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冲动是魔鬼下一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3:20 体裁作文
冲动是魔鬼下一句体裁作文

篇一:冲动是魔鬼

冲动是魔鬼

李扬帆

一个16岁的少女在与同舍妇女闹矛盾时将其杀死,并剁碎丢弃在垃圾桶里。在法庭上,少女百般忏悔,万般悔恨,可再多的悔恨也挽救不了死者的生命。花季少女在本该尽情享受青春的时候却被判为终生监禁。从此,她的人生已无未来可言。一时的冲动,给少女留下的是一辈子的悔恨。我不禁想:为了一个自己厌恶与痛恨的人而赔上自己的一生,值得吗?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在冲动的支配下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一对好朋友可能回因为对方的某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某一个不经意的举动而就此反目成仇。从此,她出现的地方我一定不去,她交好的人我会抱有敌意。就这样,曾经的快乐都变成了痛苦,曾经的欢乐都变成了不堪。可当我们回忆当初分开的原因时,却会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幼稚可笑。多么大点个事呀?无非是自己在一时冲动之下,大脑一发热,一张嘴便覆水难收。

学生与老师之间也经常因为一时冲动弄得一见到对方便咬牙切齿。有的学生会放弃学该老师教的科目,甚至放弃学习。自己的前途从此变的渺茫。同事与同事之间,家人与家人之间,冲动这个魔鬼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大家都知道,冲动是魔鬼。而这个魔鬼则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它就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矛盾的催化剂。当我们的头脑被冲动的叫嚣声充满时,我们做出的举动往往背离了我们的内心的理智,并不是我们最真实的想法。而失去理智的后果常常要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仅为了一次发泄的快感,而赔上自己的健康、前程甚至是生命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这只会让事后的我们后悔。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为了不让自己追悔莫及,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古人云“三思而后行”,也就是指我们在做某一个决定之前应该反复考虑,反复衡量。然后在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最理智的决定。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实际情况往往不会给我们宽裕的时间进行谨慎的选择。尤其是在自己怒火高涨的时候,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思考再三?因此,每当冲动想冲破我们内心的束缚时,我们首先要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唯有先冷静下来,我们才能客观和较公正的看待问题。然后,我们再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总之要把我们的冲动与不理智扼杀在萌芽之中。

如果那位少女没有凭一时冲动而一刀杀死那位妇女,或许蓝天之下又会多了一张靓丽的笑脸吧?如果少女选择冷静与理智,她大可搬出出租屋避开妇人,那么惨剧也就不会酿成。 冲动是魔鬼。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魔鬼的奴隶。而选择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篇二:冲动是魔鬼,教你如何瞬间hold住冲动情绪

引导语:冲动是魔鬼,,人往往冲动的时候会迷失自己,理智不受控制就会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冲动是自我情绪的一部分,是一个人情绪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量,虽然现代医学并不能给出关于冲动的公认的定义,但作为一种典型的情绪,冲动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是我们情感中挥之不去的,时而会猛烈爆发的那个自我——虽说那时候你可能会觉得那已经不是你自己了。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冲动在每个人的情绪构成中有其积极性的一面,虽说“冲动是魔鬼”这句话大家时常挂在嘴边上,但我们谁都不能否认,没有这个魔鬼,也就没有这个世界——很大程度上,正是激情—冲动的一个看上去美好一些的名字,造就了今天的世界,激情是进步的动力—这个说法估计无人反对。

但如何把握自己的冲动,或者说尽量使它表现出其天使的一面而不是魔鬼的那一面,让澎湃的激情引领自己的灵感而不是让瞬间的冲动毁了自己的前程,则是真正严肃的课题,事关命运以及你能否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我们首先要承认,冲动是与生俱来的,而既然它是我们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那我们就不能简单的对它视而不见或者一味的想要克制它,恨不能将其消除于无形,我们要善待它,善待它其实也就是善待自己,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试图克制冲动,或者压制冲动,冲动你可以当它是你体内的激流,既可能化为洪水冲垮你,也可能为你提供澎湃的能量。

我们很多人只要有机会都喜欢做一些特别刺激的运动,比如开快车、滑雪、甚至蹦极,以及寻求各种新鲜刺激;遇事则很快就做出判断和决定,很少做什么计划,也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经常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很快见到效果,而不能忍受等待,行为也经常带有攻击性。这样的性格,在医学上一般被称为A型行为倾向者,A型行为倾向者是冠心病的易感人群这已经得到证实。

