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坏爸爸,造就好孩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13:24:01 作文素材
坏爸爸,造就好孩子作文素材

篇一:10典型表现 透视你在溺爱孩子

10典型表现 透视你在溺爱孩子

【导语】:我们都知道溺爱是不健康的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可是,有些家长却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爱到底算不断是溺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0大典型表现,看看你有没有对孩子溺爱。

10典型表现 透视你在溺爱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也就被家人宠爱万分,当成掌上明珠。可是,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是有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但是有些家长却迷 迷糊糊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的表现,认为这只是自己平常对孩子的爱,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清楚,看看你有没有溺爱 的表现。

溺爱孩子表现1: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溺爱孩子表现2: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溺爱孩子表现3: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溺爱孩子表现4: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溺爱孩子表现5: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溺爱孩子表现6: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 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溺爱孩子表现7: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 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 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溺爱孩子表现8: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溺爱孩子表现9: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

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溺爱孩子表现10: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溺爱孩子的“三宗罪”

一、使孩子软弱无能

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如果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

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二、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因为父母的溺爱,常常会让孩子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并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因为他在家里被当成了小王子、小公主,到了幼儿园里,他就希望能够 得到同样的待遇,但老师和其他孩子并不把他当成小王子、小公主看待,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他与他人的交往。

三、不受别人的欢迎

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他没有理解这样一个道理:不仅是他有需求,其他人同样也是有需求的,有获取,也必须要有付出。受到溺爱的孩子往往只知道过多地获取,却很少给予,所以往往不受同伴、同学的喜欢。

我们怎么会溺爱孩子的?

理由一:只有一个孩子,不对他好对谁好

专家指出,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会宠溺自己的孩子。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及其他家人把全部的精力 和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并很自然地认为,反正只有这么一个孩子,不对他好还对谁好?!而在一个有四个或五个小孩的家庭里,孩子受到溺爱的机会就要比 独生子女要少得多。

理由二:补偿自己童年的不足

有些父母因为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得特别严厉或者生活不是很富裕,所以到了他们自己有了孩子的时候,往往会走入另一极端,对孩子完全放任自由,予取予求,并认为:我的孩子的生活当然应该比我小时候好。

理由三:已经没有时间陪孩子了,总要对他好一点

有一些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孩子,于是,这些父母常常无止境为孩子购买贵重的玩具,满足他们的任何要求,以此来弥补他们无法经常陪伴孩子的遗憾。

理由四:孩子已经很可怜了

对于那些身有残疾的孩子,或者父母离婚的孩子,父母总会觉得对孩子有亏欠,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补偿他,这些父母常常会特别溺爱孩子。

如何走出对孩子的溺爱?

理解“不溺爱”的含义

不溺爱孩子的教育并不代表是没有爱的、特别严厉的教育。比如,在孩子生日时,你可以让他的多个愿望都得到实现;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满足孩子某些特别的愿望。关键在于,在这种时候,你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因为有特别的原因所以你才会这么做的。

不溺爱孩子还意味着让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这包括孩子要能够完成和承受与他年龄相称的一些事情。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话,他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增加他的自信心。如果孩子没有做好,那他也能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对待失败。

溺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果特别溺爱刚出生的宝宝还不是非常有害,因为他有理由得到格外多的关怀,比如吃饱穿暖、有人抱、没有病痛、有干净的尿片等等。但是几个月后情况就不同 了,孩子很快就会发现,只要他一哭闹,爸爸妈妈就会马上跑到他的身边嘘寒问暖。从这一刻开始,父母站在了溺爱孩子的边缘,比如在半夜里几次从床上起来,把 哭闹的孩子抱在手里不停摇晃;或者每过几分钟就跑去照顾孩子、陪他玩等等。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在家里享受特别待遇,稍有不顺心就大哭大闹,而父母也习惯 了一切都顺着孩子。

安安就是这样的例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安能很乖地与大人们一起坐在桌子边上吃饭。但是妈妈为了能让他快点吃完或者不让他把桌子弄脏,就越来越顺着他的意 思,最后安安就变成了饭桌上的捣蛋鬼。最后,他不仅在吃饭时表现恶劣,而且也习惯了在家里,无论是游戏、讲故事或者看电视时,一切都要按他的意愿来进行。

扔掉“甜毒品”的7个要领

儿童专家认为:“被溺爱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节制,要求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但溺爱满足的仅仅是一种替代和补偿的需要,而绝不会是孩子对爱、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的追求。所以,从现在开始,扔掉你手中的“甜毒品”吧!

