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推陈出新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4:13 初中作文
关于推陈出新的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如何推陈出新

初中作文如何推陈出新

1.素材新

毋庸置疑,素材新也是作文出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是不要绝对化,不要仅仅着眼于时间概念,仅仅强调素材的时代性。现代人写现代文章,表达和抒发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当然选时代感强的素材会更好一些。

2.立意新

所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作文的思想主题,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认识、情感志趣等。一篇作文,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写作艺术多么高超,都不能算是好文章。可见,立意对一篇作文来讲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究竟怎样过好立意这一关呢? 一般有四个标准:

(1)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是真情实感,必须符合客观事理。

(2)立意一定要求深,即作文的主题必须要能透视社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要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

(3)立意一定要求精,即作文的思想主题必须要简明、精当、格高。

(4)立意一定要求新,即要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出其不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形式新

前文谈及立意出新、素材出新,这些都是着眼于作文的内容谈的,也是学生不太容易做好的。其实,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容易做好的、也是大有可为的,该是作文形式的出新。

所谓形式出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结构出新、写法出新、体裁出新等。就文结构出新而言,一般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出彩,如议论文采用故事开篇式、记叙文采用情境结尾式等。目前,指导结构出新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想要作文推陈出新,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讲,也就是素材新、立意新和形式新,如果中学生能在这三个方面把握好的话,那作文就不成问题了。

一、内容推陈出新

这里的内容包含立意和选材两大方面.作文的立意是作者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也是衡量一篇作文思想深度和认识价值的标杆;而作文的选材则是作者人生阅历和阅读视野的体现,也是衡量一篇作文生命容量和文化含量的标杆.因此另类作文内容上的推陈出新就在视角和厚度上抢占了发展等级的制高点.就其创新形式而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立意离经叛道,标新立异

高考作文虽说是带着镣铐跳舞,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另类作文却敢于冲破条条框框,凭借离经叛道、标新立异的立意脱颖而出.以话题诚信为例,在绝大部分考生只知道理性分析成人眼中诚信这一道德底线时,《听课记录》的作者却能想人之所未想,记录几个孩子的话,他们不会谈什么大道理,然而他们对诚信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困惑,足以让整个社会脸红心跳,让教育他们的人无地自容.

2.取材瞻前顾后,入物入心

另类作文的写作素材有别于常规作文,它可以瞻前,穿越时空,展开科学幻想,如《火星拯救行动》;它可以顾后,回归古典,故事新编,如《宝钗鸣冤》;它还可以时空连线,让古人与今人对话,如《孔子与盖茨携手》;它可以移人性入物性,物化表达,如《百元钞票的自述》;它可以浸入灵魂,驱遣意识流动,如《拷问灵魂》.

二、形式另辟蹊径

这里的形式包含体裁和语言两大方面.作文的体裁是作者写作技能和表现功力的体现,而作文的语言则是作者语文素养和表达功力的体现.因此另类作文形式上的另辟蹊径就在灵动和亮度上抢占了发展等级的制高点.就其创新形式而言,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式不拘一格,形神毕肖

另类作文的文体触须已经伸出了常规的记叙类和议论类,在大语文的天地里寻觅着生根发芽的土壤.以语文为半径,它们选择了启事、书信、日记、报告、辩论会、演讲会等更为别致的体式;以文学为半径,它们选择了诗歌、戏剧、寓言、童话、科幻小说等更为灵动的体式;以媒体为半径,它们选择了广告、报摘、访谈录、实话实说、新闻报道、影视剧本等更为鲜活的体式;以行业为半径,它们选择了证明题、说明书、诊断书、实验报告、设计简介等更具生气的体式.

2.语言功底厚实,娴熟老到

另类作文的语言与其选择的体式总是如影随形,它们有的选择了古白话,如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的《赤兔之死》;有的嵌入了数学图形,如2002年湖南考生的《内心世界测试及详解》;有的娴熟运用了行业术语,如2003年浙江考生的《诊断书》;有的甚至写出了七言古诗,如2005年四川考生的《永远的谭嗣同》.这些考生既能沉浸其中,深谙其要领;又能出乎其外,活现其主旨.令人为之拍案叫绝,击节三叹.

