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5:03 体裁作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t体裁作文

篇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纪念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

今年是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建局五十周年,我在这个林业局工作28年。在喜庆建局50周年之际,不能不有所回忆。

忆汽运处

在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引起我对汽运处的回忆。汽运处在建局前就在迎春(时称迎门顶子)安家落户了。那时称汽车队,该队前身是铁道兵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第一分队。1958年冬,农垦局组织各农场上山采伐红松,支援首都十大建筑,该分队奉命于11月到达迎春承担运输。

在大跃进中,虎林县、饶河县并入农垦局,称虎饶县,局县一家,两县的汽车都并入了汽车队,一时间,车队人多、车多,不便管理。1959年初,农垦局决定汽车队扩编为汽车营,编成三个队。在一分队原有30台解放牌汽车的基础上,又增加10台解放牌汽车,编为第二队,简称汽车二队。第一任支部书记戴万昌,队长刘振山。

在任免队长中有段插曲。原任命当时在农垦局修配厂当修理工的李忠全为队长,转业时李是某部营参谋长,下达命令后不到职,他想当修理工当到底,不想当干部了。结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到职任副队长。那时官兵虽然转业了,仍然是部队管理制度。

1961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灰来垦区视察,认为局县合一,政企不分,摊子太大不合适,决定局县分开。这样汽车营随之解体,两县编入汽车一队的车辆、人员回县后,一队撤销,剩余人员、车辆并入二队,三队调给了东海煤矿。汽车营解体后,就剩下了二队,车辆达到100余台。

汽车队从到达迎春那天起,除担负部分各农场的货物运输和支援麦收外,主要任务就是每年冬春运材。因为汽车队隶属交通处,木材生产由林业处负责,体制管理不当,常常发生矛盾。是年,冬运前农垦局决定,将汽车队划归林业处。

两处交接时,又有段插曲。交通处得知汽车队要交给林业处,他们马上做了手脚,将部分好车、好人,全留下了。为此,我与交通处的罗副处长吵了一架,我说他交车队不该“抽筋拔骨”。1962年成立东方红林业局,罗副处长被任命为局长,汽车队由林业处转交给了东方红林业局。我们俩一见面,就说起了那次吵架,我逗他:你“抽筋拔骨”抽了自己了吧?他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你这个小刘!还记得呢!”俩人哈哈了大笑了一阵。

我们那一代人,上下干部之间,干群之间,遇事有话就说,有时吵的脸红脖子粗,吵过了事,大家都是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个人恩怨。彼此之间,没有等级观念,正如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同志时说的:你掏粪,我当国家主席,都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1963年,成立迎春林业局,运材任务由汽车队承担。但是,汽车队仍隶属东方红林业局,这是一种畸形的工作和生产关系。

1964年春,汽车队转入迎春林业局。至此,汽车队稳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解体,没再换牌子。

1972年,由队改处,胡世卿任总支书记,我为主任。队改处后到1983年,是汽运处发展的鼎盛时期,每年运材10万立方米以上。

汽运处是一个团结奋斗的集体,初建时80%以上的成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1/3以上的人是共产党员。在几十的奋斗中,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1964年前的省级劳动模范有陈朝宰、栾成龙;1964年后的省级劳动模范有王宝祥、李世元、林翠红。

汽运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成长起局级干部六人;场级干部三十余人,遍布林业局机关和各基层单位。

1958年冬,来到迎门顶子、农垦局交通处汽车队一分队近百名的老同志,健在的不多了。能见到的、听到消息的有:刘水清、王根才、王永清、栾成龙、杨庆儒、高清源、杨秀林、杨军、季海、李江令、陈凤武、李大森等十二三个人了,都是80岁左右的老人了。

时光荏苒,地球不停地旋转,人来来去去,须臾之间几十年,老人们的青春虽然一去不复返了,老人们当年栽下的小树却已成林,迎春林业局的各项事业,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老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甜。

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向当年为北大荒的开发,为迎春林区的建设,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吃过大苦、献上青春留下子孙的人们致敬!向新一代的创业者、打造“中国蜂都”的人们祝贺!

忆检修厂的诞生

迎春林业局机械检修厂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分队,修理分队的前身是汽车队的修理组。

这个修理组的组长,叫卢景孝,转业前是铁道兵某部汽车修理排排长,1956年转业到北大荒。卢师傅为迎春林业局培养了第一代、第二代汽车修理工。

这个修理组的轮胎工叫刘校云,当时40多岁,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他创造了轮胎外胎补洞、打卡子,解决了轮胎供应不足的困难。

这个修理组的锻工刘吉贵,是1956年转业的铁道兵的老兵,当年40多岁。这位老同志为保证车辆完好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北大荒刚开发时,日伪时期留下的公路失修,路况极差,汽车损坏严重。当时损坏最多的是:断大梁、断弹簧钢板。建国初期,汽车配件国家供应不足,车辆坏了配件,主要靠修理。

