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爱菊说文言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7 07:19:06 体裁作文
爱菊说文言文体裁作文

篇一:文言文

七年级(下)文言文专题复习主要篇目:《赵普》、《黄鹤楼》、《于园》、《黔

之驴》《两小儿辩日》《爱莲说》复习要点:掌握本单元课文重点字词意和句

子翻译,阅读课内外文言文。

阅读指导: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

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

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

而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

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

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语序。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如古汉

语中的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

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

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一、《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

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

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赵普》选自《》,文中“太祖”指 “手不

释卷”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形容

2、解释下列线段标出的字。

(1)少 吏事 (2 (3

(4)阖户启箧 (5)卒 用其人 (6)发箧视之

(7)龌龊 (8)及为相

3、翻译下列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以天下事为己任

(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一个什么中心?

5、第二段写赵普奏荐人才时有哪些细节描写?你从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

性格特征?

6、“太祖乃悟”中太祖“悟”的是什么?“卒用其人”说明太祖是个什么样的人?

7、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

可)

二、《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

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

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

胜之最也。

1、黄鹤楼与 ( )、( )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自古以来描写赞美黄鹤楼的诗文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2、解释下列字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

(1)遂以名楼 以空奇 俱以假山显

(2)事列《神仙》之传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主人处处款之

(3)上倚河汉 人不得上

(4)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5) 观其耸构巍峨 坐其中,颓然碧窈

(6)非显者刺 有黄鹤楼者

3、翻译句子意思

(1)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2)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3)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三、《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加点词语

富人于五所园也 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 缘坡植牡丹 颓然碧窈

2、翻译句子意思

(1)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2)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3)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3、文章按照由 到 的顺序来介绍于园,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

篇二:八(上)文言文答案

21、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当作、作为 )业。缘(沿着)溪行,忘路之( 的)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鲜嫩美丽 ),落英(落花 ) 缤纷。渔人甚异( 以??为异)之。复(又 )........前行,欲穷(尽 )其林。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仅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阔的样子 )开(开阔 )朗( 明亮)。土地平旷(平坦宽广),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类)。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都 )如外人。黄发(老.......

人)垂髫( 小孩 )并( 一起 )怡然( 快乐的样子)自乐。 ...

见渔人,乃(竟)大惊,问所(地方)从来。具(详细 )答之。便要( 通“邀’,邀请 )还家,设.....

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 )来问讯。自云( 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带领、率领 )妻子(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再)出焉,遂(于是、就)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竟然 )不知有汉,无论(更不必说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都 )叹(感叹 ).....

惋(惋惜)。余人各复延(邀请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告辞)去(离开)。此中人语(告诉).....云:“不足(值得)为(向 、对)外人道(说)也。” ..

既(已经)出,得其船,便扶( 顺着 、沿着)向(从前的 、旧的)路,处处志(做标记)之。及.....( 到)郡下,诣(到)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寻找)向(从前的、旧的 )所志(标记)。..遂( 终于)迷,不复得路。 .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未果,寻(不久)病终。后遂(就)无问津(渡....口)者。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两岸数百步的地方,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小孩,一起都很开心,自得其乐。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界的人断绝了往来。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这个人为他们一一详细地说出了自己听到的事,(他们听完后)都感叹惋惜不已。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他到自己的家里,都拿出酒饭(款待他)。

8、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村中人告诉他说:“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

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上标记。

10、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但没有实现,不久(他)生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的人了。

22.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仙人)则(就)名(出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显灵 )。斯( 这)是陋室,惟(只 ).....吾( 我)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 )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大)儒( 读书人),往.....

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 可以用来 )调(弹)素(不加修饰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使......扰乱)........

耳,无案牍( 官府的公文)之劳( 使......劳累 )形(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交往的人中没有粗鄙的人。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 的 )花,可( 可以)爱者甚蕃( 多 )。晋陶渊明独( 只)爱菊。自( 从)李唐来,世人盛(很、.....非常 )爱牡丹。予( 我)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但 )不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清水)而( 但 )不妖(美丽而不端........

庄),中(里面 )通( 通透)外直,不蔓( 生枝蔓 )不枝( 长枝节),香远( 远播)益( 更加)清( 清芬 ),亭亭( 耸.......立的样子)净植(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 .....

予谓(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噫!菊之爱,陶后鲜( 少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应该)乎众矣。 .....