能有机会让自己热血沸腾不是坏事,更不要说年轻的时候也确实需要一些值得留下印象的回忆,但谁都知道,热血不等于冲动,一个有血性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但一个时常冲动的人就跟一个说不清什么时候会响的爆竹一样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其实克服冲动并不是很难,不妨试试看下面一些小建议,至少能帮你疏导缓解冲动情绪,防止因冲动而酿成大祸。

控制冲动的首要法宝是给自己多点时间(这当然需要勇气):简单地说,就是在你感觉到自己要爆发的时候,能有勇气对自己说—我等一分钟后。再发火!然后像发射火箭一样给自己倒数。不要小看这一分钟(当然能更多点时间更好),往往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让你恢复理智—理智的丧失多是因为冲动的一闪念,稍微冷却一下,你就明白了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了。

另一种控制情绪的有效办法是在第一时间换个环境,其目的显然是转移你的注意力,这确实有可能使即将失控的情绪得到平息,但这个在实施中有一定难度——有时候不是你说跑就能跑得了的,而且多数时候—比如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多数时候度是些鸡毛小事,本来是退一步就海阔天空的,但真的很少人能退这一步,所以可以给你自己定个相对小一点的标准——就退一小步,这个在场面上并不算太难看,但却可以让你能更好的看清眼前的状况,没准就能帮你控制一下自己。

假如你肯跟自己说话,那也是个好事—当你特别激动的时候,试试看自己跟自己描述一下眼前的情境和自己的感觉,比如告诉自己“我现在心跳很快,脸很红!我呼吸急促!”,不要小看这短短的描述,可能就能分散掉你的注意力,从而挽狂澜于即倒。

尝试一下沟通—假如你会经常对别人发脾气的话。找个你情绪好的时候,说服自己去和你经常训斥或发火的对象聊聊,注意不要吓到人家,要是实在觉得太别扭,也可以选不见面的方式,比如网上聊天都可以,沟通能很好的缓解压力——毕竟你很可能仅仅是因为压力而经常发脾气。

能控制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也是真正能成功的人。

编后语:冲动不一定是魔鬼,正因为冲动才有这个美好的世界。冲动是我们生命中的组成部分,不能单纯的压制冲动,好好利用冲动为你提供澎湃的能量。

篇三:月考作文

请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龙岩五中 八(5)班 陈诗影

“认真点练,下节课再练不好这个双音音阶就不要来上课了。”小提琴老师严

厉地对我说。我低着头,背着琴,一个人慢慢走出了琴行。

天阴沉沉的,我一个人能走在回家的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十分刺耳,就连书上

的鸟儿,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的脑海不停浮现着老师那张严肃的脸,他的

话在我耳边一遍又一遍地回荡。我的心坠入了谷底,我何尝不想练好琴?这条音

阶对我来说太难了──高把位的按弦和两根弦配合。开始,我对这条音阶信心满

满,可每当到高把位的时候,因为手指按不好弦,总是发出刺耳的声音,有些像

钉子刮玻璃的声音,每练到这,我自己到受不了停了下来而手指也被坚硬的弦割

出一道深深的沟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我对这条音阶的信心已经完全消散了,

我有些害怕、厌恶、更多的是想放弃。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已经到了那条小巷,那是我每次回家的必经之路,这条

小巷幽静得很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刺耳的喇叭,只要风吹树叶窸窸窣窣的响声,

我似乎听到了琴声,我厌烦地加快了脚步,我不想再听到琴声了,我现在分外讨

厌它,琴声越来越近了,它像是有魔力,把我的心吸走了,我心中的烦躁、痛苦

似乎也随着这琴声一点一点消散了。这琴声,悠扬婉转,拨动我的心弦。我不禁

停下了脚步,我顺着声音找到了声音飘出的地方,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孩正

尽情地练着琴,她的肩上架着一把小提琴,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揉弦、换把、

跳弓。我贴进去看了看,她的手指上也有一条条沟壑,汗珠从她的脸颊划过,她

仍陶醉地拉着琴。

她的琴声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琴声中,我似乎看到了她对音乐的钟爱,

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人生就像一只漂在大海上的小船,你无法控制风,浪的大小,但你可以学着