学对孩子说“不”

要想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第一步就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你说“不”的时候。比如孩子已经有了二十辆玩具小汽车,当他缠着你再买一辆;或者临睡前已经讲完了第三个故事,孩子还要您再讲的时候,就一定不要再对孩子让步。

有时候做父母的会觉得很难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比如在超市里,孩子吵着闹着一定要买糖果,你马上就会觉得其他顾客的眼睛都看着你。这时,你一定要将政策贯 彻到底,告诉孩子如果他要这么闹下去的话,下次就不带他一起出来买东西,如果孩子继续闹下去,你下次就一定不要再带孩子一起去买东西。只有这样,孩子才会 知道你所讲的话都是当真的。

不要怕如果你对孩子说了“不”字,孩子会不喜欢你。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对自己亲爱的孩子说了一次“不”,而觉得你是坏妈妈或坏爸爸。

不忽视自己的需求

不要认为孩子是你全部的生活内容,不要让自己成为“牺牲品”。你也有自己的需求,请你不要忽视这一点。如果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你就一定要及时制止,让孩子明白:在家里,在获取的同时,也要付出,爸爸妈妈和他一样,都有自己的需求。

接受孩子发怒或者提不起兴致

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精神抖擞、表现出色,任何孩子都会有发怒哭闹、调皮捣蛋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当孩子发怒或者对一些事情提不起兴趣来的时 候,你不妨坦然接受,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你马上就跑去安慰他或者满足他的一些无理要求,那么孩子就会习惯于用吵闹来解决问题。 让孩子独立

你是孩子的妈妈(爸爸),并不是家庭文娱委员,所以不必要每时每刻都陪着孩子玩,你完全可以让他独自玩一会儿。即使他是你的心肝宝贝,也并不一定要时时刻刻处都在你生活的中心位置,总是围着他转或抱着他。

相信自己的孩子

不要帮孩子完成所有的事情,相信没有你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将水倒进杯子里,那就让他自己做。小事上的成功,也能让孩子有成就感,变得坚强和自信。就算失败了,孩子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面对挫折。 不用玩具“淹没”孩子

篇二:幼儿中班艺术说课:好爸爸坏爸爸

韵律:好爸爸坏爸爸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幼儿能运用动作、表情根据旋律基本合拍地表演爸爸。

3、通过表演更能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调查过爸爸,并谈论过爸爸的本领和特征。

2、幼儿已基本会唱歌曲,并能为歌曲打节奏。

3、准备一副带有胡子的眼镜。

4、半圆形的座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踵趾小跑步《摘果子》进场。

导入语1:小朋友跟着爸爸一起摘果子吧!

导入语2:小朋友辛苦了?爸爸除了会摘果子还会干什么呢?(请2名幼儿说)

噢!歌曲“好爸爸坏爸爸“中爸爸也会做饭、洗衣服,那我们给它配上好听的节奏吧!

(2)为歌曲配上节奏。

二、创编动作

(1)分段创编a段

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错,那歌曲中的爸爸会哪些本领呀?

那他是怎样做饭、洗衣服的呢?(爸爸的动作是最酷的)

那爸爸高兴时会怎么样呢?(我们来学学爸爸高兴时的动作)

小朋友做错事情时,爸爸会怎么样?(我们来学学爸爸的动作)咦?怎么啦?

(2)A段整段表演

那我们一起来表演爸爸,要注意表情。

(3)分段创编b段

爸爸会打人,那爸爸还是一位好爸爸吗?(幼儿回答)那谁来用歌曲里的话唱一唱?

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优美、缓慢)那我们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呢?