车梁断了,铆起来用,这由锻工承担。当时锻工只有手拉风箱、烘炉和大锤,但是在组长卢师傅领导下、刘师傅的带领下,1959年秋天,就铆起了车梁。引起我的感动,写了《汽车二队修理组敢想敢干铆大梁》的报道,发在农垦报上。

铆梁的铆钉自己不能造,是从农垦局修配厂求援的。铆梁是经常的事,不能总求援。刘师傅决心自己造一架铆钉镦床,但是没有钢料。刘师傅硬是用废钢轨锻打了几块钢料。又一次让我感动,写了一首诗赞颂。诗的标题是《五块方钢料》,发表在1960年《北大荒》文艺上。其中有一节:拉起风箱呼呼叫/风吹炉火冒绿苗/烧红“铁道”断两段/抡起铁锤打“铁道”(铁道是铁轨的俗称)。

当时没什么修理设备,除手拉风箱、煤炉外,有一台小台钻,一个砂轮机。铆梁钻眼,把小台钻用木架镶起来,人架着当手电钻用。

道路不好,除断车梁外,易断的是弹簧钢板,各车断弹簧钢板是常事,天天都有。为了保证车辆完好率,修理组组织煤炉把断了的钢板接起来用。刘师傅带领锻工,把断钢板的一端锻扁,然后把两片锻扁的钢板相叠锻打,成型后即可使用。

有了电焊机以后,用焊接的方法接钢板。差速器的半轴断了,也用焊接的方法接起来用。

修理组第一个电工是山东支边青年,叫王玉华,电瓶所需的蒸馏水,他用土办法提取。他与锡焊工张仁绪,用铁皮水桶焊制了蒸馏罐,解决了当时急需。

修理组第一个车工,叫周文香,是张福同志的爱人,结婚后1959年从佳木斯某工厂调入。1962年在农垦系统中,响应国家号召停薪留职,在复职时,林业局已划归林业系统,未能复职,成了家属工(农垦系统的停薪留职职工,全部复职了,停职期间按工龄计算)。

修理组1959年收的徒工,想得起来的,有张银生、张继堂、张继合……等;1960年收的徒工有孙世英、刘锡珍、李际明……等。以后都成了检修厂的修理骨干。 到1960年秋,修理组车、钳、铆、电、焊等工种基本齐全,修理组扩大为修理分队,已有各类修理人员30余人。第一任分队长张福,1958年转业到北大荒的汽车司机,转业前是副排长。

由于全体修理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陋就简的抢修,保证了全队车辆的完好率。1962年车队划归东方红林业局时,主管副局长来队检查工作,问:“你们队有多少死车?” 那时因为汽车配件缺乏,一时不能修复的车辆被成为“死车”。在一些车队是普遍现象。当我们汇报说:“我们队没有死车”时,他很惊讶。

1964年春,汽车队划归迎春林业局后,即承担起全局各类机械的修理。

1965年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全局展开,1966年上半年结束。在社教运动整改阶段,社教队长找我谈话,征求车队的整改意见,我建议:修理分队已承担全局的机械修理任务,应该从车队分离出去,单独建厂,以利以后的发展。

1966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夕,机械检修厂成立,第一任厂长夏玉瑶,副厂长唐永发,我是指导员,副指导员任占才。

机械检修厂的诞生,是水到渠成。

忆农副二队的诞生

农副二队即现在林业局的轻工产品加工公司,它的诞生,要从火柴梗生产说起。

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此前,为了安置知识青年工作,局建立了青年队,给青年们办了一个火柴梗车间,约生产一年左右。在各基层单位办家属队、青年队中,原青年队解体,一时间火柴梗车间没有归属。汽车队家属队队长李永坤,对我说:火柴梗车间还没安排归属,听说做一个齿轮可以生产出口火柴梗,很有发展前途。我鼓励他:你争取把它要来,齿轮咱有办法。

火柴梗车间归车队后,求八五四农场修配厂给做了所需的齿轮,从此开始,迎春林业局的火柴梗走出了国门。

1975年12月,出口火柴梗在黑龙江省轻工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省委书记杨易臣看过后说:可以进一步生产火柴。局党委书记王雨林同志,抓住机遇,决定在火柴梗的基础上,建火柴厂。

1976年春,局决定由汽运处负责筹建火柴厂。为此,把检修厂家属队并入了汽运处家属队。

负责农副业生产的副主任李合永,带人出去考察后,认为建火柴厂,不是简单的事,汽运处难以承担。建议局应组织专人组建,局接受了建议。

同年12月初,合并后的家属队的矛盾显露出来:人多活少,你争我夺,人们都往火柴梗车间挤,家属、青年一时意见纷纷,特别是一时进不了火柴梗车间的检修厂的家属、青年,认为汽运处领导有偏向。

因为两队合并后,人员思想混乱,彼此争工作,12月的一天发生了事故!

