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淮上与友人别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3:19:34 体裁作文
淮上与友人别ppt体裁作文

篇一:传统文化17

17、古诗两首 (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领悟诗的意味,明确大体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体会诗人当时所处环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己“送别”经历与诗人产生共鸣

二、重点难点: 学生对诗句意思的恰当把握,熟练地背诵

四、课前准备(前置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的查阅关于“庾信”的生平,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好谁主讲,谁做补充?待会找小组来汇报。

(小组汇报)

(二) 进入新课,教授“重别周尚书”

同学们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今天老师家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庾信”的一首诗,同学们一起说出诗的题目??(板书)

老师讲解题目中的“周”和“尚书”引导学生体会题目的意思。

学生齐读诗,接着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诗的大意(在这之前教师讲述诗人当时所处环境,帮学生理解) (小组汇报)汇报完后教师再重点讲解做出总结

把所有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读半句结束

(三) 讲授“送友人”

让学生介绍“李白”

今天老师和大家学习“李白”的一首诗“送友人”(学生齐读题目,老师板书)

教师讲述“李白”在写这首诗时所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的大意。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诗的大意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情况重点讲解,并作出总结

以比赛的形式读这首诗

第二课时

(四) 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以上两首诗都是关于什么的?(“送别”)

那你们还搜集了一些关于送别的诗,把班里所有同学分成四组,来个“诗歌”大比拼,看看谁搜集的更多更丰富。

淮上与友人别ppt

(五)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那些收获?(学生说)

(六) 课后作业:课下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关于“送别”的诗,可以回家被给父母听

六、教后反思:

备课: 审阅: 上课:

18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简介作者

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记

备课: 审阅: 上课:

第19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送 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二、简介王之涣

王之涣,山西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很有名气,多被乐工制曲歌唱。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送别》和《淮上与友人别》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做一做

唐代诗人中,有着许多情谊深厚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如李白与杜甫,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搜集他们之间互写的赠答诗,读一读,把这些诗歌做在贺卡上,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记

备课: 审阅: 上课:

20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下曲》(节选)和《秋望》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斩,直为斩楼兰。

秋 望

(明)李梦阳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輓,白日横空冷战常。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

了解《塞下曲》(节选)和《秋望》的写作背景。

六、拓展活动:读一读

塞下曲

(明)谢榛

暝色满西山,将军猎骑还。

隔河见烽火,骄虏夜临关。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记

备课: 审阅: 上课:

21课时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塞上听吹箫》和《征人怨》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征人怨

(唐)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二、简介高适

高适,河北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唐代另一位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并称“高岑”。他的诗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

了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故事。

七、拓展活动:说一说

唐代流传下来的边塞诗歌非常多,查找资料,说一说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后记

备课: 审阅: 上课:

第22课古诗两首

篇二:2015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绵阳市2015年初中毕业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1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按捺(nà) 星宿(xiù) 街头巷尾(hàng) 蓬荜生辉(bì) ....B.颀长(qí) 字帖(tiè) 呱呱坠地(gū) 大有裨益(bì) ....

C.聒噪(guō) 附和(hè) 忍俊不禁(jīn) 麻痹大意(pí) ....

D.热衷(chōng) 累赘 (léi) 煞费苦心(shà) 刚愎自用(fù)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威 慑 蜂 涌 顶礼膜拜 战战兢兢

B.绚 烂 奇 崛 伶牙利齿 水泄不通

C.紧 俏 婉 转 争奇斗妍 冥思苦想

D.琅 琅 熟 稔 龙盘虎踞 出奇致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以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原形的同名电影,讴歌了焦裕禄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公仆精..

神。

B.在绵阳科技城举办的成果展示会上,我国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洋洋大观,摆满展厅引来各....

国专家驻足。

C.桥梁专家茅以升多年来苦心孤诣地进行科普创作,在科学知识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一座宝贵....

的“科普之桥”。

D.尽管文艺界对汪国真的诗歌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唤起了一代代年轻人对于诗歌和生....

