(zhuó) B.菜畦.(qí) 甄.(zhēn)别 苟延残喘.(chuǎn) 墓冢.(zhǒng) C. 伫.(zhù)立 媲.美(pì) 相得益彰.(zhāng) 蜷.(juǎn)缩 D. 物侯.(hòu) 天赋.(fù) 生死攸.(yōu)关 不啻.(dì)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他咬紧了嘴唇, 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2)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 。 (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

这里是荒原,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A.郑重 飞翔 鉴赏 B.庄重 飞翔 欣赏 C.郑重 翱翔 鉴赏 D.庄重 翱翔 欣赏 3.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B.他一走进运动场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C.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精神,加快海峡两岸经济区。 D.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4. 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②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⑤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⑥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①⑥④⑤② C.③④①⑥⑤② D.③④①⑥②⑤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屏风的功能

①古代屏风的功能要比今天大得多,《水浒传》中有这么一段:柴进转到一间偏殿,殿上挂着金书的匾,“叡思殿”,是皇上看书的地方。迎面一座大屏风,上前一看,画的是青山绿水,非常漂亮。柴进转到后面一看,屏风上写着“四大寇”,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哥儿几个都在呢!皇上天天都盯着,要把这几个人除掉。史记上还有记载,比如唐太宗把各州郡都督和刺史的名字,都写在屏风后,为的是在这些官员汇报政绩时,考察他们的优劣。

②在这里,屏风上写字,完全是一种备忘录的形式。今天当然不需要了,使的都是电脑,甚至手机上都有备忘,但当时没有这些。屏风作为居室中最重要的家具,所以备忘尽量在不起眼的地方写。除了提示自己,还稍带有装饰作用,因为中国书法本身有极强的装饰性。 ③屏风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象征权力。这个作用在今天已经不太受重视了。过去每逢大场合,主人身后一定要搁一座屏风,它意味着气势。《礼记》有载:“天子当依而立。”这个“依”就是屏风。还有一个字,官邸的“邸”。“邸”的意思是木板,代指屏风,所以有“皇邸”“官邸”之称,品味非常高。

④第三个功能是分割空间。今天大致使用的还是屏风这个功能。比如在一些重大场合,或非常大的餐厅,可以用屏风挡一挡,使很多人有自己相对的一个封闭空间。

⑤第四个功能非常科学,就是可以挡风。古代的屋子不像今天这么封闭,常有穿堂风﹑小阴风刮着。睡在地上,就需要三面都挡上屏风,防止睡觉时受凉﹑受风。这种三面挡屏风的习惯,逐渐演化出后来的罗汉床。中国床大都有三面围子,就是受屏风影响。外国人早

期睡高床,所以与之无关。

⑥最后一种功能,就是装饰。屏风后期演变成各种形式,比如我们在桌上搁﹑炕上搁,就是为了欣赏这些屏风。《红楼梦》第六回,贾蓉向王熙凤借屏风。贾蓉就说“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你们那玻璃的炕屏,能不能借我们家摆摆,我们家来客人了,风光一下,再给你送回来。”这里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玻璃炕屏开始进入中国。那时的玻璃非常贵,比我们想象的贵得多。今天看玻璃非常普通,但当时人们觉得太神奇了,一个东西能这么透明,看的这么清楚,是不可想象的。所谓的玻璃炕屏,当时是非常名贵的家具。 5. 现在的一些重大场合或非常大的餐厅使用屏风的原因主要是 ( ) A. 显示自己的权利 B. 做备忘 C. 分割空间 D. 挡风 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 屏风在古代作为居室中最重要的家具,所以备忘尽量在不起眼的地方写。 B. 屏风在古代可以象征权利,但在今天不太受重视了。

C. 古代的屋子不像今天这么封闭,睡在地上,所以就需要三面档上屏风,防止睡觉时受

凉﹑受风

D. 从古到今玻璃炕屏都是非常名贵的家具。

7.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刘熙《释名 ? 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就是说屏风可以兼做挡风﹑

间隔﹑遮蔽之用,可见屏风在早期就具有室内分割和室内装饰的实用性。

B.《礼记》中记载:“天子当依而立”,表明屏风早期通常设在天子座后,以显示“九五”

之尊,是帝王权力的象征。

C.唐太宗和明太祖曾分别把戒奢侈的奏折和诗歌,置于屏风上,主要是为了装饰。 D.唐代杜牧的《秋夕》诗中所描述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莺”,是说把屏风

