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开封铁塔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7:05 体裁作文
开封铁塔简介体裁作文

篇一:开封铁塔企业简介及产品介绍

企 业 简 介

开封铁塔橡胶(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全资子公司,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现已发展成为集各种输送带、高压钢丝编织胶管、夹布胶管等、三角带生产与研发的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优势企业。公司现有职工1000余人,拥有各类技术人员298人。公司的科研中心为省级研发中心,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并坚持与国内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公司设备先进、生产能力强,现有生产能力6亿元以上,随着新厂区的竣工投产,将使公司的生产能力达到10亿元以上。

我公司产品主要有:钢丝绳芯强力输送带,分层EP、NN和棉帆布输送带,耐热、耐寒、耐酸碱等特种性能输送带,PVG、PVC整芯阻燃输送带,高压钢编管,三角带及各种胶管。公司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输送带被评为“河南名牌产品”、“河南省优质产品”等称号,三角带被授予“河南省免检产品”证书,“铁塔”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公司现为中国橡胶管带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获得协会“橡胶产品质量授信证书”。

“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将秉承“市场导向,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坚持与用户共同成长、在合作中实现双赢,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优质服务,以实际行动“回馈客户,回报社会”。

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参观指导、洽谈业务!

公司地址:开封市汴西新区周天路109号

联系电话:0378-3978350 0378—3978311

网址:www.tieta.cn

产品简介

钢丝绳输送带简介:

钢丝绳输送带以钢丝绳作骨架,具有抗张强度高、伸长率小、成槽性好、耐屈挠、抗冲击等特点。使用中伸长小。所需拉紧行程短。钢丝绳张力均匀:生产设备先进,钢丝绳间距均匀,张力一致运行平稳,不易跑偏。钢丝绳与橡胶粘着性能好:采用镀锌全开放式结构钢丝绳子与橡胶有良好的粘着性和渗透透性,透气性实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体整体性好,钢丝绳不拔脱,耐冲击,使用寿命长。

钢丝输送带产品品种: 1.按结构分:普通型和抗冲击、抗撕裂型。2.按用途分:除普通型外,还有耐磨、耐热、耐寒、耐酸碱、阻燃、防撕裂、难燃、耐臭氧等类型。 钢丝输送带产品用途:

钢丝输送带适合长距离、

高速度、大负荷的物料运输,

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矿、

港口等重工行业。

钢丝输送带技术要求:

普通型执行GB/T9770-2001标准,耐寒型执行Q/FXS05-2002标准确,耐臭氧型执行Q/FXS06-2002标准,难燃型执行G2539-93标准,耐酸碱型执行Q/FXS02-2002,耐热型执行Q/FXS08-2001,防撕裂型执行HG/T3646-1999标准,阻燃型执行MT668-1997标准。 钢丝输送带产品结构:

钢丝输送带是以纵向定间距、等张力排列的镀锌钢丝绳为骨架材料,外覆不同性能的芯胶、覆盖胶经成型、硫化而成。按结构分,有普通型和设有横向增强层的防撕裂型;按用途分,除普通型外,还有一般难燃、耐寒、耐臭氧、耐热等类型。具有抗张强度高、极低伸长、成槽性好、耐屈挠、抗冲击等特点,适用于高强度、长距离、大负荷的物料运输,也适用于高强度、高速短距离输送物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煤矿、港口等重工行业。

高压钢丝编织胶管:

该生产线引进美国美尔公司合股机、高速双盘编织机和国内先进的冷喂料挤出机、包塑机及冷冻设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产品尺寸稳定,结构设计合理,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产品质量达到ISO/496和GB/T3683标准及美国SAE

标准,产品深受用户青睐,并进

入欧、美及其它国际市场。为了

方便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要求,

配置相应的胶管接头,提供总

成,接头形式有: K型(煤炭

开封铁塔简介

部MT-79);A型;B型;C型;D型五种类型。

一、 产品结构:

主要由内胶层、中胶层、外胶层及Ⅰ、Ⅱ、Ⅲ层钢丝编织层组成,内胶层具有使输送介质承受压力,保护钢丝不受侵蚀的作用,外胶层保护钢丝不受损伤,钢丝层是骨架材料,起增强作用。

二、 产品用途:

高压钢丝编织胶管广泛用于矿山机械、煤矿设备、起重、运输、工程机械、机床设备和各种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液压传递,其介质为液压油、润滑油、水、空气等。