修理工马玉泉同志见截木段用大肚子锯锯截,既笨重劳累,工效又低。他设计、制造一台电动截木段的元锯。这个工序由重活,变成了轻活。大家都争着到这道工序工作,结果一位家属工被元锯伤了手指!

此时,已进入冬运,一头是冬运一天比一天紧;一头是家属队的问题不断出现,让我这个汽运处主任,一时不知所措!想来想去,运材是主业、大头,动不得,必须从解决家属队入手,摆脱困境。

想好主意后,找局王书记建议:把生产队分开,不然摊子太大不好管理。陈述理由后,王书记让我与检修厂领导班子商量,如果他们同意,可以分开。与检修厂的领导同志商量,他们理解我的难处,同意分开。

局领导、检修厂领导同意了,家属生产队领导不同意!与他们商量两个晚上,商量不通。他们说:合,好合。分?怎么分?对家属、青年没法做工作,他们意见很大。原检修厂生产队的队长说:有的家属发牢骚说“这是卸磨杀驴”;原汽运处生产队长说:分开后检修厂家属、青年没活干。卡住了!

我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再找王书记建议:家属队独立,为场级单位,由局直接领导。王书记听后觉得也可以,但反问我:那干部从哪出?我说那就是你的事了。我们俩沉闷一会,他说:要独立,干部还得由你们处出,你看让谁去好?我说:建议是我提的,就我去吧。“你看让赵德祥去怎么样?”我说他还年轻,你别小瞧家属队,麻烦事不少。“你回去谈谈。”

回处向德祥同志谈了大体意思,他没吭声。没有深说,又去找王书记:请局党委就决定我去吧,把李合永、李树俊、王凯给我,我们一定把这个队建设好。

1976年末,局党委作出决定:机关生产队为农副一队,汽运处生产队为农副二队。二队的领导班子成员:副队长李树俊,支部书记是我,副书记王凯。李合永同志,经向局领导请求,加入了我们这个班子。1977年1月1日正式“营业”。

我在二队工作半年,主要做了一件事:决定将临街的火柴梗车间,卖给了商粮科,所得资金,在迎东菜地建火柴梗车间。目的是扩大生产,增加安置人员,消除两个生产队合并后,队员之间的矛盾;火柴梗车间临街,生产火柴梗的木材堆在街上,既不安全也没有发展空间。

迎东的火柴梗车间,是李树俊同志带领家属、青年建起来的。树俊同志早已作古了,在纪念建局五十周年之际,不能不想起他在建火柴梗车间时,抬房架子压肿的肩膀,不能不想起他流下的汗水……

农副二队的诞生,说明我们那一代的干部,工作有革命热情、干劲,但是,在热情之下决定事情,也常有盲目性。我们有个优点,那就是民主作风好。基层干部有意见和建议可以毫无顾虑的提出,局领导能认真听取和采纳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农副一、二队的诞生,推进了迎春林区农副业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忆汽运处千米车竞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是迎春林业局木材生产的鼎盛时期,每年产量10万立方米以上。1973年局给汽运处的运材任务是:运原条144000立方米,实际完成159052立方米(出材率平均80%)。这一年出现5台车月产千米(原条)的车辆,由此开始组织月产千米车竞赛活动。

竞赛条件是:安全、月运材千米、节约油材料。载量不准超过13立方米,超过13立方米的部分不计产量。达到要求的为先进车组,上光荣榜。开始时光荣榜用白纸公布,在车号上画一面小红旗,后来,给得奖车组挂红布制做的写有黄字“千米车”的三角形奖旗,进一步既挂旗又照相。发生事故、油材料超耗的车组,产量达到千米,也不授先进车组称号,不挂红旗。各车组你追我赶,竞赛热火朝天。

单车月产千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系列的事情。

当时双班作业,歇人不歇马,每位司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吃住不回家。汽运处建立了司机休息室,配有叫班员,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t

车回来后,叫班员叫醒接班司机接班。

要想创造千米车,双班司机必须团结,互相配合默契。每天必须保证运材35立方米以上(按每月30天计算)。如果第一班司机跑两趟,第一趟车回来,第二班司机即接班去卸车、加油、检查车,让第一班司机利用卸车的空隙时间,抓紧吃饭,稍事休息,以便接着跑第二趟。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把车保养好,才能保证出勤率,出勤率高才能保证运材进度,否则,千米车就告吹了。但也有特殊情况,为了完成千米,不得不让车“带病坚持工作”。有一个月末,段福乐同志就差不到10立方米,就到千米了,水箱有一点漏水,要平时就停车修理了,在这个特殊时刻,他用水桶提上水(冬天路上不便找水),又跑一趟,超额完成了千米。