活的激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B.全国第八届特奥会的参赛队员,除四川本省的84名运动运动员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177名运动员也参与了奖牌角逐。

C.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腐文、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

D.《大国崛起》本着“为国人打开视野、为人类共同进步提供思考”的创作宗旨,引导人们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历史的智慧。

5.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加深我们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②实际上,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至少有两重意义

③尤其是对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根本没有触及、发掘

④平常我们谈论较多的只是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而对艺术家和 哲学家的爱因斯坦则较少提到 ⑤这不论对美学界、科学界和教育界认识爱因斯坦,都是一大憾事

⑥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性

A.④⑤②①⑥③ B. ④⑤③②⑥① C. ②①⑥④③⑤ D. ④③⑤②⑥①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7题(6分,每小题3分)

(一) 陈大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二) 周彬不治财产,服膺儒学。其妻让之曰:“汝家兄弟能力稼穑,囊箱丰盈,汝之不调,无思悔。毕向何如?”答曰:“卿尝与吾市油数金,是亦力穑营己。” 及闻先主镇金陵,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谓妇曰:“吾与诸伯叔何如优胜?”妻答曰:“男子之事,非女子所能知”。

(节选自《古今合璧事类备要》)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大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B.相委而去 委:托付 ..

C.其妻让之曰 让:责备 D.卿尝与吾市油数金 市:买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日中不知,则是无信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

汝之不调,无思悔以所赐金帛陈列于庭 .

无丝竹之乱耳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 .

第Ⅱ卷(共119分)

三、(26分)

8.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4分)

⑵囊文以往谒,锡赉颇厚(4分)

9. 第Ⅰ卷文言文中,陈元方和周彬的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10字(2分)

10.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⑴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之景.并概括诗人的情感。(3分)

⑵ “扬子江”“杨柳春”“扬花”中同音字的重复.有什么样的效果?(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I0分)

⑴ ,弗食,不知其旨也。 (《礼记·学记》)

⑵ 令初下,群臣进谏, 。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⑶ ,札札弄机抒。 (《迢迢牵牛星》)

⑷ 开轩面场圃, 。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⑸ 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⑹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⑺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周敦颐《爱莲说》)

⑻ 辛苦遭逢超一经,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⑼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⑽ ,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四、(11分)

12.明德中学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将开展“《水浒传》连连看名著阅读系列活动,欢迎你参加。

(11分) 【争做自愿者】

(1)“水浒故事会”将招募自愿者,担任现场主持并对同学们的讲述作出评判。请自荐担当志

愿者,陈述自己能胜任该角色的理由。70字左右。(3分)

【人物脸谱绘】

(2)在“水浒人物脸谱”展示区,按要求填出几位好汉的绰号。请将林冲、史进的绰号工整、

【水浒英雄论】

(3)活动将举办“我看水浒好汉”的即兴演讲。请你从几位好汉中任选两位,以他们的故事为

论据证明下面观点。不少于90字。(6分)

读《水浒传》,既要欣赏好汉门身上的英雄性和豪侠气,又要看到他们英雄行为背后

的暴力性和非人道。

五、(3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20题(32分)

(一)(18分)

燃烧的木棉花

杨春山

①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

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

②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

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③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

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④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⑤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⑥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

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

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

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⑧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⑨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 踉跄的脚步,和故乡的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13.第②一④段从形、色方面刻画了木棉花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词语回答。(3分)

14.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5分)

15.第⑦段中“目光所及之内”和“目光所及之外”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 (4分)

16.有人认为文章量后一段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认为这一段很重要,不可删去,你

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二)(14分)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

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

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 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沙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扁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量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从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对于—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B.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大部分”与第⑧段中加点的“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C.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一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D.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构高度契合。

E.文章大量引用名人名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趣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18.简要分析第④一⑧段的论证思路。(4分)

19.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20.第⑥段所引用的苏轼的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2分)

六、(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颜色的:天是蓝的,草是绿的,土是黄的;童年是金色的.祖国是

红色的……那么劳动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以“劳动的颜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果出现请用x x代替。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篇三:语文版七上古诗文复习资料

语文版七上古诗文复习资料

1.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时被孩童当做“外乡人”的两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家人团聚的诗句(或设想将来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的两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中表现春光明媚、花好人愁的两句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该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或作者劝慰友人不必要因离别而悲伤的句子;或说出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共同心声的句子;或宽慰和激励友人的两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窗好友将随父母去远方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为亲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显得伤感,不如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两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表达互相慰勉之情。 唐朝诗人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或劝慰友人不必伤离别,不要学女儿之态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或蕴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或借用来表现“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两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该诗中表现对友人怀念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或“托月送友”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杜牧的《江南春》中抒发作者兴亡之感的两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写登飞来峰与王之焕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或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或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或作者把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的两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9.杜甫《望岳》中表现作者登高望远的句子(或其中的名句;或点明全诗主旨并表明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句子;或化用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或表达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愿望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曹操《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或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句子;或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1.《木兰诗》中由“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扑朔迷离”。 该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或运用互文修辞方法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该诗中运用夸张描写木兰壮士英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该诗中表现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该诗中具体描写戍守边关情景的两句(或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的两句;或描写边塞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2.《陌上桑》中直接描写罗敷美貌的句子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衬托罗

