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乡村四月的诗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5:12 体裁作文
乡村四月的诗意体裁作文

篇一: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23 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1、会读写“蚕、桑”两字,通过字义和字形来理解“蚕、桑”两字。

2、通过联系注释、想象画面、抓关键字、联系插图、朗读等方法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从而感受作者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读写生字;感受乡村四月的“景美”和“人忙”;背诵古诗。 难点:用自己的话还原诗意,体会乡村四月的景美。

一、诗歌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看————自己读读这两首诗,说说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描写乡村田园

2、师:乡村的美景在你们的朗读声中越发显得迷人,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细细地感受乡村风情。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乡村四月)

2、师:一起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1:这首诗写的是乡村的四月(四月里的乡村)。

师:你读到了时间和地点。

师追问:四月说明是什么季节?

生2:晚春时节。

师:让我们赶紧去感受诗人笔下四月的乡村吧。看看与我们这的田园风光有何异同。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边读边思考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

2、读准字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你来读读。

(1)生1读: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读古诗不忘作者,而且还把作者的名字读对了,作者是宋代诗人翁juǎn。以前的人喜欢给自己取两个名字,两个名字之间又意思相近或者是相反,比如韩愈的另一个名字叫退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反;再比如屈原的另一个名字叫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意思相近。而我们的翁卷有一个小名,叫灵舒,有个成语是“云卷云舒”,因此作者叫翁卷。我们一起叫叫他的名字。

(2)生2读:(谁再来读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蚕桑”这两个字,前鼻音和后鼻音放在一起,十分难读,你读得很到位。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两个字。

预设:蚕是天底下最好的虫子。

b、书写指导:让我们来写写这天底下最好的虫子吧,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蚕,第一笔是衡不是撇。上面是天,下面是虫,上下结构,分布均匀才好看。

B、我们再来关注“桑”,有些汉字其实就是一幅画,谁能把“桑”字变成一幅画?(指名生说)

师:(范写:桑)说得真好。看,这是树叶,注意每片树叶的最后一笔都是“点”。这是树干,整个便是一棵桑树。

C、生书写:蚕吃桑叶,蚕桑合在一起便是指养蚕和种桑树两项农事。请同学们在书本第111页的生字条下将“桑”和“蚕”字认认真真地写两个。写好的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相互评价。好,请放下笔。

(3)生3读:(谁愿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你关注到了多音字,“闲人少”的“少”和“才了蚕桑”的“了”字。

A、谁知道“了”的意思?

生1:结束的意思。

B、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看课后的注释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利用资料,课本中的“注释”被你用起来了。

预设2:联系整句话的意思知道的。

→师:放到整句诗句中理解字义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法。

(4)生4读:(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中的注释再自由读读这首诗吧!谁再来读读) 师:我听出了节奏。通过联系注释,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

3、交流初读问题:孩子们,一首经典的古诗往往诗中有画,这首诗也藏着一幅画,再去读读,边读边想想你读到了哪些画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预设一:我读到了乡村的景色很美。

师:听出来了,有两个关键字——景美。(板书:景美)

预设二:我读到了乡村四月里人很忙。(如果生没讲到,师也先不讲) 师:也用两个字来说是——农忙。(板书:农忙)

三、品读“绿遍山原”

1、师:景美在哪里?请同学们读读前面两行诗,找一找有哪些美景。 (出示前两句)(交流时相机板书:山原 川 子规 雨)

2、我们先来看山原,诗中是怎么写山原的?

A、生1:诗中写山原全绿了。

师:你抓住了“绿遍”这个关键词。(出示:绿遍山原)

2、师提问:那放眼望去,什么绿了?