三、工作温度:油类-40℃~+100℃,空气-30℃~50℃,水乳液+80℃以下,超出请选用本厂专用产品。

篇二:开封铁塔公园

开封铁塔公园门票·开放时间:

20元(学生和现役军人优惠5元,15元/人),菊花花

会期间涨到35元/人。登塔10元/人。

交通概况:

从火车站乘1、3路公交车可直达,20路公交车也可

直达。

景点简介:

开封铁塔位于开封市城区东北隅铁塔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即公元1049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铁塔一带于1955年开辟为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

是中国百家名园之一.铁塔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

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

是1961年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

天下第一塔"的美称。

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

宝寺塔"。 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

为"铁塔"。

它以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宏伟秀丽的身姿而驰名中外。 它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

饰以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 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至今巍然屹立,

实为游人和建筑专家叹为观止. 今天的铁塔公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殿阁嵯峨,亭台映波,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数十个景点遍及园内, 东北部与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开封古城墙遥相呼应,吸引

了众多的中外游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篇三:河南开封铁塔

河南开封铁塔

开封自五代建都,曾是中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荟萃之地,那时它叫汴京,

也称东京,自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后周政权后,定汴 京作为宋朝国都,到1127年,金兵南渡,攻下汴京,掠走徽、钦二帝止,在这167 年中,汴京繁华,汴河、蔡河、五大河、金水河“四水贯都”,南中国的各种物资通 过大运河和汴水源源不断地运至汴京。然而,这一切如今都灰飞烟灭,逝如流

云。无论是宋徽宗大办花石纲营建的艮岳花园,还是大宋天子不断烧香拜佛的

大相国寺,无论是右领军卫大将军杨业(即杨家将中的杨老令公)的府邸天波杨

府,还是一代青天开封知府包拯的开封府衙,都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不

过,有一座宋代建筑在历经种种劫难之后,仍然完整地幸存了下来,这就是开宝

寺塔。因为此塔贴面的琉璃砖呈铁锈般的土红色,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铁塔。

在无边无际的黄淮平原上耸立着这样一座塔,它高大瑰丽,蓝天、白云、铁

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图,因此明代人称其为汴京八景之一,有“铁塔行云”之

美誉。清人有诗咏道:“浮图铁色自康年,石磴登临落照边。北望大河盘白气,

西看少室起白烟。云居艮岳豪华尽,日射古城睥睨悬。”如今这座劫后孑遗了 ┃

┃ 900多年的高塔,已被作为城徽,成为开封人的骄傲,也牵动着每一个旅游者的 ┃ ┃ 心。人们总是要到塔前绕视一番,或拾级登临,寻觅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北宋 ┃ ┃ 汴京的繁华踪影。 ┃ ┃ 铁塔位于开封市区东北角归安远门里原甘露寺东侧。甘露寺创建于北齐 ┃ ┃ 天保十年(560),初为独居寺。唐开元十七年(729),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还都 ┃ ┃ 时,路过汴州,驻跸此寺,遂改名封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970),又被称 ┃ ┃ 为开宝寺,同时,大兴土木。有记载说,当时开宝寺面积20公顷,内有24僧院, ┃ ┃ 其中,以仁王院、福胜院和上方院香火最盛,驻僧最多。铁塔就建造在这上方 ┃ ┃ 院中。 ┃ ┃ 这座铁塔的建造同一颗舍利有关。相传释迦佛舍利被古印度的8个国王 ┃ ┃ 均分。其中摩陀揭国中的一份在200年后被信仰佛教的阿育王所有。据说他 ┃ ┃ 取出佛舍利分藏在8.4万个小塔内,运送各地,其中一部分传人中国。浙江宁 ┃ ┃ 波的阿育王寺就是因为得到一份阿育王分送的佛舍利而建造的。到了五代时 ┃ ┃ 期,占据浙江一带的吴越王将阿育王寺的佛舍利迎人杭州供奉、视为国宝。后 ┃ ┃ 来宋朝军队进逼吴越,当时吴越王降宋,为表诚意,派人将佛舍利送给宋太宗赵 ┃ ┃ 光义。太宗大喜,将它供奉在东京的滋福殿中,后来又命人在城内开宝寺的福 圣院中修建了当时被称为“京师之冠”的13层木塔,专门供奉。当时,宋太宗召

