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不能忘却的纪念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6:50 体裁作文
不能忘却的纪念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毛泽东时代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得以奇迹般解决,那是一个创造世界历史的时代。

毛泽东基于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于是,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得以奇迹般解决。这是一个创造世界历史的时代。

早在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就把“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与“修筑完备的工事,储备充足的粮食”列为巩固根据地的必要条件之一;1933年,毛泽东同志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指出:“疾病是苏区中的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示:“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

民的医药卫生事业”;“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并主张实行社会保险,保护青年、妇女、儿童的利益等,成为新中国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1950年8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在交流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毛主席同意,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以及后来增加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等四大方针,它是我们党在卫生工作方面开创的红色管理的指导方针。四大方针的第一条“面向工农兵”,明确规定了卫生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旧中国,长期以来最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是广大的普通劳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和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又最为严重。许多流行病、地方病在农村肆虐,危害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对此,毛主席给予特别的关注。这在五六十年代他对血吸虫病等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的多次指导中 体现出来,人民领袖还特地为江西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写了《送瘟神》著名诗篇。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目标就是使农村“有医有药”。伴随着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以农村集体经济为依托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兴起。为了推广山西省稷山县“大家集资,治病免费”的合作医疗制度经验,1960年3月16日,毛泽东亲自代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合作医疗

问题,“立即将中央二月二日批示的文件发下去,直到人民公社”[1]。

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严重不均,1965年1月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对卫生部提出批评:“卫生部想不想面向工农兵?”这年6月26日,毛主席接到卫生部关于农村医疗现状的报告:“中国现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70%在大城市,20%在县城,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的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则占了75%。”毛泽东看后不禁雷霆大发,再次严厉批评卫生部的工作,发表了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时隔不久,毛主席召见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认真讨论在农村培训不脱产的卫生员事宜。毛主席之所以对当时的医疗制度不满意,其实就是对医疗资源分配的不满,国家医疗资源严重倾斜在城市中,又倾斜向高收入人群;也是对西医排斥中医的不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卫生部党组于1965年9月3日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上报了《关于把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的报告》,提出:“今后要做到经常保持三分之一的城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办法是:医疗、防疫、教育、科研等机构,均应分出成套的人力、设备,由城市伸延到农村,每个

单位包一个至几个县或区,搞好一片,巩固一片;抽调城市卫生人员,作为‘种子’,长期留在农村工作;继续组织巡回医疗队或其他形式的临时医疗组织,到农村工作,特别是到山区和偏僻的地方去。” 9月21日 ,中共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贯彻的结果是:“合作医疗遍地开花??大批城市医务人员奔赴农村、边疆,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卫生工作人员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重点逐步放到农村。”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县、公社、生产大队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建立起来,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医疗卫生网[2]。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医疗问题。根据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不脱产的卫生员制度正式迅速进入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不脱产、以学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卫生员也就是后来的赤脚医生从此就诞生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获得真正普及和超常规发展。1968年12月5日,经毛泽东亲自批示(一二·五批示),《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介绍了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的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贫下中农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困难”的做法和经验。在文革期间,《人民日报》开辟专栏,从1968年12月8日到1976年8月31日,连续组织了107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主题是宣

传合作医疗的优越性、交流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这场历时8年的大讨论,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3]。

1968年9月10日 ,经毛泽东批示,《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调查报告,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作“赤脚医生”。 9月14日 ,《人民日报》全文转载了这个报告,推动了“赤脚医生”在全国的发展。赤脚医生,是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公社社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具有一定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他们一面参加集体劳动,一面为社员治病。他们是中国农村中不脱产的基层卫生人员。伴随这个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是数以百万计的“赤脚医生”的成长壮大,几乎全国每个村庄,都有两、三名边治病、边参加农业劳动的赤脚医生,他们成为这个共和国公共卫生体系伸展到每个村子的神经末梢。到1977年底,全国“赤脚医生”的数量达到150多万名,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达到390多万人。“赤脚医生”(人员)与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保健站”(机构)一起,成为解决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的“三件法宝”。很多种田的人稍微经过培训就当起了医生,这些被称为“赤脚医生”的人虽然医术不高,但对农村的医疗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约2500人中就有一名医生(合格的西医),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比数是9900:1,中等收入国家的比数大约为4300:1。几乎全国每个村庄都