(4)b段整段表演

那我们再来表演一下这段美好的音乐吧!

(5)提问,那你有一个怎样的爸爸?你们爸爸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胡子)

三、表演

(1)这次我们边唱边跳。

(2)这回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遍。

(3)分角色表演(老师做爸爸,小朋友做孩子)

提出要求:在爸爸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把屁股伸出,爸爸用手狠狠的打。

(4)男孩做爸爸,女孩做孩子再次表演。

四、情感教育韵律:好爸爸坏爸爸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幼儿能运用动作、表情根据旋律基本合拍地表演爸爸。

3、通过表演更能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调查过爸爸,并谈论过爸爸的本领和特征。

2、幼儿已基本会唱歌曲,并能为歌曲打节奏。

3、准备一副带有胡子的眼镜。

4、半圆形的座位。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踵趾小跑步《摘果子》进场。

导入语1:小朋友跟着爸爸一起摘果子吧!

导入语2:小朋友辛苦了?爸爸除了会摘果子还会干什么呢?(请2名幼儿说)

噢!歌曲“好爸爸坏爸爸“中爸爸也会做饭、洗衣服,那我们给它配上好听的节奏吧!

(2)为歌曲配上节奏。

二、创编动作

(1)分段创编a段

小朋友表演的真不错,那歌曲中的爸爸会哪些本领呀?

那他是怎样做饭、洗衣服的呢?(爸爸的动作是最酷的)

那爸爸高兴时会怎么样呢?(我们来学学爸爸高兴时的动作)

小朋友做错事情时,爸爸会怎么样?(我们来学学爸爸的动作)咦?怎么(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坏爸爸,造就好孩子)啦?

(2)A段整段表演

那我们一起来表演爸爸,要注意表情。

(3)分段创编b段

爸爸会打人,那爸爸还是一位好爸爸吗?(幼儿回答)那谁来用歌曲里的话唱一唱?

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优美、缓慢)那我们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呢?

(4)b段整段表演

那我们再来表演一下这段美好的音乐吧!

篇三:动物世界里的好爸爸和坏爸爸

动物世界里的好爸爸和坏爸爸

好爸爸之护子爸爸

在鸟类世界中。有许多爸爸承担起原本属于母亲的孵卵责任,用自己的体温,精心呵护着坚硬冰冷的

卵壳,直到孩子们破壳而出??

澳大利亚的空旷林区、草原和沙漠地带,生活着一种貌似鸵

鸟的鸟——鸸鹋。雄性鸸鹋无疑是一位尽心竭力的好爸爸。产卵

之前,是雌性鸸鹋忙碌的时候,它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为未

来的孩子们挑选一位称职的父亲。这样的挑选,似乎更像是一种

自古传承的仪式:雌性鸸鹋卧在地上,被选中的一位体态圆润、

魁梧饱满的先生,会卧在雌性的背上——雌性认为这一位可以做

称职的父亲后,它们完成交配,而后产卵。

此后的两个月,鸸鹋父亲不吃不喝,专心致志地卧在卵上,这时候,我们才明白雌性鸸鹋的择偶标准,被选中的父亲,需要有足够多的脂肪储备,一方面供给卵孵化时所必须的温度,另一方面来抵御夜间的寒冷和饥饿的折磨。丰满肥胖的父亲会更好地完成孵卵的任务。经历过艰难而漫长的守候,鸸鹋幼鸟终于出壳,这时的鸸鹋父亲,体重要下降10公斤左右——这是它们作为“模范父亲”最好的见证。