要想创造千米车,必须行车安全,一旦出了事故,与千米车就无缘了。

车有故障,交接班司机共同修理。直到把车修好,交班司机才能休息。创千米的司机异常劳累。

汽运处的各行各业,各个工种紧密配合。修理所昼夜修车,对有故障的车辆,随到随修,白天不误时,晚上不过夜;食堂昼夜不离人,司机随到随吃;调度派车远近搭配,争取每台车能运材三趟以上;统计员每天公布单车运材进度、油材料消耗情况,使司机们对自己的运材进度和油材料消耗心中有数,便于处、队领导掌握生产情况;处、队领导昼夜执班、跟班,出现司机因事因病空缺时,支部书记、队长、副主任立即顶班。

在干部中最累的是运材队的支部书记和队长。他们既要组织好各车组的人员调配又要掌握每台车的技术状态,不论哪台车出了故障他们都要帮助抢修,他们的工作,常常昼夜连轴转。

千米车竞赛活动,最突出的一年,是1975——1976年度冬运,一月份,运材二队15台车,在支部书记丁梦海和队长欧维友的带领下,车车千米,满堂红。 最突出的同志,是汽运处的副主任、老模范王宝祥同志,1975年冬运他带头搞单班运材试验,创造了单班作业月产千米的记录。

千米车竞赛活动,是汽运处全体同志一盘棋的有机活动,全处同志心往一想,劲往一处使。千米车竞赛活动,促进了汽运处的安全生产、车辆完好率和出勤率,促进了汽运处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忆汽运处从房建队到“四自己”

汽运处1972年前称汽车队。这个汽车队与其他汽车队不同,它既是汽车队又是房建队。汽车队建房是从1960年开始的。

1959年,由山东支边青年组建的房建队,为汽车队建了一栋条子加锯沫、双层铺的大宿舍。这时车队的家属,大部分已来到迎春,没处住,男男女女都挤在大宿舍里,一个床位就是一家人家。1960年,车队决心自己动手盖草泥拉合辫的房子。

什么叫草泥拉合辫的房子?即用元木、小杆立好房架,钉上横木,把草在泥里滚成泥绺,将泥绺搭在横木上拧成辫,排在房架两边,中间形成槽,槽里填土,夯实,外边抹泥。

建房所需的木料自己伐,草自己割,石头自己采,泥就地挖土和。

负责组织房建的是车队副指导员王永和同志(已调鹤北局),房建队由司机、助手、支边青年组成,队长叫张万银。这一年建了草泥结构的家属房、集体宿舍、办公室。在入冬前算一算,还有20户没处住,最后又抢建了一栋20户的家属房。后来,人们称这栋房为“20户”。当年的老同志,现在对它还记忆犹新。

建局之初是季节性生产,冬运结束后,汽车队除部分人员修车、保养车外,大多数人没有工作。1964年,局决定汽车队承担部分房建任务。当年承建的是以建车队食堂名义建的俱乐部,即现在的商场。除此,在现在的第一居民委处建家属宿舍七栋,还建了车队办公室,即现在商场西侧的住宅。

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高潮时停了一段时间,1971年“重操旧业”。当时运材车三班作业,冬运结束后有部分运材任务,有些运材车改成了货车。人员仍有闲余。这一年全局开始大批建砖瓦结构住宅。汽车队决定三班变一班,抽下的人员组织起来建房。

那时候建材奇缺,砖瓦外买,沙石就地取材,自己开采。水泥很少,砌墙用迎春沙加黑土。迎春林业局没有松材,在完达山林业管理局革命委员会当过常委的韩国珍同志,与东方红局联系,支援我们几车红松原条,解决了门窗等用料。没有油毡纸,房板钉好后,抹泥挂瓦。这时建的房子,因陋就简。

这一年虽然建材奇缺,在同志们群策群力下超额完成任务。原定建16户,建成28户。

最好年份是1977年,创造了三天起一栋房框的建房速度记录,一时传为佳话。

这个汽车队的房建队,只有孙树本同志一位专职瓦工师傅,他不仅带头砌砖,还要作技术指导和带徒弟。在建房中成熟一批司机木瓦工。木工:王瑞平、于凤鸣 ;瓦工:王宝祥、李世元、马川金、李维万、张文庆……等等,这些同志都成了成手。建局大俱乐部时,汽车队房建队,担当一面。

迎春林业局汽运处的汽车司机,是多面手,冬春驾车运木材,夏秋拿起瓦刀、斧锯、和泥、抬砖的工俱建房,一年四季为国家、为迎春林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流大汗,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汽运处由房子自己建,进一步延伸为:房子自己建、车自己修、路自己养、桥自己架的“四自己”。