篇二: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作

★ 郝峻岭

我漫步在

黄昏的卢沟桥畔

听“七七”事变的枪声

讲述日寇为全面侵华

寻找的拙劣借口

我徜徉在

奔腾不息的黄河岸边

听曾经怒吼的黄河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不能忘却的纪念作文)

讲述日寇铁蹄

肆意践踏国土的故事

我伫立在

高高的长城之巅

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曾经遭受日寇的蹂躏

相继沦陷生灵涂炭

我肃立在

人民英雄纪念碑前 向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致以崇高的敬意

沉重的心情久久难以释怀

七十年的风雨沧桑 或许可以淡化 数不清的人间世事 却难以泯灭

镂刻于心底的屈辱记忆

勿忘国耻 珍爱和平 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 缅怀先烈 振兴中华 伟大的抗战精神

正在民族复兴路上传承

当血雨腥风远去 举国欢庆不是为了

延续民族间的仇恨 而是为了昭示后人 不能忘却的纪念

篇三:不能忘却的纪念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时间在日出日落间慢慢消磨,带走了许多东西,抹掉

了许多记忆, 然而有些东西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因为它经过了血与泪的洗礼。

七十七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反击日本

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一九三七年,在民族存亡的的危难关头,中华儿女发出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沉睡东方的巨龙彻底的觉醒了,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开始了艰苦卓越的抗战,让侵略者知道,你可以占领我们的土地,烧毁我们的家园,屠戮我们的亲人,但是永远也不要妄想征服我泱泱中华!

我们回首战争,因为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回顾历史,

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在无数英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在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中,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反思。

70年前,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中定格成永恒。70年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铭记抗战精神: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审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能克服一起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

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是我们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篇四:不能忘却的纪念

不能忘却的纪念

七(11)班 孙悦

中国是东方已沉睡五千年的巨龙,就在七十年前,它终于醒来,从此“中国”这个名字响彻五洲,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华夏儿女心中不灭的太阳。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幼小孩童,都记得1937年7月7日发生的“七七事变”。那时,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借一名士兵“失踪”的原因,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守军奋起抗战,事变震惊中外。“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甚至影响着世界第二次大战。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大规模战争,近代也因反对外国侵略多次引起战火,像抗日战争这样的规模、性质和胜利结局的战争,确实可以说前所未有;且那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了最困难的阶段,中国战场便处于重要战略枢纽地位,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着亚太战场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苏联远东的安危和苏德战争的进程。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力量的空前壮大,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原因。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民族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宣告了中国的崛起。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当年的腥风血雨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

出来的,但光是史书上记载的数字,就足以让我们知道那是怎样残酷的战争。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达三十多万人,伤者不计其数,使人心里沉重而压抑。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会去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尽,可人们都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浴血奋战换来的。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

对于日本,我没有什么好感,虽说当年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但不可否认是日本的军队杀死了数万同胞,伤害了无数人民。古有汉武帝曰:“犯我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而今日本侵我中华,即使被打败也拒不道歉,让中国人心中涌起熊熊怒火,还有对日本不可避免的仇恨。

70年过去了,依然为当年的日本侵华感到屈辱和愤怒,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感到高兴和自豪。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辉煌璀璨的一面,也有其阴暗屈辱的一面,只有正视耻辱,并从中汲取动力的民族,才是伟大的充满希望的民族。牢记历史、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兴我中华,这十六个字铭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我们为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深入骨髓。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相信国内外的华人同胞们心中都充满了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和美好祝愿,都会用汗水和拼搏为中国书写更多的辉煌。

(指导老师:姜杨进)

篇五: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作文——不能忘却的纪念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作文——不能忘却的纪念

进入五月,神经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这一年以来,每次坐在高层建筑里遇桌椅晃动,或是仿佛,神经也不免绷紧。

大学两年,经历了两次地震:一次九江,一次汶川,武汉虽处于边缘,但多少也受其波及;因此,仿佛烙下了“地震后遗症”一般。

身处武汉地震边缘的我尚且如此,我能体会到地震在灾区人们心中所能留下的阴影和恐慌。

“我们在一起”、“我们要坚强”,在这些口号的背后,在物质支援和心灵援助的背后,我不知道灾区目前的真实情况,因为我没有去亲历。但通过同事和朋友,以及各类媒体的不时报道,我能猜出一些端倪。