如何乘风破浪。生活着,我们会遇见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应该坚信:没有战

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谢谢那个女孩,那琴声,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师评语:

本文语言优美,善于运用修辞,锤炼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手指按不好

弦,总是发出刺耳的声音,有些像钉子刮玻璃的声音”、“她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

揉弦、换把、跳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叙述脉络清晰,显示了作者不凡的写作

功底。

龙岩五中八(6)班 唐红杰

在生活中,人们需要勇气、信心、关怀、问候~~~从中才能成长,获得丰硕

的“果实”但现在我都还记的那件事,是它将我和我的父亲俩人的“心锁”给打

开了。

这件事发生在前年的暑假。由于我期末考的不错,妈妈决定奖励我,带我去

广东玩。一听完后,我都兴奋的合不拢嘴了,马上跑去爸爸的房间里,想告诉他

这个特大的喜讯。但没想到,他听完后,不但没笑,反而更加专注于听电话。出

来后,妈妈看到我垂头丧气的样子后,就立马去找爸爸了。妈妈不愧是我们家的

老大,爸爸一下子又开心了起来。唉!但这些原由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和爸爸之

间的相处过少,一见面并没有太多话说,因此导致我们俩之间总有一层膜隔在那

儿。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大长假,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跟爸爸相处。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繁华、热闹的广东,首先我们去饭店填饱了肚子后,就

来到了一个宽阔的攀岩基地,那长度大约有15米高,我在下面看的时候,脚就

已经发抖了。不一会儿,专业人员先给我示范了一下标准动作后,将安全绳套在

了我的身上,刚踩上去两三个的时候,就恐高得快不行了,脑子仿佛一切空白。

突然一下,就掉了下来,把我吓得更是脸都发白了,眼泪顿时流了出来,本想着

我这个样子爸爸会过来安慰我,而他却对我不理不睬的,呆呆的站在那看风景。

我更加生气了,在石头上坐着跟爸爸赌气,心里想着:我只是想让您过来帮助、

鼓励一下我,您怎么都不肯呢?而细心的妈妈则立马过来教我该怎么做。一段时

间后,我又重新鼓起了勇气,一脚一脚的往上爬,谁知,估计是鞋子太滑了吧,

一不小心,又要掉下去了。就在这时,一厚实有劲的手掌将我给支撑住了,将我

往上一腾,而我也顺势抓住了那石头。这个人就是我亲爱的爸爸,他说:“没事,

有爸爸在呢!你掉不了的,继续往上冲吧!我听了后非常感动,这个鼓励让我瞬

间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不一会儿,便到达了终点,敲响了那悦耳的铃铛,我和

爸爸之间的默契也随之敲响了。

通过了这件事后,我明白了爸爸并不是不关心我,而是非常爱我的。他是在

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鼓励、帮助,他永远都是我坚强的后盾。我想在这里对

爸爸说:“爸爸,您给我的鼓励将会化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学

习,将来我一定会回报给您的!

教师评语:

作者希望爸爸给她鼓励,第一次失望了,第二次意外中得到了。本文最大

的特点是情节的设置令人意料之外,有觉得在情理之中。开头做足了铺垫,结尾

与之遥相呼应。

龙岩五中八(5)班李颖雯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很多人都因为冲动失去了很多东西,冷静才是王道。