在爸爸的怀抱中睁开双眼的还有企鹅。企鹅的繁殖配对期正

是南极漫长的极夜,白昼到来前,卵已产出。孵卵期间,雌雄企

鹅轮流担负着孵卵的使命,一方孵卵,另一方则跃入海中觅食,

积蓄能量,恢复体力。然而在诸多种类的企鹅中,唯独帝企鹅,

是不折不扣单独孵卵的称职父亲。

帝企鹅的雄鸟将卵置于脚面上,用腹部下垂的袋状皮褶将脚

面覆盖,于是卵被帝企鹅的肚皮与脚面夹裹,就像装进了一只恒

温的孵化器中。雄鸟在孵卵期间,同样要坚持约两个月的“绝食”,

全靠消耗脂肪来维持。

由于帝企鹅多数只产一枚卵,这枚卵便显得尤为珍贵,雄性

帝企鹅对于卵的呵护和渴望,也似乎成了一种充满父爱的本能。

并不是每只雄企鹅都有蛋孵,于是那些没有蛋孵的雄企鹅往往拿起一块石头或冰块放在自己腹下的皮褶中,装成孵蛋的样子,连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慢慢前进。倘若有真正的帝企鹅父亲不小心,走路或是跳跃的时候将卵滚落,通常会有手疾眼快的“假爸爸”飞快地扔掉自己的假卵,而将真卵抢过来放在身上。丢了卵的不幸父亲实在找不到自己的卵,只好垂头丧气地捡起一块石头放在自己的脚面上,聊以慰藉。

好爸爸之全职爸爸

负子蝽,从它的名字中你也猜到了它是如何呵护下一代的。

卵宝宝出生之后,被牢固地粘在爸爸的背上,爸爸就会背负着卵,

寻觅食物,躲避敌害,直到卵发育成熟,幼虫破壳而出相继游离

而去,负子蝽父亲的使命才算告一段落。这种生活在池塘、河渠、

水库水域中的小昆虫可算是动物界中“好爸爸”的典范了。

好爸爸之流浪爸爸

水中危机四伏,为了避免宝宝成为他人的美食,箭毒蛙爸爸背着卵“浪迹天涯”直到孵化出小蝌蚪,才带它们回到水中的家园。然而这样的关心还是不够的,如果遇到干旱,箭毒蛙父亲还要负责把孩子们“背”到水源充足的环境中。于是“流浪”继续,为了使宝宝们茁壮成长,箭毒蛙爸爸责无旁贷。

好爸爸之极品爸爸

漂亮的雄性海马堪称爸爸中“极品”,最有说服力的是它

的装备——育儿袋,在那里,小海马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

时光了。雄海马为了抚育子女,身体甚至特化出了一个类似“育

儿袋”的器官,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卵在育儿

袋中不仅安全,而且能得到足够的营养——受精卵嵌在育儿袋

的内壁,通过雄海马的血管,直接把氧气和养料供给胚胎,于

是卵在海马父亲的育儿袋里安心发育,直到孵化。孵化后的小

海马,还要在海马父亲的育儿袋里待上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这

个期间内,雄海马的育儿袋依旧不断分泌着营养物质,以供小

海马之需。当小海马成长到相当大后,海马父亲根据水温的高

低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通过收缩早已肿胀的育儿袋,将小

海马排挤到海水之中。直到此时,雄海马作为“全职父亲”的

工作才宣告落幕。

好爸爸之悲情爸爸

在“粮食”稀缺的季节,螳螂爸

爸为了确保螳螂妈妈有足够的营养生

下螳螂宝宝,它让妻子吃掉自己给下

一代提供食物。当它的生命完全融入

子女体的那一刻,除了感动,我们还

能说什么??

坏爸爸之甩手爸爸

别看雄狮一向以威猛英武的印象示人,它们可是不

折不扣的“甩手”爸爸。狮子爸爸通常都是不顾妻子和

未出生的子女,拂袖而去。哺乳动物中有许多种类都是

雌性抚育后代,雄性则不知去向幼狮在母亲的带领下走

进无尽的夕阳中。父亲不负责任地离开大大减少了它们

的安全感??

