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8:39 体裁作文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体裁作文

篇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看到,一读到这句话,就会有不可抑制的喜欢,然后藏在心里,慢慢嚼嚼,兴许嚼的次数多了,有些感想在里头,但还是无法摹状,又觉得有些深邃,

无法理透,刚才的想法又被自己否决了,有些东西就是这样,让人心生疑惑。

权当是一种心境吧,确实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心境,泰然乐之,坦荡豁达.....

正当我苦恼无法解答时,有一人给了我很好的提示,她说这是一句诗,搜索一下,竟然是王维的《终南别业》,遂把它摘抄在这里:“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佛”,他的诗往往都富有禅机妙义,人生哲理深刻。

“其实,山水本身并不能感染人,感染人的是那份徜徉于山水间的情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情怀是独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闲适,而是一种深刻的禅理境界。

水穷则无路,在常理看来,已然山穷水尽,意味着终结,在王维这里,?行?却是在终结之处才现出生机。?云起?则视界模糊,一切乌有,景致不再,应该是背离了游者的初衷,但心意随缘的话,坐看云起恰是领会自然变迁之趣的过程。

水穷处,就是水的源头,一切归于本源,这是在暗喻,彻底穷尽世间尘劳,才能回到真实,回到我们的?自性?的源头。云起是自然现象,不必在意,也不必苛责,外在的蒙蔽无损于内心的光明,内心不动,云卷云舒一般惬意。

云散可看,云起也可看,一个禅者不为外境所惑、不执着于诸物的修持,于此显现。不被凡尘琐事所羁绊,无论任何地点、时间,都闲适自如,自得其乐,如此境界,就是禅的境界。

一种事物熔融贯通,周而复始的过程,看水看到尽头,正是看云的开始。

王维的高妙之处在于:“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篇二: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作者:付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06期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要做到这一点,确实应费一番“行到水穷处”的周折的。

一、精彩的导语

语文课应该有一个好的开头,教师的导课语言要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初中语文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针对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学习《曹刿论战》时,我设计了以下导语: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这个导语包含了以上三个原则。

二、跌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中应追求课型创新,组织形式创新,过程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教师必须备好课,这是上课的关键。以我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备好课主要备以下内容:备教材,掌握教材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来设计教法。备教学法,采用什么方法来教学,学生如何学。备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情况,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备自己,想想自己对教材、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根据初三学生即将毕业的特点,我上了一节综合性学习课《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教学实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集体的记忆,如歌的行板,难忘的岁月,永远的赠言。这堂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信心满怀。快下课的时候,我正在收拾多媒体,张开星同学一个健步走上讲台,握住我的手塞给我一个纸条。“老师,你要多多保重,这是我的QQ号,我们今后要常联系……”我的眼睛不知怎么的,开始潮湿起来,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这群孩子们真的即将离开自己,远赴前程了。心中的那份担心,那份不舍,那份祝福,都化作无声的泪水……孩子们纷纷留下了自己的QQ号、电话号码……我也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难舍难分的一节课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好好地准备一节课是何等的重要,优化课堂的设计的效果是何等的明显。

三、深刻的反思

每节语文课是否围绕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中心。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有一次,我参加完“言语化作文活动”回来,上了一节“拼字游戏活动及写作课”。同学们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大胆的表露和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文笔,阵阵的笑语和欢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云雪同学这样写道:拼字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由期待到猜测,再到哄堂大笑。银铃般的笑声给这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清凉,给紧张的学习带来了一阵轻松,给这中考作文带来一点启示。

从教学中,我也再次反思到: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将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刻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并进行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只有这样,才会达到“坐看云起时”的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

篇三: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不知从何时开始,就一直喜欢这句话,是呀,人生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了,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即便是令人愉快的事,往往会让为我们手脚大乱,不知所措,真正能够做到心如止水是何其的艰难,在这个璀璨光华的世界,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努力,拼命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实这一切又有什么错呢?只是我们不懂得回头,不懂得珍惜走过的路,那些身后的脚印,只是我们生活可望而不可及的一道风景线,不是真的遥不可及,只是我们不愿去看身后的风景。能做到波澜不惊是何等的不易,更不用说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了!