敷美貌的诗句是: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该诗中写尽男子美的千古名句是: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13.《〈论语〉六则》中指出“学”与“思”脱离的句子(或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或论述“学”与“思”相辅相成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或谈个人修养问题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活中既要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中“是以谓之文也”的“是”指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何有于我哉?”的“何”指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现实生活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常引用本文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中告诫学生学海无涯,教师要热情地教导学生的句子是:学而不厌,诲人有倦。 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要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可用本文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本文中现在已凝固为成语的句子有:温故而知新(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善而从)。 本文中谈学习态度的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本文中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14.《三峡》中描写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其中写“山多”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文中写夏水特点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写春冬之水特点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写秋水特点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古诗名句分类集成

1.诗中“春”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D)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2.诗中“夏”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B)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3.诗中“秋”

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诗中“冬”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B)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5.诗中“山”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B)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6.诗中“水”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B)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7.诗中“日”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诗中“月”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9.诗中“风”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0.诗中“花”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11.诗中“雨”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2.诗中“雪”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判官归京》)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诗中“草”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4.诗中“柳”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5.诗中“树”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6.诗中“鸟”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7.诗中“河”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睢》)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8.诗中“江”

A)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B)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9.诗中“云”

A)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20.诗中“别”

A)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1.诗中“亲情”

A)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2.诗中“乡情”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3.诗中“菊”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4.含有“深刻哲理”的诗(词)句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5.写水而不含“水”的诗句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6.古诗中与“春雨”有关的诗句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7.古诗中“反向立意”的诗句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8.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爱国内容”的名句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9.古诗词中“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

A)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0.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1.古诗中与“长江”有关的名句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2.古诗中含“酒”字的诗句

A)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3.古诗词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名句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4.写出两句与“船”有关的名句

A)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两崖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5.古诗文中咏“莲”的名句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6.古诗文中咏“梅”的名句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7.古诗文中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名句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篇四: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人教版)

(一) 七 年 级 (上)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诵古代诗文,品名家华章。请根据要求或提示补写下列诗文名句或成语。

1.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3.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孔子在《〈论语〉十则》中亦有阐述: , 。

4.时至今日,儒家提倡的许多为人为学之道仍使我们受益匪浅。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名言。(句..子意思要完整)

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6.陈新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收获很大,他对孔子《论语》中“ , 。”这句话体会更深了。这句话也表达了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7.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还记载有类似意思的孔子的两句话: , 。

8.《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推己及人的句子是 , 。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以上这点,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9.树木丛生, 。 ,洪波涌起。

10.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体现了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

1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 。

1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13.《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 。

1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 15. ,浅草才能没马蹄。

16.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方法,描写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 , 。 17. ,听取蛙声一片。

18.旧时茅店社林边, 。

19.《天净沙 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

20.×××独在异国,面对晚霞中森林的奇异风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确实迷人,但远离故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感叹之中,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 , ”不觉脱口而出。这句话也是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

21.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

22.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23.《龟虽寿》中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

2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25.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

26.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它们是 , 。

27.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两句诗各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诗是:“ ”“ ”。

28.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2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 , ”

30.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 ,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31.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32.《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 。

33.晏殊的《浣溪沙》中“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的两句是: , 。

34.正入万山圈子里, 。

35.争渡,争渡, 。

36. ,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37.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 , 。”

38.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人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知的诗句是:

“ , 。”

39.谈到写文章、做学问必须有生活积累,有新鲜的材料,才能进入较高的境界,人们常引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一句名诗:“ ,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一shùn( )间 ②yí( )然自得 ③àn( )然缥缈 ④静mì( )

⑤ɡū( )负 ⑥diàn( )污 ⑦zhù( )蓄 ⑧苦心孤yì(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项为之强( ) ②鞭数十,驱之别院( ) ..

③或凭或立( ) ④去后乃至( ) ..

⑤其家甚智其子( ) ⑥元方入门不顾( ) ..

⑦吾日三省吾身( ) ⑧天雨墙坏( ) ..