车自己修。是大、中修。在机械检修厂组建前,汽车大、中修,送到虎林农垦局修配厂修,机械检修厂组建后,大中修由该厂承担。车自己修的好处是:一,免去了与修车单位的扯皮,进厂、出厂的诸多矛盾;二,修理及时,节约费用;三,司机随车进厂,参加修理,对修车既进行了质量监督,又学了技术。

路自己养。1971年车队建立了养路段,1975年,对皖峰至东风;团山至房山;南林至尖山林区的几条公路,进行大修。

丁梦海同志带领他的运材二队,在通往房山林场的公路上,架设过桥梁。

汽运处的建房及其发展的“四自己”,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忆汽运处开发光明青年点

为了安置知识青年,1974年末,局党委决定建立两个青年点,以种粮、种菜为主,发展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以曙光原企业农副队土地、房舍、机械为基础,建立曙光青年点。主要安置局机关、贮木场、房建处、学校及曙光林场等各单位的青年。汽运处主动请缨,到光明、向阳林场之间开荒建光明青年点。主要安置汽运处、机械检修厂的青年

1975年春,副主任李合永,生产队长李永坤,带领部分青年进点。在公路北侧地势较高的荒地上,除草平地,搭起帐篷,生火立灶——光明青年诞生了。

进点第一个大问题,没水吃!距两个林场都有几公里,不便取水。创业者自有办法:就地挖坑汲水。但是所汲取的水,是地表水,既苦又涩还有小虫。建点立足之后,在青年队长王延林带领下,就地取材打出了第一眼井。

建点时生活十分艰苦,不仅没水吃,也没菜吃,只能用盐水煮大豆当菜。

第二个问题是开荒需要懂开荒的人。汽运处人才济济,汽车司机杨雄、李靖原来是拖拉机手,开过荒,他们俩成了开荒建点的主力,除自己驾机开荒外,还带徒弟。杨雄同志革新了开荒大犁,大大提高了开荒效率。

为了建好这个青年点,汽运处作出了巨大的付出。该处副书记赵德祥、副主任李合永、王宝祥、王凯轮流在点上与青年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上床,随时解决开发青年点中的问题。他们不仅带领青年们建点创业,更要做青年的榜样,带作风,传精神。

全处各行各业大力支持,需要人出人,需要东西,只要有的,立即付给,开荒机械出了故障,修理所随到随修。众人拾柴火焰高,使青年点的开发如火如荼,当年开荒千余亩,部分开荒地种植了大豆。

创业不仅艰难,也出事故。1976年5月的一天,一位局领导和几位科长,下场检查工作,路过青年点也下车看看。我和王宝祥同志陪同并汇报建点情况。在边走边谈中,宝祥请示:有片荒地想烧一烧开出来。说了两遍,领导们没人吭声,既没人说同意,也没人说不同意。见势我耍了小聪明:领导不好表态,你看哪天没风,你就烧吧。结果烧荒时,跑荒了!多亏附近林场及时主动帮助打火,没造成森林大火。当时我见到了带人打火的永丰林场王副主任,十分感激。在处理火灾调查时,物资科吕世福科长,如实证实了我们的请示经过。对这次跑火事故,领导承担了责任,我没受到处分。

小聪明耍不得!耍不好要出大事!

转眼之间,开发青年点已经过去38年了。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975、1976年,进点的青年,年纪最小的也年过半百了,不少的青年已经做爷爷、做奶奶了。 青年点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当时高中毕业后即到青年点劳动,青年点成为青年们的第二所学校,使他们没有在社会上散漫,有益于社会安定,促进了青年的健康成长。

据《迎春林业局志》记载,光明青年点,从建点到1987年,共开荒10605亩;到1980年,共建集体宿舍560平方米,食堂430平方米,仓库238平方米;到1988年,共生产粮豆448.25万公斤,向国家交售粮豆193.25万公斤。

光明青年点的开发,增加了林区职工的收入,改善了职工生活。青年点开发后,从1976年起,每年免费向汽运处、检修厂的职工赠送部分面粉、豆油和大豆。 光明青年点的开发,为农副二队——轻工产品加工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为迎春5号杨的栽培、实验创造了条件。

1983年,有感青年点的发展,写了一首诗,抄录于下:

青 年 点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

从老主任带领我们踏荒开始,

屈指已是八年时光。

土地一年年熟化,

我们渐渐成长,

我们一步步成熟,

青年点一天天变样—— 沿着第一行脚印,

修起了平整的公路; 图纸上圆圈圈儿,

已经变成了村庄;

图纸上的黑点点儿, 已是杨柳成行;

昔日没人的小叶章草, 已化成千顷麦浪;