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过去的日子,有时会给人一种迟暮的老气横秋的感觉,可是说实话,只有在回想往事的时候才具的那是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竟变成个这般的孤独与特立独行,或许是时间长了吧,时间能改变一切,不是吗?有时会问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爱过,为什么总是自试图爪抓住那些美好时,却发现什么都是那样的飘渺,好像自己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爱过,痛过。今天看了倾城之泪,很感人,可是自己硬是忍住没有哭出来,或许是自己真的长大了吧,看着那三个感人的故事,且不说演技怎样,且不说故事有多真实,光是那唯美的画面,深情的语言,都让人感动,年轻真好,活着真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那样的勇气,为了自己爱的人可以毫无保留的付出一切,或许答案是否定的吧,要不然自己怎会如

此孤寂,可是有时付出了真的就能得到什么吗?看着宿舍姐妹不顾一切的勾画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谈着幼稚的恋爱,很羡慕,可是更多的是担心,平心而论,她是很现实的,可是要让她接受未来可能并不满意的生活,他会怎么样?结局似乎已经毫无悬念了,可是看着她依然痴情,真的不知道一切有什么意义吗?难道真的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吗?

等待似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为那一刹那的沧桑。守护一份心情, 或许生活也会好过一点吧。淡定,或许是现在生活的代名词。只是低调是因为没有高调的资格而已,如果真的有了可以昂头挺胸的那一刻,淡定似乎就成了谦虚和虚伪了,正真守住自己的那份心境似乎真的很难,但愿自己可以是那个众人皆醉唯我独行的唯一。

篇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多家解释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是什么意思?

2007-6-26 19:40

提问者:红魔石头 | 浏览次数:287844次

2007-6-26 19:55

最佳答案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另外,据说现在北京樱桃沟的一处山亭上还刻着王维的这两句诗呢。有兴致的话可以去看看,亲身领略一下这两句诗的意境。

倪旭 | 一级

这是王维的五言律诗<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就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来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

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诗句.通过这一行,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参考资料:唐诗鉴赏辞典

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

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

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

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

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评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

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以上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终南别业》

联系全诗请参考百度百科。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诗句的意思;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人们也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人总是会有些感触的,不分哪个时间和哪种情况,都说可以共患难,却很少能同享福。每天不同的新鲜事可以让你既感慨社会万象,又遗憾青春就消逝在行走中了。而现实里,不同的追求让人与人之间很难产生共鸣,而无奈总是能更加深刻地诠释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我们披星戴月地一路向前,可是到后来竟然发现没路了山穷水尽没法再走下去了,这时候悲哀吧?失落吧?绝望吧?可是有句话说的 “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必定也开了一扇窗”,你看连上帝都跟你说还不是绝境呢,穷嚎个什么啊?

也许,我自己也没有“行至水穷还能坐看云起”那种心境,但也相信山穷水复之时,必有柳暗花明之日。

这个是表面上的意思

随意而行,然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引申意义就比较教育人了:在生命的饿过程中,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这句话告诉我们,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就是表示不要放弃希望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圣严法师著

问:唐朝诗人王维有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传诵。人们常用来自勉或勉励他人,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如果从禅的立场来看这句话,会是怎麽说呢?

答: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麽?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於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後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乾涸了。这个登山者走者走者,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巅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後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

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的是身体的障碍,有的是心理的障碍,有的是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麽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修行的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篇五: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行至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作者:张勇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6期

摘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义务去发掘学生们无限的艺术潜能,为他们提供一方教学互动的舞台,让他们勇敢的叙述自己所感悟的美,从而在音乐课中找到更多高贵的美感和无比的快乐。

关键词:启迪;细品;耐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75-02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众多的天庭姐妹中,有一仙女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细细的赏月,慢慢的回味,在她的眼里,阴晴圆缺的月亮无不各具风韵,时隔分秒的月亮也是媚态万千。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位天庭中的白衣玉女,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有赏月之才。之后,白衣玉女依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情逸致细心品月的心情一扫而光,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快速看完,不给别人机会。她牢牢盯着月亮,生怕错过每一秒,她是那样的焦急,贪婪,以至于她再也发现不了月亮的美。殊不知,赏月须有慢看细品的雅意,和各种邪念归于平静的心境,才能发现她的美。