搬到院子里。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渡者之言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束:结束 B. 徐.行之,尚开也 徐:慢,缓 C. 予愠为戏. 戏 :开玩笑 D. 及半,小奚仆. 仆:跌倒 9.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天下之以躁急自败”中的“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B.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C. 此独以.跛之故 D.一儿以.日初出远 10.结合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者之言》作为题目有贯穿全文的作用,文中就是以渡者的话引发作者的思考的。 B. 渡者的话表面上看来不合常理,实际上也不违背事实,作者采纳了渡者的意见。 C.文章结尾处将“其犹是也夫” 说了两遍,是为了强调躁急自败的道理。 D.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四、(14分)

11、将上面文言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共4分) 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

12、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填写古诗文句子。(共10分,每空2分) (1)朱雀桥边野草花(刘禹锡《乌衣巷》) (2)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杜牧《赤壁》)

(4)在《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这里指: (5)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在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春草 的特点。 五、(18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3—16题。

这样的父亲 马丽

(1)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

(2)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皮袋后面有一个和袋子一样脏的中年男人,两眼通红,一脸倦容,头发零乱。头上还黏着草屑,穿着一件皱巴巴褪了色的衣服,右手的袖子卷过手肘,左肩背着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他迟疑地从门缝中挤进来,似乎感到了大家目光中的厌恶,于是停住脚步,小心翼翼地问:“张老师……在吗?” (3)“哪个张老师?”

(4)“就是我儿子的班主任呀。” (5)“你儿子是哪个班级的?”

(6)他说了一个班级,并报出了他儿子的名字,同事中有几个人便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他们都是那个学生的任课老师,都惊讶于那样出色的孩子的父亲竟是这个样子! (7)有人告诉这位父亲,他儿子的班主任出去了,让他先进屋等一会儿。男人小心地走了进来,他把两个包放在地上,人也“扑通”一声坐下去,直接坐在了地上!大家都愣住了,纷纷叫他起来,让他坐到椅子上,他却着急地连连摇手。

(8)大家不再坚特,转而询问他从哪里来,找儿子做什么。

(9)听到热心的询问,他的声音完然哽咽了。他说,两年前,他妻子因受惊吓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家人稍一疏忽,她就离家走失了。两年来,四处求医问药,仍没有好转。前些日子,因忙农活疏于看护,妻子再次离家。他风餐露宿,不分日夜地已经寻找了近一个月。说

到这里,男人长叹一声,窝在眼里的一汪泪终于滚落下来……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自尊的人。有人给他纸巾,他摇摇头,从衣袋里扯出一块皱巴巴的手帕,到门外去擦。

(10)同事小余默默地起身,倒了杯水递给他。小宁把自己刚买的两张热馅饼放到男人的袋子上。其他人都从座位上站起采,不知谁带的头,有人把一些纸币放到他的包袱上。 (11)男人有些不知所措,涨红着脸,慌忙摆着手:“不……不是的,我不是这意思,我是来看看孩子的。”他拿起小宁给的馅饼说:“老师给的这个,我要。”随即把那些纸币抓起来放到就近的桌上,说:“这个我真不要,那成啥啦!”

(12)张老师回来了,男人简略地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然后向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纷纷夸他儿子,他听了,点着头,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

(13)张老师出去叫他的儿子,男人不安起来,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只见他快步走到镜子前把自已从头到脚仔细地整理了一遍。做这些时,他似乎完全忘了身边的其他人。 (14)走廊里传来了脚步声,男人侧耳听了听,忽然现出了紧张的神色,他飞快地把自己掉在地上的“家当”塞到桌下,再次扯了扯衣服,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把零碎但叠得十分整齐的钞票,看得出,那是他给儿子准备好的生活费。

(15)门开了,张老师的身后走来一个个头高高、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一进门就冲男人露出了两颗小虎牙,脆脆地喊了一声:“爸!”

(16)这时候,我发现,一直卑微拘谨的男人挺直了身子……

(17)他和儿子说话的声音,和所有过着平静幸福生活的父亲没什么两样。儿子沐浴在父亲话语的春风中,脸上泛着红晕,微笑着,不断地点着头,神色中没有一点因为有这样的父亲而生出的难堪和羞愧。如果说这之前这住父亲给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18)我的眼睛湿润了,惊叹于这种变化且深深为之感动。看着四周,同事们的脸上也写着同样的感动和敬重。我们惊叹这奇迹,更敬重这奇迹的创造者——父亲!我们也终于明白:这祥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

(摘自《辽宁青年》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3、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路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15、请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由。(6分)

16、文章结尾写到“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感悟。(4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上升的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针对这一新生事物,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进行以“公共自行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请你围绕活动主题确定一个选题。(2分)

18、如果你针对“武汉市民对使用免费公共自行车的看法”做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你认为下面的问题不适合的是哪一项?为什么?(4分)

A.如果在各地设置自行车借用点,您觉得该设置在哪些地方(可多选)? (□学校附近 □大型商场超市 □商业办公大楼 □风景名胜区) B.如果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时间大约多久? (□1小时以下 □1—3小时 □3小时以上) C.您认为哪种收费方式比较方便适当?