二、句子翻译:

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淤泥;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莲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枝,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3、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莲是花中的君子。

4、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很少有听到了。

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6、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3、核舟记

明有奇巧(手艺奇妙精巧)人曰(叫)王叔远,能以(用)径(直径)寸之(的)木,为( 雕刻)宫室、器皿、.......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无不 )因(顺着 )势(形状)象( 雕刻 )形(形象),各具(具备、具有 )情态。尝(曾.........经 )贻(赠送)余我)核舟一,盖(大概是)大苏泛( 泛舟)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同“又”)奇(零数),高可(大约)二黍许(上下)。中轩(高起 )敞者为(是)舱,箬篷( 用........

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之(它)。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打开 )窗而(连词,表修饰 )观,雕栏...........

相望焉。闭之(它),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缓缓地)来,水波不兴( 起 )”,石青.......( 用石青 )糁(涂染)之(它) .

船头坐三人,中峨( 高 )冠(帽子)而(连词,表并列 )多髯( 胡子)者为(是)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

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拿)卷端,左手抚(按着)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 像)...有所语( 说)。东坡现(露出)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略微侧转身子),其(他们的 )两膝相比(靠近)者,各......

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极像 )弥勒,袒(敞)胸露乳( 奶 ),矫(举)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像 )。......

卧右膝,诎( 同“屈”,弯曲 ) 右臂支船,而( 连词,表并列)竖其(他的)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靠 )之,...

珠可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数也。 ..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 同“横”)木,右手攀( 扳着 ).

右趾,若( 好像 )啸呼状( ……的样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 眼睛 、..目光 )端( 正视 )容(神色)寂( 平静 ),若听茶声然( ……的样子 )。 ....

其(那)船背稍夷( 平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 通“父”,男子美.

称 )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清楚明白 ),其( 那 )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

通计一(全 )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

并篆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竟然)不盈( 满 )寸。盖( 大概是 )简(挑选)桃核修狭(长而窄)者为( 雕.....刻)之(它)。嘻,技亦灵怪(神奇)矣哉! ......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无不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那主题)大概是苏轼泛游赤壁。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译:小船从头到尾,长度大约八分又有零数,高大约二分上下。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

译: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5、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译:关闭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译: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7、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着一轴横幅的书画卷子。

8、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9、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译: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10、舟尾横卧一楫。

译:船尾平放着一支船桨。

11、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译:位居右边的船夫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1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那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13、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译:那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雕刻作者的题款与名字。

1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译:总计整条小船,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它的。

16、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4、大道之行也 大道(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之行(施行 ),天下为(是 )公,选贤(品德高尚的人)与( 通“举” )能,讲( 讲求)信( 诚信 )修( 培养 )睦( 和睦 )。故( 所以 )人不独( 仅仅 )亲( 以......为亲 )其(他 )亲( 亲人、父母 ),不独(只、单单)子(以......为子 )其子( 子女 ),使老有所终( 终其天年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成长 ),矜(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孤( 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者( 残疾人)皆有所养( 供..

养 ),男有分( 职业 、职守 ),女有归( 女子出嫁 )。货恶( 憎恶 )其弃( 扔 )于( 在 )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从 )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因此 )谋( 奸邪之.

谋 )闭( 杜绝 )而不兴( 发生 ),盗( 偷窃 )窃(抢劫 )乱( 造反 )贼( 害人 )...

而不作(兴起 ),故( 因此 )外户而不闭( 关 ),是( 这 )谓( 叫)大同( 理想社会 )。

二、全文翻译: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25、望岳 岱宗( 泰山)夫如何, 齐鲁青( 山色 )未了(不尽 )。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割昏(昏暗 )晓( 明亮)。 荡胸( 心胸摇荡 )生曾( 通“层”)云,决( 裂开 )眦( 眼角 )入归鸟。 会当(终当、终要)凌( 登上 )绝(极)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国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茂盛 )。 感( 感伤 )时( 时局 )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信 )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简直)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投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多么)怒!妇啼一何(多么)苦(愁苦)! 听妇前( 上前)致词:三男邺城戍(防守)。一男附书(口 信 )至,二男新( 最近)战死。存者且(暂且)偷生,死者长已(完结)矣!室中更无人,惟(只)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衣服 )。老妪力虽( 虽然 )衰,请(请让我)从吏夜归,急应(应征)河阳役,犹得(还能够)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消失),如闻泣幽咽。天明登(登程)前途,独(只)与老翁别。

26、三峡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自(在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毫无 )阙( 通“缺” )处(地方 );重岩叠嶂(悬崖),隐天蔽日,......

自( 如果、若 )非亭午(正午)夜分( 半夜 ),不见曦( 太阳 )月。 ......