四、属对练习。

①上联:雪漫长天寒梅独俏 ②上联:枫叶经霜艳

下联: 下联:

③上联:亭闲有竹春常在 ④上联:一夜春风至

下联: 下联:

五、诗歌欣赏。

1. 观 沧 海 (曹操)

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所想。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 次北 固 山 下 (王湾)

?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作者从炼意着眼,用“ ”“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3. 钱 塘 湖 春 行 (白居易)

下列是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是( )。

A.首句从孤山寺到贾亭,写诗人的行踪;第二句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三、四两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五、六两句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后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4. 西 江 月 (辛弃疾)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

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

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

5. 天 净 沙 秋 思 (马致远)

?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天净沙”是 名,“秋思”是 名。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

6. 龟 虽 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曹操《龟虽寿》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共十四句,最后两句是入乐歌唱时加上去的,和全诗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

B.开头四句,以神龟和螣蛇为喻,说的是人的寿命有限。但其言外之意则是,像神龟和螣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体现了作者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是诗人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体现了诗人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说,这句话其实也是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迷信说法的否定。

7. 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下面是对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

A.诗人去的地方是田园,诗中又写田园风光,用鸡待客是农村习俗,谈话内容是农事,可以算是田园诗。

B.开头两句是叙事,交代“过故人庄”的原因,主人待客仅用鸡黍(泛指饭菜,杀鸡待客),客人一请就到,说明主宾之间感情融洽,不拘常礼,友谊极深。

C.第三、四、五、六句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由写景转而写人事。写出了树木的繁茂,青山的遥远以及把酒话桑麻的心旷神怡。

D.这首诗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用的都是口语,写得淡而无味。

8.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中第一句通过写景,既点明了 ,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 将 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下列对该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①—③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篇五: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2

绵阳上新中学校初2016级2011秋第一学月学情调查

命题人:田艳菊 审题人:

(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Ⅰ卷选择题(共16分) 基础知识运用(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戏谑 (xua ) 悬念(xuán) 虐杀(nua) 瑟缩(sa) ....B、埋(mái)怨 冗长(rǒng) 炫耀(xuàn) 贬谪(zh?) ..C、主宰(zǎi) 拯救(zhěng) 伶仃 líng 寂寥....liáo D、宦(huàn)游 执著(zhuó) 撰文(zhàn) 憧憬(chō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归咎 戏谑 言简意赅 煞费苦心 B、 惊惶 销量 苦闷万壮 怨天忧人 C、 决别 憔悴 朦朦胧胧 一若千金 D、 宽怒 天涯 萍水相逢 苦心孤诣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的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市场。 ....B、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C、他是个头号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趾高气昂。 ....D、小明十分爱好学习,整天向同学、工人、家长、老师不耻下问,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B、《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马克.吐温,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夜雨寄北》的作者是李商隐,宋代著名诗人,字义山,有《李义山诗集》。 D. 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共四句;律诗四联,每联两句,共八句。分别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杂诗》是五言绝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五言律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6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期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

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

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乘船》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

B、有一人欲依附 欲,想要。 .

C、幸尚宽,何为不可? 可,可以。 .

D、遂携拯如初 遂,于是。 .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 宁可以急相弃邪? B而 相委而去

学而不厌

C 之 歆辄难之 D为 何为不可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可以为师矣

8、下列对本文理解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

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轶事。

B、本文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C、本文故事虽短小精悍,但对故事的全过程都交代得很清楚,刻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本文两则故事的主旨相似,《期行》《乘船》都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都是告诉人们诚

信是立世之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Ⅱ卷非选择题(共134分)

9.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0分)

(1)扬子江头杨柳春, 。《淮上与友人别》

(2) ,寒梅着花未?《杂诗》

(3)怀旧空吟闻笛赋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 ,其不善者而改之。

(5)数声风笛离亭晚, 。《淮上与友人别》

(6)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运动健儿齐聚北京,由此可联想到《论语·六则》中

“ , ”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的乐观豁达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千古

名句是: , 。

10、阅读下列诗完成各小题。(7分)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巴山夜雨涨秋池”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1分)

(2)诗句“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回答11~26题。(47分)

(一)《忆读书》选段(10分)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

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

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

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

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

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

字的一半。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

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

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

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

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

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

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

遗事》,使我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

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

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

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

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

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12.选文采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首尾有什么特点?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用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格式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分)。

答:本文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14.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

由分别是什么?(举一例说明)(每小题各1分,共2分)

答:(1)喜欢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2)不喜欢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15.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认识: (1分)

(二)《风筝》选段(12分)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

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

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②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

③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

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

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

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

宽松了罢。

④“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

⑦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

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6、选文第①段中“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

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为什么说“不幸”?(2分)

答: 。

17、选文第①段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不让弟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2分)

答: 。

18、第③段和第⑥段中加点的两个“沉重”的内涵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 。

19、选文第⑦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4分)

答: 。

阅读选文,完成20~26题。(25分)

一个母亲创造的奇迹

⑴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⑵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⑶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⑷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⑸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⑹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⑺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