我也因为冲动吃了不少苦头。

上六年级的时,因为成绩好,所以不免有些骄傲自满,容不得别人反对自己。

别人一骂我,我就会动手,人缘比较差。前桌是班上的“小霸王”,别看他个子

小,可打架却不含糊,同学们都避着他。有一次,我去收他的作业,他不但没做

还对我不屑的说:“我就没做,有本事你告老师啊!”看他抖着二郎腿,用眼稍看

人的样子,我肺都要气炸了,脸涨得通红,把手里的本子往他桌上一拍,大声吼

道:“你有本事天天不做,我就有本事天天告老师!”他先是一愣,接着站起身,

使劲踹了一下桌子,说:“你想怎样!”我在他站起身的时候就有点怕了,可自尊

心硬强迫我跟他对着干。扭头不去看他,强硬地说道:“还是那句话,本子交出

来!”说完作势要抢。见他不放手,便一巴掌拍在他的胳膊上,瞬间变红了。他

愤怒地看了我一眼,吼道“别以为我不敢打女人!”看到这样的他,我想转身就

跑,可这样很没面子,于是硬撑着。“那又怎样!”我嘴硬道。“啊!”一声尖叫响

起,把边上的同学都引了过来,可没有一个人要上来劝架的意思。原来我被他踹

了一脚,那一脚不偏不倚落在了我的小腹上。剧烈的疼痛刺激着我的神经,提醒

着我此刻的屈辱。眼泪终于绷不住,流了下来。从模糊的视线中,我看到他如胜

利者般不屑的看着我,嘴角翘起一抹嘲讽的笑容,那一刻我真的特恨他,恨不得

将他碎尸万段!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真可笑,被别人三言两语就刺激了。如果时光倒流,

我一定会克制自己的脾气,不冲动,保持冷静。或者在心里默念那句“世界多么

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

“冲动是魔鬼”的下一句应该是“冷静是良药”。

教师评语:

本文写班干部管理班级时的一次冲突,从校园生活选材,富有生活气息。作

者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吸取了教训,紧扣题目,中心突出。其中的细节描写生动

形象,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龙岩五中八(6)黄敏

在我的脑海中记得的事如同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如同那海滩上的贝壳拾

也拾不完。但有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一个最美丽的贝壳那是我一生都无法抹去记

忆。

在小学时我的成绩十分优异常常受的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可是我其实是一

个没有勇气的人,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题难题给大家,大家左思右想也想不出

来,可我却只花了5分钟就做出来了,数学老师让我上去为大家讲解,可是我却

不知所措,这是我第一次上台在全班40多双眼睛下讲解题目,我显的十分慌张,

于是我急忙说:“老师我有一步做错了,让我再想下一。”老师听了说:“没关系,

你再想一下吧。”此后我十分的不解,我为什么会说我错了,后来的一节课我也

没完全听近去。我失去了勇气。 在六年级时,全班写的作文只有我写的最好,语文老师让我上台演讲作文,

可是我的脑海出现了两种意见:第一种是上去吧!这是一次多好的机会啊!可以

展现自己。第二种是才不要,这么多人万一紧张读错字脸就丢光了,不能上去!

我左右为难,老师再次叫了我的名字,我才缓过神来,我说:“老师我喉咙痛,

声音小,您帮我念吧!”老师微笑的点了点头,我再次后悔了,我为什么不上去,

这节课又像清风似的飘走了。我再 一 次 失去了勇气。 班主任见我这几节课都漫不经心的,就找我谈话。我告诉她:“老师每次您

叫我上台讲解题目我都会推脱是因为我不敢上去,我没有勇气。”老师语重心长

的说:“勇气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过磨练才有的,一个没磨练的人哪来的

勇气?随后就叫我回去上课,回到家后我思索着这句话,似乎明白了。从那以后

我从来没有推脱任何一个上台的机会直到现在也是。 如果你失去了勇气,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无法在蓝天上飞翔;如果你失去

了勇气,就像鱼儿失去了双鳍无法在海洋中畅游。现在如果失去了勇气,主要你

自己给与自己勇气,就不怕任何困难!

教师评语:

两次失去勇气,很想拥有勇气以致上课都无心了。后来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恢

复了勇气。生活中很多事需要自己去面对,他做到了,也就成长了。

篇四:冲动是魔鬼

冲动是魔鬼

郭国旗 0371-66993311

大学生中一些因为性格导致的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可以看到马加爵、药家鑫案件、富士康跳楼、杨元元自杀等等事件发生都有必然性,根源就在于这些新生代的个性特点上。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就需要了解自己性格特征,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冲动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案例分析

下面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20多岁的男孩,家庭条件不好,他自己无业,父母都是几年前下岗的职工,现在靠吃城市低保生活。男孩谈了一个对象,自己很满意,可女孩就是嫌他穷,只要两人在一起,女孩就会告诉男孩,谁的男友又给女友买衣服了,谁的男友给女友买车了…..。每一次听到这里,男孩都很窝火。

直到有一天,当女友指着马路对面的一对男女告诉咨客,那个女孩的男友多么有钱时,男孩控制不住地冲过去,暴打那一对无辜的男女,直至一人当场死亡。

我们暂不去追究男孩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甚至他需要付出的生命的代价和家庭需要付出的几十万元的赔偿,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发生这种事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案主在社会中的位臵