至于夏水襄(上、漫上 )陵(小山坡 ),沿( 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阻绝( 断 )。或(有时 )王命急宣( 传.......达 ),有时朝( 早晨 )发白帝,暮(傍晚 )到江陵,其间( 距离 )千二百里,虽( 即使 )乘(骑 )奔( 飞奔的......马 )御(驾驭 )风,不以( 以为、认为 )疾( 快 )也。 ...

春冬之(的 )时,则( 就 )素( 白色 )湍( 急流 )绿潭,回( 回旋)清( 清波 )倒( 倒眏 )影。绝( 极 )........

谳(山峰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急流冲荡 )其( 那 )间( 里面 )。清(水清)荣( 树荣)峻( 山高 )茂(草.........盛),良( 很 )多趣味。 .

每至晴初( 刚 )霜(下霜 )旦( 早晨 ),林寒( 清凉)涧(山涧 )肃( 寂静 ),常有高猿长啸( 鸣叫),属........

( 连接 )引( 延长 )凄( 凄凉 )异( 怪异 ),空谷传响( 猿啼的回声 ),哀( 悲哀 )转( 通“啭”,婉转 )久......

绝( 消失 )。故( 因此、所以 )渔者歌( 唱 )曰( 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二、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 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许多趣味。

秋天,天刚晴或下霜的早上,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7、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山川之( 的 )美,古来共(共同)谈(赞叹)。高峰入( 耸入 )云,清(明净 )流见底。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 都、全 )备(备存 )。晓(拂晓、清晨)雾...

将(将要 )歇( 消散 ),猿鸟乱鸣。夕日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 争 ).....

跃(跳跃、跳出水面 )。实(实在 )是欲界(人间 )之( 的 )仙都(仙境、天堂),自( 从 )康........

乐以来,未复( 再 )有能与( 欣赏 )其( 这种 )奇(奇丽 )者。 .....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想要)睡,月色入户( 门 ),欣(高兴 )然(…….的样子 )....

起行。 念(想到)无与为(取 )乐者,遂(于是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就寝 ),相与......(共同、一起 )步于( 在 )中庭( 院里)。庭下如( 像 )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交......

错、纵横),盖( 原来是 )竹柏影也。何( 什么 )夜无月?何处(地方 )无松柏?但( 只是 )少闲人( 清闲的......人 )如吾两人者耳( 罢了 )。 .

二、译文

《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8、观潮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浙江之( 的 )潮,天下之( 的 )伟观( 雄伟的景象 )也。自( 从 )既望( 农历十六日 )(既:已经 望:.......

农历十五日 )以至( 到 )十八日为( 是 )盛。方( 当…….时 )其( 潮 )远出( 发、起 )海门,仅( 几乎 )如( 像 ).......

银(银白色 )线;既而( 不久 )渐( 逐渐 )近(靠近 ),则( 就 )玉城雪岭( 像玉城雪岭一样 )际天( 连............

接着天 )而(连词,表修饰)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震撼天地,激扬喷薄 ),吞天沃日( 冲荡太阳 沃:.......

用水淋洗 ),势极( 极其 )雄豪( 雄伟豪壮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 银子 )为( 成为、当作 )郭( 城......郭 ),江横玉系腰”者(……的景像 )是也( 这样的景像 是:这样 )。 ...

每岁( 年 )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战船 )数( 几 )百,分列两岸;既而( 不久 )尽( 穷尽 ) 奔........

篇三:初二上学期文言文等

21、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原文】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为保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3、核舟记

【明】 魏学洢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上,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点儿,高度约摸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是船舱,(刻着)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字画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前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橹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那只船的顶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书的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橹、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24、大道之行也

《礼记》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5、杜甫诗三首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天刚黑就有差役进村捉人.这家的老汉听到动静翻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去看情况.

差役吼叫声是那样的凶,老妇人的啼哭又是那样的悲痛!

只听到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她说:我一共有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最近有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活着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就都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这孙子,所以他母亲还没有离家而去,只是她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也没有啊!你们如果非抓一个人不可,就抓我老婆子好了,我虽然衰老没什么力气,但今晚跟你们去,还能支应河阳紧急的差使,赶得上给部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嘈杂的说话声消失了.我似乎听到隐隐约约的哭泣抽咽.天亮后,我启程赶路,只好单独跟老汉一个人告别.