A、交流:

指名3生回答。

师:是啊,山坡上、田野里满是绿意。这绿,是那么多,那么饱满,那么丰富。

C、师提问: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遍)

D、谁来读读这满眼的绿。

生1读。 师:你只读绿了一个角落。如果把“绿遍”拉长一点就更好了。 生2读。 师:山坡被你读绿了。

生3读。 师:原野被你读绿了。

师:让绿布满整个乡村吧,一起来。

四、学习“白满川”

1、师:绿色的山原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河渠缓缓地流淌着,放满水的稻田里一片白茫茫。翁卷看到此情此景,提笔又写下了哪三个字?(出示:白满川)

2、师提问:如果老师改一个字,变成“白遍川”,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一:

A、生:如果换成了“遍”就和“绿遍山原”重复了。

B、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 预设二:(如果生没说到,师就不提)

A、生:“满”是快要满出来了,写出了白色的灵动。

B、师追问:哪些白快要满出来了?

生:白茫茫的河渠,白茫茫的稻田,白茫茫的稻田里倒映着的蓝天白云。

师:那么多的白,都快要白得满出来了,怪不得作者这样写——绿遍山原白满川。

C、朗读:你来读读这句。

生1读。 师:你在读“遍”和“满”两个字是加重了语气,仿佛真让我看到了绿遍的山原,白满的平地。

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师提问:读着读着,这一白一绿放在一起给你什么视觉感受?

生:就像翡翠一样纯净又美丽。

师: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的画面再来读读这句吧。

五、品读“子规声里雨如烟”

1、过渡:读着读着,你看,谁来了?(子规鸟)

2、师追问:你还知道子规其他的名字吗?

预设一:

生1:“杜鹃鸟”。(生比较容易说出来)

师:是啊,你懂的可真多。杜鹃鸟经常被诗人用来寄托思念家乡的情感,

预设二:

A、师:听,子规鸟是这样叫的“布谷布谷布谷”,所以它还有个名字叫“布谷鸟”。你也来试着叫几声。

B、师:子规这样“布谷布谷”地叫着,像是对谁说什么?

生:对农民说快去快去田里耕种。

师:是呀!快去“布谷”,快去“布谷”,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C、师:请你读得出你的理解。

生读。 师评价:你读完“子规声里”时稍作停顿,放佛让我听到了持续不断的

子规声。

D、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3、师:布谷声声,还唤来了诗中的雨呢!那是怎么样的雨呢?

A、生:如烟的雨。

师:“烟雨蒙蒙”这个美丽的词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吧!请你读读这如烟的雨。

B、师提问:我们学过很多写雨的诗句,谁来诵一诵?

生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师:那是早春的雨。

生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师:那是黄梅时节的雨。 生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那是西湖的雨。

生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那是夏天的雨。

生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那是清明时节的雨。 生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师:那是山间的雨。

C、师:你们的积累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句写雨的诗句,它是——

4、师总结:诗人翁卷生活在南宋,战争的蹄铁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你的身边。有一天,四处漂泊的诗人看到这绿遍的山原、白满的川、如烟的细雨,听到田里乡间布谷鸟的声声鸣叫,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舒畅/豁然开朗/幸福。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让人舒畅、让人豁然开朗、让人幸福的美景吧。

六、品读农忙

1、师:前两行诗写的是“美景”,后两行写的又是什么?请你们自己读读,也用两个字概括。

生:人忙。 (相机板书:忙)

(如果交流初读时已经概括出了“人忙”,师直接导入:告别了美景,我们来看看“忙人”,读读后面两行诗,想想哪里看出“忙”)

2、师提问:哪里看出“忙”?

预设一:

A、生1:你抓住了关键词“闲人少”(板书),闲人少说明什么?(忙人多) 预设二:还从哪里看出“忙”?(如果预设二先讲,师在分析完预设二后引导) 生2:你抓住了“才了?又”这两个连接词,(板书:才了、又)

师追问:你怎么理解“才了??又”这两个连接词?