家庭条件不好,无业,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敏感、自卑。

敏感的人,同时又是没有安全感的、过度想得到别人认可的、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人。生活中的他们会去误读、放大别人看不起自己的点点滴滴作为证据,强化了自己的敏感,同时又证明了自己的信念:别人就是看不起我。比如案主,他的女友也许只是说说而已,而他会把它解读为女友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无能。

一个人在强调自己自卑时,表面上看是他自己认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别人,而隐藏的信息可能是自我认知很高,在无意识层面认为自己应该达到那个高度,应该拥有别人拥有的。深层的原因是自己不接受自己,同时又为自己不甘心居于别人之下、又不去努力找了一个牵强附会的借口。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冲动是魔鬼下一句)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减少自卑感的唯一途径是自我成长。

敏感和自卑是孪生兄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东西是不能碰的,那就是是否被看得起、是否受到尊重。一旦他们接受到被看不起的任何信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他们马上就会在情绪上有所反应,过激者甚至可能和你拼命。

只是不知道,为他们生命中最看重的东西,做了什么?

案主的现状

20多岁了还“无业”,可能是没有固定的工作,在打零工;也可能是在家里、外面什么都不去干,在游手好闲,吃父母的。假如属于后面一种情况,如果他不甘心居于社会的最底层,假如理想中的自己还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想被人看得起,但没有应对现实的能力,软弱和无能的他会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一个没有工作,20多岁还养活不了自己、还不能为女友买得起一件衣服的人,他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他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却用另外一种方式了结了自己。 案主的情绪

居于社会底层的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社会、对周围的人,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怨气、不满,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存在: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在案主的内心,也一定有对自己的恨,恨自己无能,恨自己想到做不到,恨自己身为男人却不能负起责任。当案主内心的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指向外,他可能会去杀人;指向内,他会抑郁或者自杀!他把攻击对象从女友转向了无辜的人,一旦内心的敏感点被激活,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发泄!

如此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女友的话只是一个导火索,由于他长期自卑、消极,这所有的不满、愤怒、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而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一旦炸药准备好了,稍有一点火星就能够把它引着。压抑长久必然会爆发。

真正的凶手是谁?

看起来是因为女友的一句话而导致了杀人,而实际上,真正的凶手是案主自己和养育他的父母!

20多岁了依然无业,我们可以推断,他父母养育他的方式不是溺爱就是放纵。

从小被溺爱的人,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期待每一个人都要把他的愿望当成法律,他不必努力奋斗就应该坐享其成,所以当他进入社会,而这个社会不是以他为中心时,他就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如果周围的人不再对他们谄媚或顺服,他们往往会觉得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周围的人对他们充满了仇恨,他们会去想办法加以报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案主会对两个无辜的人下手。在他的周围,只要是条件比他好的人,都有可能是他报复的对象。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定时炸弹?

制造这种定时炸弹的人,正是父母和他们自己。

从小被放纵的人,也正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因为被忽略,他们从没有感受到爱与信任,会发展出一套和人打交道的模式—回避、冷漠和攻击,用这种方式保护他们,防止自己因为不会爱和信任、又不能接受爱和信任而受伤。可想而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因为没有爱,因为没有信任,就只有冷漠的和仇恨,在他们的内心,就像荒芜的沙漠。他们因为怀疑自己,不能信任自己,投射出去,也不会去信任别人。当他们面临生活问题时,可能会去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及旁人的善意与帮助,所以生活中的他们,多数会成为失败者。

他们不能够独立自主,不能够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是谁废了他们?是父母还是他们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要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个案例对我们警示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不得不从各个层面来面对隐藏在深处的问题。

两个层面的关注

在社会层面如何去关注、关心、关爱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一是帮助他们寻找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让他们在自己能够养活自己的过程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丰富他们生命的意义;二是通过慈善机构,以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引导他们改变一些不客观的、扭曲的信念、模式、期待,让他们重新认知造成自己贫困的原因,知道自己应该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一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三是在全社会,提倡仁爱、博爱,让弱势群体的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对父母而言,养育孩子,同样需要遵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顺其自然。“其”是孩子的成长规律,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长要遵从自然的规律。