26、三峡

【北魏】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

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陶弘景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8、观潮

【南宋】 周密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 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 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

【译文】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

篇四:文言文之对比阅读 教

附件TR1: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篇五:文言文复习

一\文言文翻译

《赵普》

少 习 吏 事, 寡 学术。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少 学问,

及 为 相, 太祖常劝以读书

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常拿读书劝他。

晚年 手不释卷 每 归 私 第, 阖 户

启 箧 取

他晚年勤奋读书(手不释卷),每次(退朝后)回到 自己的 住宅,关上 门,打

开 书箱拿出书,

读之竟日

整天读书。

及 次日 临政 处决 如流

等到 第二天 处理政务,处理决断 像水向下淌一样快。

既 薨 发 箧 视 之 则

(他)已经死后,家人打开书箱 看书箱(里面),(原来)是(一部)二十篇的

《论语》。

深沉 岸谷 虽 多 忌克 而 以 为 任

赵普性情沉着,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大多忌妒刻薄,却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

己的责任。

者 多 龌龊 循默

宋朝初期,在宰相职位的人 大多 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未有 其 比

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尝 为 用

赵普曾经上奏推荐某人做某官,太祖不任用。

明日 复 其 亦

赵普第二天 又上奏(推荐)那人,太祖也不任用。

明日 以 其

第二天,赵普又把 那人上奏(推荐),

怒 碎裂 掷 颜色

太祖十分生气,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

上拾起被撕碎的奏章回家去了。

他日 补 缀 复

过了些日子赵普把这些旧奏章修补 连结起来,又 像当初那样上奏(推荐)。

乃 悟 卒 用 其

太祖这才 明白过来,最终 任用了 那人。

《黄鹤楼》

州城 西南 隅, 有 黄鹤楼 者。

鄂州城的西南 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 云:?费祎 登仙, 尝 驾 黄鹤 返 憩

于此,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 骑着黄鹤 返回 在这里

休息,

遂 以 名 楼。?

于是 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事 列 《神仙》之传,迹 存 《述异》之志。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 其耸构 巍峨,高标巃嵸,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上 倚 河汉,下 临 江流;

它顶端靠着 银河,底部 临近 大江:

重 檐 翼馆, 四 闼 霞 敞;

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 高大 宽敞,

坐 窥 井邑, 俯 拍 云 烟,

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 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 云气和烟雾:

荆吴 形胜 之 最 也。

这里也是楚地吴地 山川胜迹中的 最美的地方。

《于园》

于园在瓜洲 步 五里铺, 富人于五 所园 也。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一个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

非 显 者 刺, 则 门钥 不得 出。

如果不是 有地位 的人 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就不会 拿出来打开门锁

开门迎客的。

葆生 叔 同知瓜洲, 携 余 往, 主人处处 款 之。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 我 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热情地招待 我们。

园 中 无 他 奇, 奇 在 磊石。

这座园子 里 没有其他 奇特的地方,奇就奇 在 用石块堆成的假山。

前堂 石坡 高二丈,上 植 果子松数棵,

堂屋前面是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二丈,上面 栽种了几棵果子松,

缘 坡 植 牡丹、芍药,人不 得 上, 以 实 奇。

沿 坡 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 能够 上去,这里因为 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

奇特。

后 厅 临 大池, 池中 奇 峰 绝 壑,

后面的厅堂 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

陡上陡下,人 走 池 底, 仰 视 莲花 反 在天上, 以

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 反而好像在天上,

这里又因为空 奇。

空旷而奇特。

卧房 槛 外, 一 壑 旋下 如 螺蛳缠 , 以 幽阴

深邃 奇。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山沟 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 阴暗

深远而奇特。

再 后 一水阁, 长 如 艇子, 跨 小河,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 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

四围 灌木 蒙 丛, 禽鸟 啾唧, 如 深山 茂 林,

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 丛生,鸟儿在这里唧唧喳喳,好像在深山 密 林

之中,

坐 其 中, 颓然 碧 窈。

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瓜洲 诸 园 亭, 俱 以 假山 显,

瓜洲的许多 园林 亭榭, 都 是 凭借 假山而有名声,

至 于园 可 无 憾 矣。

这些假山石到了于园之中,就可以不会使人心感不满 了。

《黔之驴》

黔 无 驴, 有 好 事 者 船 载 以 入。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 多事 的人 用船 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至 则 无可用, 放 之 山下。

运到后 却 没有什么用处,便把 它 放置在山下。

虎 见 之, 庞然大物 也, 以 为 神。

老虎见到 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 就 把 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