当然,另类作文的写作不但要有求新之心,还要有求新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很难写出另类力作的.为此,要写好另类作文需注意以下三点:(1)体式的独特是一种创新,但更是构思立意的一部分,要服从于并有利于文章内容的表达;(2)无论何种体式,都有其特定的文体规范和写作要求,我们要写什么像什么,要形似更要神似;(3)多读多写,注意思想和语言的积累,要切记,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规范和技巧是作文创新的前提.2014高考考点专项集训45天万岁EL39H2014-12-10

篇二:中学生作文推陈出新的认识

中学生作文推陈出新的认识

曾听人讲: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这话是在强调:艺术创作必须出新,出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中学生的写作,似乎也很有道理。写作嘛,固然是在用心灵说话,但总归要说得新鲜一点儿,否则读者打不起精神来读,那还有什么意思。然而,作为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所写的作文,究竟要“出新”到什么程度呢?这恐怕该得有个“度”才行。中学生作文,充其量还只是习作,还只是学着用笔把心里话说出来而已,用作家、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总归是有过分之嫌。再说,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学生,不同学年段、不同素养的学生,其思想素养、习作能力和水平等也不尽一样,因而要求的标准也不可能一样。可见,中学生“作文出新”还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应该超越广大中学生的实际,人为地在那里拔高要求。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对待中学生“作文出新”的问题呢?下面,笔者试从三个角度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立意新绝不等于“说别人没说过的话”

何谓立意?所谓立意,简单地说,就是作文的思想主题,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认识、情感志趣等。一篇作文,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写作艺术多么高超,都不能算是好文章。可见,立意对一篇作文来讲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究竟怎样过好立意这一关呢?一般有四个标准:(1)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是真情实感,必须符合客观事理。(2)立意一定要求深,即作文的主题必须要能透视社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要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3)立意一定要求精,即作文的思想主题必须要简明、精当、格高。(4)立意一定要求新,即要敢于打破陈规,标新立异,出其不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真实”、“简明”、“精当”、“深刻”倒还比较好理解,这里就不赘笔了,但这“新鲜”二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操之过左,强调到几近荒诞的程度。一些教师和专家动辄曰“立意新就是立别人未立过的意”,“说别人未说过的话”。结果,往往学生还没有动笔写作文呢,就已经被吓得不知如何落笔了。也正中了那句话:你不强调我还敢写、会写,你一强调,我反倒不敢写、不会写了。

其实,学生哪里会有那么多别人未说过的话可写呢。比如,现代人都热衷于买汽车,有人认为汽车多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把人赖以吃饭的土地都变成停车场了。再比如,国学热“高烧”不退,有人认为要当心国学中糟粕沉渣泛起,再来毒害青少年的灵魂。毋庸否认,类似的观点都很有预见性,都很新鲜。但话又说回来,有这种觉悟和认识的人恐怕并不在少数,因而也就很难说谁在“说别人未说过的话”。换句话讲,如果某中学生写作文能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也就很了不起了,但能就此断言他在写别人没说过的话吗?还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要善待自然”、“要关爱他人”“要珍爱生命”、“要尊重人的个性”等提法,都貌似很现代,其实无一不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先贤的观点,只是现代人更需要这些理念,更希望人们都能这样去做而已。可见,纯粹“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只有极少数思想家才有可能说得出来。由此看来,要想使作文的立意出新,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是否“说别人未说过的话”,而在于是这话否来自现实生活,是否与现代社会的思想潮流合拍,是否具有符合现代人的意愿和理想。一般而言,能够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客观事物,去发现问题、提出看法,就应该算是有新意了。比如,说“北海牧羊的苏武忠君爱国”就没有什么新意,但若说“北海牧羊的苏武是在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很有新意。可见,所谓作文立意要出新,就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说与时代精神合拍的话,表达与时代精神同步的思想认识或情感意向。“听唱杨柳翻新枝”也好,“文章合为时而著”也罢,尺子似乎只能有这么一把。