盛名于世的木工大师喻皓建塔。喻皓接受往务后,潜心构图,并通过模型反复

推敲自己的设计,还邀请了著名建筑画巨匠郭忠恕为之谋划,前后历时8年方

才建成这座8角13层、高360尺的木塔。这就是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开宝寺

塔。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六年(1013),有人虚传塔上相辎金光四射,皇帝“车驾

临幸,舍利乃见”,因而又被赐名为灵感塔。

不幸的是开宝寺塔在建成55年后,即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1044)的时候,

毁于雷火。1049年,当时宋仁宗不顾国库空虚,边防吃紧,决心重建灵感塔。这 次重建的塔址,换了地方,由福胜院改到了上方院。为了防火,材料由木料改成

了砖和琉璃面砖。人们有意保留原来塔的样子,借以对喻皓和毁掉的木塔的追

思。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铁塔。文献里说铁塔同木塔高度一样,但是,据

测量它的高度只有54.66米,加上淤入地下的塔座部分,也不到60米,即180

尺,比原木塔的360尺却矮了一半。明代重修寺院后,易名为同寺塔,清代改称 甘露寺塔。

人们参观这座古塔时,经常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个塔平地拔起,

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连第一层的塔门都好像在地里。其实并非如此,原来在

这个塔下还有高大的石刻须弥座塔基,只是因为多少年来历次黄河泛滥,泥沙

把塔基淹没了。据《开封府志》上记载:当年塔基周围有八棱水池,水清见底,修 嵌秀丽的铁塔破水而出,犹如一朵擎天的芙蓉。池北有拱型小桥,过了小桥从

北面进塔,是登塔必由之路,台基南门题有“天下第一塔”的匾额。铁塔外形如

笋、瘦削挺秀,别具一格。塔体底层每边宽4.15米,以上各层逐层向里收分,塔 顶如盖,塔刹如瓶。塔的每一层都有仿木塔平座回廊、棂窗、空门和塔檐、斗拱

以及额坊、倚柱一类构件,仿造得惟妙惟肖。如此复杂的构件组合,只用了28

种型砖(浮雕花饰的不同没计算在内)。塔体琉璃砖面上的花饰图案,有佛像、

菩萨像、罗汉像等,不下50种之多。这些花饰图案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观之仙 境历历,妙趣横生,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的佳作。据行家们说,这些花饰图案,

除少数是明代后补的,大都是原物,是研究我国宋代砖雕艺术不可多得的珍贵

资料,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十分紧密。大大强化塔的坚固性和抗灾能力。明崇祯十五年(1642),为了截堵

李自成起义军,统治者掘开黄河大堤,使开封城变成一片汪洋,绝大多数房屋倒

塌。清道光二十二年(1841),黄河再次决口,开封城内水深丈余,人民死伤无

数。1938年,国民党为阻拦日本侵略军前进,炸开黄河大堤,开封又一次蒙难。 经过这些次水灾之后,开封一带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大都没能保存下来,铁塔高