坏爸爸之自私爸爸

小杜鹃一出生便成为“孤儿”:妈妈把它生在别人

的窝里,爸爸也没尽过一天义务。不用问,刚抓到虫子

的杜鹃爸爸又要独享丰盛的午餐了。

坏爸爸之花心爸爸

和海马爸爸同样外表英俊潇洒的鸳鸯爸爸就没有海

马爸爸的“心灵美”了,古人总以为鸳鸯都是成双成对,

殊不知鸳鸯乃是不折不扣奉行“一夫多妻制”的鸟类,

鸳鸯爸爸非但不恪守爱情的坚贞,简直是在扮演“花花

公子”的角色。而产卵和育雏的工作,都留给了鸳鸯妈妈来完成。

在长期的进化中,动物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好爸爸还是坏爸爸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也是人类和动物的不同之处。沉默的父爱也有它温情的那一刻。

篇四:好爸爸坏爸爸

活动目标: 中班音乐:歌曲《好爸爸坏爸爸》教案

1、幼儿能熟悉歌曲,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2、幼儿能运用动作、表情根据旋律基本合拍地表演爸爸。

3、通过表演更能激发幼儿“爱爸爸”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调查过爸爸,并谈论过爸爸的本领和特征。

2、幼儿已基本会唱歌曲,并能为歌曲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你们爸爸是怎样的爸爸呢?(由小朋友们自由发挥,讲述在孩子

眼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2. 给小朋友们播放歌曲好爸爸坏爸爸 让小朋友们说说歌曲里的爸爸是怎么样的 3. 那歌曲中的爸爸会哪些本领呀?

4. 那他是怎样做饭、洗衣服的呢?(爸爸的动作是最酷的)

5. 那爸爸高兴时会怎么样呢?(我们来学学爸爸高兴时的动作)

6. 小朋友做错事情时,爸爸会怎么样?(我们来学学爸爸的动作)咦?怎

么啦?

7. 那我们一起来表演爸爸,要注意表情。

8. 爸爸会打人,那爸爸还是一位好爸爸吗?(幼儿回答)那谁来用歌曲里的

话唱一唱?

9. 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优美、缓慢)那我们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呢?

10. 让小朋友表演爸爸和孩子的角色

11. 我们都有一个好爸爸,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能让爸爸生气,好吗?

篇五:孩子有心病 病根儿在家长

孩子有心病 病根儿在家长

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曾对全市30多所幼儿园、8000余名学龄前儿童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达到34.3%。在被调查的2—4岁儿童中,有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29%的孩子存在着忧郁心理,5—6岁儿童中有多动问题的占到四分之一。

随着经济水平、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身体健康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在物质愈加丰富的当下,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学习困难、缺乏自信、厌学、逆反、脾气大、胆小、口吃、过度使用网络、交往能力欠缺等心理问题却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如果说多年前流行歌曲里唱的“越长大越孤单”,还有那么一丝为赋新词的做作,但到了竞争加剧、压力倍增的今天,心理疾病侵入儿童群体已不是个例。 本该天真快乐的孩子,为什么有了心病?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在哪?记者日前就此进行了采访。

“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嘛心理问题?”

最近几个月,4岁的元元有了一个谁也挡不住的“嗜好”,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不停地啃手指,甚至已经到了影响她吃饭、睡觉的地步,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心理门诊。为此,元元妈妈感到很受伤。“小孩啃手指有嘛了?长大自然就不啃了,啃个手指就有心理问题?这不是大惊小怪吗?”

与元元妈妈持同样想法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记者在某幼儿园门口,

就“您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吗?”这一问题进行随机访谈,在被访的50名家长中,将近3成家长异口同声地反问记者——“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嘛心理问题!”“他们没有学业压力,也不养家、不工作,一大家子围着转,幸福还来不及呢!他们还有心理问题?”在调查中,有近四成家长虽然能说出1至2种儿童心理疾病的名称,但是对其具体症状、如何应对等知识并不了解。

日前记者进入某家长群,与各位家长聊天。一些家长向记者明确表示,在养教孩子的过程中,相比心理问题,他们更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坦言:“孩子刚出生时担心是不是有先天性疾病,1岁以内担心微量元素补充不够,断奶之后,又担心肉蛋奶不安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还唯独没担心过孩子心理问题。”还有家长表示,心理健康的确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是在对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总是不自主地把这个问题忽略。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上次幼儿园请来了一个专家给讲心理问题,我一听就觉得太夸张,缺乏自信、逆反、脾气大、胆小、口吃,这些都被归为心理问题,要是这样的话,我看真没有正常的孩子了!”对此,一位家长十分不解。 儿童心理问题是否真的像一些家长认为的那样“小题大做”?来自天津市安定医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各类儿童心理问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院每天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接诊量与15年前相比增长了近10倍。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家长该这样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 攻击行为