形式出新是学生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前文谈及立意出新、素材出新,这些都是着眼于中学生作文的内容谈的,也是学生不太容易做好的。其实,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容易做好的、也是大有可为的,该是作文形式的出新。所谓形式出新,笔者认为主要包括结构出新、写法出新、体裁出新等。就文结构出新而言,一般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何出彩,如议论文采用故事开篇式、记叙文采用情境结尾式等。目前,指导结构出新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再说写法出新,主要指一篇文章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要出新。比如,《拿来主义》一文,作者超越常规的文化论文的写法,采取了比喻论证这一很新鲜活泼的写法,把文化遗产比喻成“大房子”,把腐朽的文化比喻成“姨太太”,把大众文化比喻成“萝卜白菜”, 把糟粕与净化并存的文化比喻成“鸦片”,把旧的文化形式比喻成“烟灯烟枪”等,这就叫写法出新。这里,黄金格作文还必须得强调一点:鲁迅先生的出新,绝不是未出新而出新,而是充分考虑到了该文的读者对象和表达效果——要活泼辛辣、生动有趣、别开生面地讲道理。如果正儿八经地写《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尽管也可能做到旁征博引,说理透辟,但肯定比不上《拿来主义》更令人喜欢读,更有战斗力。可见,写法固然必须出新,但绝不能为出新而出新,而是要既出新又能更好地为文章的思想内容服务。

至于体裁出新,笔者认为,这是目前的教学做得最不尽人意的环节。郭沫若先生曾如是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评也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电视剧《聊斋》主题曲更是唱得棒:“??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爱!??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此中滋味,谁能解得开。” 笔者一直这样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讲,写文章不过就是要找个比较新鲜、比较合适的表现形式来把自己情感或意愿表达出来而已。所谓新鲜,就是要不落俗套;所谓合适,就是一要有一种适于作者发挥的好形式,二要考虑是否适于某种背景。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之所以要那样新奇、怪诞地写,就是为了适于某种背景,进而曲折、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再以前文的提到的写“家园”这篇作文为例,写一般的议论文、记叙文固然可以,但若能以日本海里的一条鱼的身份写一封信给日本首相菅直人,或以一个利比亚公民的身份写一份诉状给法国总统萨科奇,或以地球的身份组织濒危动植物开一次座谈会(谈保护共同的家园问题,作好会议记录),肯定会比一般的文章更吸引读者,也会更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然,写好这样的作文,肯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想象能力和较高的人文素养。这属于另一话题,我们将另文讨论)目前,由于高考阅卷场上强调文体的确定性、打压这种有创意的作文,现实作文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则干脆高考怎么要求就怎么训练,致使这类创意作文几乎绝迹了。毫不客气地讲,这种扼杀学生创造品质的行为该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它所造成的后果也将是十分严重的。

不再多说了。总之,中学生作文出新不是个小问题,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乃至整个语文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更应该引起语文新课改的高度关注。但是,重视并不等于搞极端,不等于超越学生实际,不等于违背写作教学规律,更不等于放弃绝大多数学生来培养什么作家、思想家!中学作文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面向全体地教学生学说话、学写文章,使他们运用母语来自主表达的能力基本过关(即基本做到一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实用文等文通意顺)。鉴于此,无视学生的“人文家底”,盲喊“说别人没说过的话”之类吓人的口号,无限拔高“立意出新”的要求,僵化对待素材和形式的出新等都是十分有害的。当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增厚学生的“人文家底”,尽量从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在立意、素材、形式出新等方面做得理想一些,同时还要切实关注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素养的学生的实际差异,把工作做实做细。果能做好这些,中学生“作文出新”就一定大有前途,中学作文教学也一定大有希望!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风气确很浮躁,一些极端的、超现实的提法不断地冒出来,还需吾辈同仁淡定更淡定,务实再务实。

为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作文的立意能出新,就必须教学生学做时代新人,学会用现代人的眼光去思辨和认识世界,学会与时俱进、有预见性地看问题。只有扎实地做好这些工作,学生才有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养,才有可能在写作时亮出自己非同寻常的新意。现在,我们的结症就在于学生被“圈养”起来了,成了一切为了高考的做题奴隶,成了两耳不闻时代风云的书呆子,还谈什么与时代精神同步有超前意识!再加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严重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教师(其实是教参)讲 “虚荣心害了玛蒂尔德”,学生就被动地、规规矩矩地认为“玛蒂尔德被虚荣心害了”,根本就不去作发散型拓展式思辨,也就根本认识不到:玛蒂尔德还是一个生活的强者,还是一个坚守信约的楷模,其德行和品质比当今社会的一些人强多了。课堂上没有接受过任何思辨训练,课下也就不会养成思辨的习惯,因而也就不会主动地对自己平时的所读所见所闻等进行思辨,这样一来,学生作文立意出新也就丧失了起码的主体意识基础,还谈什么作文立意出新!更为荒唐的是,我们一些语文教师明知自己没在学生的人文素养上下过什么真功夫,明知学生的“人文家底”极其贫乏,却偏要在那里空洞地、高调地要求学生作文立意要“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其结果只能是害得学生又怕又恨作文,或干脆胡乱地对付、克隆作文,甚至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也大多过不了立意新这一关。再多说一句,请不要总是两眼只盯着各省市那几篇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更何况有的还是山寨版!)来说事,其实绝大多数考生的考场作文都是“惨不忍睹”的。 素材新绝不是仅仅着眼于时间概念