心理学家埃尔金德认为,很多家长在拔苗助长。他发现,有的家长在孩子还不足3个月时就强迫孩子“读”识字卡、学游泳和做体操,试图提高婴儿的智商。他认为,这可能是最近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的原因之一。更严重的是,被家长和媒体催赶着快速成长的孩子会变成“速生缺陷”的青少年。埃尔金德认为,许多青少年在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埃尔金德的主要观点认为,今天社会中的青少年问题,如暴力、滥用毒品、看色情电影,少年犯罪、离婚和单亲家庭,学习没有目标等等,都是因为他们过早的推入成人社会而产生的。

埃尔金德提出的观点,其中可能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然而他描绘出一幅“已经长大但尚未成人”、被过早推入成年社会的青少年画像,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是严厉和慈爱的平衡。严厉,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懂得去遵守社会的规范、规则,引导他具有责任心,让他能够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起该负起的责任。慈爱,是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去关心他、爱护他,照顾他,鼓励他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甚至是他自己想做的事。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有自己的主见,允许他去学习他感兴趣的任何事,不管是体育活动或者音乐美术,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只是因为他们喜欢。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孩子的天性,包括创造力和创新的习惯。慈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爱、信任,感受到做人的价值感。

篇五:冲动是魔鬼

第二节 冲动是魔鬼 大学生中一些因为性格导致的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可以看到马加爵、药家鑫案件、富士康跳楼、杨元元自杀等等事件发生都有必然性,根源就在于这些新生代的个性特点上。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就需要了解自己性格特征,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因冲动而一失足成千古恨。

案例分析

下面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20多岁的男孩,家庭条件不好,他自己无业,父母都是几年前下岗的职工,现在靠吃城市低保生活。男孩谈了一个对象,自己很满意,可女孩就是嫌他穷,只要两人在一起,女孩就会告诉男孩,谁的男友又给女友买衣服了,谁的男友给女友买车了…..。每一次听到这里,男孩都很窝火。

直到有一天,当女友指着马路对面的一对男女告诉他,那个女孩的男友多么有钱时,男孩控制不住地冲过去,暴打那一对无辜的男女,直至一人当场死亡。

我们暂不去追究男孩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发生这种事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一、性格特点的敏感、自卑。敏感的人,同时又是没有安全感的、过度想得到别人认可的、非常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的人。生活中的他会去误读、放大别人看不起自己的点点滴滴作为证据,强化了自己的敏感,同时又证明了自己的信念:别人就是看不起我。

一个人在强调自己自卑时,表面上看是他自己认为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别人,而隐藏的信息可能是自我认知很高,在无意识层面认为自己应该达到那个高度,应该拥有别人拥有的。深层的原因是自己不接纳自己,同时又为自己不甘心居于别人之下、又不去努力找了一个牵强附会的借口。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减少自卑感的唯一途径是自我成长。

敏感和自卑是孪生兄弟。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东西是不能碰的,那就是是否被看得起、是否受到尊重。一旦他们接受到被看不起的任何信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他们马上就会在情绪上有所反应,过激者甚至可能和你拼命。

二、现状的不如意。20多岁了还“无业”,可能是没有固定的工作,在打零工;也可能是在家里、外面什么都不去干,在游手好闲,吃父母的。假如属于后面一种情况,如果他不甘心居于社会的最底层,假如理想中的自己还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想被人看得起,但没有应对现实的能力,软弱和无能的他会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一个没有工作,20多岁还养活不了自己、还不能为女友买得起一件衣服的人,他会觉得活着不如死了,他没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却用另外一种方式了结了自己。

三、习惯外归因。居于社会底层的他,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社会、对周围的人,甚至对自己的父母一定积累了不少的怨气、不满,在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声音存在:都是这个世界的错!

在他的内心,也一定有对自己的恨,恨自己无能,恨自己想到做不到,恨自己身为男人却不能负起责任。当内心的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指向外,他可能会去杀人;指向内,他会抑郁或者自杀!他把攻击对象从女友转向了无辜的人,一旦内心的敏感点被激活,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发泄!

如此看来,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女友的话只是一个导火索,由于他长期自卑、消极,这所有的不满、愤怒、恨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看起来是偶然的事件,而实际上这所有的一切是必然要发生的,因为一旦炸药准备好了,稍有一点火星就能够把它引着。压抑长久必然会爆发。

真正的凶手是谁?

看起来是因为女友的一句话而导致了杀人,而实际上,真正的凶手是案主自己和养育他的父母!