水库里凫着鹅鸭,

山坡上滚动着牛羊…… 八年岁月,热汗流淌, 换得一派兴旺。

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年点是我们亲手开辟的地方, 我们在这里创业,

我们在这里成长。

2013年6月6日

篇二: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的外公和爷爷都算是有着不平凡一生的人。

外公性格刚烈,颇有关云长豪情,他生于1927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依然从军,为支离破碎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参加过几次小型战役,算是为国尽心尽力了。新中国成立后,外公又极听党的话被调遣到西北当干部,领略了一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伟瑰丽,和那“塞上燕脂凝夜紫”的苍凉悲壮。但毕竟从天府之国调配到那不毛之地,谁人不起怨怒之情?但外公却仅仅说了一句“一切服从国家调配”。我妈妈的苦日子就是从那时开始的。那时候外公单位上的那些琉璃瓶子做得灵通剔透,在灯光映射下,隐隐有五彩生晕之姿,妈妈就说:“爸爸,我想要”。但外公却极为严厉地说了一句:“公家的东西不能要”!但就连不死公家的东西,母亲也只得眼馋看着。外公单位上有个姐儿,送了件羽绒服给妈妈,妈妈深知外公对自家人如包青天审案一般,任何事物都难逃其法眼。但女孩子爱美成性,她把羽绒服藏到箱子底下,但还是被精明能干的外公发现了,被狠狠揍了一顿,然后将羽绒服退还。总之,外公这一生刚烈正直,算一个不吃嗟来之食的君子。

爷爷性格温润,颇有刘备之风,他生于1927年。幸好没有诸葛亮劝其建功立业,否则这世上可能就没有我了,爷爷一生经历剿匪战争,新中国成立,人民公社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可算历经风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最后清除封建残余势力的扫尾工作,他总算是赶上了为国添砖加瓦的末班车,缴了一群兴风作浪的匪徒。后来国

家为了奖励他,将他调到矿山去工作。但他却连滚带爬地跑了回来。他说:“我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由于政治领域左倾思想泛滥,先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来又是文化大革命。但幸好,爷爷是贫农,否则也难逃一劫,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家里的五畜都被收走,家里的粮食都被没收,而那些人甚至连锅碗飘盆都收走了。但爷爷说:“能为国出份力就行了,自家能吃到饭就够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幸好我家穷得没底,爷爷又目不识丁,我们只是被抓去做思想教育。爷爷说那些红卫兵们“头上戴着红色的尖尖帽,袖上套着红卫兵的袖章,本来好好的学生娃儿整得跟个地狱里张牙舞爪的小鬼一样。”爷爷看着地主们倒下、破落,死的是伤的伤,也不顾自己曾被他们压迫,反是同情地说“作乱的人也是条命呀”。但爷爷日子也不好过,天天被抓去听毛主席语录,听红兵说了,自己也要边跳边唱。“毛主席好,毛主席妙,毛主席建国呱呱叫”,但我爷爷是极崇拜毛主席之人,唱也没什么,就是跳完后腰酸背痛似乎像打了十亩地的谷子一般。爷爷盼星星盼月亮,盼望这样水深火热的日子早日结束。终于盼来了改革开放。我仍记得爷爷谈起改革开放时,浑浊的双眼顿时明亮,脸上的皱子皱成一团那种喜悦至极的神气。爷爷说“党好,国家好啊”。确实,自那以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就扶摇直上,甚至在90年代末期,家里就购置了台黑白电视机。总之,爷爷这一生温良谦和,算一个待人接物都从容淡定的君子。

我深为我有这样的先悲自豪。

高 年级 班

篇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校园——曾经美好的回忆

总是不喜欢十字路口,因为这里充满了分离;总是不喜欢汽车的站台,因为这里充满了离别;总是不喜欢筵席后的残余,因为这里充满了悲伤?可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寒窗数载,我们终于毕业了。看着散伙饭上,一个个醉倒的兄弟,一桌桌残剩的饭菜,我的眼角湿润了。曾经多么想毕业,多么想离开老师的管束,多么想一个人自由自在,可是在那一刻,突然有那么多的舍不得。舍不得大家一起在教室里读书的日子,舍不得大家一起游玩的日子,舍不得大家一起打闹的日子,舍不得这种大家一起拼酒的场景?KTV里我们唱着《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朋友》这些老歌的时候,眼角都悄悄地流下了滚烫的眼泪。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十年之后,我们还是朋友,那种感觉永远都不会变,一生的。送走一个个拖着箱子的同学,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默默地说一声:朋友,请珍重!毕业了,美好的读书时代在此圆满的划下了句号。在校读书的日子是没有了,可是学海无涯,等待着我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公司——当下努力的起点

刚踏入社会的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小孩,我得快速吸收“营养”,努力消化,逐渐使自己长大。前方的道路很遥远,也许会布满荆棘,可是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我不止一次要面对十字路口,要面对汽车的站台,要面对最后筵席的残余,酒后的我是在享

受,也是在承受,享受以前的点点滴滴,承受以后的云云种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刀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这样过。人生不过酸甜苦辣咸——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篇四: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