4米的基座全部没入土中。抗日战争中,在日寇的炮火和炸弹的袭击下,铁塔的

4至13层受到严重破坏,然而,铁塔仍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它的结构形式的

成功。

螺旋式磴道的内部空间,常常会给登塔的人带来意外的情致,在磴道的整

个行程中就像在一个大螺丝壳里爬升一样,那乐趣是不比寻常的。更叫人难以

忘怀的是,磴道中忽儿渐渐暗去,忽儿投来一缕光亮,给人以强烈的莫测神秘之

感。登塔时,每到一层人们都可以凭窗远眺。不同方面,不同高度,远眺时的感

受也迥然有异:登上五六层,开封全景便可一览无余;登上10层以上,若在晴朗 的日子,远眺黄河如绿毯中的白带,银光间烁,游人至此,飘飘然如置身于云天

之外。

塔的底层四面,各有一门。门头成圭形,既美观又符合力学原理。上边的塔的底层四面,各有一门。门头成圭形,既美观又符合力学原理。上边的

各层也是四方各有一窗。不过其中只有一个是真窗,其余三个都是假窗。真窗

排列得很有规律。如果把各层真窗联结起来,可以明显看出它的轨迹是一条绕

着塔身向上伸延的螺旋形曲线。这个有趣的现象,同铁塔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

关系。原来,铁塔内部采用的是螺旋式砖磴道的结构形式,每层真窗的位置,都

是磴道的起点或终点,这样一层层地接上去,便形成上边所说的螺旋形曲线。

铁塔的这种结构形式,也是别具一格的。最大的优点是塔心和外壁的联结

篇四:开封铁塔

铁塔的嬗变 铁塔的所在

——开宝寺及上方寺的变迁

铁塔是今日铁塔公园的主体名胜古迹,建造于北宋开宝寺的

上方院。北宋距今,年代久远,加之历代战乱和黄河多次冲淹,

开宝巨刹如同当年的氤氲烟火一样,早已荡然无存。今天,当人

们登铁塔观行云之际,不能不激起对往岁开宝寺盛观的遐想。

开宝寺在上方寺西北,旧名独居寺。据《宋东京考》记载,

创造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

唐代,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十七年(729年)东封泰山回来时,

路过汴州(今开封),于独居寺旁设立行宫,下诏改名封禅寺。

北宋时期,封禅寺在旧封丘门(一名安远门)外斜街子。宋

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以赵匡胤的开宝年号又改封禅寺为开宝

寺。在此之前,宋朝廷连年拨款扩建开宝寺院,重起缭廊朵殿。

规模宏阔,巍峨壮丽。当初,京师立左右街僧录,分辖各寺院僧

众。分割各寺院僧众。左街相国寺,右街开宝寺,同为首都

佛教寺院领袖。加之北宋历代皇帝时常到寺游幸、祈祷和宴 享,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寺内设礼部贡院,考试全国举 子,因而寺院声名大噪,成为宋代名闻遐迩的巨刹,在国际 佛教界影响巨大,同国际间的佛事交往亦很多。靖康元年 (1126年)十二月,金人入城时,开宝寺一场大火,昔日繁 盛寺院,顿时萧条冷落,以后历代虽多有整修,但终是一蹶 而不能重振。

明初,第二代周王朱有炖在”汴中旧有《中州八景诗》、 《夷山八景诗》、《梁苑八景诗》”的基础上,”以近城朝

夕可揽者,命于诗题”,新制《汴城八景诗》,把“开宝晨钟 列为其一,诗云:“宝塔层层霄汉中,鲸音忽起曙楼东。草 分僧径霜华白,花伏禅堂日影红。升坐诵经随韵转,焚香祝 寿听音雄。此声普济三千界,不比姑苏夜半声”。

开宝寺24院的名称,见于宋人记载的有,福胜院(一作 福圣院)、双林院、上方院、经藏院、仁王院、宝林院、永 安院等。其中上方院座落在开宝寺的东院,在安远门里夷山 之上,又称上方寺。上方寺的前身,据《嘉靖河南通志》、 《康熙开封府志》记载,原名等觉禅院,晋天福中(936— 943年)建于明德坊。宋乾德二年(964年),诏迁于丰美坊, 即现址。庆历元年(1041年)改名上方寺。据《癸辛杂识别 集》记载,原名叫光教寺,俗称上方寺。因上方寺建有铁色 琉璃塔(即铁塔),后人称上方寺为铁塔寺。,