生:“才刚结束??又开始”。

师:真是一刻都停不下来。【这真是一群忙碌的农民,怪不得诗中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板书:闲人少),闲人少,说明什么多?(忙人多)】

3、请你读读这份忙碌。

生读。师评:你读“才了、又”时语气加重,我从中体会到了农民们的忙碌。

4、师提问:是呀,那他们都在忙什么呢?(蚕桑和插田 )。除了“蚕桑”“插田”,乡间的男女老少还可能在忙些什么?谁也能用“才了?又?”的句式说说。

A、生1:才了喂鸡又牧牛。(才了采茶又种豆)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是啊,“牧童遥指杏花村”,不知那个牧童是否还在牛背上放牛。

生2:好一个“才了耕田又绩麻”。(才了种瓜又除草)

生3: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又是一首乡村四月的新诗。

B、引读:

这是一群勤劳的农民,因为他们知道辛勤劳作才能换来丰收,所以说乡村四月—

他们知道只有辛勤劳作,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所以说——

他们知道辛勤劳作,才能造福子孙,所以说——

4、师:同学们,老师还有个疑问,人们忙了这么多农活,诗人翁卷为什么只写了“蚕桑”和“插田”两件呢?

A、生:蚕丝织出来的布可以做成衣服,种田可以长出粮食。

师:是呀!“衣食住行”是我们老百姓最基本的,而“衣食”更是头等大事,吃饱了,穿暖了,才有追求幸福的资本。作者就是这样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材料。

B、师:让我们带着这份理解再来读读吧。

七、看插图说诗

1、师:好美的景,好忙的人。学到了这里,我们轻松一下,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说几句话,你们来猜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

2、交流

师:四月的山原像是被绿色的油漆泼变了全身,眼睛所到之处是一片绿意盎然,看,山脚下的蔬菜绿了,山腰上的树木绿了,山顶上的小草也绿了。平地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水渠缓缓流淌,一片片盈满水的稻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影子,好像云在田里游。

生:绿遍原野白满川。

师:傍晚,下雨了。如烟的雨丝儿和村子里的炊烟交缠在一起,那么朦胧,那么迷人。只当几只调皮的子规鸟地飞来,才打破这份仙意。子规鸟“布谷布谷”得叫着,像是在催着人们快去辛勤劳动。

生:子归声里雨如烟。

师:四月里的乡村没有闲暇的农民,放眼望去,田地里、山坡上、小池边都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眼看着他们刚结束了养蚕、种桑树的活儿,心想着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吧,可一眨眼又一头扎进水田里开始插秧。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师:孩子们接的真好!现在我们交换一下吧!我来读诗句,请你们来说意思。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1:

师:加大难度了。绿遍原野白满川。

生2:

师:子归声里雨如烟。

生3:

4、师:来,我们再边看着插图边读读这首诗。

A、出示全诗。 B、如果只剩下几个字呢? C、如果是这样呢?

2、师:寥寥几字,翁卷就勾勒出一幅独特的乡村四月图。学到了这里,孩子们,这首诗留在你的脑海里了吗?全体起立,我们再一起背一背。(配乐)

翁卷的《乡村四月》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他的《野望》和《山雨》更是别具一格,有兴趣的孩子课后细细品味。这节课我们先感受到这里,孩子们再见!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川景美

雨 子规 少、才了、又 → 农忙

篇二: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了解诗人,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简介诗人。

2、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4、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

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篇三:小学语文S版 古诗 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华的都市,感受着快节奏的生活,呼吸着污浊的空气。这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

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读,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

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板书:人勤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古诗。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诵古诗

六、拓展阅读。

和翁卷一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景 美

人 勤

篇四:二年级语文下册 乡村四月教案 湘教版

乡村四月

教学目标:

认读识记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乡村四月》,理解意思,领悟感情。

2.指导背诵。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村居》

2.默写全诗。

二、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

2.解题,引导看图。诗题是《乡村四月》,四月正是农村农事最繁忙的时候。本诗就是描写乡村四月的田园风光。

三、整体感知

作者是怎样描写乡村四月的田园风光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画,说说画面上都有些什么。树木啊、草儿啊,到处一片绿油油。远远看去,小河的水,小河的水一片白茫茫。一个老农正挑着担秧苗,准备去插秧。杜鹃鸟儿在天空中边飞边鸣叫。