(□公交IC卡 □信用卡付款 □专用自行车服务卡 □现金 □其他: ) D.您觉得推广自行车的使用,可能对于下列何种事项有最大改进(可多选)? (□空气及噪音污染 □交通拥堵 □交通事故 □燃料费用 □其他: ) 19、在街头调查的过程中,你和小伙伴正在搜寻调查对象,你的伙伴很害羞,手里拿着问卷就是没有勇气去询问路人。这时,你看见一个面相和善的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了,你赶紧鼓励你的伙伴说: 。(2分) 七、作文(50分)

20、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人和事。

请以“ ,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作文。要求: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

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篇五:东坡赤壁(1)

东坡赤壁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黄州参观游览!我们今天将要去游览的是三国遗迹——东坡赤壁。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赤壁有文、武之分。而且文赤壁和武赤壁,均在湖北。 武赤壁在今赤壁市。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合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所以有此名。

文赤壁位于黄冈市黄州区,其背靠宝石山和玉山,俯瞰长江。《黄州府志》中对文赤壁有过这样的描述:崖石屹立如壁,其色赤,亦称赤壁。以前通常认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认为赤壁古战场位於湖北南部蒲圻县境。但近年有资料考证,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三国时,曹操率20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皆捷,后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於赤壁。诸葛孔明借东风,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

公元1080年,北宋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并在《初到黄州》诗中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并且对文赤壁还有过这样的描绘: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苏轼误以为这里是赤壁之战的赤壁,并于公元1082年7月和10月,两次月夜泛舟于赤壁下的江中,写出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把在赤壁上见到的江水绕壁的情景作了出色的描绘。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画家郭朝祚为了区别蒲圻赤壁,把这儿定名为“东坡赤壁”,并题了匾额,当地人们则干脆称其为“文赤壁”。 文赤壁不仅以其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游人的注目,而且这里同样也因收藏着历代名家金石书画而闻名。这里收有宋、元以来的木刻、碑刻、竹质腐蚀版共60余幅,250多块,特别珍贵的是,“碑阁”里藏有苏轼的诗、词、赞、牍手稿石刻112块,并嵌于阁内四墙。在“坡仙亭”内,左壁嵌有苏轼《月梅》画真迹石刻,画面中上弦月高高悬在空中,月光下,梅枝如虬龙般伸展着,抒发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右壁有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手迹石刻,是苏轼醉后草书,笔势遒劲潇洒无拘,起落圆转宛若瀑布泻涧。

“文革”时,一些人要砸烂这些石刻,亏得“文赤壁”管理所的同志机智地连夜用泥巴抹在这些石刻上,然后贴上红纸语录,才幸而存留。

自唐以来,东坡赤壁一直是游览胜地,从李白、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袁宏道等历史名人,到董必武、陈毅、胡耀邦等当代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日本友人田边华、燕市听花等,都先后游过赤壁,并留下了诗词、楹联、匾额或书法手迹。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目前,东坡赤壁风景区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新开发的赤壁风景区将由现在的400余亩扩大到1326亩,分为古迹游览区、水上游览区、山林游览区、动植物观党区、游乐区、商业服务区、度假区、广场区等,其风景名胜具体又分为“月波摇影”、“栖霞挹爽”、“东坡问天”、?“龙崐山松声”、“竹楼夜雨”、“镜湖观荷”、“索桥飞瀑”、“赤壁夕照”等30个主要景点。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

峰),九亭(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望江亭,羽化亭)。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 的民族风格。赤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 ,其 中苏轼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解放以来,各级 政府 对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

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景区内参观!