最近读了李大同的《冰点故事》一书,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报道,我们记录。不是因我们是一些好事之徒,仅仅是因为:这是我们对公众、对国家、对历史、对未来,应该承担一份责任。

我想,经历过08年的人,都会成长,也会明白了责任的内涵。

一周年即将到来之前,已有一些敏锐的学者发出呼声:不要让纪念变成一场“集体主义”的庆祝和狂欢。

纪念的方式有多种,开会表彰可以,集体静默可以,手秉明烛亦可以。 但要分内容要分场合要分目的和可能对当事人带来的影响。

时间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中的前半年,我们发现:

一些人没有忘记,我们的各类媒体在中秋在春节在清明,在一系列中国传统节日里,他们把镜头伸向那里,通过他们的报道,我们了解,灾区人民生活的还可以。

我们欣慰,我们一起走过这些节日,我们在一起,我们心手相连,只因为有一种情感,叫做血浓于水。

这一年的前半年,媒体的报道多是各级部门如何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而后半年,视角少了,变成了不时出现报端的灾区节日氛围。

我们偶尔也能看到一些这样的条目:那位地震后把妻子绑在身后骑着摩托车送到殡仪馆要给妻子尊严的男人,组建了新的家庭;那位地震后忍住巨大悲伤全身心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家中自缢身亡。 以及前几天各类报纸都出现的灾区少数民族举行民族婚礼的场景,各级媒体齐刷刷地举起相机名曰:记录。

我们也看到:某位外地游客在刻有“5.12遗址”前摆姿留影,遭到网友的一致痛扁。

灾后的衣食住行,灾后的生产建设,灾后的生活文化,这些,有责任感的我们每一个国人,都想真实的获悉。

时间过去即将一年了,我们对数字变得不再那么敏感。

时不时的一个讲座一个揭秘,却又会把我们带回那个时刻那个现场。 时不时的一些资料公开,又会让我们去重新惦记那些同胞。

昨天的事件,今天的历史。对于历史的评价,各个年代会有不同的结果。 而此次地震后政府及媒体的表现给我们今天带来了什么?

我们看到灾后政府的紧急动员,

我们看到共和国总理的眉头紧锁,

我们看到子弟兵救出一位儿童后抱在怀里那一刻灿烂的笑容,

我们感动那位用身躯支撑起三尺讲台,挽救了三名学生性命的谭千秋老师, 我们纪念那位为营救记者而被飞机机翼击中头部牺牲的团长。

我们也看到了灾区少年的勇敢和坚强,

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们自己也感同身受,

因为我们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之中。

这一切的一切所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个人的理性和成熟,以及责任;

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以人为本;

媒体的监督,网络的力量,以及真相的公开披露渠道。

我不能说这一切已臻于完美,至少我们已在进步。

四月末以来的H1N1流感,再次由单个国家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我们不禁想到了SARS,以及那次政府的表现。

以史为鉴,以事为鉴,以经验教训为鉴。

我们看到政府此次的公开透明力度。

当然,也不排除为了某些目的的有选择公开,但我们有其他渠道可以了解到,这些使政府也多了一份畏忌。

08年的大事太多,一件件接踵而至,有幸我们一起经历。

有人说,08年教育了80后。80后即将成长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们所被教育的这一代做好了怎样的准备?

经济危机会逝去,危机过后必然是再次腾空而起的富有机遇的发展阶段,将呈现给我们一幅大可有为之景。

让我们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

又到五月,去年此月,我们满心压抑,我们万众一心。

今年五月,我们应可以有一些宽慰。

我们应有一些欣慰,对灾区的重建。

如果还有什么不足的,就是我们不能去亲历亲闻,不能每个人都去灾区助上一臂之力。

但心持此念,终有一日会实现。

我们看到了30年后的唐山一片欣欣向荣,我们也应有理由相信汶川灾区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的关心和帮助下,也能走上明天更美好。

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感同身受,在几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和四川的同胞一起心手相连,一起手捧一盏明烛,一起寄托哀思,一起悼念逝者,国之殇,每一个国人的痛;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我们有着共同的血脉,请相信这一点。

请在我们现在以及将来有能力的条件下,去奉献一份博爱之心。 我想,这才是我们纪念的最好方式。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