金正大二年(1225年),哀宗完颜守绪太后曾重修上方 寺。相传重修后的上方寺内,旧有漆胎菩萨500尊,并转轮

藏黑风洞,洞前有白玉佛,后殿里有铜铸文殊普贤二菩萨骑 狮象莲坐,前有海眼井,连同铁塔,世人称为“七绝”。

元末,上方寺”七绝”除铁塔外,全部毁于兵火,海眼 井亦久失其处。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僧祖全(一作视全 ) 募缘重 建上方寺。天顺间,修葺后,下诏改为祐国寺。洪武二十九 年(1396年),周王在铁塔内所造的阿弥陀佛琉璃像上,曾 题有“上方祐国寺”字样。正统八年(1443年),尤中贵(尤 姓太监)重修祐国寺。天顺元年(1457年),,僧广明派遣僧 徒到首都北京,请得祐国寺赐额。成化十六年(1480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重修祐国寺。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又重修寺内钟楼。经过明代多次整修,上方寺逐渐恢复 往日的巍峨壮丽。正如《如梦录》所描绘的:“前有山门、左 右两掖门,门前周围高丈余;东有钟楼,砖座高丈八尺,上 建崇楼,四角门,上琉璃四扣兽、付瞻四面琉璃佛,其像极 古。内悬铜钟,布袋样,重六十斤,下有阴井一眼,深二丈 余。北面,有立砖细级可上。??内正殿五间,中立接引铜 佛一尊,约高二丈;后殿五间,正中坐佛”。“两山罗汉殿后, 有八角琉璃塔??层层俱有铁佛、八面围廊,六面棂窗。向 南一门,匾曰‘天下第一塔’,两边篆字对联。后又有地藏 王殿,东有‘五柳亭’,林木茂美”。明末,黄河决口时寺 废塔存。李梦阳有诗感叹曰:“陟丘念废居”,“振振空廊 悲”,“上方楼殿净虚无”,“云破中天塔自孤”。昔日繁

盛的上方寺已不复存在,只剩下“古塔峥嵘倚绛霄’’了。也 正因为此,市井俚人亦渐渐淡忘上方寺的雅称,而俗呼为铁 塔寺了。

清初,左布政使徐化成捐修祐国寺。乾隆十五年(1750 年),高宗南巡,暂住寺东行宫。第二年,左币政使徐化成

奉旨改修寺院,御赐名“大延寿甘露寺”,亲题“华严香海” 匾额及对联。.

据清人常茂徕《铁塔寺记略》记载,当时寺前有牌坊l 座,约高5尺。牌坊过后有百年古槐2株,石狮l对。东西 两掖房,八字闪墙,大门5间,全是铁色琉璃砖,每砖模两 三佛,或罗汉5尊,上复黄琉璃瓦,四面飞瞻,正中开启方 门,阔5尺,门额及两框,水磨细砖复护,额上横刻“上方 祐国甘露寺”。门内东西两壁,坐哼哈二神将。过此有东西钟 鼓楼,正中甬道立砖铺地,甬道东有成化十六年重修祐国寺 碑记,甬道西有嘉靖三十二年重修铁塔碑和嘉靖三十六年重 修祐国寺钟楼记。正北二殿5间,中坐弥勒石佛。两壁塑风 调雨顺四天王,殿左右都有掖门,石佛龛后有门,过此有东 西两方亭,四面毫门,上为重檐,一色碧琉璃瓦复盖,斗拱 皆黄绿琉璃砖模就,四角石柱,作倒垂荷包状。每面斗拱上, 俱嵌黄琉璃佛7尊,两旁夹以碧琉璃佛l尊。再北为三殿5 间,月台下甬道左侧有井l眼,水味甘色洁。殿内正中立接 引铜佛l尊,高丈六尺,极奇伟,北宋所铸。此殿不能穿通, 由东西两掖门出入。更北为正殿5间,廒山转角,上复黄琉 璃瓦,内供大佛3尊,当中一匾,系御题“华严香海”,字 皆铜铸,厚3分余。两壁木雕罗汉,跌坐龛内。殿外月台尽 处,左右有4个石龙头,出台尺余,张口向南,以泄雨水。 两厢配殿俱碧琉璃瓦,崇瞻广厦,佛像半是铁胎,余下的是 木胎或石胎。正殿后门正对铁塔,塔座下八棱方池,北面有 小桥,过桥由北洞门入塔,盘旋而升,如行螺壳中。铁塔右

自西而北,复折向东,一带廊庑,约二三十间,圆脊甬瓦, 四面飞儋,内外棂窗。西房后是马路,北房后为土山及玲珑 山,联络至东院阁后,与寺东行宫毗连。阁后有山,俱宋时 艮岳花石纲遗石堆成。山侧有亭,亭下有池,迤逦而西,与 塔后土山相接。

嗣后年久失修,殿宇逐渐颓圯,塔虽巍然,然经风剥雨 蚀,已成铁色。铜佛竟裸露于外。碑碣砖石又为道光二十一年 年(1841年)黄河水围城时,抛砖石护城,半投于水。塔下 八棱方池,也垫为平地。清末仅存佛殿5间及东西两庑,也 败落不堪。清祥符人侯朴写诗说:“苕峣破寺剩浮图,一望 萧条野色铺。佛座凄凉饥鼠卧,禅房寂厉旧僧无。沙址,。代 隋唐瓦,云暗千年舍利珠。几拭残碑寻旧迹,苔深断字半糊 涂。”目睹清末铁塔寺断碑残垣,萧条冷落之状,抚今追昔, 难怪诗人油然而生黍离之情了。