毋庸置疑,素材新也是出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关键是不要绝对化,不要仅仅着眼于时间概念,仅仅强调素材的时代性。现代人写现代文章,表达和抒发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当然选时代感强的素材会更好一些。比如,写《接力 “爱心”》这篇议论文,选时代感强的素材就会针对性强些,就会更有说服力。但是,这样要求,是不是就等于说历史素材、课本里的素材等就都不新鲜了。比如,写《坚守》这篇议论文,采用屈原坚守爱国这一信念的史例就依然会很新鲜,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理好相对陈旧一些的素材。如何处理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两点:

1.表达或抒发传统性思想情感时,应尽量少采用陈素材。

比如,以“美德”为题写,若写成议论文,文中就可能会谈到如何要坚守诚信、坚守良知、坚守爱心等,以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这样的作文,固然可以采用古今对比的论证结构,但还是应该多采用当下的素材,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说服力,同时还会避免因素材陈旧而老生常谈。我们的学生,被“圈养”起来,与时代隔绝,因而往往举例仅限于历史、语文课本,故写这类作文常是老生常谈,干巴寡味,很难打动读者。这一被动局面,黄金格作文认为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进而有针对性地来加以调整和改善。

2.表达或抒发现代性思想情感时,不妨多采用陈素材。

比如,以“家园”为题写作文,若写成议论文,就很可能谈到如何保护好人类家园,如何重视环保、追求和平幸福等;还可能谈到如何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等。这些观念似乎都很现代,都与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但请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先并不缺乏这样的聪明智慧。不妨指导学生在文章中多采用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先贤的言论,这样做不仅会翻出新意,也会突出这些观念的历史渊源,增强作文的历史厚重感,进而增强说服力。当今的中学作文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素材时就是缺乏这样的智慧,结果造成中学生作文素材运用不够灵活、得力,不能最恰到好处地发挥其作用。

篇三:作文评改也要推陈出新

作文评改也要推陈出新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以往的作文评改往往是由教师一人独揽,教师评语单调乏味,学生看了不明所以,效果就可想而知。如何评改作文,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一、多角度评价,激发学生作文热情

作文是用脑,用笔耕耘心田大地的篇章。我们应该珍视,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评价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的慧眼,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有效的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你细心寻找,总会有其成功的地方:或标点正确,或文字工整,或某一个句子特别通顺。 通过这样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而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积极性才会高,作文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使用好评语,保护学生创作欲望

语文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鉴定,是教师与学生感情交流的渠道。好的评语,不仅能够矫正学生作文中的失误,而且能够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讲,又能促使学生人生道路的转变;反之,它会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感,乃至会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

1.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予以恰如其分的评价,既不夸大其优

点,也不舍弃缺点不谈。让学生从评语中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并能刻苦写作。

2.重点突出,抓住要害。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紧紧瞄准要求,客观分析,做出全面的评判。首先,教师要对全文做一浏览,提出改正方案;其次,从文章的脉络结构上把握中心思想;再次,从文章的写作手法上着眼,对文章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加以剖析;最后,写出全文的评语。

三、评改方法灵活多变,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语文学科一直处在教改前沿,语文教师既不可墨守成规,也不可盲目追“风”,故作文评改应重实效,评改方法也要灵活多变。 现在,以学生为主或师生互动的评改方法大致有集体评改法、分组评改法、学生互相评改法等。这些方法都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不过,在具体运用中,教师不要放任自流,特别要做好开始时的引路工作。以学生互相评改法为例,教师的引路应做到几点:首先,向学生讲明作文评改的意义,其次,交待评改步骤。阅读全文,把握大意,动手修改,复查性阅读,下评语;再次,提出评改要求。以肯定长处为主,评语要有针对性,可查工具书,可讨论。最后,给作文打出等级。对优秀的作文,可办专栏或进行演讲比赛。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可自改或互改,写出心得,既锻炼了学生,又“解放”了教师,何乐而不为?