20多岁了依然无业,我们可以推断,他父母养育他的方式不是溺爱就是放纵。

从小被溺爱的人,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期待每一个人都要把他的愿望当成法律,他不必努力奋斗就应该坐享其成,所以当他进入社会,而这个社会不是以他为中心时,他就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所有人都对不起他!在他们长大成人后,如果周围的人不再对他们谄媚或顺服,他们往往会觉得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周围的人对他们充满了仇恨,他们会去想办法加以报复,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会对两个无辜的人下手。在他的周围,只要是条件比他好的人,都有可能是他报复的对象。

在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定时炸弹?

制造这种定时炸弹的人,正是父母和他们自己。

从小被放纵的人,也正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因为被忽略,他们从没有感受到爱与信任,会发展出一套和人打交道的模式—回避、冷漠和攻击,用这种方式保护他们,防止自己因为不会爱和信任、又不能接受爱和信任而受伤。可想而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因为没有爱,因为没有信任,就只有冷漠的和仇恨,在他们的内心,就像荒芜的沙漠。他们因为怀疑自己,不能信任自己,投射出去,也不会去信任别人。当他们面临生活问题时,可能会去高估其中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困难的能力及旁人的善意与帮助,所以生活中的他们,多数会成为失败者。

他们不能够独立自主,不能够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是谁废了他们?是父母还是他们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要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个案例对我们警示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那么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对父母而言,养育孩子,同样需要遵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心理学家埃尔金德认为,很多家长在拔苗助长。他发现,有的家长在孩子还不足3个月时就强迫孩子“读”识字卡、学游泳和做体操,试图提高婴儿的智商。他认为,这可能是最近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的原因之一。更严重的是,被家长和媒体催赶着快速成长的孩子会变成“速生缺陷”的青少年。埃尔金德认为,许多青少年在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因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埃尔金德的主要观点认为,今天社会中的青少年问题,如暴力、滥用毒品、看色情电影,少年犯罪、离婚和单亲家庭,学习没有目标等等,都是因为他们被过早地推入成人社会而产生的。

埃尔金德提出的观点,可能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然而他描绘出一幅“已经长大但尚未成人”的青少年画像,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是严厉和慈爱的平衡。严厉,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引导他懂得去遵守社会的规范、规则,引导他具有责任心,让他能够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起该负起的责任。慈爱,是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去关心他、爱护他,照顾他,鼓励他去做他力所能及的事,甚至是他自己想做的事。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犯错,允许他有自己的主见,允许他去学习他感兴趣的任何事,不管是体育活动或者音乐美术,没有任何的功利性,只是因为喜欢。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孩子的天性,包括创造力和创新的习惯。慈爱,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爱、信任,感受到做人的价值感。

愤怒的根源

在大学生中,不少人动不动就暴跳如雷,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事后又常常后悔万分,他们使身边的亲朋好友苦不堪言。愤怒后面隐藏着什么原因呢?

压抑的结果

脾气暴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不会表达情绪的人。因为不会表达情绪,所以点点滴滴的使他们看不惯、不顺心的事就会累积在一起,当能量积聚到自己压不住的时候,终于爆发了!为什么不在小事上把感受表达出来,以免它累积呢?他们常说,因为知道自己脾气不好,所以小事自己就会忍着, “忍”字是心头插一把刀啊!忍到一定时候,心就受不住了,就会以更猛烈的方式宣泄出来。

为什么不会表达情绪呢? 可能是早年的经验中家庭教育氛围过于严厉,不允许表达情绪和感受,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哭的时候,被父母大吼:憋着,不许哭!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满腔的愤怒和不满会由于装不下而溢出,外显为脾气暴躁。不会表达情绪也可能是小时候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听;也可能是父母本身不会表达感受,孩子也学会了如此。

模式的影响

那些小时候由于种种原因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在基本焦虑之中,会发展出一套应付外界的方法。包括有讨好、攻击、逃避等。

讨好:讨好是为了取悦外在世界,而否认自己的内心世界,去违背自己的心愿而迎合别人的一种模式。小时候的我们为了求得生存,为了被父母和其他决定我们生死的人接纳、认可,常常用讨好去应对。我们会把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愤怒、怨恨全部压抑在心里,讨好的外表之下,也许会有敌意,也许会有愤怒,所有这些情绪常年的累积,使得讨好模式的人,也常常会有很多负性情绪,而由于习惯了用小时候的模式去讨好别人,这些情绪全部被压下来,就像一个没有出口的高压锅,到一定时候会爆炸。