蔽 林间 窥 之, 稍 出 近 之,

于是躲藏在树林中偷看 它。老虎渐渐地 走出来 接近 它,

慭慭 然, 莫 相 知。

小心谨慎 的样子, 不 了解 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他日,驴 一 鸣,虎 大 骇, 远 遁, 以为 且 噬 己

也,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 逃跑; 认为 驴子将要 咬 自

己,

甚 恐。

非常 恐惧。

然 往来 视 之, 觉 无 异 能 者。

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 观察 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 特殊的 本领 似的;

益 习 其 声, 又 近 出 前后, 终 不敢 搏。

渐渐地 习惯了它的 叫声,又靠近 它前前后后地 走动;但老虎始终 不敢和驴

子 搏击。

稍 近 益 狎, 荡 倚 冲

老虎又渐渐 靠近了驴子,态度更加 亲近而不庄重,碰撞它一下,倚靠它一下,

冲撞它一下,

冒,

冒犯它一下。

驴 不胜 怒, 蹄 之。

驴 禁不住 发怒,用蹄子踢 老虎。

虎 因 喜, 计 之 曰:? 技 止 此 耳!?

老虎 因为这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心想:?它的本领 只不过这样 罢了!?

因 跳踉 大 口阚, 断 其 喉, 尽 其 肉,乃 去。

于是 跳跃起来,大声 怒吼,咬断 它的 喉管,吃完了它的 肉, 才 离开。

《爱莲说》

水 陆 草木 之 花,可爱 者 甚 蕃。

水中 地上各种草木 的 花,可爱 的 很 多。

晋 陶渊明 独 爱 菊;

晋朝 陶渊明 只 喜爱 菊花。

自 李唐 来, 世人 甚 爱 牡丹;

从 唐朝 以来,世上的人们 非常 喜爱 牡丹。

予 独 爱 莲 之 出淤泥 而 不 染,

我 只 喜爱 莲花 从污泥中长出来,却 不 被沾染,

濯 清涟 而 不 妖,

在清水里洗涤过 却 不 显得妖媚,

中 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它的茎中间 贯通,外形 挺直,不 缠生藤蔓,不 旁出冗枝,香气 远播就 更加

清香,

亭亭 净 植, 可 远 观 而 不可 亵玩 焉。

笔直地洁净地树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 却 不能贴近去轻慢地 玩弄 啊。

予谓 菊, 花 之 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 隐士;

牡丹, 花 之 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 的 富贵的人;

莲, 花 之 君子者也。

莲花,是花中 的 君子。

噫! 菊之爱, 陶 后 鲜 有 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 以后 很 少 听到过。

莲之爱, 同予 者 何 人;

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 的人 还有 什么 人呢?

牡丹之爱, 宜乎 众 矣。

至于爱牡丹的人, 当然 很 多 了!

二、文言文练习:

《赵普》(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

爱菊说文言文

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

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

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1、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及为相: ...3、手不释卷: 4、阖户启箧取书: .....5、读之竟日: 6、岸谷: ...三、翻译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四、问答

1.《赵普》一文写了赵普两件事,分别用两个字概括,这件?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直?/p>

是: 、 ;用四个字概括: 、 ;表达

中心 。

2.文中与?发箧视之?的?发?含义相同的一个词是

3.文中有个词语已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是 ,请你从学过的课文中,

再写一个词义相同的成语: 。

《赵普》(二)

(一)、解释加点字:

1、处决如流: 2、跪而拾之以归: ...3、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普又以其人奏: ...5、及为相: 6、普颜色不变: ...7、每归私第: 8、次日临政: ..(二)、翻译句子

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三)、找出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并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四)、文中没有详写赵普举荐的是何人,也没写为什么举荐此人,这是作者疏

忽了吗?谈谈你的看法。

(五)、请列举一个你所知道的类似与赵普?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的例子。

《黄鹤楼》(一)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 登仙,尝驾黄鹤反憩于此,

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 ,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

之最也。

一、解释加点字。

驾( ) 耸构( ) 上倚河汉( )( ) 霞敞( ) ........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 )( ) ....二、翻译句子。

1、尝驾黄鹤反憩于此,遂以名楼。

3、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

填空

1.刻画黄鹤楼整体形象的句子是

2.对楼的整体结构进行具体描写的句子

3.写作者登楼感触的句子是

4.写出包含?黄鹤楼?三字的诗句,不少于两句。

《黄鹤楼》(二)

一、解释加点字。

隅( ) 巍峨( ) 以名楼( )( ) 憩( ) ......二、翻译句子。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