总之,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恰当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使学生

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发展自我,才有利于调整学生写作的行为,促使学生有效地开展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作文素质的切实提高。

篇四:作文推陈出新六步法

作文推陈出新六步法

作文忌平淡。一篇作文如果没有“彩头”,不能展示个性,全是“大路货”,就很难受到读者的“青睐”。若是考场作文,就很难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更谈不上得高分了。耳目一新的作文才会具有震撼效应。“新”是作文活力所在,是作文成功的“秘诀”。作文如何推陈出新?

一、观察?感觉全新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会观察生活,才能产生全新的感觉,灵感的火花才会时时发出耀眼之光。不善于观察生活或对生活观察得不够入心不够细腻,也就难以捕捉到事物的本质特征,难以发现生活背后的东西,写出来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流于形式,尽是表面文章。

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一段描写:“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这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由于光线变化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感受,优美而又富有科学性。如果没有平时对自然景物变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断然写不出如此美妙诱人的文字来。

法国作家左拉说:“观察的才能要比创造的才能更为少见。”

二、积累?材料翻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来自生活的积累。困扰学生作文,造成“无话可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词语匮乏,用来用去都是面目相似的词语,毫无新鲜感;二是无事例可援引,所用事例大多雷同陈旧,读来味如嚼蜡。这就需要培养积累的好习惯,使自己的材料库充实,具有可以随时支取的材料。 俄国作家果戈里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记笔记,外号“笔记迷”,读过的警句、心得,听到的奇闻、趣事,看见的人情、乡俗,他都毫无例外地记下来。一次,朋友约他上饭馆,他连菜单都抄了下来。后来,这份菜单果然被他用在一篇小说中。

积累材料才会翻新,才会有话可说,才会信手拈来为我所用,才会有思如泉涌不择地汩汩而出的基础,才不会在老材料堆里兜圈子。

著名作家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记下来。”

三、思考?观点创新

思考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法宝。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味,要想吃得新鲜,就必须自己做“馒头”——思考。善于思考才不会人云亦云、步人后尘,才会有自己的视角,才会有新发现,才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赤兔之死》这篇考场满分作文曾轰动全国。凡读过《三国演义》的没有不知道吕布坐骑赤兔宝马的,可把赤兔马与诚信联系起来,借赤兔言诚信,这位考生却是第一人。善于思考才会有观点的创新,观点创新才能调动人们潜意识中似曾相识的东西,使之喷涌而出,震撼人们的心灵。

四、提纯?语言求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是联系作者与读者的媒介,作者的思想观点必须借助语言输出,提炼作文语言,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感受,是成功作文的必备条件。成功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受关注的一是语言一是立意。作文语言要求“新”,“新”在具有哲理之美、形象之美、动态之美、修饰之美。仅以修饰之美为例,作文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手法,使作文语言收到整齐美、抑扬美、参差美、回环美的效果。

请看同一句话的两种说法:

今年,我终于长到十八岁,而父亲也到了五十岁。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急不可耐地跑到了十八岁,父亲极不情愿地走到了五十岁。

两相比较,谁优谁劣,一清二楚。

高尔基说:“语言就是文学的武器。正如步枪是士兵的武器一样。武器愈好,战士就愈强有力,——这是十分明显的。”

五、借鉴?技法革新

每一篇作文都有技法,技法的优劣决定作文吸引力的强弱,注意技法会使作文更精致、更动人、更具有吸引力。作文技法包括:篇章技法(不同文体技法不同)、结撰技法(重点指文章结构安排)、行文技法(采用何种方式行文,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朦胧的还是写实的,等等)、表现技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法、表现手法等)、词句技法(包括句式的选用、炼字等)。只有善于借鉴他人技法,才可以革新自己常用技法,推陈出新。《诗经》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请看白居易的一首诗: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至,时闻折竹声。

白诗写雪很别致。由于写的是夜间之雪,所以不能直接写。1.作者采用侧面烘托:“冷”知雪至,“明”知雪厚,“折”知雪大。2.调动感觉:一句为触觉,二句为视觉,四句为听觉。短短四句诗,技法独特,值得借鉴。

六、实践?常写常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勤练笔,笔下才会生花,纸上谈兵不是作文之法;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捕捉到一丝一毫的亮点,就把它写下来,不管成功与否。熟能生巧,常写才会常新。