四、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流畅。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生字。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3.检查、指导读课文,并了解诗的大意。

五、理解诗句,了解大意

1.词语理解。

山原:山冈和原野。 川:河流。 子规:杜鹃鸟。 雨如烟:细雨濛濛,远看如烟雾。 闲人:无事可做的人。 插田:插秧。 才了蚕桑:刚收了蚕丝。 了:完结。

2.诗意理解

前两句的诗意是:山野一片绿油油的,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的,杜鹃鸟在如烟似雾的濛濛细雨中边飞边

叫。后两句的诗意是:乡村四月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闲散人员几乎没有了,农民们刚刚收了蚕丝,又忙着开始栽秧了。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后两句写了乡村四月的繁忙农事。景和物都切合初夏农村的实际,读来觉得真实而亲切。

六、指导朗读

朗读是低年级学习古诗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的重点。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七、指导书写。

川:中间一竖在田字格正中。规:“夫”的一捺收作点,右边是“见”。插:“扌”占田字格三分之一。

篇五: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高晨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

2.通过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品悟乡村风光、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对乡村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

1.出示:诵读词语(开火车读)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 袅袅炊烟 瓜果飘香 牛羊成群

同学们,听出词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了吗?

生:是乡下。

师:对了,词语描绘的,就是农村风光。来,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2.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二、读通诗句,勾勒田园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出示: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师: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好,下面就该读诗了,读诗啊,讲究读准节奏,老师把诗的节奏划出来了,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诗。

三、感悟赏析,走进田园

画面之秀美

师:好,同学们,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叫作诗中有画。(板书:画)

师:说的是一首好诗,你读着读着,就会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江南乡村,那一个绿色的世界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同学们,你能在江南乡村的哪些地方发现绿色?

随机指导:树绿 吟《咏柳》中名句。

师:好了,同学们,在乡村,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草是绿的,树叶也是绿的,乡村四月,

到处都是绿的,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生:遍。 师:对了。(板书:遍)一个“遍”字就能表现出一个绿色的世界。

好了,江南乡村,除了绿色,还有没有别的颜色呢?

师:对了,同学们,江南乡村有绿色的山原,白色的水田,再加上无边的细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板书:山水画)

师:诗中有画,诗中还有什么?(音乐)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出示: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宋·赵师秀

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唐·王维

师:乡村四月,到处都有声音,这无数的音符凑到一块,组成了什么?

生:一首无名的歌。

师:说的真好。这就是美妙的音乐。

师:同学们,烟雨蒙蒙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怎样的啊?

生1:很美。 生2:有一种朦胧的美。 生3:就像仙境一样。

3.同学们,边想像这美丽的画面,边想像这些声音,自己诵读一二句诗。

生读诗。指名读。

(指2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出“雨如烟”的轻柔。

(引导学生读出烟雨蒙蒙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柔美。)

指导朗读:“子规声里雨如烟”,烟雨蒙蒙的寂静原野,只能听见悦耳的子规声声地啼叫,可见原野多么的寂静,这些朗读就不能太大声,以免把杜鹃鸟吓跑了。

4.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四张)。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引读或师读)“绿遍.......雨如烟”的美景啊!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 (如答不出)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诗的三四句,你就会有发现。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读诗。

师:有没有发现乡村四月的田野里还有一种美丽的画面?

生:农民插田的情景。

2.师:对了,同学们,在农忙时节,我们的农民就在桑园里、田野里忙个不停,这是另外一幅图,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板书:农忙图)

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忙人)多?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也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

吟诵全诗。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

味道之醇美

1.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2.读全诗。

悟读升华

1. 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 《乡村四月》 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 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 读:

3. 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 这里的人(勤)??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

四、拓展延伸,丰富田园

1.出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2.师:这是这是一幅幅绝妙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五、情感抒发,热爱田园

读了这些诗句,请把自己对乡村、对田园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乡 山水画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乡村四月的诗意)

村 四 (宋)翁卷 月 农忙图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