3.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学段: 年级: 学科:

单元: 课题: 课型:

主备学校: 主备人: 初审人:

终审人: 合作团队:

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30岁前的经历。

2、编写年表,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选材为中心服务的写作原则。

2、编写年表,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1学时

课堂作业

篇五:曾记否,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采访优秀班集体班委成员

文\中10.3丁红丹

班级简介:

文新学院09及2班,一个以“团结”为特色的班集体。09年获文新学院“迎新”杯女子篮球比赛第一名,在近年的文新学院女生文化艺术节如讲课比赛、演讲比赛等系列比赛活动中均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该班常以开班会为契机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大一以文娱为主,大二于专业有机结合。班级管理理念——把自己的班级体当作是自己的家,把老师同学

当作是自己的亲人。

教育科学学院09级4班,一个以“积

极上进”为特色的以小学教育为主要发

展方向的 班级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

下,班级有最初的24人发展到目前的54

人。其在09年和10年教育科学学院“迎

新”杯篮球比赛中取得了女子组第二、

男子组第三的佳绩;据统计,班上有98%的

学生已经通过了计算机一级(含国家级和省

级)考试;60%左右学生通过了全国大学生

英语四级考试,70%左右学生通过了全国普

通话二甲和师范技能两笔测试。

政法与历史学院08级3班,一个“法

学味”较重的班级体,班级口号——明德重法。09年取得的佳绩,:政法与历史学院“迎新”杯篮球杯比赛男子组第一名,乒乓球比赛第一名,排球比赛第一名;10年佳绩:政法与历史学院“迎新”杯足球比赛男子组第一名;班上学生吴雅芸蝉联两届(09年和10年)“校院歌手大赛”冠军。班级有62位成员,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80%。

书香满溢,文武才情,灵秀淑艺。走一段立志发奋多彩人生路,打一生造福求进创新精神底。那些个共同走过青春的日子,在我内师,留有他们的足迹,深刻而生动。在创建优秀班级体过程前后,他们努力而有力的步伐不曾停止,正是这种坚持与追求,才让我们在此时记住了这些个班集体,记住了这些班集体的每一位成员。

(下面文新学院09及2班简称中09.2,上届班长邓夕鹏简称邓,现任班长马燕简称马;教育科学学院09级4班简称教科09.4,班长郭妙简称郭;政法与历史学院08级3班简称政史08.3,班长周建华简称周)

《青春年华》:请问你们最想用那些词来表达你们的对所在班级体的感触?

中文09.2邓: 团结、坚持、友情、有理想。

《青春年华》:请问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文09.2邓:“把自己的班级体当作是自己的家,把老师同学当作是自己的亲人”。 中文09.2马:作为班干部,要和同学们找到契合点,满足每个人想在班集体实现自身

价值的想法,尽量为大家提供一个公平展示的平台。只有这样,班上的

工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而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是尤为重要的。

《青春年华》:在申请评选优秀班集体前期,班委及班上的学生做过哪些准备工作或

说付出过哪些努力?

中文09.2邓:一、学风建设。和大家一起创建有利的工作学习环境,以开班会和团会

为契机,提出班级建设理念和目标,同时要抓住时代发展的主旋律——爱国

主义。可能这看似和“班建”没多大关系,但只有政治思想端正了才能更好

使一个班级环境和谐稳定发展。在开班会时候多组织集体活动,以文娱为主

或有机与专业知识结合。二、班风建设。将这与团建和党建结合,同时要注

重常规管理,包括寝室氛围、教室氛围建设、班干部的表率作用等三、还应

《青春年华》:班级的发展离不开班委的核心作用,那么你们认为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

素质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中文09.2邓:管理能力。有良好的管理能里才能达到“服众”的 效果,才能使 班委

的工作在学生群体中 顺利展开,这是班建的关键点。

《青春年华》:为了让班级在以后走得更远,目前对班上以后发展有什么近一步的规

划?

中文09.2马:利用开班会的时间多组织进行集体活动,从而来增强同学间的了解和交

流,培养同学们地积极性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在原先的基础上强化纪律性;

在周末多就行联谊活动。

《青春年华》:你们如何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文09.2邓:它提醒同学们去找到一个学习的支点,有了方向,才能明确奋斗的正

确方向,才能科学地了解到自己和社会需要间的关系;它能促进自己

去改变,不断地完善自己,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不同,需要适时改变。

中文09.2马:职业生涯规划还必须得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地调整,要在一定的时间

内更新或转变规划的内容,有了理想就有了动力,去奋斗。

《青春年华》:请问你们最想用那些词来表达你们的对所在班级体的感触?