篇五:独辟蹊径 推陈出新

独辟蹊径 推陈出新

作者:潘艳维

来源:《职业·中旬》2014年第07期

摘 要: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语文课堂成为发现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开放的课堂、高效的课堂。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改革课堂教学,在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质疑研讨、发散思维、分析综合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训练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法已无法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把如何“教”好作为研究教法的出发点,机械地实施“教”。这种“强迫”式的教学,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纵观古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赋予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具体的操作及体会。

一、在营造氛围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对大部分尚未掌握学习方法的中职学生而言,教师是无法取代的,因此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中职学生来说仍是至关重要的。

如学习《荷花淀》,教师提出从新的角度来解读小说。这篇小说开头充满诗情画意,要求学生在读的时候,读出诗的味道。“月亮/升起来了/院子里 /凉爽得很 /干干净净/白天 /破好的 /苇眉子,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女人 /坐在 /小院当中 /手指上 /缠绞着 /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 /又薄又细 /在她怀里/ 跳跃着。”这一片段,教师和学生可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自己体会诵读;师生共同讨论,并指名学生领读;学生齐读。通过师生反复朗诵,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分析,而是一种高妙意境和情感的体会、领悟和再创造。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再如教《我与地坛》,教师在学生阅读全文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推荐最感兴趣的文段,并说明观点。结果如下:

甲组推荐文段“这古园——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介绍对地坛的环境描写。 观点介绍:作者一开始就把自己置身一个有四百年历史的具有浓厚文化象征意味的地坛中,它的褪尽浮华的朴实、厚重,它的荒芜与沧桑,它的冷静与宽容,都为作者如何面对残疾的身体、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的空间。所以我们觉得作者将环境与主人公的心态契合得很好。 乙组推荐文段“蜂儿——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片刻不息”。观点介绍:看到这段文字就想起了鲁迅的百草园,如果说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述充满了对儿童时代的留恋与回忆,那

么史铁生这段关于地坛的自然生态的细腻刻画表现了一种生命的意识。这些自然界的生命给了他享受、给了他力量,使他对残酷现实的抗争有了坚实的心理基础,所以说“园子荒芜并不衰败”。这句话含义很丰富。

丙组推荐文段“这十五年中,——譬如——”。观点介绍:连续六个“譬如”构成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生命的张力、自然的永恒、生活的乐趣与意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看到眼前的文字,我们几乎听到了贝多芬那充满激情和思考的《命运》的叩门声。

这种课堂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师生关系趋向平等、合作、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学生的发言不全面,但有教师的鼓励,学生很容易发生思想碰撞,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也就在争论中形成了。

二、在诱发兴趣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祝福》,教师提出“祥林嫂是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学生研读课文证明这个观点,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研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和小组的合作下,证实了这个观点。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

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完时被婆婆抓走的。

暮春之日,痛失爱子——她是在春天快完,村里来了狼,才痛失爱子的。

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她是在新年祝福的鞭炮声中走完悲惨的一生。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这一问题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也串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后,请学生找出并改正文章语言上的错误。学生一听生物学家的文章有错误,立即来了兴趣,纷纷行动起来,并确认主要有以下错误:

一是个别句子搭配不当,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不能说“荔枝是某颜色”,宜换“是”为“呈”。

二是个别句子前后衔接不好,如“植物学的观点看,它不是果肉,而是种子外面的一层膜发育而成的,应该称作假皮。”“不是——而是——”这组关联词语,前后句的内容叙述角度应一致,可是这句前句讲性质,后句说成因,显然不一致,宜在“发育而成的”后加“皮”。

三是有的句子不够简练,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它用了两重约数,宜改“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为“二十克左右”。

四是有的句子缺乏逻辑性,如“荔枝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我国有野生林,外国有没有?原产地才出特有的水果?根据作者的逻辑,宜在“野生的”前加上“世界上唯一”几个字。

通过纠错,学生明白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当然课文本身存在的错误极少,更多时候,教师可以有意“卖个破绽”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在质疑研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善于启迪学生,在质疑问难中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如学习《我与地坛》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在母亲来园子找他的时候,故意躲起来。现在却后悔了?教师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人生中常有这样的场景: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懂得珍惜的时候已经永远失去了,提醒学生珍惜拥有。