民国16年 (1927年),冯玉祥主豫时,毁像逐僧,寺遂 全废,成为一片平地,只有铁塔及接引佛铜像尚存。民国22 年(1933年),这里建立了一所河南省佛学院,这所学院是

由僧慕西、净严和居士袁西航募建的,院内悬挂匾额,上书: “上方祐国道场”。

篇五:开封铁塔下的思绪.doc

开封铁塔下的思绪

作者:郭军宁

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09年第03期

去年夏天,我到河南开封旅游。未到开封,朋友就向我展现了一幅开封生动华丽热闹的画面,并且很有信心地说,开封目前是国内旅游热点,中外游客非常多,开封定能使你喜悦而来、满意而归。可是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从资料中得知:历史上开封被水淹没六次,绝大部分古迹都在厚厚的泥土之下,不论是被誉为中国的嘉年华的清明上河园,还是包公祠、天波杨府、开封府、龙庭、禹王台等知名度相当高的人文景观,统统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作为开封市标志性建筑的铁塔才是真正的宋代文物。所以,我还是执意先去铁塔。

铁塔位于开封市东北角的铁塔公园内。一进公园大门,铁塔那雄伟壮丽的气势便把我震慑住了。它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距今已960年,是一座铁色琉璃砖塔,俗称铁塔。铁塔原系北宋开宝寺内存放佛舍利的宝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十三层,高55.88米,通体遍砌铁色琉璃釉面砖,砖面图案有佛像、飞天、乐伎、降龙、麒麟、花卉等50多种。塔身挺拔、装饰华丽,犹如一根擎天柱,拔地刺空。我站在塔下仰望塔顶,只见塔顶青天,风姿峻然,悬铃在空中叮当作响,白云轻轻擦顶而过,宛若太空幻境。我沿着铁塔周边曲折的小路缓缓漫步,慢慢欣赏铁塔美景,思绪却随着铁塔上空的款款行云来到了千年以前的宋代,绵延不绝直至今天。

最先进入我脑海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想到开封或宋代就会想起“清明上河图”, 我想一般人都会这样。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它作于北宋后期,是一幅墨笔淡着色的绢本长卷,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开封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开封城门内外的街道。画中城门楼、桥梁、店铺、码头、船坊酒楼、茶肆、当铺等建筑鳞次栉比,街上、桥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汴绣、官瓷、年画制作、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彩博、斗鸡等景象,显示出京都的风情繁华热闹。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段那座规模庞大、形如飞虹的木结构拱桥——虹桥。桥下,是一艘满载货物的大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由于河面狭窄水深湍急,船工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投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个个神态严肃。桥上却是另一番景象:骑马和坐桥的官宦迎面而来,推车的、赶骡的、挑担的行色匆匆,个个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张择端通过画作,像照片一样把这一切留在了历史的档案中!

历史的真实正是如此。全盛时期的开封(史称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人口达150余万,可谓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富丽辉煌。有位外国专栏作家曾说:“一千年前,开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这话不假。一千年前,开封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宋朝国都,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都会。

开封的繁华当然不可能建筑在沙滩上,它是宋朝强大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宋朝的历史地位却被轻视。自元以后,无论是汉人,还是其他民族,都对这个朝代抱持一种固有的轻蔑。人们比较乐于回忆强汉时代、盛唐时代,甚至鼓吹大明时代、大清时代。一些学者认为,宋朝政策因循保守,社会相对封闭,其灭亡在于宋朝的理学和文人政治以及它的腐败和末代皇帝的无能。有的历史学家断言:中国封建社会汉、唐、明、清是盛世,而宋朝则是积贫积弱,没有多大作为。但是我却认为,宋朝的成就并不比汉、唐低,它不仅是汉、唐社会的继续发展,其发展程度还要高于汉、唐。这是有统计资料可以明证的。

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唐代平均每亩约1.5石(比汉代高50%),宋代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茶、棉、甘蔗、栽桑养蚕,均较唐代有所发展,棉花和小麦种植的推广尤为显著。制盐、制茶、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都比唐代进步。宋朝治金、采矿、陶瓷工业已经十分发达,金、银、铜、铁、煤等矿藏得到大量开采,全国各地出现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制造和加工工厂。南宋时的军器所工匠竟达七八千人,厂里的工人按期领工资。