东坡像

步入飞檐斗拱的赤壁正门乾坤阁,洞秦砖小路直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泛舟池,这里正是当年苏轼泛舟作赋,酹江邀月之地。池岸断壁上,昔日江水冲刷的遗迹仍依稀可辨。池东空地上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立像,他为一九八二年立,高六米,为全国第一座大型苏轼立像。

我们可以看到东坡手握书卷,昂首远望,似正构思新的诗篇。该塑像较好地体现了苏轼的精神风貌,为广大游客所赞赏。面对大江长天,衣髯飘逸,凝神伫立。

苏轼谪贬黄州,一城一山对他的文学和人生影响很大。一城是女王城,该城原是东周时期古黄国的都城,后来被江南日益强大的楚国过江所灭,楚王一高兴,就将这座城送给了他的女儿,叫做女王城。女王城是全国保存得最好的东周古城遗址,全城呈长方形,南北长四华里,东西宽一华里,四周城墙基本保存完好,城四角的烽火台仍在。女王城周围曾发掘出从春秋战国到晋代的众多历史文物,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剑,东汉时期的九连灯、梅花青铜镜等。苏东坡谪居黄州四年,其中三年,每年的正月二十皆与友约定出游女王城,因而留下三首诗。第一首是初到黄州的元丰四年正月二十所作:

十日春风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第二首是元丰五年正月二十所作: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第三首是元丰六年正月二十所作: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江南尽处村。五亩荒园留我住,九重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来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从诗中可以读出,刚到黄州时,苏东坡对刚刚遭遇的那场政治迫害尚心有余悸,而一旦住下来,融入黄州的山水和百姓生活,天性放达的诗人很快就随遇而安,开始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和乐趣的眼睛,发掘和享受黄州山水的淳美了,甚至表明心迹:“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一山则是赤壁山,现已辟为东坡赤壁公园。苏东坡谪贬黄州时,黄州府治所在的黄州古城与江边赤壁尚有一段距离。苏东坡经常出城到赤壁游玩。那时候赤壁叫赤鼻矶,为江边耸立的孤山。赤鼻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以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世人称道,汉人桑钦的《水经》即有记载。西晋初年,号称龙骧将军的蒯恩曾在这里建横江馆,以后代有增建。至北宋,赤壁之上的建筑已是“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的景象。唐宋时期,大诗人李白、杜甫、杜牧、王安石、范成大、辛弃疾、陆游等都游过赤壁,并各有吟咏,留下了《赤壁》、《黄州竹楼记》等著名篇章,于是赤壁之名日盛。但是,真正使黄州赤壁成为蜚声中外的人文景观的,还是旷世奇才苏东坡。在这里,苏东坡写下了千古绝唱“二赋一词”和众多优秀诗

篇,文章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后人竟把作者的名字和赤壁连在了一起,而历史上那场著名战役的真正发生地,倒渐渐淡出了后人的记忆。南宋时期,已有人将苏轼与赤壁连在一起,唤作东坡赤壁;清康熙末年重修赤壁时,时任黄州知府的郭朝祚就题门额为“东坡赤壁”。可见,山水只不过是人生的舞台。舞台因人而留下辉煌,山水因人而留下文化,留下精神。人是山水的邮票,人在山水上打下文化和精神的印痕,山与水才能邮行千古。

赤壁几经火劫,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同治年间所建。进入公园大门,行不久,但见红岩高耸,树竹参天;拾级而上,再经过一座古门,便是举世闻名的东坡赤壁了。它背靠群山一脉,面对滔滔长江;矶头上楼台亭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景。登楼远眺,江山如画尽收眼底。

其实,这种人生境界,是苏东坡在经历了政治灾难、精神灭寂和痛苦反思之后人格真正成熟的一种表现。迫害、孤独和物质生活的艰难使苏东坡终于脱胎换骨,其艺术才情也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于是,我们才读到了这样一种“圆润而不腻耳”、“明亮而不刺眼”、“高峻而不陡峭”的通达高迈的文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难怪余秋雨说“一词二赋”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今天读来,《念奴娇·赤壁怀古》仍能搅动后来者万千情愫,牵引出无穷思绪。

二赋堂

走过苏轼像,迎石壁拾阶而上,我们便来到了二赋堂。

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正面嵌有近代书法家程之桢,李开书写的二赋大型木刻,两壁嵌有徐世昌,杨守敬,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匾额是由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 领袖黄兴所撰。

堂中央,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前后分别刻有前、后《赤壁赋》,字大如拳。前为楷书,豪迈俊逸,清代黄州教渝程之祯所书;后为魏书,古朴苍劲,近代书法家李开先所书。堂前右壁刻有民国大总统徐世冒崐(自号水竹屯人)书写的对联:“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知”。二赋堂西南十余步有酹江亭,面江临壁而建,亭内嵌有清康熙皇帝临摹元代人书法家赵孟页的手书《前赤壁赋》书贴石刻和历代名人石刻。亭西侧并立着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靠别黄州崐时所作的《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及其手绘的月梅图、寿星画像和清黄州知府郭凤仪速写的《东坡老梅》等石刻。