由此,我不由的想到了我们现今的音乐教学,老师的演奏与范唱变的贵乎稀有,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缺乏耐心去听而是忙与越俎代庖,过于盲于追求教学进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耐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得以加强。

一、课堂互动须深耕

音乐艺术是没有定格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没有对和错之分。作音乐教师有义务去发掘学生们无限的艺术想象力,让他们大胆的把自己对美的感受给亮出来。如我在教《春江花月夜》时,用琴声弹奏了引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三个片段。先让学生们欣赏,然后说出自己的意境。学生甲说:“我觉得象江南的风光,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意境雅致,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学生乙说:“我听到的是人生,在老师的琴声中,前面一段音乐紧凑,急促,仿佛是人生的沟壑,后面的音乐平静优美,那是幸福的和谐。”我耐心地聆听,继续启迪,又不断有学生站起来讨论。此时的课堂气氛变得非常轻松,活泼,各种思维围绕着目标而交锋。学生丙说:“音乐听起来很伤感,我想到的是因战争而分离的一对夫妻,妻子在家忧愁地等待丈夫的消息”。对于这个答案我是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我并没有匆忙的转入下一环节,而是继续用期待的语言启迪着。就这样,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得到了启发,发散了思维,我收获了满足,从而在音乐课中找到更多高贵的美感和无比的快乐。

二、音乐备课须细作

老师只有经过教学过程中的长期积累、才会有备课时教学资料的充裕、及后来课堂上的旁征博引,水到渠成。应该说备课很大程度上把我们从书写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可是有的老师备课一身轻,匆忙整出一教案,上课一阵忙,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次比一次不尽人意。我们都上过无数节课,有时感到一堂课上的轻松愉快,学生学的高兴,为什么?因为我们花大量时间准备资料,从容的备好课了,心中有数了。不备课能不能上课,也能上,这点知识还不好讲吗?小孩子还不好糊弄吗?可是课堂上会怎么样?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干瘪苍白,教师的思维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教都觉的内容冗长乏味,怎么上都不给力。更别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不言而喻。那怎么备好课呢?

我们上课拿到的一个课题,首先不是急着去翻教参,而是去思考重点、难点是什么,对教材要有自己的整体把握,知识重点、难点的剖析,明确要求学生掌握那些知识?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知识的收获。然后再结合教参修正自己的备课思路。长此以往,坚持不懈,我们遇到新的教学内容能够很快的理清文章的脉络,形成自己的思路,逐步做到游刃有余,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创设情境方能随风润物

著名特级老师李吉林曾说过:“先要入境,方能生情,通过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黄河大合唱》这课时,我知道这一作品本是中华民族的绝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滚滚而来的流行音乐比黄河的波涛还要汹涌,什么周杰伦、棒棒糖组合、小燕子等歌星比冼星海叫的还要响。而这些享受着改革开发的成果、家中的小太阳们每天的生活甜蜜蜜,他们难以体会到这一作品的博大与悲壮。所以我没有盲目追求教学进度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来拉近学生对这一作品的情感距离。我从鬼子进村前的麦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安居乐业的平静生活,讲到到鬼子进村之后的奸淫烧杀苦难当,妻离子散四处逃亡的凄凉,学生的情绪马上调动起来。我又讲述了着当时的历史背景。由于当时的中国正经受内战的创伤,而日本却是军国主义盛行的国家,受到本国资源的限制,一直在伺机而动,很想建立一块属于自己的殖民地,于是把目光瞄准了中国这块大肥肉,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全面侵华,实施三光政策,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三十多万,有活埋,有解剖孕妇,有注射鼠疫等各种惨状,罄竹难书。同学们,那可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呀,由于当时的国民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很快东北三省沦陷,全中国危急。人民无家可归,背井离乡,留离失所。经过这番声情俱下的讲解,极大的把学生潜在的情绪给调动起来,学生们此时情绪激动,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当年抗战的岁月,体验到了艰苦斗争的惊心动魄。然后再进行到旋律的分析,学生马上感受到这首作品变的有血有肉了,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那脸上洋溢的本平淡的表情逐渐生动丰富起来,专注地听着作品的每一细节,已经完全融入音乐中。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使音乐艺术在他们的心底产生共鸣,使他们的人生观在一次次的音乐洗礼中得到升华。

总之,在音乐课中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用心去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创设好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美,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