宋代的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所颁布的公历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水运仪象台”制作精良科学,是世界最早的一台天文钟。黄裳的《天文图》,以北极为中心,刻有1440颗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石刻天文图。在数学方面,南宋后期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高峰。贾宪的“增乘开方法”比意大利的鲁菲尼和英国的霍纳提出的同一算法早800年。秦九韶的《数学九章》 是数学名著。他提出的大衍求一术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的解法,比欧洲的尤拉和高斯的有关研究要早500年。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太平圣惠方》100卷,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200卷,是医学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政和本草》共介绍各种药材1558种,其中新增加628种新药,可以说是一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南宋时期的宋慈收录并总结了前人的法医知识,创作出《洗冤集录》一书,其中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毒药和医治服毒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宋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其他朝代是比不上的。

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城市和文化的发展。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由政府出面推广交子,设立交子务。“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随之,又有“会子”、“关子”等推广,对后世的币制影响很大。北宋时开封已经有6400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八九千家小商小贩。在城市周围和乡村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集市,这些集市总称叫坊场,它们遍布全国各地,形成星罗棋布的交换网络。出现了为交易生产的农业和手工业,这是真正的商品经济。首都开封的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又叫瓦市。由于工商业高度繁荣,宋朝获得的庞大财政收入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靠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宋代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也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宋代还完成了古文运动。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宋词自唐末兴起,经五代至宋达到全盛。这些都是中唐以来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出现了闻名全国的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四大书院。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这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朝代,它的成就、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足以让今天的中国人备感自豪。正像已故著名学者邓广铭教授所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宋朝的历史地位应当充分肯定,不容轻视。

在当时的条件下,宋朝能够得到这样大的发展是很不易的。首先,它继承的政治遗产不利,当权者容易失去自我。秦、隋速灭,其重要因素是开国皇帝在完成统一的巨大胜利面前不能自持忘乎所以。汉承秦祚、唐承隋祚,吸取了前朝失败的教训。其次,北宋立国是建立在五代十国四分五裂的基础之上,同秦以前的春秋战国和隋以前的五胡乱华的局面类似,实现国家统一需要进行长期战争。汉唐两朝均建立在另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之上,立国后可以专心为政。三是宋朝立国时的周边环境远不如汉、唐,面临着强敌的侵犯。汉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匈奴、突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们仅仅是一个势力较大的部落,部落管理仍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他们对汉唐侵犯目的是强夺食物和其他生活资料,往往是袭扰性的。宋的主要敌人则是辽、金等国。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在西北建立的西夏两国。当宋立国之时,辽已经正式立国50年,并从以游牧为主变成一个农业文明的国家,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较强,他们有强烈的争夺生产资料也就是扩张土地的愿望。从公元979年至1004年,宋、辽两国发生了历时25年的极其惨烈的战争。西夏建立于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凭借相当富庶的宁夏平原建立了“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的西北大国。从第二年正月起,李元昊率领大夏铁骑连续对宋朝发起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等数次大规模的战争,使宋军损失惨重。

但是,北宋却在这么严重的战争环境下稳住了政局并使经济得到恢复和较快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宋太祖及后任皇帝的清醒和制定并推行了符合实际的制度和政策。

许多人都知道“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事件,但对此事却观点不一。我认为,采取某种方式解除兵变之忧,这是专制社会的必然。相比其他朝代的帝王,宋太祖做得较为合理和人道。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以后,针对前朝历代的流弊,进行体制上、制度上的大变革。一是改

革军制。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二是改革行政。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三是改革财政。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经过改革,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稳定了政治,结束了分裂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宋真宗至宋哲宗统治时期,北宋进一步改革经济制度,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又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制度,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长官,由文人出任国防部长(枢密院),使文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军队是军无常帅,帅无常军。地方官员的主要责任是牧民,守土之责由中央任命专职的军事长官去处理,二者皆由中央调遣,互不统属。这就彻底革除了唐以来军阀割据的政治传统,也彻底消除了五代朝代频繁更替的政治基础。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其中一条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开明的政策,确保了文官政治。可喜的是,这条政策得到切实的执行,达三百年之久。由于宋代皇帝都较好地执行了太祖的祖训,大臣和言官都敢于发表意见。皇权受到一定的束缚,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力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大。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这种开明的政治气氛,使得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这种比较开明的体制为他朝所罕有,也为宋朝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那么,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资本主义的时机吗?如果没有蒙古族入侵,宋朝能够向西方那样逐步发展到资本主义吗?如果是20年前,我会持肯定态度,——我给学生讲课时也说过:“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清朝也会鹅行鸭步地走向资本主义。”现在的看法却变了。