二赋堂是赤壁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就刻在这里。二赋堂为古色古色的木楼,面对大江,青砖铺地,敞风透亮。堂内正中木壁高约两丈,宽与堂齐,正面刻《前赤壁赋》,背面刻《后赤壁赋》。前赤壁赋由清人程之桢书写,通篇为楷,笔笔透功力,字字见精神。背面的《后赤壁赋》则汉隶与魏碑相兼,豪迈俊逸,苍劲有力。二赋堂的扁额为清人李鸿章所题,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二赋堂风好,临风吟咏,当是人生之至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词二赋,把苏东坡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庄禅之道表达得淋漓尽致。

留仙阁

二赋堂东边留仙阁,此阁建于清光绪十年,取“坡仙长留阁内”意以名。 阁内有《东坡笠履图》石刻和苏轼为其乳母任采莲撰写的墓碑,还有近代名人绘画的《赤壁泛舟图》和清末名人杨守敬书《留仙阁记》石刻。

碑阁

留仙阁东十来步是碑阁,内嵌崐苏轼手书108块石刻,杨守敬集成《景苏园帖》,被称为稀世珍宝。

苏轼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历来为人称道。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葆初(字寿昌)因景仰苏轼的书法,择其词,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 一九二二年建此阁,将剩下的一百零八方碑刻嵌入阁内四壁,阁因此得名。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个人书法碑林之冠。

剪刀峰·问鹤亭·栖霞楼

出二赋堂后门,在留仙阁、碑阁背后陡峭的北崖下,由西向东,由低到高,依次有剪刀峰,问鹤亭和栖霞楼。

剪刀峰

大家请看,那就是剪刀峰。我们可以看到剪刀峰为一巨大陨石,而且形似剪刀,清代诗人汪引芝附会为仙女剪刀失落人间,因此得名。

问鹤亭

过了剪刀峰,我们就来到了问鹤亭。

问鹤亭原名玩月台,因位置高显,为赏月佳处,故名。苏轼的《后赤壁赋》中有孤鹤化为道士于梦中同苏轼问答的描写,为彭其文,一九二二年扩建赤壁时,遂将玩月台改名为问鹤亭。

栖霞楼

这里是栖霞楼。

由茅盾题写匾名的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楼高四层,飞檐翘角,赤楹碧瓦,白石栏杆,?楼间还嵌有苏轼手书崐《黄州寒食诗》行书,为不可多得之书法精品。栖霞楼为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宋初王义所建,闾丘孝终重建。因楼背山面江 ,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上下,风景佳丽,如霞归枉,故名。

现楼为一九八四年重建。楼高四层,其中陈列有苏轼及其他名人字画碑刻 ,楼名为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所书。

坡仙亭

这里是坡仙亭,它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称誉苏轼为“坡仙”,亭因此得名。

亭内嵌有著名的苏轼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石刻,楷书《满庭芳·归去来兮》,及石刻,还有苏轼画,组字画佛像石刻,均极珍贵。

睡仙亭

坡仙亭西下十余步为睡仙亭,相传当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时,曾醉卧于此,亭内石床石枕尚在。

睡仙亭始建于宋,清同治年间重建。亭内有石床石枕。传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于此,故名。亭下赤色崖石上嵌有清代书法家钟谷书写的“赤壁”。古时江水从此经过,迄今崖石上留有水流冲刷和撑船篙点的痕迹。

酹江亭

这里是酹江亭,于明代始建,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樽还酹江月”的词句而得名,亭内三面嵌有石刻。正面墙壁嵌有清代康熙皇帝临摹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铫手书的《前赤壁赋》石刻:一生刻意学苏的清代书法家叶志诜八十五岁时写的一笔"寿"石刻嵌于左壁。

放龟亭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放龟亭。

据晋书载,传说东晋大将毛戍守邾城时 ,其仆人将他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庆二十八年,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取名白龟渚,亭因此得名。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此处为赤壁矶头。亭下崖石壁立,苏轼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丐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在此处。矶头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

美好的时间总是那么的短暂,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游完了东坡赤壁。不知道大家在游完之后有何感想?游过武赤壁的朋友们也可以在心中比较一下。

在短短的一天中,我们从陌生到朋友,在这临别之际,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只能将满腔的不舍之情化为一声轻轻的祝福,祝你们永远幸福快乐!最后,真诚的期待我们的再次相聚!再见!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