教科09.4郭: 团结、奋进,友情、激情、互助。

《青春年华》:请问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科09.4郭:一、民主征求建议。班委尽量以朋友的身份给同学提出建议或和同学

们商量班上的事;二、提倡“自由式的大学生活,自由式的大学学习”;

三、多组织并鼓励同学们参加活动,尽量使每个同学有可以“发光”

的平台,尤其是在一些比赛中或在学习方面。

《青春年华》:在申请评选优秀班集体前期,班委及班上的学生做过哪些准备工作或说

付出过哪些努力?

教科09.4郭:一、成立师范技能小组对大家的“两笔”、普通话及讲课比赛等发面进

行针对性的培养,为以后相关过级考试早早做好准备;二、及时将过级、

补考、重修等信息传达给大家(上届学习委员施琴戏说自己“大事不多,

小事不少,天天都往系办跑”);三、成立了心理委员会,让同学们自由

根据需要选择和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四,加强凝聚力建设,提高大

家在学习和活动中的积极性;五、根据专业特色组织专题活动,如“欢

度六一”.”感恩父母”等。

《青春年华》:班级的发展离不开班委的核心作用,那么你们认为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

素质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教科09.4郭:真诚,责任心。和大家走过来的日子有很多的事,觉得在这样的一个

班集体里是很幸运的,大家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样。认认真真为同学们

做事,对他们负责,才能使得同学和班委走近,从而把一个班集体建

设得更好。

《青春年华》:为了让班级在以后走得更远,目前对班上以后发展有什么近一步的规划?

教科09.4郭:计划尽量给大家一传递些关于就业渠道方面的信息,希望拓宽大家以后

就业的渠道(现已经联系到大千艺院等见习的单位或学校);继续加强班集

体凝聚力的建设。

《青春年华》:请问你们最想用那些词来表达你们的对所在班级体的感触?

政史08.3: 团结、活跃、积极、凝聚力、家的温暖。

《青春年华》:在申请评选优秀班集体前期,班委及班上的学生做过哪些准备工作或说付

出过哪些努力?

政史08.3:一、全班有80%左右同学已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10%左右同学通

过英语六级考试;每学期组织校内或户外的心理交流活动,增加班上同学的

交流,从而增强向心力;二、常和其它法学专业班级联谊,在法律协会的组

织下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三、班委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搞好班上的各项

工作,和同学们保持朋友的关系;常用QQ或飞信与大家进行交流,班委也

会了解同学们地生活和 学习等情况,尤其是对贫困生的助学帮助。五、尽量

多组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在中心区和东信=

兴去的法院和检查院等机构分批实践。

《青春年华》:请问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一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政史08.3:班委要“得居人前,利居人后”;班委将同学们当成朋友来对待,处理好和

同学间的关系,使得工作顺利进行;多组织集体活动,将大家尽量聚集在一

起,尤其是在现在大三,大家都快走出共同生活几年的学校的时候。

《青春年华》:班级的发展离不开班委的核心作用,那么你们认为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

素质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政史08.3:无私。我认为这是一个学生干部最重要的素质。。“德居人前,利居人后”,

公平公正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要尽力了解班上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尤其是班上的贫困学生,因为在很多的时候即使他们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助,

他们也会因为顾全面子而不向其班上同学开口,在这时就需要班干的主动无

私帮助。,这种无私也不是说需要作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出自内心的不

断的帮助。

《青春年华》:为了让班级在以后走得更远,目前对班上以后发展有什么近一步的规

划?

政史08.3:动员大家积极准备今年9月份的全国司法考试,即准备考取律师资格证;

尽量还是组织适当的集体活动,因为毕竟现在我们是处于大三的特殊时期,

到了大四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就会更少;因为大四的特殊情况,所以班上不

准备再会换届选举新的 班委成员;班委会组织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在适当

时候给部分同学一些就业分析和建议。

采访中,教育科学学院09级4班副任副班长青鹏说来到这样的一个班是他的幸运,大家一路走过来很不容易,那种家的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准确表达。政法与历史学院08级3班班长周建华也提到这种家的温暖对于他这个来自外省的学生来说尤为珍贵,他说虽然大家

快到大四,得为各自的生计而做打算,但是班上同学却没因为快“各奔东西”而使感情变得很淡??

从我们的采访中发现,三个班的班委在谈及所在班给其感触最深的几点时都提到了“团结”。在他们看来,要把一个班集体建设好,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班上的各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而“团结”是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最主要的构成因素。同时他们也提及到班干部的核心作用,作为班委,得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和素质,学会如何去平衡同学和老师和班委间的关系,从而使班级氛围和谐。多组织集体活动是加强同学间交流的最好方式,通过这样的集体互动才更容易让班里的成员走得更近;、另一方面,要尽量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一个公平的展示自身的舞台,让他们有一个班集体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

未来的班级建设之路还很长,他们那些关于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都在内师留下了飞过的痕迹。祝愿这些优秀班集体的班委成员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领导班级体走得更远,飞的更高??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