[案例]

晟晟,男,5岁半,幼儿园大班。性格急躁,好动,爱生气、发脾气。经常在幼儿园里与小朋友发生冲突,在家里也喜欢动手打人。常常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喊大叫不止,有时还会扯自己头发、用头撞墙、砸东西、拒绝吃饭等,来要挟家人,令家长十分头疼。

妈妈说,孩子非常任性,家中只有爸爸能管住他,但是爸爸也是急脾气,一发脾气就连骂带打。

当问到晟晟为什么经常打人时,晟晟回答:“爸爸妈妈总说忙不陪我,说话也不算数,是坏爸爸坏妈妈。”“为什么有时还会打自己呢?”“惩罚他们!”

[专家分析]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救援技术教研室主任、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单学娴副教授分析说,从教养模式角度来看,晟晟是家里孙子辈中唯一的男孩儿,所以爷爷奶奶格外疼爱。父母工作比较忙,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对他也是百依百顺。这样的“隔代抚养”中老人往往对于孩子的生理保育多于培养教育,形成“放纵型”教养模式,容易使孩子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久而久之,在隔代老人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还会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抗,情感上疏远。

从攻击行为形成原因角度分析:社会学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获得的:一是观察学习,二是直接学习。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模仿性强。在此案例中,爸爸爱发脾气和打骂的教育方式强化了晟晟攻击性行为的发展,起到了增加儿童攻击的消极作用。

[专家建议]

1.作为家长,尽量不要把养育孩子的任务转嫁给老人,要用心地陪伴孩子,不只是形式上在“在一起”,还要用心观察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2.家长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矛盾,才能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有错误和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身教重于言教。

3.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及时纠正。对于喜欢撒泼的孩子,可以采取冷淡的方式,改变他“伤害自己是在惩罚大人”的错误认知。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2 社会适应不良

[案例]

静静,女,4岁,幼儿园中班。自出生后一直由妈妈照顾,一直到4岁才入幼儿园。性格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开学已经两个月了,每天早上仍然哭闹,不肯去幼儿园。仍有尿床的现象。

妈妈说,孩子自理能力差,穿衣、吃饭、上厕所都需要大人帮助。爸爸也特别内向,不太爱讲话,看到孩子的问题也从来不说。自己为了孩子一直没有出去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照顾孩子身上。

爸爸说,孩子从来不敢独自一个人玩耍,必须有妈妈或者爸爸陪在身边,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妈妈性格比较强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很多事情干脆包办代替,但也经常批评孩子。尤其是孩子尿床或者尿裤子的时候,会严厉的批评,甚至让孩子光着身子站着作为惩罚。

[专家分析]

单学娴分析说,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妈妈每天24小时陪在孩子身

边,因此孩子从小和同龄孩子接触少,使她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妈妈对孩子照顾得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妈妈的强势性格,也使孩子心理紧张,经常严厉的批评、指责孩子,造成了孩子缺乏自信。属于独裁型的教养模式。

父亲不太爱讲话,缺乏交流和情感表达,也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从目前情况看,孩子已经出现了轻度自闭症倾向,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专家建议]

1.作为家长,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她做自己能做的事,教孩子穿衣服、用筷子、系鞋带等,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多包容、耐心指导、积极鼓励,切忌缺乏耐心、一手包办甚至严厉批评。

3.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能力。

4.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多与孩子交流,夸奖其进步与长处,树立其自信。

5.发觉或培养孩子的优势,创造孩子展示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逐步地提高自信。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3 抽动

[案例]

松松,男,6岁,长得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讨人喜爱。可是最近,在幼儿园上课时,松松突然发出两声怪叫,惹得小朋友们哄堂大笑。老师当即对松松进行了提醒,话音还没落,松松又发出两声怪叫,同时还挤眉弄眼。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