再如学习《荷花淀》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叫她水生嫂,不叫她自己的名字?学生讨论后得出:作者是故意不写名字的,是为了突出主题: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抗战来体现全民抗战。试想连一群不知名的妇女,都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投入到抗敌战争中,成为保家卫国的战士,那就表明敌人已经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了,敌人不能顽抗多久了,革命的胜利就在眼前了。

从“有疑”到“无疑”,正是揭示了学生求知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有学生爱“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正反映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积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四、在发散思维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要勤于实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如教学《边城》,请学生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图画,用笔勾勒出自己心目中的翠翠,于是各种各样的翠翠出现在学生的画本上,有留着长辫的翠翠,有留着学生头的翠翠,有穿裙子的翠翠,有穿中式花衣的翠翠,有在摆渡的翠翠,有坐在大石头上的翠翠,五花八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影片《边城》,比较你笔下的翠翠和影片中的翠翠,思考导演为什么用这种形象塑造翠翠?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理解人物。

学完《雷雨》,教师安排学生观看话剧《雷雨》,并组织学生模仿《雷雨》给《廉颇相如列传》编课本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文学的再创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功改编课本剧,并表演,教师评选最佳小组和最佳演员。以下展示的是优秀的课本剧片段——负荆请罪(节选)。

场景一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羞愧难当,他坐在窗前陷入了沉思)

廉颇:(突然脱掉衣服袒露出肩膀,并吩咐家人)你去把院中的荆棘搬进来。 家人:(大惑不解)老爷,搬荆棘干什么?

廉颇:叫你搬你就搬,不该问的不要问!

家人:还是照吩咐执行吧,省得受到责备。

(家人搬来荆棘,这回他可不敢多问了。家人退出之后,廉颇把荆棘背在身上,推开房门,走了出去)

家人:(仍然大惑不解,但又不能不问)老爷,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廉颇:快去备车。

家人:是,老爷。(说完一路小跑出去套车)

(廉颇走出家门,上车径奔相如府邸而去)

家人:(呆呆地站在门口望着)老爷今天究竟是怎么了?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成为千古佳话,令人感慨良多。同学的创作和表演令故事更精彩。发散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联想的习惯。将两个看似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进行发散训练,这样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在分析综合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分析、综合是思维能力的核心。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辨别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深化认识。通过综合,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创造性思维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的。

演讲、辩论、策划等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比如“中国梦,我的梦”的演讲活动。精彩的演讲标题展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巅峰之梦》《小小的我,甜蜜的梦》《我的灵魂,我的梦》《梦的翅膀》《梦想起航》《百年航天梦》《我的梦,时尚之梦》《言梦》《百年回归梦》《反腐倡廉之梦》《想我所想》等。个人的梦想、国家的梦想、大梦想小梦想,尽在创新思维中展示。

关于推陈出新的作文

再比如针对社会时事展开的辩论:跌倒,扶还是不扶?座位,让还是不让?外表美PK内涵美,手机的利与弊,雷锋精神过时了吗?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展了语言表达能

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演讲、辩论,不仅对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广阔性、严密性、灵活性和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等有极大的益处,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同样一个好的策划更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学习古典诗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做一个大胆的创新设计,让学生用学过的诗歌同现代的经济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开展企业创意策划活动,设计《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歌读写实践活动》过程如下:

假如诗人王维生活于现代社会,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

学生讨论后明确:王维是著名的山水诗人,现代社会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嫡畈⒄梗虼怂梢钥患摇肮橐碧厣穆糜喂尽?/p>

引导学生完成创意书。

公司形象:本公司的“双休游”旨在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后的双休日里,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景区设置:桃花源村,陋室、故人庄、山居、田园居、南山等等。

日程安排:桃花源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庄(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园居、南山(第二天)。

具体景点设计:以“山居”为例,①松林散步,倾听天籁,体味自然。倘有月亮,会有“明月窥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现。②清泉漂流,体会“清泉石上流”的趣味。③湖中泛舟采莲,时有“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再现。④泉边浣衣、竹林篝火、歌舞晚会。所有景点适当位置配古人诗词歌赋。

企业人员:总经理、财务主管、公关人员、法律顾问、导游(由深谙诗词歌赋者担任)。 经营方式: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开发,或与其他影视机构合资开发,既作旅游景点,又作影视剧外景基地。

整个策划活动,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只需用自身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却加强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认识,更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性思维能产生新理论、新思想,开辟新的科学道路。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力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新一代,开发智力能源,就能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作文