攻击: 那些攻击性很强的人,看起来他们情绪很大,而这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攻击后面,会有紧张、害怕,为了掩饰,自己就先出手,这样让别人远离避免自己受伤害。虽然时候这种方法也许很实用,很多人不敢惹,都要退避三舍了,如此将使自己陷入深深的孤单寂寞之中,不被他人理解,如此循环,情绪可以像岩浆一样由压抑到爆发。

逃避:想亲密又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只好回避和人交往。他们通常会说:人不能去麻烦别人。而人性里面对爱和亲密关系的渴望,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现有关系不满意、对现实不满意,从而爆发。

早年决定

在3岁之前,人可能由于思维的局限,会作出种种不合理、不合适、甚至扭曲的早年决定,比如“我不好”,意识上是我不好,而内心深处潜在的是“为什么我不好?”很多东西由于不接受会形成强烈对抗,这种对抗所产生的负性能量,在人的心理慢慢发酵、膨胀,最终也会爆发,使自己处于长期的不良情绪之中。

无论我们离家多远,年龄多大,我们都无法摆脱早年的影响,那些影响就像在我们身上刻下的痕迹,无处不在。

如果我们成长过程中不断受到父母的否定,比如努力学习,父母看不到;积极工作,取得成就,父母还是没看见,伴随着的是“你连这都做不好”,这些话父母习以为常挂在嘴边,当我们感到没有被肯定或认可时,更多的是在父母面前保持沉默,愤怒被压抑后,随之是对父母情感的疏远,直到最后大发脾气。我们已经熟悉了这种方式,不断重复发生着。当我们通过大发雷庭、发泄愤怒来解决问题时,给我们带来的只是自责、后悔,导致进一步的压抑,开始另一个恶性循环,即沉默—情感疏远—愤怒再爆发。

如果小时候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它还可能带来另一个副产品:高期待,为了证明自己的自我高期待。 当我们对自己有个高期待时,无论我们做什么自己都不会满意;同时我们又会拿着这把尺子去丈量别人,对别人也有一个高期待,别人不能按我的方式去做,满足不了我对别人的高期待时,我们同样会累积愤怒、怨气!有一个50多岁的咨客,他在事业上颇有建树,不但年薪可以拿到近20万,而且坐到一个相当不错的位臵,但他的夫人却几次欲离他而去,因为他时常发起脾气,会把人伤得一塌糊涂。他说起自己新调了一个单位,下属两个人收入都不高,学历也只是高中,但他们非常幸福和快乐,很会享受生活,咨客说这对他触动很大。人来到这个世界,一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二是享有自己得到的东西,第一个通过努力可能达到,而第二个,享受生活的能力,却是不少人欠缺的,因为不满足,因为不满意,就与快乐和幸福失之交臂。 有个高期待,想让所有人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达不到,就会去控制别人,结果使自己伤痕累累,也连累周遭人。

心结 涵博心理咨询公司 郭国旗 0371-66993311

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得到父爱或母爱,没有安全感,未被满足的认可、重视、爱,在长大后就会极度渴求弥补,而这些童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又像无底黑洞,很难填满,满足不了怎么办?满足不了就会对身边重要的人抱怨、指责、怨恨,和对方对着干,在硝烟弥漫中时常怒火填胸,让人受不了。

在试图将情感满足的重担放在别人肩上时,我们就有可能去试图改变别人,会激起对方坚持不改变的斗志,对方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更加顽固,而我们则更气愤、更不满。

童年的经历,会折射到成年的生活之中,所以童年的灾难可能导致整个人生的灾难。如果没有特殊的经历,灾难就会延续到我们生命的最后。

愤怒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维系着我们的完整性,保护着我们的自我免受伤害,同时伤害了自己和他人;愤怒是一个信号,当我们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时常处于不快时,应该找到根源加以改变,发泄愤怒本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每个人都会生气和发怒,同时也会引发相互间的敌意和攻击。因此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方式来处理冲突,比如,把自己的怒气和对别人的不满表达出来,弄清楚我们同别人的关系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有哪些方面必须改善,从而作出自动调节。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