出现商品经济的萌芽,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是一回事,有没有可能发展到资本主义又是一回事。1840年的鸦片战争,可以看作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但是这个转型谈何容易。清末,有了西方迅速发展的榜样和三十多年洋务运动的基础,试图走向资本主义的戊戌变法仍然失败了,更何况始终面临异族入侵的宋代呢。

繁荣的宋朝无法走向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及其思想观念。

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便是下层行政官员由上级委派并对上级负责。要保证中央的权力,中央政府就必须不断有大批新的官员派往各地,还必须有一支可以随时调遣的军队。

因而必有官僚阶层的形成、官僚选拔培训制度的演变(从举孝廉到八股取士)和常备军队的建立。这个制度的重要特征是权力过分集中,掌握权柄的人权力过大,上级官员可以决定下级官员的命运,甚至可以决定一切。百姓办事都得官老爷开恩,得到他们的许可。中央集权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权力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专制社会也有监督制度,但这个监督主要是上对下的监督,监督的作用有限,限于查处贪污受贿。被查出的是少数,这个少数往往也是得罪了人,或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这种监督对于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等吏治腐败是无能为力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只能上不能下;不犯某种错误,无能的人总可居于高位。这就容易造成武大郎开店,钟鼎俱废,瓦釜齐鸣的局面。这种权力结构,在王朝的初期和中期,由于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可以使社会形成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局面,但其不可避免的腐败,必然导致王朝江河日下,其结果不是被百姓推翻就是被外敌打败。

北宋中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已经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后期进入腐朽黑暗的阶段。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无以为生,纷纷起?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纯贡┱浼浞嚼啊⑺谓群罅斓嫉钠鹨寰褪谴怼D纤蔚闹泻笃谝沧呦蛄烁苡攵槁洌槌技炙频烙墒芯换旎煅杆倥赖搅擞邑┫嗉媸嗝苁沟母呶唬浞痔逑至四纤瓮持渭诺母嗝宦洹<炙频涝谄群χ伊既斡眯?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的同时,采取加重赋税、兼并土地等错误措施,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衰退,民怨沸腾。南宋后期各种民间暴动、中小规模的起义有二百多起,遍布全国形成了燎原之势。虽然未有全国性的大起义,但起义对于社会经济已经造成极大的破坏,商品经济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

专制集权可以抑制危及君主统治的因素,维护君主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利益,因而必然形成保守封闭的意识形态,压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专制制度下,主流意识是官本位和唯命是从的奴性。知识分子把进入统治阶层并不断往上爬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把精力和才智全部用于科举考试,做了官之后,其中很多人热衷的是统治之术、钻营之道,自然,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一类的新事物怀有本能的恐惧与抵制,“遇新即反”。这种传统根深蒂固,渗透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走向资本主义的最强大的阻力。在宋朝那样的社会条件下,根本不可能产生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运动。而要真正迈开走向资本主义的步伐,没有一个彻底否定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当代最新的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可靠的财产权是解决贫穷和落后的必要和根本前提。个人能够完全保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是最重要的财产权,由此才可能形成了一系列以促进、提高效率为目的包括知识产权法在内的激励机制。然而在中央专制集权下,普通民众没有可靠的财产权。专制社会财产权的特点是国家所有制,君王对土地绝对所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对于土地只是“领有”,没有自由的使用权。出于对土地兼并的恐惧,上至皇帝下到县令都把“耕者有其田”视为一种理想状态,认为只要能抑制土地兼并,统治就能稳固,因而在施政过程随意地干预个人生产、消费甚至财产分配。私人大地主的财产权也得不到明确承认和保护。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没有政治背景的商人和富户,他们轻则被迫“捐纳”,重则在官吏的纵容或亲身参与下被饥民、流匪劫掠,甚至丢掉性命。在这种状态下,不仅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力不足,个人创新的积极性也受到严重的压制。没有明确的财产权制度,个人没有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